慢性病患病情况范例6篇

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1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病毒性肝炎;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近年来,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病人数不断增多[1],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型糖尿病(T2DM)为发病较隐匿的慢性疾病,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2]。因此,识别高危人群及寻找糖尿病发病高危因素对T2DM积极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研究[3]发现,慢性HCV感染与T2DM存在一定关联性,T2DM病情发展可能与慢性HCV感染患者肝细胞纤维化、肝癌等联系密切,对其预后影响极大。2012年11月~2015年12月,我们调查了HCV感染者T2DM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慢性HCV感染人群防治T2DM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同期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HCV感染患者187例,男88例,女99例;年龄18~44岁60例,45~59岁61例,≥60岁66例;均为汉族,来自城市95例、农村9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6例,高中及中专34例,大专及以上27例;病毒学指标HCV抗体、HCV-RNA均阳性。排除1型糖尿病、精神疾病、肿瘤、严重性并发症等。

1.2调查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计算BMI)、生活方式(是否饮酒、吸烟等)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完成。问卷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设计,内容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饮食(油脂、食盐、蔬果摄入量等)等。生化指标检测: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离心处理后-20℃保存,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血脂(TC、TG、LDL-C、HDL-C)、肝功能(ALT、T、AKP、ALB、GGT)、甲胎蛋白(AF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RNA。吸烟:调查时吸烟及曾经吸烟;饮酒:饮用购买或自制各种含有乙醇成分的饮品[4]。油脂每天膳食脂肪摄入量比例>30%为过量,食盐每天摄入量>5g为过量,每天蔬菜<300g、水果<200g为蔬果摄入量不足。T2DM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和)餐后2h血糖≥11.1mmol/L[5]。将所有数据均严格录入Excel表中,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情况

187例HCV感染者中确诊为T2DM者24例,T2DM患病率为12.83%。

2.2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文化程度、BMI、油脂和果蔬摄入量、TC、TG、LDL-C、GGT、HCV-RNA慢性HCV感染者T2DM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1.792)、BMI(OR=1.515)、果蔬摄入量(OR=1.375)、TG(OR=1.571)、TC(OR=1.421)、LDL-C(OR=1.225)为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高危因素(P均<0.05)。

3讨论

肝脏是人体糖代谢的主要场所,慢性HCV感染不仅会导致肝脏损害,还会引起丙种球蛋白血症及血管炎等多种肝外疾病,T2DM是其严重的慢性合并症。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为HCV感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损伤胰岛细胞,病毒在胰腺内复制损害胰岛素分泌细胞,致肝脂肪变而引起胰岛素抵抗等[6]。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慢性疾病及危险因素的结果显示[7],成年人群中T2DM患病率为9.7%;本研究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率为12.83%,略高于监测水平,与相关文献[8]报道一致。T2DM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是一种缓慢逐渐演变的过程,是在遗传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导致血糖水平的逐渐升高及糖耐量水平的下降。但在慢性HCV感染者中,由于其肝脏受损导致糖代谢紊乱,其流行特征与一般人群是否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年龄、BMI、果蔬摄入量、TG、TC、LDL-C为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高危因素。目前临床研究多认为,随着年龄增长T2DM发病率不断增高,因此年龄是T2DM发生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9,10]。这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器官等功能不断衰退,体力活动不断减少,且体质量增加、免疫力下降,最终增加T2DM发病率。所以T2DM防治工作需前移,从青年时期就需进行T2DM防治工作。

国内外相关研究[11]表明,不管是男女及不同年龄段,肥胖尤其是合并脂肪肝均会增加T2DM发病率;饮食一直被认为是T2DM患病影响因素,尤其是高热量饮食及果蔬摄入不足者。所以,临床需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加强饮食控制,做到科学合理饮食,避免大量食用高热量食物,合理控制体质量[12]。本研究中,城市居民患病率略高于农村,这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活水平较农村高等有关。文化程度高低也是影响T2DM患病的影响因素,这是因为文化程度较高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更强,可自觉地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来获取T2DM防治知识,同时日常生活中可保持较好的生活习惯。相关研究[13]显示,无论男女,吸烟、饮酒均会增加T2DM的发病危险。本研究未发现吸烟、饮酒与T2DM的患病有关,可能是因HCV感染者患病后均已戒烟,同时本次研究均为回顾性分析,所以存在一定偏差。血清HCV-RNA是HCV病毒复制最直接可靠的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检测结果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HCVRNA,则说明此病毒正在复制,患者具有传染性。本研究发现,患T2DM的HCV感染者其GGT、HCV-RNA更高,说明慢性HCV感染是T2DM患病的影响因素,但未发现其是独立危险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综上所述,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率较高,尤其年龄较大、肥胖、蔬果摄入不足及合并脂肪肝者。所以,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控制HCV感染人群T2DM患病高危因素。

参考文献:

[7]徐兰芝,左维泽.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HCV-RNA载量与FPG、FA、HbA1c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5,55(12):80-81.

[8]郭异凡,冯志伟,刘志萍,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52-1454.

[9]宋文渊,周帅,吴雷,等.血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胰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9):4374-4375.

[10]陈碧玲,姚平,谭庆玲,等.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72-174.

[11]康姚洁,王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1):102-105.

[12]邓舒妮,张学思,李新玥,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279-1280.

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2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住院患者 用药情况

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引起的初始心肌损伤,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变化,伴有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伴或不伴有肺循环或体循环瘀血。左心室重构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近年来,随着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研究,心衰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心力衰竭的住院率、死亡率仍很高。阜新县医院2009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了解阜新县慢性心衰收治患者的病因、诱因和药物治疗的情况。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2月收治慢性心衰患者86例。

病例入选标准:(1)内科病房住院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①有基础心脏病史,症状和体征;②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及左室射血分数≤40%;③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2)2009年1~12月收治患者,排除急性心梗所致的心衰,以及恶性肿瘤、肝肾衰竭所致的心衰。

统计分析:统计并比较住院患者性别、病因、诱因和药物治疗的情况。

结 果

患者86例,男36例,女50例,男女比例1:1.38,女性多于男性。心衰的常见的病因依次为冠心病44例(51.1%),男19例,女25例,高血压33例(41.8%),男14例,女19例,风湿性瓣膜病5例(5.8%),男2例,女3例,见表1。

68例有明确的诱因,依次为感染46例(53.4%)、劳累42例(48.8%)、心律失常14例(16.2%)、贫血3例(2.3%)、甲亢2例(2.3%)、输液1例(1.1%)、栓塞1例(1.1%)。心衰的药物治疗以利尿剂ACEI地高辛为主,其中应用ACEI 56例(65.1%),利尿剂54例(62.7%),地高辛46例(53.4%),β受体阻滞剂36例(44.1%),见表2。

讨 论

慢性心衰各种心脏病的最终结局:近年来心衰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3年顾东风等对城乡居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心衰患病率0.9%,男0.7%,女1.0%,女性高于男性。心衰的病因中冠心病引起的心衰由1980年的36.8%上升至2000年的45.6%,居于首位。高血压病由8.0%上升至12.9%

本调查结果发现,冠心病所占的比例达到了51.8%居于首位,高血压病41.8%居于第2位。风湿性瓣膜病5.8%。因此,对于慢性心衰的防治重点为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病等。

本次病例中感染和劳累是最常见的诱因,这可能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弱有关。这也提示心衰病人也需做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慢性心衰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从短期的改善症状转为长期的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及住院率为主。特别是近年大量的循证医学为慢性心衰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证据。ACEI、β-受体阻滞剂中的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被循证医学证实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和住院率。如无禁忌症均需长期服用,且要达到有效的剂量。但本院住院患者的应用比例还远远不够,本组ACEI使用率65.1%,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44.1%,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利尿剂是缓解心衰症状最有效的药物,有液体潴留应尽早应用,合理应用利尿剂使机体达到干体重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应用ACEI类及β受体阻滞剂,本资料利尿剂的使用率62.7%。地高辛对总死亡率的影响是中性,但地高辛可以降低住院率,减少心衰致残率,本资料地高辛的使用率53.6%。地高辛的浓度宜控制在0.5~1.0ng/ml。

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3

[关键词] 慢性病;发病率;共患病

[中图分类号] R18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4-17-02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to Chronic Disease of Aged People at Linyin Community Medical Care Center of Hangzhou City

FANG Qian

Linyin Community Medical Care Center of Hangzhou City,Hangzhou 310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and related factor of chronic disease in aged people in Linyin community of hangzhou city. Methods Investigated the aged people at Linyin community of hangzhou city with sample survey, incidence rate and distribution of chronic disease were analized. Results Disease rate of chronic disease in aged people was 34.9%,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poplexy and m alignant tumor was major component part of chronic disease. constituent ratio of geriatric patient who was with one disease was 81.7%, constituent ratio of geriatric patient who was with chronic disease more than two type was 18.3%. Disease rate of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was higher in aged male than aged female. Disease rate of hypertensi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 alignant tumor was higher in geriatric patient who was elder than 71 years than in geriatric patient who was younger than 71 years. Conclusion Disease rate of chronic disease in aged people is higher, rate of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 is frequent, should be interfered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 of chronic disease.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 Disease rate; Multiple disease

伴随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老年人是慢性病发病的主要群体,我地区近年慢性病大宗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尚缺乏系统的资料,为此,我们对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慢性病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杭州市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1124名老年人进行慢性病调查,其中男672名,女452名,年龄65~86岁,平均(71.0±8.2)岁。

1.2 调查项目

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受调查者姓名、年龄等一般状况及慢性病既往诊断情况,其中既往曾诊断慢性疾病者需有二级以上医院诊疗记录及诊断结果。慢性病范围包括心血管病、慢性肺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风湿病以及恶性肿瘤等。

1.3 质量控制

参加调查人员由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培训,问卷结束后抽取问卷10%进行质量评价,控制抽样调查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检验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杭州市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发病情况。

杭州市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抽样调查1124名中老年居民,患有慢性病者394人,患病率为34.9%。

2.2 老年人慢性病单病种的发病情况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恶性肿瘤发病率分别为12.1%、10.1%、8.4%、6.1%、4.1%,发病率在老年人中居前五位,是慢性病的主要构成。见表1。

2.3 老年人慢性病共患情况

老年人患一种慢性病者构成比为81.7%,患两种慢性病构成比为11.2%,患三种慢性病构成比为5.1%,换三种以上慢性病构成比为2.0%。见表2。

2.4 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老年人5种主要慢性病发病率

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老年人5种主要慢性病发病率比较发现,男性老年人高血压及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老年人,年龄>71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及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年龄≤71岁老年人。见表3。

3 讨论

慢性病是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2],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接近40%,在特殊地域及人群患病率甚至可达90%,慢性病的发病与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等密切相关,大部分慢性疾病属于生活方式疾病,伴随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3.4,7],我国居民的慢性病的发病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慢性病的发病率及疾病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农村及经济不发达地区,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较高,而在经济发到地区及城市,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发病率较高,研究结果也显示,年龄与慢性病的发病呈现动态相关趋势,伴随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患病风险不断增加,心脏病、高血压和关节炎的发病率都有随年龄增加而显著提高的趋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对杭州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为34.9%,与该地域既往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恶性肿瘤是构成老年人慢性病的主要病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共患病的情况非常常见,有接近20%的老年人患有1种以上疾病,甚至有超过7%的老年人患有3种或3种以上疾病,说明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形式非常复杂,伴随近年来卫生医疗条件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平均年龄不断增长,慢性病的患病机率增加,如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等,在对患者一般情况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分析发现,男性老年人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而年龄>71岁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及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年龄≤71岁老年人,其可能同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有关,如男性老年人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较多,均为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5],增加心脑血管系统慢性病的发病机率,而伴随年龄增长、动脉硬化及肿瘤发病风险的增加可能是高龄老年人高血压及恶性肿瘤发病比例升高的原因之一[8]。

本组调查资料的研究结果显示,杭州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的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而且患病形式较为复杂,共患病人群比例较高,因此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上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因素[6],降低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陶敏亚,张一英,黄芳,等. 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2):201-202.

[2] 黄凤珍,庞栋,刘军. 济南市老年人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71-272.

[3] 姜黎黎,黄巧云,李伟明,等. 云南省楚雄州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卫生软科学,2010,24 (5):458-463.

[4] 林松柏,宋桂香,周峰,等. 上海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趋势研究:1951~1998年死亡资料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562-268.

[5] 孙宁玲. 从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看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11):.868-869.

[6] 王淑康,李士雪,罗司军,等. 慢性病健康管理必要性的实证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0(268):713-715.

[7] 高颖,李琳,刘京龙. 太原城区435名老年人老年痴呆患病现况调查[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126.

[8] 王宣淇. 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及老年高血压防治[J]. 医学综述,2011,17(11):1674-1677.

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4

[关键词] 健康保健服务;干休所;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22-0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慢性病发生发展呈现很大变化,慢性病病死率呈现大幅度升高,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干休所作为特殊的医疗单位,其老年干部病例占绝大多数,其健康保健服务成为其慢性病的防治重要工作类型,为了更加有效管理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提高干休所老干部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更好的做好医疗服务[2],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干休所200例慢性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干休所慢性病患者200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依据是否实施健康保健服务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预防和治疗10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62~85岁,平均(72.5±6.5)岁;慢性病类型:高血压42例,糖尿病38例,冠心病20例,病程2~25年,平均(12.3±7.5)年;学历:大专及以下60例,本科及以上40例,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75例,体力劳动者25例。观察组采用健康保健服务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63~84岁,平均(73.7±5.9)岁;慢性病类型:高血压44例,糖尿病35例,冠心病21例;病程3~26年,平均(13.7±7.1)年;学历:大专及以下54例,本科及以上46例;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72例,体力劳动者28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针对干休所慢性病患者病情资料采取常规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联合健康保健服务措施:主要包括用药指导:定时定量进行服药,同时加强对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遵医嘱服药的有效性;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多进行少量的运动,注意强度逐步加大,循序渐进;饮食指导:慢性病患者根据病情特点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多食用高营养、高蛋白食物,减少不利于病情治疗的食物摄入,同时注意少食多餐;心理疏导:干休所患者其往往因特殊地位,可能得了慢性病后心理上发生异样的情绪变化,应给与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慢性病患者健康保健知识水平情况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慢性病患者健康保健知识情况进行调查,健康保健知识主要包括一些主要的知识点,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因素、慢性病对于机体全身系统疾病的影响、慢性病服药依从后的效果、饮食、运动方法、心理状态、定期健康检查的效果。每张调查问卷针对知识点设立问题,总分为100分,观察两组慢性病患者健康保健知识水平情况。

1.3.2 观察两组慢性病患者健康保健态度和行为调查情况 其中慢性病患者健康保健态度主要是慢性病预防的态度和面对治疗的态度等各类知识点,针对健康保健态度建立问卷,满分100分,良好:80~100分;一般:60~80分,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建立数据库,对慢性病患者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病患者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和健康保健行为情况(表1)

2.2 两组慢性病患者健康保健态度情况(表2)

3 讨论

健康保健服务的核心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

表1 两组慢性病患者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和健康保健行为情况(,分)

组别 n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水平 口腔卫生保健行为

对照组 100 70.9±10.0 71.0±11.0

观察组 100 82.3±11.2 83.7±11.1

t 4.354 4.652

P

表2 两组慢性病患者健康保健态度情况[n(%)]

组别 n 良好 一般 差

对照组 100 71(71) 18(18) 11(11)

观察组 100 88(88) 10(10) 2(2)

x2 20.316 17.305 10.108

P

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健康体检是基础、健康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这与我国中医“治未病”思想中一些理念不谋而合。健康保健服务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或改变健康服务的手段与产品提供,以及与提高公众健康有效组织行为等方面的最小投入来获取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健康保健服务就是要将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给健康需求者,变被动的护理健康为主动的管理健康,更加有效的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我国《健康管理师》培训教材中健康保健服务的定义:健康保健服务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的指导以及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面过程,健康保健服务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保健服务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科学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本组研究中健康保健服务分为服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四大步骤:(1)服药指导:慢性病患者往往都需要长期或者终生服药,服药的连续性、规律性对于患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首先是指导慢性病患者根据自己疾病的类型和健康状况出发,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按照医嘱服药[7-8]。提高用药的科学性,干休所患者可能由于自身从业经历和患病经历,自觉自身可以对用药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而自行进行制定服药剂量和时间,而自身无法把握药物的配伍禁忌,造成药物滥用,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9-10]。此时要耐心的指导干休所慢性病患者尽可能遵照医嘱服用药物,如果自身有增加药物的需求,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的、酌情的增加。要耐心的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慢性病药物的治疗原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通过口头讲授、书面阅读、光盘等媒体传播的形式,向干休所慢性病患者讲解用药知识,充分的了解药物应用的方法、剂量,药物有效期和贮存环境,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注意药物要放在儿童触摸不到的位置,过期的药物一定要扔掉,千万不能继续服用。指导干休所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的肝肾功能检查,从而对药物的服用剂量和方法进行调整。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服药方式,由于慢性病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视力模糊,要帮助患者在药盒上做好明显的标实,方式患者漏服、误服、服药过量等。(2)运动指导:干休所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也是辅助治疗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大多数慢性疾病患者可以进行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运动方式保持轻松、舒缓的方式,运动强度较低,比如慢走、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根据老年慢性疾病的患者的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每周3~6次,每次运动时间30min左右,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进行运动,保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要对患 者的运动注意事项加强宣讲,患者运动要在餐后30min,对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空腹时运动,避免低血糖发生,冠心病、者注意运动幅度不能过大,速度不能过快。一些躯体活动有障碍的慢性病患者要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活动,防止意外发生。(3)饮食指导:为了更好的帮助慢性病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要针对性的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食用高能量、高营养、高纤维食物,减少生冷硬、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的摄入。在保证健康饮食的同时注意尽可能根据干休所患者的喜好,帮助其制定科学的食谱,每周进行定期的随访,根据患者的不同要求,随时更改食谱。(4)心理疏导:慢性病患者往往对于治疗过度担心,对于疾病恢复往往有恐惧感,要通过热情和蔼的态度面对患者,观察患者的语言和情绪上的变化,细致的了解患者心理变化,鼓励患者消除焦虑和恐惧,缓解压力。主动配合干休所的治疗和健康宣教,从而以健康心态面对治疗。要耐心的讲解慢性病患者引起损伤和后果,提高患者对于干休所慢性病患者的重视,帮助慢性病患者适应干休所治疗环境的变化,尽快的进入治疗角色,通过换位思考帮助慢性病患者克服急躁、怨恨的情绪,最大限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健康保健服务在干休所慢性病防治中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健康保健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健康保健态度,保证正确的健康保健行为[11-12]。

[参考文献]

[1] 王传霞,常仁翠,刘维.保健门诊老年慢性病就诊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康复,2010,25(5):387-388.

[2] 林浩,曹晓均,戴卉.多形式宣教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保健知识及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0):153,156.

[3] 陈科.社区宣教后居民对高血压病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304.

[4] 周美芳.社区健康宣教在社区高血压病脑卒中危险阒素干预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141.

[5] 蒙晓宇,陈娜萦,黄佟.广西慢性病防治措施及卫生保健实施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4):667-668.

[6] 陈春兰,梁爽,孙玉花,等.大台地区家庭保健员培训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32-2233.

[7] 杜滨,张伟,张再伟,等.干部保健人群慢性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04-2505.

[8] 张兴文,唐莹,张义雄.卫生信息化下的医院一社区一家庭三位一体老年慢性病健康服务模式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02-1603.

[9] 胡宏伟,张小燕,郭牧琦.老年人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慢性病高发背景下的老年人医疗保健制度改革[J].人口与经济,2012,30(1):97-104.

[10] 唱荣艳,冯晶,王欣欣.军队干休所老年慢性病护理三维模式的循证实践[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6):487-489.

[11] 黄湘妃.健康教育在农村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1,52(3):21-22.

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5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健康教育;糖尿病;卫生需求

老年人慢性病加强管理,社区慢性病开展综合防治,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重要工作内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慢性病,是指病因复杂、起病隐匿、难以治愈的、病程长且病情反复一类疾病,导致伤残甚至死亡主要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是其危害。年龄随著增长,呈退行性改变人体组织细胞,逐渐减退机体功能,降低抵抗力,成为慢性病的高危人群老年人,且多同时患2种以上疾病患病率高。随着患病情进展和病数的增加,老年人的日常下降活动能力,其生活质量严重影响。可见提供支持和关爱非常重要对老年慢性患者,相应对策提出是为了解社区老年人影响因素及其健康状况,全社会关注以引起,老年性疾病的死亡率及发病率降低,社区居民提高了健康素质,我中心完成本次调查于2010年至2011年。结果报告现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对南台、北台两个社区170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于2010年~2011年,其中女90人,男80人,最低年龄59岁,最高年龄92岁平均年龄68岁左右。

1.2 方法 被调查者170人(大干等于59岁)调查内容包括 ①患病情况(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肿瘤、糖尿病)(2) 生活习惯及居住(行为、家庭、住房)。③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等。采用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

1.3 资料来源 来源于两方面数据,通过实际测量(血糖),是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是另一方面。

1.4 调查问卷 饮食习惯、一般情况、家族史、锻炼活动情况、吸烟史、遗传史、高血压史、饮酒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史、肾病史、心血管疾病史等。经专门培训调查人员后上岗。

1.5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统计学分析,查阅原始资料进行改正不一致者。估计各种血糖状态的分布情况采用分层加权法。

2 慢性病状况调查及卫生需求

2.1 建立健康档案 免费的健康体检每年进行一次对本社区59岁以上老年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的目的,可以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和新患者通过健康体检。本社区老年慢性患者可以及时了解情况通过老年人健康档案,开展后续工作有针对性的。

2.2 加强宣传活动 开展义诊可在小区内针对行动不方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免费提供常见健康问题的咨询以及测量血糖、血压为老年人。血糖、血压及时发现控制不佳的患者,及时督促其就医。同时使老年患者及时了解慢性病知识通过发放慢性病的小区的宣传栏、黑板报和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教育可以通过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对于文化偏低的老年人。

2.3 开展卫生入户活动 必要的进行行为指导和卫生知识培训,使其成为保健员在家庭中。(如卫生传单、小册子、卫生报刊、张贴画等)将健康教育材料发到每一户,逐步实现由家庭、个人、邻里到社区的改变使卫生状况。

3 结果

男性小于女性患患者数本次调查显示。患病的重要因素对于老年人是性别,一般来说,较高的男性死亡率,但显示出更高的患病率的则是女性,对于身体状况可能女性比较敏感,更易感到身体不适比男性,虽然有生存优势女性,但健康优势并无。再者就是女性较男性忙碌、操劳,易积劳成疾负担重对于日常生活。因此应给予女性更多的关注对于老年人慢性病防治中。患病率达73.8%老年人慢性病。这与老年人器官功能的障碍、协调功能的丧失、组织结构的老化、活动能力的下降以及身体抵抗力的减弱有关。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5种疾病中发病率达39.2%高血压是慢性病的顺位提示,它已经成为无声杀手危害老年人健康。

4 讨论

在老年人中占很大的比例肥胖在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国内普遍偏低对于老年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知晓率,可能高于本调查结果实际上的慢性病患病。对170例对象进行餐后与空腹血糖检测通过实测的方式,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占9.3%研究对象中血糖状态,占21.6%糖尿病前期,接近可能的实际水平。已刻不容缓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慢性病开展干预危险因素,老年人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必须改善,慢性病的死亡、发病和致残率可有效地控制与预防。

慢性病患病情况范文6

关键词:颅脑CT检查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 脑萎缩 异常表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方式、工作压力以及节奏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饮酒逐渐成为餐桌礼仪,饮酒机会增加造成的酒精中毒问题也相对明显,每年都有患者因酒精中毒入院[1-3]。目前人们对大量饮酒造成的中毒危害未形成完善认知,在未限制自身生活行为的基础上,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病率逐年递增,基于疾病引发的暂时性、永久性障碍也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工作等方面,降低患者的了生活质量[4-5]。为了确保人们健康、了解慢性酒精中毒对人体的具体损害,需重视检查工作的有效落实,本研究在分析检查结果的基础上提高此类疾病的防治效果。随着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关于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取得了显著成果,能够有效了解患者的检查异常及脑萎缩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总计50例。纳入标准:(1)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2)符合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3)患者基线资料完整[6]。(4)检查方法患者耐受、无禁忌。排除标准:(1)先天性精神类疾病患者。(2)意识障碍患者。(3)不配合参与患者[7]。(4)妊娠、哺乳特殊期患者。50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4.50±5.20)岁;饮酒史2~15年,平均饮酒史(7.30±1.30)年;日饮酒量250~1 000 m L,平均日饮酒量(420.50±125.50)m L;患者工作性质:干部患者5例,工人患者17例,农民患者28例;个人情况:单身患者30例,已婚患者20例;临床分型情况:幻觉妄想患者19例,酒精中毒性痴呆患者12例,震颤谵妄患者7例,柯萨可夫综合征患者6例,酒精中毒性癫痫患者6例。

1.2 方法

对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进行颅脑CT检查,CT型号:W-550X型CT。对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头颅平扫,OM线为基准,层距10 mm、层厚10 mm,连续向上直至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头颅顶部共9层,以全面获取患者脑组织结构情况,包括脑室、脑池、脑组织密度以及脑沟等[8]。

1.3 观察指标

以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脑CT检查结果是否异常为判断标准,脑萎缩为异常标准[9]。

1.4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 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试验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CT检查异常计数型指标占比率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指标差异检验采用(χ2)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50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经过颅脑CT检查后,有47例患者发生了CT异常情况,占比94.00%(47/50)。通过对患者颅脑CT分析,发现47例颅脑CT异常患者中轻度脑萎缩、中度脑萎缩以及重度脑萎缩患者分别为31例、15例、1例,轻度脑萎缩、中度脑萎缩占比较高。

患者分型情况检查分析:19例幻觉妄想患者经过颅脑CT检查发现,18例患者结果呈阳性,轻度脑萎缩以及中度脑萎缩患者分别为16、2例;6例柯萨可夫综合征患者经过颅脑CT检查发现,有5例患者检查结果呈阳性,轻度脑萎缩、中度脑萎缩以及重度脑萎缩患者分别为3例、1例、1例;12例酒精中毒性痴呆患者经过颅脑CT检查发现,11例和患者检查结果均呈阳性,轻度脑萎缩以及中度脑萎缩患者分别为4例、7例;7例震颤谵妄患者经过颅脑CT检查发现,7例患者结果呈阳性,轻度脑萎缩以及中度脑萎缩患者分别为4例、3例;6例酒精中毒性癫痫患者经过颅脑CT检查发现,6例患者结果呈阳性,轻度脑萎缩以及中度脑萎缩患者分别为4例、2例。3 讨论当前医院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呈明显增多趋势[9]。饮酒的危害主因是酒精,酒精作为麻醉剂,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影响[10]。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饮酒时间越长、日常饮酒量越大情况下酒精中毒情况越明显[11]。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即患者长期饮酒、大量饮酒癖好的情况下发生的精神障碍表现,包括急性、慢性中毒类型,其中以慢性患者居多[12]。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有终身神经系统中毒表现,患者有逐渐加重人格改变、智力衰退特征,饮酒癖好养成后无法自控饮酒行为[13]。也正是因为饮酒的不可控性,导致家庭暴力、偷盗、诈骗等行为问题。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常见精神症状主要表现在震颤谵妄、幻觉、嫉妒妄想等,患者常常丧失理智,导致责任能力丧失,进而发生诸多不理智行为,伤害自身及他人安全[14]。就患者主要表现进行分析为以下几点:(1)依赖综合征是反复饮酒所致的特殊心理状态,患者对酒精的渴求可持续或间断出现。停止饮酒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心理、生活戒断症状。主要表现为对饮酒的渴求、无法控制;固定饮酒模式,需要在固定时间饮酒,不受场合限制;饮酒成为了重中之重,直接影响患者日常基本生活、工作状况;耐受性逐渐增加,患者为取得饮酒达到的效果,可能会不断增加饮酒量;戒断综合征反复,患者减少酒量/延长饮酒间隔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戒断综合征,患者有手、足、四肢、躯干震颤等表现。(2)震颤谵妄。患者长期饮酒后骤然减少情况下,可发生短暂的意识障碍,发作时甚至有意识不清、被害妄想等情况,生活、工作中还可能出现恐惧不安、冲动行为,直接影响患者基本生活与工作、睡眠等情况,长此以往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其他并发症,威胁患者的健康状况。(3)幻觉症。是长期饮酒所致的状态,患者在突然减少/停止饮酒后短期内可出现明显幻觉,常见原始性幻视以及评论性、命令性幻听,甚至会出现片断妄想、情绪低落等情况,直接影响患者基本生活状态。(4)妄想症。患者意识清晰情况下,有嫉妒妄想、被害妄想等症状表现,甚至怀疑配偶不忠,暴怒反应非常明显,增加了家庭暴力的风险,并直接影响家庭幸福指数与安全状况。(5)酒精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脑病是慢性酒中毒最为严重的精神病状态,是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脑器质性损害。脑病患者有谵妄、记忆力缺损等表现,严重患者有痴呆特征,甚至不能完全恢复正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基本生活、行为能力。基于此,鉴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及对患者自身、家庭等方面的影响,需加强对患者的有效管控。为了确保患者以及他人的安全性,需严格限制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的行为能力。日常生活中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轻度发病情况下易被忽视,但是长期慢性情况下造成的危害也越发明显,对患者自身的危害性也更为明显[15]。所以需进行有效诊断,并结合患者的具体表现进行干预,甚至可以采取强制性管理措施。颅脑CT是脑部疾病的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具有诊断速度快、单次诊断费用低、准确率高等诸多优势。为了更好的了解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的疾病情况、积极防控,有效的检查方法是重要辅助。颅脑CT诊断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能够了解患者的CT异常情况,异常检测率较高,能够发现脑组织改变情况、脑萎缩程度并积极干预,为患者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作用[16-18]。研究指出,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检查中应用颅脑CT诊断准确性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