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1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现阶段,我国在线教学的设计大多以知识、技能的记忆和理解为主,在交互性、活动性教学等方面比较薄弱,不利于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2]。因此,如何在线上教学中做好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出新时代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成为教学工作者新的关注点。“新零售概论”是本科、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数字营销背景下的前沿课程。本文通过对“新零售概论”课程在线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探讨,力求借助在线教育的手段和思政教育,构建适应课程目标和要求的在线教学设计方案。
1“新零售概论”在线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1.1“新零售概论”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零售概论”课程是在我国新零售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具有时代感和实践性。目前,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应用学生身处新零售的环境,已接触过许多新零售品牌企业,少部分学生在课外已经开始进行新零售方面的实习或兼职,例如开店、直播带货、微商等。但是课程教学还停留在理论讲解上,缺少实际操作的指导和改进。(2)传统教学能提供的教学资源有限新零售的发展速度较快,课程知识、案例常处于更新的状态,而纸版教材等传统教学能提供的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3)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面对面的传统课堂多采用讲授法,比较枯燥、沉闷,学生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走神、玩手机的现象。此时,教师如果继续按照教材体系逐一讲解课程内容,会导致课堂缺乏个性化和深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4)思政教育缺少系统的设计“新零售概论”课程除了传授与时俱进的知识外,也应传递时代使命和价值观,其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思政元素还有待挖掘和融入。
1.2“新零售概论”在线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针对“新零售概论”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在线教学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发挥二者的协同优势。(1)在线教学: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也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变革,尤其是自肺炎疫情暴发后,在线教学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教育手段的升级也给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课程通过在线教学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拓展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师生的互动性。(2)课程思政:新零售是传统零售的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覆盖线上线下融合经营、社交电商、短视频与直播带货、无人零售、零售科技等领域,它的诞生与发展必然蕴含着培育新型人才的思政内容。新零售的出现,带动了一批新的就业岗位,也对行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群体是新零售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也正逐步成为我国消费市场上的主力军。我们期待这些年轻的从业者们不仅能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获得自己合理合法的收益,更要能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因此,本课程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加深学生对新零售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其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合格的数字公民,激励其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在“新零售概论”课程的在线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探讨,力求借助在线教育的手段和思政教育,探索出适应课程目标和要求的在线教学设计方案。
2“新零售概论”在线课程的思政目标和思政元素
2.1“新零售概论”在线课程的思政目标
无论是在线教学还是传统教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综合素质与能力[3]。依据上海杉达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新版培养计划中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具体制定了“新零售概论”课程的思政目标: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操、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具备企业家潜质和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零售业管理人才,能适应数字中国建设的需要。
2.2“新零售概论”在线课程的思政元素
为适应在线教学,经过教学内容的提炼,课程切分为64个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本课程的思政教育主要从政治教育(如爱国主义、道路自信、乡村振兴)、思想教育(如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创新教育(如创新精神)、职业教育(如经世济民、奋斗精神)、法治教育(如遵纪守法)五个层面出发,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期望实现相应的思政目标(见表1)。(1)政治教育从西方零售业变革到新零售崛起,中国零售业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迅速、举世瞩目,但也举步维艰。通过介绍中国零售发展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介绍数字化门店和物流业最后一公里难题时,自然地引入数字中国建设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的需要,期望他们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国家发展规划,热爱并服务自己的国家。(2)思想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公共生活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如移动电商、实体商场、无人超市、自动售货机等),对道德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列举无人商店、自助收银超市中少数消费者不文明购物行为,给学生个人的诚信、自律敲响警钟。在学习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零售时,引导学生关注不熟悉智能化设备或操作的老年群体,提高老年人在全渠道中的购物满意度,促使学生关心,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增强仁爱之心。(3)创新教育新零售这个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创新转型的内容、形态,在新零售行业中也诞生了一大批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创业企业,例如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在介绍新零售的内涵、特征等基本知识时,让学生首先理解新零售“新”在何处。在实践环节,让学生自行分析并深入思考某个新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绘制该企业的商业模式画布,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4)职业教育新零售的经营理念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技术为驱动,推动消费升级。作为行业未来的年轻从业者,应当具有经世济民、胸怀天下的担当,具备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以消费者画像、消费者体验和零售科技的应用为切入点,分享欧莱雅、雅诗兰黛等优秀新零售品牌的人本营销理念和中国零售科技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激励其掌握专业前沿和先进技术,保持不懈的奋进精神,勇于担当,为消费者创造美好生活。(5)法治教育近年来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零售商业模式成为主流,但在发展中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采取虚假宣传、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不正当行为,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此,国家颁布了社区团购“九不得”、《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等条例来治理网络零售中的乱象。在“新零售概论”课堂上,要以企业实际发生的不法行为为例,给学生以警示,并将网络零售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思政内容融入课堂,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3“新零售概论”在线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设计
在线教学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传统教学”,而是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重塑传统教学内容、重构传统教学结构、再造传统教学流程、创新传统教学方法、重整教学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3]。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思政教育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衔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那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呢?依据思政教学内容和目标,本课程梳理了以下在线教学设计的思路:
3.1优化教学过程
在线教学不拘泥于特定的教学时间,学生可以灵活地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完成学习。因此,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监督以及个性化辅导。“新零售概论”课程在线教学主要划分为先导任务、观看在线课程、学生活动三个环节:首先,教师在线本讲学习任务,提出学习目标和要求,或以思考题的方式导入课程。其次,再含有思政内容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自主观看。最后,在课后布置学生完成知识与素养相结合的在线测验、实践作业、学生问答等活动,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3.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2.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微课教学法、案例式、项目驱动式、自主探究式、在线讨论等教学方法,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中国新零售模式典型企业”这一内容时,采用案例式教学,引入张近东创立苏宁和苏宁构建智慧零售模式的案例,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了以消费者为中心和构建全渠道零售这两部分内容后,开展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对老年群体进行调查,了解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问题,并对如何提升老年人全渠道购物的满意度和便利度提出对策。3.2.2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本课程除了运用在线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学习资源上传与下载、小测验、投票、在线讨论等手段,教师还创新性地使用例如线上新零售法律知识竞赛、云参观和云讲解无人零售实验室、新零售商业模式画布作品线上展览等方式,让学生成为在线课堂的主体,让思政教育深入学生的课余生活。
3.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在提供基本的在线教学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开放资源、时事热点,延伸教学内容。比如,在介绍中国零售发展史时,引入《上海零售百年》纪录片,让学生生动地了解历史、增长知识。对于线上短视频与直播带货这一知识点,网络实时直播或者录播视频更是内容丰富、方便获取,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典型作为正面或反面案例,辅助知识点进行讲解。
3.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50%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的考核手段综合运用在线测试、资源查看、小组或个人作业、互动等形式,使在线课堂活跃起来。期末考试的形式以撰写论文、报告为主。在评价时,不仅要评价知识点理解的正误,还需要分别针对知识、能力和情感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明晰相应的考核内容,分配分值权重。
4结语
“新零售概论”课程利用在线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方式,初步探索出课程教学设计,使学生在领悟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成为新零售时代需要的人才。现阶段,本课程已完成融入思政元素的在线课程视频录制,建设了相应的电子讲义、课件、试题库、案例集、实践材料等资料库,未来将对应用的效果进行追踪和分析,做好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2020-06-01).t20200603_462437.html.
[2]毛军权.在线教学的未来发展:动向,反思与行动[J].中国电化教育,2020(8):27-32.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2
关键词:课程思政;病案导入教学法;中医内科学;水肿
1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国之大计。同时,中医内科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中医临床实践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从“医学生”成长为“医生”,实现“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效结合的关键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中医内科学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应根据其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所涵盖的德育元素,提炼课程的思政内涵,最大限度发挥其德育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之一是“实事求是”。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其实就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通过思政课教育,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进一步学好临床专业课也具有重要意义[1]。青年学生朝气自信、好学上进、视野宽阔,是祖国发展的栋梁。但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尚待建立完善,他们的心智还尚未完全成熟,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不同于思政课教师,以专业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理念的传授者,能够更好地从中医专业领域,通过行业的切身感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2,3]。所以探索如何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结合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新时代的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势在必行。
2目前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前期中医学相关课程上的理论课程。往往在开展中医内科学教学时,大部分中医基础课程的教学已经完成,因此内容上有许多与基础理论课程交叉和重复的地方。如肾系病证中的“水肿”,历史沿革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等论述在内经选读等课程中已有详细解读;其病因病机与内科病证中部分内容重复较多;分型论治中的选方用药,如真武汤、实脾饮等在方剂学、中药学等课程中已重点讲解。此外,仅就《中医内科学》教材涉及的病证种类及证型而言,典型且固定,难以将临床病证千变万化的表现及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载录其中,这也是理论与临床实践存在差异的根源之一[3]。以上种种原因,容易使学生感到教材内容枯燥乏味、陈旧重复、与临床脱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对中医内科学甚至中医药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为之努力奋斗的意识。长期以来,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以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方法简单,形式单一。总结性评价通常以纸笔考试作为考查知识点的唯一评分标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尽管能够满足一定的教学需要,通过复习考试也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要点,但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学习以应付考试为目的,以死记硬背为方法,参与度较低,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4]。一方面短时记忆不能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没有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建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中医临证思维。学生无法从课本知识的学习中获得中医专业自信,严重影响今后的职业规划。从教师角度看,教师长期教授相同内容,每天单调的重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此外,中医院校课程较重,无论是对教师的考核,还是对学生的考查,往往以业务能力及考试成绩为主,这也造成了师生对于思政教育理念的淡化[5]。
3病案导入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探索
中医内科学虽然是一门理论课程,但其对实践的指导性很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因此,病案导入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中医内科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留出一定的学时,以病案为基础,在学生充分准备后,阐述对该病案的看法,教师给予评价分析,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中医学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的合格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医案是中医临床思维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展示了古今名医临床思维的过程,因而案例教学是启发中医临床思维的有效途径[6]。病案导入教学法中病案的选择是课程成败的关键,因此,如何挑选合适的病案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原则:(1)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因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多,教学目的是使本科生初步掌握临床常见病的诊治,因此疑难杂症病案不利于学生抓住要点,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应考虑病案中疾病的进展、变化,因为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变化多端的,这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存在差异的根源之一,但案例的选择、编排应注意先易后难,逐步深入,便于学生理解。(2)紧扣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教学大纲中掌握、熟悉、了解等不同层次的要求,病案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点围绕应知应会内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3)来源丰富,激发兴趣:病案的选择还应注意具备多样性,可以是古代名家医案或是现代国医大师等名家经典医案,可以是成功诊治案例或是失败案例,可以是文字形式或是视频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尽管在病案导入教学中,学生广泛、深入参与到病案的讨论,但如何组织教学,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病案时,教师应针对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围绕该疾病的证候、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和处方用药等知识,紧扣医案,精心设计问题,难度适中,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查找到有关信息为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解答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知识面,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在学生发表对该病案的观点后,教师还应给予点评,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对于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由此,教学过程中围绕医案,从以往教师单向传授的被动模式变为师生双向沟通、互相促进的积极教学模式。
4以中医内科学中水肿为例的具体实施
“水肿”是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中的一个重要病证,是临床上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涉及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心源性水肿等多种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上多采用利尿剂对症处理,往往反复发作、收效甚微,久病不愈甚至进展为癃闭、关格(慢性肾功能衰竭),很快进入肾脏替代治疗阶段,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中医药治疗水肿确有疗效,对于本病证的讲解,有助于为学生树立应用中医药特色治病救人的理念。参考教学大纲,需要掌握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治疗,熟悉水肿的概念、鉴别要点,了解水肿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我们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病案来介绍。“汪某,男,37岁。初诊:患者浮肿月余,省某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曾应用激素60mg/d,治疗月余,病情无明显改善,现尿蛋白(4+),遂来中医门诊治疗。现症见:浮肿以下肢为甚,按有明显凹陷,腹胀,腰酸痛,尿少色黄,尿意难尽,食纳平平,口干苦,舌苔中部黄腻,底白质紫,脉小弦数。证属湿热瘀阻,气不化水。治宜益气利水,清化湿热,活血通络。药用:生黄芪20g,木防己12g,炒苍术10g,黄柏10g,萆薢15g,六月雪20g,五加皮10g,茯苓15g,猪苓15g,大腹皮10g,石韦15g,泽兰10g,泽泻15g,鬼箭羽10g,车前草10g。水煎服,每天1剂。二诊(6月7日):服药后浮肿显减,尿量有增,小腹不胀,腰仍酸,右耳闭气,舌苔黄中后部薄腻、质紫红,脉小弦。尿检(-),效不更方,治守前方。原方7剂,水煎服,每天1剂”[7]。我们设计问题一:“本案辨证为阳水还是阴水,辨证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相关知识及前期学习内容,对需重点掌握的水肿辨证要点,进行辨证诊断分析,训练其基本技能。问题二:“本案处方由防己黄芪汤及二妙丸加减而来,试分析其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方剂学、中药学等相关内容,对需要重点掌握的治法方药进行分析,与教材中典型证型辨证论治进行比较,训练其迁移学习能力。问题三:“本案配伍泽兰、鬼箭羽等活血化瘀药,试述它们在水肿治疗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交流讨论,拓展课外阅读,学习名医经验,以名医为榜样,树立正确的职业方向。问题四:“西医治疗肾性水肿多用利尿剂、激素,那么中药在治疗水肿有何特色”,本题为开放性问题,旨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查阅文献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树立中医治疗的信心。通过列举当代名医诊治“水肿”的有效案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中医药在“水肿”诊治中确有疗效,坚定学生学习中医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以前辈为榜样,钻研医术,救死扶伤。正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强调“医者仁心,仁心仁术,大德成大医”。在实现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同时,将责任感、创新性、大局观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8]。
5总结
高校育人应该坚持明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好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从国家和整个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角度认识教育的根本地位和重大价值。在“德医交融”大思政背景下,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以病案导入作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之中,对于专业课教师提升素质修养、发挥育人职能,对于中医院校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品德修养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杰,赵进喜,徐蕾,等.中医学术,突显哲学智慧;临床治疗,重视标本先后[J].环球中医药,2019,12(12):1854-1857.
[2]崔莉,迟海涛,刘春娥,等.课程思政结合PDCA循环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73-77.
[3]谢寒,明荷.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医学专业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6):23-24.
[4]彭海燕,周恩超,方祝元.基于多学科合作模式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5):30-33.
[5]申琪,刘卉,马潇瑶.中医院校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结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4):10-12.
[6]孙丽霞,薛博瑜,汪悦,等.中医内科学案例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中医药,2014,46(1):71-72.
[7]傅文录.当代名医肾病验案精华[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37-239.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3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思政教育工作;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应当注意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是当前我国教育的紧迫性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的必要条件,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意识到在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思政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对于祖国在未来的发展来说,大学生是希望。从这层意义上说,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素质和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必须要对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进行引导和教育,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使得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和谐真正结合起来,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
2.思政教育可以使得我国整体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对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教育加以关注能够使得我国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的状态,同时也会使得我国的竞争力以及凝聚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由于当前国际竞争的关键性的环节就是对人才的竞争,其中思政素质是一个人才最为基本的素质,所以说,只有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才会使得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整个民族的发展壮大真正联系到一起,使得我国的大学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贡献出自己的应该有的力量。
3.思政教育能够使得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得到不断地提升
众所周知,思政教育本身具有相当的政治性以及阶级性的特点,在意识到这些特征的同时还应当意识到思政教育能够稳定社会以及维护阶级统治,另外还应当意识到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使得自身的发展得到满足,使得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完善。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来说,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大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能够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之下培养起自己良好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继而使得自身的价值得到良好的实现。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1.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高等院校的学生主要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学生,其行为以及理念都会因为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发生相应的变化,很多学生在思想以及观念上整体来说是比较积极以及健康的,但是也会有很多消极的方面,比如说没有明确的信仰以及缺少明晰的价值观念,在对思政教育的接受上往往不够积极。
2.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手段比较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中都会开设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在整体上其开展的手段缺少多元化,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在教育上主要是采取以往传统的灌输的手法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地位,没有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就会使得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也就缺少相应的效果,没有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真正目的,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中思政教育尴尬地位出现的主要原因。
3.高校思政的教育内容比较落后
对于高校的思政内容教学来说,应当是与时俱进,同时应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生相应的革新和变化,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并不是这样,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在内容上还比较落后,很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甚至是和当前的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脱节现象,这样的一种落后和脱节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没有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是很难取得相应理想效果的。
4.高校的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学,形式大过内容,思政教学没有结合当时的教学环境,没有和实际进行联系,很多高校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对思政的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到思政教育对于整个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的时候也很难进行相应的实践,这样就会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仅仅停留在书面上以及口头上,这样就违背了思政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很难真正达到思政教育的理想目标。
三、抓住机遇,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
1.运用信息网络提升思政教育的形象生动性
因为多媒体技术自身具有声像结合以及图文并茂的特征,运用多媒体的这些特性进行思政教学的话就会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政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比如手通过影视图片资料,提升学生的历史感受,真正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比如说在讲授相应的理论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通过这些生动的图片影响,使得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会有直观的感受,真正使得网络信息为课程的教学进行服务。
2.使用网络来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运用信息网络自身所特有的时效性以及交互性的特征,在网上通过论坛的形式以及聊天工具等多种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以及问题的探讨,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距离感,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更加具有亲近性,同时也能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得到学生的支持,从而使得教师的工作效果有所提升。
3.使用网络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服务性
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来说,其能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凝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对学生的发展以及成才需要进行满足,高校思政的教育功能以及相应的服务功能得到展现,才会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才会使得学生和学科之间不再有距离感,增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认同度。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网络信息自身所具有的服务特征,加强对学生的服务,建立一些学生真正喜欢的网站将一些主流的价值观真正渗透到网络之中,使得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就能够受到相应的教育以及启发,从而达到较好的思政教育目的。
4.使用网络提升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
因为网络自身所具有的虚拟性,使得每一个网络的使用者都能够将自己的身份进行隐藏,继而在虚拟的世界之中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就会使得高校的思政工作人员能够透过网络的平台来了解学生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以及状态,进而才会使得教师教育有更理想的效果。比如说,针对当前社会上的或者是校园中的一些比较热点的话题,学生通常会在网上发表自身的看法或者是观点,将自己最为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对于思政工作者来说,就可以对这些材料和信息进行收集以及整理,从而找到问题在什么地方,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才会更加有针对性,使得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得到相应的提升。
5.使用网络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整合性
网络平台上的信息量比较大,使得思政教育工作会有较多的资源可以使用,这样也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到当今社会的信息,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使用网络的平台对教学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教师应当对网络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利用,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学生的思政教育,可以将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当前学校的文化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对校园的文化进行积极的建设,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灵得到一定的净化,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水平。
6.使用网络提升思政教育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将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开办一些教育性的网站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其参与到网站的建设中来,进行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还会使得学生在建设网站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教育从而再反过来促进网站的良性建设。
四、克服网站负面影响的对策
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西方的文化开始逐步在校园蔓延,这样的一种蔓延速度往往很难进行回避,进而就会使得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在价值观上比较容易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西方世界中的消极情绪和消极的价值观将会使得高校中思政教育的开展面临极大的困境。另外,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会给我过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带来严重的阻碍,我国高校的学生在迈上社会之后就会在思想以及工作上面临比较多的矛盾以及冲突,比如说刚刚走上社会之后就会遇到比较激烈的竞争以及工作上的压力,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使得学生会受到一定利益的诱惑,这样的一些不良影响因素在学校中十分普遍,这样不仅会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会使得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
除了以上负面影响之外,我国信息网络的使用也会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阻力,当前全世界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网络文化和计算机逐步蔓延到大学校园之中,在生活上以及学生上,学生都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上文中提到信息网络的积极作用能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得到顺利的开展以及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网路信息时代因为充斥着一些不良的因素,这样就会使得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上会受到一定的阻碍,阻碍我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面对网络信息环境所带来的负面挑战的时候,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加以应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来说,工作者应当不仅对网路技术精通,同时还应当具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正确的鲜明的立场以及信念,同时还应当有较高的思想品质以及鉴别能力,对于网络中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能够及时的发现,同时能够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有针对性的教育,运用网络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才会真正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
2.加强网络平台的监控力度
首先,对于思政工作来说,应当要有关于校园网络的相应规定,只有这样才会使得校园网络在管理上能够有所参照,才会用过规范的手段进行管理,使得校园的论坛能够得到有效地运行。其次,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经常运用网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是用有效地措施加以解决,使得学生能够从中真正有所收益,对于那些不良的思想动态,要进行及时的制止,同时还应当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再次,应当建议一支学生队伍来对学校校园网的信息进行监管,同时开通相应的举报通道,真正发挥学生对网络的监督作用。
3.进行网络平台上的舆论引导
首先,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关注的以及讨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育,使用的相应观点对问题展开分析,从而真正形成正确的舆论力量。其次,对于一些社会上敏感的问题,教育人员应当具备比较高的洞察力,对学生的态度以及观点进行预测,通过进行提前引导。再次,对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大力的弘扬,对学生中存在正面榜样以及典型进行及时的宣传,将爱国作为教育的中心点,使得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在校园中占主导地位,从而抵制那些不健康的文化、观念的影响。
4.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素养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应当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论以及世界观的教育,使得学生自身素养得到不断地提升,进而增强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使学生的自律以及责任意识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应当逐步培养学生对网络媒体进行正确的运用以及做出及时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素质。要不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中的是是非非,提升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以及甄别的能力,同时还应当通过讲座等多种形式将一些良好的道德标杆竖立起来,使得网上的行为得到规范,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5.教师应当处理好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关系
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者来所,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将传统的教育方式作为主导,同时再辅以网络教育的方式,在网络的教育平台上开展相应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应当积极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网络平台上的思政教育工作来说,其只不过是对传统教育所进行的完善,并不能从根本上替代传统教育。使用网络的平台开展相应的思政教育其目的主要就是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和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进行改进,使得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以及水平会有所提升,使得自身的优势得到发挥,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发挥其服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要运用传统思政教育的方式来对网络教育的不足进行弥补,只有这样才会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自身的有效性得到良好的保障。
五、结束语
对于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说,其工作的开展首先要顾及实际的社会环境以及现状,同时还应当意识到实际状况的微妙变化,只有这样才会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政教育,其次,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整个教育工作过程中将学生作为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进行尊重,同时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及时的满足,对学生自身的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才会知道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教师在开展相应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才会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再次,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模式以及教育的方法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对教育的模式以及相应的思政教育体系进行及时的优化,最后,还应当积极注重当前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会为学生的思政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氛围,才会使得学生自身的优势得到发掘,信心得到提升,有利于教师思政教育的良好开展。总的来说,在网络信息时代,对网络平台进行正确的利用能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但是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意识到思政教育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机遇,充分把握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机遇,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但是也不能忽视思政教育在网络环境下所遇到的挑战,以及网络信息环境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积极应对挑战,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意识到思政教育和当前的网络时代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从而发挥网络在整个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济.占领新阵地把握主动权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10(09)
[2] 温海芳.网络思政教育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熏陶和感染[J].中国远程教育,2012(12)
[3] 闫晓静,景致明,唐仕琼.论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对的挑战与举措[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4] 米泽民.对高校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性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3(01)
[5] 刘御.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6] 闫晓静,宁建荣,贾耀中,苟正刚.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J].中国报业,2013(09)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47-01虽然现在新课改已开始实施,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在影响着高中政治教学课堂,这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很不利。新课改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力求实现政治教学的高效互动,使得师生双方都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平等对话、资源共享、相互影响、相互尊重、经验交换,实现共同发展。
1.思政教学有效互动的表现
1.1认知上的互动。高中思政课中的认知互动是指利用师生间的课上交往,培养学生的理解、识记以及应用能力,达到从不知到知的转变。教师通过互动能够知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强化及引导。学生在互动的时候需要和老师积极进行配合,及时的将需求反馈给老师。借助认知上的互动,老师能够向学生讲解系统的政治知识,提升学生的政治认知,并在既有积累的基础上丰富及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
1.2价值上的互动。价值上的互动指的是师生在价值观方面互相影响,是思政课师生互动所特有的。思政课上师生的互动不只是解决知和不知的问题,也要解决信和不信的问题。学生即使明白其所学内容,但未必就会相信其真理性。这就要求老师予以价值观上的引导,使师生间进行价值互动。老师的价值观对学生培养优良的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3情感上的互动。情感上的互动是老师利用激励性等的言语和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使其得到自信与满足,进而有效的提高政治学习的效率。情感是联系认知与行为的纽带,情感互动能够促进思想上的认知向实际行动的转化。在高中的思政课中,当老师以高亢的热情、积极的言语等情感表现配合教学的时候,学生就会被带动得精神焕发、思维活跃和积极主动。部分道德情感的培养,需要在情感互动中磁能实现。
1.4行为上的互动。行为上的互动指的是老师在教学中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沟通,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使他们基于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而做出恰当的、符合规范的行为。高中思政教学不仅要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还有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变,力求达到知和行的统一。从知到行的转变中,老师的言行对学生发挥着重要的表率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将内在的正确认知外化为行为,以培养优良的道德习惯。
2.思政教学中有效互动的影响因素
2.1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内容不仅仅只是思想政治,其中还会涉及到哲学、法学以及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讲授的范围广且内容多。而为了应试教育,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的课时有限,在课堂中更加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所以有极少的时间用于师生间的交流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而且,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环境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
2.2老师的教学经验及统筹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地位,能够直接影响着有效互动,因为教师作为互动的参与者和协调者非常关键。所以,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大多会根据其自身的兴趣好爱以及经验来设置课堂互动,是否互动以及如何互动,这些均由教师主体所决定,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影响教学的实质效果。
2.3学生的能力、知识及情感。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中,学生作为有效互动的另一个主体,同样是影响其效果的一个原因。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喜好各异,对于教学方式的喜好程度也不尽一致,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将很难选择一个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模式。另外,学生的层次以及知识水平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矛盾,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思想政治课程非常枯燥无味,影响了有效互动的课堂氛围。
3.高中思政教学中有效互动的有效策略
3.1转变观念,为有效互动创造条件。要想在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中师生间能够进行有效互动,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向素质教学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间能够有效互动,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共同参与完成知识的学习。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团结协作,不断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高中思想政治这门学科具有其特有的系统性的特点,有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原理组成。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按照课本进行宣教,可能就会让整个政治课堂枯燥无味。所以,需要教师提前做足功课,利用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有情趣的学习,从而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3.3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参与互动。在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中,除了教师外,学生是课堂的重要角色,是师生间互动的重要参与者,需要转变以往被动接受的角色地位,适应新的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树立主体意识,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大胆的提出来,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轻松的解决难题,同时可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堂的有效互动中,还能加强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点,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
4.结语
综上,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于合作、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师生在课堂上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在互动中,思想自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素质教学改革的今天,需要这样的有效互动,以此提高课堂活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日庆.关于在政治课堂上开展有效师生互动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0,(7):99-101.
[2]薛丽,杜云辉.关于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6):79-81.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范.高效互动――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关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3):61-63.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5
论文关键词:廉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一、廉政教育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的重要性
在相对权力行使的配套及监督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部分领导干部面对物质利益诱惑丧失了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抵制力,堕入了腐败的漩涡中。这使得腐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块抛之不去的毒瘤。近年来,新闻媒体曝光了社会生活多方面的腐败问题,如:行败、医疗腐败、学术腐败、足球腐败、彩票腐败等等,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越反腐败,腐败越严重。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漠视腐败问题,甚至有些同学将一些腐败蛀虫视为偶像。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的文件明确了抑制腐败要从学生抓起。大学生是国家和党事业的继承人,而强调大学生的廉政教育是我们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并从源头上积极探索惩治、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因此,以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担当起廉政教育重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为目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高层次后备力量,他们是否具有廉政品质直接决定着党的前途,直接影响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同时塑造良好廉政品质,做正直的人,走正确的路,这也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廉政教育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就是为即将成为规范权力运行者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名利观,增强他们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廉政教育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廉政教育引起了各高校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大学生廉政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廉政教育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也仅仅才两到三年的时间。我校的具体做法是:在“基础课”课堂教学中留出2个学时作为专题系统讲解,另外注意在职业教育和法律教育2个板块中强调一下廉政教育。而实践课堂开展主要是通过图片宣传和讲座的形式引起了大学生对廉政教育的关注,使得他们获得了一些廉政知识。虽然取得了一些好的收益,但是廉政教育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现归纳如下。
1.缺乏科学统一的知识理论体系
目前“基础课”相关教材中找不到关于廉政教育的知识体系。因此,授课内容缺乏统一的相关理论概念,教师授课的内容主要依靠教师自己收集材料备课。为了在教学中不扰乱学生思维,教师对知识理论问题一般是简单介绍或者回避。仅能依靠单纯的个案讲授式教学。这使得学生对“基础课”中廉政教育的学习停留于肤浅的感性思维,无法达到理性思维高度。同时也难以让他们掌握科学分析社会腐败问题的方法。
2.廉洁教育教学方法老套,难以产生教学共鸣
这表现在:第一,缺乏材,使得教师不能把握廉政教育相关概念给予科学的界定,会让学生产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感觉。第二,在案例选择上,一部分教师对一些社会典型案例避而不讲,过多的停留于古代或者20世纪80年代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毕竟和现在的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听了会产生内容陈旧的感觉,无法使他们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难以产生情感共鸣。第三,部分教师不注意自己情感控制,过度夸大社会阴暗面,给学生产生社会已病入膏肓的错觉,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第四,讲座和专题报告主要依靠校内教职工开展,校园空间的有限性和传授者的单一性,使得教学形式比较简单,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3.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受限缺乏吸引力
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持,限制了“基础课”廉洁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开展。由于经费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的“基础课”廉洁教育实践课只能封闭在校园这个狭小的圈子里,基本就是图片宣传和知识竞赛。由于无法利用到优质的社会资源,造成了实践课形式化,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感,其效果欠佳。
三、廉政教育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的对策
1.构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中的廉政教育知识板块
将廉政教育纳入“基础课”教育教学计划,就要在教材中确立它的教育地位,应该在“基础课”教材中编写相关知识内容。对于廉政知识的编写需要注意如下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教育部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教思政[2007]4号)文件中指出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国敬业的职业观念。其次,要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基础课”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材体系,廉政教育要始终明确它的主线地位。再次,廉政教育要有科学的逻辑体系。如科学的基本内涵界定、意思的阐述以及基本知识板块的构成。让学生能通过准确掌握这些概念,形成科学的理论思维。最后,要理论联系实际。即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提炼表述,又要注意配套教材中案例选择贴近大学生、贴近社会生活、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同时注意对现实意义重大的案例用科学的理论加以归纳分析。
2.加强“基础课”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加大“基础课”廉政教育的科研力度
作为涉及社会敏感问题的廉政教育给“基础课”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大挑战。整个教育过程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需要教师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丰富的知识,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感染力强的语言表达。因而教师要通过理论学习来提升自己,以求达到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观点分析腐败现象,用生动的教学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廉政价值观的教学目的。同时,廉政教育进“基础课”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去解决,必要的科研是廉政教育在“基础课”中发展的有力保障。
3.开展多种类型的“基础课”廉政教育课堂教学
要完成廉政教育进头脑这个目标,课堂教育是重中之重。一堂精彩的课给人的启发有可能是终身的。对于“基础课”课堂的廉政教育来讲,要克服课时有限和教学内容不统一的问题,就要在广泛选材、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以多种灵活有效的手段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这些手段的运用不是简单的采用,而是要围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这个中心主题。因此,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这里简单归纳如下:第一,要注意视频材料的选择。要选择一些实事重大的,点评科学合理的,贴近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视频材料。第二,对于廉政教育讨论式教学,因为涉及社会敏感问题,学生积极性比较高,思维开阔,但也比较极端。所以,教师在讨论式教学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否则前功尽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我立场要坚定,对学生的讨论要做事先的思考,在广泛收集整理依据基础上以精典的点评来应对学生可能的提问。第三,情景教学。教师可以选择在对一些社会腐败现象的思考上,编写一些短小的(一般5~10分钟)小品,事先选择学生排练。学生在这种演练过程中自身会有积极的思考,而观看的学生更是对这种同学亲力亲为的演示有强烈的兴趣,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当然,最后教师精典的点评是点睛之笔。第四,聘请社会人事给学生开办讲座和专题报告,以增强内容的广泛性和具体性,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4.必要的经费支持,开展形式丰富的“基础课”廉政教育实践教学
在形式丰富的“基础课”廉政教育实践教学中,社会实践教学(如,旁听反腐案件庭审、参观监狱)是最具说服力的方式。它为学生从社会角度认识防腐拒腐的重要性提供了最直接的教育平台。但这需要必要的经费作为支持,因此适当的经费投入是为社会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范文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容易留给学生刻板说教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认为课程枯燥乏味,不认真听讲,使得老师的辛勤付出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从强化教师亲和魅力入手,使教师走下讲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走下讲台,对学生听课情况进行检查,部分走神的同学会因为老师走到身边而回过神来。教师走下讲台,把笑容和期待、鼓励、信任的眼神传递给更多同学,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认真听讲,教师走下讲台,可以随时请身边的同学参与,很有效、很顺畅地开展课堂讨论,打造互动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亲和表现,让学生形成了喜欢和信赖的情感,学生很愿意随时随地地和老师进行交流,在师生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
二、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简单明了,注重框架,切忌太多太细,而且要视学习内容而定,不一定所有的章节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一定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究怎样在课堂上提问及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每一个主要问题在促进学生思考和推进课堂讨论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并预测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网络中得到如下创新:1.方法的多样性。在互联网上,处处是教育之所,时时是教育之时,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只要能够达到教育效果,都可以拿来作为教育之用。2.方法的现代性。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一方面是思政教育过程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思政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现代网络科技的发明及广泛利用,使得传统的教育方法披上了现代科技的外衣,极大地增强的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3.方法的实效性。网络教育方式增强了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具有形象化和趣味性,进一步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网络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网络发展对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方式方法、手段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推进了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对于网络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高度重视,充分利用网络发展给高中思想政治工作创造的机遇,做好新形势下高中思政工作。网络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教育环境,使得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受到了挑战,教师将处于不得不和网络分享权威的境地。在网络环境里,教师和学生处于接受信息的同一层次,甚至处于下风。毫无疑问,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超链性和开放性进行学习、知识传播更为具体、生动,其信息量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网络教育的时效性也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学生乐于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挑战。故此,教师应该学会利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不能停留在书本层面。
三、实验演示
抽象是高中政治学科的一个很大特点。教师在讲授时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而实验演示无疑是一种最直观、效果最显著的方法。
政治教学原理非常难懂,如果强行记忆,则一方面不利于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时间一长,学生的兴趣就会极速下降。实验演示可以以其趣味性和灵动操作性克服以上问题。比如:在讲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怎样才能清除白色衣物上的顽渍?煮蛋时怎样才能使蛋不破裂又容易剥?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学生会提出一大堆的常规方法及一些“旁门左道”的方法,这时候,可以根据学生所给的答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这些常规的方法好用呢?学生自创的方法是否管用呢?怎样才能判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本课的教学核心。如果有同学对柠檬能有效去除白色衣物上的顽渍不能信服,就可以通过实验来说明,准备一块被油溃污染了的白布,一个柠檬,一个电水壶,把柠檬切片放进水壶煮开,然后把染上油渍的白布放进柠檬水浸泡,下课时检验,证明柠檬能有效去污。又如有同学指出,在煮蛋时可以先把鸡蛋在冷水中浸泡一会儿再煮,可以使蛋既不破裂又好剥,我们也可以现场实验。将认识因实践需要而产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一一落实。
四、模拟法庭审案
人们常说,生活之树常青。学生对“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方式感到枯燥乏味,渴望了解社会,感受生活。我就设计了“模拟生活”、“模拟法庭”,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社会。例如,学完“我国的金融业”,为了加深学生对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理解,发动学生到会融、保险、银行及国债部门了解相关知识。班里分别有几名同学扮演银行职员、保险公司推销员、国债服务部工作人员,向其他同学推销自己的产品,看谁推销的产品多。从模拟生活中,学生一方面学到了正确的投资理财知识,另一方面感受到了生活、工作的不容易。又如,学完“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后,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模拟法庭。模拟法庭上的各种当事人:消协的工作人员,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人民法院的法官、律师等,都由学生扮演。通过模拟法庭,学生既学到了法律知识,又亲身感受到了一个人在社会中各种角色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懂得一个人应该怎样才能学会生存和发展,教学效果非常好。
五、问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