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数据治理方案范例6篇

医疗数据治理方案

医疗数据治理方案范文1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学

[摘要] 中医药的突出特点和生命力就在于其疗效,即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应用方药的治疗效果。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必须体现中医基本理论,遵循现代医学临床试验设计方法以及利用现代医学关于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标准,应将中医证候相关信息(包括症状、舌象和脉象)纳入临床试验的检查项目之中,开展两次或多次的临床试验,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有效和无效人群的特点,寻求与中医药治疗方案有效结局相关的主观症状、舌象和脉象,从而找到该治疗方案的最佳适应症,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学; 规范; 临床方案

Methodological thoughts about research of standardized clinical protoco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been proved effective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o standardize the clinical protocols of TCM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for enhancing the research quality of TCM and exp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TCM. The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on clinical protocols of TC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and in the light of 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 principles. The clinical criteria for both diagnosis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disease are also needed. To include all symptoms, tongue manifestations and pulse presentations into case report form,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these clinical parameters between effective and noneffective cases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may be helpful to find more specific ind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protocol of TCM. Furtherm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wo or more clinical trials on one therapeutic protocol are needed to identify its accurate indications.

KEY WORDS therapeutics (TCM); benchmarking; clinical protocols

虽然中医药治疗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但许多人在描述其疗效时都会感到一些困惑:中医药治疗效果虽好,但国际公认的现代医学语言及方法却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描述。因此,中医药知识的广泛传播与普及便难以展开,而知识的有效传递是知识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医药的突出特点和生命力就在于其疗效,即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应用方药的治疗效果。因此,运用现代医学语言描述中医药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积极开展中医药的对外传播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其中首先就是进行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研究。

1 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充分运用中医基本理论 由于中医药的疗效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获得的,因此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研究一定要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思想。

1.2 充分遵循现代医学的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应当体现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的原则。合理的临床试验设计是说明一种药物或一种治疗方案有效性的前提,因此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同样应遵循这些原则。

1.3 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标准 将现代医学有关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标准运用于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研究中,将有利于中医药知识的对外传播。

2 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如果疾病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指标、临床试验设计原则都是固定的话,那么一种治疗药物或者治疗方案的疗效也是基本不变的。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如果完全遵照现代医学临床试验设计原则,那么其疗效也应是固定的,不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我们难以改变疾病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指标和临床试验设计原则,我们也无意去研究这些内容。要提高中医药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就必须在临床试验中充分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进行具有中医药理论特点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寻求该治疗方案的适合人群及其更确切的治疗适应症,才可能进一步提高该治疗方案的疗效[1]。

2.1 将症状、舌象和脉象纳入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体现中医基本思想 中医四诊信息中除了舌、脉象及闻的客观信息之外,大多数是依据问诊而得到的主观症状信息,他们在中医证候分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医学对症状、舌象和脉象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认识还很不够。多数情况下,与病变部位不相关的一些症状被认为是病理变化的主观反应,是从属于客观病理变化的反应,或者说是治疗效果的从属反应。例如,肝炎患者有无腰痛或出汗等症状并不影响疾病分类学的诊断和治疗;肝炎患者在治疗后是否出现排便情况的改变亦不影响治疗方案的调整。中医始终非常重视临床主观症状、舌象和脉象在疾病个体化中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2]。

有研究表明,一定的症状组合(包含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等)有助于提高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判别率,而不恰当的组合则可降低HP感染的判别率,由此提示症状与疾病诊断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3]。另一组研究结果表明,慢性胃炎患者非疾病诊断相关症状组合与胃黏膜CD4、CD8细胞浸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非疾病诊断相关信息与疾病病理相关信息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4]。由此可见,症状、舌象、脉象与疾病诊断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试验设计中,应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将相关症状、舌象和脉象纳入检查项目之中,是探索中医症状、舌象、脉象与该治疗方案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2.2 开展两次或多次临床试验以找到中医药治疗方案的最佳适应症 任何一种治疗方案,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其治疗结果往往是部分有效或部分无效。目前对于有效或无效的评价标准大多是根据疾病诊断标准中所含指标的改善程度来进行判断的。这种以疾病理论为基础的治疗学往往强调有效率,而不强调有效与无效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也不可能从这种关系中找出一种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的途径和方法。中医药治疗尤其强调辨证治疗,强调同一种疾病其治疗的有效与无效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区别。这种可能的必然联系和区别应从同一种疾病所表现出来的多种不同反应加以考虑,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舌象和脉象,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与疾病无必然联系的全身性症状或与疾病相关但性质不同的症状。依据一种治疗方案有效或无效的结果,对比分析两者之间非疾病诊断相关临床表现的异同规律,从中发现与这种治疗方案密切相关的非疾病诊断相关临床表现。如此可将作为中医证候分类依据的症状、舌象和脉象纳入疗效评价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之中,从而在疾病治疗相关适应症中增加中医症状、舌象和脉象因素,发挥中医基本理论在治疗疾病中的指导作用[5]。

在临床试验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检查项目中纳入中医主观症状、舌象和脉象,进行治疗方案适应症的探索。同时,应开展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临床试验。第一次临床试验主要是对中医证候信息(包括症状、舌象和脉象)的优选试验,在全面收集患者证候信息与疗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获得该治疗方案理想的适应症。第二次临床试验主要是对适应症进行的验证试验,针对第一次临床试验所获得的适应症开展验证工作,目的是客观评价该治疗方案适应症的可靠性;同时,对收集的证候信息与疗效评价指标数据继续进行分析,逐步完善该治疗方案的适应症,为下一次的临床试验提供可靠数据。

2.3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有效与无效人群症状、舌象和脉象的特点,寻求与中医药治疗方案有效性相关的症状、舌象和脉象 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可以运用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复杂系统分析、数据挖掘及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临床试验数据,以期探索中医药治疗方案的最佳适应症[6]。对中医症状和舌、脉象的聚类分析可以采用主因子法、典型相关分析以及标准典型相关分析等多种方法,估计因子载荷,用回归法估计旋转后各公因子得分,以评价中医主观症状、舌象和脉象对疗效的贡献率。应用回归分析法对中医症状、舌象和脉象以及从临床试验中所得到的因子在疗效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可以找出与该治疗方案相关的症状、舌象、脉象或因子。

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做的临床试验中,18项主观症状通过因子分析得到4个公因子,分别较好地反映了关节局部病情以及中医寒证、虚证、热证的症状;中、西药治疗对反映关节病情公因子的影响一致,均具有改善作用,但中药治疗对虚证症状公因子的改善优于西药。这说明因子分析法能够对中医辨证过程中重要因素的主观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对公因子与疗效之间关系的探索能更好地显示中药疗效的特点[7]。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表明,关节疼痛和关节压痛与中药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夜尿多则呈负相关;关节压痛和口渴与西药治疗效果呈正相关,眩晕则呈负相关;根据主观症状与疗效的回归分析结果,对原始数据进行再次分析,表明将主观症状纳入适应症后,中、西药治疗效果均有提高,说明某些主观症状与中、西药治疗的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8]。因此,有必要加强症状对疗效影响的研究,将症状纳入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随着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的深入,疾病诊断依据中将会纳入更多的中医症状、舌象和脉象信息,治疗疾病时也会因为获得了更合适的适应症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中医证候分类方法和理论也将作为现代生物医学的主要内容,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吕爱平. 中药现代化发展新要求――应重视中药适应症和中药药效评价的研究. 首都医药, 2003, 10(3): 2730.

2 吕爱平, 李 捎, 王永炎. 从主观症状的客观规律探索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基础. 中医杂志, 2005, 46(1): 46.

3 Li S, Lu AP, Zhang L, et al.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immunoglobulin G (IgG) and IgA antibody responses and the value of clinical presentations in diagnosis of H. pylori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precancerous lesion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3, 9(4): 755758.

4 Lu AP, Zhang SS, Zha QL,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D4, CD8 cell infiltration in gastric mucosa,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11(16): 24862490.

5 吕爱平, 陈可冀. 疾病的证候分类研究思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25(9): 843845.

6 查青林, 林色奇, 吕爱平. 多元统计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探析.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 16(6): 7980.

医疗数据治理方案范文2

西医学认为痤疮主要与雄激素过多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相关。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一般是肺经风热、湿热、痰瘀蕴结和肾阴不足、天癸相火过旺等。实践证明,中医治疗痤疮疗效较好,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且一般来说,中医的治疗方法毒副作用较少。因此,运用中医治疗痤疮较有优势。但是,目前痤疮临床报道甚多而有严格科研设计的研究较少,辨证分型甚多而临床依据又不统一,病情判断与疗效标准等都还存在问题,由此使有关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受到质疑,临床实用性受到限制,中医治疗痤疮的临床优势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直接影响临床优势技术的推广运用,所以设计一个精简、通用、规范、操作性强的痤疮中医优化诊疗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1痤疮常见证型的确定

方案设计首先要确定痤疮常见的基本证型。目前,痤疮的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较常见的有3~8个分型,细总文献甚者有数十个分型不同。如此,怎样设计一个较为合理规范的诊疗方案,首先就需确定痤疮的基本证型。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杨柳教授依据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及大量文献报道研究提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冲任不调、痰瘀凝结四个基本证型[2],其中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又是痤疮的主要证型。杨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对这四个基本证型与近20年文献调研的结果比较,确认这四种证型能够较好地涵盖痤疮的基本证型,涵盖率达99%。其中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证型,在四个基本证型中占56%。杨教授认为优化治疗方案如果能够涵盖80%以上的病例证型,就可以被大家接受。

2痤疮中心治疗方案的确立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及分析,湿热蕴结为痤疮的主要病因病机,所以杨教授提出一个治疗痤疮以清热祛湿法为主要原则,依此治则制定一个基本方,再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进行加减的思路。基本方抓主要病因病机,药物加减体现辨证论治精神。同时,治疗应该考虑病情的不同状况,内外治结合。作为研究方案,必须设立中西医药物治疗对照。杨教授指出:根据临床实际经验,本中心治疗方案适用纳入研究对象以轻、中度患者为宜,有囊肿、瘢痕等表现的重度痤疮患者推荐火针治疗。

3痤疮分级标准

痤疮病情轻重程度分级主要根据皮损形态、数目多少等分级,我们按pillsbury国际痤疮分类法将痤疮分为Ⅰ~Ⅳ级:Ⅰ级(轻度):主要皮损为黑头粉刺,散发或多发,炎性丘疹散发,总病灶数10~30个;Ⅱ级(轻中度):主要皮损为粉刺,并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浅在性脓疱,总病灶数31~50个,局限在面部;Ⅲ级(较重中度):主要皮损为深在性炎症性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50~100个,结节100个,结节/囊肿>3个。

4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案

治疗(中医)组:疗程1个月,结束观察后随访1个月。遵照Pill Sburv分级法, I级痤疮使用复方颠倒散面膜,清水调糊状涂于皮损处;II级、III级患者则在外敷复方颠倒散面膜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进行治疗,以所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依据,所有中医组均以“清肺愈痤方”为基本方,再根据患者所属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加减用药。规定治疗期间不能使用其他内服或外用药物。

对照(西医)组:疗程1个月,结束观察后随访1个月。遵照Pill Sburv分级法,I级只用达芙文凝胶外涂,每晚1次;Ⅱ~Ⅲ级加用多西环素肠溶片0.1g/次,早晚各一次。

5病例随机分配方法

研究病例的随机分组主要委托数据处理中心负责承担,所有纳入病例均由专门的随机分组员通过电脑向数据处理中心申请随机号,按随机号分配为治疗组或对照组,两组按1:1随机分配。治疗组以中医方案治疗,对照组以西医方案治疗。两种方案均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案,安全性高,疗效较肯定。最终,通过对比两组的有效率进行研究。

6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观察是本次研究的核心环节,评价的准确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疗效评价表(皮损观察)和患者照片。疗效评价表按数量、形态、颜色、质地、肿痛及分布范围评分,皮损的消退情况则对比治疗前后照片。综合疗效评价标准主要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临床疗效根据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疗效指数)分为治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皮疹明显消退,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89%;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疗效指数30%~59%;无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疗效指数

7优化方案实施过程涉及的几个问题

7.1 研究药物剂型的确定:考虑到药品制作厂家、药材产地、质量级别、中药炮制及煎煮方法等的不同对药效的发挥可能会产生差异,我们研究用药的规定是所有临床研究中心用药统一配给,西药限定选用具有政府审定资质厂家的产品。内服中药剂型采用免煎剂,由合作药厂统一包装生产,外用中药也由中药厂家统一制作。这样,能够保证药物的质量及同质可比性,也相对建立了一个规范的、便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操作的方案。

7.2 知情同意书的设计和签订:临床研究需要志愿者。为使志愿者个人权益给予充分保障,增加志愿者的依从性,保障课题顺利进行,研究者必须遵循国际公认的《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并保证在赫尔辛基宣言指导下进行研究。我们在项目研究开展前就按要求制定了知情同意书,向医院伦理委员会申请审议批准文号。知情同意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有:该项临床治疗研究的目的、程序和期限,受试志愿者预期可能的受益和风险,告知受试志愿者可能被分配到试验的不同组别及应该配合接受的检查等。按照规定参加本研究的志愿者,必须先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确定参与研究后则应该签订该同意书。

7.3 照相:患者照片是我们疗效评价中最直接的依据之一,所以照片的清晰度和多方位性非常重要。为保证照片的清晰度,我们使用数码单反相机,三角架固定,室内白墙为背景,外置闪光灯作为恒定光源。规定每位受摄者每次视访照相时先拍研究病例观察表封面以明确资料身份,然后正面整体拍摄,再局部拍摄患处,先正面、后右侧面,再左侧面,然后再对典型皮损部位进行特写。

7.4 病情与疗效判断:在病情与疗效评判时,本次研究采取责任分工负责制。我们采取第三者评价的方式对患者治疗前后痤疮症状进行标准化评估,由中医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接诊志愿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给出中西医治疗方案,填写首诊资料,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根据性别与痤疮分级对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形成给药方案表,由专门的发药组人员按给药表给药。这样就确保接诊与观察人员不了解患者的治疗分组。责任分工负责制可减少资料分析时产生的偏倚,使得到的结果更加科学客观。

[参考文献]

[1]马伟欢,黄 蕾,任建香,等.痤疮的中医外治法述要[J].现代中医药,2007,27(2):60.

医疗数据治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全科医学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

2型糖尿病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类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主要表现为口渴、乏力、肥胖等。或者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很有可能会干扰其正常生活[1]。全科医学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自身的治疗临床效果,患者还可以充分的掌握自身的疾病情况,为治疗方案的推行以及护理方案的,继续打下扎实的基础,保证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依存率。现列举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科室在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经过入选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删除之后,随机抽取采取对应治疗方案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参照组80例患者进行常规模式治疗,研究组80例患者进行全科医学治疗。参照组患者: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为35.68~63.98岁,平均年龄(46.26±5.69)岁。研究组患者: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为35.61~64.03岁,平均年龄(46.45±5.55)岁。研究人员通过统计分析讨论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诊断标准;②经过研究人员充分阐述之后,自愿加入本研究,并且与此同时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对研究工作的二型糖尿病患者;③没有死亡风险者。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的糖尿病患者;②有着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③知晓研究情况后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糖尿病患者;④年龄在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参照组行常规治疗。主要的治疗模式是以药物治疗为最终的治疗方案。主要的药物治疗选择的药物为降脂药物,降糖药物以及降压药物,患者通过口服等方式来进行服用,进一步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尽可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血压水平。在有必要的条件下,需要督促患者根据医嘱服用扩张血管类药物,如果患者服用扩张血管类药物并没有足够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可以让患者进行胰岛素的注射治疗。

1.2.2全科医学治疗研究组行全科医学治疗。①患者档案。医务人员需要强化自身的工作基础责任,明确全科医学治疗的实际工作内涵。医务人员需要充分的与患者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一系列信息数据,尽可能的建立档案,帮助所有的治疗患者给予详细的信息记录,为日后的随访工作打下扎实的信息基础。②血糖监测。医务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等一系列身体指标,并且要有效的监测记录,一旦发现不良情况,需要立即向医师禀报。医生可以根据记录的一系列身体指标来进行患者病情的有效掌握,进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及对应的护理措施。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患者的自理能力等一系列相关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患者的运动计划,饮食计划等。运动计划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自身以往的运动状态来调整运动的种类以及运动的强度,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饮食计划则是需要尽可能的调查患者的饮食喜好,结合患者的病情要求来调整患者日常的营养补充,尽可能保证患者的营养均衡。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也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负面的消极情绪,需要尽可能的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措施来进行有效干预,保证患者用一个积极向上的正面态度去迎接疾病的治疗过程。④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以及学历背景,尽可能用一些亲和亲近的语言,让患者清楚知晓关于疾病的一系列知识,尽可能的提高自我对于病情的掌握程度。教授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以及疾病的注意事项,最大限度的从患者的角度去重视疾病的护理,让患者与患者家属不仅仅重视疾病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还需要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充分配合一系列的护理服务,尽可能提高患者的依从率,打消患者存在心中的疑虑,进而导致疾病治疗以及疾病护理的障碍。

1.3指标判定

治疗方案效果主要体现在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浓度。正常值:空腹血糖5.1mmol/L,餐后2h血糖8.5mmol/L。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到的一系列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的研究分析,采用SSPS26.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如果得到的结果为P0.05,则说明收集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情况,全科医学治疗之前,研究组的身体指标检测结果评价与参照组患者的身体指标检测结果相似,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计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学治疗之后,研究组身体指标检测结果的疾病治疗情况评价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医疗数据治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病案信息;医院经营管理;应用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下,整个社会对于医院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给医务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挑战。与时俱进,加强改革,努力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已经成为现阶段下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近几年来,各个医院都陆续采用了电子病历的管理方法,这就为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变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医院的经营与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信息处理与传递的一个过程,医院病案信息是医院的资源管理手段,在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病案信息的概念与作用

1.1病案信息的概念 病案是为医院医疗和管理提供信息的载体,是患者住院期间全部检查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可以作为病情分析处理、评价医疗质量的依据,也能够作为临床、教学、科研的资料。近几年来,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之下,为了使用现代化社会医院经营的需求,电子病历逐渐在医院中得到了应用与普及,电子病案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是"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重要表现。医院管理人员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医院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在头脑中树立起信息服务的理念,将病案信息利用起来,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利用病案信息为医院的经验管理工作服务,为此,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养成用信息分析问题的习惯,加强对案例信息的总结,不断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

1.2病案信息的作用 在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发展之下,病案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病案是患者住院期间检查与治疗的记录,将这种原始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就能够在繁杂的数据中提取出具有价值的信息,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必备的数据支持知识。

2利用病案信息促进医院的发展

2.1使用病案信息为医院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医院经营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降低死亡率、提升治愈率、减少医疗费用、控制感染率,病案是医院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大量有用的信息均可以从病案中来获取,利用其中的有关数据便能够对不同类别的工作进行分析与统计,这就可以帮助医院管理人员把握好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监督全院工作,为医院的内部管理、医师的考核、医疗成本的降低、医疗质量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相关的依据。而对于医院而言,医疗效率与医疗服务质量是社会效益提高的标准,对病案信息进行分析就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把握好医院在未来阶段的发展方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帮助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2利用病案信息实施目标管理工作 病案信息是医院制定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依据,对于医院而言,临床科室是其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临床科室都是独立的系统,其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实现目标管理,可以说,目标管理也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主体。对病案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便可以得出与临床工作有关的统计指标,如手术台次、科室出入院人数、病床周转次数、病房使用情况、术前住院天数、住院时间、医药费用、单病种医疗质量、单病种分析、单病种治疗费用、平均单并治疗费用、患者住院费用等等,这些因素均是医院临床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临床指标,因此,医院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病案资料对科室的各个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出指标完成的原因,及时了解各个科室患者的平均治理费用、医院经济收入等等,这对于医院管理工作以及科室的经济核算工作均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2.3利用病案信息为医疗付款提供参考 在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入之下,研究出适宜的医院费用偿付机制已经是各个医院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就给医院的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管理人员想要实现新的突破,必须要采取科学的形式减少医院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才能够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要注意到,医院是医疗保险费用流出的主要通道,其付费依据为病案资料中的各类信息,目前,大多数医院均使用预付款制度进行结算,该种预付款制度是基于手术与疾病分类的医疗治疗评价系统,此外,在病案之中,还有关于患者的检验信息与医疗人员的信息,考虑到这一因素,医院管理人员就可以充分的将病案信息利用起来,对医疗质量、医疗资源、医护人员的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4利用病案信息进行成本核算 "以患者为中心"是现代化医疗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要真正的实现"以患者为中心",除了需要为患者提供精湛的技术以及优秀的服务之外,医院管理人员也需要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做好成本核算、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院收费等工作。病案信息资源是医院各项指标的重要信息来源,其中记录了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所有花费,将其应用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就能够有效的提升成本核算的质量。

3结论

病案信息是一种由医学影像单、病案首页、手术记录、手术同意书、护理记录、医嘱、检验检查报告单组成的综合类信息,是判断医疗资料的重要依据,将病案信息充分的利用起来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在日常工作中,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病案信息的认识,强化院内信息管理系统的质量,更好的发挥出病案信息的重要作用,保证医疗机构可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媛娣,徐曼薇.病案信息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医院,2010,(07).

医疗数据治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5-0024-03[HJ2.4mm]

缺血性中风病是临床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特征的脑血管疾病[1],对该病的治疗目的旨在最大限度上挽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而减低其病死率与致残率,改善预后,预防疾病复发。针灸、中药、推拿疗法是中医综合治疗中风的临床手段,研究显示,对患者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本院根据中医临床综合治疗的特点,并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BT2]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平均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病程为恢复期;病位为颈内动脉供血系统,有颈内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或病位为椎基底动脉系统,有眩晕、行走不稳等椎基底系统症状和体征。其中,中医综合治疗组有女18例,男性32例,年龄分布为45~72岁(平均年龄62.6岁),病程为0.5~2月;西医治疗组有女21例,男性29例,年龄分布为42~76岁(平均年龄66.7岁),病程为0.5~2.5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明显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无神志不清者或语言理解障碍,可正确表述自己意见。

1.2方法两组患者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包括脑血管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中医综合治疗组治疗方案为:采取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具为“华佗牌”毫针,长1.5~3寸,直径0.32 mm;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极泉、委中、尺泽;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周5~6次,21 d为1个疗程;口服丹芪偏瘫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1 d为1个疗程;实施中医推拿疗法,每日1次,每周6次,取穴及部位:大椎、肩井、曲池、合谷、环跳、殷门、承山、昆仑、足三里、肾俞、命门等穴,21 d为1个疗程。实施现代康复治疗方案,每周治疗6次,采用物理疗法及作业疗法,每日1次,每次60 min,21 d为1个疗程。

西医治疗组治疗方案为:口服安慰剂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1 d为1个疗程。实施现代康复治疗方案,每周治疗6次,采用物理疗法及作业疗法,每日1次,每次60 min,21 d为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分别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评价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计分法(NIHSS)[3],ADL采用Barthel指数[4]。

1.4统计学分析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9.O软件实现,两组间的疗效比较用χ2检验,两组间的构成比较用t检验,以均数(x[TX-*3/8]±s)表示计量资料,以P

[BT2]2结果

21天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价比较,结果见表1。

3讨论

当前,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上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癖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病神志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这两大症状,提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病因病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滋补肝肾”为治疗原则,确立了患者以内关、人中为主穴的“醒脑开窍”针刺法,重视醒神、调神、安神[5]。醒脑开窍针法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口常生活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根据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病的病因病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所引发的高致残率、死亡率,降低复发率,更好地保护脑组织,从而有助于神经功能尽早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根据恢复期患者多痰、多瘀的病因病机特点,本方案中的丹芪偏瘫胶囊以调整逆乱之气血,以清热化痰、破血化癖、醒脑开窍为法,发挥“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散之”之功,在临床中风病治疗中运用疗效显著[6],最大程度上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配合中医推拿治疗手法,具行气活血、舒筋活络、调整气血之功,能够促进患者脑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

本研究在以往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原有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诊疗方案,形成一个新的恢复期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在以二级预防为主的基线治疗基础上,与单纯西医治疗组进行比较,通过两组间及治疗前后相关量表的评估,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以期研发出临床疗效确切、易操作、规范化的恢复期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研究两种治疗方案随访期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综合治疗组优于[FL)][SD1,1][FQ(12*1。175mm,X,DY-W][SQ+1mm][CD=175mm]西医治疗组。随访期末脑血管病复发率、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一定差异,中医综合治疗组有优于西医治疗组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安全、肯定,初步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同时为进一步规范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KH*1D]

参考文献:

[1]苏清华.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现代医学探秘[J].时珍国医国药,2010,12(08):2098-2099.

[2]黄胜洋.针刺颞三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J].[LL]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3]张有民,刘波.辨体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J].光明中医,2015,10(06):1246-1247.

[4]孔建兄.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126例辨治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2(03):137-138.

医疗数据治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 大数据 智能医疗 个性化服务

1 智能医疗概念

智能医疗是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以及数字技术,实现医疗信息的智能化采集、转换、存储、传输和后处理,及各项医疗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运作,从而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疗信息化。智能医疗不但能提高医院及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差错,还可以通过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等方式来解决医疗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等问题。

2 何为大数据

就大数据处理而言,Mckillsey Global Institute(MGI)为大数据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定义[1]:当数据的规模和性能要求成为数据管理分析系统的重要设计和决定因素时,这样的数据就被称为大数据。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的界定不是简单地以数据规模为标准,而要考虑数据查询与分析的复杂程度。因此,数据和大数据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分界。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符合大数据定义所需要的数据规模也会随之提升;同时,不同领域的数据常见规模和可用的数据管理分析系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大数据在不同领域的规模可以从GB级跨越到PB级。以目前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水平看,针对简单查询(如关键字搜索),数据量为TB至PB级时可称为大数据;针对复杂查询(如数据挖掘),数据量为GB至TB级时即可称为大数据。本文仅就大数据技术在医生临床诊断、远程监护医疗及加快药品研发入市等方面展开论述。

3 具体应用案例

3.1 帮助医生临床诊断

大数据的第一个应用是临床诊断。“这首先体现在对病人的数据分析”。精准地分析病人的体征、治疗费用和疗效数据,可避免过度治疗、避免副作用较为明显的治疗。通过进一步比较各种治疗措施的效果,医生可更好地确定临床最有效、效益最好的治疗方法。

其次体现在临床决策系统。通过将医生处方和医疗专家库医学指导比较,系统可提醒医生避免出错,如药品不良反应、过度使用抗生素等,帮助医生降低医疗风险。“美国的一个儿科医院通过使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两个月内减少了40%的药品不良反应。”[2]

3.2 实现远程监护医疗

“大数据的第二个应用是计算机远程监护。”首先,通过收集数据,医生可以更好地判断病人病情。比如,充血性心脏衰竭的治疗检查费用非常高。但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凡是充血性心脏衰竭的病人,他的颈静脉会扩张。所以根据颈静脉扩张的检查,就能判断他是不是充血性心脏衰竭。而颈静脉的检查,根本就不要成本,摸一下就够了。而这也是通过大量数据的搜集而总结出来的。”

其次,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实现计算机远程监护,对慢性病进行管理。比如,充血性心脏的标志之一是由于保水而增加体重,因此通过远程监控体重可发现相关疾病,提醒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急性状况发生。“计算机远程监护还可以减少病住院时间、减少急诊量,提高家庭护理比例和门诊医生预约量。”

3.3 加快药品研发入市

“大数据的第三个应用是医疗研发。”这首先体现在预测建模。通过收集临床实验前期和结果的数据,可以评价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潜在的副作用,提高研发效率。“原来,一般新药从研发到推向市场的时间大约为13年,使用预测模型至少可以提早3-5年。”

其次是临床实验设计的统计工和算法。通过挖掘病人数据,可以评估和招募患者是否符合试验条件,并进一步找出最合适的临床实验基地,从而加快临床试验进程。

4 面临的挑战[3]

首先,我们现有的隐私保护和隐私执行的国际标准是基于传统的告知和许可的条件下,比如cookie,你收集我的信息的时候,要告知我。但是,这样的模式在大数据环境下就不成立了,因为大数据强调的是二次应用,使用者无法预测将来大数据的使用和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将来的趋势将不单单依托个人的许可,而是更强调数据使用者的责任,此方面可借鉴美国HIPAA法案。美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必须遵守该国政府199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隐私及责任法案》。该法案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标准,就保健计划、供应商以及结算中心如何以电子文件形式来传送、访问和存储受保护的健康信息做出了详细规定。法案规定在确保私密性的情况下保存患者信息档案6年,还详细规定了医疗机构处理患者信息规范,以及违反保密原则,通过电子邮件或未授权网络注销患者档案的处罚方案。

其次,在信息保护上,强调时效性。比如,保险公司只能存储6年个人健康档案信息。通过时间上的保护,平衡了大数据的二次应用以及隐私。因此建议,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在信息隐私方面,尤其是医疗隐私方面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我们避免在系统建设当中出现的问题。

5 结语

突破大数据的困境有三个要素:一要有制度建设,建成数据资源共享体制与机制;二要有技术支撑,有数据资源继承与管理工具、互操作标准、数据分析软件、可视化信息展示等;三,也是最关键的,要有人才队伍,要有承担分析数据的人,他们集黑客和定量分析员于一身,成为数据科学家。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智能医疗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智能医疗的发展不但能极大地推动医疗信息化进程,而且还能有效地解决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使人们享受更好、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倪明选,张黔,谭浩宇,等.智慧医疗-从物联网到云计算[J],中国科学,2013,43(4):51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