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应急措施范例6篇

医疗纠纷应急措施

医疗纠纷应急措施范文1

【关键词】 重点时段; 重点人群; 重点科室; 重点环节; 防范; 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9-0150-02

doi:10.14033/ki.cfmr.2015.09.076

探讨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3年发生的163例医疗投诉,实施干预措施后2014年发生的45例医疗投诉。

1.2 方法

医疗纠纷发生重点时间:如夜间、节假日等;重点人群指老年人、儿童、急危重患者等;重点科室指医疗纠纷易发科室如产科、骨科、急诊、ICU等;重点环节指医患沟通、疾病诊治等环节。以上四个方面具有独立性,本院从四个方面研究医疗纠纷,分析医疗纠纷发生与四个方面的关系从而制定措施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1.3 医疗纠纷定义

通常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发生医患纠葛,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提出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纠纷案件。

1.4 防范措施

1.4.1 从重点时段防范医疗纠纷 本院制定了以院领导、行政、医疗和护理“四位一体”的值班制度,以保证重点时段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上报。行政总值班负责全院协调处置工作,内、外、妇、儿科室则建立了由高年资医师医疗二线班制度,要求所有病区主任保持24 h电话畅通,随时能够联系,疑难杂症及难以处理的患者请示医疗二线班共同诊治,遇到困难问题汇报行政总值班帮助协调。夜间值班制度的完善能够使弥补夜间医师人数少、诊治不全面容易存在缺陷的问题,避免夜间由于诊治不及时、不全面形成的医疗纠纷。节假日期间,建立专门的医疗专家抢救队伍,保障节假日期间医疗救助能够实施到位。急诊抢救患者制定本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1.4.2 从重点人群防范医疗纠纷 从人群防范医疗纠纷,即从医务人员及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产妇等防范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在原有十三项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形成本院的十五项核心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学习,组织培训班加强业务能力,定期开展医疗纠纷防范讲座等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针对如老年人、产妇等易发生医疗纠纷的特殊人群患者,制定制度区别对待,如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制定了本院专门的《孕产妇、新生儿会诊抢救绿色通道》,并及时调整相关专家成员,严格按照爱婴医院、妇幼保健规定,规范产房接生程序,入院随时监测产妇及胎儿情况,在社会做好妇幼保健及生产保健知识宣传。针对“无经济来源、无家属、无证件人员”的三无人员,为了更好地对“三无”患者(流浪乞讨、五保户、弃婴及个别特困人群) 住院进行管理,本着“全院联动,各司其职”的原则,特制定了《射阳县人民医院“三无”患者住院管理办法》。

1.4.3 从重点科室防范医疗纠纷 外科如骨科、普外科是医疗纠纷高发科室,对外科手术科室严格执行核心制度,疑难复杂手术需经科内讨论,严格执行手术审批制度,把握手术指针,避免不必要手术,对患者术后情况要做好详细评估,沟通到位。

加强对手术权限和质量管理,本院先后下发了《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手术部位标识方法》《外院医师来院会诊、手术管理规定》等制度,针对不同职称的医师,核定不同级别的手术权限;针对不必要的手术,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针对不同的手术部位,所有医师都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范标识,通过这些监管措施,本院手术安全和质量有了较大的进步。

加强对输血流程管理,根据卫生部第85号令,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了《进一步与加强合理用血规定》,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输血管理委员会,从输血科和血库的职责、用血的管理、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对本院输血的每个环节进行追踪监管,防止血液的滥用和浪费。2013年全院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硬降30%的用血量,各个科室用血必须存在用血指征,各部门严格把关。

产科由于涉及产妇及胎儿,也是引发纠纷的高危科室,本院针对产房及产科,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了《射阳县人民医院母婴安全管理规定》《产科安全管理十项规定》《产科和儿科质量管理制度》《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等制度,严密监测产妇体征及胎儿胎内情况,意外情况及时正确处理。

急诊科接治的患者多是突发性的急、危、重症患者,其医疗风险较大,是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好发地[1]。急诊要求严格明确职责、规范抢救流程、掌握急救技能,及时记录病情变化。

1.4.4 从重点环节防范医疗纠纷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在医技科室检查到患者指标达到危急值时要及时与患者诊治科室联系,方便经治医师及时处理,医教科定期督查。

完善医疗文书是医疗纠纷防范的对策之一[2]。本院规定门、急诊患者就诊时,要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时全面书写门诊病历,门诊病历不完善也可能引发纠纷。

防范医疗纠纷争议的重中之重是医患沟通[3]。本院严格执行医患沟通制度,针对特殊人群,如高龄手术患者、请外院专家来本院手术患者和开展新技术进行诊疗的患者,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的《医政谈话制度》,将风险进行完全告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再进行手术和治疗,近4年来,本院通过医政谈话进行治疗的病患,无一例与本院发生过纠纷。加强医患沟通培训,强化医务人员沟通技能,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不仅能让患者更加准确的认识病情,降低期望值,还能增强医患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1.4.5 对防范医疗纠纷建立奖罚制度 根据历年来处理纠纷的经验和科学规范,本院制定了《医疗安全管理及责任追究规定的暂行办法》,按照规定以小代价避免大代价,对潜在发生医疗纠纷及时处理的,对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有功的实施奖励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及时处理矛盾,避免矛盾越积越大,形成纠纷。对故意隐瞒情况不汇报引发医疗纠纷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处罚规定以文件形式进行处罚。每年在全院年终大会上进行表扬和通报批评。

为调动全院职工工作积极性,激发职工工作热情,使职工分享医院的发展成果,使本院的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安全、卫生科研、人才培养、“四基三严”训练等方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本院设立了院长奖励基金,院长基金奖励包括:医疗质量安全奖、业务技能奖、科技创新及学科建设奖三个方面,提取医院年度总收入的千分之四作为院长基金,其中明确规定科室年度出现医疗事故的,实施一票否决,不予奖励。

2 结果

2.1 对2011-2014年发生医疗纠纷情况统计和分析

2011年发生纠纷55例,涉及三方面以上纠纷40例,占72.7%;2012年发生纠纷55例,涉及三方面以上纠纷38例,占69.1%;2013年发生纠纷53例,涉及三方面以上纠纷41例,占77.4%,2014年发生纠纷45例,涉及三方面以上纠纷27例,占60.0%,见表1。

2.2 对实施干预措施后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的分析

2011-2013年医疗纠纷的发生涉及两方面以下的共44例,占总数的27.0%,三方面以上的共119例,占总数的73.0%。说明医疗纠纷的发生涉及方面多,防范医疗纠纷发生不能从哪一单方面入手,需从多方面整体把握,共同干预,联合防范医疗纠纷。

本院从四方面实施预防医疗纠纷措施后,2014年共发生医疗纠纷45例,总数上比前3年少,涉及三方面以上纠纷共27例,占60.0%,所占比例也比前三年少,说明从四个方面制定措施能够减少医疗纠纷。但纠纷总数下降不明显,原因可能与本院开设新病区、开展新医疗技术、患者维权意识加强等有关。

3 讨论

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仅对患者造成伤害,也对医院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增加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防范医疗纠纷一直是医院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每位医院管理者重点考虑的问题。本院通过从时段、人群、科室、环节四方面防范医疗纠纷取得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玮.谈急诊工作中医疗纠纷防范和应对[J].延安大学学报,2010,8(4):78-79.

医疗纠纷应急措施范文2

【关键词】 急诊;护理;问题;应对措施

急诊科是医院医疗活动的第一窗口之一,也是医患矛盾,护患矛盾与纠纷容易发生的敏感地带和多发区。在急诊科工作三年来。我们总结了医院急诊医疗活动与医疗纠纷中产生的护理问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完善了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的两个文明建设。

1 常见问题

1.1个别护士专业技术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比如阑尾炎引起的腹痛,有些护士预分诊时失误,导致诊治时间相对延长引起纠纷;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或在抢救过程中争取时间,部分护士在操作中忽视准确性、规范性,导致患者家属不满服务质量而投诉。

1.2服务态度欠佳。急诊病人起病急,病人和家属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心情急,急诊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护士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易引起纠纷。比如:护士在给病人进行操作时,因操作失误不但不道歉,还说是病人的原因,从而引起纠纷,纠纷发生时解释不到位,态度欠佳;个别护士不能做到以为病人服务为宗旨,缺乏耐心和热忱,对患者及家属提到的问题不够重视,解释不到位,不热心,在处理问题时细心不够,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

1.3年轻护士被投诉的几率相对较高,这和护理队伍日益年轻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大关系。由于年轻护士缺乏实践经验,基础不扎实,技术不熟练等,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信任。

1.4忽视心理护理在工作中的应用,由于急诊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和压力很大,心理上希望医生护士给予安慰,而护士因为工作繁忙,导致护患间缺乏交流,造成病人误解而不满。有的护士单纯以病为本,不以人为本,造成病人心理失衡,而引起护患纠纷和投诉。同时因为社会环境因素,病人维权意识过强,病人认为花了钱,就该得到满意的服务和疗效,对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不理解,就向医院讨个说法,要求经济赔偿。在纠纷中护士无过失,由于家属不理解,故意发难导致纠纷产生。

1.5单独值班的时间工作人员人手少。在节假日、晚夜班、中午班及交接班时间,由于值班人员人手少,家属的期望值与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之间存在矛盾,容易引发纠纷。由于急诊病人发病急的特点,患者及家属都希望医护人员以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治疗,但是因为急诊抢救注重轻重缓急,往往不能满足轻病人立即就能得到治疗的要求,引起病人不满。

2 应对措施

2.1首先坚持原则。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做到“质量零缺陷”,就是保证一次性把工作做好,预防和杜绝发生纠纷,不留后患。具体措施和策略如下:护士要定期进行学习,总结护患关系中的经验教训,避免犯同类错误。协调好和患者家属的关系,取得其配合和理解。若出现患者死亡,要积极协助家属处理善后工作,避免引起纠纷。护士平时应熟知抢救器械,抢救药品放置地点,熟练掌握各种疾病抢救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1]。

2.2提高专业素养,保证工作质量。急诊病人发病快,病势急,时间就是生命。急诊护士要牢记“抢救第一”的理念,严格规范操作技巧。同时应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和应变力,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互相监督学习基础知识,通过护理查房,小讲课、技术演练等提高业务水平,掌握好过硬的技术,操作娴熟就能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3作为急诊抢救护士,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与立足点。把握好抢救治疗的大方向,促进治疗护理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医护人员只有维护好患者权益,才可避免患者和家属的不满,避免医患矛盾与纠纷。

2.4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我们要轻言细语,用心呵护。尊重患者感受,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建立平等合作的护患关系。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给自己准确定位,注意语气、表情,分清场合、地点,做好沟通、告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配合、支持,并在执行治疗护理中,常换位思考,学会忍让和谅解,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一旦护患纠纷发生,护士应以保护自身安全为首要措施,应做到:(1)少语。在患者与家属情绪失控,谩骂指责时,学会倾听,让其适时发泄,千万别对着干,以免火上浇油。(2)多思。从自身出发,寻找矛盾产生和激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3)慎行,管住自己的手与腿,以免做出过激行为,导致事态恶化。(4)矛盾上交,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交给上级或者科里负责人,尽快恢复急诊正常秩序,防止新的纠纷与矛盾出现和恶化[2]。

2.5提高年轻护士综合素质,包括专业,医德,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和各方面的素质。对刚工作的护士,应该严格岗前培训,强化三基,加强安全文化,法制知识培训[3]。安排高年资,能力强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带教指导。科主任与护士长加强对低年资,技术水平不高或经常被投诉的护士的监督管理。加强检查工作,尤其是在节假日及抢救期间。遇到纠纷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做到早汇报,早解决。积极发挥护士长的监督指导作用,要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消除安全隐患。

2.6加强安全文化宣教。在与病人或家属沟通过程中,应该努力与病人达成“安全共识”。将医疗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及防范措施的要点告诉病人。进行各种操作前告知病人程序和操作方法,指导病人正确配合。详细介绍各种不遵医行为造成的后果,从而引导病人与家属主动配合。

2.7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强化护士优质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克服急诊科工作忙,压力大的认识。遵循互信原则,给予病人知情同意权互尊,互配合的医患关系。与病人谈话要有艺术性。做思想工作要细致。要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服务及收费的意见,做到解释要耐心,细致,若遇到问题要及时补救,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3 讨论

3.1转变观念,以服务病人为中心。在工作中推行〈护患沟通条例〉。经常换位思考,要乐观积极地对待病人,做到对患者要关心,对工作要尽心,宣教要热心,解答要耐心,护理要细心,服务用心,做事专心。护理工作人员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解决困难,加强互信。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减少护患纠纷,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好[4]。

3.2健全护理监督机构,提高护理质量。要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先进人物及团体要大力表彰,对医德医风败坏的现象要认真查处,使医德医风建设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急诊护理辛苦,紧张,要求高,风险大。但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在治疗过程中把医学、心理、社会等因素融入进来就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掌握,还要学习相关的事故处理条例,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护患矛盾与纠纷,提升护理整体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周立.15起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2,1(37):43.

[2]宋静.急诊病人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J].中原医刊,2003,30(6):64.

医疗纠纷应急措施范文3

【关键词】急诊科;护患纠纷;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和医疗改革的进步,患者的自我保护增强,对医疗和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升高。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抢救急危重患者 的场所,病种多,病情危急,工作预见性难,患者及家属情绪激动,与护士沟通时间有限,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感。在发生医疗纠纷中,常常牵涉到护理问题,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护理纠纷。因此做为急诊科的护士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现代护理知识和服务观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减少护理纠纷,保障医疗和护理安全。针对我院急诊科的特点来分析一下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 。

1急诊科护患纠纷形成的原因

1.1社会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就医有了自和选择权,对医护人员有了更高的期望值,只允许成功,不允许任何的失败。加上社会舆论和各方面媒体对有些医疗护纠纷带有浓重感彩,非客观事实的报道, 使人们对有些公众事件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医护人员成为了弱者

1.2客观因素:由于急诊都是一些急危重病人或是大多因矛盾和事故造成的伤害都来急诊科就诊,病人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有不可预见性,再加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的约束,患者及家属不能接受的事实强加到院方 ,导致纠纷。

1.3护理人员的因素

1.3.1 违反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具我院三年来发生纠纷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而引发的纠纷,体现为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对一些侵入性操作未严格操作规程首先实施风险告知及履行签字手续。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与医生缺乏配合,导致用药方式错误而引发纠纷

1.3.2因沟通不当而引发纠纷

急诊病人来就诊首先接触的是护士,部分护士的岗位责任心不强,不能主动关心病人,对病患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回答,有些工作解释不到位或有训斥现象的发生。思想上忽视了患者的权利和心理需求,对患者及家属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从而导致护患纠纷的产生。

1.3.3护士的服务意识与病人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急诊病人病情复杂,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发生摩擦的机会也较多。由于急诊病人起病急,病人家属心情急燥,在就诊过程中希望得到重视和及时治疗。但由于急诊工作的特点使一些轻型的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若护理人员此时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对病人冷漠或不以为然,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要求表现出不耐烦或置之不理,或是任何一项操作的失误都可以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而引发纠纷。

1.3.4 医护士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谨,责任心不强

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接打电话。在病人及家属面前不注意说话的方式。比如说药品备,用不足或是抢救仪器设备准备不完善等,都能引起病人及家属失去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对医疗效果产生怀疑。

1.3.5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急诊护理文件书写不重视

大多数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患之间存在的法律责任和护理纠纷的处理过程等也不够了解,缺乏证据的收集和保护。由于护理文件记录的是病人到达抢救室时间、医护开始实施抢救的时间以及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及患者病情动态的记录,患者转运出抢救室时间,转归等。护理记录应及时、准确、无误,真实,客观、记录,,漏写、错记等均可能成日后的法律问题。

1.3.6掌握专业知识不牢固,应急能力差

护士急诊急救技术操作和仪器设备使用不熟练,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痛苦,导致静脉用药延迟。特别是遇到危重患者或突发事件抢救时,心理素质差,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或是某些护理工作不到位,从而产生纠纷。

1.4 患者方面因素

随着医疗休系各种法律的实施,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就诊过程中一旦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会采取投诉的行为,想从中得到赔偿或是不缴纳医疗费用的目地。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环境及设施的建设

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布局合理,各种环境标识清晰。急诊科的急救仪器设备及设施必须处于功能完好备用状态,定点定位,定数放置,定期消毒,定期检查和维修,抢救车内药品分类放置,标识清晰,数量充足,定期检查。以防有过期限药品,确保抢救工作地顺利进行,对危重患者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实行先抢救用药、检查、入院后收费原则。

2.3 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每班药品物品要严格交接当面点清,并做好记录。同时要重视和完善各种善护理记录单。由于护理记录单是重要法律文件,是举证倒置的重要证据。因此要充分保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动态的特性。同时在工作中护士还要有慎独的作风,以保证护理工作的严谨性,从源头上减少医患纠纷。

2.4 增强法律意识,做好自我保护 为了增强法律意识,护士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保证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提高自我防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医疗纠纷应急措施范文4

1 思想认识到位

为了让急诊护士深刻地认识到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必须从自身做起,为此应采取强化教育,具体体现在:

1.1 强化服务意识 针对近些年来急诊护理队伍年轻化,新护士服务意识差,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在急诊工作中易引起护患紧张的特点,对每年新进科的护士,上岗前护士长将多年的丰富工作经验、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等亲身体验讲给她们,讲清服务态度在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护士长的言传身教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使新进科护士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到处处为患者着想。开展经常性的优质服务教育活动,使护士能够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体会患者及家属就诊时焦急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此措施是防范纠纷的重要环节。

1.2 强化风险意识 急诊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患者群以及偶发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伤、批量伤者,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因此,应教育每一位护士,使他们认识到急诊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对一些高风险的护理活动,要加强风险管理,制订措施,如对危重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管理及安全管理,对服毒者防止自杀等,做好每个环节工作,使风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2 服务措施到位

急诊患者就医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而护理措施到位是保证患者最终得到治疗的重要手段。护理措施不到位,也是易引起纠纷的因素之一,我们采取的措施如对三无患者(无家属、无陪伴、无钱),医护人员要亲自负责和协调就诊过程的一切内容,直到找到家属,对危垂患者实施特护或监护。听到救护车铃声后马上接诊,为患者提供就诊过程中所需交通工具,如:轮椅、担架等,要求分诊护士热情接待,耐心解释,认真判断,及时分诊,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达到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目的。

3 管理到位

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预防管理思想,使每个环节达到管理标准。管理者要善于分析在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纠纷产生的原因,探究其根源,制订可行的防范对策,并以纠纷实例举一反三,对大家反复教育,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合理安排班次,对双休日及晚间急诊室患者增多这种情况,安排老护士及护士长带班,增强加工作力度,把隐患降低至最低点。

4 业务技术到位

急诊室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场所,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应处于备用状态,如果管理不当,酿成的医疗纠纷也可能发生。为确保急救物品、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应完善管理制度,做到“四定、三及时”即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数量、定期消毒,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因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或业务知识缺乏,对患者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也是造成纠纷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另外做好急诊各种记录,如首次生命体征、重病症记录、医嘱、治疗单等,也是防范纠纷发生的措施之一。

急诊留观室的患者,集各种疾病于一起,除病种多,病情变化快外,患者心理复杂,想法不一,护士应掌握各种疾病的症状、体征、急救等常识,除做好病情观察的同时,还应注意做好观察患者的护理。近年我院积极进行各项改革,本着立足渭南、辐射周边市县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医学各专业高学历人才、购买国内外先进的监测仪器,极大的提高了我院医疗诊疗水平,我院急诊科观察室月收治患者近100例,现将留观患者的个人护理体会介绍如下:①严格床头交接班:急诊观察室是一特殊的诊室,患者流动快,病床周转率较高,为了避免差错的发生,除了书面交接班外,必须做到床头交接班,因为它能对患者有初步的认识,迅速了解病情,观察治疗效果,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它在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做好床头交接班;②加强巡视,增强责任心:急诊室是一个综合性的大观察室,它的特点是,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留观时间短,就要求我们除具有一般的护理知识,操作技能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勤巡视,重点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通知医生。特别是对新患者,及时了解病情、治疗进展,如病情有变化,及时报告;③做好心理护理:在急诊患者中,是外伤患者,多有外伤伤口和出血,患者感到不安、焦虑和惊恐,特别是多发刀砍伤,外伤性休克的患者,对这种患者,护士要镇静,工作中神态自若,忙而不乱,操作准确无误,主动和患者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以赢得患者的配合。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具备良好的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将熟练的技术护理和适宜的心理护理相结合,才能提高急诊工作中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医疗纠纷应急措施范文5

【关键词】急诊;医疗纠纷;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47-01

急诊科是说明医院综合水平的标准和抢救场所,由于情况紧急,症状严重,病种多样,情况多样,意外多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急诊科向来是大型综合性医院风险较高的科室。根据统计,综合性医院发生在急诊科的医疗纠纷比例高达整体10%~30%。所谓医疗纠纷,指的是医患双方对诊断治疗、护理情况等不能达成一致,以至向医院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提讼的医疗方面的争议事件[1]。病人多、环境噪杂,病情紧急、病种复杂,陪同人员及患者情绪焦躁,心情沉重,对各种意外都极其敏感,这些原因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和投诉。因此,认真分析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及讨论有效的对策,对医院建设和完善医疗服务和提高护理质量都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对某医院急诊科30例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防范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医疗纠纷中,涉及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60.7±10.4)岁;疾病类别:心血管系统疾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内分泌代谢疾病3例,神经系统疾病2例,创伤2例,泌尿系统疾病4例,病因不明或其他3例;涉及纠纷的医生,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5.4岁。

1.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医疗纠纷患者资料、调查患方对医疗过程中的不满、医方的意见,分析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

2 结果

3 0例医疗纠纷中主要原因中前5位分别是急诊科医生急救技术不熟练或因知识不足造成漏诊、误诊;医务人员医生有章不循;患方医疗知识欠缺或病情特殊等患方原因;沟通不充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这五种原因所占比例高达94.4%

表1 30例医疗纠纷原因构成

3 讨论

3.1 发生急诊科医疗纠纷主要原因

3.1.1 生急救技术不熟练或因知识不足造成漏诊、误诊

急诊科患者常因紧急状况来就诊,具有病情多危急、且预见性低、病种广泛、情况复杂等特点。而急诊科的医师绝大多数不能固定,多是由其他各临床科室抽调而来,且存在一定数量的医师没有经过急诊专科培训,综合医学知识不足,抢救技能不够扎实,,基本操作不合格,导致发生误诊、漏诊现象。这是引起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中有10例医患纠纷是由于此原因造成,所占比例高达33.3%。

3.1.2 医务人员医生有章不循

急诊患者的救治关键在于 “快”,有时不可以按照常规门诊的处理方式来处理急诊患者。但在急诊救治的整个过程中还是应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常见的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包括病历记录不全面,病例修改,未严格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等等。本组有6例患者由于对医生违反规章制度不满造成医疗纠纷,占总数的20%。

3.1.3 患方医疗知识欠缺或病情特殊等患方原因

有些医疗纠纷错处在于患者或患者家属。患方往往对救治期望过高,且因其医学知识严重缺乏,通常指用自己的常识判断,常具有片面性,局限性。对于突发的危急情况认识不够,预见性差,接受度低,在这种情况下,若医生在达不到患方的要求时,患方常常情绪激动,这极易引起医疗纠纷。还有些个例,家属拒绝尸体解剖,造成无法明确死亡原因,家属因此对医生不满,引起纠纷。还有的患者认知有误,认为医生就是要收红包才会认真看病,抱着这种对医生厌恶的负面情绪前来就诊,给医生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和精神压力,导致医生不能正常诊断和医治。本组有5例患者由于患方原因造成医疗纠纷,占总数的16.7%。本组有4例患者由于沟通不充分造成医疗纠纷,占总数的13.3%。

3.1.4 沟通不充分

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医生与护士有效沟通不足。护士在对患者病情并未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随意与患者谈论病情,病情出现变化而未及时与医生沟通,且无法预见与患者发生纠纷的可能。另外,有些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因责任心不强而导致护理记录与病情发展不一致,出现纠纷后医护的说法不一致等等都会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第二,医生对患者及患者及患者家属解释不够耐心,不详尽,过度使用专业术语,使患方不能充分了解病情,又时也会忽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情感,没有及时告知患者检查、治疗方案存在的医疗风险。有些医生甚至对患方报喜不报忧,这及易导致在患者病情恶化时,家属难以接受。美国的相关研究表明,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医生并非引起医疗技术最差而是由于其沟通技巧最差[2]。

3.1.5 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

医务人员常因责任感不强,工作不认真,不细致,导致观察病情不详细,或由于一时疏忽导致某种药物或仪器准备不足,影响抢救,导致患方不满。有些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佳,态度生硬;对患者的咨询,不能做到耐心解释,甚至以对方不懂医疗知识为由训斥患方,引起纠纷。

3.2 防范对策

3.2.1 强化急诊的岗前培训以及普及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急诊医生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应对急诊人员统一培训。除了强化急诊科医生岗前培训外,还应抽调各科医生组成固定的急诊科医生,这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专业水平整体提高才可减少因知识不足造成漏诊、误诊,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其次,要经常性的学习急诊规章制度、并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与病人沟通。

3.2.2 落实各项医疗制度

急诊科因患者常常病情紧急,往往有医生不大重视病情记录,致使自己确实采取过的救治行为因没有文字凭证而导致医疗纠纷后败诉。此外,处方,化验单等单据的书写应详尽准确,采取多人核对的方式减少错误率,减少因此类错误引起的医疗纠纷。要将医疗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

3.2.3 制定应对医疗纠纷的预案

医院应配以专人解决医疗纠纷问题及防范措施的落实。应深挖可能存在的隐患,防患于未然。当出现纠纷时,应首先与患者做好充分沟通,达成谅解,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不能化解,则要彻底调查产生纠纷原因并提出处理方案。要以法律和事实为基础,维护患者,同时也要维护急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3.2.4 重视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

这不仅仅要求医务人员及时详尽的将病人病情解释给患方,同时要考虑到患方的地域差异,文化水平,以求得到患者及家属最大程度的理解。其次要学会应对各种不同的病人,始终保持冷静,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平和的口吻接待每一位病人。

总之,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是所有医院面对的挑战。从30例医疗纠纷发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急诊科应从强化急诊科的岗前培训以及普及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各项医疗制度以及制定应对医疗纠纷的预案等方面做好防范医疗纠纷的工作。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应从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始。

参考文献

医疗纠纷应急措施范文6

[中图分类号]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85―1672(2007)―06―0532―02

摘要 目的 医院急诊科是医疗纠纷的多发点,加强急诊科护理管理,可以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医疗纠纷的特点和急诊科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提出减少和避免发生医疗纠纷的建议。结果加强急诊科各类护理管理,是可以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 急诊科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种责任制,完善护理管理,做好急诊护理记录,出诊记录,做好交接班,保证药品、物品、设备完好无缺。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改进服务态度等,是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医疗纠纷:急诊护理管理

作者单位:750011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市场经济对医疗市场产生的巨大影响,人类的思想观念和生存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同时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他们开始运用法律这个武器来保护个人利益,他们也会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因急病就医而产生的诊疗护理等纠纷。因此,为了减少急诊护理工作中不顺畅的环节,确保急症患者得到有效地救治,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精湛的医疗护理水平,而且要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这里就需要我们严格急诊管理,防患于未然。

1 医疗纠纷已开始日益影响行医环境,给医院和患者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医院尤其深受其苦

长期以来,医务人员缺乏这方面的培训,致使许多情况下医疗纠纷发生后,无所适从。

1.1医疗纠纷的概念

义上泛指医患双方发生的一种纠葛、矛盾。狭义是泛指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后果及产生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引起的纠纷。我国法律上对医疗纠纷的定义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此定义满足4个要件:①特定的医疗服务领域;②当事人都是合法的民事主体;③争议事实是过失行为;④过错责任处于待定状态。此概念含盖了有过失和无过失的所有情形,体现了医疗纠纷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1.2医疗纠纷的特点

1.2.1医疗纠纷的主体为医患双方 纠纷中缺少医患双方中的一方不属于医疗纠纷。医疗纠纷是产生于医患之间的纠纷,其他人不能成为医疗纠纷的主体。客体为患者的人身权,主要是生命权或健康权。一般医疗纠纷都是以患方认为自己的生命权或键康权受到了侵害为基础的。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诊疗护理过程中,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或者感到埋下不良后果的隐患,并且这种不良后果的产生被患方认为是由医方的过失所造成。当上述两点同时具备时,便产生了医疗纠纷。

1.2.2医疗纠纷必须是在诊疗护理过程中 医疗纠纷必须是针对诊疗护理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而提出,除此之外医患纠纷不属于医疗纠纷。

1.3医疗纠纷的新特点

医疗纠纷的数量增多,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数量也在增加。患方要求的赔偿数额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求每一个医护人员树立良好的法律保护意识,知法、懂法、守法,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2 急诊科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

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特殊部门,是生命的绿色通道,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往往是医疗纠纷的多发点。急诊科工作具有病情危、急、重,不可预见性、高风险性。还具有流动性大、病谱广、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最多,工作环境差等特点。

2.1医院医护人员素质差

诊治过程中医务护员及管理人员的技术、态度、收费、管理等因素的缺陷,易产生医疗纠纷。

2.2医院面临的问题过多

现在流动人口就诊人数增加和故易赖帐的形为增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一些打工人员由于就诊时缺乏资金有时故意指责医院出现差错或事故,以达到不交纳医疗费用的目的。

2.3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要求过高

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他(她)们又不能完全理解病情的变化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以及目前医疗技术的水平。

2.4国家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不完善

法律和法规中缺乏保护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正常开展。

3 医疗纠纷的解决办法

急诊科医疗护理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种责任制,完善各种医疗手续,应用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对于如何解决医疗纠纷问题,作为医院要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采取措施,尽职尽责,努力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资料显示,国内外一致承认医疗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的抢救成功率也只在75%左右。当我们面对医学科学的有限与无奈,就需要医患双方共同承担医疗风险,如果人为地将社会需求与医疗技术发展水平的供求矛盾转嫁给医院是不公平的。笔者认为,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加强管理

医院应加强护理管理,切实改进医疗作风。近几年来我国出现的医疗纠纷多数都是由服务态度生硬、缺少人性关怀造成的。急诊病人病情危重,家属心情急噪。护理人员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必须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安慰患者家属。

3.2完瞢急诊护理记录制度

急诊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以及患者病情动态改变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护理的主要依据。在法律上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应认真、客观、真实的记录。包括患者来急诊的时间、状况、采取的抢救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等。漏记、错记等均可能成为日后的法律问题。所以,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护理记录。

3.3强化急诊出诊记录

出诊前应记录急诊电话的接听时间、患者住址、联系电话、患者的病情及相关情况、出诊时间,出诊后应记录院前急救过程、医护人员向家属了解病情及介绍治疗方案等,出诊记录必须做到详细、准确,做到有据可查,以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3.4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和生命健康权

医院医护人员在诊治和护理以及抢救患者时,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时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检查情况、初步诊断、治疗抢救方案和治疗抢救结果以及疾病的不良后果等。同时也应严格遵守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尽力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以减少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误解,从而减少纠纷的发生。

3.5加强急诊护理交接班制度

由于急诊工作的不可预料性,决定了护士工作时的变化性,如交接班时会有急诊就诊,交班护士由于全力投入抢救,往往会遗漏一些必需交代的事情,因此做好急诊留言或急诊交班制,避免不良后果及医疗法律纠纷。

3.6保持高度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对意外事故抢救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无法明确身份的病人,对此类人员医护人员一定要本着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的积极治疗和抢救。涉及故意伤害及交通事故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如医务处、派出所等。迅速查证病人身份,帮助寻找亲属,不得有任何延误和拒收,以免造成法律纠纷和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3.7保证急诊抢救时急诊药品、物品、设鲁完好无缺

急诊药品、物品、设备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避免发生医疗事故的重要措施。急救的物品、药品必须专人负责专人保管,物品用后要及时补充,医疗设备定时检查。

3.8教育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

医院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重加强法律意识,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正确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护理人员严格尊重病人隐私权,为患者的隐私保密,不擅自公开病人的键康状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