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例6篇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1

关键词:医院 规范化管理 风险管理档案 方案

中图分类号:G271;R 19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壮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达到相应的效率,而医院的医疗卫生安全隐患压力也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壮大而逐渐增大。我国的医院对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资料的管理太过于随机性,基本上都是由各个职能的管理部门依据各自的业务来进行分散性管理,这就促使医院风险管理缺乏了系统性、统一性,从而导致不能有效进行持续的、质量安全的改进。因此,对医院风险管理档案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是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及水平的,还可以保障医疗安全及促进医院长久持续的发展。

1.规范化管理下医院风险管理档案中的风险与问题

医院的档案资料是自医院开创以来渐渐形成的,无论是医院还是患者这些档案资料都有着重大意义,规范化的管理档案使得医院的管理领导者及时了解医院经营状况而提供有效的切合实际的资料依据,还使他们下达的命令或是一些管理方针能够得到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的确保。但是,当下我国医院的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且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1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设备的落后与管理人员专业度的缺乏

由于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的建设根本没有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与关注,从而导致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受到了不良影响。其一,由于医院风险管理档案在规范化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即不稳定性,如换班、转岗、轮班都可增大档案人员队伍的不稳定性,由此带来的诸多后续问题也是阻碍了档案管理规范化前进的脚步。其二,由于医院风险管理档案在规范化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一些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价值没有正确的认识,把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单一的理解为保管、整理及储存。而且有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熟悉,专业技能也是十分缺乏,这就导致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上,从而降低了管理效率。其三,由于档案室设备的落后,从而导致了档案的检索、储存等方面不仅复杂,耗时不说也耗力,更是使档案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还阻碍了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发展。

1.2医院风险管理档案意识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整个医院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个医院并]有过多关注于风险管理档案这块,使其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于风险管理档案分散在各个部门管理,且各个部门的管理模式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就造成了医院风险管理档案不完整、不规范、不系统,从而致使风险管理档案的后期更新不能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另外,每个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同,且管理档案的记录方式也不同,这样就很容易致使风险管理档案的记录不规范,再就是在工作交接时更容易产生遗漏或缺失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建立统一的、完善的、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体制是必然的。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及全面性有所降低都是因为风险管理档案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风险管理档案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更会使其安全性、系统性降低,从而更是阻碍了风险管理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进步。

2.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应用及有效方案

由于医院风险管理档案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降低了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管理水平,更是阻碍了医院长久持续且稳定的发展。因此,规范化的管理风险管理档案就大大有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是有利于医院的业务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使得医院的医疗安全得到保障。

2.1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档案管理工作组织

医院内部建立完整而健全的风险管理档案组织,就是为了解决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记录的不完整、不系统等缺点。以院长为首,主持风险管理部门的各类事务,而风险管理的成员就是医院内各个科室的人员。风险管理部门要承担制定医院风险管理政策的工作,并且要定期对管理工作进行评审及改进;提出了对医院风险管理流程的制定和风险管理档案相关事宜的处理等这些改善措施;定期组织召开对风险管理部门风险评估、估测的会议,对于医院的危险因素即不良事件也要组织调查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问题发展的不同程度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及措施。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质量控制方面要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来制定相关的报告表、调查表、评审记录等,要定时且及时地向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管理组织汇报工作;而医院的各个部门对自己的风险管理工作要做到明确、明了、不得含糊,且风险管理档案的资料也要及时规范上交。由各个部门管理着不同内容的风险管理档案转变成专门的风险管理档案管理部门,这样的转变无疑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档案的管理效率,更是能够使档案的内容得到集中且有效的分析及处理,从而让风险管理档案更加系统规范化。

2.2明确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记录方式及管理要求

由于不同的档案记录方式造成的档案内容不具有系统性、规范性,而且在管理人员交接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资料丢失或是遗漏等不良现象,这样就大大阻碍了风险管理档案后续的分析与评估工作的展开。所以,在医院完整建立风险管理档案的同时,还要对风险管理档案的记录方式也要进行统一。在进行档案记录时也要做一些要求,一是记录的笔不能用铅笔、圆珠笔等来进行档案记录,而是必须采用黑色且含有碳素的笔或者是钢笔之类的笔且要在档案专业用纸上书写来进行档案记录;二对于医院发生的不良事故、事件的记录时,与其相关的书面材料必须为原件或复印件,而复印件的文字内容一定要清楚,字迹要清晰,一定不能出现字迹模糊,或是缺页、少页、漏页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纸质档案由于保管不当等原因而造成了档案的损坏、丢失等现象的发生,我们还应该在电脑上进行电子备份。且管理人员还要对风险管理档案及时进行归档的工作。其次,医院对于风险管理档案的内容记录上面应该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风险管理档案内容有了明确、详细的要求,就可以使管理人员的后期评定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3提高风险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要想提高风险管理档案管理的效率,首先就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加快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步伐。医院的各级领导也要加强对风险管理档案的认识,使风险管理档案得到重视。那么如何提高管理人员们的素养呢,一先进行专业的课程培训,二通过信息科技平台来收集全国高级医院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从中学习、借鉴及吸取,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更是使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更上一层楼。

2.4对风险管理档案信息的创新

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就可以使档案资料完整、明确、真实、可信,从而也能实现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的规范化。而医院的各个科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然后结合自身的条件,来利用多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手段,使得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和现代化的医学管理相接,从而又是一个新的独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5风险管理档案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风险管理档案管理制度的完整建立可以使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管理水平大为提升;为了更好地健全完善风险管理档案管理制度,就一定要制定出严格的、明确的规定及要求,还要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管理程序。要及时地查找、发现现有档案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且仔细、认真的检查档案信息管理中的缺陷、漏洞,并及时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最后,根据各个部T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实行编号存档,且档案统一监管,从而为以后档案信息的查找、利用等后期工作打下坚实的、良好的基础。

3.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规范化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是风险管理档案是医院管理方面的数据库,是具有极高价值的珍贵材料。医院要做好完善现有档案资料的工作,从而对整个医院的运行进行监管督查,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管理的科学性。风险管理档案资料可以在医疗事故或是医疗纠纷发生时作为一种法律凭证拿出来,因此,风险管理档案资料是至关重要的材料。由于风险管理档案会把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的经过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成为协调医院与患者及保险公司之间的沟通渠道。二是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记录了医院从开创至今的各种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还有器械的使用情况、患者药物事件以及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等。由于风险管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所涉及的方面尤为广泛,因此,医院方面要着重重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风险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及风险管理档案得到科学性、统一性、规范性的管理等,都有助于提高医院风险管理档案管理效率,且对于已发的事件要形成事件报告,并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进行资料提交,配合调查,帮助医院健全风险管理档案。更是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医院快速且长久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2

1.1医院档案管理设备落后,管理人员不专业

档案管理属于医院建设“软实力”的内容,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引起足够的关注。一方面,在档案管理规范化中出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的情况,转岗、工作轮换致使档案管理人员的随机性、流动性增大,带来许多问题与隐患。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匮乏,没有受到专业的训练,管理素质差异大,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延缓了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档案室的设备落后,使档案检索复杂、耗时且检索方式单一,影响档案的使用价值,阻碍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发展。

1.2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安全意识不强

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各医院的风险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例如,光片、财务及病例等档案资料分散于各管理部门,使档案不完整,缺乏系统性的安全管理。档案资料的分散,造成风险档案不能得到持续、全面的后期更新,因此,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档案管理制度非常必要,这对于医院“软实力”的提高以及质量安全的改进不可或缺。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档案安全意识薄弱,从而导致档案信息滞后、档案管理工作落后于医院建设。

2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档案工作组织

医院组建管理组织,成立以院长为领导的三级管理委员会,制定医院风险管理政策,对管理工作进行评审和改进;制定医院风险管理程序,处理与风险管理档案有关事宜;定期召开会议评估风险,并组织危险因素调查,根据问题发展的态势,制定出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医院质量控制部要按照风险管理原则制定调查表或报告,按时向医院管理委员会报告。

2.2创新管理档案信息

根据大医院体系庞大、部门数量多以及科室林立的情况,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具体化,具有开发性和实用性。为实现现代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价值性,信息化档案管理可以使档案资料准确、完整和可信。医院各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自身条件,使用多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手段,使信息化管理既与现代化医学管理相连接,又形成独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3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档案管理必须具有严格性,条理清晰,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离不开系统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要制定严格明确的规章制度,设立高效合理的管理程序,积极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查找现存管理制度上的缺陷,认真调查档案信息管理中的漏洞,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根据各个部门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行多种载体存档,档案统一监督,为后期信息档案的查找、利用与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医院风险档案管理需要较高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推动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例如,在《档案法》中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尽职尽责,遵守纪律和规则,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可通过培训、实行高位责任制以及配合硬件设施建设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责任心,并定期进行工作总结。

2.5加大资金投入

第一,改进档案管理环境,安排专门的档案室,建立独立的档案室、阅览室以及办公室,设置陈列室、微机室。关注档案保护,配备全套的保护设备,制定完整的档案资料保护措施。例如,防火,防潮和防虫等。档案管理人员要保持档案室的清洁、整齐,延长档案资料的保存时间。第二,更换档案管理硬件设施,配备计算机、网络、打印机、扫描仪;安装防盗门、铁窗栏、遮阳布;添加温度计、吸尘器、灭火器;配备档案柜、密集架等,做到“八防”。

3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规范化的重要性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道德风险 医疗保险 医疗服务

一、医疗服务需方道德风险

1.违法违规的道德风险行为

(1)出借与冒用医保卡

非医疗保险对象冒用他人医疗保险卡,获得医疗保险偿付:或医疗保险对象向非医疗保险对象出借医疗保险卡,以帮助非医疗保险对象获得医疗保险偿付。这种行为多发生在亲属之间。

典型案例1:2004年3月28日至2004年4月12日期间,参保人员王XX,将自己的《医疗保险手册》转借给卫XX(非参保人员)某医院住院治疗使用,卫XX发生医疗费用共计5338.80元,申请医疗保险基金3372. 01元。该医院在未确认该《医疗保险手册》持有人与住院治疗人为同一人的情况下,为卫XX办理了住院手续,使医疗保险基金造成损失3372. 01元。此案经查属实。

案例来源: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医保支付管理及风险防范研究总报告》,2007

(2)超量配药与贩卖

指使用医疗保险卡超常规配药贩卖以牟利。贩卖药品者多使用离休病人或门诊大病病人的医疗保险卡来超量配药贩卖,这也暴露了医疗机构在处方量上控制不严。

典型案例2:参保人员谢某,审核时被发现门诊费用较高,自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2月29日,共发生门诊医疗费47817. 80元,经查,其采取多头、重复配药,某些药品远远超过其常规用量,经查除其本人使用外,还给亲属使用,并有部分药品倒卖给药贩子,违规费用达12009. 71元。

案例来源: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医保支付管理及风险防范研究总报告》,2007。

(3)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外的费用造假骗取报销

指参保者发生的医疗费用未在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之内(如意外伤害、自杀等)时,参保者伪造病史文书以骗取医疗保险补偿。

典型案例3:2004年,吕梁市医疗保险中心工作人员在检查一名因骨折住院的参保人员时,发现情况可疑。其家属的解释是因为患者不慎,自己摔倒所致。据了解,该病人摔倒处在市区大街上,但病人为颅骨骨折,身上多处擦伤,极似车祸所致,于是要求院方出示病历,发现在病人主诉入院经过一栏中为摩托车撞倒致伤。根据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规定,意外伤害不属于报销范围,病人应当从直接责任人摩托车主处寻求赔偿。

案例来源: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医保支付管理及风险防范研究总报告》,2007。

2.合规性道德风险行为

行为表现为增加非必要的检查和看病次数,要求医生多开药或者开相对贵的药,要求延长住院观察时间等。这些多数都是在医生支持下的合谋,否则病人自己没有决定权。从这种行为本身来讲,它源于患者对健康的追求,而且不能算是不合理要求,但是社会医疗保险不是商业保险,它的目的就是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满足必要的医疗需求,而不能满足个别患者的特殊或过高要求,否则没有预算约束的需求会不断膨胀,导致医疗费用过分扩张,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将无以为继,因此医保机构需要对其进行控制。然而此类道德风险的隐蔽性给对它的直接控制带来了困难。

二、医疗服务需求方道德风险控制

对医疗保险需求方道德风险控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现实中对道德风险的制约主要是付费制度的设计,对于医疗保险需方道德风险的控制可以通过成本分摊机制,使被保险人有动机来主动节约医疗开支。这种成本分担机制主要包括:扣除保险(设起付线),共付保险(设共保率),限额保险(设止付线)。

(1)起付线的设定。起付线又叫免赔额,即被保险人就医时先要自付一笔固定的医疗费用,当费用超过一定的标准时,超过标准的部分由保险机构承担。实行起付线后,可以减少由于小额赔付产生的交易成本过高问题,减少了审核时的管理费用,此外,合理的起付线可以抑制一部分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需求,控制一部分小数额医疗花费的道德风险,从而降低医疗保险费的总支出,但是起付线过低起不到提高消费者自觉控制医疗费用的作用,过高又会使许多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被抑制,因此,确定适宜的起付线十分重要,起付线标准应该定多高,一般认为适合人们的承受能力和有效增强患者的费用控制意识为宜。

(2)共保率的设定。保险人为被保险的患者偿付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就是共付保险,患者所负担的医疗费用比例称为共保率(大于等于0小于1)。要确定患者合理的自付比例,要做到既能满足人们对疾病风险的规避要求,又能有效地制约医疗服务需求方道德风险,抑制由于过度使用医疗服务造成的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针对不同的服务项目设定不同的共保率,是可以有效的控制需方道德风险的。

(3)止付线的设定。对那些费用开支过高或道德风险规避难度高的医疗项目可以制定一个年度承保上限,以避免损失过大。危重疾病,尤其灾难性疾病的发病率虽然低,但其占用医疗总支出的份额较大。严重疾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也多为花费较高的方案,道德风险就会很严重。制定止付线后可将止付线以上部分的花费纳入另外的附加保险或商业医疗保险进行承保,以保证基本医疗保险不因危重疾病花费巨大而难以支付,使得医疗保险的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全民覆盖当前,我国应取消二元社会,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搞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管治,通过户籍管理制度强化社会等级身份等歧视性的制度,应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真正实现广覆盖。如果全社会中每个公民都享有基本的卫生医疗保健,根本就不可能也不会出现中国特有的“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用别人的医疗保险卡来冒名顶替的现象。国家应强制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均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不允许“想保就保,不想保就不保”的现象。

3.提高全民的卫生保健意识、参加医疗保险后,参保人认为自己拥有保险,患病不需自己付医药费或只需支付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卫生保健工作。针对此种情况,可以采取经医疗机构诊断,因患者吸烟、酗酒等不良卫生习惯等原因而直接引起的疾病提高自付比例或者拒保,而对很少患病的参保者则可采取降低自付比例、提供免费体检等方法作为一种奖励。鼓励大家加强自我保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传俭.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博弈与防控措施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07).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4

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在给现有的医疗水平带来优化作用,同时由于新东西的出现,新技术和新仪器等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了正常的医疗水平,不断使我们陷入到风险之中。医院中实施风险管理,是对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产生危害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要做出计划,采取正确的行为处理风险,使风险在各个部分中全面展开,目前口腔门诊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护理防范工作仍是重中之重。

1资料与方法

我院在2010年12月开始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中的成员要在学习风险类知识的同时,不断钻研相关的法律文件和职责职能,对医院中的各个环节做到详细掌握,一旦发生了风险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分析和评估,最后总结。要做到风险管理这一过程中的有效性。

2结果

经过对风险内有效控制的正确估计,分析和评估,我院很多患者对口腔护理小组的服务质量给予极高评价,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护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针对各种机械、仪器进行不同方式的消毒,把安全放在首位,治疗环境和治疗诊室的安全方面相比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均比之前有明显的提高,感染现象也逐渐减少,这说明了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对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讨论

口腔护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护理工作越来越具有困难性,存在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针对医院中的风险,必须要建立相关的小组,小组成员要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内容,确保医院中不在出现医患的纠纷问题。完善风险流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3.1风险的估计护理人员要有风险认知的意识,并且能给出正确的风险评估,通过护理人员给出的评论结合安全管理模式最终确定优化方式。

3.2风险的分析风险贯穿于整个医疗行业中,尤其是医疗行业护理部门,小组成员晚上流程要了解到具体细节,比如说患者的身体差异,病史的患病年限,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具有的热情及高层管理人员的很多因素,方方面面的要考虑全面,这样才可以对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总结和记录。

3.3降低风险的相关管理制度要依据风险的分析记录,对风险的轻重进行分开计划,并且针对不同的风险要做出不同的风险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或不存在风险。

3.3.1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风险教育医院及护理部门要定期的举办培训会,要求护理人员全员参加,学习有关的管理安全知识,最后将进行全员交流,深入理解安全管理的概念。培训会议期间要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知识讲座,使护理人员认识到风险带来的严重性,必须用事实案例举例说明,法律明文规定了个人的行为,不同的护理人员建立不同的档案,采取不同的提醒方式和教育方式。

3.3.2提高口腔医师的职业相关知识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护理知识是提高专业水平的有利表现,也是防范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风险小组人员要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每月固定时间开展课程培训,针对事实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在讨论中总结出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护理人员可依据个人观点发表意见,然后分析交流,总结后进行讲解和演示,此项培训也会记入考评中,作为综合考评的依据之一。

3.3.3制定完善的口腔医疗诊所保洁管理制度提供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是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首位因素。长期留在外面的各种药品和仪器,要及时给与消毒处理,治疗室内的所有物件都要实行消毒方式,配合紫外光线下进行。很多针对患者的皮肤或者直接接触的仪器,要不断的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出现感染现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高温处理。口腔护理医师要不断的接触患者,患者体内的口水、血液会不断的被医师接触,医师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做好自我的护理工作,也要避免感染发生,每次进出手术室都要进行自我保护。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风险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1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角色定义 

20世纪90年代,北美开始在医学装备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概念。目前,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医院采用了基于风险评估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并开发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医院中,风险可以定义为由于医疗技术的应用而造成对病人或使用人员伤害的可能性。医疗设备的应用产生相应的医疗设备的风险。引起风险的类型主要有物理风险、临床风险、技术风险三种。这些风险的表现形式反映出设备发生故障的信息。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部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实施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就是根据设备的风险水平确定应采取的质量保障措施,风险控制同时对风险评估有反馈作用,根据风险控制的反馈对风险评估进行调整。因此,如何对设备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本研究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化的动态风险评估,及时地呈现出医疗设备的风险评估结果,实现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并利用计算机实现风险控制管理,提醒设备管理者应进行计划性维护等风险控制行为。 

2 目前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医疗设备应用和风险管理起步发展较晚,加之长期被边缘化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人才匮乏,技术手段落后,学术水平低下,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相对临床发展滞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分析了当前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维护、维修不全面,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不力;安全检测人力、物力不足,尚未配备基本检测设备,检测技术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健全,检测多属于结果检测,尚未实现过程检测;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技能水平不一,高级人才流失严重;操作规范化程度不高,存在错误操作现象;信息管理不严格,设备技术系统未受重视,缺乏对使用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分析等。随着医学科技快速发展,临床对医疗设备的技术需求和依赖性大大增强,对医疗设备综合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手段和技术方法远远不能满足新技术条件下发展的需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新的医疗环境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医疗范同、业务量急剧增加,管理项目的复杂性显著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设备风险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已成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的必然要求。 

2.1 人员培训问题异常突出 

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对设备的学习、培训、维护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性也越来越强,因此,一方面对从事本专业人员的结构要求,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从事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显得更为迫切。因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以及有关学会应该加大力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我国临床工程师执照考试刚刚开始,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临床工程师上岗证等相关制度。 

2.2 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薄弱 

大多数医院的设备管理仅仅停留在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故障的维修上面,对于风险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预防性维修(PM)以及质量检测大多没有开展。维修质量控制即维修后的检测、性能检测、功能检测和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中那些设备需要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和由谁来做的问题比较突出。通常,能够及时把损坏的设备修理好,已经面临很大压力。解决办法首先培养好人才;工作重点转向预防性维护以及维修质量的控制;并且购买配备相关检测设备。 

2.3 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的应急预案亟待完善 

在医疗实践过程中,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业务量的的迅猛发展,设备故障率比以往明显高了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每天忙于应接报修电话,处理各类各级运行设备的故障,然而,对于一些大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设备出现的故障,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必须得求助专业工程维修人员。由于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各种复杂因素的存在,往往会出现响应时间过迟、维修费用过高、配件以次充好等各种违规行为。因此,整个设备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急预案的设置和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甚至在采购伊始就要在合同或协议书上明确作出有关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风险以及相关的应急措施,以便医院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能适时、实用。从多年的工作实践来看,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调整,以趋完善。 

2.4 医疗器械的不合理应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虽然规定医疗单位不得改变医疗设备的用途和形式,但是监管困难。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设备管理部门往往也得不到准确信息,无法正确上报。引发媒体曝光或医疗纠纷后才得知.因而,需要设备管理部与临床科室加强沟通联系,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风险意识,减少乃至消除不良事件。不仅要加强对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减少医疗风险,而且也需要积极推进并加强制度化建设;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规范医疗设备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修和报废的全程管理流程,注重环节监管;加强各类证件的严格审核。 

3 结语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与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临床应用中,医疗设备安装或投入临床后,并不是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投入人 力、物力加以管理和维护,才能实现医疗质量安全目标。我们必须创建符合实际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计划,很好地识别和分析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风险,并依据风险的可接受性标准做好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完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更好地消除或降低设备风险。前期的管理只是冰山一角,后期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才是管理的重点,使医护人员树立起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医疗质量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亢德洪,方洪兴 谈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95-96,76.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控制商业保险病案审核

随着“新医改”的大力实施,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保基本、广覆盖”。2014年,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全面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2012年,国家六部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国家的层面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国家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充分肯定了商业保险公司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中的补充作用,开启了大病保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序幕。商业保险公司在积极探索大病保险的业务实践中,形成了“湛江模式”、“平谷模式”、“太仓模式”等业务典范。大病保险开办以来,开展地区参保群众自付比例降低,医保报销比例的普遍提高。然而,如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风险,保障医保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同时实现商业保险公司的 “保本微利”,让医疗机构和参保群众满意。国内外依据公平合理与有效性,存在采取政府委托经办的方式第三方医疗费用审核的方式控制医疗费用。政府委托经办采取商业保险公司风险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下建立起医疗费用控制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商业保险公司在盈利性动机下能主动介入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诊疗行为,达到更好的费用控制效果。在我国,医保稽核部门对医院医保病案的审核主要采取日常稽查、专项稽查和专家审核等形式。商业保险公司在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大病保险社保经办工作的同时,为医保部门提供医保政策宣导、医疗巡查、理赔实时结算、医疗保险精算、健康知识宣教等服务,并且在此基础上提供社保住院病历的专家病案审核服务专项稽查控制医疗费用。本文介绍商业保险公司运用医疗专家资源通过专家审核住院病案的形式第三方协助控制大病保险医疗费用。

一、主要做法

专家审核是监督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即通过三级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疗专家对从医保定点医院调取的归档住院病历进行审核的形式监督医院的医疗行为。医院病案具有法律权威性,医疗专家具有医学权威性,两者结合的专家审核形式能够得到医疗机构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商业保险公司在承办大病保险工作的同时,运用签约医院的医疗资源,通过整合省会城市三级医院医疗专家队伍,对市县一、二级医疗机构的住院病历抽样进行医疗行为审核,发现病历中存在的不符合规范的诊疗行为,向医保部门汇报专家病案审核分析结果,警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协助医保部门监督管理定点医疗机构。

图1专家病案审核流程示意图

专家病案审核工作的运作流程为:第一,市县级医保的稽核部门调取病案。医保稽核部门每季度抽样调取当地一、二级医院的有倾向性住院病案,交由商业保险公司与医保部门组成的医保联合办公室人员。第二,由大病项目医保联合办公人员初步整理。联合办公室是由医保部门和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共同组建的专门从事大病保险项目经办工作的联合办公部门。联合办公室对医保稽核部门调取的病历原件进行逐页复印,保证不遗漏任何化验单、护理记录、病程记录等主、客观信息,再将整理好的病案复印件交商业保险公司。第三,商业保险公司组织医疗专家病案审核。商业保险公司将病案初步整理后,送交省会城市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医疗专家对调取的病案做审核,之后对专家审核内容做整理分析,制作病案审核分析表格,在表格中整理出不合理医疗行为的种类,统计不合理医疗费用,在此基础上撰写病案审核工作汇报小结。第四,反馈医保部门协助医疗监管。商业保险公司将专家病案审核结果定期汇报给医保稽核部门,配合医保稽核部门根据医保定点医院相关管理规定,对当地医院做医疗行为管控,合理控制医保基金费用支出。

二、具体工作举例

医疗费用病案审核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病人医保资格、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及其他,每个大项再细分具体审核内容。参与审核的医疗专家根据审核内容要求进行审核。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笔者所在部门共计对全省21家医院的215份医保住院病历进行了审核,涉及医疗费用1247万元,审核出不合理病历161件,占比74.9%,审核出不合理医疗费用106万余元,占比8.5%。其中,2013年度共审核病历77份,涉及医疗费用374万元,审核出不合理病历58份,占比75.3%,不合理费用38.9万元,占比10.4%。

2013年审核的58份问题病案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情况:

一是不合理入出院。4份病历降低入院标准,其中的3份病历将可在门诊做的手术安排了住院治疗,1份病历可以入住普通病房的安排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2份病历延长住院时间。1份病历住院期间有外出,但住院明细中显示治疗仍在进行,疑似挂床住院。

二是不合理检查。9份病历过度检查;1份病历重复检查;5份病历检查缺失,手术前缺失必要的细胞学检查,手术后切除标本没有送病理,违犯了医疗原则。

三是不合理用药。23份病历存在药品适应症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或无关的情况;12份病历延长无故延长用药时间;5份病历用药品种过多、不必要的联合用药;26份病历抗生素使用不合理;2份病历存在贵重药品使用无指征、未让患者填写知情同意书等药品管理问题。

四是不合理治疗。11份病历存在服务过度的问题,提供了疾病非必需的治疗手段;2份病历在手术中使用了不必要的耗材;2份病历服务不当。

五是不合理收费。3份病历存在超标收费的问题;15份病历涉及重复收费、未按实际使用乱收费的问题。

三、结束语

现有审核的方式有逐单审核和抽样审核,商业保险公司的专家病案审核是第三方审核机构的抽样审核。在作者2013年参与的病案审核工作中,已经有医保部门根据公司提供的专家审核的结果,结合其他审核情况,与被审核医院做具体沟通,对问题严重的医疗机构,采取了扣除违规费用并收取违约金的处理。如果此项工作能够推广,将是对医疗费用监管的一个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孟开,张玲.我国医疗费用第三方审核制度的设计[J].中国医药,2010,8(8):19-21

[2]刘黄梅.成都市社会医疗保险业务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办下的医疗费用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12:22-25

[3]陈琳,刘玉秀,杨宝林,等.593例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04,11(2):189-191

[4]杨琳,赵军,杜清香.浅析病案的证据作用[J].中国病案,2014,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