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方案范例6篇

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方案

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方案范文1

XXX应急办 

201X年XXX应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XX局应急办的业务指导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责任明确、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的卫生应急体系,继续坚持以“预防为主、分类管理、科学规范、客观实用”的原则,做好卫生应急常态下的充分准备,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应急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医院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成立了由1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院外应急医疗救治队伍和4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院内应急医疗救治队伍,为每个队员建立了人员档案,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完善预案,制定管理制度。

针对我院工作实际,为应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编制了各专项事故应急预案。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协调,确保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置。同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责任问责制度、卫生应急处置管理制度、应急风险隐患排查监测制度、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管理信息员制度、应急管理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等应急管理制度,并成立了应急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

(三)印发文件安排工作

按照上级卫生应急工作精神,结合我院自身实际情况,重新印发了《XXX关于调整XXX医院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的通知》、《XXX医院关于成立应急专业队伍的通知》、《XX市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及《XX医院应急医疗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对医院全年卫生应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四)监测预警,提供科学决策。

为尽早发现和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尽早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医院建立健全并完善了现有监测系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明确报告责任和义务,对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工作,以利于尽早发现和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与市卫健局、110急救系统、消防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于通报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医疗救护。

(五)培训演练,锻炼应急队伍。

医院注重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训练,积极组织开展了卫生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了队伍综合素质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1年来年我院主要开展并参与了如下应急演练科目:

1、201X年X月X日,为加强医院医疗救治管理能力,规范救治流程,提高医务人员在突发事件,特别是在低温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救治水平,医院组织各临床科室及职能科室开展了医疗救治应急演练,此次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对紧急救援任务的反应和协作能力。

2、201X年X月X日至2019年X月1日,xxx天气的影响,xx市卫健局、xx市人民医院启动了应对xxx天气应急救援预案,医院应急办派出2组医护人员乘救护车到达xxx进行医疗保障。

3、201X年xx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于201X年X月X日在XX市举办,有10000名运动员参加,XX医院承担将此项比赛的医疗保障工作,我院派出了18名医务人员参加了此次运动医疗保障工作。

4、201X年X月X日至X月X日,献礼新中国成立X周年的重大题材电视剧《XX》剧组进驻XX取景拍摄,我院承担了剧组在XX取景拍摄期间的全程医疗保障任务,应急办、医务科协调抽调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成立了院内和院外应急医疗保障组,同时派出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的医生进驻剧组驻地和拍摄现场,进行全程医疗保障。

5、201X年4月21日,XX市进行液氨危化品移除,医院成立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根据医疗救护工作的需要,医院成立院外、院内紧急医学救援分队,能及时参与现场医疗救护和院内处置,我院派出由2辆救护车、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学救援分队到现场进行医疗救护。

6、201X年5月8-9日,应急办派出2名医务人员参加了XXX公安局组织的交通事故演习。

7、201X年5月11日,高速公路x方向某隧道口交通事故,按照市政府的安排,应急办派出2名医务人员及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医疗救护。

8、201X年6月7-8日,高考期间我院派出医护人员1组(医生、护士各1名、救护车1辆)到x考点现场进行医疗保障。

9、201X年6月24-26日,201X年XX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我院派出了6名医护人员参加演练,圆满的完成了应急演练任务。

10、201X年7月2日,XX市防汛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我院派出了,4名医护人员参加演练。

11、201X年9月3日,XXX一行对XX进行调研,我院派出医疗救护组4人乘救护车进行全程医疗保障。

12、201X年9月15-18日,XX期间,我院派出医

护人员进驻XX酒店、XX酒店、XX酒店进行医疗保障,同时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参加各个XX现场医疗保障,圆满的完成了政府安排任务。

13、201X年9月27日,XX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我院派出4名医务人员参加演习,圆满完成了演练任务。

14、201X年3月、6月及9月,我院分别组织了201X 年“春季”、“夏季”、“秋季”消防演练,背景是我院各个楼层,突发浓烟,消防警报响起,监控室保安发现火情,启动报警系统,立即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启动应急预案。

(六)储备物资,提供救援保障。

按照“一专多用、专兼结合、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除在急救车配备相应的必需应急设备外,医院专门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参照《XX省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标准》建立了XX市人民医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从医疗救援类、生活类、服装类、救生工具类四大方面进行了全面准备,物资储备丰富,调取方便,能够保证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物资供应。为应急队伍配备了相应的应急设备和器材,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二、工作中的不足

(一)我院的机动应急力量配置薄弱,由于我院各科室人员配置紧张,无机动保障人员配置,尤其是急救医生更是紧缺。因此在无预告情况下开展应急处置,一般只能抽调待命的急救人员和车辆前往应急现场。

(二)医院的综合救治、急救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现有设备设施还不能满足区域卫生应急需求。

(三)应急队伍人员能力水平距离上级对卫生应急工作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人员的业务知识、技术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的提高。

(三)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各类应急预案,并需不断加强演练,通过实操优化预案流程,确保预案的可落实性。

(四)应急经费和后勤保障还需进一步改进。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按照市卫健局应急办公办部署,组织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再次明确工作责任,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建立更加紧密的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卫生应急职责,健全卫生应急常 态长效管理机制。总结我院卫生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卫生救援和医疗卫生保障等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二)强化卫生应急常态管理

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院卫生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保障方案,开展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主动搜索,定期汇总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和健全区域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区域内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三)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重点抓好专业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伍,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明确卫生应急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通讯网络,做好应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完成卫生应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控等专业知识培训,组织 1-2 次综合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和应急拉动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

(四)加强卫生应急装备管理

参照《XX省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标准》,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极端灾害情况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装备配置,建立药品、器械储备目录,完善应急物 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积极准备做好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五)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

组织做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规范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的排查管理和应急处置,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安排,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六)提高院前急救意识,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健全各种急救制度及医、护、司岗位职责,并落实;抓好“三基”及急救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急救水平。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七)开展多学科的的协作,进行院内大会诊,提高对急、危、重症的抢救和诊治水平。为了提高救治能力,提高我院多学科会诊的质量,应加强多学科会诊的管理。建议医院出台《关于加强院内大会诊的管理规定》,规定经科内会诊仍难以明确诊断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急、危、重、疑难病症抢救治疗需多科协作的病人等作为院内大会诊的条件;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担任会诊专家,通过高质量的全院大会诊,提高诊断符合率、临床治愈率与抢救成功率。

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方案范文2

一、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各种医疗保障政策。针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财政兜底等医疗保障制度多部门分散管理,保障政策、保障对象、保障水平、保障信息等未对接、共享,各种医疗保障制度各自为政,保障混乱,群众不满意等问题,我县组织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深入各乡镇村、各部门,认真调研,为实现精准、有序、全面救治救助,制定统筹优化健康扶贫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统筹扶贫政策,全力实施“四个一”工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狠抓各项健康扶贫措施的落实。一是出台 “一份文件”。即《桑植县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桑政办发〔2017〕20号),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民政大病住院、民政补充医疗、财政兜底六重医疗保障,落实健康扶贫工程的“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规定措施,实现从缴费住院“城乡医保一张卡”到“医疗结算一站式”新医保服务模式。二是建好“一个平台” ,即阳光医疗信息平台。为保证“一份文件” (桑政办发〔2017〕20号)五重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有序、全面、精准实施,实现扶贫办信息、五重医疗保障政策与医保系统数据的对接、共享,开发出“阳光医疗信息平台”,为实施健康扶贫医疗救治救助 “一站式”结算服务奠定基础。三是用好“一张卡”。即社会保障卡。参保缴费、就医结算、银行金融等均可在社会保障卡上完成。四是开辟医保新“一站式”结算。我县将涉及医保的各项政策集中到医疗机构的“先诊疗后付费”窗口,实行住院报销一次性结算,真正实现了人民群众不跑路、部门政策不重叠的精准、快捷医疗保障目标。

2017年累计救助7037名建档立卡贫困患者,资金支出6765万元,其中医保基金支出4899万元、大病保险支出275万元、特惠保36万元、民政救助958万元、财政兜底597万元。我县籍农村贫困患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87.66%,人均住院费用负担仅为497元(救助前为1418元),县级及县级以上人均住院费用负担为1023元(救助前费用负担为2839元)。2017年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免住院起付费716万元;提高报销比例10%,为患者减轻医药费用负担   万元;扶贫统筹资金和民政资金为建档立卡户补贴1071.8万元缴纳个人参合基金,扶贫统筹资金补贴625.356万元缴纳扶贫特惠保(两补贴),明显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三)扩大救治范围,稳妥推进“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根据《 湖南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张家界市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我县健康扶贫工程行动相关计划实施方案。一是出台《桑植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自2017年11月份启动至年底,已救治6人(直肠癌1人、终末肾病5人),住院费用10.4万元,其中保内费用9.3万元,报销费用9.3万元(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减免0.55万元(一减免),实际报销比例94.6%。根据我县实际,除对省里规定的4类9种疾病患者实施定点集中外,还扩大了大病集中救治病种。出台《桑植县2017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重型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工程”》、《桑植县尘肺病农民基本医疗救治救助实施方案》、《关于做好高血压等五种疾病门诊治疗基本药物免费的通知》。将尘肺病、肺结核病、艾滋病、重症精神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六种疾病患者纳入了大病集中救治和门诊基本药物免费治疗范畴。二是出台《桑植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2017年10月份正式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家庭签约服务团队23支,常住居民签约率32.51%,重点人群签约率65.1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全覆盖。三是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病住院后,出院经一站式结算神谕的合规费用按10万以内全部兜底保障,2017年财政共支出兜底资金522万余元(一兜底)。

(四)开通绿色通道,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措施。出台了《桑植县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工作实施方案》。与县医保局签订协议的医疗机构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入院“先诊疗”和出院结算缴纳自负费用的绿色通道,极大地减轻患者就医垫付医疗费用的经济负担。大病县域内首诊比例达90%以上,县域内救治比例为83.4%,患者及时就医率明显上升。

(五)开展深度贫困县民政重点救助工作,切实减轻健档立卡贫困户就医负担。2018年,我县被列为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试点县之一。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在全省深度贫困县开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试点的通知》(湘政办发〔2017〕75号)文件精神,结合《桑植县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桑政办发〔2017〕20号)文件精神,我县出台了《桑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桑植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试点方案>的通知》(桑政办发〔2018〕3号)文件。从今年1月1日起,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患大病需住院治疗和43种特殊病种(含长期慢性病、重大疾病、罕见病)需长期门诊治疗服药的患者实施重点救治,并已将我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纳入医疗结算一站式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自开展健康扶贫工程以来,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健康扶贫工程在我县初步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救治、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低、就医条件、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等目的。但与国家对健康扶贫工程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后续需继续跟进和努力的地方。

(一)基层基础医疗设施落后。阵地建设:乡镇业务用房面积,按照2020年达到规划床位数面积的仅占57%。2017年共建村级卫生室240所,在建157所,有26所还未开工。乡镇和村级医疗设备添置,大部分靠上级部门配送或捐赠。

(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医务人员总量不足、医学文凭及业务水平不高、医学专技人员储备缺乏、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有待加强。县级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无优势专科。

(三)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力度和妇幼健康服务有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受制于缺乏预防医学和妇幼儿保专业人才、地理环境是地广人稀等因素限制,出现慢病发现率低、只签约不服务、传染病的监测防控村级网络质量不高和传染病报告人员意识不强,乡、村、组妇幼儿保专干队伍不稳定、不专业,高危孕产妇的发现、出生缺陷的防控、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妇幼儿保工作难突破,我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儿保工作难保障。

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方案范文3

一、充分认识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

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病统筹救助、中病医疗保险、小病治疗免费”的卫生战略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其中,实施“小病治疗免费”,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构建全民医疗保健保障体系的基础,建立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构建全民医疗保健保障体系的核心,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构建全民医疗保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健康城市工程,对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从不断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构建和谐香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健康城市工程,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关系到千家万户,需要各镇街、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镇街、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健康城市工程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紧紧围绕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立足于改善民生,把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健康城市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区卫生、劳动保障和民政等相关部门要与市有关部门做好沟通衔接,并加强对各镇街的监督指导。

二、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

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惠及全民的健康城市工程,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和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确保所有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目标是:

——建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基本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201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制度规范、运转协调、保障有效的医疗救助体系,确保全体居民“病有所医、困有所助”。

三、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工作措施

(一)推行“小病治疗免费”试点工作,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小病治疗免费”的主要项目。(1)原已纳入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儿童计划免疫、结核病防治、精神病病人维持服药、传染病防治;(2)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包括普通门诊诊查、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小清创缝合、小换药、氧气吸入、洗胃、基本急救服务等;(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婴幼儿健康体检、围产保健访视、家庭巡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建立健康档案、疾病健康教育等。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的基本病种。(1)病情较轻的常见病:普通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泌尿系感染、缺铁性贫血、原发性高血压Ⅰ期、口腔溃疡、霉菌性皮炎、手足股癣、皮肤疖肿、红眼病、浅表损伤等;(2)常见急症;(3)各类首诊疾病及经首诊后维持治疗三次内的疾病;(4)经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并转回社区(村)康复治疗的疾病等。

3.“小病治疗免费”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对提供“小病治疗免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按提供服务人数定额包干,实行服务考核、分时段划拨试点机构的付费方式。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小病治疗免费”管理办事机构,负责制定“小病治疗免费”具体工作计划和服务机构管理制度,与服务机构订立合同,定期检查考核服务机构,研究推行管理式医疗服务模式。

4.基层卫生服务监督评价和信息管理。区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强对“小病治疗免费”试点工作的日常监管,尽快制定对试点机构的考核指标体系和监督考核办法,重点是对资金使用情况、服务机构运作情况等加强监督。加快建立社会监督制度,定期收集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试点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二)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

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公费和劳保医疗覆盖范围以外香洲户籍居民,包括18周岁及以上年龄的香洲辖区城镇非从业居民、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2.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管理。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筹集居民医保基金,实行参保人定额缴费,市、区财政定额补贴相结合的缴费方式。一般参保人按每人每年400元筹集、特殊人群按每人每年175元筹集。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全部纳入银行专户,实行财政社保基本医疗保险专户管理制度。居民个人缴费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参保人提供的个人储蓄结算账户直接扣款,并及时转入市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财政社保专户;区财政补贴资金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参保缴费人员名册作出居民医保费财政补贴征收计划,区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市社保经办机构提供的征收计划向区财政部门申请补贴经费,区财政部门根据区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计划,在30日内将补贴的费用直接拨付到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征收专户。

3.城乡居民医保监督管理。区政府每年对城乡居民医保工作开展情况组织两次检查,各级经办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自查,同时建立健全补贴预决算制度。区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医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区审计部门对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和管理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区劳动保障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参保的具体人数、补贴情况,保证参保居民享有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并接受人大的监督。各社区要把医保参保和补贴情况作为事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半年通报一次,接受居民的监督。

4.各镇街、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各镇街负责本辖区城乡居民参保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管理指导,建立参保档案,收集并公布有关信息,承担上级居民医保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协调处理城乡居民医保的其它事宜等;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医保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组织对相关政策和居民医保的实施方案与补贴经费测算、管理与监督等有关专题培训;公安部门负责及时提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需的户籍信息与生存信息;区计生部门负责提供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实现基本医疗经办机构与社区计生服务信息系统接口联网;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做好被征地农民合作医疗与城乡居民医保的接轨及相关工作,加强对香洲区属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区民政部门负责及时向区劳动保障部门提供享受低保待遇居民的名单;区残联负责做好重度残疾人身份的确认及时提供人员名册与劳动保障部门衔接。

(三)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大病统筹救助”。

1.城乡医疗救助病种和对象。凡符合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确定的中额费用病种和高额费用病种以及未成年人医保相关病种且符合救助对象条件的困难患者,均可申请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为:(1)参加了本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并且享受了医疗保险待遇后,当年仍无力承担个人重大疾病医疗费用的香洲区户籍城乡居民;(2)未参加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当年无力承担个人重大疾病医疗费用的香洲区户籍城乡居民;(3)参加了本市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或本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且享受了医疗保险待遇,仍无法承担重大疾病医疗费用的香洲区外来务工人员。

2.城乡医疗救助申请及审批程序。区民政部门要按照《*市实施城乡医疗救助的意见》(珠府〔*〕140号)要求,对城乡医疗救助申请及审批程序进行细化,区民政部门和各镇(街道)要对救助申请认真审核把关。对于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的救助标准要严格按照《*市实施城乡医疗救助的意见》(珠府〔*〕140号)执行,年累计最高救助金额达15000元以上(含15000元)的,由区民政局审核后报区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审批。年累计最高救助金额超过20000元或30000元以上的(视不同救助对象而定),由区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初审后,报市城乡医疗救助领导小组审定。

3.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救助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预算拨款(含财政拨给各部门、单位的医疗救助资金)、财政按参加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外来工人数以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划拨外来工医疗救助金和社会捐助等。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纳入区政府财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实行单独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结余资金转入下年度使用,并不得挤占挪用,不得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以区级为单位进行统筹管理和发放。同时,将目前分散在区民政局、区卫生局等单位的医疗救助资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和推进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统筹管理,避免多头管理、多头救助,实现政府救助资金使用的最大实效。

四、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步骤

(一)“小病治疗免费”按照市统一部署,在我区*社区、*社区、*社区*社区等4个社区试点先行。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试点服务机构,以所在社区的户籍人口为试点服务对象,从*年12月起开始试点,时间半年。相关镇(街道)和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社区户籍居民信息采集和小病治疗免费卡的发放工作。试点期间,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试点结束后按照市的部署作总结推广。

(二)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步骤。1.宣传发动。各镇(街道)负责对辖区居民参保的宣传发动,采取各种形式动员参保居民及时参保。2.调查登记。各社区居委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居民参保的登记工作,认真审查和确认参保人的身份。各居委会劳动协理员要按照区劳动保障部门的要求,严格核实参保对象的身份。3.办理参保、停保。各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按照参保规程,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停保录入和审核手续。4.做好统计工作。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要做好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统计工作,及时填报《*市香洲区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情况统计表》,上报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按照《*市实施城乡医疗救助的意见》(珠府〔*〕140号)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区民政、卫生、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和各镇(街道)要按照各自职能认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五、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得到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分别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区“大病统筹救助、中病医疗保险、小病治疗免费”工作。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配合市政府推进“小病治疗免费”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协调。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协调。区民政部门负责全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协调。通过建立“政府组织、部门共建、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各部门、各单位把建设健康城市融入渗透到各自工作中,各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组织推动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各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二)加大投入,提高医疗卫生、医疗保险服务水平。区财政要按规定将有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落实推进“大病统筹救助、中病进入保险、小病治疗免费”工作以及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的专项经费。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镇卫生院建设,认真落实《*市建立农村卫生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规划,整合资源,理顺体制,严格监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明确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承担医疗保险服务的职能,形成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服务网络,为保障对象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保险服务。

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方案范文4

一、灾害前的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策略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高效、统一的组织保障系统。

1、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卫生局成立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卫生防汛救灾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为市防汛指挥部提供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建议;协调、指导全市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组织和协调全市卫生人力资源,对灾区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紧急支援。

2、县区、乡镇两级医疗卫生单位都应成立相应的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在市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当地政府防汛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统筹安排当地的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当地汛情预测以及当地人口分布、卫生资源等实际情况,参照本预案,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预案,做到组织、人员和措施三落实。

(二)建立健全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技术保障体系。

1、制定Xx市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技术预案。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医疗和卫生防病专家,根据本市可能发生的汛情级别和造成的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的预测,全面评估本市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反应能力,制定本市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技术预案。

2、完善市卫生系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队伍,成员以Xx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卫生救治队和“三网”建设意外伤害医疗组为主。我市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要分别组建防汛救灾医疗救护队和预备队。医疗救护队和预备队要以创伤外科为主,适当配备其它相关专业的临床医护人员。负责全市灾害地区指定区域内伤员的分级救治和转运。

3、完善市卫生系统防汛救灾疾病预防控制队伍。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联合组建市级防汛救灾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各乡镇卫生院成立防汛救灾疾病预防控制小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由从事流行病、免疫接种、消杀和环境、饮水、食品以及职业卫生等工作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相关的检验、药械供应工作等人员组成,负责灾害地区指定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4、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要配备必需的现场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消杀灭药械、预防用生物制品,检验设备、试剂及必备的个人防护物品和生活物资,保持通讯畅通,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5、开展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为了提高医疗救护队与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整体应急反应能力,市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技能和个人防护知识的专业培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不同规模的模拟演练,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人员。

(三)收集灾害医学信息资料。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卫生防汛救灾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应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灾害及其灾害发生后,可能危及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的信息资料收集,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以加强对防汛救灾防病指导工作。

灾害医学信息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人口分布和生命统计资料;2、卫生资源配置、疾病动态、传染病监测资料;3、重点传染病的动物宿主和病媒生物的分布资料;4、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药械的储备资料;5、其它相关资料。

(四)做好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所需的经费、药械、血源、物资的筹集、储备和管理。

各级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要根据预测灾情波及的范围,提出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所需经费的测算,药械和物资的储备方案,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安排落实。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防治药品、设备和消杀灭药械等物资的筹集储备,保障应急供应。市中心血站要组织应急献血队伍,建立安全的血源储备。

(五)完善医疗救护与疾病控制机构设施和设备,加强防汛抗灾能力。

努力提高医疗机构医疗救护与疾病控制机构设施和设备的防汛抗灾能力,保障防汛工作的正常运转。

(六)开展医学自救、互救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科普知识教育活动。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对公众进行有针对性的灾害发生时医学自救、互救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心理应激承受能力。

二、灾害发生时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的应急措施

(一)启动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组织系统和保障体系。

1、发生灾情后,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紧急启动所设立的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病领导小组,根据所制定的预案,组织安排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工作。并根据灾情的需要组织协调相应的卫生资源对灾区进行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的援助。

2、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市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的指导和人民政府防汛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迅速开展以下工作:(1)对灾害进行快速医学评估,确定灾害所引发的重点卫生问题,调配相应的专业救援队伍。(2)开展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3)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并接受社会各界为灾区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捐助的资金、防治药品器械等,为灾区提供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紧急救援。

(二)灾区的医疗救护。

在市卫生防汛救灾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指挥领导下,医疗救护力量相互配合,划分抢救区域,重点抢救重伤员,突击救治中、轻伤员,对灾区伤员进行分级医疗救护。

1、现场抢救。到达现场的医疗救护人员要及时将伤员疏散转送出危险区,在脱险的同时进行检伤分类,标以伤病卡,并按照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对伤员进行紧急抢救。现场抢救的主要措施是止血、包扎、固定和合理搬运,准备转运至适宜的医院。

2、早期救治。医院对接收的伤员进行早期处理,包括纠正包扎、固定,清创、止血、抗休克、抗感染,对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实施紧急处理。同时医院要做好救治伤员的统计汇总工作,及时上报。

3、伤员转送。超出医院救治能力的伤员,医院要写好病历,在统一安排下,及时将其转往指定的医院,并妥善安排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

(三)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实施卫生防疫措施。

1、加强灾后疾病监测工作,组织开展灾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防治措施。

2、加强疫情报告,实行灾区疫情专报制度。在灾区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按要求向指定的卫生机构报告疫情,对重点传染病和急性中毒事故等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便及时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处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3、加强饮水卫生监督管理。及时确定可供饮用的水源,定期开展饮用水源的卫生状况监测。对分散式供水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等进行消毒。

4、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对灾区的食品要进行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食品,消除食物中毒的隐患,预防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患。

5、指导开展环境的卫生清理。加强灾民聚集地的厕所及垃圾场的设置和管理。对患传染病死亡的尸体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加强对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的监测,安全合理使用杀虫、灭鼠药物,采用多种措施,及时有效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7、认真做好对参加救灾防病医疗卫生人员的自身防护。

(四)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对灾区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最大限度地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群众自身防护、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调节能力。

三、灾害后期的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开展灾后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1、派往灾区的医疗救护队在完成医疗救护任务撤离灾区前,须做好与灾区医疗机构的交接工作,确保灾区伤病员医疗工作延续。

2、灾区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与设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纳入地方政府灾后重建整体计划,统一规划,优先安排,确保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灾后伤病伤残人员的治疗与康复。

1、继续做好灾区留治伤病员的治疗工作。可以采取门诊、巡回医疗、家庭病床等多种形式,对伤病员进行检查、治疗,同时还要对发现的漏诊伤病员及时治疗。

2、对于转院的伤病员,进行系统检查,优化治疗措施。根据恢复情况,医院可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将基本痊愈的伤员转送回当地,并与当地医疗机构做好衔接工作。:

3、当地医疗卫生人员须对伤愈出院的伤病员进行回访、复查,对有功能障碍的伤员指导他们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三)灾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1、完善疾病监测系统。

(1)加强对传染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各个环节的督导检查,落实各项防病措施。(2)继续加强灾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3)加强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及时评价和反馈监测信息。报告内容包括法定报告传染病、人口的暂时居住和流动情况、主要疾病的流行动态等。

2、广泛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按照“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整治居住区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清运垃圾污物,做好人畜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消灭蚊、蝇孳生地,开展居住地及其周围的灭鼠工作,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3、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

(1)强化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经销卫生监督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2)加强饮用水源和临时供水设施的卫生监督管理,定期监测水质,保障供水安全。

4、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传染病人,采取措施,防止疫病的播散。

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方案范文5

为切实提高视力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全面实施白内障无障碍创建活动和“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计划,进一步推动我区防盲治盲工作,建立健全保健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充分整合社会医疗救助资源,杜绝因白内障而致盲致残的情况发生,经区政府研究,决定自20__年起,启动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逐步对全区白内障患者实现复明手术全覆盖。根据《__省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和《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工作标准》的规定,结合__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区内外医疗技术资源,本着及时、方便的原则,建立白内障复明无障碍自然运行长效机制。通过实施白内障无障碍区的创建,力争做到白内障眼病发生一例手术一例,使贫困白内障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和手术,达到“康复一人、解放一家、影响一片”的社会效果。

二、工作目标

全区共有各类残疾人10086人,其中视力残疾1703人,在视力残疾人中患白内障眼病的占相当比例。我区自1999年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以来,共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96例。我区每年新发生白内障患者在50人以上,其中贫困患者占30%左右,由于交通、经济等条件制约,很大一部分患者得不到救治和手术。通过开展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组织领导无障碍。在全区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卫生系统为依托、由残联组织实施的较为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病员筛查无障碍。白内障筛查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每年7月份,由区残联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医疗人员对各乡(镇)开展一次系统性的白内障筛查活动。

(三)白内障防治认识无障碍。卫生部门每年要汇同残联组织开展和普及白内障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防治意识。

(四)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无障碍。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医疗保险和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政策,整合本区康复资源为患者提供就近、便捷、长久可靠的医疗服务,力争95%以上的患者能够得到就近治疗,并实施手术。

(五)患者承受手术费用无障碍。手术实行最高限价,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职工医疗保险、民政救助、残联项目补助等办法,使每名白内障患者都能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手术。 (六)白内障服务工作机制运行无障碍。区残联要在全面掌握白内障复明手术对象底子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计划,邀请省、市眼科专家到我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力争做到发现一例送治一例。

三、组织机构

成立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一协调和衔接有关工作。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区残联理事长

杨发钫 区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区财政局副局长

区民政局副局长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区教育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残联,由 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从相关单位抽调。

四、职责分工

(一)卫生部门职责:负责定点

医院的组织管理、设备配备、专业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工作;每年组织有关技术和业务人员汇同残联等部门深入基层对白内障患者开展筛查、宣传普及白内障相关知识、对定点医院进行评估监督;制定并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参合白内障患者的优惠政策;督促定点手术医院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服务工作,及时处理好并发症等问题,如出现医疗纠纷,按国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处理。(二)民政部门职责:落实好城乡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困难对象的白内障患者的大病医疗救助政策。

(三)财政部门职责:负责白内障无障碍创建工作科普宣传、医技培训、病员筛查以及工作运转所需经费的筹措,确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宣传部门职责:组织好白内障无障碍创建工作的宣传活动。组织新闻媒体有计划地对白内障无障碍工作、手术效果、手术患者、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采访,并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及各类刊物上宣传报道。

(五)区残联职责: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病员的筛查和手术对象的组织工作,并配合定点医院,重点做好贫困患者和重点优抚对象复明手术补助资金的预算及管理等日常工作。

五、复明活动形式

采取阶段性和长期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复明活动。一是区残联每年邀请省医疗队来我区实施复明手术;二是依托市定点医院开展长期性的复明活动。

六、手术费用补助办法

(一)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白内障手术对象,区新农合办按单一病种标准予以报销。

(二)对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白内障患者,属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特困户的,手术费用部分由民政局从医疗救助款中予以解决。 (三)区残联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的贫困患者给予一定的营养、生活补助。

(四)国家干部职工和离退休干部手术费用按照干部职工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执行,不再享受手术费用补助。

七、实施步骤

(一)每年6月—7月中旬为宣传摸底阶段。由各乡(镇)残联、卫生院认真摸清白内障对象底子,登记造册报白内障无障碍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每年9月至10月为集中复明手术阶段。依托定点医院开展复明手术。

__区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实施方案

为切实提高视力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全面实施白内障无障碍创建活动和“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计划,进一步推动我区防盲治盲工作,建立健全保健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充分整合社会医疗救助资源,杜绝因白内障而致盲致残的情况发生,经区政府研究,决定自20__年起,启动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逐步对全区白内障患者实现复明手术全覆盖。根据《__省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和《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工作标准》的规定,结合__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区内外医疗技术资源,本着及时、方便的原则,建立白内障复明无障碍自然运行长效机制。通过实施白内障无障碍区的创建,力争做到白内障眼病发生一例手术一例,使贫困白内障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和手术,达到“康复一人、解放一家、影响一片”的社会效果。

二、工作目标

全区共有各类残疾人10086人,其中视力残疾1703人,在视力残疾人中患白内障眼病的占相当比例。我区自1999年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以来,共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96例。我区每年新发生白内障患者在50人以上,其中贫困患者占30%左右,由于交通、经济等条件制约,很大一部分患者得不到救治和手术。通过开展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组织领导无障碍。在全区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卫生系统为依托、由残联组织实施的较为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病员筛查无障碍。白内障筛查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每年7月份,由区残联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医疗人员对各乡(镇)开展一次系统性的白内障筛查活动。

(三)白内障防治认识无障碍。卫生部门每年要汇同残联组织开展和普及白内障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防治意识。

(四)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无障碍。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医疗保险和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政策,整合本区康复资源为患者提供就近、便捷、长久可靠的医疗服务,力争95%以上的患者能够得到就近治疗,并实施手术。

(五)患者承受手术费用无障碍。手术实行最高限价,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职工医疗保险、民政救助、残联项目补助等办法,使每名白内障患者都能看得起病、住得起院,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手术。 (六)白内障服务工作机制运行无障碍。区残联要在全面掌握白内障复明手术对象底子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计划,邀请省、市眼科专家到我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力争做到发现一例送治一例。

三、组织机构

成立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一协调和衔接有关工作。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区残联理事长

杨发钫 区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区财政局副局长

区民政局副局长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区教育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残联,由 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从相关单位抽调。

四、职责分工

(一)卫生部门职责:负责定点医院的组织管理、设备配备、专业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工作;每年组织有关技术和业务人员汇同残联等部门深入基层对白内障患者开展筛查、宣传普及白内障相关知识、对定点医院进行评估监督;制定并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参合白内障患者的优惠政策;督促定点手术医院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服务工作,及时处理好并发症等问题,如出现医疗纠纷,按国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处理。

(二)民政部门职责:落实好城乡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困难对象的白内障患者的大病医疗救助政策。

(三)财政部门职责:负责白内障无障碍创建工作科普宣传、医技培训、病员筛查以及工作运转所需经费的筹措,确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宣传部门职责:组织好白内障无障碍创建工作的宣传活动。组织新闻媒体有计划地对白内障无障碍工作、手术效果、手术患者、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采访,并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及各类刊物上宣传报道。

(五)区残联职责: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病员的筛查和手术对象的组织工作,并配合定点医院,重点做好贫困患者和重点优抚对象复明手术补助资金的预算及管理等日常工作。

五、复明活动形式

采取阶段性和长期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复明活动。一是区残联每年邀请省医疗队来我区实施复明手术;二是依托市定点医院开展长期性的复明活动。

六、手术费用补助办法

(一)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白内障手术对象,区新农合办按单一病种标准予以报销。

(二)对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白内障患者,属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特困户的,手术费用部分由民政局从医疗救助款中予以解决。 (三)区残联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的贫困患者给予一定的营养、生活补助。

(四)国家干部职工和离退休干部手术费用按照干部职工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执行,不再享受手术费用补助。

七、实施步骤

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方案范文6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医疗应急救治水平,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市政府《关于加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府发〔〕55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

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区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

在我区现有省、市、区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加强应急培训,逐步增强应急装备的配备,提高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

在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区政府统一指挥。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到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射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到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区骨科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452医院等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区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相关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2、加快全区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辖区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中选拔中级职称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业务骨干,组建卫生应急专家库,并进行及时补充、更新。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区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区范围内包括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指导区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工作

各相关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力争每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依托市传染病医院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立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区卫生局局长担任,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目督办、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监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食药监局、区红十字会等组。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局局长兼任。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员单位职责由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二)加大财政投入

从年起,根据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需要,区财政局要对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应急事件医疗救治、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专项资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