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区规划设计范例6篇

城市小区规划设计

城市小区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与设计

1.保证城市住宅小区空间布局的科学合理

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该充分立足现实并适当超前,同时高度重视小区建筑能否自然地融入周围环境当中,不仅要为后续的发展预留充裕的空间,更加使之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具体而言,城市住宅区的功能区必须布置得科学合理,既能够体现丰富的层次性,有可以展现出布局结构的与众不同之处。科学的组团围合式(例如群落式、院落式等)能够让建筑的空间环境更加丰富,对组团园林的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合理的优化,能够让居民的交往、锻炼、休憩等更加便捷。

城市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只管建房不管环境、盲目扩大容积率的不良倾向。布置住宅空间的时候,首要问题便是将生态环境纳入考量范围之内,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依照生态、环保的标准,以系统的视角来布置住宅、环境、交通等小区功能区,同时又要确保住宅区可以享受优良的通风、充足的阳光、洁净的水面乃至是清新的空气。因此,住宅小区需要在允许的范围内扩大绿化面积,优先种植造氧功能优秀的植物。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当中,使整个规划方案充满环保和节能的理念,例如,重视节能材料和环保材料的充分利用,在能够利用太阳能的地方均优先利用太阳能,建造中水处理系统,重视节约用水,对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等等。

2.重视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仿生学理念

2.1重视城市与住宅小区的“共生”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共生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及住宅小区与城市的共生。

第一,建筑与环境的“共生”。之所以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共生”,是因为建筑与环境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它们应该是和谐统一与良性互动的关系,因此,要力图实现建筑与环境、建筑局部与环境整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与良性互动。

第二,住宅小区与城市的“共生”。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理所应当地要符合城市的特点,因地制宜,体现该城市的市民生活模式以及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特征。因此,两者的“共生”必须要在尊重当地历史风貌特点的前提下,让住宅小区融入到城市的肌理当中去,使住宅小区和城市浑然一体。

2.2重视城市住宅小区的“新陈代谢”

重视城市住宅小区的“新陈代谢”,非常有必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当中去,在初始设计时便给住宅区预留出充裕的后续发展空间与必要的建设发展用地。待住宅小区建成完毕之后,有必要构建继续再规划制度,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时代进步后人们提出的新需求,定期对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完善和调整,剔除现有不足,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3.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3.1突出设计主题

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除了需要从功能划分的角度与美学的角度来进行最佳配置之外,更加需要详细、全面地了解位于特定城市的住宅小区具有怎样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历史文化特点,再利用巧妙而富有创意的构思,将住宅小区的各个元素进行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至此,住宅小区的自身然环境特征不但突出出来,更加彰显了该小区的区域文化特点和独特社区文化特点,最终让小区品位得到提升。

3.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

城市住宅小区各项元素的规划、设计、组合、配置、布局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尽显“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使人性化设计贯穿始终。具体而言,在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详细、全面地了解、分析当地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构成、环境要求、行为规律、审美情趣以及文化修养等因素,根据行为学理论、美学理论特别是人体工程学理论来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小区的各项元素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空间尺度问题,总之,必须让小区的各个功能去均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其功用。

例如:设计道路、健身设施以及园林小品时,在美观实用这些必要标准之外,更加需要考虑它的舒适性、安全性、无障碍性与易于识别性,为老人、儿童特别是残疾人的使用提供便利。

3.3重视绿化规划

植物不仅是小区景观中的主体元素,它还具有调节气温、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吸附灰尘降低噪音、抗菌杀菌等生态效益,陶冶情操、愉悦心情、缓解情绪、释放压力、养生保健、游赏学习等社会功能。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整个环境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各设计师探讨最多的、而且是最富于变化景观元素。

植物的配置要在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完成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土壤、空气、水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选择生态位有较大差异的物种进行合理配置,物种之间的竞争才比较缓和,植物各物种之间对营养元素的利用趋于互补而不是直接竞争。并且,由多个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较高的生产力,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例如:乔灌草立体配置模式就是利用不同植物对光需求不同生态位来合理分配其空间位置,以期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

3.4道路设施规划

在城市居住区内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了大量的汽车,人们对传统住宅区的心理感受也因此改变。此种改变必然涉及到小区道路与人、汽车之间的关系,所以进行道路规划时不仅需要保留汽车行人的通行功能,又要保障小区居民的安全、交往要求,也不可以影响小区景观的环境。在进行道路规划时,具体是采用人车分流规划设计还是人车混行规划设计应该根据汽车的数量来确定:当汽车达到一定规模时,“人车分行”不可避免;然而当汽车规模过度时,物极必反,探采用“人车混行”模式则为新的解决方向。

城市小区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引 言

我国城市住宅政策由建国初期的集体住房演变为单位分房到现在的商品房阶段,发展经历至今,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住宅小区的设计思路。在这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我国住宅小区的设计程序日臻成熟。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繁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能独立地作为住宅小区的设计工作而完成。因此对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人员来说,需要对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法理论进行系统的认知,全面地掌握各种理论方法,才能做好规划设计工作。

1、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水平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影响作用。住宅小区需要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功能和生活便利的同时,还需要为人们在此环境下生活感到足够的舒适。为此,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时,需要基于下述几点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升高,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论也随着时代根据新需求调整,需要结合居民对于住宅环境的新要求,为其提供具有特色的高质量住宅环境。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全球资源逐渐减少,我国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着眼于人居环境的构建。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应将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环保的原则。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遵守的生态环保原则,核心目标就是保证居民生活在绿色环保的环境中,使其保持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在通风、日照和采光上做好相关的规划设计,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城市住宅小区居民提供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

(四)整体规划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所在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以及小区所具备的物质条件,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使之与城市文化形成有机的整体,加强居民对于城市的存在感。

2、规划设计住宅小区的价值定位

不同的居住区规划项目在面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和市场情况时,对项目自身设计要求和设计条件会有所区别。在居住区开发项目中,价值取向的不同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市场定位、消费人群、建筑品质控制和建筑形象的风格取向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现行的居住区开发项目中,根据居住区的使用者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

第一是将通常所称“经济适用房”的住宅小区开发项目进行价值分析,简单地理解就是指的政府为家庭经济能力低于平均水平的城市居民提供的住房政策,这类开发项目的责任主体依然视房地产开发商。此类住宅小区的特点就是,居民在购买经济适用房时,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经济补助,它的价格本身较其他商品房更低。但由于经济适用房本身是属于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其核心目的在于攫取其中的经济利益,所以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压缩建设成本,从而在其更低的房价中获取利润。因此经济适用房的住宅小区的整体品质不如其他商品房,但需要满足国家对于住宅用房的基本技术标准,所以该类住宅小区的规划上就显得格调单一、建筑形态和色彩简单。

另外一种开发项目是企业为自身员工提供“福利”的住房,带有一定的企业行为。面对企业员工进行“低价”销售。一般会由企业开发建设或者委托其他开发商进行开发。此类项目具有一定的特点,同样也是带有“福利”色彩的开发,但从产生的影响来说,是直接面对企业自身,无论是项目的品质和形象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形象,所以在项目的设计要求上会突出一定的企业特色和品质要求,最为突出的可能就是企业自身的特色。从使用功能和形象要求上都带有一定的个性色彩。

第三种是以开发商个人行为进行开发控制的纯商业性开发项目,此类项目开发的操作空间较大,项目差异化也比较大,主要从居住区的使用者进行一定层面的划分:

1)一种是普通的面向大众的开发项目,符合大众生活的基本需求。

2)另一种是面向一定范围的消费客群,客群可以是按经济消费能力和文化程度的标准来划分,此类项目多数会经过前期的策划,对消费人群进行定位分析和调查,随着地方文化的差异化,项目特色会越明显,居住的使用功能会更完善,环境和交通会适度的考虑人性化设计,建筑形象更为鲜明,在对环境的要求上会更加的注意和设计。

3)第三种就是为少数消费人群量身打造的高档居住区。

由于居住区使用者的划分所产生的项目价值取向的区别,使项目本身从前期设计定位到工程建设阶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3、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念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理念多数在小区的规划概念设计初期进行,一般地,我们将概念设计定义为:“在对预设目标充分理解后,确定设计理念,构想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采用适合预设目标的表达形式,构成多种可行方案,评价和决策最优方案,作为详细性设计的依据的一种设计过程”。设计理念提出之前,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充分考虑了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小区的价值定位、销售群体、潜在住户对于住房的需求特色的要求。现有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对现场调研之后,有的设计者会通过自身以往的设计经验,从而总结此类项目本身的特点以及如何挖掘项目的亮点,争取做到“有卖点”“、有标签”,这个是设计中惯用的口语表达方式,实际就是找出项目在同类项目中的突出特点,从而提出规划设计的概念。有的会从现有的条件中挖掘,如果没有,设计者将会通过设计创造出“亮点”,这个阶段一般会伴随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形成同时进行。对于设计“概念”的确定主要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相关的概念策划机构或企业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和基本的设计要点,规划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概念的最终方案,并立足于概念的限制进行设计,这样就导致了概念策划人员与规划设计人员必然存在理解的偏差和设计的脱节情况;而另一种方式就是建筑规划设计在前,当设计方案完成后,根据方案的特殊再找概念,这种浮于表面的概念更多的是形式上,经不起细节的推敲,从而与真正的概念设计存在较大的偏差。而对规划结构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控制经济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所以在此也要将方案设计与经济指标直接建立联系,要在指标控制的范围内对建筑的数量、层数、包括布局形态进行安排,这个过程是规划结构建立雏形的重要阶段。

4、结 语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住宅小区的价值定位的不同进行合适的规划设计,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供业主方选择。要做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充分考虑居民对于生活品质的新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的人文特色,使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融入城市文化特色建设中,并做到绿色环保,实现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使居民在小区生活区域内保持身心健康,就是一个成功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城市规划资料集:第 5 分册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胡纹.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城市小区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自然;人文;交通;活动空间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够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的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美丽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并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同时它又是房地产开发商是否能够经营成功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对商品住宅的销售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而小区环境是一种边缘模糊而积极的室外空间。建筑一旦存在就意味着室外环境空间的产生,城市通过这种室外空间的积聚嵌套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可以说城市小区环境就是连接建筑空间和城市环境的纽带,作为建筑空间的延续,不同功能的建筑有着功能不同的小区环境。

2、小区环境的定义及功能

2.1 小区环境的定义

小区环境作为住宅建筑环境的组成部分,就是相对于整个环境设计而言的局部环境,是一种附属于建筑的小环境,小区环境在设计上受不同类型建筑影响较大,故小区环境在空间形态、环境特征及设计要求上都会有所不同。

2.2 小区环境的功能

对于小区环境来说,首先要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功能、精神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三种功能在设计上都会有所反映,只是由于人们对不同小区环境的要求不一,故在具体小区环境中三种功能的体现会有所侧重。有些以满足物质功能为主,如设置了座椅、凉亭、游戏设施、饮水器等,来满足人们的室外活动行为所需,属于物质需求小区环境;而有些以满足精神需求为主,如设置了雕像、名人塑像、纪念碑、壁画等,通过这些设施的设置,表达了某种特定的意义,渲染了某种气氛,给人以某种精神上的启迪和寄托,这就是反映一定精神内涵的纪念性室外环境。这些环境设施的配置满足了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同时,还应重视环境设施及空间的形态美学设计,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处理,使其具有审美功能。任何一个小区环境都应该是具备以上三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可以说,物质需求是人们的基本需要,精神需求则是人们较高层次的需求,而审美则是人们对环境最高层次的要求。

3、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理念及构思

现代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小区内所有居民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首先决定了它要以大尺度和大气度的概念来规划设计,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运用堆土成坡、下沉式网球场、铺地落差、植物配置等等手段进行高差的创造和空间转换。平面构成线条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再加上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

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思想,追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辉应,相得益彰。

4、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

4.1城市居住小区自然环境规划设计

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并无十全十美的地形地貌。即使坐北朝南的正方形地块,一般以为最佳地形,但由于过于方正,朝向较好,设计时很容易思维定势,古板。反之,有些地块表面看来不太规则,但却可以设计出道路流畅、楼型动感的优美小区 。

在规划设计时,如果充分注意地形地貌的优点、缺点,在规划时就能显露其美,避其不足。譬如,条状地块要注意楼型设计时点、条、矩结合。如果地形正向朝南,楼型设计时尽量动感状,避免僵化。如果建筑临水,楼型尽量设计成略带环状,含脉拥溪,自成趣味。这样,小区就会产生动静结合,形态多姿的观瞻效应。

住宅社区的道路布置,改变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大胆采用以曲代直的规划方法,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自然环境来。如某小区占地3公顷,整个住宅社区内的道路均采用曲线布置,住宅间的小道也曲线连接,塑造成田园风景式的居住环境。居住其间使人如置身于大自然而心情舒畅。

同时,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里需要与观赏心理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要害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4.2城市居住小区人文环境规划设计

随着居民环境意识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城市喧嚣程度的增强,居民崇尚自然及对绿色环境的渴望日趋强烈,小区园林化则能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是小区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居住小区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有本质的区别。居住区园林中住宅建筑是主要载体,是建立在多层或高层楼房丛中的园林。它必须考虑到与人流的关系,文体活动场所及公共建筑的配置、动态及高空观赏的效果等诸多因素。园林化设计是指以园林设计的手法精心设计,由住宅建筑围合而成的各种类型的空间。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求静精巧,计划不重对称,免呆滞之,有引人入胜之概,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培衬,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的感觉。虽然那时建造的园林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不论立于任何观点之上来看,其心理手法之宗旨是以人的生活需要而出发,符合人的审美情感。园林之所以能在当今还受现代人的取悦观赏而久居不衰,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穷,古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住宅社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的启迪的。

4.3城市小区环境设计中的交通环境设计

近几年,由于城市机动车数量的猛增,如何解决好居住小区内机动车的行驶与停放已成为规划中的一个新的问题。在小区环境设计所追求的安全、宁静、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的目标中,安全是首要的。如果机动车在小区中乱行乱放,再美好的绿化景观环境也无法真正为居民所享用。“人车分流“是解决小区交通问题的理想方法。完全的人车分流在有些小区的规划中还不能完全做到,或即使能做到所带来的牺牲较大。设计是应均衡利弊、统筹安排,必要时可考虑采用局部的“人车分流”等方法,探索更多的解决小区交通设计的新思路。

4.4城市小区环境设计中的活动空间设计

户外活动是住宅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活动场所也是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空间。户外活动包括儿童游戏,青少年及成年人体育运动,老年人保健锻炼,居民散步、休息,邻居交往,聚会聊天,冬季晒太阳,夏季乘凉等。居住区建设应当按照不同年龄居民活动的需要,布置活动地和进行设计。

另外,水在居住小区的环境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区的水环境设计中,要利用人的这种亲水性来缩短人与水之间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水景中,这样人们在工作之余释放压力,更好的在优美的小区环境中得到放松。

城市小区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规划设计;环境要求;宏观理论

住宅小区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多的场所。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活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需要满足居民各种社会活动的需求,便于居民的活动、交往。近几年来,我们在住宅小区的建设中,很重视住宅小区的合理规划。为此,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应逐步做到以下几点:

1 住宅小区规划中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住宅小区居住条件的主要问题。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在住宅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宅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小区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生态住宅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2 住宅小区规划中各功能分区的组合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3 住宅小区交通道路的合理规划

住宅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宅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宅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宅小区的严重干扰。小型住宅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宅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小区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住宅小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随着私人小汽车的不断增加,原来有的住宅小区按总住户数的20%、30%设置停车位,已显不足。有的档次较高的住宅小区已按总住户数的百分之七八十,甚至100%设置停车位。多少合适?应根据不同类型住宅小区不同居住人群,按适当超前原则确定。停车位的布置不能影响环境的美观,要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而且应节约用地。住宅小区停车场以设在地下、半地下较为适宜,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半地下停车场与绿化组合——在同出地面的车场顶种植花卉、草坪,以至花架、花坛,一举两得。②全地下车库——其顶面的覆土应绿化,并与周围地面园林融为一体。③架空平台下停车库——在数幢住宅围合的空间设架空平台,其下停车,其上为绿化、交往空间。但由于车库靠近住宅,要设法防止对住户的干扰。④在绿化带塔棚架停车——这应尽量少用。但如果能做到停车地面仍有绿(用砖块铺地,地砖边缝种草),棚顶有绿树遮荫,不靠近楼旁,噪音很少,则未尝不可。

4 住宅小区空间的布局

住宅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经验,布局结构既有特色。住宅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体育锻炼、老人休闲、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既要适当靠近居住区域,方便居民使用,也要防止对住户的干扰。

住宅小区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在山坡地段,为便于依山就势建房,增加建筑群体的梯度层次,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排列式布置。但这种布局也应注意提高住宅群落功能,布置好住宅行列间的园林绿地和交往空间。

结束语

总之, 设计师在进行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必须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对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 同时必须对开发商负责、对住户负责, 追求更加阳光、更加完善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住宅社区, 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高永红 试论居住小区环境规划[J]《山西建筑》2009年08月

城市小区规划设计范文5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与区域和城市融洽,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谐性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

可持续性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整体性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二、生态小区的规划内容

(一)生态小区规划目标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第57集报告中指出:“ 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根据这种描述,我们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二)生态小区规划的方法

运用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支撑,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区进行规划设计,使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小区,以小区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小区规划的内容

包括小区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

1、自然生态规划

绿化指标:该指标是衡量

生态小区建设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绿地率(包括景区和水面)须达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应在28平方米 以上。地面保水指标:本指标强调建筑基地渗水保水能力,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小区80%的地具有透水性能。

节水指标:此指标以开辟另类水资源(开源)与省水器具的使用( 节流),作为节水的主要方法。前者系指在小区建筑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净水系统的设计,后者系指把雨水、生活废水汇集处理后,达到规定的用水水质标准、重复使用于非饮用水及非与身体接触的杂用水。

节能指标:重视节能建筑的设计,通过空调系统、照明、白昼光利用、太阳能利用等途径节约能源。

二氧化碳与废物减量指标:此指标鼓励应用轻量化的建筑结构,如使用钢构造建筑来减少砂石、砖等建材的使用;提倡居家简朴的装潢设计、建材的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省资源、减少废物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污水垃圾处理指标:前者要求建设雨水、生活污水分流管道系统,一方面有利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可减少污水的处理量。后者指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绿色交通指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对健康有益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交往活动。据台湾对交通运具的绿色评估,徒步、脚踏车、轻轨、电车等的得分达40 以上,而一般公车、货车、机车等得分在0分以下。因此,生态小区绿色交通规划应鼓励居民使用绿色交通。

2、经济生态规划

总体目标是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养成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为此,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加速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应用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能源消耗;在小区内实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3、社会生态规划为增强小区的归属感而建立标志性建筑、具有中心性的广场和对居民有魅力的开敞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提供多样性、个性化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小区有商业活动、市民服务、文化活动、娱乐活动等集中的中心地区。

总之,生态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工程,需要我

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生态住宅的内涵

生态住宅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是开发商不能随意自封的。生态住宅要求在能源和水、气、声、光、热环境以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等9 个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在能源系统,应该避免多条管道入户,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冷热系统进行节能设计,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2、水环境系统要求设立室外污水处理再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室内外采用节水型器具,采用节水型的景观用水系统。

3、气环境系统要求室外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室内保证自然通风,卫生间有通风换气设施,厨房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国家规定的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4、声环境系统方面,建筑设计中要用隔音降噪措施,要求室外日间噪声50db、夜间噪声小于40db,室内日间噪声小于35db、夜间噪声小于30db.

5、光环境系统要求室内设计满足日照时数,尽量采用自然光;室内外避免光污染,如强光广告、玻璃幕墙等;室内外采用节能灯具,提倡使用太阳能绿色照明。

6、生态住宅还要求采用取得国家环境标志认可委员会批准并被授予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要符合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无挥发性的要求,使用3r(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小区环境绿化是生态住宅的重要主题,同时,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是相当主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生态住宅,生态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达100%,分类率达50%.

四、生态住宅的类型及特点

(一) 生态住宅的类型

1、生态住宅类: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把这类与艺术衔接的生态住宅当成艺术品去创造,去营造,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

2、生态智能类:主要是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智能性。凡对人的居住能够提供智能服务的可能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享受。

3、其他类型还有生态宗教类、原始部落类、部分生态类、生态荒庭类住宅。

(二) 生态住宅的特点———健康

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生态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实处。房地产不是以卖地皮为最终目的,也不是以卖钢筋, 水泥的房子为最终目的,更不是以卖概念和环境为最终目的,而是以营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性需求的健康文明新家园为最终目的。可以说,房地产是卖一种生活方式,是卖一种亚文化,卖一种新社会和新的时尚。作为一个社区的业主,要真正享受社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不仅体现在房地产商的设计图上,也不仅是在房地产小区的配套硬件设施上,而是要落在社区服务软件上,要让人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悦。这才是进了健康文明的家园。

五、生态住宅的设计及建设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的一些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污染”城市。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一)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3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据资料介绍,安装一套供300 人全年用热水洗浴的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需投资约15 万元,全年的节能费约为8万元,2a就可收回全部投资,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寿命为15~20a,那么这套设备的节能费就高达100~140万元。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以澳大利亚和以色列最为显著,其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分别是30%和50%.我国研制开发太阳能起步较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普及率仅为6%左右,且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较集中,云南省普及率最高,达10%.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500h , 的地区占国土

面积的2/3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000h.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二) 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一些地方,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其中饮食用水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其余95%用于洗涤、排污等。在住宅小区,根据两种用途设置a、b 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包括冲茶、洗米、洗菜、煮饭)。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三) 规划用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关于住宅小区的节地问题,应从3方面着手:

1、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

2、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

3、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万方数据公寓,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更不应建造高档别墅和私家花园供极少数人享用,而应建造小区公园等公共设施,供大众享用。

(四)强力整治、促进环保

城市小区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市安置小区 规划设计 研究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心城区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农民拆迁安置已成为许多城市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安置小区是失地农民开展城市生活的新家园,在实践和思考中我们回顾和总结一些对安置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粗浅认识。

2 城市安置小区产生的背景

防城港市是1993年设立的地级市,属于北部湾经济区较年轻的新兴城市。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后,重大项目的进驻,城市中心城区的建设,防城港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近几年以来,随着钢铁项目、金川有色金属、核电等重大项目的进驻,工业区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农民拆迁安置项目的推进已成为防城港市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3 各城市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

3.1各城市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

①深圳市体育新城安置小区

小区位于体育新城北区、规划被通道与黄阁翠苑交叉口东南侧。便利的交通、较为齐全的城市配套以及优良的发展前景使得项目的地理位置条件优越。

小区规模为10公顷,总建筑面积为41.3万㎡。借助自然通风、日照、自然采光等数字模拟技术,小区实现短时间内的住宅性能精细化设计,并综合运动了太能光热、中水回用、人工湿地以及沼气利用等多项节能功能、节水、节材技术,降低小区的资源消耗,成为全国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②无锡市新街安置小区

小区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西漳社区,北面以342省道为界,东西面临水,周围有天河住宅小区,天一小学等,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目的为解决342省道拆迁工程安置需要,用地面积约4.42公顷,地面总建筑面积约为5.8万平方米,容积率约1.32。

③溧阳市长阳安置小区

小区位于燕鸣南路南侧,育才路东侧,原为溧城镇长阳村委用地。规划用地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容积率1.97;建筑密度19.8%;绿地率30%;机动车停车位754个。

3.2借鉴意义

安置小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产物,也是政府最为关注的民心工程。通过以上各城市安置小区规划设计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城市建设者应坚持高标准的原则,坚持与城市房地产开发小区的统一水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安置小区,且与时俱进,运用环保、低碳、绿色和高效等新理念,确保了安置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4 北港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

北港安置小区位于防城港市工业区组团,总共分为四期开发建设,总用地面积为67公顷。以下以北港一期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北港小区一期总用地面积为8.1公顷。项目基地北面和西面均为城市市政道路,交通便利,且城市配套设施完善。

4.1设计理念与原则

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以提高人居住环境质量和建设生态型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并把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住生活要求相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住宅小区。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具有弹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4.2总体规划布局

结合城市道路与沿街商业裙房,借鉴传统城市的空间形态,以“类街区”的形式组织社区的各个组团。以一条南北向的景观轴承接南面的三期和北面的四期,以小区的内环轴,衔接各个组团,从而形成“一轴一环一心”的总体布局。

4.3功能分区

一轴:贯穿南北向的空间景观轴,衔接北港安置小区的三、四期。

一环:小区内环组团道路,衔接各个组团。

一心:小区公共活动中心,集中布置小区管理服务中心,中心绿地,休闲广场,中心绿地,室外活动设施场和等社区生活中心。

4.2交通组织

小区出入口的设置,主要结合用地布局和沿街商业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共设置四个出入口。其中南北面出入口主要作为各组团车行主要进出口,东西面出入口为人车混行的次要出入口。

小区道路主要道路分为小区路、组团路,宅间路。道路宽度分别为12米、6米、4.5米。

小区的停车组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南北向的带状生态停车场组织停车,共设置120个停车位;第二部分结合组团绿地、宅间绿地和公共活动场地布置220个生态停车位;合计为340个。

4.3景观设计

小区景观设计主要采用“点、线、面”的设计手法,通过中心绿地、景观轴和组团绿地的营造,为安置小区创造一个感性的、可观可游的环境。

景观设计的主要核心为中心绿地,布置下层式休闲表演广场;精心设计供居民休息攀谈的亭子长廊;局部结合绿地设置室外活动设施,为居民创造一个多层次的交往的空间。

绿化的素材选择上,结合滨海城市特点,坚持经济实用,气候适宜的原则,采用乡土花卉和乡土树种,合理搭配,。

4.4公共配套设施

北港安置小区遵循开放性、控制性和统筹协调原则,主要设置有小区管理服务中心,休闲表演广场,运动场,室外活动器材场,儿童游乐场和的老年人活动场等配套内容。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不仅保证了北港安置小区的物业管理和生活质量,还为安置户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了多样化、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促进居民之间的接触、沟通和交往,增进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5 安置小区的思考

安置小区规划应以满足安置居民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标,并根据入住人群的生活习性,更好地安排安置住区功能、组织安全便利的交通流线和营造有利于人体交往的生活环境,以适应和引导居民的现代生活。

5.1活力氛围的形成

在规划中将商业、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以集中布置的方式,营造活力氛围,注重与广场、绿地等环境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安置小区的社区中心,创造多样化的交往空间,增强小区的归属感,满足他们精神需求和对生活的向往。

5.2.经济性在总体布局中的体现

安置小区主要由政府资金作为主体的开发建设,使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比如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如何平衡各种因素和经济的关系、寻求有效利用土地的布局方式以及对小区停车经济的思考等都是值得我们思考探索的课题。

规划中,因地制宜采用或局部采用,围合式或错位式的布置方式,从而达到有效利用土地、加大住宅间距、改善日照和视野的显著效果。

提倡以地面停车为主,尽量利用退界距离、路边或院落内的绿化空间布置生态停车位来满足小区日益增长的停车的需求。

6结语

综上所述,是从设计师对安置小区的角度,对安置区规划和建设的回顾和思考。在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展,意味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转化。城市安置小区的建设和发展,给我们规划师,建筑师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议题。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尊重居民的生活风俗习惯,营造高效、经济、绿色、宜居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安置小区,是我们设计师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周俭.住宅区用地规模和规划设计问题探讨.城市规划. 1999.01

张萍.新时期社区建设与城市规划法制保障,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