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范例6篇

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

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范文1

家庭教育P系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孩子的终身。教得好,孩子就很有希望成材;教得不好,则可能毁了孩子一生。家长专业不专业,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着孩子的品行举止。相关调查显示:76.4%的家长有接受专门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意愿。因此,及早进行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帮助每一位公民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可谓是利国利民之举。

通过立法,强化家长主体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高阿莉:花高价去买学区房、上好学校、高价上补习班等,这些都不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根本条件。俗话讲“三岁看老”,也就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影子,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品德和意志品质才是更重要的。对孩子的教育,除了依赖国家义务教育,也离不开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社会上发生的一件件事,比如孩子因监管不到位失去生命,身心受到摧残,或者心理不健康导致自杀等,对我的触动比较大。所以我坚持不懈地提案“家庭教育立法”,让各个层面重视家庭教育。通过立法,可以强化家长的主体责任,引导家长在生、养、教全程不缺席;可以为家庭教育营造法治环境,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强制对父母进行培训。

家庭教育纳入大学课程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吴正宪:父母在孩子系好人生第一颗钮扣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生育后承担着重要的教养责任,但有些父母对此认识不足。为人父母也需要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培训。家庭教育是社会风气的基础,建议将家庭教育纳入大学课程体系,对于幼教、家政、教育等相关专业设立必修课,其他所有专业则选修。为此,政府应提供政策指引和预算经费,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向婚龄男女免费提供自愿参加的系统家庭教育培训课程。我们应帮助更多的“准夫妻”“准父母”尽早树立正确的家庭理念,促进家庭和谐、文明,使优良传统文化在家庭中得以传承。

高校开设家庭教育学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庞学光:与学校教育一样,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如果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家庭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中,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而当下,我们应该做的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学。因为高校学生毕业后大都会建立自己的家庭、生儿育女,成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而开设家庭教育学,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而且有助于逐步解决我国家庭教育中现存的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倡议设立“家庭教育日”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政府应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化建设,推动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家庭教育专业。对家庭教育指导者的从业资质和认证培训设立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此外,我倡议设立“家庭教育日”,通过节日形式,组织各类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让全社会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 家庭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1-186-02

大学生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是国家各项工作的后备人才,也要即将面对结婚生子成立家庭的大问题,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家庭,如何准备面对家庭,这就要求他们在面对成立自身家庭之前,对于家庭有正确的认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针对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家庭教育,这一新课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1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现状

如今,社会的变迁使得人们的很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而这些价值观念在家庭教育中也不断面临着新挑战。但是我国目前没有较为完善的家庭教育学说,特别是高校的家庭教育课程和活动都还只是一些不成系统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课程也没有在全国各高校中普遍推行开来,所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家庭教育还普遍存在着缺失的现象。

1.1重视知识传授,忽略个体所需

受当前社会市场经济化的影响,现代教育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经济化了。教育仅仅被看作是升学谋职的一种手段,学校往往也片面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教育的精神享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具体实现。受这种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也就建立在了学会如何功利的生活,如何满足生活之需,学校教育的目的也变成了去塑造工具的人。学校在编排教育内容和课程的时候,不重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生活被单一化、统一化了,学生也因此变得功利,变得更适合学习适应社会的经济化课程,而从意识上忽视了家庭化的观念。

1.2师资力量薄弱,咨询人员外行

国内普通高等院校目前仍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课程,大多数家庭教育教学内容都是被包含在教育课程或者道德品质教育课程中,所以专业的家庭教育师资严重欠缺,而系统接受过家庭教育学培训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而从父母角度来说,当前社会上没有较为专业的家长学校以向所需父母提供帮助,这实属教育发展的弊端。近一、二十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中国家庭子女的培养教育也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必将日趋强烈,也迫切希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1.3科学指导不足,发展规划片面

家庭教育学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实施过程中也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理论经验,严重缺少本土特色,这就致使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当前,很多高校的家庭教育仍停留在表面工作上,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全面的发展规划,相关教师的经验和做法,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一不小心就会滑向片面性,无法实现实效性。如果各高校在开展家庭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能得到及时、科学、适当的指导,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纲要做指导,那么就可以避免很多误区,也可以大大增强家庭教育课程的效果,增加家庭教育学的经验,充实家庭教育学的知识系统。

2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教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基础,它也被视为终身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教育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趋向于半成熟状态,对于家庭的观点在较大层面上还存在于自身家庭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如果存在潜在问题的话,会影响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如果不加以导向,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2.1家庭教育助于大学生总结前人经验

当谈到家庭教育观念还有方法的时候,很多人自然而然会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教育我,这也正是每个人都接受家庭教育的自我生活经历。当自己做父母的时候,潜意识中以旧有观点去教育孩子,或按照自己父母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妄图让孩子按照自己意念中的趋向发展。在大学生中开展家庭教育学课程,可以让他们从书本上学习到各个国家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而结合自己家庭的状况,作出判断,选择最适合自家家庭的方式。

2.2家庭教育助于大学生认清社会现实

大学生处于走向成熟的最后一步,在最后青春期的发展中,很多已经倾向于去组建家庭,培养自己的后代。家庭教育的课程,可以教会他们正确的看待家庭,认识家庭,不只是自己未来所要组建的家庭,更多的是现在自身和父母所拥有的家庭。这种家庭教育现状,也可促进本身家庭的发展,对于父母处理不好的家庭问题,孩子可以充分发挥调理二者剂的作用,以自己的方式唤回父母曾经的温情。这样,教会大学生用理性的方式去处理父母问题,也有利于他们用宽容的人生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社会。

2.3家庭教育助于大学生展望美好未来

古人云:三十而立。大部分的中国人还是倾向于在三十岁之前成家,以完成修身齐家的目的,这也就面临着一个从孩子到父母角色的转变。做父母后的人会面临到很多改变,有了孩子,家庭就出现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情况,面对那种情况,父母亲纵然会有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更多的是要面对生活中的琐碎,还要面对各种突发事件不能手忙脚乱。家庭教育学课程中会有对初为父母亲的指导,这样也就在潜意识中对年轻人坐了思想准备,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去面对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

3高校开展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具体措施

3.1课程内容要明确

理论方面,有良好的家庭情感与家庭品质教育,基本社会伦理与行为规范教育,基本的生活知识和技能教育,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方面,通过案例列举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重点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进行以父母为教育对象的家庭教育指导,深入研究家庭教育与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方法。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青年大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从观念上去接受家庭,融入家庭,努力构建新型、和谐的家庭观念,增强对人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2课时设置要合理

(1)增加必修课的内容,实行课程改革,在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增加“家庭教育学”内容,让大学生通过必修课接受家庭教育知识的正面教育;(2)开设家庭教育公选课,既是对必修课的一个补充,也助于让更多有兴趣并且有研究探索精神的同学丰富知识;(3)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要理论联系实际、形式多样,可以定期请社会专家、知名学者到校进行专题报告进行指导;(4)学校要提供可供学生咨询的渠道,例如设置高校心理咨询室或设立专门的家庭教育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更为重要,助于学生在出现问题时可主动与教育者沟通。

3.3师资水平要保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2)学校应增加对家庭教育的经费投入,从经济上保障家庭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有序进行;(3)学校应与政府、社会和家长合作,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把教育对象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从实践角度获取第一手资料,充实理论知识。总而言之,学校要从全面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家庭教育培训,有效整合现有教师资源,充分体现高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妇运,2011(01).

[2] 熊明霞.我国古代家庭思想中值得借鉴的教子与爱子之道[J].学前教育研究,2001(05).

[3] 董群.重视家庭对幼儿性格的教育与培养[J].家庭教育,1996(11).

[4] 骆风.论建立我国家庭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J].学术研究,2005(06).

[5] 赵忠心.教育独生子女的关键是家长[J].华夏教师,2012(01).

[6] 杜召荣.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的培养[J].家庭教育,2009(02).

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范文3

关键词:家庭教育 指导模式 课题研究

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社会向家长提供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它主要通过两条渠道进行:一条是通过大众传媒对家长的影响;另一条是社会机构对家长的直接指导。

社会机构对家长的直接指导,主要途径有三种:

1.中小学、幼儿园对学生家长进行的指导;

2.社区对作为本社区居民的儿童(青少年)家长进行指导;

3.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作为本单位职工的儿童(青少年)家长进行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作为一种有组织的行为,它必定有规律可循,有范型可供操作参照。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是以一个区域为基本单位,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提出的一个可供参考的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研究的基础与实践沿革

杭州市地处沿海开放城市,美丽的自然环境,安逸的生活状态,形成了杭州人介于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市民心理;集群型的经济结构,形成了自转的市场经济形态,使杭州市的人才呈现梯形结构(管理层较大);较好的基础教育与尚不充裕的高校资源,又使家庭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容易发生偏差。wWW.133229.cOm

从我们自1995年起的几次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大样本调查中发现:重智轻德、重“鱼”轻“渔”的培养方式;重说教轻示范、重要求轻指导的实践方式等问题不轻,特别是广大家长对社会环境变化影响儿童生存方式这一客观因素认识不清楚,对儿童生命成长的诉求不了解,家庭教育基本还是“率性而为”。

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起步较早,1983年杭州一所学校创办的“家长夜校”不仅受到了学校家长的欢迎,而且还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当时,光明日报、杭州日报等都作了专题报道,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项工作经过教育部门和妇联部门十余年的不断努力,由点到面,从城区到农村,从“夜校”到“学校”,扩展到百余所,被广大家长认为是:唯一可以学习怎样教育孩子的地方。但是,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还是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经验性强、科学性差;随意性强、发展性差;灌输性强、诱导性差。对家庭教育指导在观念认识和实践手段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错位现象。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教育环境,在家庭生活、家庭关系、家庭与社会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因而在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上不可能有统一、明确的规范要求,家庭教育没有模式。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复杂性。要改变杭州市家庭教育的现状,就必须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抓起。力求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层面上的科学运作,实现家庭教育层面的优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始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系统研究与实践,试图“以课题研究带动工作发展,以增加科学含量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始终坚持四个核心要素——即发展性·主体性·时代性·建构性。

“发展性”要素:由于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协调的发展过程,其范围包括身体发展、智能发展、个性发展、品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而人的发展又是有阶段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特别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某些敏感期,即关键期。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会很小或无影响。所以,家庭教育指导要尊重个体发展的有序性。

“主体性”要素——家庭教育指导的发生包含四个不同的过程:不同的过程存在不同的主体形式。在指导家长过程中,家长是主体。家长并不是消极地接受指导,他们以自己的观念,通过自己能动的实践活动参与指导过程,根据自己的观念、需要对指导做出选择。因此,指导过程中必须注意以家长自身活动的参与为中介,只有这样才能使指导的影响转化为家长的意识,融入其主观世界之中。

“时代性”要素——家庭问题始终伴随着社会问题而发生。独生子女家庭会缺少同伴教育资源而使孩子失去“溶于日常生活体验、感悟而获得”生活经验习得的机会;两代人生活环境,传统文化会因为缺少“父母直觉的示范”而未能被感知;泛滥的信息,会影响孩子对信息的鉴别与筛选,增加成长的风险系数;“文化反哺”现象又预示着父母“天然的教育者”身份开始动摇。所以,家庭教育指导要关注时代问题。

“建构性”要素——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并非

是为了让家庭教育纳入某种操作程序,也无法保证家庭教育会出现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是让家长通过参与系统的指导活动,提高教育素养,优化教育功能。家长提高的过程,其实是富有个性的、理想的家庭教育的建构过程。家庭教育完善的过程,也是孩子良好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过程。因此,家庭教育指导其实就是帮助“两代人”共同建构的过程。

作为专项研究,已历时十余年,第一个五年,主要研究“学校指导模式”。 由杭州市教育局承担研究的“学校对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课题获得了浙江省教科研规划“九·五”重大成果一等奖。第二个五年,主要是“学校指导模式”的推广使用和“社区指导模式”的研究。无论是研究“学校指导模式”,还是研究“社区指导模式”,我们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指导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可以开发,即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员工进行的家庭教育指导。所以,在这十余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不断在探索实践第三个模式:“家长单位指导模式”。

我们采用了“三个同步” 的策略——即“研究与实践同步”、“试点与推广同步”、“四系统研究同步”。采用这种方法能使研究工作与指导工作全面、协调、整体得到推进。目前,研究工作在各自不同层面顺利地进展着。我们虚心向兄弟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充分吸收各类研究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创新、实践,旨在为顺利完成家庭教育指导这一特殊使命提供一种科学、适时、可行的操作范式。

第二部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特点与运作方式

坚持同步运作,是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要特点。即学校、社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三条渠道同步指导。

一、学校指导模式

以“杭州市教育局家长学校总校”为运作载体的“学校指导模式”,由“网、团、线、队、课堂、活动”六板块构建了合理高效的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运作机制。

1、网——三级指导网络

为了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又能体现各区域、各学校的个性化,建立了“市——区、县(市)——学校”三级指导网络。各级之间既有统一的原则要求,又有各自的工作特色。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杭州市教育局家长学校总校[区、县(市)教育局分校]是杭州市教育局[区、县(市)教育局]非常设机构,负责杭州市[区、县(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研究、活动组织和所属学校指导站工作的督查。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机构,负责设计与执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任务。

2、团——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

由本系统教科研专职人员、学校热心于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与实践且有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优秀家长组成“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负责对“家长学校”师资的培训;向社会、向家长提供咨询服务;编写“家长学校”教材与读物。

3、线——“奥迪”家庭教育指导热线88825885

这是由杭州市教科所主持的继“学生心理热线87025885”后的又一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咨询热线。每周一至周五晚上6:00点~9:00点工作,由“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成员担任咨询员。

4、队——家庭教育热点问题调研队

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取决于指导者对家长切实需要的了解和对社会发展影响孩子因素的预测。因此,定期组织调研是十分必要的。总校有一支由班主任、指导教师、学生和专业科研人员组成的调查队,负责对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如“优秀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家庭沟通状况的调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和“家长资源状况的调查”等。

5、课堂——“智慧家长课堂”、“青苹果家长课堂”

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家长要知晓任务、掌握要领、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除了各校进行的家长学校常规性课程外,我们分别在全市设置“智慧家长课堂”和“青苹果家长课堂”各十个。由专门的课程系列和专职教师授课。“智慧家长课堂”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传授;“青苹果家长课堂” 主要是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

6、活动——建立常规活动制度,丰富系列活动内容

建立“常规活动制”,即总(分)校教务长定期沟通会议,咨询员定期学习会议,每年一次“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研讨会”;建立“系列活动创新制”,即总(分)校组织的大型指导活动,如“家庭教育知识竞赛”、“家庭教育热点话题万人谈”、“教育话题四方谈”等,希望每年有所创新。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实现“家长互动”指导局面。

二、社区指导模式

社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无论指导对象、指导途径和方法,还是具体指导者,所涉及的空间更大,内容

更丰富。就指导对象而言,包含在校儿童和非在校儿童的家长,尤其是0—3岁儿童的家长、祖辈家长、流动人口子女的家长等。由于家庭教育带有明显的家庭生活特点,所以指导内容相当的广泛,亲职、就业、文化、健康等都属其中。就指导的形式来说,有动态的——课堂、活动;静态的——画廊、展板;有形的——家长学校、亲子游戏;无形的——网络、通讯;直接的——教子之道的传授;间接的——成人文化的建设等。

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社区模式”是以“街道(乡镇)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核心,以社区工作站为具体操作单位的二级网络,上依托市、区妇联的直接领导,下依托学校、幼儿园为指导基地。其运作结构图为:

三、机关企事业单位指导模式

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职工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三种类型的典型案例:

1、办在村里的家长学校———利用知名村办企业员工的家族性特点,与企业合作办“家长学校”,每周半天带薪听课,把教育好子女当作培养企业未来员工的任务来完成。

2、机关里的“家庭教育报告会”———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组织讲师团成员到市、区、县政府机关,给干部们讲“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等家庭教育知识课,倡导“教好下一代从我做起”,2200余名机关干部听了课。

3、企事业单位重大活动中的“家庭教育咨询台”———知名企事业单位的重大活动设“家庭教育咨询台”,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专门为本单位的员工解答“家庭教育困惑”。“三·八”节,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专门组织咨询活动,邀请杭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去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第三部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成效与发展设想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模式已初步形成。工作模式分为四个系统:

1、以现状分析调查为前提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宏观规划、指导的管理系统;

2、以提高家长教养素质为指导实践的直接目标,进行分类分层指导的工作系统;

3、以各类“指导模式”为研究的主要目标,探索不同的指导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系统;

4、以形成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新机制为工作目标,探索操作规律的运行系统。

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优化发展为目的;以体现家庭教育的主体价值,构建合理的、可行的、有效的家庭教育运转机制为目标;在民主的、和谐的、双向互动的指导过程中,帮助家长建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系统的养育知识,采用科学的教子方法,在亲子教育领域获得成就。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模式的建立进一步协调了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的各类关系。以杭州市家庭教育学会为合作平台,杭州市妇联、杭州市教育局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分工操作,力量互补;学校以优势的师资条件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同时,学校作为社区内成员单位,也充分地享受了社区文明所带给的精神资源。

作为模式的支持系统,杭州市已形成了一支庞大而又较为专业的指导者队伍:市、局、区三级讲师团,定期学习、备课;学校指导站站长每年4次的培训、交流;教育系统和妇联系统的沟通活动定期进行。我们对指导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能够与家长进行平等而朴实的、真诚而虚心的对话;

2、不会对家长教育观念的任何内容感到棘手,能够用讲授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应付自如;

3、有一定的教养经验,能够与家长产生共鸣,或能站在家长角度体谅人,但同时又有坚定不移的教育价值观;

4、非常清晰地把握住指导的目的及实施要点,不试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轻易否定别人,有强烈的同情心与认同感。

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高速变革的时代,“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有史以来技术发展的总和”。现在的成年人已很难预见下一代成人后将会承担何种角色;下一代所将接触的也不可能再是一个“稳定的目标、明确的社会期待和文化规范一致”的社会模式。成长已不再简单的是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社会化人格、角色身份、生存技能等一系列要素,几乎变成了一个人毕生的、无限的自我定向过程。今天我们必须要慎重思考“拿什么去奉献给我们的孩子”的问题。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层面,我们提出这样三个命题:

1、社会的积极发展使家庭功能在不断转化,如:家庭的教育功能和抚幼养老功能在不同程度的“部分外化”,在家庭结构诸要素中,建立在姻缘、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夫妻、亲子之间的感情联系,已是家庭支持系统得以存在并正常发挥功能的重要条件。而建立在用于规范与约束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家庭制度在家庭支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

用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在未来家庭中,家庭成员情感联系对维持家庭存在,保证家庭系统作用的发挥比家庭制度更为重要,因此,建立现代亲缘关系的指导已成当务之急。

2、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大军的子女教育已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流动人口包括民工,他们是社会变革发展过程中一群具有特质的现代移民。不安于现状,敢于尝试、敢于拼搏、勇于超越自己的意识与行为,注定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强势人群。目前,他们还处于从城市边缘向城市核心迈进的过程中。只是由于生计的原因,使他们还不具备为孩子创造较好学习环境的条件,所以,他们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很特殊,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也非常强烈。杭州市教育局家长学校总校与上城区妇联、教育局合作,在区政府礼堂专门开设了“流动人口家长课堂”,为这类家长讲授家庭教育的系列知识,效果非常好,家长听课时的文明程度远远超过城市家长。因此,城市在接纳流动人口生产力的同时,如何帮助他们及他们的孩子解决教育的切身问题,尽快适应与融入城市文化,也是家庭教育指导管理系统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3、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有一个团队的投资,这个团队包括家庭、学校、政府、社团、商业、邻居等;这种投资包括“获得支持、建立角色、规则界限、期望、承诺契约、认同评估、社会能力、健康个性”等整体项目。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影响优势,来整合与优化这个“投资工程”,使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科学知识转化为团队所有成员具有同一的意识和行为。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教育的各种关系从“天然”走向“必然”。

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范文4

但是目前,不少家庭陷入了教子误区,从家庭教育目标上看,目标偏高和目标偏离;从家庭教育内容上看,重智育、轻体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造成了精神萎靡不振,出现了厌学情绪、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拖延症,甚至有的学生有颈椎病、腰椎病等。从家庭教育方法上看,或溺爱或体罚或放任;从家庭教育实施上看,重言传轻身教。从家庭关系看,初中生出现了双面性,即在家对父母脾气暴躁,在外对同学和睦相处。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合作,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增强身体素质,家校联动势在必行。

一、家校联动的途径

1.让家长走进体育课堂

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依托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但不是唯一参与者,家长在新课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家长走进体育课堂,参与新课程的改革,与教师和学生一起互动,也是进行家校联动的一个好途径。

2. 邀请家长观看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运动会

每学年学校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运动会,在运动会中,让家长亲眼目睹自己孩子的表现,为孩子呐喊加油,必要时让家长参与裁判工作。

3. 让体育教师走进学生家庭

家访能够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沟通,能够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能够达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共同合作。家访是增进家校联系,把有关家庭体育锻炼的方法教给家长,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结构、家长素质、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鼓励家长在假期、周末与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爬山、打球等,形成家庭、学校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二、家校联动的方法

1. 通过体育课传授锻炼的方法和知识

学校体育是家庭体育的基础和保证,体育教学中必须把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体育课的中心。要结合家庭体育锻炼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生通过学校体育课的学习,积累体育锻炼的一些基本常识、锻炼方法和锻炼经验,这样就为家校联动体育锻炼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加有利于体育锻炼的广泛开展。

2.结合日常体育课的教学计划,布置家庭锻炼作业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状况,结合日常体育课的教学计划、近期学习的知识、要领等确定锻炼项目。内容要科学全面,除了有体能训练外还有必要考虑到饮食卫生、意志情感、家庭娱乐、户外郊游及家务劳动等方面的知识。

3. 学校定期召开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

通过会议学习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更新体育教育思想,以学习、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家庭和学校共同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4. 举办家长“阳光体育培训活动”

这对于提高家长的阳光体育理念是很有帮助的。为家长提供丰富和完整的家庭体育锻炼方式和方法,向家长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倡导的基本理念。

5. 举办“体育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进入体育课堂

让家长观摩“体育教学”课,和孩子一起直接感受体育教学活动。课堂上有家长的互动,特别是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运动、一起锻炼、一起分组对抗运动,这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激励。通过这样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不但使家长对阳光体育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使家校联动的开展更深入、更和谐、更有效。

6. 利用班会课,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体育锻炼和生活中的有关运动问题

让学生参与并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而且有助于引导家长转变体育锻炼观念,有助于教师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

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范文5

【关键词】实践 家庭教育指导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41-02

一、课程改革背景

首先,随着教育理念更新和人才市场需要变化,高校对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及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掌握深广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以实践为先导合理统整设计教学;其次,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教育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学过程须关注家庭教育热点,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家庭教育情景中去;最后,传统家庭教育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处于单向传输状态,学生走出课堂,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很少,对家长教育困惑不清晰。理论与实际脱离,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及依据理论分析家庭教育问题。

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改革思路及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注重创新,突显家庭教育热点问题

以实践为先导的课程内容应与现实社会密切联系,紧贴生活中突出的家庭教育问题。一方面,注重理论创新性,涉及家庭教育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家庭教育原则方法,探析人生不同时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途径;不仅研究正常家庭教育问题,还对特殊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流动儿童家庭等)进行论述,从全球化视觉审视家庭教育未来走向。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指导性,将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自身经验、社区家庭案例作为教学素材。

(二)教学方法――注重应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应避免纯理论的讲授方式,注重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引导鼓励学生融入课堂。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实际,采取讲授、案例教学、小组合作、讨论、情景剧创编演绎和社会实践等方法。其中,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为主,实际操作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情景剧和社区考查为主。

(三)教学组织形式――注重灵活,综合运用多种组织形式

本课将综合运用三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学习),集体教学主要用于教师集中讲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到学校做家庭教育讲座时的集中聆听;小组合作用于情景剧创编演绎、主题讨论活动和社区家庭教育考查中;个人学习用于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独立思考和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

(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注重直观,妙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将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充分展现,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现实性。比如,在讲解离异家庭问题时呈现《超级育儿师》中讲述一位绵阳单亲妈妈独立抚养孩子,面临与祖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情感疏远以及祖辈与母辈教育理念不同等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学生能更全面直观地了解一个家庭,学习育儿师的指导策略。

(五)课程和教学资源拓展――注重综合,充分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综合采用多本教材的优势编排教材,拟定教师用书和学生课外参考用书;推荐中国家庭教育网;加入微信平台“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新东方家庭教育”和“开心妈妈家庭教育”等;图书馆和系资料室购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书籍和期刊杂志硕博论文;刻录和复制家庭教育相关视频和电影,方便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自主性学习。

(六)考核和评价方式――注重过程,结合动态课堂表现和静态结果考查

尝试建构式评价法,结合动态表现和静态结果考查,是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理论成绩的综合。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社区家庭考查和案例汇集分析占20%、家庭情景剧创编制作演绎自评互评师评占30%。期末考试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应用,采用一小时闭卷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涵盖教材各章基本知识点,涉及家庭教育问题的综合性案例分析,以便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三、课程改革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方面,课程内容多,教学时间短,应合理分配课程理论教学、学生讨论分析、学生家庭情景剧创编演绎及社区考查的时间;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尽可能融入当下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合理调控课堂氛围,将学生积极性激发出来,对案例及情景剧演绎效果进行充分评析。学生方面,如何结合当前家庭教育的热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案例进行有效评析,发挥团队合作、积极思索和勇于实践沟通。

参考文献:

[1]臧振力.高等职业院校《家庭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 02).

[2]林小英,陈向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声音――教师和学生对大学本科课程的看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2(04).

[3]蔡岳建.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4]杨宝中.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范文6

一、建设好家长委员会,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参与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也需要学校利益相关者在民主决策、监督制衡和参与合作中发挥作用,而家长无疑是学校最重要也是最庞大的利益相关群体。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是家长行使知情权、评议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的重要组织,同时也发挥着公益服务功能,作用不可小觑。

家委会是由学校组织、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主体性、自愿性和公益性,不从属于学校,与学校地位平等,是独立的家长志愿者团体。学校是家委会建设的策划者、协助者,工作职能的推行者和落实者。学校可以指导家委会的工作,但不能包办、代办,更不能幕后操纵。伍家岗区通过强化家委会组织建设、细化家委会部门设置、完善家委会组织章程、开展家委会星级评定等规范家委会工作,确保家长能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参与涉及学生利益的学校事务决策,行使教育监督权和评议权,在学校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宜昌市第六中学的家委会下设学生安全管理支持委员会、家校联系咨询委员会、学校课程支持委员会等机构,校长每学期请家委会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征求家长意见。根据家委会组织章程,家长不仅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校的安全管理、课程实施、家庭教育等提供支持,而且也参与校服招标、学生奶选择、校外实践活动的决策。有了家长的参与和监督,学校依法治校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长与子女共同成长的行动力

家长学校的工作有三个关键:课程、师资、交流平台。

首先是课程。因为地域不同,学校之间的家长群体存在差异,同一所学校家长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家长群体和个体的需求不同,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进行校本开发是家长学校课程建设最有效的办法。伍家岗区鼓励学校通过自主建设、合作开发或购买课程服务等方式,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家长需求出发,立足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开发家庭教育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并且在课程设计中预留选择的空间,在满足共性需求的基础上也为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课程支撑。

其次是师资。家长学校教育是对成年人的教育,故教师对家长的指导要符合成年人的特点,要更具专业性。伍家岗区为家庭教育培训提供了专项资金作为保障,每所学校还配备了至少一名兼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做具体的指导服务工作,并成立了研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核心教研团队作为家庭教育的智库,通过培训和教研不断提升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通过与社区合力打造使用师资的方式,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广泛吸收优秀家长、社工、社会志愿者加入家长学校讲师团的队伍中,使师资队伍更强大。

最后是交流平台。办家长学校不等于办讲座,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也不能止于讲座。在信息化背景下,打造线上交流平台,将“互联网+”引入家长学校教育中,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家长学习的泛在化。同时,线上交流平台有利于实现家长自主教育,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要,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这种浸润式、个性化的家长学校线上教育,有助于改善家长学习后“感动却不动”的情况。

三、推动家庭文明建设,提升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活中的渗透力

教育和引导家长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约束,重视言传身教,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在家庭生活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学校组织的便利性、师资的专业性和场地的现成性,也使得学校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无论是依托家长学校组织专题教育,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讲教育;还是以家委会为实施主体,定期组织家长和学生开展亲子阅读、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等活动,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促进家长和子女的共同成长;或是通过“晒”“评”“讲”树立一批书香家庭、和谐家庭、勤俭家庭等各具特色的典范家庭,都是有组织地全面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

四、构建“三教”结合网络,提升社会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力

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联系,对儿童成长共同发挥整体作用的今天,学校要主动出击,担负起把三种不同的教育机制有机结合的责任,争取政府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乡、村等的支持,就师资队伍、活动场所、教学计划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开启社会多元参与的家庭教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