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习计划范例

家庭学习计划

家庭学习计划范文1

所谓行为习惯,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指引下,对于事件所作出相关的行为举止予以回应的行为活动。行为习惯通常是在人的幼年期养成的,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规定,学校应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本文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和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两方面,阐述教师对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见解。

关键词: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探索

引言:

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将伴随其一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使人终生受益。因此,从小对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处在学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是其接触最频繁、相处时间最多的地方。所以,如何有效的进行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为学校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1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当今的学生升学测评方式是卷面考试,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多是以分数为依托。这种主要依靠考试分数来决定升学前途的体制,是校方与家长忽视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学生得到嘉奖往往是因为“我考了全班的第一名”“我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了奖”诸如此类的理由;与之相对,“我今天按时起床”“我今天完成了自己安排的日程计划”类似的事情往往得不到教师与家长的关注,更毋论称赞表扬了。以上,使得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起来遇到诸多难题。此外,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致使目前在读的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这些学生从来都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凡是有大人帮忙料理,亲人的过分呵护溺爱也使得这些学生缺乏与人分享、换位思考、自立、谦让等意识,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让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进行变得更加困难。

2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

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学校积极改进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了探索实践。经过不断地开展实践探索活动,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经初见成效。

2.1转变教育观念,将规范内化为品格: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通常都是依靠教师以“命令”的形式给学生,学生照本宣科机械化的去做。学生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至于“老师为什么让我这样做”“我这样做是对的吗”等问题学生都没有进行自主的思考。而教师也认为学生太小难以理解,没有必要进行解释。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将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耐心细致的讲解“为什么我们要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过马路”“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公共场合内大声喧哗”等问题,让学生从心里认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再只是学生眼中的一种规范。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为什么要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过马路”进行班级表演。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分别以“按照交通信号灯过马路的好处”和“不按照交通信号灯过马路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表演展示。学生在编排表演过程中形成“我要按照交通信号灯过马路”的意识,真正深刻的认识到这种行为习惯的好处,并且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真正将规范内化为品格。从而教师达到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效果。

2.2优化教育方法,教师言传身教:

自古就有“为人师表”的说法。作为教师,一言一行都备受学生的关注。因此但凡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就应该以身作则自己也做到甚至完成度更高,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利用学生对于教师的“孺慕之情”,教师在日常更应该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可以从教师身上学习到正确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勤俭节约方面,教师应该珍惜每一张纸,在充分利用完纸张的两面后,再集中统一集中处理以便纸张的回收利用。在与人相处的方面,教师应做到无论是与学生、老师还是学校保洁员等人员说话时,都合理使用礼貌用语:待人接物说“谢谢”,麻烦他人说“劳驾”。长此以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将教师的行为习惯转化成自身所具有的行为习惯。教师也达到了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学目标。

2.3注重教育细节,从小事入手培养:

在古文《劝学》中曾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是如此。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总是千篇一率的阐明大道理,学生也只是像学习课本知识一样机械死记硬背,而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是真正的应用于实践。针对传统模式中的问题,学校将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组织学生春游的时候,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情况,还应该重点注意学生不经意为之的行为习惯:当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的时候,及时制止并将遗弃的垃圾投放入垃圾桶,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与环卫工人换位思考,认识到随地乱扔垃圾的做法是错误的。通过换位思考,学生会对“不能随地乱扔垃圾”这一行为习惯有深刻的认识,保证了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性。

2.4定期成果反馈,科学鼓励引导:

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光靠学校总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外行为习惯的落实情况。此外,当学生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后,教师和家长还应及时表扬学生。例如,学生在养成“每天按时完成所制定的学习计划”的习惯时,学习计划的落实情况同时需要教师和家长来监督。当学生在完成学习计划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和家长应该耐心鼓励给予学生信心;当学生完成学习计划时,教师与家长应及时表扬学生增加其成就感。此外,家长及时反馈教育成果,便于教师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发展状态,更好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事关学生终生马虎不得。学校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方式,力图给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行为习惯。虽然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但学校和教师会不断推进改革当前的教育方式,早日形成完备的中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体系。

作者:李振源 单位:韩家小学

参考文献

家庭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投入;质量评价;提升策略

一、研究概述

目前,研究者普遍将学习投入内涵界定为行为(Behavioral)、认知(Cognitive)和情感(Emotion-al)等三个独立维度[1]-[3]。行为投入是学习者遵守学习规则,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分享学习经验,完成学习任务;认知投入是一种“思维训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相关学习方法,包括元认知策略、自我管理策略等;情感投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如对学校的归属感、学习价值的认同感兴趣、喜好等。远程学习者多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根据尹睿和徐欢云(2016)的研究认为,网络学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聚焦交互行为活动;二是扩展到学习者的各种学习体验,包括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感知、调控和情感支持等内容[4]。本研究认为,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状态,是行为投入、情感投入、认知投入等三者的组合。与传统高校相比,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投入研究起步较晚,对远程学习投入关注力度不足,主要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习投入调查研究

李爽和喻忱(2015)在已有的学生投入经典量表基础上,结合远程教育学习特征,编制了远程学生学习投入评价量表,包括行为、认知、情感等三个维度,以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和北大青鸟在线学习者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整体水平良好,情感投入水平最高,学习者在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5]。叶甲生等人(2015)将学习投入问卷结构设计为四个维度:学业要求、个体努力、人际互动和院校支持,以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学习者为样本开展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水平整体较高,其中学业要求水平最高,人际互动水平最低[6]。

(二)学习投入与其他变量关系研究

雷玉菊等人(2017)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网络学习者感知到的任务价值、内隐智力信念、动机调节均能正向预测个体的学习投入[7]。高洁(2016)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证实了在线学业情绪是影响在线学习投入的重要心理因素,学业效能感起到中介作用[8]。龚少英等人(2017)采用问卷法考察混合学习环境下336名大学生的动机信念、动机调节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动机信念、动机调节和学习投入之间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和任务价值既可直接正向预测学习投入,也可通过动机调节间接预测学习投入[9]。梁云真(2018)采用实验研究法探讨同伴互评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证明,基于量规的在线同伴互评对学生认知投入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同伴互评有助于提高学习成效[10]。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以发现,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实证研究中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测量工具,多从心理学视角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投入与个体特征变量的关系,没有从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的策略。对现有学习投入量表进行修订和检验,探讨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投入现状,并从学习支持视角提出提升远程学习投入的策略。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工具

在参考Sun和Rueda修订的“远程学习投入量表”(SEDE)[11]和李爽和喻忱制定的“远程学生学习投入评价量表”[5]的基础上做了修订,形成的测量量表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三个维度,其中认知投入包括“认知策略”“时间管理”“资源管理”“情绪管理”等指标,共计12道题目;情感投入包括“兴趣”“自我效能感”“归属感”等指标,共计6道题目;行为投入包括“人际交互”和“自主学习”两个分维度,共计12道题目,如表1所示。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自评式,分值为1—5分(部分题目反向计分),分值越高,表明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水平越高。

(二)研究样本

以江苏开放大学2017、2018年入学的开放教育的本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范围覆盖到26所市县开放大学。学生在问卷星上填写并提交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61份,其中,有效问卷489份,有效率为87%。

(三)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采用内部信度一致性(α系数)的方法对量表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总量表的信度系数а=.885,3个因子的信度系数分别为а1=0.830、а2=0.781、а3=0.753,均大于0.7,表明问卷各项目间的一致性良好。另外,为检验问卷效度,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问卷的KMO值为0.892,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P值为0.000,P<0.001,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三、研究结果

(一)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总体水平

结果显示(如表2所示),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投入水平整体得分为3.823分,在三个分维度上,情感投入得分最高,认知投入次之,行为投入最低。具体到各个维度,学习投入水平如下:1.在认知投入方面。学习者在“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会想办法弄清楚”得分最高3.952分,其次是“我会努力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坚持完成学习任务”(Mean=3.825)、“即使没有学习任务也会浏览学习资源”(Mean=3.796),而在“我经常会整理有效的学习方法”(Mean=3.526)和“我能很好地管理学习时间”(Mean=3.485)方面得分最低。以上结果表明,远程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尽量避免学习过程不被外界环境干扰,但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家庭、工作的因素,学习时间很难得到保证。2.在行为投入方面。学习者能“按时完成网上学习活动和任务”得分最高3.658分,其次是“完成作业后进行核对检查,避免出错”(Mean=3.514),得分最低的是“当遇到难题时,会主动查找学习资源或求助老师或同伴”(Mean=3.298)。以上数据说明,学习者能够按学习规则完成学习平台中的音视频和文本资料的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学习互动、诊断学习问题方面还缺乏策略。3.在情感投入方面。在情感投入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对远程学习充满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后很开心”,为4.216分,其次是“我对课程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我喜欢与他人分享学习经验”得分,分别是3.985分、3.976分,得分最低的两项是“当情绪低落时我会有意识的调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远程学习中我有很强的学校集体归属感”,分别是3.765分、3.723分。上述数据表明,学习者在入学后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充满期待与信心,在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获得满足感与充实感,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监控和面对面的情感支持,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情感失落时得不到倾诉与支援,很难进行调整,无法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差异特征分析

为了了解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水平在性别、年龄、专业个体化差异,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法。1.不同性别的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水平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男生和女生在4个维度上进行差异比较,如表3所示。男生在4个指标的学习投入水平均高于女生。男、女生在行为投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F=1.915,P<0.05),另外4个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差异(p>0.05)。可能的原因是男生比女生家庭负担少一些,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在学习上,能更灵活有效地支配学习时间,完成学习活动。2.不同专业的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差异比较。在专业类别上,将其分为“文科”(文化产业管理、行政管理)和“理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两大类,对不同专业性质的学习者学习投入差异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类专业的学习者在认知、行为、情感、整体投入的4个维度上的p值分别为0.465、0.352、0.01、0.814(如表4所示),表明专业类别在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和整体投入中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情感投入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F=2.589,P<0.05),理科学习者的情感投入(Mean=3.958)高于文科类学习者(Mean=3.467)。可能的原因是工程管理和环境工程专业是学校优势学科,课程资源较为丰富,课程活动互动内容较多,教师学历水平较高,导致理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喜好更强烈。3.不同年龄段的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差异比较。我们将研究样本分为四个年龄段:17—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分别对他们进行4个维度的差异比较,结果如下页表5所示。在整体投入水平上,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17—20岁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最低,41—50岁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最高。在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两个维度中,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投入水平也越高;在行为投入维度中,随着年龄先下降后增长。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年龄越大在学习中的投入度越高,其认知策略、学习方法更有效,学习的意愿也越强烈。21—30岁和31—40岁年龄段的学习者由于工作、家庭方面的原因,行为投入分值较低,不能顺利完成所有课程学习任务与活动,无法进行深层次的交互与自我管理。另外,结果还显示,各年龄段的学习者在所有维度上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

四、总结分析以及提升策略

(一)总结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投入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M=3.823,SD=0.758),个别维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三个维度中,认知和情感投入水平较高,行为投入中的人际交互和自主学习投入水平较低。学习投入水平最低的5道题目包括“当遇到难题时,会主动查找学习资源或求助老师或同伴”“我能很好地管理学习时间”“我会经常在学习平台中回帖,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当情绪低落时我会有意识的调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远程学习中我有很强的学校集体归属感”均属于人际交互、时间管理、情感管理、归属感等三级维度项目。另外,从远程学习者学习投入个体差异结果看出,男生比女生的行为投入水平高,理科专业学生比文科专业学生情感投入水平高,21—30岁、31—40岁之间的学生的行为投入水平较低。

(二)提升策略

家庭学习计划范文3

由于教师和学生处于分离状态,因此远程教育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性,而由于自己的惰性或者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被调查的学员中,认为当前教学模式较为合理的仅占14.5%,而认为自己能够“比较适应”或者“适应”目前网络教育模式的学员,仅18.6%。

学习环境适应性50.2%的被调查学员认为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一般”,而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显示,该学院的网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表明大部分学员在网络学习资源的搜索和利用方面较弱,自主学习能力也较薄弱。

网络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学员从小学开始都是依据传统的面向书本的教学方式,习惯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互动,而在利用网络,面对计算机来获取知识时,精力难以集中。很多学员在面对网络上大量的信息时,茫然不知所从。久而久之,这种漫无目的的学习方式容易让学员产生厌倦感。

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大部分学员已经习惯了传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在面对远程教育这种需要较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面前,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畏惧心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2.4%的学员表示会经常制订学习计划,而49.7%的学员仅是“有是有”制订学习计划,而超过四分之一的学员表示没有或者很少制订学习计划。

缺乏自主学习策略能力在被调查的学员当中,有很大部分学员都表示在远程学习时,关注的信息往往偏离学习目标,而很难快速关注到学习的核心信息,甚至有些学员在面对网络虚拟环境是,缺乏足够的自制力而沉迷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甚至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学习情感交流的缺失由于教师与学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使得学员与教师,以及学员与学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难免会使得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隔离感和孤独感,进而影响学习的动力。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随着时代的更新,旧的学习理念必将会被淘汰。在当前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时代,人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工作、学习、工作才能够使得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得到更新。

强化内部学习动机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学员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息息相关。学习动机不明确,自身效能感较差的学员往往更容易表现出焦虑的情绪,长此以往,会让学员失去学习的信息,仅靠简单的记忆和搜索来获取知识,从而导致学员的学习效率低下。因此,远程教育系统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来加强课程的设计,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强化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加强自律学习调查结果显示,远程教育体系中的学员大部分都是成人学员,由于受到工作和家庭事务的影响,往往会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教师也不能够向传统教学模式一样直接对学员进行监控,因此,学员必须要不断加强对自己的监督,在学习过程中,尽量避免娱乐性的内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优化学习效果。

家庭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非学术学习;支持服务

一、简述开放教育现状

自二十世纪末开放教育的概念被相关学术界提出以来,开放教育成为了远程教育的成果标杆,开放教育的特点是在平台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放低学习门槛,使学生不受年龄和地区等限制,实现教育公平。尤其是经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持下,远程教育从函授和广播电视走向了更便捷的网络平台,让更多学生受益。在我国的继续教育中,远程教育就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远程教育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学习者的需求和课程本身的要求也应该不断得到提升,例如课程内容、信息技术利用度、非学术内容支持服务等都需要全面发展。

二、非学术学习支持的服务列举

首要方面要给参与教育的学生提供日常管理、日常学习咨询服务等。功能上可以实现包含学籍查询管理、期末考试检测、课程查询报名、学费缴纳等一些功能键,也可以针对学生个体需求设计专业方向、学分管理系统等个性化的功能。次要方面是能够辅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学习进度表,让学生在远程学习系统中得到制定学习计划的效果,利用此类非学术学习支持服务最大程度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无助感,用信息技术达成学生与教师、技术人员沟通的桥梁。提及沟通方面,非学术支持在情感交流的支持服务也应该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比起传统教育,远程教育的弊端显现出来就是授课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较强,不利于情感交流和学习问题答疑,产生学习的惰性。所以说非学术支持服务要真正贴近学习者的内心需求,给予适当的关心和非学术学习支持,在学习系统中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体验到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之处[1]。

三、远程开放教育非学术支持服务未来考虑

(一)精简教务系统结构

我国目前的各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都偏向于复杂和庞大的构造,给教务管理人员和学生、教师的操作带来了非常繁琐的操作。尤其是在开放教育的体系中,学生人数与专业数量众多,结合教务管理的基本数据达到的庞大的数据量,教务管理人员难以对繁杂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所以未来应该尝试简化教务条例和流程,简化教务管理系统的构成,真正使远程开放教育的非学术支持利用起大量的学生数据。简约精准的教务管理系统不仅没有降低教务管理工作者的使用体验,而且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教务信息,给学生、教师良好的阅读体验。

(二)提高导学教师业务水平

导学教师联系着学生、教育系统,督促学生完成自身的学习计划,是远程开放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显而易见,导学教师对于学生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学习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所以教师自身一定要进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及时更新和补充,不能简单的以完成学生远程教学任务为目标。只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利用贴近教育本质的教学方法,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教务管理能力,在工作期间接受教育管理培训,未来工作中才能够降低因为不熟悉教务系统而发生的出错情况。另外,日常要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利用平台软件熟练地进行远程答疑,实现平台方面与学生实时的学习心得交流。

(三)关注学生情感心理辅导

我国大部分的远程开放教育,在非学术支持服务功能的实现上,只完成了基础性开发。基础性开发就是只能提供管理查询服务,不能够进行更多方面的互动。且导学教师面对各种年龄的学生,处于个人价值观的复杂性而疏于对学生个体的情感关怀,只停留在低层次的督学和学习工作指导服务[3]。其实参加远程开放学习的学生比起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就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因为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他们常常难以把精力有效地投入到远程学习过程中来,容易产生学习的抵触、畏惧心理,造成学习进度上的拖延。在这种情况下,导学教师更应该及时对产生不良情绪和拖延情况的学生个体加以情感交流,排除个别严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更为丰富的非学术学习支持服务,主动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家庭情况,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难题,用优质的服务帮助他们回归到纯粹的学习生活上来。总的来说,我们从本篇可以看出非学术学习支持服务带来的创新机会。我们应该尝试去抓住这个机遇,实施改革创新,把非学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上日程,结合创新方法和本文的几点发展方向,考虑将非学术学习应用到学生的方方面面中去。其中包括导学教师“服务意识”的强化、业务素质的强化、对学生情感关怀的增强、教务系统的精简优化等各方面,促进远程开放教育体系的完善。不断改良教务管理系统,培训导学教师的平台使用、计算机使用能力,真正将平台开发利用起来,给参与远程教育的学生提供更多关怀服务,实现远程开放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芳.远程开放教育非学术学习支持服务的几点思考[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7(4):17-20

[2]李青.关于远程教育学术期刊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7(12):23-24

家庭学习计划范文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农村留守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原因,面临着学习困难的困境,针对这种情况,农村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为留守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转化他们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促进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关键词:

留守学生;数学学习;转化;兴趣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在广大的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他们一般由年迈的老人或亲戚代为照顾,由于无法享受到正常的父母亲情及家庭教育,加之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极易产生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偏差,有些学生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不少留守学生性情孤僻,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表现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如何帮助这些留守学生,使他们转变个人习惯和思维方式,把厌学转变为爱学,是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留守学生现状

1.家庭教育的失衡

为了使家人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广大的农村青壮年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打工淘金潮,他们为了赚钱辛勤工作,长年都不回家,把幼小的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而年迈的老人受知识水平和精力所限,只能照顾孩子的物质生活,却无法担起辅导、教育孩子的重任,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失衡,这对留守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学校教育的无力

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一旦孩子出现教育问题,教师难以与家长及时沟通,不能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补合力,而农村孩子的教育也无法在社会上寻求帮助。教师要求过严,孩子往往会产生对立、厌学情绪;教师过于宽松,又无法对孩子形成约束力。可以说,学校教育处于两难的境地。

二、留守学生数学学习的困境

留守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这与其学习态度有关,留守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干扰。他们缺乏自信,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习惯较差,厌恶数学,对数学学习抱有畏难情绪,上课无精打采,课下抄袭同学作业,厌学、抵触考试,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留守学生往往理解能力较差,对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缺乏敏感性,容易忽视对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的分析,从而造成解题失误。比如,题目:“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童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用30元钱买票够吗?”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会这样解答:5×3=15(元),或8×3=24(元)。其实这是他们在审题时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爸爸妈妈是成年人,而童童是儿童,成人要买成人票,儿童只需买儿童票就可以了。因此正确算法是8×2+5=21(元),21<30,所以用30元买票足够了。

三、留守学生数学教育的对策

留守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有其特殊性,教师在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时,不应歧视,忽视他们的内心诉求,应该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帮助他们尽快转化,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了解其内心想法,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学生的教育首先应是爱的教育,对学生长期施以爱心,学生就会认可、接受教师,对教师接受了,才会对其所教授的学科产生兴趣,继而产生数学学习的欲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降低对他们的标准和要求,实施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平时注意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在教学中发现其闪光点,及时鼓励。比如,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要多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答题机会,答对了表扬,即使答得不对或不全面、不完善,也不要嘲讽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可以让他们再想一想,重新思考一下,想好了再回答,满足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其上进心。

2.鼓励自主学习

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他们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学习动力,不能自主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帮助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出来的学习计划,教师要全程跟踪,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学习困惑和难点,及时对其进行辅导和学习效果评价,这样循序渐进,帮助其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3.合作学习,增进交流

留守学生往往沉默寡言,同他人缺乏交流,也不善交流。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教师通过一些情境创设,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积极变化,多进行鼓励性的点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使学生在性格、学习习惯等方面出现可喜的转变。

总之,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农村一线教师,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用一颗爱心去温暖学生、打动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稳步提升。

作者:彭媛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魏集镇荣苗小学

参考文献:

家庭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新中考政策;毕业班;班级管理

2018 年秋季开始,先后推行了新中考政策,从本质上分析,新中考政策的落实不仅是考试科目等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求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中考改革的推行首先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需求,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其次,新中考改革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足,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新中考改革与“双减”政策等新教育政策相呼应,在减少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订教育管理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基于新中考政策的毕业班管理要点探究

新中考改革优化了考试内容,充分发挥了中考命题的育人导向作用,调整了卷面分设置,将语言学课的口语测试,以及理化生的实验操作等内容纳入到考试范围内;改革了普通高中的录取办法,将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设置为前提条件等,从这些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中不难发现教育方向的变革。毕业班是面临中考最近的班级,是中考的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贯彻落实新政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毕业班的班级管理,如何确保毕业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新中考政策的引导,在毕业班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将德育与班级管理有机融合起来,比如针对学生当前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可以借助主题班会活动等,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用“愿望”“梦想”引领自己当下的学习。其次,在毕业班管理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双减”政策下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新中考政策倾向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学校、教师给予良好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家庭教育的巩固和保障,毕业冲刺阶段更需要家校双方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与生活平台,保障毕业班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发展,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中考的到来。基于此,新中考政策下的毕业班班级管理要从多维度入手,发挥学校、教师在毕业班管理中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对毕业班学生管理的巩固和保障作用,从而更进一步推进班级管理综合质量的提升,确保毕业班学生健康成长。

二、基于新中考政策的毕业班管理措施分析

(一)融入德育,管育并重

目标是基础。切斯特非尔德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合理的学习目标、生活目标,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很容易产生“迷茫”的感受,因此基于新中考政策的毕业班班级管理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首先,学习目标的制订中考是毕业班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终结性目标的设定是非常必要的。以新中考政策为依据,制订整个学期的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基础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制订毕业班学习计划。再者,是阶段性目标的制订,阶段性目标可以以一个学习的自然时间段为节点,比如期中期末考试或月考。每次阶段性行考核之后,教师还要对照最初设计的阶段性目标,对照自己完成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是没有达到的,然后结合目标的达成率制订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其次,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生活中其他方面素养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目标的设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行,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的培养都可以作为毕业班学生生活目标的一部分。

(二)方法是关键

毕业班是面临中考最近的阶段,虽然时间是比较紧迫的,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推进也要逐步进行,不能操之过急,要从毕业班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具体的学情入手,选择多元化的班级管理方法,解决毕业班学生面临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以及生活中的问题。

1. 依托班级环境,融入德育

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基础,毕业班是整个初中学习的冲刺阶段,老师、学生双方的心理压力都是较大的,那么此时班级氛围的营造就是能够缓解冲刺阶段学生身心压力的重要措施。班级氛围的营造可以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创设等几方面。首先,从硬环境方面分析,班级标语,文化墙等让学生了解当前新中考改革的目标等,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只看重成绩,忽略自身其他方面发展的认知。其次,软环境的创设是最为关键的,此项活动也是能够影响学生心理动向的关键,比如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可以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新中考政策下班级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措施。新中考政策下,毕业班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中考。比如“因为有梦想,所以有力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活动之初,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讨论决定本次班会活动的主题,然后为几个小组学生分配相应的任务。第一小组负责班会计划的制订,明确主题班会的流程等;第二小组负责主题班会板报的设计;第三小组负责主题班会素材的搜集整理,并设计幻灯片等。各小组结合班会主题,高质量完成自己的份内任务。比如,“因为有梦想,所以有力量”一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搜集整理了视障女孩朱苓君的资料,讲述了朱苓君先天失明,但是从小到大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特殊”的,在盲校刻苦读书,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通过我们身边小故事的讲解与学习,让学生们意识到与这些“特殊”朋友相比,我们作为健康人,遇到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也要像他们一样有面对问题的勇气、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将德育小故事融入到主题班会中,逐渐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学习中遇到问题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有希望,就能够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一步步实现我们的梦想。于毕业班学生而言,将德育融入班级主题活动中,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借助心理活动,优化管理效果

毕业班学生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那么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则成为了新中考背景下毕业班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往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专家讲学生听,虽然讲解的内容比较多,给出的建议也不少,但是在解决问题方面却没有发挥出比较明显的效果,也并没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基于以往心理健康讲座中出现的问题,在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不同的心理健康活动方式,来解决学生面临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第一,倾诉活动,从以往的教育经历入手分析,倾诉是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时的主要缓解措施,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与父母之间往往存在“代沟”,沟通交流过程并不顺畅,还可能会产生冲突。面对教师倾诉,部分学生也是充满胆怯,不敢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倾诉活动就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针对当前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现状,开展“真心话大冒险”活动,准备几间心理咨询室,然后几名学生分别进入“心理屋”,当身边没有其他人时,多数学生会吐露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在学生说出自己问题的同时,专家或者坐在心理屋对面的教师可以记录一些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方便在后续活动中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二,以倾诉活动中搜集整理到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基础,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部分学生倾诉自己进入初三年级之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之前在年级、班级的排名都很靠前,但是进入初三之后的第一次月考自己的分数下降比较明显,在跟父母交流过程中,父母也并没有一起分析问题;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升入毕业班之后,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每天马不停蹄却依然安排不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感觉力不从心……针对搜集整理的问题,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问题制作成小纸条,然后分别抽取一到两个问题,小组讨论制订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寻求在场心理教育专家或者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制订各个小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最后的总结环节分享方案。如此,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大家可以一起努力共同解决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可见,针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辅导讲座的方式也是比较灵活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心理辅导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毕业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三)家校合作,携手共育

家校合作,携手共育是毕业班班级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措施。传统教育理念下,家长对于毕业班学生的关注点往往只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正如上述心理健康讲座活动中学生阐述的问题,家长发现学生成绩波动却并没有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究其根源,还是由于家长对于新中考政策的领悟不到位。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毕业班高质量管理,首先要帮助家长熟悉新中考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建立起家校合作的意识。比如,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校联谊会,在会上有班主任老师向家长阐述新中考的政策内容等,同时将毕业班级的管理目标等与家长进行共享,促进家校合作活动的落实。其次,家校合作活动的组织除了邀请家长入课堂之外,更重要的是延伸到家庭生活中,鼓励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学习氛围。比如,在当前“双减”政策的推行下,毕业班学生家长要避免为学生安排过多的学科类培训课程,在课余生活中,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机会。为了进一步保证学生的课余活动质量,家长还可以主动联系班主任老师以及各学科教师,结合学生在校学习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设计课余活动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比如,针对日常学习压力较大,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布置轻松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有足够的放松机会。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将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应用于生活问题中。针对一些在日常学习中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学习,比如亲子共读等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适当召开毕业班家长座谈会或者线上会议,从多方面加强家校沟通,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动向,从而及时设计修正学生日常生活问题的教育计划,保证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状态迎接中考。

三、结语

家庭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

1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

1.1高职生生源素质现状

众所周知,高职学院录取的是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有些中学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没有学习计划,没有职业规划,不上课,不参加活动,沉迷游戏,甚至拿不到毕业证。高职生源的特点,决定了职业素质的培养难度更高,更需要重视。

1.2高职生在校学习现状基本类型

(1)计划目标型:认真学习,有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2)社会兼职型:平时和假期经常到社会上兼职。(3)在校创业型:有创业项目并得到支持,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创业。(4)游戏放任型:整天玩游戏,对其它事情不感兴趣。(5)随波逐流型:什么都不感兴趣,只想混到毕业。

1.3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针对高职生的现状,高职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职业规划、素质教育课程,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职业素质的培养没有具体的着眼点,抽象零散的课程没有形成合力,学生没有感觉。所以如何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来这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高职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的意义

2.1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

职业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有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态,不仅同亲人有良好的关系,同同事、客户一样可以融洽相处,这样更容易地立足岗位,融入社会,为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是开心生活、快乐工作的前提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如果不能从容应对,容易失去信心,甚至崩溃。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让我们理性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开心地生活和工作。

2.3有利于尽快适应实习就业岗位

笔者在淘宝大学《电商师资赋能特训营》培训期间,深刻地体会到了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阿里巴巴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在参观阿里巴巴西溪总部时,发现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表面是随意自由,但实现上规矩很严,要求很高,责任很重。去支付宝大厦参观,得知员工经常晚上十点后下班,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地为企业未来和自己的职责在努力。企业的这种高要求,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只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相当高的人才能胜任,在获得丰厚报酬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阿里巴巴的离职员工都被其它互联网企业高薪聘用。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来说,除了职业技能硬件外,职业素质软件培养也要跟上,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2.4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职业素质一旦形成,就会对以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良好的职业素质→良好就业机会→良好的职业发展→良好的职业收入→进一步的学习提升→更好的职业素养→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3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3.1家庭教育培养

现在的家庭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是很少关注孩子的意志品质、协作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更不用说结合孩子的个性特质,考虑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但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大学的事,必须从娃娃抓起,否则光靠大学的努力,可能事倍功半,等孩子将来在工作中碰得头破血流才获得一些感悟,代价太大,也太迟了。

3.2学校教育培养

所谓学校教育培养,不仅仅是指大学,还包括小学中学。中小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这样才能为大学进一步培养职业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职业素质的培养起源于中小学教育,萌芽于大学,成熟于职业生涯中。

3.3企业实践培养

笔者认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比较实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假期进行企业实践,哪怕是寒暑假在企业认真地工作一个星期也会有一定认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企业则要求员工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转变需要学生亲身体会后才会有感受。现在大学最后一学年才安排顶岗实习,其它时间则没有要求,学生对企业工作没有实际体会,职业素质的培养就难有效果。大学应该把学生企业实践分解到每个寒暑假,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

3.4实习实训锻炼

实习实训是大学一个重要环节,每个专业都有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很遗憾的是:平时实训和真正的企业环境的岗位联系不紧,学生无法真正感知企业岗位的需要,顶岗实习也很难做到专业对口。如果能把企业引入校园进行实训或顶岗实习,相信效果会更好。

4“互联网+”环境下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新思维

(1)让学生选修职业素质教学MOCS课程。(2)通过网络职业心理测试,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特质。(3)网上学习成功职场案例,思考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4)往届学兄学姐同在校生网上互动,提供职业发展建议。(5)运用智能移动APP平台,教师学生互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6)鼓励学生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择业、就业和创业。

5结语

家庭学习计划范文8

一、调整不平衡心理

学困生一般承受着学习带来的更多的烦闷和苦恼。他们往往回避自身存在的弱项,而喜欢谈论自己最闪光的东西,以求得心理的暂时平衡。实际上这时他们已经形成了不平衡心理。我教过的同学有个叫建成的,他身高腿长,是运动场上的佼佼者,可一上课,就没魂了,不时打个哈欠,桌上趴一会儿,总是表现出对学习毫无兴趣的样子。针对该生的特点,我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用他感兴趣的东西带动他学习的进步,让他感到老师的关注和期待,让他把对待学习的不平衡心理转变过来。在班会中,多次表扬他在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和对学校的贡献。在与他谈心时,我鼓励他全面发展,告诉他德育和体育都是优秀,文化课再努把力不就是全优了吗?况且不是每科都差,最怕的数学学科老师可以帮他。经过我的耐心指导,建成同学定了个学习计划,每天都会看到他在校园里读书的身影,办公室里经常会看到他向老师请教问题。他真的成功了,期末以优越的成绩升入了五年级,还被评为“突出进步生”。

二、消除逆反心理

形成逆反心理的学困生,一般智力不是很差,但心理耐挫力极差。他们往往找一些客观的、偶发的理由来满足自己“不服输”的心理。但在这种心理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与老师、家长、社会相对抗的心理。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是老师和家长对其冷落、批评所造成的。我教过一名叫小辉的男孩,初入五年级时,他以前的班主任向我反映该生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每天都迟到,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上课不注意听讲,经常打瞌睡,总爱回头说话。有一段时间,老师曾把他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但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他产生了对抗情绪,处处和老师对着来,甚至和老师在课堂上顶撞,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该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逆反心理严重制约着他学习的进步。因此,我从调查该生家庭情况入手,首先了解其迟到的原因。通过家访才知道原来这名学生的家庭负担过重,他家大人经常外出经商。加之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稍有不顺就打骂,家长对孩子学习很不重视。家教的失误,使孩子单纯地认为家里的活一定要干好,学习好不好无所谓,反正念不了几年书就回家干活了。所以,他每天都把家务活干完了再去上学,致使每天都迟到。了解情况后,我制订了转化措施并分两手解决。一是说服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学习,并动员他们来校参加“家长学习班”,让他们知道支持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帮助该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首先,以他喜欢的美术为突破口,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其次,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引导他、教育他,使他尊重老师、有礼貌。最后,动员各科老师积极为他补课。老师们热情地接近他,同学们主动团结他,慢慢地小辉同学变了,变得愿意亲近他人了,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小辉同学的转变说明,一些暂时的学困生,非常渴望得到帮助和理解,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去关心他们,抓住时机进行教育,使其受到感动,树立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真正做到了实处。

作者:陆玲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