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档案范例

家庭健康档案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1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服务水平。

社区居民健康保障,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民众的基本利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是信息化社会中居民各类健康事件所产生相关健康数据的详细历史记录,该项工作的成果直接体现着现代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多档合一,有效提高了信息应用效果。

社区居民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医疗、康复、保健记录等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居民健康档案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自动存储相同信息模块内信息,实现多档合一,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践中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组织和集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健康信息在社区与医疗机构间的双向传输。通过信息双向传输,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我预防和保健,而且还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有效诊疗的病人情况及时传送到医院,在上级医院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诊疗或根据病人患病情况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在医院治疗时,社区居民无需重新做重复的体检,只需根据就诊人员的信息从档案系统中调取健康档案资料,了解其以往病史、就诊状况,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对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录居民医疗、康复和卫生保健信息,因此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录入到信息平台之中,而且还可以顺利实现不同信息平台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普通的、儿童的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档案,而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又包括五个功能模块,即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家庭监护、信息传输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对于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而言,该模块为普通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档案和心脑血管健康档案提供档案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和查询等功能,还包括档案报告的统计与打印。对于信息服务模块而言,该模块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整个社区内的居民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获知所需各种信息资料,并且及时将个人的信息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后者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家庭监护模块而言,该模块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实现对整个社区独居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进行家庭监护。对于信息传输模块而言,主要是建立健全社区医院服务网络,从而使社区医生通过网络得到多家医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如果社区居民病人需在大型医院接受相关诊疗,则只需通过该网络系统,医院医生即可方便快捷地获知该病人的病历及病情。对于系统管理模块而言,主要用于病人资料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和权限设置;同时还具有用户密码修改、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等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信息表、体检表、社区医生表、居民辅助检查表、儿童信息表、家庭信息表、儿童体检表、妇科保健信息表、孕妇信息表、妇科检查治疗表、常见疾病表、慢性病人信息表、保健信息表以及慢性病人和发病记录表等;在该系统中,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资料,主要存放在基本信息表中。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三层体系架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在数据交换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器处理结果及时地返回到客户端。在此过程中,数据库服务器只是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把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业务逻辑层,这样就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社区居民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区居民档案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所有信息资料需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处理,即实行数字化管理。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系统中,各数据信息之间既保存着一定的关联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数据又可以分成与系统相关的应用数据、与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数据。其中,应用数据主要有家庭档案、保健档案、个人档案、儿童档案以及死亡和残疾档案等。上述数据记录差异性信息,具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特性,但这些信息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用户进入系统时,首先需进行登录,其采用的是双密码验证模式;双密码分别用于连接应用、数据库两个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利用用户授权密码打开数据库,泄露病人及家庭信息。同时,对数据库访问系统,采用的是角色管理以及分级授权模式进行控制,并且设有存取权限。应用程序级功能控制,通过控制应用程序菜单项应用权限来实现;利用SQLServer建立社区居民病历信息备份与转储,一旦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出现了误操作现象,可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笔者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掌握的所有的信息资料,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利用软件技术实行数字化管理。其中,家庭档案信息数据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而个人的档案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个人基本健康资料的记录;对于保健数据管理而言,其中主要包括病历数据、免疫数据、体检数据、妇女保健数据以及儿童保健数据和残疾登记等;实用的数据查询: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查询各种数据,对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文件;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图;灵活的报表打印: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格式,可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所需数据以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备份:能进行数据库备份,数据不易丢失;数据合并:能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集中合并到数据处理中心。对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而言,各数据信息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又保持相互独立。数据信息分为与系统有关的“应用数据”和与系统管理有关的“管理数据”两大类。其中,应用数据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保健档案、儿童档案、残疾档案、死亡档案等。这些数据记录不同类别的信息,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但是这些信息又是互相关联的。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建议利用区(县)、市级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用户包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开放。统一使用省级开发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结语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2

基于上述所调查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对成教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加强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开展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环节。如何根据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开展辅导或心理咨询活动,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控制和帮助,减少成教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成教学生不乏有出类拔萃者,但大多数表现较落后,尽管成教学生只占大学生整体的一部分,但成教学生有可能是若干项不利于教育因素的体现者,如既是成教学生,又是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极差,虽然这些人数不多,但对整个班集体,甚至整个学校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及时发现成教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干预和有效控制,这对整个教育事业将是一个大大的提高。

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

1.心理健康档案的定义和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目的。(1)心理健康档案,是关于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状况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记录,是了解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同时心理健康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是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主要内容。(1)学生的基本情况。1)学生的一般资料。主要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专业、年级、籍贯、民族、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政治面貌、有无个人爱好兴趣、特长等。2)学生的学习资料。包括学习成绩、学业表现、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住宿环境、体育运动、交际水平(含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在校任职、奖惩情况及中小学时学习情况等。3)健康资料。如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血型、生理缺陷、既往病史、各个时期的体检表、心理创伤史等。(2)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结构、父母的年龄、职业、工作性质、文化程度、成员之间的关系、经济状况、居住环境、人际交往、父母管教方式及态度、本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家中排行、家族中有无精神方面病史等。1)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与教师同学闹矛盾、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变故等。2)心理测验情况。分析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心理特征,根据针对性和实用性选择心理测量工具进行心理测量,一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十六因素人格测验(16PF)等。3)心理咨询记录。包括每次做心理咨询的时间、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疏导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信息,接待人员等。4)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资料。包括学生自省材料,家长、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各种鉴定、评语等。5)综合印象。如同情心强弱、生活变故、负面情绪表现、心理创伤史、失眠情况、轻生意念、自我对身心健康状况的评价、以往接受咨询或治疗史、需要咨询的问题等。

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成教学生健康成长的轨迹,它既包括他的个人资料,也包括他的家庭以及社会情况;既包括他的过去,也包括他的现在以及对将来的预测。建立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其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建立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教师客观系统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心理健康档案是对学生个体心理生活历程、心理特点、心理健康咨询等情况的较全面的记录,教师通过浏览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档案,可以迅速地了解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因材施教,不仅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而且容易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缩短心理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反之,若缺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教师就需花更多的时间重新了解学生,就不能在学生最需要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辅导。

2.建立成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大量客观的素材。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我们不仅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而且还可总结出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人际关系障碍、新环境适应不良、缺乏自信等,以及他们在人格特征、气质类型、智力等级、需要层次等方面的分布特点。这就为高校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客观的第一手材料,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3

健康档案是指患者身心健康过程的科学、规范记录,是以患者健康为核心、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满足患者健康管理和自身需要的信息资源,是记录有关患者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

二、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

(一)对医院的有益之处

(1)有利于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

医院建立健康档案应该重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背景资料,注重记录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这样有利于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为制定临床预防、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有利于开展全科医疗服务

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健康问题及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工具;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基础资料,便于健康检查结果的前后对比;有利于主动发现健康问题把医生和医院从繁重的数据管理和系统规划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精力集中在提高医疗水平与质量,减少重复检查与过度医疗,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实现疾控和卫生信息的动态监管和统计,提供更多、更及时、更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产生新的市场。

(二)对病人的有利之处

(1)为解决患者主要健康问题提供依据

建立健康档案是医生主动挖掘并掌握卫生问题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最佳途径。只有对患者疾病谱、死因谱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卫生服务规范。

(2)有利于为司法工作提供依据

健康档案的原始记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为解决医疗纠纷或某些司法问题提供客观的依据。

三、医院如何建立健康档案管理

(一)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原则

医院建立健康档案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逐步完善的原则。患者健康档案中的内容,有些可以通过短期观察和了解做出定论。较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综合,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如社会适应状态、家庭关系印象、人格特征等。另外,有些资料只有病人或其家庭成员非说不可或与医生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时,医生才能了解到。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健康档案记录的重点应是过去曾经影响、目前仍在影响、将来还会影响个体及家庭健康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有时并非目前都能认识到,它随着病人或家庭所面临问题的变化而变化。3、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健康档案所列出的基本项目,尚不能包含影响到个体或家庭健康的全部资料,在应用中必须对一些不切实际或已经发生变迁的资料进行及时更新、补充。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健康档案资料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其长期保存、反复使用的价值所在。在收集资料时,医生要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规范操作[3]。医生在接受病人或家庭其他成员提供的主观资料的同时,应通过多次的临床接触深入了解病人及其家庭,获得更多客观准确的资料。5、保密性原则。健康档案中可能涉及到个人的隐私问题,应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要求。

(二)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方式与程序

对于职工医保病人、居民病人,农村合作医疗病人及来院体检的人员就诊后医院应为其进行登记并建立健康档案,实现就诊、入户服务、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相结合,由医院门诊科室、住院部、预防保健科室负责,程序:建立档案,填写记录,发放信息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填写相应记录,装档统一存放。首次就诊者,医务人员应依据自愿原则为其建立健康档案;重点管理人群则主要根据当地政府部门有关重点人群管理要求,通过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门诊接诊等方式,由责任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三)医院对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使用与管理

一是对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使用

到医院复诊的患者就诊时应出示个人健康档案信卡,由医护人员(或导诊人员)根据信息卡信息调取健康档案并转给接诊医生。转、会诊病人,接诊医生应根据复诊情况,同时填写转、会诊记录、住院记录(注:需转入上级医院的病人,要填写双向转诊二联单,并将存根粘贴在转诊记录表中)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对于住院的病人,应在病人出院3天后进行随访并补充完整各项记录后存档。

(四)医院加强对健康档案进行合理管理

(1)规范填写健康档案

医院应该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

(2)必备档案保管设施设备

医院应该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医院可以设立档案室/处,由专职人员管理。

(3)加强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于基层医疗服务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多用户功能,可以拥有多个使用者,基本资料只需一次录入,避免了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康复和行政管理等记录中重复的内容,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计算及查询功能,可以自动查询电子病例资料中需要做预防保健服务、慢性病的随访观察、康复治疗的自我保健指导等项目的服务对象及时间安排,也可以设置提醒功能,从而极大地方便疾病监测和慢性病病人管理。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4

【关键词】新时代;健康;管理;高校;大学生;“云”

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健康问题引发的负面性事件在大学生中层出不穷,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健康的需求,大学生健康管理在提升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状况和参与积极性的研究与应用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时代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大学生健康管理知识普及状况的调查以及历年来大学生体质数据分析,应在体现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合理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同时,通过预防、监测、干预等手段起到预防疾病、控制危险因素的目的,减轻了社会、高校和学生家庭的医疗卫生负担,为培养健康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1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背景

1.1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研究的特点

依靠这一措施,充分收集大学生的全面有效健康信息,并及时对大学生群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更新,实时分析与评估后,充分发挥利用高校医疗保健资源,对健康危险因素及时实施干预并提供健康咨询、指导服务,尽量将大学生健康消费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达到提升大学生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目的。“我国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理论体系和实践服务模式还没真正建立起来。各高校在健康管理的学科建设当中,除了要注重人才培养这一方面之外,也应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研究基地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规划,以更好地促进健康管理人才成长,推动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1-2]。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因其较高的文化基础,普遍具有较强的知识接收和更新能力,有利于健康教育知识更加快捷有效的交互传播;又因高校集体学习、集体生活为主的特点,便于对学生健康状态全面检测数据的收集和更新,及时有效的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和降低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中的健康隐患和风险。“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让大学终身受益”,这是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国情出发,积极探究新时代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在校学生健康水平以适应新时代要求[3]。

1.2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普遍健康危险因素

1.2.1当代大学生健康自主管理意识薄弱。大学生群体在进入高校生活之前,普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营养均衡和健康维持的重任一般不用自己操心,这一思想惯性进入高校独立生活后很难发生转变,自主获取健康保健知识意识缺乏。大学生因为还“年轻“而对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等意识的疏忽。由于暴饮暴食,高脂?油以及不规律的饮食和长时间静坐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亚健康甚至慢性病年轻化的状况已不再是个别案例,让很多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带上“老病号”的标签。1.2.2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也客观上的助长了大学的群体的惰性,客观上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很多大学生成为了“低头族”和“键盘手”,课余时间也习惯在“宅寝室”度过,连吃饭购物也是“外卖跑腿网购”,饮食不规律不均衡、网瘾熬夜、缺乏体育锻炼等问题笔笔皆是,这样的“龟息”式生活直接导致身体素质直线下降。1.2.3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减压能力和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缺乏。“面对比家庭生活更为纷繁复杂的大学生活时,学生身心健康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特困家庭学生的身心健康明显低于非特困家庭学生;学生身心健康的专业背景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的身心健康要低于文科学生;学生身心健康的城乡背景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指数低于城市学生”[5]。面对升学、就业、人际沟通等压力大学生往往都是无法及时疏解,难以从挫折走出压抑困顿情绪的局面使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甚至个别出现“小事酿成大祸”的极端行为。1.2.4一些高校对学生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工作不全面,甚至缺乏专业的健康基础课程以及专业的健康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学生的健康咨询需求,即使身体薄弱的学生想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科学管理,也难以找到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6]。近年来,各大高校对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的不足,缺乏对学生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培养,“自我健康管理是个体运用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为促进自身健康发展而做出的决策和行为包括体育炼、生活行为、饮食行为等促进健康的措施。大学生正处于各项行为意识不断完善的阶段,该阶段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水平”[7]。导致学生医疗费用的花费只增不减的情况下,体能测试结果却呈下滑趋势,甚至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晕倒、呕吐等不适状况。

2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问题研究的现状

2.1当前国内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展的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有二,一是通过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群体性进行卫生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普及教育,健康与教育具有明显的互补和共生特征。“一方面,健康与教育一样,健康管理能够改善目前和未来的人力资源质量。大学生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利于改善其体力、精力和能力,使其集中精力地做好工作。另一方面,健康还可能间接地促进生产技能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8-9]。二是通过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医院等机构个体性提供预防保健体检咨询等健康管理服务。现有的健康管理途径使我国高校学生的健康意识普遍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及工业生产因素的影响,危及大学生健康的因素也日益增多。“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几乎成了大学生课堂与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长时间上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推陈出新)导致运动时间不足(‘过逸’)给大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除生活习惯问题外,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健康管理需求不再满足于对日常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而是更加关注社会适应和群体性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和干预,从健康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健康管理观念对健康进行干预,可以极大的减少卫生医疗费用的支出,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几率,提升群体健康状态。而目前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管理的需求,亟待构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健康发展需求的高效率健康管理模式。

2.2课题组开展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探究的思路

针对当前对于大学生健康管理现状,本着“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归为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方面。其中,社会是指政府或相关管理机构,通过制定政策法规而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保障制度”。“高校健康管理体系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是将与大学生健康有关的诸多部门——体育部、校医院和心理健康中心等整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资源共享,分工明确、协同工作的合理、有序、高效的健康管理体系,学校起着具体承担健康管理的重要职能”[10]。对单个大学生来说,实施群体健康管理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其身体状况,更好的做到从个体到群体的三级预防。首先,让学生的健康信息“全面化”,对学生的健康管理“多维化”,在当今“大数据、大健康”的时代主题下,对于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我们可以用高效和快捷的健康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其次,可以考虑构建一个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三级健康监督管理网络。在学校,老师充当学生的另一个家长,让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更及时的长期督促和管理,在管理学生健康的同时也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减少家校矛盾。还可以利用讲座、课堂等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知识的氛围,提升他们的健康意识,树立健康观念。最后,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根据不同的健康状况制定个体运动方案,并根据运动情况进行分阶段管理,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奖励机制。

3构建高校健康管理“云”模式(以下简称健康“云”)

健康“云”的创建理念是利用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向管理者反馈在校学生大健康数据分析提供健康干预方案的平台,个体一般信息可通过智能化的健康监测设备自动采集并加以记录。随后,“采集的数据经数据收发终端上传至数据管理分析平台,进行健康信息的初步风险评估,对不同风险用户进行分级管理”[11],“平台的搭建遵循5个原则:(1)全面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标准化原则。(4)扩展性原则。(5)保密性原则”。故分为用户版和管理版两个版本,用户版为高校在校学生个人使用设计,使用学生医保账户即可在健康“云”平台注册个人账户,获得健康“云”的相关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是在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包含了体检、评估、治疗康复、教育、保险等内容”[12],管理版为高校学生健康管理组织机构设计,健康管理组织机构可由校医院、高校健康体检中心、高校心理健康管理咨询中心等了解和熟悉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多部门联合运营管理,并设置专职执行健康管理工作团队,负责健康“云”的具体操作管理工作。

3.1建立收集与更新学生有效健康信息的云端档案(以下简称“云”档案)

3.1.1个人基本健康信息档案

(1)学生个人在“云”档案注册个人账户时须录入个人健康状况基础性信息,生物遗传因素,如:性别、民族、家族遗传史、病史;行为习惯因素,如:饮食习惯、作息习惯、运动习惯、消费习惯;环境因素,如:入学前生长地有无地方病流行、生长地医疗卫生条件;卫生医疗服务利用情况、等影响基本健康的信息,如发生在高校医疗服务范围外的就医等特殊情况,须及时向“云”档案上传更新。(2)“云”档案与高校健康体检中心联网,定期收集在校学生健康体检信息,包括一般性医学常规检查生物指标、医学影像等手段进行的特殊疾病筛查、心肺功能性指标、体能测量结果、中医亚健康诊断、生长发育达标情况[13]。(3)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定期设计心理调查问卷,通过“云”档案管理版发放给在校学生的个人账户中,学生完成后,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将数据分析处理后的心理健康评价收录在学生个人“云“档案中。(4)校医院使用“云”档案管理版定期更新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医记录,包括门诊接诊、住院会诊、转诊的病情记录和治疗方案等综合信息。

3.1.2家—校环境健康信息档案

(1)辅导员或班主任定期使用管理版向“云”档案填写学生学习情况和综合表现情况并反馈到学生个人账户中作为学生健康管理的依据。(2)由家庭成员定期向“云”档案反应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情况,家庭重大或突发事件情况,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总体生活和行为习惯,饮食习惯,日常保健习惯等综合家庭信息并反馈到学生个人账户中。

3.1.3频密接触人群观察健康信息档案

由学生通过“云”档案账户向与自己密切联系的人群定期发出健康调查邮件,邀请上述人群根据他们平时对该学生生活状况、健康状况、道德人际交往情况的观察和评判,完成相关问题并回复到“云”档案学生个人账户进行反馈。

3.2建立及时健康状况云端评估体系(以下简称“云”评估)

健康管理主体机构根据“云”档案中的个人账户和管理账户提供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行为习惯等各项健康信息进行前瞻性综合评价,对每位使用健康“云”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包括身心健康评估、环境健康评估、健康危险因素及等级评估等多方面的定性定量健康管理评估,评估结果将同时收录到个人健康“云”档案和管理版“云”档案,作为健康管理的依据和参考[14]。

3.3建立健康管理方案及干预体系(以下简称“云”干预)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5

1.1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架构

省级卫生信息平台以建立1个省级综合平台为核心枢纽,以建立市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和区县级数据中心为基础支撑,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平台要求功能完备、标准统一、安全可靠。

1.2省级居民健康惠民服务信息系统

省级居民健康惠民服务“一卡通”信息系统覆盖各卫生业务应用,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等信息的共享和共用,重点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层医院就诊服务、村卫生室等应用,以此为基础,构建县区数据交换平台。1.3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众多,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其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业务服务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监督管理子系统、与其它系统接口。

2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技术架构

可考虑建设省市县三级平台、分级部署的实现方式。省级平台支撑和涵盖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等公众服务的应用需求;市、州级平台需建立个案数据与管理中心,实现对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的集中存储、检索、共享、数据交换等;区县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承担县级区域数据中心的作用,主要负责县域内医疗卫生业务和管理数据的存贮与处理。应从基础设施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安全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系统安全性。基础数据安全:平台具备性能完善的网络安全基础。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范、用户识别等信息安全软硬件系统,并设专人进行日常监督管理与更新;软件安全:平台涉及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应具有访问控制功能,并定期进行完全备份;数据安全:采用数据库备份策略;对数据和资料的访问设置权限;关键数据的修改记录必须记录操作日志;关键、敏感的数据的存放需进行加密处理。云技术部署方式。省厅级统一采用集中部署方式,完全可以和云计算方式的集中部署,多点复制,保持系统健壮度的方式进行融合式的部署,并为以后云计算方式的完善部署,提供了基础设施、网络框架、软件体系的必要条件。县(区)级按照省内统一的标准和功能规范,进行部署,同时市级平台可以部署成虚拟平台。

3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

3.1业务服务子系统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以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为基础、家庭档案为中心。个人档案提供个人基本人口学资料、行为生活习惯、既往病史、主要健康问题、就诊、体检和健康影响因素等资料的管理,包括档案的新建、更新、查询与浏览等。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与家庭特征结合构成家庭健康档案,而家庭健康档案与社区特征结合则构成社区健康档案;实现区域内档案迁移的管理,包括迁入、迁出。(2)基本医疗服务管理。包括门急诊、住院、医技、药房等基本业务管理。系统中要嵌入《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以协助医务人员的诊疗工作。在上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鼓励增加疾病库、临床路径、诊疗导航等,指导和规范基层医务人员诊疗行为。(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以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基础医疗服务、健康管理、计划生育、疾病控制与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等卫生服务要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对公共卫生管理过程进行数据采集、数据管理、质量控制、统计分析、信息反馈、数据共享与交换等。辅助基层卫生人员提供公共卫生相关的业务服务。(4)健康服务门户网站。健康服务门户网站应实现如下目标:个人健康诊疗信息查询;健康资讯和管理;网上门诊预约和计划免疫接种预约;用户管理;健康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5)远程医疗服务子系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特别是远程集中阅片),以及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远程医疗卫生技术教学培训。

3.2业务管理子系统

(1)基本药物管理。基本药物管理系统包括药库、药房等管理功能,起到监控药物使用、规范用药行为等作用。系统嵌入《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内容,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药品批准文号作为药品统一编码,并与全省基本药物目录网上采购平台的数据对接。(2)业务运营管理。主要包括门急诊收费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统计、分析及查询和咨询等综合管理模块。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通过系统动态监控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运行。(3)绩效考核管理。绩效考核系统可大致分为医疗机构使用部分与卫生行政部门使用两部分。医疗机构使用部分。对医护人员前端工作情况数据的直接采集,以及服务态度等定性指标评分录入汇总,依据绩效考核体系规定,进行量化考核,为分配和奖惩提供客观依据。卫生行政部门使用部分。直接采集绩效考核信息,依据绩效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提高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真实性。提供单位的绩效考核信息,并提供单位绩效的量化考核功能。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6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学校工作;实践

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他们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和亲情的严重缺失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已经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而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开展的紧迫性,并能够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和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推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优化与提升。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要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其基础和前提是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农村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首先,学校可以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处、班主任、学科教师为基本成员的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其次,校长要领导关爱小组定期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好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以建立起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其中包括留守儿童的居住地、家庭联系方式、父母在外工作单位等,从而开展对留守儿童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例如,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笔者根据留守儿童们的家庭情况,每月都会对留守儿童们进行一次家庭走访,然后记录相关的情况,同时还会让教师们将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方式完整的记录在档案中,每个月提供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的机会,让留守儿童们不定期的与家长进行对话。这样一来,在留守儿童教育中,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

二、加强帮扶和心理健康教育,弥补留守儿童家庭缺失

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许多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教育和关爱,导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学习、生活与心理问题。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互相帮扶制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名留守儿童,或者让一名优秀学生帮助一名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能够真正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帮助,弥补他们的家庭缺失;另一方面,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疏导课程或者活动,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情绪、心理和思想方面的动态与基本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障碍,消除消极情绪,走出孤独和忧郁。例如,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缺失感,笔者为这些留守儿童们建立了心理健康培训课程,课程的时间指定在每周的周五,各个学段、教室统一开展心理辅导。在心理辅导中,留守儿童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心中的疑惑说出,由教师对这些留守儿童们进行开导。这样一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通过加强帮扶和心理健康教育,弥补了留守儿童的家庭缺失感。

三、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

留守儿童的一天几乎都是单调、灰色的,在生活中他们没有过多的欢笑,这也会对他们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形式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从多方面消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和问题,有效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农村学校需要以留守儿童为主体,定期组织和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让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参与其中,充分的表现自我,从而让他们的生活不再枯燥、单调,重新燃起留守儿童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例如,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活动一般都较为单调,这是笔者通过长时间观察发现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相隔较远,这些留守儿童没办法享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互动,随着长时间进行单调的生活,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们的心智发展。为了丰富留守儿童们的生活,笔者为留守儿童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组织开展校园运动会,师生一同参加,不仅让留守儿童们有机会参与活动,同时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样一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通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总之,在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也必须要提上日程。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识到自身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承担的职责与使命,并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帮扶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等途径的应用,来关爱留守儿童,从而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修云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关爱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34):166-167.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7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存在着明显的个体性差异,而这种差异的成因是多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模式在造成这些差异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究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利于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

家庭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最近,随着中国传媒大学男生杀害同校女生的消息传出,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个体的大学生,无论其身世背景如何,其成长都受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熏陶三者的交叉影响。因此,研究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

1基本概念梳理

关于家庭教育这一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有人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些观点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对家庭教育的定义都是从狭义方面来界定。而本文中所研究的家庭教育,是广义上的家庭教育,它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具体来说本文所指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及成年人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的有意识无意识的教育和影响。

2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2.1家庭结构的影响

通常在研究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时,我们将家庭划分为,单亲家庭、完整小家庭、重组家庭、大家庭、寄居家庭几种机构。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等会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家庭结构来源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寄居家庭结构的学生在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等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数据要明显其他家庭结构的大学生,这表明此种家庭结构的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要高些。而重组家庭的大学生在抑郁、强迫、以及精神病性方面要比完整小家庭、单亲家庭、以及大家庭要高,而单亲家庭学生在敌对、偏执、抑郁等心理问题上的表现数据上明显要高于大家庭、完整小家庭、重组家庭。

2.2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

调查显示,在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方面,父亲是大学文化的子女在强迫、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敌对等不健康心理因子的得分要比其他文化程度的子女优异,这显示父亲的文化程度高对子女心理健康的一些指标有正面的影响。母亲是大学文化程度的,子女在心理健康的偏执因子、敌对因子方面要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的子女;而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方面,母亲是大学文化程度的子女要优于其他文化程度的子女。

2.3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我们通常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分为:民主、严厉、溺爱、以及放任四种常见类型。这四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显示父亲采取民主型教养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而父亲采取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在抑郁、敌对、焦虑、人际关系、偏执等心理不健康表现方面的概念都有较高;也即是说,家庭教养方式中,父亲的教养方式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样在母亲的教养方式中,如果母亲也是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最优,母亲是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几种教养方式中最差的。这种结果基本上与父亲的教养方式产生的影响一致,只是在某些指标上有略微不同。

2.4六岁前与父母同住情况的影响

子女六岁以前与父母同住,对其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早期家庭教育给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的反映。调查数据显示,六岁前与父母同住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指标要优于这一时段由爷爷奶奶抚养或寄养在其他家庭的。这个结果显示,在六岁前,有父母抚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最佳,其次是爷爷奶奶抚养的,心理健康最差的是这一时段寄养在其他家庭的。

3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

3.1实施家校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家庭这一重要因素排除在外。家庭教育的作用被忽视和低估,家校沟通严重不足,通常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以后才通知家长。因此,在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教育中,要在做好学校教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建立起家校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机制,将家庭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引入到学校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计划中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3.2构建“家、校、生”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支撑体系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家、校、生”三者沟通不畅的现实困境,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因此,要针对性地建立“家、校、生”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撑体系。首先,利用学生入学之初家长多数到校的机会,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关系的讲座,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其次,设置校级机构。高校设立学校层面的家长委员会,为家长参与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提供平台,推动校方、家长、和学生间的交流。最后,建立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在学生入学之初,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填写相关家庭信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基本信息档案,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基本档案信息依据,为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心理健康辅导和成才指导提供依据。

4结语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化,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家庭教育的模式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性特征,是大学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选择。

作者:马闯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家庭健康档案范文8

【关键词】班主任;留守儿童;教育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给农村教育教学带来很大挑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形成了对孩子教育的撕裂、断层,致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监督者、指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结合数十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谈一些具体的看法和做法。

一、健全留守儿童档案,促其健康成长

第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首先要对留守儿童的基本家庭成员、学习状态、心理健康等情况进行排查摸底,了解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庭及社会环境、行为心理、言行举止等情况,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生活和学习档案。档案内容要包含他们的父母及亲属姓名、家庭住址、留守原因、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然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根据档案及时与其家属沟通交流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第二,要建立一套“问题”留守儿童档案,主要包含“问题”留守儿童名单、帮扶计划及措施、心理矫正谈话记录等内容。班主任通过个人谈心、开展学校或社会活动等认真分析这些留守儿童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如果发现问题,要认真分析是哪种类型的心理障碍,性格是孤僻还是暴躁?是任性还是没有自己的主见?应该将这些最新调查资料信息及时录进这些“问题”留守儿童各自的档案中,为今后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和疏导提供真实的参考依据。

二、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调节和控制情绪

近年来,由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引发的校园暴力冲突事件越来越多,这也成为当前困扰教育发展的共性社会问题。如果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就有助于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减少不必要的校园冲突,所以,班主任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怎么调节和控制情绪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要教给他们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控制方法和策略。当留守儿童掌握了一定的心理疏导排解方法,就可以极大减少内心的苦闷,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冲突,降低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发生率。

三、加强生活管理,守护留守儿童失落心灵

第一,班主任一定要多关爱留守儿童。要观察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发展变化,加强情感投入,用心爱护留守儿童,用实际行动感化他们,千方百计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班主任应该对留守儿童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当好“五员”。“四掌握”就是: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思想状态、学习程度、日常行为习惯,以此为基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四管理”就是: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当好“五员”就是:当好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作息料理员、思想品行教导员、健康成长指导员。第二,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使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杜绝留守儿童的教育断层与情感空白。一方面,在班里要做到“三多、三沟通”。“三多”即:多与他们谈心交流,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类集体活动,多家访;“三沟通”即:定期与他们沟通,定期与他们的父母沟通,定期与他们的代管人沟通。另一方面,在班上多多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带领班级其他同学也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

四、开展多种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