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论文范例6篇

交通运输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范文1

交通运输虽然不同于产品的生产部门,但是在资源的投入和废物的排放方面还是具有相似之处的,为了维持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交通运输部门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交通系统的运行,同时,交通运输与产品生产部门一样,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上无法比拟的。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社会,交通运输管理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从而进一步缓解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创造绿色国度。从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各大企业减少成本开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出路,这也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2.循环经济视阈下交通运输管理的优化策略

2.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要做到逐步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让交通运输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能够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考究范围。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市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环境污染纳入成本中。因为在运输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排量较大,不注重资源节约,废气污染严重等情形,基于这一现状,应该对于在交通运输中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罚款或者征税,或者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计入运输市场的价格中。二是通过技术革新、引进先进设备,创新交通运输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让环境在所能承受的压力内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总而言之,就是对交通运输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要灵活应用市场调节机制,以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注重环境的保护,用法律约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对注重资源节约的运输方式给予政策倾斜,对于利用低能、环保设备的给予价格优惠,让人们形成生态保护意识。

2.2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交通路线规划时,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构建,不滥用自然资源,建立稳固、安全、环保的交通基础服务系统。规划时要协调优化交通运输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综合考虑城市用地规划、国土规划等,确保各部分协调发展。除了要保障基本的道路设施,还应该重视各道路电子监控、信息传达、交通安全应急和环境保护系统等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确实交通运输系统不可或缺的,局部的整合有利于交通系统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最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运输中产生的污染。

2.3交通结构的优化

交通结构式整个交通系统的骨架,不同的地区适用不同的交通结构,可以分为方式结构和网络结构。所谓交通结构的优化就是可以适应不同运输方式的需求,不同结构上进行紧密衔接,实现交通运输的便捷、快速流通,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优化体系,合理布置网络格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循环经济建设。

2.4加强技术创新

信息时代的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因此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是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践中,我国已经初步尝试利用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这一先进技术每年可以为我国节约近3.5亿元的资源,这无疑是契合循环经济所提倡的理念的。因此,我们亟待建立产、学、研一体的交流机制,加强合作进行新技术的共同研发,吸收转化引进的先进技术、加强原创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交通运输资源的再利用技术,用清洁的新能源替代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开发环保的新材料,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

2.5注重交通环境保护

交通运输的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道路上,其中汽车的废气污染时最主要的,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铅化物等。因此,必须有效的减少废气的排放,降低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笔者提出以下几个策略:首先,动态调整交通控制,保障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流通的顺畅,以显著的标志提示过度的噪音污染,提倡绿色出行,设置专门的绿色通道,减少车流量等;其次,限制废气污染及其严重的车辆的通行,政策鼓励改进汽车结构;再次,用优惠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后,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鼓励绿色出行,享受低碳生活。

3.结论

交通运输论文范文2

《纲要》指出,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本质体现和主要载体,是交通运输行业思想文化建设长期积淀形成的精神成果,是引领交通运输广大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升“三个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行业核心价值观、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职业道德构成了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方向、时代责任、价值取向,以及精神动力、职业操守等内容。

《纲要》明确,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是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行业使命是发展现代交通,做好?三个服务?。共同愿景是建设一个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交通与自然、社会更加和谐。交通精神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职业道德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纲要》强调,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这个中心任务,按照铸造灵魂、打牢基础、深化主题、彰显特色的根本要求,抓住认知认同、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典型示范、舆论引导、制度保障等基本环节,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道德风尚和文化素养,全面提升行业文明程度和服务水平,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

《纲要》要求,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把握规律与服务大局相结合,加强领导与依靠群众相结合,强化教育与注重实践相结合,深化主题与彰显特色相结合,总结传承与探索创新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广泛开展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加强交通运输文化建设,深化行业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挖掘培树凸显行业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的舆论氛围,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形象,切实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措施保障。

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本质体现和主要载体,是交通运输行业思想文化建设长期积淀形成的精神成果,是引领交通运输广大干部奋发向上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升“三个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

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与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与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实际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凝练形成了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模型。

行业核心价值观、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职业道德构成了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方向、时代责任,价值取向,以及精神动力、职业操守等内容。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新形势下,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是交通运输行业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多样多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牢牢把握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任务,在交通运输建设、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增强共同意识,形成自觉行动,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

(1)认真组织实施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不断提高行业文化感染力。围绕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推进行业文化建设,是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认真组织实施好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行业文化实践活动逐步深化。一是打造十大交通运输文化品牌。突出代表性,涵盖交通运输工作各个领域;突出创新性,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独特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特色外部形象,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二是创建一百家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注重做到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注重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有机结合,使广大干部职工成为行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人人关心、共同参与、携手推进,努力使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变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注重做到行业文化建设与专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公路文化、道路运输文化、航运文化

、海事文化、救捞文化、公交文化、出租车文化和机关文化等。三是培养一千名先进典型,注重挖掘精神内涵,深入宣传,积极推广,充分展现新时期交通运输职工的精神风采。继续深化理论研究,注重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行业文化建设实践,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建设的交流、培训活动,加强交通运输文化阵地建设,指导创作更多的影视、歌曲、图书等反映行业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动交通文化建设百花齐放。   (2)切实抓好政风行风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政风行风是践行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检验尺度,也是行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要以职业道德建设和改进公共服务为着力点,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在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把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落到实处。

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结合行业实际和特点,典型引路、健全机制,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做到各级机关带好头,各级领导干部做表率,确保为完成中心任务、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行风政风建设、推进廉洁从政、建设学习型组织等方面提供精神动力。二是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部门建设,继续推行网上审批,倡导便民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使公共服务更透明、更阳光、更高效;切实加强交通服务窗口建设,不断改善窗口单位的服务条件,完善岗位行为规范和考核机制,逐步实现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认真抓好执法规范性文件的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坚决纠正粗暴执法、随意执法、以纠代罚、乱收乱罚等违规违纪现象;畅通投诉渠道,纠正工程建设领域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加大清欠征地拆迁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力度。四是落实税费改革政策,认真抓好涉企收费项目的清理工作,逐步有序取消所有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坚持不懈地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严防公路“三乱”反弹,确保“绿色通道”畅通。五是树立良好的行业外部形象,推进统一形象标识工作,力争尽快形成统一规范的交通行业工作场所、指示标志、公示栏、宣传牌、公务交通工具外观,统一行业标准字、标准色。六是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廉政建设惩防体系,坚持自律与他律并重,强化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不断完善行风建设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行风建设通报制度,积极开展社会群众评议行风活动。

(3)大力弘扬交通精神和时代风貌,继续选树新的先进典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我部《关于宣传学习高发明等四位同志先进事迹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很好。形成学习模范、崇尚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氛围。”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部党组决定进一步深化宣传学习活动,号召交通运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这些先进典型人物,继续深入地学习包起帆、许振超、陈刚毅、孔祥瑞、尼玛拉木等先进典型,形成学先进、树新风、比奉献的氛围,弘扬交通精神,使交通先进典型人物成为践行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教材。要继续保持典型选树工作的连续性和常态化,不断树立和推出在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健全完善典型培养和宣传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使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易于为交通运输干部职工所认同、所接受,使典型更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4)不断加强新闻宣传管理,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注重发挥中国交通报等行业媒体的优势,全面提高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为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突出抓好交通运输重大题材的策划宣传,找准交通运输发展中的亮点和重点,加强策划,及时组织宣传报道。三是继续抓好行业重大典型的深度报道,用先进典型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四是改进和加强交通应急宣传工作,按应急宣传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宣传物资和人员储备,推进突发事件应急宣传网络向基层覆盖,逐步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介入,及时、准确有关信息,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五是注重发挥网络媒体宣传渠道作用,加强对网络媒体规律和特点的研究,通过网络媒体了解社情民意,传递交通运输部门声音;加大网络媒体舆情跟踪分析,重视对有关交通运输热点焦点问题的引导,探索建立交通运输行业的网络评论员队伍。

在新的形势下,政工宣传队伍肩负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要求更高。各单位要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爱护和帮助,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领先、作风务实、为人楷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一支思想敏锐、业务精湛、能打硬仗、善于沟通的新闻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一支崇尚学习、诲人不倦、爱岗敬业、服务基层的教育培训工作队伍。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成绩优异的先进单位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们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深刻认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学习新知识,树立精神文明建设新理念,研究解决好新问题,不断提高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当好各级党组织的参谋助手,在交通大发展中建功立业。

[1] 《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

交通运输论文范文3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他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运输业在社会劳动分工过程中成为独立的物质生产领域,是从19世纪初随着铁路,轮船的出现才形成的。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到来和发展,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作为服务与社会化生产的交通运输业,以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立足于社会。它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极大地提高整个运输业的能力和工作质量,改善国家各经济区之间的运输联系,安全迅速,经济合理地组织旅客和货物运输,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国防建设对运输的需求。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又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为优良的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对于充分开发,利用各地区潜在的资源,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能起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青岛的黄岛开发区有良好的投资环境,青岛市政府投入了四十多亿人民币对其进行开发,与此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客商前来投资办企业。可是来投资的客商却不是很多。后来调查发现,原来是因为交通不方便。当青岛市政府决定修建交通要道后,黄岛便开始出现了经济的繁荣。

任何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地区间的分工交流,都是以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联系为前提的。即首先是建设道路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只有具备了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才能进行地区(或城市)开发和把国民经济的各个基地联结起来,才能进行商品交换和信息交流。反之,交通运输基本设施的短缺会导致对经济发展的干扰,使经济发展出现徘徊和不必要的消耗,阻碍其发展。

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在工业化过程中都有一个交通运输业超前发展的时期,这是一个普遍性规律。其主要原因是原料的运进,市场的开拓,都需要由与之相匹配的运输业。美国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铁路大发展时期,铁路作为路上运输的主要方式,它的优点是通达性强,受自然条件限制小,运量大以及价格低廉,从而得到了迅速发展。1926年美国铁路网建设达到阶段性顶峰,总里程达40.8万公里。之后,随着运输技术的进步,运输需求的变化,公路、内河、民航、管道等运输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美国拥有24.5万公里铁路,650万公里公路,4万公里内河航道,44.8万公里民航航线和36.3万公里输油气管道,形成了综合运输能力强大的交通体系。总的来说,美国的运输系统相对国民经济发民而言是超前的,他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经济建设中,交通运输业超前发展,并有一定的储备能力,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是由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和体现。

如果我们对越来越多的新型运输方式进入运输体系的现象加以考察,就不难看出这种现象是竞争和取代效应的结果。新的运输方式以它特有的优点吸引一部分运量。由于可供使用的运输方式增多,选择性增强,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相互连接的可能性增大,这就使运输供给能够更准确,更灵活地适应越来越高的运输需求,这些规律适用于经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二、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与运输业的发展

在经济与交通运输业的相互关系中,考察和分析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运输体系的发展和变化。如果我们将一个长时期的生产规模和结构与运输规模和结构作一个比较,可以看到在社会发展初期经济规模较小,结构比较稳定,各地区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即现在所说的以第一产业为主,生产规模和结构与运输规模和结构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即加工工业领域)转移。这时,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减少,而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在工业化和市场大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原材料如媒、矿石、钢铁等大宗货物运量急剧增加,货运量的平均增长率接近或者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品和消费品的轻工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所运送货物的平均价值明显增大的同时,它们的平均体积和重量却减小了,依次在这一进程中,货运量的增长速度将逐渐减缓,其增长率会逐渐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而客运量则保持接近于国民经济增长率。由于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对运输提出了迅速、方便、安全等侧重于运输质量的高要求,客运方面提出了高速、安全、舒适、方便的更高要求。由于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开始蓬勃发展,运输规模和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经济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进一步加强了物质、人员和信息的交流,经济上的劳动分工导致了地区劳动分工。地区劳动分工取决于与地点有关的生产成本,交通体系的运输能力。这样,一个地区劳动分工以及相应的交通体系,形成了一个具有不同规模和不同作用的区域中心。

从而可知,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变化。但同时,运输业又对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起着推动作用和更直接安全的服务作用。

三、WTO与我国运输业的发展

我国加入WTO将为我国经济建设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从而使我国的运输事业也得到发展。同时也带来许多挑战和更多的要求。

加入WTO有利于运输行业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运输行业的改革;有利于激发运输行业的竞争意识;有利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入世后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各种物资的运输量必将大大增强。另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均,资源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等原因,入世后,必将形成比现今更为强大的人流和物流。然而,国内许多地区的交通运输通道已经饱和,这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严重影响了地区个体发展速度和国家的整体优化进程。如我国铁路就存在通运能力十分紧张,路编组站能力严重不足,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入世后建设和规划运输体系,将放在国民经济发展总体中首当其冲的位置。

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体系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协调好两者的亲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交通运输论文范文4

在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必然会出现很多的新问题,进而要求干部将工作落到实处,根据理论指导实践,尽可能解决问题,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职工的认识,促进行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干部模范作用,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面向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职工实际出发,加上感情投入,给予职工一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进而保证日常工作的有效落实。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干部与职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职工的生活、工作现状,针对职工的困难,给予一定的帮助与关心,加深职工对行业的感情与归属感,进而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策略

1.提高认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首先,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必须得到干部重视,这样才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其发展的动力线、管理的效益线、职工的保障线,因此,要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落实,就要提高干部的重视程度。只有干部重视了,才可以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其次,以身作则,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交通运输行业干部,就是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责任巨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从干部抓起,树立思想政治创新理念,将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以身作则,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将行业发展放在首位,勇于承担责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依法执政,促进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最后,达成共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做好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步部署,实现共同进步,在业务工作的每个环节中贯彻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进而实现“双赢”目标。

2.创新管理方法。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要想有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加强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行业管理的创新,积极帮助与关心职工生活与工作,为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职工工作热情,进而更好的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需要贯彻落实管理体制,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创新,实现人性化管理,转变刚性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在行业规章制度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有效提高行业干部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促进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3.服务大局,求真务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首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交通中心工作的结合。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定位,围绕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任务,分析与解决问题,发挥干部职工的凝聚力,鼓舞士气,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交通运输行业改革的深化,实现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其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调研工作的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就是做人的工作,为此,一定要全面掌握干部思想,了解干部职责,进而明确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与此同时,一定要加强行业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的开展,重视调研工作内容与方法的设置,广泛征求建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调查工作结合的有效策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最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通过相关实践研究显示,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读文件,也不是讲大道理,一定要加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坚持“讲道理、办实事”的原则,真正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了解职工生活、工作中的困难,进而予以相应的解决。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树立干部的威信,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保证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落实,实现了交通运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交通运输论文范文5

作为一项结构性减税措施,营改增已实施了两年多,两年多来必然会对试点行业试点企业的税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由于企业规模、企业成立的年限、企业侧重的业务发展范围以及与其合作的企业是否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诸多因素,营改增对纳税企业的影响将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业试点上市公司营改增前后流转税变化的情况,即将2011年流转税发生额分别与2012年和2013年流转税发生额进行比较,来研究此次税改对试点企业税负产生的影响。

(一)样本选取为了分析营改增给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税负和业绩带来的影响,本文在剔除了由于经营不善,导致信息不全的特殊企业之后,选择了上海地区和其他试点地区的50家交通运输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营改增前后企业的税负和业绩作出评价分析。

(二)营改增对税负的影响本文从上市公司作为一般纳税人实际承担税负角度分析,在研究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承担税负变化时仅将流转税税负纳入考虑范围。[9]由于大部分企业存在混业经营的现象,企业在营改增前后均有增值税税额和营业税税额,故在计算中,将增值税和营业税加总计算流转税税负影响。样本公司釆用不同的城建税税率,为简化计算,本文统一釆用7%的城建税税率。其公式如下:流转税税额=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流转税税负=(流转税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由于营改增使得各个企业的业务收支口径发生变化,因此,在此次分析统计中,剔除其他干扰因素,仅考虑税收改革对企业税负的影响。本文分别对样本上市公司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年度数据运用上述计算公式,得出2012年和2013年相对于2011年的流转税增加额,以此来反映营改增对样本上市公司税负带来的实际影响。1.以2011年为基点的样本上市公司2012年流转税变化情况。样本上市公司税负增减各不相同。将2012年样本上市公司的流转税增加额按数据出现的频度为标准划分区间,用流转税增加额区间表示流转税增加额分布的区域,用所在区间企业个数说明流转税增加额集中出现的区间,以此来说明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影响的程度。如表1所示。表1表明:(1)从样本总体看,样本流转税整体增加。(2)从样本个体看,取各样本2011年流转税额作为基点比较2012年流转税额变动情况,50个样本中有32家公司流转税额增加,18家流转税额下降。(3)从样本流转税增加额度看,对于流转税额增加的样本来讲较为集中的区间为[0,10),[10,100);对于流转税额下降的样本来讲,有15家企业集中在区间[-20,0),占流转税额下降样本的83.3%。其中税负下降最明显的企业为中国国航。产生以上结果主要是因为在税改初期,交通运输企业普遍无法适应新税制带来的变化,在经营和财务上仍然沿用以前的套路,因此税率从3%猛然增长到11%带来的就是税负的普遍增加。而中国国航流转税下降,从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主要是由于该上市公司交通运输业成本占到收入的80%,相应营改增后成本可抵扣范围较其他公司大。本文以各样本公司2011年的流转税税负作为税收转型前的流转税税负,与2012年流转税税负进行比较,更有力地证明税收转型后一年给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带来的税负影响。见表2。从表2可以看到:(1)2011年流转税税负样本均值为2.06%,2012年则达3.33%,样本整体流转税税负上涨61.6%。(2)2011年偏度为0.402,2012年为1.167。表明税收转型后1年(2012年)样本公司税负水平偏向右端更明显,显示税负水平整体增加。峰度值2011年、2012年分别为-0.558、1.468。因此得知2012年各样本之间的税负差比2011年大。2.以2011年为基点的样本上市公司2013年流转税变化情况。由于截止到目前样本上市公司中的国恒集团仍未公布其2013年年报,因此将其在样本中剔除。将2013年样本上市公司的流转税增加额按数据出现的频度为标准划分区间,用流转税增加额区间表示流转税增加额分布的区域,用所在区间企业个数说明流转税增加额集中出现的区间,以此来说明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影响的程度。如表3所示。表3表明:(1)从样本总体上看,2013年与2011年相比样本流转税额整体增加,但增加额度较2012年减小。(2)从样本个体上看,49个样本中有32家公司流转税额增加,17家流转税额下降,与2012年情况基本一致。将2013年流转税税负与2011年流转税税负进行比较,更有力地证明税收转型后两年给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带来的税负影响。从表4可以看到:(1)2011年流转税税负样本均值为2.06%,2013年为1.99%,样本整体流转税税负基本持平。(2)2011年偏度为0.402,2013年为1.251,说明税收转型后2013年样本公司税负水平偏向右端更明显,显示税负水平整体增加。峰度值2011年、2013年分别为-0.558、2.079,说明2013年各样本之间的税负差比2011年大。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本文认为:第一,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流转税税负影响较大,转型后流转税税负整体增加。可以认为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结构性减税的目标并未实现,反而增加了企业税负。主要是由于税率由3%增加到11%,短期内企业经营中进项税额的抵扣尚无法弥补税率差异。第二,税改后,企业之间的流转税税负差异增加,部分公司能够及时应对营改增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改征增值税带来的益处,税负水平的变动幅度大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这也可以解释在整体样本呈现税负增加趋势的情况下仍然有部分公司的税负比税改前降低的原因。综上所述,从营改增试点2012年和2013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来看,营改增以后,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税负总体增加。从全国范围来讲,可能在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交通运输业企业后,随着试点时间的延长、抵扣项目的充足,以及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等,交通运输业企业税负增加额将会逐季减少,税负增加的幅度逐渐平缓。

二、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业绩影响分析

(一)样本上市公司营改增前后收入成本对比情况为了剔除由于企业本身收入与成本水平的影响,本文将样本上市公司201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分别与2012年和2013年的进行对比,说明本文营改增前后税负变化以及净利润变化的计算是在同等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水平下进行的。对比结果如图1与图2所示。由上述对比可知,样本上市公司营改增前后产生的税收和业绩等方面的变化不是由于收入、成本因素造成的。

(二)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首先要说明的是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讲,2012年营改增是一项重大的政策变化,且根据上述对比分析可知,此次营改增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应属主要因素,因此研究中忽略其他因素,认定2012年和2013年这些企业利润的变化主要是受营改增的影响。本文选取净利润来反映样本上市公司业绩。本文使用实证的方法分析50家样本上市公司税改后流转税增加额与净利润的变化额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中,Y代表公司净利润的变化额,X代表流转税增加额,a0代表常数项,al代表回归系数,u代表回归方程的随机误差项。

(三)统计性描述营改增后样本上市公司流转税增加额和净利润变化额的面板数据的统计性描述如表6。1.2012年流转税增加额样本均值为7.31百万,2013年流转税增加额样本均值为-20.93百万,可见营改增实施后减税效应逐渐凸显。2012年净利润增长额样本均值为-84.9百万,2013年净利润增长额样本均值为-137.45百万,可见,样本上市公司业绩稍有下滑。2.2013年流转税增加额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均小于2012年的数值,2013年净利润增长额极大值大于2012年净利润增长额极大值,极小值小于2012年极小值。

(四)相关与回归分析下面将营改增后2012年50家样本上市公司与2013年49家样本上市公司流转税增加额与净利润增长额数据进行整合,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1.相关性分析。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是线性相关,以及相关性的强弱。由相关系数表可知,净利润增长额与流转税增加额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352,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近似为0.000,说明二者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不高。2.回归分析。由上述相关性分析可知流转税增加额与净利润增长额之间相关关系显著,下文进行回归分析。用SPSS软件对样本上市公司流转税增加额与净利润增长额具体数值进行回归估计,得出如下结果:由回归模型汇总表得:R=0.352,R2为0.124,表示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12.4%的差异性,剩下的只能用误差解释。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不好,营改增产生的税负变化对企业净利润影响微弱。总之,到目前为止营改增实施给交通运输业整体带来的税负增加并未对企业业绩产生明显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分析营改增使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流转税税负不减反增,企业之间税负差异增加。通过计算得知2012年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流转税整体增加,2013年流转税虽仍呈增加态势,但增加幅度较2012年减小,减税效应逐渐体现。这与营改增实施前一些学者预测的减税效果不符[10],但是目前仍无法定论,可能减税效应具有延迟性,这与交通运输业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税负增加对企业业绩影响微弱。本文分别通过对试点企业2012年、2013年相对于2011年的流转税增加额与净利润增长额进行计算,并对二者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税负增加对企业业绩影响程度仅为12.4%。对于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交通运输业企业税改前施行的营业税税率为3%与税改后11%的增值税税率相差很大,约提高了267%,若不能有效取得进项抵扣发票,会增加税负。第二,成本中可抵扣项目不充分。根据试点增值税现行规定,购买交通工具和燃油费及修理费所含的进项税是交通运输企业主要的可抵扣项目。但大多数运输工具单价高、使用年限长,很多处于成熟期的大中型交通运输企业,短时间内不会购置新的运输工具。因此,固定资产实际可用来抵扣的进项税很少。而且,在总成本中燃油费和修理费占比不足40%,即使所有的都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实际税负也将增加。更何况,交通运输业企业中其它主要成本,如房租、人工成本、保险费、路桥费等都不属于抵扣范围。第三,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较困难。即使在有限的抵扣项目中,很多情况下也不能完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也就无法抵扣进项税额。例如,只有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加油站才能获得燃油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其他小型民营加油站是很难实现的。第四,地方财政补贴政策存有差异,较早的试点地区如上海等,对税负增加的企业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而2012年下半年扩围的试点地区,大多还没有具体方案,这无疑会影响企业的实际税负。

交通运输论文范文6

(1)没有统一的统筹管理。由于我国还无法实现对交通运输管理进行高效的统筹规划,再加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规划和经营上没有形成相互衔接和协调发展,从而导致了重复建设和争抢资源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发展,还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此外,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不能为社会提供更为综合全面的交通系统,也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的长远发展。

(2)管理部门与企事业部门职能混合。一些管理部门在负责交通运输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对相应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交通运输的管理和交通运输方面的经营混合在一起,造成的职能的混合和相关部门的权力膨胀,从而给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也阻碍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建设。

2如何促成我国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的建设

一些发达国家在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方面基本上都已经形成并进行了集中管理。发达国家在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上采取了建立统一管理机构进行集中管理,将交通运输部门进行相应的整合,甚至将一些与交通运输有联系的公共事务管理机构归纳进来。同时,发达国家还建立了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以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相互协调来推动对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管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建成,能够实现对交通运输的统筹规划和高效管理,节省相应的交通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为了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管理的综合化发展,必须对我国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我国交通体制进行相应改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管理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依据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相关情况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状况,我国交通运输体系需要进行相应的综合性统一管理,以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上的科学合理并实现交通运输体系的合理长效运用和发展。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将各个行业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有机整合,并对其各个环节实行统一管理,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各个项目之间的有效衔接与综合运营。

(2)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针对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中出现的权责交叉和机构重叠等现象,相关部门要在进行综合管理的同时,应逐渐对这些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能划分或者相应的机构合并。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进一步进行相应的政企分离或政事分离,以使相关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职能与利益分离开来,使交通运输管理更加规范和合理。

(3)合理分配管理体系中的权力。在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建设方面,中央管理部门应对全国的交通运输体系进行综合统一的管理,以保证中央对整个交通系统监督和控制,也使整个交通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科学衔接和合理运营。同时,中央管理部门应将属于和应该划分为地方政府的权力进行有序的下放,以使地方政府能够在交通运输系统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也能激发地方政府管理交通运输系统的积极性,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和落实作用。

(4)集中统一管理与专业领域管理相结合。相关管理部门针对整个交通运输体系制定出对其综合发展有利的规划,并要制定相应政策法规以对交通运输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在交通运输体系的进一步建设方面,相关部门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投资,确保资金与资源的合理运用。同时,针对一些交通运输行业的一些专业领域,如交通监管、交通安全等,要实行分部门专业化的管理,以保证管理效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