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反思范例6篇

交通事故反思

交通事故反思范文1

【关键词】责任保险 机动车交强险 垫付 赔偿

《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二条通常被认为是关于交强险除外责任的有关规定。该条规定了无证驾驶、醉酒驾驶、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等几种情形下如造成人身伤害的保险公司仅承担垫付抢救费的义务,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如造成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有疑问的是,如果上述情形下受害人当场死亡或者抢救后一段时间后死亡。那么保险公司是否还必须同时按照死亡伤残的规定赔偿或者垫付受害人。司法实践中,多数地区法院的判决认为,如造成人身伤害的,保险公司不能仅承担垫付抢救费的义务,还应按照死亡伤残项下的规定赔偿受害人。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一、对第二十二条的解析

有不少学者将《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一条与第二十二条联系起来分析。第二十一条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这就意味着《交强险条例》将第三人的损失界定为人身损失和财产损失两部分,且将人身损失和财产损失并列分开表述,而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免赔范围,仅用了“财产损失”的概念,更能体现出立法者的原意即免赔的部分只针对直接财产损失,而不包括人身受伤害受到的损失。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仔细推敲第二十二条就会发现立法者原意并非如此。

首先,从抢救费垫付与追偿的立法模式来考察。对于交通事故肇事者上述几种违法情形可知,立法者对这几种行为在道德上都是进行责难的,可为何还要求保险公司垫付抢救费呢?很明显,这是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所谓人命关天,无论谁的过错,救人是最紧迫的事情。其次,为何立法仅仅明确排除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而唯独人身损害赔偿没有提及?学者认为既然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对人身损害进行赔偿就意味着保险公司必须赔偿。然而,该条款是关于保险公司除外责任的规定,当保险公司作为赔偿义务人时,只有法律有明确规定时才有垫付或赔偿义务,而不是法律没有禁止即为必须。

全额赔偿模式被否定之后,是否可以使用垫付追偿模式呢?法理上似乎是可行的。从及时弥补受害人的损害出发,由保险公司垫付,然后再通过追偿权回复保险公司本不应承担的责任。从而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然而。这种模式表面上看是兼顾了各方的利益,实际上是以牺牲保险公司的利益为代价,保全了受害人。“从车险理赔代位追偿的经验来看,医疗预付费能够被追讨回来的显然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时候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人身损害赔偿费想必更是逃不出同样的命运。

值得深思的是,是否仅凭维护受害人利益这面旗帜就可以要保险公司做出牺牲?是否有更加合理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受害人救助的难题?

二、交强险性质与功能的重新厘定

(一)交强险的保障对象:被保险人抑或第三人

保险毫无疑问因为被保险人的利益而存在。在一般责任保险中,当保险事故发生后。先由被保险人赔偿受害人损失,再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相应的保险金,以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然而,当人们发现了被保险人背后资力雄厚的保险公司便意识到他同时也应该是受害人强有力的后盾。保险公司在无意中成了受害人的守护神。责任保险从保障被保险人慢慢被演变为关注受害人利益。《交强险条例》开篇第一条即宣示,该条例立法目的便是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为了保障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立法一方面强制机动车主必须购买保险,另一方面赋予没有合同关系之受害人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请求保险金的权利。这就慢慢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直接承担民事责任。然而,仔细分析受害人的权利来源就会发现,受害人的权利并非凭空产生,而是被保险人保险合同权利的转移。解决受害人赔偿的相关问题都无法脱离责任保险这一制度的框架。

(二)交强险的性质:公益性抑或商业性

多数学者从保护弱者、救助无辜受害人的立场出发要求保险公司承担责任,但是鲜有人站在保险公司的立场来考量。保险公司乃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其最高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在国内外上市,“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回报最优化”更加责无旁贷。立法者希望借助保险制度南保险公司担负起实施社会救济、缓解社会矛盾的公共职能,但这恐怕与保险公司的价值目标不相契合。

交通事故反思范文2

为了搭建一个这样更适合本校教师的低门槛的研究平台,我们2007年开始酝酿并推行了教育叙事的校本研究方式,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全体教师为校本研究主体,通过对教师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提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研究分为发现故事、记录故事、分析故事和反思故事、交流故事几个环节。

一、发现故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而这些事往往会被我们很快遗忘,我们要求老师随时记下这些不起眼的事,随时发现身边的故事。

二、记录故事

发现故事后,老师们用不同的方式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一般分为三类:

⒈教学类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次课堂教学或教学片断叙述出来,并加上自己对本堂课或教学片断的反思及感悟。

⒉生活类叙事

教师的“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一起构成“生活叙事”。

⒊自传类叙事

自传叙事相当于教师的“教育自传”。除教育行为、教学事件以外,从教师的“教育自传”中可以了解其教育观念。老师们以这种说话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短短两年,我们已经搜集、整理了《春天的思绪》《夏天的悸动》《秋天的遐想》《冬天的憧憬》。一千多篇叙事文章,真实地记录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分析反思故事

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每个月写好4篇叙事文,一般说来,教育叙事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亦可辅之以描写、议论和抒情。在教育叙事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根本目的是通过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的反思总是以新的教学理念的眼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通过这种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同样的错误,经过反思,自己才会知道问题出在哪,以后就不会重复出现了,这就达到了教学行为转变的目的。每篇故事都有老师的感受或对此件事情的教育反思。

四、交流故事

我们分教研组收集叙事故事,然后从中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故事,在每月定期的交流会上来讨论、研究,以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和学生身上的一些倾向,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通过不断的研究,我们深切体会到校本研究的台阶低了,教研参与面广了,教研次数多了,教研的宽度广了、纵度深了。老师们认为教育叙事研究不仅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础和对照学习的镜子。一方面,老师们以讲述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获得某种“自我意识”,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另一方面,其他老师也可以从叙事报告的故事情节中看到教学影像,清楚地把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用内省、比较的方法去分析报告中的问题。这些故事情节能给阅读的老师身临其境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对阅读者的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改进影响更具体、更深入。

教育叙事研究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其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对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能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

交通事故反思范文3

关键词:车辆交通事故 不良习惯 思绪漂浮 应对策略 心理学技术

一、车辆交通事故的概述

据各国事故数量统计的报告: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在5500万起,其中死亡30万人,受伤800万,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位居第二位。从国内外专家对大量交通事故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因驾驶员的原因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占80%已上,而在人的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中,有40%是由于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不良所导致的,所以说,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交通安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造成车辆交通事故的心理现象分析

2.1侥幸心理。其是指在开车过程中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驾驶员不是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依赖偶然因素的出现而消灾免祸的心理。它是由于驾驶员对个别经验的不正确的总结而形成的。

2.2逆反心理。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当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或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纠正、限制时,有人就会从心底产生一种自发的反向力,并在心理身上构成障区,形成一种对抗情绪。这种逆向思维和反抗控制的情绪,就是逆反心理。

2.3恐惧心理。驾驶员面对实际的或想象中的危险时所体验的情感。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精巧的配合,难以做到眼明手快,驾驶操作容易出错,也易发生交通事故。

2.4消极心理。其是车辆驾驶操作优化的大敌,也是发生事故的祸根。有些单位的统计资料表明,由于驾驶员消极心理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半数以上。

2.5利弊心理。驾驶员遇到事关利益的情况时迅速权衡利弊,采取相应措施的心理称为利弊心理。正确的利弊心理能够在权衡利弊后遵纪守法,顾全大局,先人后己,公私分明,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三、不良驾驶习惯的表现

3.1疲劳驾驶。长时间驾驶会造成驾驶员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的降低,头脑反应迟钝,产生厌倦心理。

3.2随心所欲。随心所欲是“无所谓”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1)拐弯、并道、起步、停车时不打转向灯。

(2)强行插队。

(3)夜间不按规定使用灯光。

(4)乱停乱放。

(5)慢车占用快车道。

3.3自我控制力差。自我控制力差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3.1侥幸。人往往存有侥幸心理,总觉得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幸不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3.3.2赌气。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很容易为了一些让自己烦心的小事情赌气。

3.3.3英雄主义。有的驾驶员自觉技术高明、头脑灵活,开辆好车就感觉“高人一等”。

3.3.4慌乱。出现异常情况时,表现惊慌失措。

四、对于不良驾驶习惯的应对策略

如果能意识到这种恶性循环的危害,建议试试以下几种应对“思绪漂浮”的策略。

4.1重视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4.2合理安排安全教育。

4.3把心理疏导引入安全例会,引导大家如何面对种种压力,让大家各自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压力管理模式和应对策略。

4.4做好包括单位、家庭、社会各层面人际关系的交流沟通工作,让自己处在一种和谐、温情的氛围中。

4.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车习惯。充分休息好,吃饭要定时,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五、预防车辆交通事故的心理学技术

驾驶员心理素质的高低与心里选拔有着直接的关系,心理选拔是保驾驶员具有较高心理品质的重要步骤。因此,对驾驶员心理选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选拔过程中,往往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5.1情景测试。情景测试主要是模拟现实交通中的情况,测定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5.2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也被普遍重视的方法。在心理选拔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与其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5.3面试法。面试法对于选拔者有较高的要求:一是选拔者要经过必要的训练。二是要形成详细的询问计划。

参考文献:

[1]宋传平,刘军民.驾驶员心理训练与事故预防[Z].

[2]胡智庆.汽车驾驶员安全防护与保健[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2009-01-04。

[4]韦德,塔佛瑞斯.心理学的邀请.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3。

[5]金会庆,张树林,戴平,等.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综合评价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69-371.

交通事故反思范文4

目的:在当今设计被越加重视的大环境下,设计领域迎来新热潮,面对新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探讨故事化设计思维在设计意义上的延伸与探索,寻找新的设计方向。方法:通过对“故事”进行分析,来研究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通过总结归纳现有的设计思想,并结合案例分析,浅析故事化设计思维的内涵与应用。

结论:故事化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法,提供设计的新思维,以新的角度来解决设计问题,挖掘和延伸产品的内在意义,创造出更宜人的产品,营造充满故事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

设计趋势 设计思维 故事 故事化设计 产品内在意义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创新时代,设计以其独有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满大街的创意海报,琳琅满目被设计过的商品随处可见。从起初设计作为促售的一种手段到设计驱动式创新,设计的地位也从物理逻辑逐渐向行为逻辑发生演变。众所周知,设计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人说它是继产品经济、服务经济之后又一个经济制高点――体验经济,有人说这是个物质日益丰富的后工业时代,人们从追求“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追随表达”的产品,最后到“形式追随故事”的产品。设计总是一步步地向“人”靠近,甚至还要超越并引导人。设计的理念随着时展衍生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情感化设计”、“本土化设计”、“大众设计”……这些新的理念一窝蜂的充斥着设计的各个角落,好比交互设计也不再是产品的制胜法宝,设计不能仅仅被局限在交互或是体验设计中,设计需要寻找全新的思路。每当设计的概念进一步向前推进以适应变化莫测的社会,我们便需要回到设计的本源,去找寻设计的内在意义。回归本源,设计总是在做一件事――为人讲故事。如果说故事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那么设计就是完成一个好故事的创作过程。我将它理解为:故事化设计思维。

1.有关“故事”

故事之于我们是亲切而自然。我们从小在故事中长大,故事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听着别人的故事,也继续着我们自己的故事。故事可以是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一段过程,一份体验;一种思想,一股精神,一次记录,一份传承;一种沟通,一份表达,一种情景,一些信息;一种艺术形式,一种感悟与想象……故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故事中成长,也将故事演绎成我们的日常生活。纵观人类本身亦是故事的承载体,聚集着以往的经验及阅历,也浓缩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人们天生就是故事的听众,故事便成了一种简单分享信息的方法。

人们习惯了通过故事的形式自然的表达自我、与人沟通交流。故事的构成要点:视角、情景、角色、形象化、语言。这些简单的元素加在一起所带给人的精神价值与情感体验是无价的。这就是故事的魅力!这就好比在设计要素中也常关乎多维度体验设计、系统环境关系设计、以人为中心设计以及设计的表达技法与设计思想等。元素总是简单的,但是如何去运用元素来传达思想则更多依赖于个人的文化修养。设计的灵感源于生活,生活阅历加上创新,便会产生故事。作为一个故事讲述人,把一幅画面、一个愿景,一种方法或是一个创新的世界,通过故事的方式传递给人,以给听众带来启发与共鸣。好的设计就犹如好的故事。

2.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

有人曾说,设计本身是一门语言,起初我们在努力的学习如何去做设计,而当设计已被普遍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怎么来掌握设计,去描绘一幅拥有故事感的画面,就像学习一门语言。目前,已经有人提出设计师要懂得讲故事,也有人意识到故事之于设计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进一步讨论与研究“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当将故事与设计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构成要素与创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与设计的内在联系源自两者都有生活作为基础,都在做一件与人有关的事情,都在以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与揭示生活,都在赋予事物更多的灵魂与意义……

这种内在联系存在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自然基础与人文基础两方面。在自然基础上,故事与设计起初都是源自生活,从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活而设计的人造物,到如今每天被各种产品环绕的日常生活,设计―直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更引导提高着我们的生活。故事也是源自对于生活的细微的观察与感悟,承载着我们的精神与情感。设计与故事又可以归属于艺术,都以其独有的魅力描绘或创造着我们的生活。有人可以运用语言写出《啥利.波特》,有人可以创作出《格林童话》,文字是故事的组成,技术便是设计的外衣。在人文基础方面,故事是很好的沟通方式,每个人都是好故事的天生听众与创造者。在设计领域,故事感的存在也很好地将设计师与目标用户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也在享受着设计师营造的故事化环境体验,从而在精神与情感上与设计师产生共鸣与呼应。然而设计师、故事、目标用户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可以促进设计进一步发展,互利共生(如图1)。设计的趋势总是逐步向人靠近,故事化便是一个很好中枢,将设计与人更好的连接与融合。

交通事故反思范文5

尊敬的交警同志:

由于本人驾车.乱停.乱靠违反了交通第xxx条法规给正常行驶的车辆及行人造成不便,虽然没发生什么交通事故.但也构成了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如果发生交通事故那后果将不堪设想.重则危及他人及自己的生命安全.轻则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城市风貌。

虽然这种行为不只一次.但我知道这种行为终有一天会挨捉.那是必然的结果一直都有预感。也许是侥幸心里作怪.每每犯错却不知悔改.直到当天挨现场捉得当时交警同志走过来说:我在这凯巡查你种敢乱停车我看你也太卵狂点了吧 没偏没巧说这句话的人正是柳南交警队副大队长,每当顾及此次 便悔不当初.无视国家安全法规而且还在交警同志众目之下违反交通法规。现在想起啊还真想给自己一扳头。

我知道这世上没有后悔药.现在错已经犯了在怎么后悔种没有用的.经过此次教训我会深刻的反思自己 决定以后会严肃.认真的态度看待交通法规。

此次的教训,在交警同志的教育下已深刻的烙印在我脑海里让我深刻的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最后感谢交警同志对我的教导

鞠躬致谢

20xx年12月10号

违章人:xxx

交通违章检讨书范文二

尊敬的交警同志:

由于本人驾车(贵EXXXXX)于20XX年XX月XX号下午在县交警队门口处违章停车卸货。之后来了两名巡警让我立刻开走,我给说让他们给我一分钟时间就好了。随后我就去关车门,于是他们就过来说不行,必须马上走。看他们态度如此恳切,于是我们发生了个小小的误会。当然,我知道此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之规定。给正常行驶的车辆及行人造成不便,虽然没发生什么交通事故。但也构成了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如果发生交通事故那后果将不堪设想。重则危及他人及自己的生命安全。轻则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城市风貌。请领导同志们放心。我一定会以认真而严肃、虔诚而紧张的态度看待交通法规。违反交通法规可能引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造成的违章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损坏公共设施,进而影响公共治安秩序,这些引起了我的深层思考。

经过此次的教训,在交警领导的教育下,深刻的认识到了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重要性,今后我将认真学习交通法规,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最后,请领导和同志看我的实际行动,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感谢交警同志对我的教导

交通违章检讨书范文三

尊敬的上级部门:

10月30 日11月3日,我没有按照中心的规章制度,规定程序请假,严重违反了中心的规章制度。今天,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领导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的思想反思结果向领导汇报如下: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这虽然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对自己放松要求,工作做风涣散的必然结果。经过几天的反思,我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成长经历进行了详细回忆和分析。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从而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但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工作也比较熟悉了,尤其是领导对我的关怀和帮助使我感到温暖的同时,也慢慢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因此,这次发生的事使我不仅感到是自己的耻辱,更为重要的是我感到对不起领导对我的信任,愧对领导的关心 同时,在这件事中,我还感到,自己在工作责任心上仍就非常欠缺。

交通事故反思范文6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在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所以,新课标倡导“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五组的习作,是根据提供的几组词语编故事,写想象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根据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在这节习作课的操作上,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 放飞思维,激活想象 童话、寓言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童话最接近学生的内心,反映着真挚的童心。因此,编童话故事给了学生一个释放心灵、宣泄情绪的机会。怎样顺利地打通学生想象的通道呢?课伊始,进行故事接力,创设了故事情境,激起了思维的涟漪;听声音,想故事,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学生浮想联翩,神思飞动。再让学生说“111”是什么,利用简单的图形,从形及物,由此及彼,想象的大门随之洞开,而这“111”又正是这次习作内容所在的页码。这一巧妙的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引起和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情绪,产生愉悦的心理反映。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良好的听说习惯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然后,以一组组词语为载体,一个个事物为主人公,由物及事,架起了思维的立交桥。大自然的鸟兽虫鱼、名山大川、文具五官都赋予了生命与灵性,在学生的想象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2. 自主选择,彰显个性 从习作的内容来看,学生可以选择习作中提供的词语。也可另选词语来编故事;从学习的方式上看,学生可以有个人空间,独立思考,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故事接龙,共同表演故事;从交流的对象上看,不仅可以和同学、和自己的科任教师交流,还能向听课老师请教、交流。课堂呈开放格局,凸现教学信息的立体化,教学过程的开放化,交际形式的多样化。通过组织双向、多向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和谐、自然、开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3. 关注生活,乐于表达 课标对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提出:“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虽然童话可以海阔天空,驰骋万里,但是,它仍然与生活、与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导编写童话,不仅要充分联想事物之间的联系,还应调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写得有意义、有新意。在学生自由组合活动时,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联系此前学习《海滨小城》、《五彩池》等文后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小城生态环境的调查,以及口语交际“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的讨论,来关注环保这个主题;联系学生不爱护眼睛,体检中视力不达标者越来越多这一实际;联系个别同学不爱惜文具,不爱惜学校财产等行为;联系社会的旅游热等热点问题……一一反映在童话故事中。这样必将推动学生学会观察、敏于思考,更多地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心态,除采用智慧果、智慧书签等激励手段外,还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创新的空间,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开始,我设计了“故事大赛”,那样,竞技性强,课堂活跃,但可能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同学只能当听众。基于这种考虑,我在教学设计中改为自由地把所编故事讲给别人听,在小组内让小主持人主持“小小故事会”,尽量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而把起点较高的“故事大赛”放到第二课时。课中还鼓励学生向听课老师请教,并且把交际活动拓展到课外,把同学当作邻居的小伙伴,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