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智慧教育范例6篇

教育部智慧教育

教育部智慧教育范文1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后,国内的首个专注教育信息化展会一一中国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新闻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自愿加入了“中国智慧教育媒体联盟”,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据悉,该联盟是中国首个智慧教育圈的媒体联盟,也是首个集合智慧教育产业链上所有行业媒体的联盟。其将搭建媒体间的沟通交流平台、推广智慧教育理念为宗旨,倡议通过教育公益行动,教育文化之旅等系列行为,在交流中探寻智慧教育,共同完善“智慧教育生态圈”。

可见,未来的教育是智慧教育的时代。在物联网、大数据、泛在网络、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推动下,教育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于整个教育行业来说,是一场教育界的产业革命,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有人曾用如此鲜明的对比来描绘智慧教育:“越来越少的课堂,越来越多的网络;越来越少的教室,越来越多的咖啡厅和厨房;越来越少的讲授,越来越多的交互;越来越少的编制,越来越多的合作:越来越少的办公室,越来越多的实验室……”确实,这些你曾不敢想象的场景,已经随着技术的倒逼,悄悄渗透到了我们周围。

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智慧教育得到了来自政府、教育部门和企业等各方的极大关注。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教育部门主导,而一些一线城市在智慧教育上的先行也已取得了较大突破。如上海联通与中欧商学院推出的、基于iPad平台开发的iCourse课件系统,已经在包括“平安校园”在内的多个智慧教育行业中应用;今年的7月20日,宁波鄞州区教育局推出的智慧教育“空中课堂”正式开课……智慧教育的鲜花朵朵绽放。伴随着各地教育投入的逐步增加,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更是得到了国家巨大的财力支持。据业界人士预测智慧教育将推动整个产业价值提升,2020年或将超万亿。

教育部智慧教育范文2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城市 ;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23-05

教育是城市振兴、发展和现代化的基石,寄托着所有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信息社会”作为当前的一大主流形态,呈现出“智慧化”与经济增长、城市建设、社会转型深度融合的趋势,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教育信息化以及“智慧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2009年初IBM公司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随之被国际社会迅速接受,其实质就是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城市各行各业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教育领域,“智慧教育”表现为通过ICT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实现形式,充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促进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智慧教育”的提出是“智慧城市”和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目前南京城市的发展已进入到全面建设“智慧南京”的阶段,“智慧南京”就是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抢抓全球信息通讯技术不断实现重大突破的机遇,突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进一步完善、深化顶层设计,突出项目带动和模式创新。

在此基础上,南京“智慧教育”的提出既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智慧教育”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规划设计需遵循“智慧南京”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智慧南京”信息基础设施,做到“智慧教育”与“智慧南京”统筹协调同步发展。

一、南京“智慧教育”的建设原则

“智慧教育”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手段,来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其核心内涵是依托计算机和教育网,全面深入地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重点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吸收各类社会教育力量,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实现创新成果的共享,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及效益,全面构建网络化、个性化、智能化、国际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智慧教育”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建设过程,在项目实施与建设过程中首先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为先导

“智慧教育”作为南京“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首先要做好与“智慧南京”顶层设计的衔接。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做到统筹协调,既要从时间上、发展上进行纵向的考虑,又要从各单位、学校以及其他外机构的协调运作关系的横向关系上考虑;既要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支撑体系建设等“智慧教育”创新整合平台建设项目的分步实施,又要考虑这些项目的协调发展。因此以总体规划为先导能够保证建设方向、顺序、内容、后续扩展保持正确和统一的方向。

2.以全面的信息集成为核心

实现“智慧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打通“信息孤岛”之间的联系,通过共享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信息门户等技术,实现数据整合、应用整合、内容整合、流程整合等四个方面的信息集成目标。

3.以信息资源利用为基础

通过对基础设施、运行支撑平台、数据、知识、应用系统、维护队伍等各类资源的统一管理,才能真正达到“智慧教育”的建设目标,最终充分发挥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价值。

4.以用户服务为导向

“智慧教育”体系的设计应以如何让用户获得最佳服务体验为原则进行实施,屏蔽技术细节,注重用户服务体验,降低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学习成本,增强用户服务体验感,增加用户的粘性。

5.以开放合作为手段

“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应具备开放性,可以方便的融合第三方软件系统,提供开放的API让出版商、教育资源制作商、移动运营商迅速接入,并向平台内的用户提供第三方软件服务。

二、南京“智慧教育”总体框架

南京“智慧教育”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一大服务平台、三大基础设施、三大保障体系”,即在组织架构、政策法规及安全保障三大体系的保障下,构建教育专网、感知校园和教育云数据中心三大基础设施,推进以管理与教学服务平台、资源服务平台、教育开放平台及城市教育智能门户为核心的“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见图1)

三、南京“智慧教育”发展目标

遵循“智慧南京”顶层设计的要求,在“智慧教育”总体框架下,充分利用“智慧南京”公共基础设施,使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建设覆盖全市的南京教育专网,创建全市共享的“感知校园”普适化管理平台;以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打造“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对内满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对智慧化教育管理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智慧教学的要求,对外联合社会教育机构,吸收接纳有益的社会教育资源,建设智能化的教育开放平台,满足社会公众个性化教育的需求。

具体实现目标:一是积极推进各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并与市政务网络及市级中心对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专网,加快教育无线网络的普及;二是加快建设感知校园基础设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办学水平和校园安全;三是加强统筹协调,与市政务数据中心共建设教育云数据中心,提供教育基础设施云服务;四是积极推进基础数据整合,实现统一身份认证;五是建设市、区、校电子政务系统,推进多级教育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各类教育数据汇总分析和多级协同办公,实现全市教育的智慧管理;六是建设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与智能分析,提升优质资源利用价值,形成智慧教学的基础;七是建设家校互通平台,实现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同步,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对社会提供各项公共服务;八是利用社区化、移动化、服务化的技术手段,建设市教育智能门户,为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移动学习应用;九是建设开放式的学习互动平台,吸收社会教育资源,提供智能化与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

四、南京“智慧教育”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南京“智慧教育”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建设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教育专网的互联互通、校园的感知物联和基于云计算的服务能力,为各项教育智慧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加速构建“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满足南京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对于教育管理、教学与学习方式智慧创新和人的现代化的需求。

1.教育专网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增强、优化南京市教育专网的系统功能,与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密切合作,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政务网,按需求合理扩展网络,整合南京市现有网络资源设施,完善“一点两翼”架构,实现各中心内部之间高速互联。整合教育城域网教育服务功能,在南京积极推进全方位、多样化的数据服务及应用服务。到2015年,主中心与运营商之间的网络带宽达到万兆,主中心与分中心之间的网络带宽达到千兆,三个中心与区域学校的网络带宽达到百兆。完成南京教育城域网的多层应用网络的建设,整合原有网络设施,建设专用区域教育服务器集群,为基础教育和公共教育提供种类丰富的无障碍虚拟教育信息化服务,满足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教育应用和服务需求。

2.感知校园

以物联网和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加知校园建设。建立起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为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1)打造国内领先的平安校园。在校园中部署物联网传感器,采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和音视频编码传输技术,依托无线网络作为传输通道实现结点之间的高速互联,通过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音频、视频、温湿度等信息推送到教育管理平台和家长手机上。平安校园利用技术手段打开了校园的“围墙”,在加强对学校的监督并提升学校管理能力的同时,让家长放心安心。

(2)实现校园节能。通过实时采集、远程传输、动态管理的校园能源管理平台为实施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奠定基础,为客观评价校园节能效果、建立完善的节能管理机制和制定有效的节能对策提供基础依据,为可持续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数据支撑,为节能宣传、节能管理制度、能源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条件和支持,加快推进南京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

(3)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解决学生食堂消费、学生宿舍管理、保安巡查巡更、开水房及澡堂用水控制、大门门禁及停车场等一揽子问题,并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与市民卡的对接。

3.教育云数据中心

与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合作,加快推进教育云数据中心的建设。构建云基础设施,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和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基础设施采用集约化管理,方便业务应用灵活部署和管理,保证更强的业务连续性,促进节能减排和搭建绿色数据中心。云基础设施的建设包含云计算机中心机房建设、网络系统建设、网络安全系统建设、云主机系统建设、云存储系统建设,以及数据的容灾、备份系统建设。

构建云服务部署管理平台,为上层“智慧教育”应用提供弹性部署环境,同时承担全局的数据集成与整合、用户的统一身份管理与统一认证、基于虚拟社区的交互与协同环境支撑,大规模的内容管理与服务、上层应用的接口服务和管理支撑,以及提供云服务平台的运营监控、资源池管理等运维支撑。

4.信息服务平台

全面推进“智慧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该平台包括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与教学服务平台、智能教育开放平台和教育智能门户在内的各类子平台。

(1)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整合

加快构建“智慧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按照共建共享原则,统一标准、统一出口、统一管理,力争到2015年建成覆盖市、区、校,能够体现南京教育特色和水平的教育资源集群库。依据国际和国家资源库建设要求,制定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和规范。成立资源建设项目专家组,负责南京教学资源建设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成学科齐全、与学科教材相配套、开放可定制、内容丰富、便利教学、质量优良的教育信息资源,建立有序高效、科学合理的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以智慧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为中心,整合各级教育机构和社会的公共教育信息资源,构建面向全社会包括农村和终身教育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系统,满足信息社会终身学习需求的目标。

(2)教育管理智慧化

在“十二五”期间,首先建立统一、完善的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集成手段,动态整合来自各级教育机构的基础数据,逐渐实现教育系统内各个部门、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动态及时地互联互通,达到数据的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统一、应用共享,彻底消除教育信息化中的信息孤岛,为教育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设全市教育综合管理系统,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电子办公、公文流转、数据上报以及综合查询分析,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工作效率。通过为每个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统一的应用环境,满足这些部门电子办公、跨部门协同办公及网上审批的需求。

(3)教学与学习智慧化

建设教师教研空间,为教师建立在线研修、团队教研、网上备课、共享资源和业务交流的数字化校本研修平台。为各级教研组织、个人提供基于社区协作方式的网络教研平台;基于个人教研工作及教研协作,提供多种教研应用。

建设学生学习空间,为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在线作业、虚拟实验、实时测评、个性发展和互动合作的网络学习系统。引进泛在学习的理念和技术,整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等基础工程,进行泛在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创设“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网络教学平台以社区化的形式为学生、老师提供在线教学、学习平台。

建设智慧教室,通过教育专网接入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云端教育资源组织教学,师生通过教育云终端设备同时共享教育云上的资源。教师利用电子交互白板授课;学生通过学生电脑和电子书包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与交互;教师、学生和家长通过教师社区和学生社区进行师生和家校互通,充分发挥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效能。

(4)智能教育开放平台

通过多层次的开放平台为最终用户即资源的使用者提供数据及应用服务,资源使用者可以通过开放服务平台浏览和申请使用教育资源,并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对资源进行下载、重新整合和展现。同时,教育应用开发商或各类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开放平台上载教育应用或资源并提供各类教学服务,而平台的运营者或管理者,可以通过该开放平台对用户、资源、计费进行统一管理。平台将提供包括在线课程、直播课堂、你问我答和智能分析等功能。

1)在线课程

教师个人或社会教育机构可通过“在线课程”的方式自己的教学应用,也可利用平台提供课件录制、技术、服务等自建教学应用。各类教学应用内容包括讲座、习题、模考、答疑等多种教学资源,全程采用多媒体音/视频授课,图像、声音、文字、手写演示同步传输,拥有领先的手机移动课堂和高清视频课件,支持随时随地在线或下载学习。

2)直播课堂

平台提供直播教学软件。通过该软件,教师可通过摄像头、话筒、白板、PDF讲义等多种方式组合完成音/视频多媒体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进入网络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即可轻松感受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实时互动的教学效果。

3)开放问答

智能教育开放平台提供开放式问答式一对一教学模式,任何人在这里既可成为教师也可成为学生,既可提出问题也可解答问题,并可通过解答问题获得收入。平台将通过制订规范的信用评价体系和审核仲裁机制,来充分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和保障参与用户的权益。

4)智能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自动进行提示、诱导和评价,以此弥补没有老师面对面交流指导的不足。

5)教育智能门户

建设教育智能门户,为全体用户提供统一服务窗口,公众可以通过门户了解各类教育服务公告,浏览公开的优质资源推荐、浏览各类教研教学活动资讯、分享教学案例,获取政府在线审批服务,与各类教育机构进行互动,享受教育云服务。市、区、校级教研机构可以在门户上组织各类教研活动,通过虚拟社区实现线上线下教研活动的流程化作业和教研过程的多人协同;可以通过门户采集教研教学活动过程数据、资源服务行为分析数据,结合学业测评系统,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有效的数据来源。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智慧教育”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组织领导体系是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组织领导部门和协调机制,包括组织协调、实施推进、专家咨询体系。进一步加强南京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力度,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职能,分级管理。设立专门的教育信息化项目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论证和建设工作,实行运营维护的社会化,确保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专家指导委员会,为重大项目决策提供支撑。

稳定专业教师,特别是专技人员的岗位,按试行的管理条例落实有关人员的待遇,规范检查考核,兑现奖惩措施。教育城域网各中心按照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并配备技术人员,在工作环境、收入分配和人员编制等各方面增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加强“智慧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政策法规体系是“智慧教育”运行、管理、服务的规范与法律准则。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对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和产业等各个方面制定一套完善的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标准体系,以规范和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和引导决策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合作,理顺区域“智慧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整合教研、科研、培训(含教师继续教育)和电教(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各部门的力量。在政务部门逐步建立信息主管制度,建设信息化工作沟通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对“智慧教育”工作的绩效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对各单位的信息化投入挂钩。完善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流动机制,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在全市各级单位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信息化队伍。

3.加强“智慧教育”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安全保障体系是保障“智慧教育”基础网络和信息资源安全的规划设计、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在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总体架构下,“智慧教育”将遵循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从组织、管理、技术与运维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基础信息网络和核心要害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水平,保障核心要害信息资源的安全,形成可靠、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安全全过程管理,做到从“智慧教育”业务系统设计和建设实施,到后期运维各个环节充分保障“智慧教育”建设的信息安全,形成一个“智慧城市”建设安全保障的完整闭环。加快推进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建设。建设“智慧教育”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强化安全检查、风险评估、网络信任体系和容灾备份体系建设等工作。

4.确保“智慧教育”经费投入与投资效益

按照政府主导、分级多渠道投入的原则,切实加大对“智慧教育”的投入。“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应列入财政预算。学校根据教育规划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集中采购。探索信息化投融资体制创新,采取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运作机制,优化政策环境,以政府资金和信息资源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进入“智慧教育”建设领域,扶持一些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智慧教育”建设运营主体。

5.建立“智慧教育”应用激励机制

继续抓好各类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示范区、教育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单位,充分发挥示范学校辐射和带动作用。组织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现场会、观摩会以及各种学术论坛,找寻交流平台,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学校的评选和智慧化应用先进个人的评定,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学校对取得成绩的教师实行奖励,与晋升等挂钩。

参考文献:

[1]南京市.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12.

[2]南京市.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Z].2012.2.

[3]邓贤峰,张晓海.中国“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思路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1(2).

[4]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

教育部智慧教育范文3

【关键词】教育管理 信息化 新发展 智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10-02

一、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云计算、大数据、无线通信等技术,这些技术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由信息化时代走向智慧时代,而智慧教育正是智慧时代的产物,从而智慧管理取代了传统的信息化的教育管理。目前教育管理事业信息化的新发展也是走向智慧管理。智慧,就是对于知识的创新,与客观物体的古往今来的统一。智慧管理,是现今所有的知识管理的创新,让知识管理成为完善的、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模式。

长久以来,中国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虽然人口基数过大、数量过多,导致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现象的产生,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但是,国家也一直在改革政策中,争取源源不断的培养人才,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优秀的公平的教育。继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出台之后,国家又相继出台了奖学金以及贫困助学金等政策来保证学生们不因金钱的缺少而缺少教育。在对于教育的质量方面,教师的资格要进行考核,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之中等措施的确也让中国的教育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教育的信息管理还有待完善,恰恰是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导致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桎梏。

首先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智能程度太低,很多数据还都是得靠人力来管理,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没有同教育管理信息化密切结合起来。在智慧管理的过程中,仍旧需要管理人员参与数据的统计与管理,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智能化。就比如学生选课系统,很多时候错误频出,造成错选漏选。还有学生成绩登记系统也不完善,总是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些为0分的情况。这些事件的发生,说到底还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智能程度太低所导致的。

其次是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并且具有效力的管理体系,没有确立明确的管理制度,以至于不能制止约束各方面的信息管理操作。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系统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了许多地方教育部门自行建立自己的教育管理系统,教学信息资源的重复利用与浪费,不完善的教育系统存在的漏洞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损失。比如多地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就与教育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存在密切的关系。

我国的教育监督系统的不完善也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完善的一个显著问题。国家和政府没有出台一个完善的教育监督系统,不能及时的实现监管与改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错误。比如近几年考研试题频频的泄露,对于辛苦奋斗两三年的考研学子来说是多么不公平不公正的一件事,而这恰恰是教育监督系统的不到位造成的;再比如,基本全国的学校都有监控系统的覆盖,但是,一旦发生偷盗、杀人等社会影响严重的不良事件,监控确需要经过层层的申请才能够调出,给与了犯罪嫌疑人充足的潜逃时间。不可否认,这的确是教育监督系统的不完善造成的一系列潜在的隐患。

最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普及并没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大山里的孩子们由于资源的匮乏,想要学习,只能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来充实完善自我,享受不到智慧教育的优越及便利。虽然越来越多的学生们开始享受到智慧教育的优越性,教育也越来越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教育管理信息化要普及全国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任务。

二、智慧管理

1.智慧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智慧,就是对于知识而产生的创新性,是人类对于客观物体通过知识而产生的一种大脑的活动。智慧管理,是现今所有的知识管理的创新,让知识管理成为完善的、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模式。

智慧管理的内涵体现在智慧之中。智慧就是意味着创新、智能、高效。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新发展,必须要体现出创新的精神、智能的精神、高效的精神。运用智慧管理,是我国对于教育部门的新要求,也是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坚持。

2.智慧管理的特性

智慧管理是比信息化管理更进一步的管理,是我国目前发展应坚持的战略与策略,其具有以下特性:

智能化、高效化。智慧管理较之信息化管理最大的一项改变是更加智能化。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于知识的获取不仅仅是从书本之上,还有互联网、社会实践等,数据的管理更加智能化。而智慧管理的高效化体现在解放人力资源,使教育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加高效化。

透明公开性。透明公开性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教育管理系统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够完全做到透明公开的特点。而智慧管理系统承载与互联网之上,全国教育资源共享,全国教育管理系统公正公开,甚至是普通人也能看到一部分透明化的管理系统。

可视化。可视化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特征。可视化代表着可以看见,就是让所有人,无论是教育部门的领导、管理人员还是学生等普通的人民群众都可以真真切切的用眼睛看得到,用心能体会到感受到。在智慧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监控系统去关注教育管理,可以及时解决教育管理系统出现的错误以及漏洞,针对错误与漏洞做出有效的决策,能够及时避免风险的发生。

三、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

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这是我国目前针对教育管理的现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不再满足于信息化的教育系统的管理,而是趋向于更完善更智能的智慧管理系统。运用智慧管理系统,让教育部门作出更加成熟的决策,智慧的调动教育的资源,实现教育管理中智慧管理的智能高效化、透明公开化以及可视化,培养和发展对于社会有利的人才,推动社会教育事业的持续、和谐以及健康的发展。这是我国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的目标,也是决心。

参考文献:

教育部智慧教育范文4

摘 要:海淀区教委从实际区情出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科技推动教育变革”为核心理念,编制并实施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及《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着重从办学条件、教育资源、师资及生源等方面促进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特别注重应用创新、机制创新及专家支持,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并探索出一条通过全面建设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海淀区;智慧教育;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4-0003-04

北京市海淀区辖区内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中小学校共200余所,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优势明显,这成为海淀区教育、文化与科技的领先优势。但另一方面,区内人员结构复杂,经济文化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摆在海淀区教育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海淀区教委从实际区情出发,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智慧教育,并探索出一条通过全面建设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一、发展基础与统筹规划

海淀区教育信息化起步早、发展快。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育资源积累,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信息化为海淀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有力的保障。

从2013年4月开始,在主管教育的区领导的带领下,海淀区教委对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展开深入调研,具体调研结果如下:一是基础好。师机比达1:2(有效1:1.8),生机比达5:1(有效10:1);二是高标准。率先现宽带网络校校通(90%的学校带宽接入超过10M);三是高水平。全部学校都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四是高效率。创新信息化经费管理模式,即实行生均经费+专项经费模式;五是高素养。师生信息化素养不断提高,所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均达到中级以上。按照智慧校园能力成熟度模型,海淀区已经有80%的校园处在由基本级向变革级过渡,即处在由数字教育向智慧教育跃升的阶段。同时,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尚存在独立应用多而统筹规划少,硬件网络多而校园标准少等方面问题。这些情况令海淀区教委深刻认识到,技术推进教育变革的态势已愈加明显,数字教育跃升到智慧教育成为必然趋势,海淀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势在必行。

在全面掌握全区基本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海淀区以“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为核心理念,以促进教育公平与海淀优质资源共享为价值追求,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重要着眼点,组织编制并于2014年3月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海政发〔2014〕8号,下文简称《规划》)及《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海行规发〔2014〕6号,下文简称《管理办法》)。依据《规划》及《管理办法》,海淀区组建了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文简称“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海淀区智慧教育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区智慧教育建设管理办公室(下文简称“区智慧办”)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各项工作,统一负责全区智慧教育项目的规划、申报、评审、建设、监督和备案等工作。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及区智慧办的组织协调下,海淀区根据《规划》的指引,紧密依照《管理办法》,积极创建智慧校园,大力发展智慧教育,以促进海淀区优质教育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实现共享,从而推动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二、建设思路与经验做法

《规划》描绘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的宏伟蓝图,《管理办法》则指明了通过智慧教育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途径。

《规划》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以党和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重要文件为依据,基于海淀区教育信息化现状及现存问题,明确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建设原则,提出并阐明了海淀区智慧教育“3456”的建设框架与建设内容。

“3456”的建设框架,即建设三类智慧环境、提升为四类人群的智慧服务、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实施六大板块工程。具体来说,建设三类智慧环境:就是全面建设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智慧云(教研)中心、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以及支持终身教育的智慧型学习社区;提升为四类人群的智慧服务:就是全面提升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与管理者四类对象的服务,持续推进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教研和智慧服务等四大应用;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就是全面建立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的理念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标准保障等五大保障,为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保驾护航;实施六大板块工程:就是全面实施包括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智慧校园建设、智慧型学习城区建设以及智慧教研素质提升、智慧学习应用推进、一体化智能运维等在内的六大板块工程,全面推进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

《管理办法》是为贯彻落实上述规划的理念精神及建设内容所设定的。在该管理办法中,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区智慧办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梳理了海淀区智慧教育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制定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专项经费项目、常规经费及生均经费项目、学校等教育单位新扩建及翻新中所涉及智慧教育项目、智慧教育应用推进研究项目、智慧教育素养提升项目、智慧教育设施运维与信息内容服务项目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并明确了智慧教育项目变更办法及流程,还明确了一系列智慧教育建设管理机制。

依照《规划》和《管理办法》,海淀区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科学、高效发展为重要依托和重要动力,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建设:

1.促进办学条件均衡方面

一是推进实施海淀区智慧教育万兆光纤信息高速公路建设。2014年(一期)完成万兆核心环和4个汇聚接入环的铺建工作,实现81所学校先期接入。2015年(二期)将189所学校接入环网,2015年(三期)将41所民办校及他办学校接入环网,工程总计接入311家单位。

二是推进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为响应教育部和北京市关于“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工作部署及达标要求,在信息高速公路铺设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全区各中小学校园(单位)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三是着手研制“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及制订“海淀区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以高标准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为主线,构建出一个阶梯式的进化框架,从低到高分别是初始级、基本级、变革级和融合级四个成熟度等级。每个等级又可从基础环境、软件与资源、管理、教学应用、教师信息化水平、学生信息化水平等六个维度来定义这一级目标的若干个关键过程域。由此,可形成一个包括四个等级、二十四个关键过程域的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体系。

“海淀区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将结合“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针对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实际,制订出智慧校园发展各个阶段的标准体系,以明确、具体、可参照的标准体系为指导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在推动实现全区智慧校园基本达标的同时,促进各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并鼓励各学校在整体标准体系框架内实现各项特色发展。

2.促进教育资源均衡方面

一是推进实施海淀区智慧教育视讯中心建设。该项建设是区域网络电视、网络电话、视频会议、远程培训和教学观摩等集约整合应用的基础性工程。2014年先期启动全区教育系统视频会议平台的建设工作,试点建设并实现幼儿园组、小学组和中学组共计31个集会点与4个主会场之间点对点会议、组对组会议、划片集中会议、视频电话会议和区域广播等应用。

二是筹划实施区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2014年,开展了区教育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区教育云管理中心硬件集群与虚拟化等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至2016年,预计基本完成软件平台层建设。2014至2020年,持续完成教育内容库建设。智慧教育云中心将成为海淀区优质教育的汇聚中心及创新生发中心。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将从实质层面推动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共享问题。

三是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产业理论与实践”的研讨工作。在海淀区第90次政府常务会议上,已明确由区教委负责,会同海淀园管委会(区经信办)等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促进海淀区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的相关办法。目前,区教委已组织初步拟定了《海淀区互联网教育产业促进办法(试行)》提纲,相关调研及研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相信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完善与兴起必将有力推动海淀区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3.促进师资均衡方面

一是通过名校、优质校向相对薄弱校选派优秀教育管理人员或先进教师,采取对口帮扶、委托管理、合并管理等形式促进师资均衡。

二是通过“一校多址”办学、“名校带动”办学等方式增强优质师资对相对薄弱地区、相对薄弱学校师资的扩充与提升。

三是通过探索推进互联网教育、MOOC教学模式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形式,促使海淀优质名师课程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

海淀区的实践表明,以上三种途径均需要一系列的信息化手段予以支持,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优质师资资源的均衡与共享。

4.促进生源均衡方面

首先,海淀区紧密围绕北京市关于基础教育阶段一系列相关政策精神,积极推进生源均衡工作。以2014年为例,海淀区教委依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结合海淀区实际,制定了《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既定目标与要求扎扎实实推进招生工作。

其次,增强学校改扩建力度,增加优质学位。2014年,海淀区改扩建六一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新增2000余个入园学位;中关村三小新校区、五一小学新校区建成启用;新建、改扩建育英中学、六里屯配套小学等6所中小学,新增1万余个入学学位。

再次,加大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九年一贯制入学模式。海淀区在已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的基础上,2014年依托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名校多制办学的模式,新建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包括十一学校的一分校,即把万寿路地区原来的群英小学和206中学合并。此外还有二十中永泰庄分校,以及将车道沟小学和理工附中合并兴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一系列举措的顺利实施,都与教育信息化的配套与支持分不开。2014年,海淀区通过电脑派位、对口直升方式,就近入学的学生比例达到83%,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进入2015年,海淀区以促进教育均衡为导向,展开了力度空前的综合教育改革。从2015年开始,将陆续新建扩建包括101中学温泉校区、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中关村三小万柳北校区、红英小学六里屯校区、二十中附属实验学校二期、航天城配套学校、首师大附中西北旺校区、育英中学(改建)等在内的8所学校或校区,撤并3所学校的同时承办3所学校,建设5对九年一贯制对口校,并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等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办学。以上举措为通过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均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智慧教育建设也必将在更高层面上支撑和促进海淀区教育均衡及教育整体高水平发展。

三、建设经验与发展特色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既有基础上,特别是《规划》及《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海淀区智慧教育驶入快车道。结合全区智慧教育建设实践,我们可以看出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

1.特别注重应用创新

根据《规划》与《管理办法》,海淀区已经制定实施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重点(2014-2015年)》(以下简称《工作重点》),按照《工作重点》要求,海淀区正着手开展一系列重点项目。其中,智慧教育万兆光纤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小学智慧校园无线网络班班通达标工程属于智慧教育建设的基础工程,以上两大项目的实施将确保海淀区智慧教育各项应用高位起步、高水平运行;而智慧教育视讯中心建设、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则直接为智慧教育各项应用搭建了重要平台,同时将有利于海淀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汇聚与共享。

2.不断加强机制创新

根据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实际,《管理办法》创新性地提出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的一系列管理机制:专项经费项目申报评审机制、常规经费及生均经费项目备案机制、企教合作机制、应用推进研究项目支持机制、智慧教育设施运维与信息内容服务统一招标机制、智慧教育素养培训提升机制、智慧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智慧教育建设奖励激励机制等等。

以上机制既是海淀区智慧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有机地构成了一整套管理体系,将全面为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保驾护航。

3.高度重视专家支持

智慧教育是一个崭新的大课题,亟需专家力量和理论支持。为此,海淀区依托《规划》和《管理办法》,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是筹建成立了智慧教育专家库。专家库由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校(单位)信息化主管、一线教师、会计师(项目管理师)等专家组成,专家队伍将全面支持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

二是经严格的公证程序,成立了“海淀区智慧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并抽选成立了“海淀区2014年度智慧教育专家评审委员会”。区智慧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协同区智慧办负责区智慧教育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区智慧教育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由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校(单位)信息化主管、一线教师、会计师(项目管理师)按照2:1:1:1的比例构成,从而实现了专业理论、建设实施、应用发展、管理评估等各方面专家智慧的汇聚与发挥。

三是在区智慧办组建成立了技术创新推进会。技术创新推进会由一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校(单位)中青年骨干教师、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学生家长志愿者等专业人士组成。技术创新推进会将在增强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技能方面大显身手。相信专家队伍的聚集与理论研究的深入会大力支持海淀区智慧教育的集约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因此,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的一把金钥匙。

教育部智慧教育范文5

智慧

所谓智慧,主要是指人们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技巧等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本领,同时它更是人们对于历史和现实中个人生存、发展状态的积极审视、观照和洞察,以及对于当下和未来存在着的、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智、果断、勇敢地判断与选择的综合素养和生存方式。

智慧课程

智慧课程是在智慧教育实践基础上设计的。智慧教育则是以美德为支撑、以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习、审美、创新等综合素养为目的的综合教育;智慧教育践行“以智慧育人,育智慧之人”的理念。而智慧课程则是智慧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主要载体,也是智慧教育的成效体现之一,是智慧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3H”智慧课程

“3H”智慧课程即指在国家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和学校“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课程设置突出对“智慧之人”的培养的课程(如图)。

“慧心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在以学科为基础的“慧心课程”中实现生活态度与能力的培养。每一个课程均有他鲜明的智慧标识,如智慧数学,从“大问题”开始;品德课程则通过德育处的“综合素养提升课程”的开发,愈加校本化,折射出鲜明的“体验”特色。在“慧心课程”中,孩子的定位体现的是一个终身“学习者”的角色。

“慧思课程”是拓展课,是基础课程的延伸。该课程以体验为基础,实现知识的延伸与实践能力的转化,如语文的“快乐国学”,数学的“趣味数学”,英语的“快乐英语”等。学生在这里彰显的是儿童的天性,是快乐的体验者,为全面、和谐发展打下基础。

“慧行课程”以活动为基础,满足学生潜能的发展。它以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实现菜单式的课程选择,学生不仅是体验者,更是成功的“创造者”。

“慧心课程”“慧思课程”“慧行课程”汇总成“3H”智慧课程,如三个齿轮一样咬合、叠加,在情感态度、思维习惯、行为能力三个维度上达成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3H”智慧课程设计背景

“3H”智慧课程是在上芬小学“智慧教育”实践基础上设计的。上芬小学以“智慧教学”(见“智慧教学12345范式”)为教学特色,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智慧教育”――以“智慧”为关键词,对上芬小学的办学特色进行顶层的思考和整体的设计。

上芬小学的智慧教育实践体系如下图。

智慧课程是实施智慧教育的最主要的载体,是智慧教育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3H”智慧课程的构想主要源于以下思考。

1. 特区教育的使命感召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说过:“深圳教育要坚持做有使命感的领跑者。”上芬小学,既有原“村小”的身份――创建于1976年,从几间教室、二百多名学生开始逐步发展到现在的2.4万平方米、三十多个教学班的规模;又有毗邻深圳北站的前沿地理优势――时代的发展,上芬小学周边一跃成为龙华新区的“新贵”一族,成为特区的“新中心”。 在历史积淀薄弱和教育需求高位攀升的矛盾中,上芬小学始终有一种使命感,紧迫感:如何快速发展,成为区域教育的“领跑者”之一。

同时,从2001年起,国家掀起了课程改革的浪潮;2010年,国家和特区教育均进入了二期课改时期――十年的课程试验、探索、实践、反思,使上芬小学的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深入思考和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使命感召下,上芬小学选择了“智慧”一词来指引学校教育的发展。

高尔基曾说过:“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着的力量。”在上芬小学的认识中,“智慧”的内涵与深圳的城市特质(如敢闯、创新、效率、爱心等)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办特区的教育就需要时代的智慧思考和智慧选择。

2.“智慧之人”的愿景思考

康德说:人是目的。在特区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时空背景下,培养怎样的人,成为教育的最终使命。

上芬小学践行“双成”办学理念,即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成功的舞台”,将育人目标阐述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差异发展”,教师的“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又依据“求真知,做真人”的校训,将师生定义为“上芬人”――具有“国际视野、现代意识、求真向善”的小公民和“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奋进创新”的教师队伍。

与时俱进,不断刷新的阐释,显示的是上芬人对教育价值的不断追问,不停探索。

当然,也反映出了我们的困惑――有没有一种表述可以将上芬的教育探索历程科学地串联起来,既传承历史,又开创未来?

因此,“智慧之人”成为学校教育目标的新阐述,即培育“智于心,慧于行”的人。

《智慧说》这样定义“智慧”:智,法用也;慧,明道也;智者明法,慧者通道。用时下的话来说,即“智于心,慧于行”,隐性的“智”与显性的“慧”自然融合。

如果放在课改和特区的时空背景下,深圳教育必然要求培养具有“深圳特质”的特区小公民,即以“梦想、创新、责任”等为关键词,培养在“身心素养” “生活素养” “学习素养”等八素养上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智慧学生”。

叶澜在论述智慧型教师特征时认为,智慧型教师“具有把握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智慧型教师必定有智慧。决策、调节的魄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的魅力,就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智慧家长”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思量范畴。

“智慧学生”“智慧教师”“智慧家长”构成了上芬小学的“智慧之人”。

3.“智慧育人”的实践追求

教育部智慧教育范文6

关键词:BS结构;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框架

引言

BS结构以其维护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受到众多网民的好评,只要是该系统中的任意一名用户都可以通过系统对该系统下的所有计算机实行控制,只需要有一个可修改式服务器就可以完成对系统下全部计算机的控制。所有计算机使用的用户只能通过浏览的形式进行查阅,不会出现用户的违规操作和病毒入侵的现象发生,并且对系统的维护方法极其简单[1-3]。BS结构非常简单,所以在预算成本上非常低,还可以在简单的服务器上有效运行,使用的安全性极高,由于BS结构下的操作系统简单并且免费,就连承载的数据库都是免费的,所以对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来说是在适合不过的,可以说得上是物美价廉[4,5]。

1 BS结构对于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的适用性

目前,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主要是针对社区的居民进行实事浏览、文化宣传、重大通知、文化文艺的在线教学以及对常规医学知识的解读等。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特别是进行重大事件的通知,常规手段是对社区进行张贴通知单或者是张贴海报,由于受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通知力度和工作效率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是基于BS结构下运行的,可以把首页面设置成重大消息宣传版面和重要信息的提示信息。这样既可以解决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又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完成重要事情的通知,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不同内容的浏览方式可以同时进行。BS结构非常适合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全部需求,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基于BS结构也能更好的发挥系统的功能。

2 基于BS的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的设计

BS结构下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设计主要有两个步骤:操作系统的结构选择和使用模块的版图结构设计。一般而言,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结构设计,就是自上向下进行逐层对系统功能实施分解的过程。

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框架

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的建设主旨是利用有效的高科技手段,更好改善社区人民精神文化质量,优化文化资源,提高社区的核心管理能力,同时增加社区文化的宣传力度,有力倡导普及智慧生活理念,大力提高社区居民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能够突出“文化、宣传、健康、安全、智慧”的理念。

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分为两个使用层面,第一是文化教育的使用,对一些常规的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可以选择不同的浏览方式进行多视角的浏览解读,涵盖的知识点也会随着系统的数据的补充而增加。第二是对社区的有效管理,针对社区的重大通知进行有效的传递,同时用户可以对社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搭建社区与居民的沟通的桥梁。

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运营的,社区居民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与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进行连接,利用手机通过无线网络进行连接、利用电脑通过互联网进行浏览、利用数据线对内容进行下载浏览等。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可以连接多种传输终端,并且支持WCDMA、CDMA、TD-LTE等。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还针对不同的年龄进行了有效设置,由于系统结构本身简单,所以操作方便,对于老人进行一键处理的功能,并且可根据所在社区的居民需求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3 系统设计

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设计要从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及社区管理功能入手,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设计做到管理维护简单方便、执行能力强、并且有极高控制能力。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在进行教育信息的宣传中,对教育信息的播放形式、教育信息的具体内容、教育信息的分类、教育内容的解读、数据库内容都不断的升级更新。

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按照相关标准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这样可以是想数据的有效传递和分享。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在设计接口上可以选择简便的接口方式,@样可以方便数据的有效传输以及分享。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还可以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连接,对教育内容进行索引的建立后,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查找,这样做可以节约数据库的空间,并且可以浏览大量的教育信息。数据库可以实行云端化处理的方法,通过互联网对具体非执行性内容进行在线存储,减小了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根据具体的服务器的情况设置适合的使用方式,大大提高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的操作性和趣味性。

4 结束语

网络最方便的浏览结构就是BS结构,BS结构以实用方便、维护简单、操作性能强而著称。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是针对社区居民进行设计的一款教育系统,该系统只能以浏览的方式进行操作。因此,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与BS结构进行组合是最合适不过。本文针对BS结构下的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为智慧社区教育信息系统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令群,何世钧,袁小华,等.基于J2EE和云计算的智慧社区架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23-127.

[2]谢新翔,王驰,朱传华,等.基于移动网络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设计和实现[J].电信技术,2015,7(11):76-81.

[3]李公春,张庆全,郭玉.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9):48-50.

[4]罗黎山峰,杨雷,孙建军.面向智慧社区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5,23(5):1785-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