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的概述范例6篇

风险管理的概述

风险管理的概述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资本风险,即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能抵补各项损失和支付到期负债的可能性。资本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商业银行信誉好坏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商业银行经济实力的一项主要标志。银监会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表明在今后几年中,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但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国际最低标准,而目前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远高于其资本增长速度,资本充足率还将进一步下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十分缺乏,如果达不到这个国际性的要求,这将必然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必然影响到与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

2.信用风险,即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遵照合同规定按时偿还债务而使银行遭受损失,造成逾期、呆滞、呆账等贷款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特别是一些中小信用不良,存在着大量的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不良资产比率始终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存在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加大成为了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金融风险。资本金的质量与数量是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的最有力的保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存在严重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质量。使原本就自有资本不足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最大障碍。

3.市场风险,即金融机构面临在市场经营中的风险,在国际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大环境下,我国金融机构仍实行分业经营。由于金融混业经营业务日趋综合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通过等方式进行保险、证券等业务的交叉。由于它们既是金融市场活动的主体又是参与者,国有商业银行就不可避免的面临着金融市场里存在的风险。缺乏来自外部的监管部门有效监管和规范经营控制风险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潜在的风险。另外,投资市场运营不成熟以及相关的立法的滞后造成金融市场秩序混乱。投资市场的参与者主体 企业 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体制,从而危机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

4.内部管理风险,即银行内部的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不力而形成的风险。产权不明晰造成的国有金融资产的所有者缺位使得国有银行在经营管理上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加大了银行的内部管理风险。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构的基础。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总分行制的经营管理体制降低了资产质量的责任,给总行的统一管理、调度、核算带来了层层阻隔,产生了许多方面的经营风险。尤其是由于银行“内部人”利益等原因造成的金融欺诈和盗窃案件,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化解 金融 风险的途径

1.加快产品研发,进行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意义之一还在于促进金融创新,所有的 经济 主体都会受到创新带来的利好。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不仅可以根据存款的期限不同确定不同的利率,更可以根据存贷款的金额不同把利率分成不同的档次。另外,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交易品种都将会推出。

2.改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从整体上对全行经营管理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构建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全行经营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对全行经营风险实行有序、规范的动态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风险防范环节的权限控制、整体运作和信息支持。按照 现代 企业 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度改造或完善。通过改善,力求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相互控股的公司治理结构,为银行对风险控制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解决所有权缺位,产权不明,制衡机制失效等问题。同时,按照业务需要调整分支机构的设置,建立经济、高效的分支机构 网络 ,解决内部控制结构重叠,控制效力低下,控制成本高等问题。

风险管理的概述范文2

关键词:名侦探柯南 塞巴斯酱 守护甜心 真珠美人鱼 珍珠美人鱼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时常会遇到各种风险,项目风险直接影响项目的效益甚至成败,贯穿项目始终。本文就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来浅述风险控制的内容及基本思路。

1. 首先进行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无时不刻都存在风险。首先要进行风险识别,就是标识出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项目产生影响的风险。风险因素识别应注意借鉴历史经验,特别是后评价的经验。同时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来审视项目,寻找可能导致项目“不可行”的因素,以充分揭示项目的风险来源。风险识别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风险分解法、流程图法、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情景分析法 等等。具体操作中,大多通过专家调查的方式完成。就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而言,风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组织风险、外部风险。

2. 然后进行风险的估计

在进行风险识别并分类之后,必须就各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做一些分析和评价。风险估计的方法包括风险概率估计方法和风险影响估计方法两类,前者分为主观估计和客观估计,后者有概率树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风险估计应采取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对项目面临的风险做出全面的估计。

定性评估是将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力分成低、中、高、极高等几个等级,通过相互比较确定每个事件的等级。例如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某些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但影响可能只是局部、有限、轻微的,则该种质量通病风险的等级是低级或中级。反之,如果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但风险产生的影响极其严重,则最终的后果可能是中高等级。

定量评估:将发生概率和影响力用0~1之间的一个数字描述,然后找出那些“概率×影响力”乘积大的事件。例如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往往项目进度要求很紧, 但专业施工队伍人员不足,这个事件的发生概率大概为0.5,却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影响力为0.8,则整个事件的定量评估值为0.5*0.8= 0.4。

定性与定量不是绝对的,在深入研究和分解之后,有些定性因素可以转化为定量因素。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在风险估计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风险程度进行划分,以揭示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以便针对关键风险因素采取防范对策。风险评价包括单因素风险评价和整体风险评价。

单因素风险评价,即评价单个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以找出影响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概率矩阵、专家评价法等。

项目整体风险评价,即综合评价若干主要风险因素对项目整体的影响程度。对于重大投资项目或估计风险很大的项目,应进行投资项目整体风险分析。

4. 制定风险对策

风险对策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应贯穿于全过程;应具有针对性;应有可行性;必须具有经济性;是参建各方共同任务。

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有四种: ①规避:通过变更项目计划消除风险或风险的触发条件,使目标免受影响。这是一种事前的风险应对策略。例如,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明确工程建设内容、确立合理施工方案、明确资源的需求量和时间、加强与各参与方的沟通,确保项目资金等。②转移: 不消除风险,而是将项目风险的结果连同应对的权力转移给第三方。这也是一种事前的应对策略,例如,将工程建设中的质量、安全责任交给监理方控制或与相关方签定补偿性合同。③弱化:将风险事件的概率或影响力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例如,在正式的工程建设之前对人员、机械、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增加后备资源等。④接受:不改变项目计划,而考虑发生后如何应对。例如当工程建设出现问题时按事先制定好的应急计划处置或执行撤退计划。

5.风险分析的结论

在完成风险识别和评估后,应归纳和综述项目的主要风险,说明其原因、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全面、清晰地展开项目的主要风险。同时将风险对策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内容一般包括主要风险的名称、风险起因、风险程度、后果及影响、主要应对策略等。

6.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的目的是:监视风险的状况,确定风险是已经发生、仍然存在还是已经消失;检查风险的对策是否有效,监控机制是否在运行;不断识别新的风险并制定对 策。无论项目进展的情况如何,都必须将风险管理的计划和行动结果整理汇总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报告。采取书面或口头、不定期的或阶段性的等多种方式,为 项目的实施、控制、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风险管理的概述范文3

关键词:风险;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第一章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概述

1.1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的相关概念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是指投资的实际收益与期望的或要求的收益的偏差。

但是到目前为止,风险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项目风险的定义:项目在其寿命周期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而项目的风险评估就是对项目风险的分析,也即分析项目在其存续的时空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之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变化程度。项目的一次性使得项目中不确定性比其它的一些经济活动要大得多,项目的风险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有风险的客观性、多样性、持续性、补偿性、全面性、可测性及规律性。

1.2 房地产项目风险分析的一般过程

一个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分析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1]。

风险分析是对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和应对作出全面的、综合的分析,这四个部分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缺少任何一部分,风险分析都是不完整的。

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

2.1 概述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找出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类,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对风险进行分类列表。 [2]。

2.2 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FTA 法)、幕景分析法

及筛选―监测―诊断技术等方法。

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评估

3.1 风险估计与评价常用方法

房地产项目风险估计与评价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定量地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风险估计与评价常用方法主要有调查和专家打分法、风险报酬法、风险当量法和解析方法。

3.2 我国传统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我国传统项目风险评估方法包括:(1)盈亏平衡分析;(2)敏感性分析;(3)概率分析。三种方法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现逐一论述。

3.3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就是利用投资项目生产中的产量、成本、利润三者的关系,通过测算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能力后的盈亏平衡点,来考察分析项目承担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3]。所谓盈亏平衡点,是指项目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项目的收入等于支出的那一点。在这一点上,项目既不盈利也不亏损。如果低于这一点所对应的生产水平,那么项目就会发生亏损;反之,则会获得盈利。

3.4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分析技术。其基本目的是考察一个项目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即该项目投资分析结果以多大的程度随着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分析,可使决策者对项目的风险程度有一个量化的概念。敏感性分析是研究和分析由于将来客观条件(如政府政策、通货膨胀、投资等)的不确定性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引起项目的经营产生变化而使项目主要效果指标发生变动的程度。

3.5 风险概率分析

3.5.1 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类型

房地产投资风险涉及政策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和国际风险等,而这其中对房地产投资影响较大,同时又是可以预测、规避的主要是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包含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

3.5.2 风险概率分析的方法

风险概率分析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利用已有数据资料分析风险因素或风险事件的概率

(2) 利用理论概率分布确定风险因素或风险事件的概率

(3) 蒙特卡罗模拟法

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应对

4.1 风险应对概述

风险应对就是对项目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把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得出项目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项目的危险等级,从而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应采取到什么程度。

4.2 项目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的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很严重,又无其他策略来减轻时,主动放弃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回避风险的一种策略。采取这种策略,必须对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对威胁出现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有足够的把握。这种策略从根本上放弃使用有风险的项目资源、项目技术、项目设计方案等,从而避开项目风险的一类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4.3 项目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投资主体将其本身面临的损失有意识地转嫁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风险转移是房地产开发商处理风险的一种重要方法。风险转移也叫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大小,而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

4.4 项目风险控制

相对于风险回避而言,风险控制措施是一种积极的风险处理手段,它是指投资主体对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风险,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缩小其后果不利影响的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各种控制技术或方法。

4.5 项目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开发商自己承担由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当采取其他风险规避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数额时,可采取风险接受的方法。风险接受是最省事的风险规避方法。自愿接受风险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本文详细介绍了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分析的全过程,包括风险投资的相关概念,风险分析过程的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特点和相互关系,风险识别的具体方法和存在问题,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和适用条件,并重点介绍了我国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盈亏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最后介绍了风险应对的四个策略: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和风险自留。

参考文献

[1] 赵振宇,刘伊生,杨华春.故障树法引入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电力,2002 年

风险管理的概述范文4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企业

本文简单概述了人力资源风险的概念,并且将人力资源风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同时,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存在风险因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陈述,最后,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风险因素的原因而提出几点相关有效预防对策,从而降低企业的损失率。

一、关于人力资源风险的概念概述

(一)风险的概念

根据相关研究学者对风险概念的研究理论可以得出,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或者特定的期间内,是实质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存在出入情况,而结果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这是由于其不确定性因素而决定的,为了避免出现坏的结果,则需要将不好的风险加以控制与预防,从而以获得良好的结果,另外,风险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均对实际收益产生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降低实际收益的损失率,则需要做好预估风险系数,并且针对风险系数而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对其预防或控制,从而有效降低风险对实际收益的影响程度,进而保障实际收益的稳定性、安全性。

(二)人力资源风险的概念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且其极易受到企业内部或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企业所实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结果与预期的目标产生严重出入情况,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存在与人自身心理、生理的复杂性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也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结构与预期目标产生出入的因素。

二、试析人力资源风险的特点

(一)具有客观性特点

由于风险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每一环节,且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人们只能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预防与解除,但是不能够将其绝对消失,因此,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重视风险的客观性特点,否则会带来严重损失后果。

(二)具有动态性特点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每一个环节所存在的风险大小以及其发生频率均存在着差异,并且其存在的范围以及其强度均不尽相同,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特点,但是与此同时,也给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提高管理方法的灵活性,从而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进而降低企业损失。

(三)具有破坏性特点

由于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如果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一旦出现风险,则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仅危害企业物资资源的安全性,而且还会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的失败,因此,需要注重风行破坏性的特点,从而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可行性。

三、试析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存在的成因

(一)人的复杂性以及信息不符实的原因

由于人的心理结构以及运行机制具有不确定性,以至于人力资源中个体在决定自己行为时均产生不同的模式,加上人们在进行有目的行为决策活动时具有着有限理性特征,致使给其行为后果带来较多风险因素。另外,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人才在招聘信息上所填写的资料并不具备完全真实性,加上人才进入企业内部后,企业对其行为难以掌握,如果一旦出现综合素质水平差的人员则会不利于企业良性发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人的复杂性以及信息不符实原因均会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

(二)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存在出入的原因

由于人力资源中的个人是具有能动性高的动物,并且组织中的个人因岗位不同而导致其目标不同,有可能与组织目标一致,也可能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一般情况下,人们的个人目标会通过业余时间来实现,则不会对组织目标产生危害,但是也不乏个别人会利用工作时间而实现私人目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存在出入的情况会存在且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知识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

由于人们的思维形式主要以直感形象思维展示出来,虽然人大脑中贮存了大量的知识,但是不能与计算机一样以逻辑思维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因此,人们的知识有可能与其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情况,例如:有些人学习了现代化管理知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会做些与此相违背的事情,故知识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也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人力资源素质的动态特性

人力资源素质的动态特性是指人力资源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借鉴他人而提高自身素质水平,所以说人力资源素质具有一定的动态特性,但是借鉴他人的行为不一定都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也有可能会对企业产生有害行为,例如:有些员工在工作中学习了他人逃避惩罚的方法而危害企业的利益,因此,这种因素也会给企业预期目标实现产生损坏情况,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正视其动态特性而避免或降低风险因素的存在。

四、人力资源加强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第一,明确风险管理目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加强风险预防,从而降低企业经济利益;第二,对风险成因以及类型进行分析与辨别,从而为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而提供有力依据;第三,正确评估风险范围以及强度,从而已做出相应风险管理、防范对策,从而提高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水平;第四,制定相关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以及策略,并且认真实施风险管理预防措施,从而以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将人力资源风险的概念进行了简单概述,并且将人力资源风险的特点以及存在风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同时,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而提出几点防范措施,以提高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水平,从而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风险因素,进而有效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率。

参考文献:

[1]王长峰,王化兰.大型软件研发项目安全性风险定量分析理论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

风险管理的概述范文5

三峡、溪洛渡等特大型水电工程的建成及顺利投入运行,标志着中国的筑坝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中国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6]:①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主要依靠行政上的检查来促使各级领导和政府加强大坝安全管理;②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末,以《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为基础的一大批法律法规使大坝的安全管理变得规范化;③从21世纪开始,国家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投入巨资进行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风险管理理念在国内逐步得到广泛认可,中国的大坝管理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大坝风险管理动态

2.1大坝风险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几起较为严重的大坝失事事故促使美国、前苏联等开展大坝防洪风险研究。美国政府于1979年发表了大坝安全联邦导则(FCCST),联邦紧急管理机构(FEMA)、斯坦福大学、垦务局(USBR)和曼彻斯特研究院等对大坝风险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索,大坝防洪风险研究取得显著进展[7-9]。1991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水电公司(BCHydro)率先将风险分析方法引入大坝安全评估,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全过程,其核心指标是避免溃坝,保护下游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考虑业主的经济利益。此后,澳大利亚国家大坝委员会(ANCOLD)、美国陆军工程师团(USACE)等机构相继着重考虑事故后果的大坝评价与管理指南[5]。近年来,伊朗、墨西哥等国也开始本国的水库大坝风险研究[10-11]。

2.2中国在大坝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

大坝风险管理方法在中国起步较晚,其首先被应用于水库开敞式溢洪道泄洪风险分析。此后,国内的研究人员在大坝防洪风险概率计算、事故后果评估和风险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由于风险识别和评价中缺乏可借鉴的历史数据和资料,大多偏重于分析方法的研究,且限于中国大坝安全管理的理念,研究成果在实际操作中未能得到广泛应用[12]。

3大坝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

大坝管理的目标在于保证其安全性满足相应的要求,可能发生事故造成的潜在损失处于可控及人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也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目前,中国对于大坝的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依然主要基于安全的理念,即大坝在规定时间和规定条件下,完成既定功能的概率。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偏重于工程本身,而在事故后果的评估与管理方面显得不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未能得到直观体现。中国大坝管理部门从2000年以后开始重视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利部于2002年组团考察了澳大利亚大坝风险研究情况,并在2003年与澳大利亚GHD公司合作对安徽沙河集水库大坝进行了风险分析。现行的法律、法规也适当考虑了大坝事故对下游可能造成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风险管理的理念。

3.1事故概率

(1)大坝安全管理防洪评价方面的基本目标是用概率方法来判断大坝防洪安全性。目前主要采用基于实测水位序列、基于设计洪水成果、基于洪水随机模拟等3种方法。但这些方法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不确定性数据资料的定量分析及对数学模型的严密逻辑处理,实际运用中常会遭遇数据缺失和假设简化的困难,因而目前国内对大坝防洪安全评价仍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1,13]。结构、渗流、抗震及金属结构方面,主要是基于大坝的安全监测资料进行数值计算,与安全系数进行对比来判定安全程度。20世纪80年代可靠度理论开始应用于大坝安全评价中,并对中国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4]。但可靠度分析方法对各种随机变量的研究存在较大难度,有些时候其准确的概型分布难以确定。(2)大坝风险管理风险概率即狭义上的风险,一般指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因而风险概率与安全概率计算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可靠度理论、事故模式分析以及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兴起的随机模拟技术在风险概率计算方面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5-18]。但安全评价方法与风险评价方法的评价体系不一致,人们很难将大坝安全等级划分的结论与概率的风险指标相统一。为解决上述问题,李雷等[5]建立了事件发生的定性描述和定量概率关系换算表;姜树海等[13]则根据风险率计算近似方法,给出了不同安全等级划分的风险率阈值,从而实现大坝安全鉴定分级的定性评估与风险率定量计算的衔接。

3.2事故后果

(1)大坝安全管理大坝安全管理中,并无对事故后果计算及评价的专门规定,只是在工程规模、等级确定的时候,定性地对设计范围内可能受工程失事影响的下游进行分类分级。中国从1959年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基本技术规范》中,开始将防洪单列为一项工程分等指标,已包含风险评价中的事故后果这一方面,不过并未从较为准确的“损失”这一角度来定义。《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19]:位于山丘区的城市,当城区分布高程相差较大时,应分析不同量级洪水可能淹没的范围,并根据淹没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来确定防洪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在防洪角度根据下游城镇及工矿企业的重要性和农田面积两项指标来对工程分等,并规定可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来提高或者降低建筑物的级别[20]。水利部于2003年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则明确规定[2]:对鉴定为三类坝、二类坝的水库,鉴定组织单位应当对可能出现的溃坝方式和对下游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并采取除险加固、降等或报废等措施予以处理。(2)大坝风险管理根据2000年国际大坝委员会(ICOLD)北京会议的定义:风险是对生命、健康、财产和环境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度量,是溃坝可能性和产生后果的乘积,即R(风险)=P(风险概率)×L(风险后果)。这也是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相比所具有的最大特点:事故后果的考虑与事故概率并重。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在20世纪末已经较为系统地展开了溃坝生命损失研究[21-22]:基于对大坝失事洪水过程的模拟,综合考虑涉及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常采用累计加权和经验公式等方法进行计算,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在不断完善[23]。大坝风险管理理念引入中国之后,王晓玲等[24]、吴钢锋等[25]、韩丽蓉和张涛[26]采用数值分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对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溃坝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模拟。李雷等[5]、李云和李君[27]、宋敬衖和何鲜峰[28]、邹强等[29]和Sun等[30]等在生命和经济损失领域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已有研究对生命与经济损失造成重要影响的人为因素考虑较少,导致事故损失计算成果与工程实际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外因人口密度较低且社会环境影响很大的大坝事故较少发生等原因,在社会和环境影响方面研究不多。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李雷等[5]、何晓燕等[31]对大坝事故的社会、环境影响进行了一些探索。

3.3评价准则

(1)大坝安全管理现行的安全标准根据规模、坝高和库容、水电站特征、供水目的对坝进行分类,且危害程度不同的坝,其设计洪水或校核洪水(极端洪水)的标准不同。《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19]:各类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应根据防洪安全的要求,并考虑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应根据工程所处位置的不同分别制定各类水工建筑物的洪水标准[20]。但根据上述规定采用的设计洪水标准比较保守,且是跳跃式、不连续的,所以当前的防洪标准尚存在较大争议。而结构、渗流、抗震和金属结构安全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相关方面的安全系数[1]:土石坝的重点是渗流、变形及稳定分析;混凝土坝及泄水、输水建筑物的重点是强度及稳定分析。因事故后果方面的统计资料较少,水利行业并无专门的事故后果评价标准。只是规定了在规划和设计中应考虑可能的事故影响,但并未明确什么范围、什么程度的事故后果可以接受。国家层面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安全事故等级进行了规定,但与水利工程失事概率低,后果严重的特点并不十分符合。中国暂时还没有专门关于社会影响方面的规定,环境影响方面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在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中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做出分析、预测和评估。(2)大坝风险管理1974年,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HSE)根据1972年的罗本斯报告(theRobensReportonSafetyandHealthatWork)中推荐的SFAIRP(SoFarAsIsReasonablyPracticable,只要合理切实可行)建议[32],明确要求采用ALARP(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最低合理可行)准则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这对于风险标准的选择以及合理制定风险处理方案具有里程碑意义[21]。1967年Frarmer利用概率论建议了一条各种风险事故所容许发生的限制曲线(表示事故后果与其超过概率之间关系),即著名的F-N曲线。其首先被用于核电站的风险评价,而后在英国、荷兰、丹麦、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坝风险标准构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垦务局(USBR)则采用生命损失期望值作为大坝风险标准。相比生命损失标准,经济损失标准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大,上述国家一般由业主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风险标准的建立涉及到技术、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因而国外风险标准并不能直接适用于中国。根据中国当前的意外死亡率,考虑个人承受风险意愿的不同,李雷等[5]、彭雪辉等[33]建议了个人生命损失标准,其数量级一般为10-5/a。在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游人口分布、地形状况以及风险预警能力的基础上,宋敬衖和何鲜峰[28]提出了东西部地区不同的社会生命损失标准。李雷等[5]考虑不同地区、地形条件下对事故损失承受能力的差异,提出了相应的经济损失标准和社会、环境影响标准。Gu[34]从三维角度构建了生命、经济损失综合标准。但上述风险标准研究与中国当前的安全标准缺乏有效衔接,造成其合理性难以验证,且不利于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

3.4管理决策

(1)大坝安全管理中国当前的大坝管理模式主要是防止工程本身的破坏,即将防洪标准与结构安全系数复核作为大坝安全评价与管理的决策依据,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对防洪标准的调整及对大坝结构、渗流、抗震及金属结构的除险加固。上述措施有效降低了事故概率,提高了大坝本身的安全性,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未将直接降低事故损失的控制措施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部分,且为了提高大坝整体的安全水平,纯粹的工程措施可能会导致片面地提高大坝设计安全系数,造成浪费。(2)大坝风险管理大坝风险管理的优点在于其全面性与科学性,即重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综合运用。张士辰等[35]研究了溃坝条件下,应急疏散决策及撤离优化等问题,以期减少人口和经济损失。姜树海等[13]研究了纯工程措施和工程、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两种方法的风险控制效果,并将其应用于骆马湖水库的防洪安全评价与决策,验证了风险管理方法比传统安全管理方法更具科学性和高效性。中国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已开始重视应急预案在大坝管理中的突出作用:国家防办于2003年《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水利部于2007年《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要求编制在水库大坝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能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非工程措施角度降低大坝风险。但大多编制单位在洪水风险图、溃坝洪水过程及后果分析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应急预案的编制及实施效果未能充分体现。

4结论与建议

风险管理的概述范文6

关键词:VaR;CVaR;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应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经验,对投资银行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不到位,使得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最为关注的问题。2004年6月正式公布的新巴塞尔协议(Baseln)鼓励商业银行采用定量模型计量金融风险,并强调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传统粗放的信用管理必将被现代信用管理所取代。

二、基于VaR方法的商业银行风险度量文献综述

1997年4月J.P.摩根银行在与其它几个国际银行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个基于VaR方法的衡量信用风险的计算模型CreditMetrics,从而成功的将vaR模型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了信用风险的评估上面。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Credit Risk,1997)是一个违约模型(DM),它不把信用评级的升降和与此相关的信用价差变化视为一笔贷款的VaR(信用风险)的一部分,而只看作是市场风险。

Stamhaugh(1996)将VaR的作用概括为:提供了风险的共同语言;允许更有效和一致的内部风险管理、风险限制设定和评价;为外部监管提供了一种评价企业总风险的机制。郑锈煦(2006)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的信用风险计量,经济资本和风险优化理论为指导,建立了RAROC休整模型,根据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以历史数据测算的信贷风险平均成本率作为预期损失率,同时计算出贷款净收益,经济资本收益从而得出银行的RAROC。牛学成(2008)在分析指出国内对于转轨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和违约评估方法研究所存在的主要缺陷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虽然VaR法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已作为计量风险的基本方法之一写入巴塞尔协议的补充规定中。但是,当投资组合收益的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时,投资组合优化中使用VaR来度量风险不满足次可加性,同时也可能不满足凸性要求。而且VaR不能测度超过VaR的损失、VaR还有其许多局部极值导致VaR排序不稳定等缺陷,决定着vaR并不是一种合适的风险测度指标。为了克服VaR的不足,2000年国外学者提出了CVaR(ConditionaI Value at Risk)的概念。

三、基于CVaR方法的商业银行风险度量文献综述

CVaR是指损失超出VaR的条件均值,也称为平均超值损失。最早提出CVaR风险测量方法的是美国人Roekafeliar和Uryasev(1999),他们描述了一种投资组合优化的新方法,称为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CVaR),首次提出了CVaR的概念。其后,一些学者对均值CVaR有效前沿进行了研究。Pflug(2000)讨论了CVaR的优化问题,证明了CVaR满足一致性风险度量的性质,并给出了相应的证券组合优化模型;Fred‘kAnderson,HelmutMausser,DanRosen和Stanislav Uryasev(2001)成功地将CVaR方法引人了信用风险度量,用MonteCad模拟法产生随机数,模拟了债券的收益分布,最终把该信用风险度量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求解投资组合的权重,使得CVaR值最小;Nikolas(2002)利用CvaR对资本配置进行了分析与实证研究;KJbzun与Kuznetsov讨论了CVaR和nVaR之间的联系并给出他们之间的关系等式;Anderson利用cVaR对信用风险进行了检测分析。

国内对CVaR的研究只要有如下相对成果。王建华,李楚霖在度量与控制金融风险的新方法一文中阐述了VaR的概念,方法,功能并首次指出VaR的缺陷之后介绍了CVaR的概念,作用,优点以及在证券组合优化中的应用;王树娟运用CVaR的动态计算模型GARCH-CVaR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风险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破洞聚集性及持久性,股票市场的CVaR值始终比同期VaR值偏大。曲圣宁对VaR和CVaR这两个风险度量进行了较充分的比较分析,参照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并考虑了交易成本,实际收益率的计算以及最小交易单位等因素,建立了CVaR投资组合优化模型;陈收,胡杰,郭晓辉,邱亚光(2005)探讨了VaR与CvaR在商业银行风险度量中的比较分析与应用;林辉,何建敏讨论了VaR在投资组合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并介绍了CvaR模型对VaR模型的该井及其在投资组合优化中的应用;唐湘晋,童仕宽(2005)提出了CVaR有界限制下的风险资本配置的条件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