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价值分析范例6篇

风险价值分析

风险价值分析范文1

[关键词] 现金流风险;风险管理;企业价值

[DOI] 10.13939/ki.zgsc.2015.08.086

1 前言

20世纪前半叶,法约尔的安全生产思想及马歇尔的“风险分担管理”等理论预示了风险管理思想的诞生。接着,加拉格尔在《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阶段》中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使之成为一门学科并得到系统的发展。

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 整合框架》,提出为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从“内部会计控制”面向全面管理,区分风险和机会,细化“合理保证”标准等。这表明企业风险管理成为风险管理的核心。

21 世纪后,企业风险管理的理论主要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的内涵、目标、作用、组成等。我国证监会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控制》,其核心目标与COSO一脉相承[1],即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基本的控制框架。

2 研究现状

现金流管理研究早在20 世纪50年代末就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管理领域。早期的现金流管理理论认为现金流是维持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关键。福斯特(Foster)和威廉(William .T) [2]表明现金流管理对企业有着重大影响,忽视现金流会带来严重的财务后果。昆(Kuh) 和梅尔(Myer) [3]提出企业资本支出受资本市场不完善而引起的现金流的限制,企业的利润水平决定投资。

随着现金积累的增加,人们逐渐发现过多的剩余现金降低了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因此开始重视盈余现金管理。哈佛大学简森(Jensen)[4]提出自由现金流假说,即一种企业价值评估的新方法,利用财务报表将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三大财务问题结合起来分析,研究财务决策对现金流的影响。之后的现金流理论认为企业的现金流决定投资。

20世纪80年代,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企业进入了价值管理阶段,从而使得现金流创造价值成为了必然研究。20世纪90年代,随着风险管理理论的兴起,现金流管理进入了现金流风险管理阶段。接下来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品的成长,使得对现金流风险的度量等研究逐渐成为现金流管理的核心内容。

现金流风险的度量主要有以财务指标,波动性指标及在险值技术度量的现金流风险。现金流风险一般用现金流的方差或标准差来描述[5]。现金流对企业价值、股东价值、企业融资等有重要意义。

3 实证研究

目前主要有三种现金流估价模型:股利折现模型,折现现金流量模型,投资现金流回报率模型[6]。现从企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实现价值最大化这一角度出发,研究现金流波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提出相应管理措施,为企业风险管理者提供依据。

现金流的波动影响企业的资本支出,改变外部融资的成本,最终决定公司价值[6]。假设现金流平稳的企业比现金流波动较大的企业,能获得投资者更高的价值评估。

使用托宾Q值,即市场价值与重置价值比作为公司价值的变量[7]。另外企业的规模大小、获利与否、成长指标及资本构成等因素,在分析中都将其作为Q值的控制变量(见表1)。

我们用多变量检验对托宾Q 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也就是将Q 值作为风险度量和财务指标的函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8]。为了便于计算,我们首先对风险变量进行对数变换,计算了现金流波动和盈余波动的对数。

3.1 数据选择与统计描述

以国泰安数据库中的深证A股(剔除ST股后)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50家)2005―2014年的季度财务报表为基础进行分析。变量统计特征值见表2所示。

3.2 运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估计

为方便统计,对上述净利润、现金流净额取自然对数。拟合结果R2=0.671,较为显著。回归结果见表3。

盈余流波动系数为0.209,盈余波动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中应计项目的控制和对现金流的管理而缩小。当考虑了现金流波动后,盈余波动系数只表示控制应计项目后的价值[9]。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层的波动性管理掩盖了大部分信息,隐瞒了公司的不良业绩,引起公众对其信息质量的怀疑,最终降低了对公司价值的评估[10]。这表明我国市场有效性不够强,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

现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宏观上的现金流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兼顾过去并预测未来现金流。分析历史现金流变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为未来现金流决策提供参考,及时修正现金流的波动,再根据企业当前状况制定预算及决策,选用恰当的现金流模型,保证企业日常经营及投资的需要,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最后通过这些手段,建立合理的现金流预警系统,防范财务危机。

第二,微观上的现金流管理。可以通过现金流风险度量方法及一些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对现金流进行风险管理,解决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不合理投资决策。现金流风险管理可以使内外部融资保持一致,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公司价值,为企业风险管理者提供一种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杜莹芬. 企业风险管理―― 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2):164-165.

[2]Foster.William T.The Circuit Flow of Money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22(12):460-473.

[3]Meyer, J. R., and E. Kuh. The Investment Decision: An Empirical Study[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1957.

[4]Jensen Michael C. Agency Cost of Free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 323-329.

[5]赵亦军,谢赤.基于CFAR模型的现金流风险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7):154-158.

[6]周敏.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风险管理行为及理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学报,2008(12):73-83.

[7]刘金霞,韩立岩.中国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现金流风险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7):714-723.

[8]吕振通.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

[9]钟艳.中小企业现金流风险:识别、评估与防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4-27.

[10]朱兆珍,董小红.中小企业现金流风险问题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6):66-68.

风险价值分析范文2

出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旅行社企业的国际化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国内的旅行社企业可以跟随国内的游客进入海外市场,然而,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企业对海外市场的不了解和不适应,加之国际环境的动荡等不确定性的增加也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鉴于此对出境游旅行社的关键风险识别和价值链分析就很有必要。

一、出境游旅行社的关键风险识别

最早对风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学者威雷特博士,他认为:“所谓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客观体现”。许多学者对旅游企业的风险也进行了探讨。文军(2005)研究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开发与发展风险,首次提出旅游发展中面临生态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三大风险;Lepp和Gibson(2008)则从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文化风险三个层面探讨了风险类型对消费者风险感知和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肖拥军(2009)在综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的生态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游客安全风险四个方面对旅游市场风险管理进行了论述。在对国际企业的风险研究中,知名学者Miller(1992)第一个从多个维度出发,提出了国际企业的“一体化风险管理框架”,对于大量的不确定性都给予明确的考虑,从经理人员感知的角度将不确定性划分为三大类:一般环境不确定性、行业不确定性和公司不确定性。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许晖(2010)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国际企业的20类风险。

通过对以往的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以往对旅行社国际化风险的研究都是针对个别几项具体风险的探讨,很少有学者识别旅行社国际化的整体风险模型,而Miller(1992)和许晖(2010)的一体化风险模型也是针对制造企业,并不是针对旅行社,因此识别旅游业面临的整体风险非常有必要。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旅行社出境游业务的风险进行了识别。一般而言,内容分析方法在描述性的研究中应用较多,因为内容分析的方法的特长是在大量的繁杂的资料中找到事物本身的特征。本文选择“2013年全国百强旅行社”的前10位旅行社作为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是:中国旅行社总社、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康辉国际旅行社、天马国际旅行社、南湖国旅、锦江旅行社、春秋国际旅行社、中信旅行社。

为全面了解样本我国旅游企业在国内市场上所面临的关键风险,本研究采用多种渠道收集数据:第一,以“风险”、“危机”、“投诉”、“困境”、“问题”等体现企业风险的词语和“出境游”、“境外游”、“国际化”体现出境游业务的词语为关键词搜寻与10家公司有关的近五年来的公开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与学术论文等。第二,其他媒体资料,包括近五年来关于10家旅游企业的出境游经营和管理的新闻报道、内部网站信息。为了便于对样本企业的资料进行分析,本文先将搜集到的新闻、报道、论文等进行了汇总,并统一整理成为文本形式(.txt),获得了一份25.6万字的文档。

我们采用ROST WordParser 5.8.1.9内测版软件对得到的文档分别进行高频特征词及频度分析。我们假定如果一个词语(如,火灾)在文档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话,说明它是媒体或者企业自身所意识到的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风险。因此,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将是企业关键风险的集中体现,我们将会统计那些与风险相关的词语的出现频率,并以此来判断企业的关键风险。随后我们识别了所有与旅游企业风险相关的关键词,由于本文的目的是识别旅游企业面临的关键风险,因此,我们选取了那些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前80个)。在得到这些高频词以后,我们对它们进行了归类。具体的归类过程类似于独立编码过程,课题组的两位成员分别独立的进行了此项工作,对于大部分的关键词他们的意见都是相同的(85%),对于那些有争议的关键词,讨论以确定其归类,对于个别无法形成统一意见的关键词,则对它们进行了删除。最终在排除了一些出现次数很少的风险类别以后,得到了13种分类,随后又将这些风险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具体结果见下图1。这13类风险就是旅行社出境游业务面临的关键风险。

二、旅行社出境游业务的价值链模型构建

虽然企业的风险来自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但企业风险更可能与创造价值活动的企业流程息息相关。无论是在国内运营的旅行社还是在国外运营的旅行社,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依赖于企业的价值链。因此,从旅行社的价值链的视角探讨企业的风险更能准确的聚焦企业的关键风险,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采取风险管理策略。Michael E. Poter最早提出了价值链的理论,认为价值链是一种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各个阶段或者一些群体共同工作,不断地创造价值、为顾客服务的一系列工艺过程(Poter,1985)。

Yildirim et. al(2006)提出了国际旅行社的价值链模型,他们认为旅行社企业的价值链包含了服务产品设计、企业营销和订单获取、服务传递前的支持、服务实施这四个环节。其中服务产品设计包括旅游产品的设计、时间线路和特色的策划、成本价格的预算和确定、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编制计划;企业营销和订单获取包括企业形象塑造、服务承诺、信息渠道设计、广告、签约;服务传递前的支持包括签证办理、与其他旅游供应商取得联系、详细信息提供;服务实施包括住宿、交通和旅游过程中的相关服务。本文借鉴了Yildirim et. al(2006)的模型,并构建了旅行社出境游业务的价值链模型,见图2。

三、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旅行社出境游业务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类。外部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风险,内部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微观环境风险和部分中观环境风险。本文通过分析风险的可控程度识别了企业面临的关键内部风险,发现在企业的价值链活动中,服务实施过程的风险可控程度最低,因此此流程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重点。本研究对出境游旅行社相应的风险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晖.中国企业国际化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2] Yildirim Yilmaz, Umit S. Bititci.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tourism: a value chain mod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6(4)4:341-349.

[3]丁顺.分时度假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价[J].建设科技,2006,(21):62-63.

[4]方琢.价值链理论发展及其应用[J].价值工程2001(6)132-143.

[5]颜士梅.内容分析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软科学,2008(9):133-139

[6]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华夏出版社,2005.

风险价值分析范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均选自该院儿科中所收治的80例住院患儿(2014—2016年),在患儿家属知情并且同意的情况下将其简单随机分组为常规管理组与风险管理组,40例患儿为一组。 

常规管理组患儿中,男、女各占29、11例;平均年龄为(4.19±0.31)岁;平均病程为(2.19±0.47)个月;根据患儿所患疾病可分为,13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8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9例神经系统疾病患儿。 

风险管理组中的男患儿与女患儿分别为25例与15例;平均年龄为(4.35±0.43)岁;平均病程为(2.95±0.42)个月;根据患儿所患疾病可分为,15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9例消化系统疾病患儿,6例神经系统疾病患儿。 

比较以上两组儿科住院患儿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管理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管理,即医护人员为住院患儿家属实施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结合患儿的病情与身体状况等指导其饮食,遵照医嘱为患儿用药,同时针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治疗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向患儿家属介绍,提升其对疾病治疗的配合程度提升。 

风险管理组则给予患儿常规管理联合风险管理,其详细内容见下文所示。 

①将温馨、舒适以及安全性高的病房提供给患儿,根据患儿的性别以及年龄等对病房进行适当的布置,可以结合患儿的喜爱的动漫人物等美化病房,以此将陌生的治疗环境对患儿心理所产生的焦虑感缓解,同时可以将患儿对住院所产生的抵触情绪减轻。除此之外,环境管理在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中的效果可观。 

②由于风险事件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将医护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升是将儿科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为此临床应当对医护人员的技能加强培训,针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护理管理以及临床观察等方面内容,应当由具有较为丰富经验的护士长对资历较浅的医护人员开展培训,针对自考类型与职业教育类型的学习,应当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 

③将风险管理小组成立,针对儿科住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及其诱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出并加以实施。通过有效的培训将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组织医护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其法律意识,同时将医护人员对患儿的临床观察能力以及风险评估能力提升,以确保可以预判风险事件,并通过有效的干预将其危害降低。 

④绘制干预工作的图表,对管理过程中相关的操作均给予重视,根据相关风险为患儿开展具体管理与干预操作,对患儿的生命安全给予保障;总结风险事件并从前期发生的风险事件中汲取经验,针对其诱因定期开展讨论等。 

⑤医护人员给予患儿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其神态及语言的观察,结合患儿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等,及时与年龄较大且具有沟通能力的患儿开展有效的沟通,由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因此医护人员应当针对患儿的提问及时给予解答,并给予患儿积极的引导,为患儿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面带微笑,语言与动作应轻柔。 

⑥由于风险事件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存在,为此医护人员在开展临床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将监督制度实施的力度加强,将质控工作完善,对监督的范围深化,完善定时检查与抽查的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以上两组儿科住院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與护患纠纷发生概率进行记录与分析,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评分与管理质量控制评分。 

家长满意度评分与管理质量控制评分的满分均为100分,且均与得分呈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方法 

该文数据均经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风险管理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其护患纠纷发生概率亦较常规管理组低,(P<0.05),见表1。

    ②风险管理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评分以及管理质量控制评分相比于常规管理组,均明显较高(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儿科中的患儿均存在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与保护能力低下及依从性差等特征,使得该科室内的护患纠纷发生概率较高,对医院正常的运转以及医患双方均有负面影响存在[2]。为此应当结合目前存在于儿科临床管理的风险因素,开展风险管理,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降低。临床中相关研究表明[3],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儿科住院患儿中,可以明显将患儿接受住院治疗期间的风险降低,对其身体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风险管理是预见性管理模式的一种,主要通过对存在于临床管理中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其具体情况将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好,通过将护理风险的防范加强,将其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降低,并且可以将临床管理质量提升[4]。风险管理主要通过医护人员对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对临床操作以及管理的步骤等严格的规范,进而将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降低,结合诱发患儿发生风险的因素以及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制定,通过医护人员对风险意识的学习以及管理绩效的相关考核等,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并且可以将其临床风险的防范能力提升[5]。通过将温馨、舒适及具有个性化的病房提供给患儿,并且加强对年龄较大患儿或家属的宣教,缓解因陌生环境对其内心所产生的恐惧感,减轻其负性情绪,同时可以改善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对提升其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提升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与专业素养,可明显降低临床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医护人员针对前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风险事件进行总结,汲取经验,在后期管理工作中避免重复出现该类事件,进而降低风险事件与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给予其有效的健康宣教等,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提升家长的满意度。 

该次研究中,风险管理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与护患纠纷发生概率比较于常规管理组,均明显较低,其家长满意度评分和管理质量控制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说明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降低管理的风险性及减少护患纠纷,高质量的管理有利于提升家属的信任度及满意度,在改善患儿预后方面的意义重大,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卫宁.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7(12):186. 

[2] 陈瑞芳.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291-292. 

[3] 黄海燕.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64-65. 

[4] 安靜.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114-115. 

风险价值分析范文4

关键词:套期保值;化工产品;销售价格;风险控制;运用

一、化工产品销售价格特征

第一,化工产品价格能够快速的反映出市场情况。化工产品销售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按照市场的价格开展销售。化工产品对市场情况反应灵敏,具体表现在化工产品的价格上。比如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化工产品销售价格快速下降。在这样的社会情境下,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有效发展。第二,化工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结算影响。化工产品发展经营风险会导致化工产品销售定值的多变。客户为了规避风险,在交易的时候会选择多种结算方式,如先款后货、先货后款等,货款支付方式有网银、支票、银行汇票、承兑汇票、本票等,承兑汇票中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现在运用起来方便快捷安全。

二、套期保值在化工产品销售价格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一)套期保值的内涵

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了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指定一项或者几项以上的套期工具。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现金流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动,从而抵消预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者现金流量变动风险的交易活动。套期保值的本质是将化工产品期货市场看成是降低发展风险的重要替换物,并对买进的产品通过市场销售来获得相应价格的交易活动。

(二)套期保值在化工产品销售价格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在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化工产品价格在未来的经济社会调整发展中将会面临价格高低起伏的影响,特别是在产能过剩和激烈竞争的影响下会出现利润降低的问题。为了规避发展风险,现阶段,化工企业在内部管理控制中通过规定的颁布来进行完善,加强了套期保值在化工产品销售价格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文章以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线型密度聚乙烯期货合约为例进行分析。具体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DAFA7042为例,选择主力合约L0901进行运作。当预计市场价格下跌时,通过先卖出期货合约,再选择平仓的方式来降低库存跌价带来的损失,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表一发现,从7月11日到7月30日的现货每吨下降了1400元的时候,企业只要有库存就会出现发展亏损。而应用套期保值之后,企业能够从期货市场上获利,获利之后抵消现阶段在市场发展上的损失,实现企业产品的保值。在实际的操作中,受期货种类不比现货市场多的影响,因而可以选择一种和商品不同种类但是在加工走势基本一致的商品期货合约进行保值处理,实现交叉性套期保值管理。

三、套期保值在化工产品销售价格风险控制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实现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准确判断。套期保值在企业管理中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对市场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判断出现了失误就会出现期货市场亏损,降低企业利润。第二,化工产品套期保值操作需要注意的事项。化工产品套期保值操作要充分考虑期货业务的发展风险,在套期保值业务的方案设计、人员安排、决策审批、止损设置等方面要严格规范。期货交易的实现可以选择冲平仓和实物操作两种结算方式进行,但是选择之后的交易费用存在很大的不同,且在临近交割时候的保证金比例也会增加。另外,针对期货合约选择的不同,活跃度不好的合约可能没有成交量,为此需要有关人员充分考虑有价无市对套期保值业务发展的影响。第三,通过增加化工产品投保业务的操作规范来实现有效的发展风险转移。化工产品的价格一般较高,为此需要对它的投保范围、风险品种选择、保险责任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并要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对保险公司理赔操作的规范和监督,对响应不及时和理赔延时的公司需要及时追究其责任,提升投保行为风险的有效转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套期保值在化工产品销售价格风险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加强对期货市场运行特点的充分了解和把握,在期货市场交易品种结构单一和发展规模有限的影响下,在进行期货管理的时候需要企业能够加强对期货的全面分析,在政策的范围内灵活的应用套期保值理论规避产品发展风险。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产品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的关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为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环境支持。常见的风险管理制度有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强行平仓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完善能够保证在期货交易的时候,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风险价值分析范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风险

手术室护理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存在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运用护理查对制度,能够降低临床危险的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为了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提高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现对我院2012年2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500例患者中的200例患者的对比分析,现将其调查研究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

选取2012年2月到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500例行手术室护理的患者,抽取200名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52例,平均年龄(50.12±2.2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5-78岁,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平均年龄(53.14±1.6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可比性(P>0.05)。

2.方法

对对照组100例患者实施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查对制度,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护理中出现的风险,对护士行管理制度产生的提升的专业素养率进行综合评价,并做出比对。

3.统计分析

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

二.结果

三.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临床手术中比较发杂的一项治疗过程。运用护理查对制度,不仅是为了避免因医疗事故而引发的系列纠纷问题,更是为患者的生命考虑。在行手术室护理时,由于抢救患者场所情况比较复杂、医护人员较多,随之而来的意外情况也明显增多[1]。

段德芬等的研究表明,因手术室风险护理防范措施不当,而引发的一系列事物,都有可能给病患医院、医师、护士等造成伤害,严重的会有纠纷或者意外事故发生。只有对实验室管理行查对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3]。

崔晶等的研究表明,查对制度能够对病患实施有效的护理。最为护理的核心制度,同时在医院的安全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责任。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实施严格的查对制度,并按照查对制度,严格贯彻落实方针,将护理工作做到位,才能有效的减少差错事故[4]。

杨艳丽的研究表明,护理查对,能够有效的减少因手术护理室混乱场景留下的负面影响。如因粗心导致的各种清点遗漏事故,在直接程度上给给医院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不便,且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矛盾冲突,更有甚者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5]。

3、1手术室护理中存在风险的原因

人为原因是引发系列事故的根源,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对手术史进行严格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保护病患安全是最重要的,而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和懈怠导致的一系列不安全事故,都很深程度上证明了医院管理机制的而不健全性。

手术室护理中,由于人员配置的不合理,使手术用物管理存在潜在风险。医护人员出现超负荷工作,体力透支等原因,在行常规护理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没有充分的重视。在手术室性手术护理时,对物品管理及工作流程没有按严格确认制度去执行。

3、2行查对制度的应用价值

对手术风险的防范措施中,行护理查对制度能够有效的了解病人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风险管理的可控制因素,就在于运用查对制度健全风险制度管理。

行护理查对制度对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降低风险系数,护理病患早日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护士日常的而工作中,注意结合医院现状对护士实施交接班制度时,查询和记录本都必须详细具体,交接要到位。在手术室行手术护理时,要注意检查有无遗漏手术用具,特别是缝针,对于手术中增加的器具要及时记录,手术后仔细规整。在对病患用药和输液中,要仔细查对,以免出现人为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急诊病人实施抢救时,如果不行查对制度,就有可能威胁病人生命安全,严重者有可能致伤致残。行查对制度,能够将手术室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手术用物管理,很好的配合医生手术,查对用药,及时记录手术中的手术用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护理达到很好的效果。

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之前,必须坚持查对制度,必要时还要多方查对,以防因差错造成的各项事故的发生,给医院和自身甚至医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细化到各个方面就是必须遵医嘱,服药、注射、各项操作查对,以促成病患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谭英;探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2013(3)

[2]刘宏英;探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8)

[3]段德芬;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实施[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风险价值分析范文6

关键词:企业价值;盈利能力;风险水平;局限性

在证券市场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企业本身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这就涉及到企业价值的分析。作为普通投资者,定期公布的财务报表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但如果仅依据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价值是不够的,有时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错误。本文就财务报表在企业价值分析中的局限性展开讨论。

1、企业价值的理解

企业价值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有取得价值、经济价值及市场价值等。取得价值是指企业在购买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表现为报表上的账面价值;经济价值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所承担的风险;市场价值是指企业产权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作为普通投资者,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并不是为了获得公司的资产,而是为了通过购买股票获得回报,包括企业股息及股票差价。因此,我们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价值,并通过与市场价值对比之后做出决策。

企业价值关键在于经济价值,在于企业能否给投资者带来盈利,盈利越多,企业价值越高,但是在盈利的同时,如果面临的风险过大,也会使人望而却步。因此,企业盈利能力与面临的风险水平是企业价值分析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

2、财务报表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局限性

2.1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笔者认为可分为两个方面,即现实的盈利能力和潜在的盈利能力。财务报表通常反映现实的盈利能力,用如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进行反映,而潜在的盈利能力却反映的很少。潜在的盈利能力主要指行业的市场潜力,技术领先优势,企业管理层综合素质等,这些无法在财务报表上充分体现出来。

2.2财务报表不披露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

现行的会计收益概念以权责发生制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为基础定义的,只能确认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其采用的是实现原则,对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不予反映。但从企业价值分析角度来看,这或许就是其未来的潜在盈利或者风险所在,是对未来进行判断的重要信息。

2.3会计政策与方法的选择使盈利结果呈多样性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如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所得税会计确认方法等,还有在会计估计方面主观性较强,如坏账的估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等。这些原因造成同一企业在选择不同的政策与方法或改变会计估计时造成盈利结果呈多样性。假如上市公司业绩达不到预期,企业会主动选择有利于企业的核算方法,假如上市公司业绩超过预期,也有可能为考虑以后业绩波动而有所保留。

2.4会计造假的存在严重影响盈利能力分析

一般会计造假都在利润上下功夫,比如通过虚增收入,将预收账款作为收入,在会计决算后冲回,或者虚列应收账款等手段致使账面利润增加,但它实际的盈利能力可能很差,这些虚构的数字严重干扰分析者的判断,根据这样的报表进行分析会造成严重的错误。

3、财务报表在企业风险水平分析的局限性

3.1、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企业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大致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宏观经济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包括经济大环境、财政与货币政策及政府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政策等;市场风险是指竞争对手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等;法律风险则是指企业所处的法律环境,内部风险则包括企业战略风险、运营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等。财务报表侧重于反映财务风险,至于所处的行业风险、企业战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运营管理风险等却不能涵盖,但是这些风险有时会比财务风险要重要的多。 3.2财务风险披露存在缺陷

财务风险披露不全面

财务报表侧重披露财务风险,但也并非都能全部涵盖。一般财务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而财务报表主要反映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反映,而信用风险与投资风险在财务报表上却很难反映。

‚财务风险指标存在缺陷

财务风险中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但这些指标本身存在缺陷,如流动比率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不具有变现能力,即使流动比率很高也不一定代表具有很高的偿债能力,还有速动资产,虽然不包括存货,但是包含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

4、提高财务报表在企业价值分析中作用的对策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多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一个或多个指标与标准指标进行对比来判断企业情况的好坏,然而企业价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一两个指标能正确评价,甚至非一两张报表能够充分表述。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来提高财务报表在企业价值分析中的作用。

4.1提高分析者的素养

财务报表虽然存在局限性,却是我们分析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分析者必须具备足够的会计学知识,能够将会计数据转化成会计信息,不但能读报表,更能够辩证的分析报表。除此之外,还要求分析者具备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悉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仅仅依赖报表分析很可能会一叶障目。

4.2 重视企业背景分析

价值分析不应该被财务报表数字束缚,应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入手。如果缺少对企业的背景的了解,分析者很难能够透彻理解财务数据。总体来说需要掌握的背景资料有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如行业的市场状况、竞争对手、技术特征等;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如企业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繁荣期还是衰退期等;企业的竞争策略,如企业是成本优势策略、技术优势策略、差别化竞争策略等,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深入理解财务报表。

4.3重视现金流量分析

一个稳定发展的企业,不但要有足够多的利润,而且还有足够多的现金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现金流量比账面利润更为重要。在企业价值分析过程当中,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价获取现金的能力、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收益质量、评价投资与筹资活动等,这些信息实实在在体现了企业的质量。

4.4重视非财务资源分析

企业除了财务报表反映的资源之外,很多优秀的资源不能在财务报表上体现出来。如优秀的人力资源、完善的销售渠道、产品的质量、市场占有率、顾客的满意度等。虽然这些资源无法在报表上反映出来,但却可能正是企业价值的核心所在。作为分析者,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非财务资源对于企业作用,将它们与报表结合分析,或许使我们分析的结果更接近企业真实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