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例6篇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1

关键词:美国语言学系;中文系;语言类;课程设置

当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母语语言能力培养和母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对于中文院系发展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中文专业是基础专业,普遍分布于各类大专院校,而各类学校对中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都有自己的特点。如在师范类院校中,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目的比较纯粹,一般是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更为多元化,就业去向不一,课程体系设置需适应由此带来的复杂性。目前中文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一是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期望逐步上升,但在校大学生实践经验欠缺,应用能力低下,成为目前整个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的矛盾焦点之一。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文学科发展迅速,在原有基础上产生了诸多交叉学科,各校也纷纷开办了新的专业如汉语国际教育等。二是中文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如中文院系各专业特色如何进一步凝练,如何克服新兴专业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瓶颈等。三是中文专业教育与整个大学教育的协调发展。目前不少综合性学校纷纷筹建本科生院,大力推行新的培养方案修订,拓展通识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力争向国际化规范化靠拢。如何协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培养高素质、宽口径的中文人才,成为大学中文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中文教育中,汉语言文字类选修课体系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中文类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已有不少文章探讨国内课程体系建设,如计算机类、人文地理类等等。包括理论探讨和实践教学讨论,还有中外大学课程教学评估差异等,这些思考给我们很大启发。但是对于新形势下语言文字类选修课程体系建设一直鲜有探讨。特别是教育部把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以来,新兴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更是引人关注。因此,我们选取新形势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语言类课程体系建设作为研究课题,此课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先进性。

一、国外知名大学语言类课程概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课题组对美、英、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地十余所高等学校语言类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考察(所调查课程是该国语言学系所开设的母语语言及普通语言学课程,一般不涉及外语课程)。

美国是当代语言学的学术重镇之一,学术理论更新快,影响广泛,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都风靡一时。故而美国大学语言学专业课程多而新,既有基础课程,也有前沿课程,既有本体研究课程,也有应用实践课程。不过各学校由于语言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兴趣不同,课程的设置也带有本学校的特点。我们以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耶鲁大学语言学部等几所学校为例来加以说明。麻省理工学院语言与哲学学院语言学课程有:语言学概论、语言及其体系Ⅰ:语音、语言及其体系Ⅱ:语法、语言及其体系Ⅲ语义和语用、语言习得、语言心理学实验室、双语语言研究、异态语言、克里奥尔语和加勒比特性、语言学实地调查法、语言分析的高级主题、黑人问题黑人研究概论、语言与科技、语言变异与变化、语音学、语言研究讨论会、语言学自主研究、语言学专题。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有:英语语言文学、非洲语言和文化概论、语言和文化、拉丁美洲的语言和身份政治学、诺姆・乔姆斯基和语言学、语言和史前史、语言的科学:概论、句子结构、语言的声音、语义、历史语言学概论、句法理论(1)、音位理论(1)、语义理论(1)、历史比较语言学、日语的历史和史前史、南岛民族语言学问题、语言、结构和认知、指导阅读和研究、古代末期拉丁字母、语言心理学。此外,哈佛大学开设了大量的外语训练课程,如希伯来语、韩语、尼泊尔语、巴利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等。反映出该校对实际语言能力的重视,而普通语言学学者最好的学术训练之一是实际掌握多门语言并学会语言调查和比较。斯坦福大学语言学系开设的课程除了多门理论语言学的课程外,还包括很多应用语言学方向的课程,如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教学、社会语言学等,涉猎十分广泛。如:语言学概论、语法的魅力、你的口音是什么?(声学语音学调查)、实验语音学、阿拉伯语言与文化、双语生活、语言,方言,说话者、性取向话语:语言和性的社会建构、漫画的语言、非裔美国黑人英语、白话英语和阅读、翻译、英语口语教学、语音学、言语感知概论、语音学和音韵学概论、音韵学研讨会、形态学、语法概论、跨语言语法、词汇功能语法概论、语义学和Z用学概论、词汇语义学、逻辑实验室、话语结构:理论与应用、语言习得(1)、语言与手势、传统语言、手语、认知科学和信息科学概论、社会语言、社会语言学和洋泾浜克里奥尔语研究、语言,权力和政治、语言接触、嘻哈――青年认同和语言政治、语言与性别、社会语音学、语言流变概论、语言成就历史、英语史、世界语、伊比利亚语言:结构,变异和语境、俄语的结构体系、从语言到信息、语法工程、语法的计算理论、自然语言处理的编程和算法、数字时代的书写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语言学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本科生研究讨论会、本科生研究概况、荣誉研究、自主学习。耶鲁大学语言学部的课程设置也很有特点,如分内外,内有语言学课程,还有的相关课程。语言课程又分层级:入门――中级――高级――高级研究课程。IntroductoryCourses入门课程:世界的语言、第一语言习得、语言:语言学概论、历史语言学、入门梵语(1)、语言认知科学、语言和心智、入门梵语(2)、语言的进化、中级梵语(1)、中级梵语(2)、意义Intermediate Courses中级课程:美式英语的语法多样性、语言变化、希伯来语和闪米特语语言学、手语和心灵、普通语音学、语言学理论的形式化基础、语言与计算、优选论和认知科学、神经语言学、语音分析概论、音位理论、实地调查法、印度雅利安语言、语法(1)、语法(2)、语义学、语言的哲学、形态学(词语形态学)。Advanced Courses/Seminars高级课程/研讨会:语音专题感知、大脑读写、音韵专题韵律接口、音韵专题:底层陈述、语法专题:心理词汇库、祈使句和礼貌、案例和话语、否定和极性、语义学问题:量化、古英语语言与文学概论、贝奥武夫和北方英雄传统。Advanced ResearchCourses高级研究课程:特别项目、语言学研究方法、高级论文。Related Courses相关课程:认知科学导论、语言,读写和玩耍、形式语义学、盎格鲁一撒克逊文学、希腊语语法和文体、拉丁语语法和文体、音乐认知、一阶逻辑、数理逻辑、可计算性和逻辑。

美国各类学校的定位可以从其语言课程体系中看出来。如有的学校注重理论研究,强调厚基础,有的学校还强调应用,关注社会现实,与社会需求、国际政治联系紧密。有的学校注重美国本土语言学传统。不一而足。但是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基础课一致,选修课灵活、趣味性强,比较注意突出本校的语言学传统或研究特长,注重教授和训练学生具体的研究方法,强调研讨。

我们对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语言类课程开设情况也进行了调查,总体上它们不如美国大学语言课程门类丰富,看来美国在语言学研究的领先地位对于大学课程开设还是有重要影响。不过这些国家和地区有着自己的语言学传统和优势,在所开课程方面也体现出这些特点。英国语言学具有欧洲语言学传统,并注重本国语言学研究的优势领域,开设语音学、音位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语义学、语言与文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心理等专门课程,关注多种欧洲语言结构及其用法的研习,对语言之间的比较、语言翻译等技能的训练也颇重视。韩国和日本的大学在语言本体研究和应用方面开设了基本课程,尤其注重亚洲语言的研究,对当代语言学流派及其理论也设有专门的课程。

二、比较与分析

中国语言学学者一直致力于走学术自主创新之路,中国境内有丰富的语言资源,同时拥有浩瀚的古代典籍,这些都是语言学研究的良好基础。遗憾的是从现代语言学时期,中国语言学发展缓慢,逐渐与西方语言学的发展拉开了差距。当代中国学者努力融合古代语言学传统与西方语言学理论方法,逐步发掘真正的汉语特色,为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贡献新材料、新观点和新方法。这是语言学课程开设的专业背景。

从目前中国大学的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基本上是遵循中西结合,传统和现实并用,有条件的学校基本上都开设语言学调查研究方法和专业外语课程。以北京大学语言学课程为例,北京大学语言学专业研究实力很强,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等教研室,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课程开设较为全面丰富,兼顾汉语语言学传统学习和普通语言学训练。如汉语学包括传统的音韵、训诂、文字,还有现代的语音、语义、语法、词汇,语言学包括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北大对语言学经典的重视是其特点,有大量的原典阅读课程,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以中国古代经典为主,反映出其重视夯实基础的考虑。

根据各校传统优势特色和现有科研力量的区别,各校在课程设置上既体现出普遍的共同性,也还有点个性,如北大的语法学、浙江大学的文化语言学、中山大学的文字学等等。

我们把中美综合性大学语言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丰富课程知识内容,建构完整的语言学课程知识系统。我们目前的课程知识结构不够全面,语言学理论方面高级课程较少,如历史语言学几乎是美国大学语言学必设课程,但国内高校并不普及。而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的发展上是一个重要阶段,是现代语言学的先声。

二是增加课程类型,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我们当前的语言学课程类型比较我唬研讨课较少。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开展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讨论,但讲授还是占主要部分,专门的研讨会很少,调查方法课也较少。虽然说本科阶段仍是打基础的阶段,但是传授研究方法至关重要。青年学生是非常富有创造力的,在学术早期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学术训练,对其中部分学生继续深造有好处。而且,对于不想继续从事研究的学生来说,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对他们能力的拓展也很有效,至少增强了实践能力。另外,联系背景知识的相关课程较少,这一点希望可以通过通识课资源共享来实现,但学院应提供必要的引导。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2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评价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23-03

作者简介:高胜强(1957―),江苏海门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海门市货隆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只有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教学情况实施评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专业化水平。具体而言,以下几方面内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一、评课必须看教师的语言文字及解读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教师应掌握的基本功是多方面的,而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基本功有普通话、汉字书写、教学语言的表达、语言文字的解读(包括语感)等。

关于普通话,教育行政部门有明确的规定,而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则更高,足见普通话这项基本功对于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性。与之相关的是教学语言的表达,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规范流畅、形象生动、节奏鲜明。

关于写规范汉字,有些人认为这项基本功过时了,其实不然。事实情况是,目前的教师队伍包括语文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并且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有些教师并没有自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差,但从未想过这与当今教师队伍书写水平的整体下降有着必然的联系。

教师基本功的核心内涵,应该是教师对于语言文字的解读能力。对于语言文字的解读是否深刻与教师的语感有关,但又并不完全取决于语感。对于语言文字的解读更是一种分析和概括能力,这也是一项基本功,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基本功。虽然教师没有必要将文本解读的结果全部教授给学生,但它是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流程设计的基础性条件。在对文本的解读分析过程中,解读能力强的教师往往能读出许多别人读不出的隐含于语言文字中的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往往会产生令人拍案叫绝的教学效果。如有教师在准备《七颗钻石》的教学时,针对“钻石”为什么是“七颗”而不是“六颗”“八颗”的问题,她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丰富知识,结合查找资料,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对“七”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并列举了大量佐证材料。结果,她的课不仅让听课者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更深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的把握,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语言文字的解读是开发教材资源、制定课堂教学计划进而实施教学的基础,没有深刻的解读分析就难以形成有见解、有特色、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教学靠的是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语言文字及解读的基本功。

二、评课必须看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否有明确的语言教学内容

语言教学是一种手段,同时它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或重点,缺少语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虚假的目标,最起码是被异化了的语文教学目标。因为缺少语言及语言表达方式训练的所谓语文课,往往混淆了语文课与政治课、历史课等课程的区别,这样的语文课难以称作是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教学一般有三方面内容: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欣赏语言文字文本,这往往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修辞方法的运用等角度去实施训练;品读和赏析语言的表达方式,这往往以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的方法结合一定写作艺术的分析角度去实施训练。通过这三方面的训练,我们可以逐步实现增强学生语感、增强其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和情意素养的目标。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至五课为例,配套教参在确立五篇课文的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时基本上都有语言教学的内容:“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学习运用这些修辞方法;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为你打开一扇门》)“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繁星》)“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冰心诗四首》)

小说、散文等艺术性较强的文本的教学如此,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性文本的教学同样如此。如苏教版教材课文《奇妙的克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论美》《创造学思想录》,配套教参在确立这四篇课文的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时分别纳入了如下语言文字的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准确而朴实的语言”“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感悟‘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三、评课必须看课堂教学过程是否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

古人对文本阅读的过程早有论述:“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而阅读教学的过程与之是相通的,所谓“循文入义,披文入情”,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就是语言教学,凡教材内容的分析、作者情感的解读、课堂教学诸多环节的处理都应抓住这一本质特点,任何缺少语言鉴赏与分析的教学都是空洞的教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力求使语言的赏析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避免架空的分析。

事实上,专业性强的语文教师往往都是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或以读为本,含英咀华,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受形象,体会情感;或扣词析句,牵一“词(句)”而动全“文”,抓住关键词句层层深入,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或读写结合,立足文本,拓展训练,在感悟与表达中,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思想,另一方面从语言形式中使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和方法,习得写作的技巧。那种离开语言环境,就内容分析内容或就人文内涵进行过度开掘的课体现不了语文教学的专业性。

如有教师在教学《枫桥夜泊》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人的“愁”,紧紧抓住了“对”“眠”,巧用江枫渔火的“对”(陪伴)体会诗人无“对”的孤独与凄凉,巧借江枫渔火、小桥、客船、大地的“眠”感受诗人“难眠”的痛苦与忧伤。这样对于学生而言,“愁”字就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概念,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真切体验的情感了;不再是“只可意会”的精神领域,而是能够触摸、能够言传的情景交融的内心体验了。

又如,在《伟大的悲剧》一文的教学中,有教师以最后一段的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设计了文本解读的思路: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1.文中“不可战胜的厄运”有哪些?

2.斯科特及同伴同“厄运”进行了怎样的“搏斗”?

3.探险队员们“无比高尚”的心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个问题统率了全文的内容,而且显出内容深度的层递关系,以此引导学生层次清晰、重点鲜明、简洁高效地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便利: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课堂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稍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语文教学和语言训练需要“留白”,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如果盲目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不顾实际地一味进行图文呈现,就会削弱语文教学的效果,甚至破坏学生脑海中由语言训练而收获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情景。因此,要使课堂教学突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教师必须对各种教学手段作出智慧的取舍。

四、评课必须看学生课堂语言训练的效果是否突出

良好的学习效果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良好的语言训练效果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语言训练效果的反馈和检测又是其他诸多方面的学习效果检测的重要途径。

语言训练的内容面非常广: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训练的方式方法千变万化,但是从语言运用形式看,无非就是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两种方式。

课堂语言训练的效果是否突出首先要看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泛,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语言训练是一种低效的训练。教师应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坚决改变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当陪客”的局面。

课堂语言训练的效果是否突出,主要看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的参与质量。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语言训练及其反馈检测当作是语言本身的检测。良好的语言表达本身固然能够看出学生的语言训练效果,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展开辩论时语言表达是否规范、连贯、得体,乃至生动,但其背后还蕴含着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情感意识以及对文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所以,从某种角度说,看学生的课堂语言训练的效果是否突出,实际上就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知识掌握是否深刻,思维是否被激活,情感体验是否充分。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3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课堂教学 质量提高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高中阶段应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借助辅导书籍及部分内容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准确含义。为实现课程教学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在采用各类教授手法,以帮助学生获取文言知识。为促进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开展,本文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为例,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文言的基础用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言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对字词句等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既是教学目标,又是辅助学生进行文言学习的手段方式[1]。当前阶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文言基础的考查,忽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文言文课堂较枯燥乏味,学生兴致较低;第二,文言文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字词积累,忽视相近字词的对照辨析;第三,教学内容局限课本,文言文拓展范围较窄。为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本文对其教学措施的革新策略进行探讨。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一)背景知识介绍,提高学生兴趣。

通过总结与归纳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可以基本了解苏教版在文言文单元设计中以文章内容为单元选择与编排的标准,同时遵循以文育人的编排原则,注重文章的人文情感及社会价值。因此,教师在对苏教版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单元进行课文教学时,要注重挖掘作品的背景,对文章的时代信息、作者情感及人文意义进行深入探寻[2]。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背景导入,丰厚文言文的文学内涵,同时以淡化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时代跨越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探究的兴趣。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中编排了文言文课文《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衰变化,反映作者对历史发展循环往复的感叹,借此警醒唐朝的统治阶级避免重蹈覆辙。语文教师可根据课文写作环境,在课前向学生介绍文章背景:杜牧所生活的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外敌入侵,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大背景下,杜牧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在其主张的巩固国防、加强统一、富民强兵等政治理想落空后,杜牧针对唐朝的统治阶级写出了《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此警醒统治者正视唐朝政权所面临的危机。通过背景导入,学生在课前对该文言文形成初步认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二)重点字词对照,细化课程知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文言文课文的选择,注重内在的人文价值及情感态度,在内容方面,对文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弱化处理。因此,在文言文的解读和梳理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辨析能力,包括字义、字形、词性等。具体可通过对照比较教学,指导学生对带有共性的词句进行差异性的比较,帮助学生审视并解决在课文学习中存留的问题,继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活动,最终实现对课文的透彻理解[3]。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编排文言文课文《师说》。该课文重点词句较多,具一定糅杂性。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可将字词句进行对照比较,梳理知识点。例如可首先进行古今异义的对照比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的“所以”一词,古义中代表“用来……的”,而今义中为因果连词;又如对一字多义进行对照比较:“师”在“古之学者必有师”中,作为名词,意为老师,而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作为动词,代表拜师求学,在最后一段“吾师道也”中,同为动词,但意为流传。教师通过对重点难点词句进行比较对照,帮助学生树立课程知识,增强文言文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资源利用,优化教学模式。

近年来,多媒体科学技术已不断应用于高中课堂,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技术设备,目的在于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课程优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及课文内容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易产生疲乏心理,为集中学生精神,教师可在文言文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4]。根据文言文内容搜集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具体化,以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中的课文《蜀道难》,作者李白对蜀道的险势进行了多角度的叙述,用词精准,想象力丰富,文章具有一定气势。同时,由于语言运用差异,学生在进行课文理解时可能面临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蜀道的真实场景进行直观的展示。通过投影仪展示蜀道各段路线的实景照片,播放旅游专题节目,直观表现四川蜀道的险峻风光。学生通过相关影像资料的观赏,将《蜀道难》中的文言文表述、自身的理解及真实的场景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

三、结语

文言文作为古代中国的书面语言形式,包含了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人文情怀。因此,学习文言文知识,具备文言文的基本阅读能力,可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可通过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引入新型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修养,并强化其对中国文化内涵的体会。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4

一、重新确立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职责

【课标声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接受祖国文化的熏陶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行为嬗变】从《语文课程标准》原文表述中不难看出,语文教学在进一步夯实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在学生心理意识层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坚持语言训练的中心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需要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中时结合文本特征,开掘出适合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该诵读处,引发学生纵情朗诵,实现对语言的感悟体味;该背诵处,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实现对语言的记忆积累;该批注处,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实现对语言的品析欣赏;该练笔处,调整学生思维仓库,实现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将这种诵读、积累、批注、练笔融会贯通,贯穿始终,语言文字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2. 强化思维历练的原则

学生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本身就伴随着思维运作的过程,可以说语言的训练与思维的运作密不可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创造潜能,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重新衡量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

【课标声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行为嬗变】语文虽是一门单独的学科,但它与其他学科包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注定了语文阅读教学绝不能闭门造车,教师应该以更宏大的视野、更广阔的胸襟,让语文教学从室内推向生活,推向自然,让师生的心灵以文本为据点,不断向外拓展,形成大语文教学的态势。

1. 在文本意蕴里实践

语文阅读教学必定要促使学生准确、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课堂教学是首当其冲的第一平台。语文阅读课一定要走出传统教学中就文本而学文本的狭窄领域,始终抱着文本所呈现出的内容和信息兜圈子。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透过文本的内容,无论是在高屋建瓴中还是在细节揣摩中,都必须将审视的视角聚焦在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在语言的实践中提升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这就要求该读的读,该写的写,在课堂学习中常常与语言为伴,与语言“长相厮守”。

2. 在生活外延中综合

不少教育名家已经指出: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不能引入生活之源进入课堂,不能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推向生活大潮中,就不能算是完整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师绝不能将语文教学的重心仅仅滞留在课堂中和文本里,而是要善于在社会生活中捕捉能够被语文教学所吸收的教学资源,能够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契机。

三、重新度量文本蕴涵的价值导向

【课标声音】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行为嬗变】:《语文课程标准》郑重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阅读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放任自流,随心所欲。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必须在学生形成独特体验的过程中发挥督促引导作用,保证学生的阅读体验必须依据文本的核心价值取向。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漠视教师自身在课堂中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否则,课堂在学生随心所欲的体验中,必将脱离文本而虚无起来,架空文本而缥缈起来,背离文本而动摇起来。一旦形成这样的局面,尊重文本的核心的价值取向将无从谈起。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5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语言教学 教学策略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的发展多是以爆炸性的知识信息环境为主导,但是中学语言文科课文教学还是沿着传统的教学习惯,致使语言教学和语文基础知识的脱节。目前教学界一直关注这个问题,并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基础知识与教学的关系

作为主心骨的现代汉语,其基本内容――听、说、读、写,与传统语言学的基础知识有相当大程度的吻合,里面既有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的基本相关内容,又囊括文体、修辞格、逻辑等基础知识。现代语言的基础知识的重点在于对语言文字的实质性运用,重视对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动态语言规律的把握,与以往静态语言基础知识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进行言语交往,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个人的言语交往能力。随着我国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加深,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不仅吸收了静态语言基础知识的一些好的因素,还自觉接受了现代汉语在近些年研究的新成果。然而,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却长时间地淡化看似不起眼的语言基础知识,甚至会忽视言语规律,导致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也对培养学生的动态言语能力造成相当大的困难,这样循环往复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社会各界日益认识到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有的人对这种认识的态度太过极端,认为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甚至还不自觉地把这两者放到对立面,并且通过培养能力的方式掩盖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当然就会导致个人语言知识的匮乏。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社会的整体语言水平能力正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语文修养逐步下滑。

二、教师的语言讲授

言语变化万千,其中的内容无穷无尽,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怎么改变,都离不开语言基本规律的束缚,语言中的字、词、句等重要的而又最基本的语言材料都是相对有限并且稳定的。我们平常说的言语都要遵循一定的语言组合规律。生动的言语描述是基于语言系统的基本材料的,而语言基础知识与言语又是密不可分的。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课文教学,带领学生领悟语言,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掌握加深对课文的深层意思的思考,从而准确把握阅读理解的形象,促使感情升华。教师的质量和讲授材料的选择很重要,教师的语言有特殊的作用,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接受知识的依据很大程度上由教师决定,教师的言语习惯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范例。所以无论是从知识讲授质量的任务出发,还是从语言教学的目的出发,教师对语言的运用显得十分重要。在语文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明确其中的思想目的性,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任务的需要和学生当时的接受水平谨慎地挑选相对应的教材,并在课堂上对语言进行细致加工,在必需的知识范围内准确地教导学生理解课文,掌握语言的集中思想和最终目的。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方向标,所以应该保证教师发音的正确性,准确使用词语,保证句子的连贯性。

三、在积累中促使学生把握语言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计划地积累语言基础知识并加以实际运用,没有语言的积累就会对教师进一步的教学任务的实施产生很大的阻碍。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不能仅仅限于个别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以旧知识带动新知识,以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方法促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的掌握,课堂之外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也可以指定一些篇目范围供学生选择,让相同的语言知识不断重复出现,在内容的积累中积累语言知识,并在课堂教学上综合应用。

掌握语言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沟通心灵世界,保证生活、学习的正常交际。语言要做到简介不唆,主题思想表达明确不费解。教师在指导学生从字词到句子片段,思想感情的由浅到深等的逐层分析之后,积极带领学生在实际言语环境中准确运用,比如说话的时候言语表达的逻辑性,写作时的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文体的准确运用等,这样才能算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分析

学生掌握语言能力的一个基础就是阅读,这是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课文的基础。语言运用能力标准在于学生对课文理解所到达的高度和深度,对阅读课文和分析课文这两个层面的结合度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就强。课文阅读与课文分析两者是互为基础的,同时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仔细阅读课文,那么教材里再好的课文,再精妙的分析,学生对此也不会得到有用的信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教师讲得再好,也只是白费劳动。语言的教养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逐步获得,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就是限制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发挥,语文课文的教学的意义就不复存在。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的独立阅读,本身就违反语文教学的任务,学生在没有独立阅读的情况下,是很难提高语文修养的,更不用说提高语言能力。

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在预读课文,课后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并且拓宽阅读范围。教学质量提高速度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课前和课后阅读的忽视,只有在已经基本熟悉课文内容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和里面所包含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前阅读和课后阅读的重要性,对他们的阅读提出严格的要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教学不应该仅看做是一个教学任务,语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树立语言意识,让自身通过对语言的掌握表达其内心情感,适应社会交际需求。当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标准 前言剖析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42-02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是在10年实验、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修订的,一方面保持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改革精神和结构框架;另一方面则又根据10年来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课程改革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下面,笔者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主要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前言主要内容对比剖析,使大家正确理解和掌握前言的内容。

1 总体情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主要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前言主要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主要是“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等方面。

2 分条剖析

2.1 结构体例与标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的结构体例和标题也作了一些调整,“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的标题及相关内容表述,与实验稿的“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相比较,表述更加准确,突出语文的“课程”意识,强化用课程的视角审视和思考语文教学。

2.2 “前言”修改与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剖析

2.2.l 导语:基本上全部重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导语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则强调了“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强调了“信息载体”;论述了语言文字运用规范面临的挑战及语文课程所承载的任务,强调“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2.2 课程性质:表述有重要的补充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第一次对语文下了定义,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的。语文课程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这在前言中多次出现。

2.2.3 课程基本理念:坚守与创新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1条,可见它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进一步强调,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等。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强调“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基本功,也应该发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其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作用。这也是语文课程着眼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教材编选,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中,大多具有感性的、具体的,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同时,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这种不同的理解或感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理应得到尊重和珍视。

同时特别要强调的是,重视阅读材料的精心选择,强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这是国家价值观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

②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与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要在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

2.2.4 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增加了第1、2两条;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2条合并成第3条;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3条修改为第4条,增加“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改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版)》第5条“实施建议”部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4条相比,次序有所调整,调整为“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进一步明确了该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与任务。

语文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继承与发扬,坚持借鉴与创新。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方面,起到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作用;语文作为教育领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致力于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具备的技能和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明确了4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特别指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强调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4个方面学习内容的综合,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学习还应加强与其他课程学习的沟通,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语文课程还应加强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各个学段的共同努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主要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正式版)》前言主要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我们要按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争取新的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上)[J].课程・教材・教法,2012(4):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