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基础知识范例6篇

煤矿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煤矿安全管理基础知识范文1

1控制论的基本认知

1.1控制论的内涵及发展

控制论是研究在系统内部总体对其下个监管部分的调控功能的科学理论[1]。控制论大部分被应用在安全管理方面,而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论指导相关部门必须要明确事故的安全负责人和领导者,深入了解需要控制的系统内部各项工作的工作情况和需要控制的具体对象。除此之外,还要对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人员、相关设备和工作数据等基本资料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在已掌握的信息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安全控制小组,制定严格的安全事故负责制度和工作规范,对员工的工作定期进行绩效评价,最终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控制论从创立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截止到20世纪50年代末,历史上将其称为经典控制论,在经典控制论的理论体系中主要解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残留问题,即机器自动化问题。而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现代控制论,现代控制论的研究范畴要远远超过经典控制论,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机器控制,而是转向多方面的社会因素控制,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维持至今,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现代控制论中的科技成分大大增加,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荣誉了运筹学、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等新的知识体系。

1.2控制论的原则

控制论主要有六大原则,分别为闭环控制原则、分层控制原则和分级控制原则、反馈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和等同原则[2]。闭环控制原则指的是在控制论应用于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在系统的工作环境内部明确控制对象和控制的最终目的,并在现有基础上对需控制的对象进行评价,同时保留评价结果直到控制完成后的最终绩效评价。分层控制原则指的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论的应用要分层次进行,类似于阶梯状的演进方式在系统各机构内部进行递进式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协调各控制对象的需求和最终目的。分级控制原则指的则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控制要有侧重点,分清楚控制力度的轻重,不仅仅要注意整体的控制,还要注意每个部门的个体控制。反馈原则指的是在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工作数据和收集的信息必须及时地向上级反馈,且反馈的信息必须先经过系统内部的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后才能纳入整体的控制体系之中。动态控制原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原则,通俗来说就是系统内部需要控制的部分在允许的条件下都能实现其对自身的自动化控制。等同原则是控制论中最重要的也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它要求不论是在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的控制因素都必须大于系统中的被控制因素,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内部控制因素对被控制因素的控制。

2我国煤矿业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煤矿开采业中,85%的开采方式都是以下井挖煤为主,且在能够开采的煤矿中,50%的煤矿是瓦斯含量相当高的高危矿井[3]。由于工作人员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的涌出量就会越来越大,对煤矿的安全管理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据社会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国家已发现的煤矿中携带自然爆炸危险的煤矿占总煤矿的51%,严重阻碍了我国煤矿业的发展进程。不过,相比于十年前,我国现阶段煤矿业开采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安全管理上也提高了安全系数,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也减少了20%左右,发展前景良好。

3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建立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

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其法律基础。在控制论的指导下,中央政府认识到了控制煤矿安全因素的重要性,颁布了《煤矿安全管理办法》,从法律上给予控制论的工作以支持[4]。不仅如此,中央政府还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对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先保证总体运行的有序性,再在总体之中找出存在问题的个体,有针对性的下到地区进行安全控制。在全国性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小组的管理工作中,监督的力度必须要大大增强,对于现有的煤矿安全管理中违背《煤矿安全管理办法》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如果不知悔改,则必须要予以警告,严重者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或暂时关闭该煤矿,直到安全管理工作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工作。

3.2建立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

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国家在“安全第一”的总控制原则的指导下建立的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5]。健美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可以全面的掌握国家各个城市各地区的煤矿分布和开采情况,对于曾有过安全事故的二次煤矿进行严格控制,并掌握每个煤矿具体的开采数据和安全信息,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网,辅助安全监测网的工作。不仅如此,安全监测网还具有对安全事故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功能,借助互联网的远程遥控功能实现远距离的现场救助工作,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因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3.3建立煤矿安全应急组织系统

在全国性的安全监测网的基础上,为了更细致的管理煤矿安全,贯彻落实控制论的基本要求,国家还应该建立煤矿安全应急组织系统[6]。建立了基本的应急管理组织后,明确组织内部各工作人员的职能和负责对象,使得安全事故负责人落实到个人,切实提高工作人员在事故突发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包含了国家、省、市的分级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了解各级别组织机构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对象,对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合理的划分到各个省市的管理体系中,保证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控制。

3.4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不仅要从硬件上实现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控制,还要加大对“软件”的建设力度。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低也是诱发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控制论的分层原则要求管理者在对外部安全监管工作结束的情况下加强内部的管理与控制,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正是内部管理的最直接表现。因此,煤矿管理者在进行员工招聘时就必须把好质量关,聘请优质员工,保证其的专业操作技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仅如此,在工人上岗前还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煤矿工作的危险性和工作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控制论的指导下,管理人员还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岗后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7]。

3.5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

只有做到了上述几点后,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才能起到应发挥的作用。在人们的专业素质和相关管理系统都建立完善后,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能够使人们更深一层地了解到煤矿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煤矿事故对每个矿工家庭可能带来的巨大打击,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安全管理意识,规范工人的操作行为。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将煤矿安全知识提升到人类社会必备的知识体系之中,是进行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做高标准。

4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煤矿安全技术管理;问题;策略

由于我国安全网络监督机制逐渐完善,从而开采煤矿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煤矿行业依旧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依旧不能完全解决,这直接造成了煤矿开采工作者的安全没有保障,效率无法提高,所以解决煤矿的安全技术管理问题刻不容缓。

1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安全管理是每个行业都在追求的管理方法,对员工进行组织和指挥,使他们在规定的原则下完成所要求的企业目标。煤矿生产的安全技术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管理者和所有员工,对他们进行科学的组织和指挥,在煤矿安全管理之下进行安全的生产活动。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对煤矿生产和开采的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管理,消除所有危险因素保障员工们工作时的人身安全,还要防止员工们出现职业病的情况,要将各种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使煤矿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开采和经营,使煤矿企业利益最大化。

2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差

虽然如今每个矿区都很重视安全管理的问题,也为此付出了很多时间和金钱,但还是有一部分唯利是图的管理者,一味的追求利益,忽视安全问题只注重生产效率和获利高低,这样的管理者是不负责任的并且是有违良心的。在造成事故之后的补偿和赔偿都是毫无意义的,都不如在事故之前完善所有的安全措施,尽可能排除所有的安全隐患,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对煤矿真正贯彻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事务。每个人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涉及到了一个家庭,排除煤矿生产中所有的危险因素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2.2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混乱

煤矿企业可以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是管理制度合理并且科学,安全的管理制度是使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煤矿企业只有拥有合理的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才可以进行安全的煤矿生产和开采,出现事故的频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才能尽可能提高。有一些煤矿企业为了可以尽快盈利,为了眼前的利益,只进行了短暂的非专业的安全管理,没有请专业人员进行安全分析,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这样的后果就是在安全管理制度上模糊不清,无法真正起到防止安全隐患的作用,煤矿企业的危险依旧存在。除此之外,场地管理还存在着路线近和白班管理者多,而路线远和晚班管理者少,这种情况导致边远地带和夜间经常出现事故。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有专业人士进行煤矿内的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降低煤矿企业的危险系数,提高煤矿企业生产和开采的效率。

2.3煤矿企业员工素质较低

我国的煤矿领域发展迅速,科技也越来越发达,各大矿区也将机械化生产运用到了煤矿企业生产中,生产方法的改变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就要求着煤矿工作者具有比较高的技能素质与文化素质。但是,由于最初煤矿工作者只是简单的劳动力,他们不需要有较高的技能素质更不需要有文化素质,只要有力气可以完成工作即可,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煤矿工作者的要求也就提升了。如今的煤矿工作者由于文化素质比较低,导致他们难以理解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一些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低,经历过矿难后由于害怕而放弃煤矿工作。还有一些新招进的年轻工作者怕苦怕脏怕累,不尽全力工作造成煤矿产业效率降低。

3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

3.1完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有些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依旧残缺,这造成矿区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是极为重要的,应为此专门制定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并且进行合理的奖赏和惩罚。针对煤矿企业的安全隐患应制定相应的预防事故的策略,精确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条款。依照各种制度做事,坚持查岗,坚持查找隐患,减少危险系数。在安全管理上不应只治标不治本,应真正做到安全管理。确保每一次的监督和检查都是完整的并且是及时的,真正的防止违章的事情出现,真正保障煤矿工作者的安全。

3.2实现煤矿采矿的安全标准工作

煤矿采矿工作是一件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只有各项技术都达标才能保证采矿工作的安全问题。平时也要对煤矿的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将安全事故责任落实到实处,加强采矿人员有关采矿技术的培养。科学的理论知识会给实践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更好的指挥和保障采矿作业的顺利完成。工作人员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合理安排采矿技术安全规范。

3.3注重煤矿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员工的技能培训

安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放在第一位,注重安全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普及安全文化也能煤矿企业生产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企业的激励力、约束力、监督力的形成,在平时的点滴中渗透给员工安全的概念,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工作,培养企业的工作安全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而且从上级领导到基层员工都要认真学习。另外,员工也要学习正确的采矿技术,才能确保工作的安全。工作技能是每位员工要具备的,这也是一个煤矿企业应当重视的首要工作,企业要注重培养员工们的综合素质。当所有人思想上已经认同安全文化,行为上也会按照安全的原则来进行,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3.4加强监督,严格追究责任

当完善制度和预防工作后,依旧会存在一些小的安全隐患,因为安全隐患是无法彻底消除的。所以为了可以进一步取得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煤矿工作效率,还应设置监督部门,这样可以使煤矿工作得到监督控制,从而安全工作也会更加的谨慎。可以采用阶梯制度,企业将责任落实到煤矿管理者,管理者将责任落实到小组长,组长在落实到个人,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每个人都会意识到煤矿安全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从而会更加的注意矿区的安全。当发生安全事故后,不能姑息或简单解决,要给予严厉的惩罚以儆效尤,这样可以增强煤矿人员的安全意识。

煤矿安全管理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煤矿;物联网;模型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7-0069-04

0 引 言

近些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对人员以及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新的智能网络来降低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率和事故损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作为一个由不同的动态系统构成的复杂群体,具有工作地点多变、环境复杂、生产过程复杂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从静态、注重结果的角度出发的研究方法缺乏对煤矿系统性及波动规律的认识。系统动力学方法则可以宏观、动态而全面地研究煤矿安全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够建立一套与实际相符的煤矿系统模型。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技术领域,近些年来在煤矿生产系统的运用也得到广泛的推广。然而,目前我国的煤矿物联网由于发展的不成熟,在其应用中存在着计算机硬件采购方面投入大,软件投入小,生产安全监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开放的综合信息系统平台[1]。

本文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煤矿安全系统完整的层次关系图,并建立起因果关系图,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研究设计出了一个完整的物联网架构模型。基于此方法设计的煤矿物联网模型,对煤炭行业提高综合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煤矿安全系统影响因子分析

对煤矿安全影响因子分析,是对煤矿系统事故分析和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的基础。本文前期统计了大量的典型煤矿事故并进行分析,以期构建相对完善和全面的煤矿安全影响因子体系,为建立完整的物联网系统、指导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通过对大量煤矿事故原因的分析与统计上,总结出了煤矿安全影响因素总共可分成七大类,分别是设备因素、自然因素、员工因素、安全科技因素、安全管理因素、法律监督因素和经济因素。通过深层次的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煤矿安全系统的七大类影响因素内部还存在相互关系,进而体现了煤矿事故原因的复杂化、多样化。煤矿系统安全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如图1所示[2]。

图1 煤矿安全影响因素关系图

在大量统计及研究的基础是,总结发现七大类因素还包含很多子影响因素,具体如下[3]:

(1)设备因素:煤矿装备设施水平作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其水平的高低主要由供电系统可靠性、采掘设备先进性、通风系统安全性、瓦斯防治水平、安全监测水平、防火设施可靠性、防尘设施的可靠性、排水系统可靠性、提升系统可靠性、支护系统可靠性等因素决定。

(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作为煤矿安全系统的原生条件,它的控制幅度较弱,其主要包含瓦斯和粉层、水文地质条件、顶板条件、自然发火、热害、地质构造等因素。

(3)员工因素:员工因素是煤矿安全系统的直接因素,控制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煤矿系统的安全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安全素质、从业年限、自主管理、文化程度、安全激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工作环境等。

(4)安全科技因素:在煤矿现代化建设中,安全科技因素成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系统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开采设计、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安全技术理论研究、安全技术人才等。

(5)安全管理因素: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反应了煤矿系统安全水平,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机制、安全教育管理、安全评价、劳动组织管理、危险源管理和设备管理等。

(6)法律监督因素:法律监督因素作为规范煤矿安全生产的外力,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安全监察体系、国家行业法律法规、责任追究制度、煤矿自身监察体系、专项整治等。

(7)经济因素:经济利益因素作为影响各阶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煤矿主的利益、地方政府利益、煤炭行业利益、国家宏观调控。

2 煤矿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通过对煤炭安全系统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已经基本对全部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为了确立煤矿安全系统的内部因果关系,从而更清晰地反应系统各因子的关联及影响,这里从七大影响因素中选取了以下的安全指标:技术装备水平、地质环境、矿山事故率、百万吨死亡率、伤亡率、企业利益、利润率、安全投入、产能投入、安全培训及考核力度等主要变量因素。

经过分析确定,影响煤矿安全主要因素的因果关系图如图2所示[4]。

图2 煤矿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图

通过上述因果关系图,反映了经济效益、生产规模、安全投入、技术与装备水平、生产投入、安全人员、安全管理、安全培训考核等主要系统因素对煤矿安全具体的影响及作用关系。

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安全影响因子层级

通过前文对影响因子的分析和系统因果的分析,煤矿安全影响因素的关系已经确定。基于此,这里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来进行层次分析,就可以将各个因素间的复杂关系通过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具体层次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通过分析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煤矿安全系统中的表层直接因素、中层间接因素以及深层根本因素的具体原因,以及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分清各主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增强我们对煤矿安全系统的认识,对建立防范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煤矿安全物联网模型研究设计

4.1 煤矿安全运作系统分析

通过前文对煤矿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已经很清晰地认识主要的安全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这里将上述各类安全因素所涉及的煤矿运作系统进行分类,具体结果如表1所列。

通过以上分类,清晰地展示了安全影响因素所涉及的各类煤矿运作系统。

图3 煤矿系统安全影响因素层级图

表1 安全因素所属运作系统分类图

煤矿运作系统 涉及煤矿安全因素

矿山灾害感知系统 瓦斯防治、防火防尘、矿井压力等

矿山设备感知系统 采掘设备、通风供电设备等

矿山周围环境感知系统 水文地质、温度湿度等

生产监控指挥系统 采掘环境、运输环境等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员安全素质、员工安全培训等

资产财务管理系统 员工利益,矿业、行业盈利等

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安全评价系统,安全人才水平等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安全工程建设,运作系统建设等

运销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等

感知信息漫游系统 信息采集、传输,信息共享等

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条件、设备管理体系等

...... ……

4.2煤矿安全物联网模型设计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系统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矿山的智能化运作。通过以上对煤矿安全系统的分析,已经清晰确定了煤矿安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确定在煤矿物联网的构建中基本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具体煤矿物联网的架构模型如图4所示[5]。

感知与控制层作为传统物联网研究的热点,已经比较成熟,结合前文的影响因素分析,这里一共设计了四个系统,分别是安全系统、生产系统、供电系统和生产调度系统。安全系统包括安全监测、井下排水、通风、防灭火、束管监测、瓦斯抽放、人员考勤和人员监控;生产系统包括工作面、提升系统、皮带系统、供压系统、水处理、选煤厂、锅炉房、井下降温及给水系统;供电系统包括地面与地下供电;生产调度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信息监控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系统。

信息集成层是新型煤矿物联网系统的数字化集成中心,主要由工业级实时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组成。工业级实时数据库包含了数据分析、联动控制策略库、故障诊断库和专家库;关系型数据库主要包含管理基础库、组织机构库、业务标准库和专家知识库。

管理决策层作为企业的智能管理层,分为生产智能分析和商务智能分析两部分。生产智能分析中心主要运作包括计划目标管理、物资管理、运销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源管理、机电设备管理、通风设计分析和安全管理;商务智能分析中心主要运作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煤质管理、精细化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和三维数字开采管理。

企业展示层主要是通过企业展示网络来展示企业的相关信息。

煤矿物联网架构的自上而下的四个层级分工明细又相互协作,各个层级间共用同一的数据仓库,并通过工业以太网和企业管理网实现联通。

5 结 语

煤矿安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煤矿生产运营过程中影响安全运作的各个因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若干子系统,对各子系统中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确定系统因果图,并建立起煤矿安全层级解释模型,为科学的构建煤矿物联网系统以及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通过煤矿物联网的构建,可实现智能矿山的自动化运作,为煤矿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区环境的安全稳定提供了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张申,丁恩杰.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一物联网基本感念及应用典型[J]. 工矿自动化,2010(10):104-108.

[2] 林富森,徐锡源.安全系统工程基础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3] 邱利,朱明.矿山安全生产系统动力学研究初探[J].矿业快报,2005(2):23-24.

[4] 李希建.煤矿安全管理的SD模型及其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1):21-22.

煤矿安全管理基础知识范文4

1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胜任力素质构成

1.1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内涵及特点

根据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征,本文认为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国际化视野、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煤炭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具有市场研究能力、项目运作能力、管理方案设计及企业运作能力,富有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初步具备企业家潜质和职业经理人素养,具备从事煤炭企业管理综合能力等。根据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内涵,其具有以下3个突出特点。(l)应用性。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运用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来综合分析、解决煤炭企业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将解决方案付诸实施的实践能力。其“应用性”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还要创新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理论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2)实践性。实践是实现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重要途径,在设置教学体系时要强调实践性,培养过程要注重实践性,强化各种专业技能训练,特别要深人煤炭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最重要,缺乏实践谈应用,等于空谈。(3)社会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经过4年的学习后要到煤炭企业工作,因此应该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例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广泛交际能力等。

1.2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胜任力素质构成要素

胜任力素质又称为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煤炭企业有行政、人事、劳资、财务、物资供应、煤炭销售、调度、安全、质量、机电、地测、技术等多个管理部门,根据煤炭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求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胜任力素质构成要素需包含基本素质、核心素质、拓展素质三大素质和6种能力。

(l)基本素质。基本素质是个体本身的素质特征,包含基础能力和心理素质2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想能够顺利返回煤炭企业,达到人职匹配的要求,首先需要具备煤炭企业管理的基础能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基础能力主要反映为大学生顺利返回煤炭企业的基础素质,例如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专业思维等对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煤炭企业管理的基础。煤炭企业管理者需要应对大量的突发事件与各类安全事故,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各种压力和新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学生需要具备稳定的情绪、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特征。

(2)核心素质。核心素质是与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关键能力特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大能力要素,是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煤矿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关行为。专业知识是职业胜任力形成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是职业胜任力形成的实践基础。因此,应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安全生产知识、煤炭行业特有的经营知识、资源保护知识、采矿和选矿专业知识,学习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技术,发展煤炭企业管理能力。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是关系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目前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普遍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大了事故责任追究力度,积极探索煤矿安全生产投人机制。学生需要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并有创新的、可行的和见效快的安全生产管理新思路。煤炭行业特有的经营知识:包括与大客户建立中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产量规模增加后的市场用户安排;对内强化煤质管理,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煤质计划管理,优化采场安排,合理配采,加大洗选力度。资源环境保护:掌握循环经济理念,矿山生态经济管理,矿区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和矿区污水、废气的零排放,矿区的环境整治。采矿和选矿专业知识:采矿和选矿技术或专业工作方法,并持续不断地获取专业技术新知识。掌握市场调查研究的原理与方法,熟悉煤炭企业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及相关的国际惯例和规则,熟悉市场运行规律,对全球市场和企业发展机遇具有较强的商机洞察力。熟悉煤炭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知晓企业家精神培育的路径,能够进行创业战略分析、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有创意,能创造,善创业,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品质、探索能力和实干精神、指挥才干和领袖胆识及善于研究的探析能力。掌握项目评价与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分析技术和工具,熟悉项目全过程和分阶段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掌握项目运作的基本流程并能熟练地开展项目运作,具有较强的项目运作与管理能力。掌握煤炭企业运营系统的设计(即设施选址、设施布置、工作设计和作业组织等)、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即生产计划编制、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项目计划管理等)、生产运营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即设备综合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准时与精细生产),具有较强的运营管理能力。掌握企业绩效评价、咨询与决策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能针对煤炭企业及其所属实际和行业背景,分析、判断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源和机理,熟悉企划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较强的咨询与战略决策、商务策划能力。

(3)拓展素质。包括团队合作和适应发展能力。所谓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促使团队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适应与发展能力是指个体适应工作环境,不断开发和提高自己的潜能素质特征,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建立基于胜任力的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

2.1课程体系建设

2.1.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分布、职业胜任力的整体构成及对岗位核心能力的评价,本文认为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模块: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数学等必修课及人文类的公共选修课,该模块课程的设置以胜任力要素中的身心素质及职业基础能力为理论依据,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人文素养和现代科学知识等基础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素质和能力基础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熟悉煤炭企业运营的基本内容,具备从事煤炭企业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研究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生产运作能力及咨询与决策能力。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研究、质量管理、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学、管理技能开发、企业管理咨询、电子商务、创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管理沟通、商业管理等课程,该模块设置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运用为主要目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岗位核心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核心技能模块:围绕煤炭企业基层管理者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该模块设置以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及掌握岗位核心知识为目标,主要包括开采方法、工程图学、矿井通风与安全、井巷工程、矿物加工概论、煤矿安全管理、煤炭企业生产管理、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以岗位工作项目或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职业拓展模块:该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基于对学生在不同岗位上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深度和覆盖面不同而考虑,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权并开拓知识、能力空间,包括管理品质提升训练、生产实习、工程实践、毕业实习与设计等。

2.1.2加强实践性教学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极强,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可以在理论讲授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训练,例如在学习煤炭生产管理、煤炭经营管理、市场调研课程之后加人2一3周的训练,使学生对各课程模块的实际操作、业务技能、持续学习等产生直观印象,培养其相应的胜任力。对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管理方法和工作程序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实习,直接向煤炭企业各职能部门(战略管理、计划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研发管理及财务管理等)学习各种相关的实践知识,获得在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2.2教师队伍建设

2.2.1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了解煤炭企业实际的老师所教授的学习内容只能是空谈,专业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深人煤炭企业实践,诸如到企业中兼职、与企业合作实施项目、承担企业横向课题等,以此积累实践经验;学校实施的青年教师“力行计划”就是很好的方式,推进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选派教师到郑煤集团挂职。而通过实践获得的第一手教学材料,也能够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提高专业胜任力。

2.2.2改革教学方法煤炭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其次,聘请煤炭企业中对煤管理理论与实践有深刻认识的管理专业人员为学生作报告、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或者聘请其担任学生校外导师,使学生接触煤炭企业管理中实际需要的技能、工具、方法等,加深学生对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认知;第三,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到煤炭企业开展调研,或到煤炭企业兼职,切实掌握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流程与现状。

2.3实验室建设

2.3.1建设校内实验室通过建立煤炭企业管理仿真系统,利用沙盘模拟演练等方法,使学生对煤炭企业管理各个模块产生系统、全面的直观感受;建立专业技能实验室,通过人力资源、企业战略、煤炭生产系统等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建立团队培训基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等能力。

煤矿安全管理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煤矿;安全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X7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煤炭行业经过“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与市场无序竞争交织,产业下行趋势明显,煤炭发展正处于一个深度调整的拐点,呈现出“煤炭产量、运量、进口量、库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应收账款、企业成本”增长,“煤炭需求、煤炭价格、企业效益、回款中的现金比例”降低“七增、四降”的特点。严峻的经济及行业形势,对矿井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安全生产成为保障矿井经济效益、推动矿井长远发展的基础。而全员安全技术培训成为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岗位技能,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矿井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一、安全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个别煤矿安全培训体制不顺,培训制度不健全,职能交叉,个别培训流于形式,重过程,轻质量,相关人员的培训并没有掌握必须的安全法规、政策、理论知识和技能;

2、培训方式方法落后

培训思想、理念、方式,手段比较落后,不适应煤矿严峻的安全形势和企业对安全培训的要求;个别培训班没有按照特殊工种安全培训大纲进行培训,严重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代课教师,部分教师理论水平、教学方法还不适应企业安全培训实践的要求;

3、配套设施落后

参加培训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专业户”现象时有发生,教材及实验设备,先进的教学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充实提高;考教分离有待规范;

二、安全技术培训模式探究

1、宣传引导模式

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一环,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更是保持煤矿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1)宣传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任务,让广大干部职工对矿井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2)宣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全矿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法治意识。通过宣传,让更多的职工学法、知法、懂法依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4)宣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要坚持“先进示范、典型引路”的宣传方针,大力弘扬矿井乃至整个煤炭行业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抓好安全工作的信心,努力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干群队伍。

(5)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基本制度、基本技能、先进技术。要立足于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及岗位技能的提升,加大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基本制度、基本技能、先进技术等的宣传力度,努力提升全矿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

2、理论培训模式

煤矿理论培训是提高职工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增强安全意识的基础,而理论培训的效果与方式则是当前安全培训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学员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理论培训效果的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

(1)模拟教学法:通过现场事物、模型、实验或多媒体演示,迅速抓住学员的注意力,使学员有一种身临其境,与现场零距离的感觉,极大限度地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员接受培训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2)事故案例教学法:授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案例分析为主,并将煤矿生产经验、事故案例等编入培训教案,让职工对煤矿教学有一个更为直接的认识。

(3)互动式教学法:改变过去单一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培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员参与到教育中,双方互动、互教、互问,共同研究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3、实操演练模式

(1)理论实践相结合。从煤矿行业的特殊性出发,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现场实践教学,真正将理论学习融入实践中,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往复过程,让学员学习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培训效果,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2)强化实践培训。通过深入实训基地、施工现场等地点,让员工对井下现场、施工工艺、岗位细则等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员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井下工作。针对井下施工工艺,开展新工人以师带徒培训等方式,老工人手把手的教,新工人认真的学,以最有效的方式、最短的时间提高新工人对现场的认知,增强岗位技能。

(3)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坚持“对标、树标”管理,积极“走出去”,鼓励干部职工走出去,到设备生产厂家、先进单位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要积极“引进来”,聘请设备厂家技术人员,高效、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来矿授课,针对矿井当前存在的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难题开展专题研讨和技术攻关,提高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和矿井整体水平。

4、新工人培训模式

(1)抓教育提升安全意识。针对煤矿新工人对安全的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上岗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培训中推行安全法律、法规和案例教学,反复讲,反复强调,督促新工人真正把安全的重要性入心、入脑,改变以前“要我安全”的被动局面,形成“我要安全”的信念,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2)抓专业提升操作技能。煤矿新工人大部分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更谈不上有什么专业技能。在培训中,要采取理论与实践、案例与分析等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因人施教,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真正激发新工人的学习兴趣,使新工人真正掌握到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安全生产打好基础。

(3)抓实践提升心入矿大学生的管理水平。大学生作为矿井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在抓好安全意识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业务素质培训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学习,切实深入现场,在一线工作中增强素质,提升管理水平,同时,矿井也要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的平台,积极推广大学生班组长、大学生机电工等做法,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为矿井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煤矿能否实现安全生产,井下一线是关键,职工的岗位技能及操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加强对煤矿干部的技能培训。一是根据实际操作岗位,采取不同岗位分别授课的培训形式,对照相应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集中授课;二是在严抓员工岗位技能考核的基础上,开展好事故演习、员工自我反省等,不断提升职工的实际操作水平与正确判断能力,能够果断处理各种事故,避免造成更大损失;三是开展各种技能比武,鼓励职工练好基本功,经过各种选拔比赛,加大奖励力度,选出各工种能手,调动员工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岗位技能水平,减少安全事故。

煤矿安全管理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前提和保障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监察部门、煤炭生产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安全监管,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相对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是,煤矿重大事故时有发生,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生产体系并不完善,是政府在新的行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我国煤矿生产现状出发,对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论述,基于此,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体系建立健全的过程中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作了初步的思考和探寻。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漏洞而造成的,因此,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

一、我国煤矿行业存在的基本问题

我国煤矿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机械化程度低、安全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投入不足、安全欠帐多、矿井抗灾能力低,这是长期困扰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难题,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行业存在的基本现状。

二、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煤矿要做到安全生产,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其次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安全与技术密不可分,技术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的生产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三、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生命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安全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监控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积聚超限,煤炭自然发火,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和空顶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防治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所以说,煤矿短期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对生产经营和煤矿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生产经营者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安全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培训和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是重中之重,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知识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大多数的煤矿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没有经过专门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没有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因而普遍缺乏安全生产技能,那么对这部分人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同样是必需的,使所有的从业人员基本上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事故发生后避灾自救的能力,具备常规事故的处理能力和临危不乱、遇变不惊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拥有从业资格,准予上岗,这对于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和提高煤矿抵御事故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五、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革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技术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生产工作环境,众所周知,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低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六、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管理体系。建立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各党组织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上帮助支持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上倾斜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去,发挥聪明才智。大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职务、职称终身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在工资和奖金的分配上把个人的贡献大小和工作实绩、工作技术挂起钩来,坚持贡献与回报相平衡,体现知识和智力的价值。坚持多样化的分配形式,设立科技项目成果奖和技术创新奖,从制度上确立知识产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