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简析(5篇)

煤矿安全管理简析(5篇)

第一篇: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分析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手段,确保为广大矿井作业人员提供健康安全的生产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煤矿企业为了保证煤矿开采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必须加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矿井中的瓦斯和灰尘浓度,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避免出现各种由于通风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企业通风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矿井实际开采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不断优化完善通风系统,加强对通风管理的监控作业,从而有效防止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1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系统与设备问题

煤矿企业要想保障煤矿通风管理工作的安全高效性,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通风系统。通风系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通风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如当通风系统功能不完善、安装位置不合理会造成风流不稳定,从而导致煤矿出现外部漏风和有效风量不足的现象[1]。然而,当前存在部分煤矿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通风设备与系统上的投资力度偏低,各项机械设备处于老化与落后状态,无法满足现代煤矿开采的要求。此外,煤矿通风系统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结合煤矿生产实际情况,导致监测系统和各项测量仪表仪器无法有效满足正常生产作业,频繁出现运行故障,这些都不利于煤矿企业安全通风管理工作的进行。

1.2煤矿矿井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与素质偏低

由于中国煤矿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岗位职工是农民,整体专业能力和素质偏低,无法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开采过程经常出现不规范操作的现象,这样会更容易导致各种煤矿开采事故的发生,威胁更多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无疑也加大了通风管理工作难度,需要通风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全体人员展开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工作人员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树立先进的生产观念,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办事,杜绝开采安全事故。

1.3煤矿企业高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煤矿企业一味扩大发展规模,忽视煤矿通风工作的安全科学管理的现象。通风管理部门只关心煤矿的生产进度,对煤矿通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指导和监督。通风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流于形式,对通风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煤矿生产过程中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煤矿企业在员工培训教育上资金有限,严重缺乏对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教育工作,管理人员专业业务能力水平偏低,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对赶工违规现象不管不顾。

2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与手段

2.1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企业加强通风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矿井通风体系,根据不同矿井的实际开采情况和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通风安全事故防范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充分保障煤矿开采过程安全高效[2]。因此,煤矿企业内部各部门必须加强交流与沟通,坚决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做好通风系统的设计搭建工作,对系统存在的缺陷问题要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同时,煤矿企业要明确通风安全管理目标,加强煤矿矿井各项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通过科学建立对应的信息数据库,为通风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从而作出正确的通风管理决策。

2.2全面提升矿井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煤矿企业要组建健全的通风安全管理团队,必须保证全体部门员工的专业性,组织员工参与岗前培训,不断丰富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提高矿井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水平和条件,合理开展通风安全管理教育活动,通过不定期邀请社会该专业教授或学者进行讲课,促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通风安全管理意识[3]。此外,企业高层领导也要提高对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明确自身职责,加强对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工作,组织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促使煤矿全体职工都能够认识到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督促自我要规范操作,严格按照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展开各环节工作。

2.3加强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煤矿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设备,建立健全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帮助通风管理人员获取大量可靠有效的信息数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强计算机语言编写,有效完成对通风各项信息的转换目标,在先进计算机设备的辅助下,相关工作人员快速处理分析大量数据,从而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为矿井通风管理工作提供各项科学指导意见。此外,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采矿区域通风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其直接关系到通风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情况的掌握程度。基于该系统作业环境下,通风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准确判断出矿井的污染程度和空气成分,从而作出科学的管理决策,保障矿井煤矿安全、稳定、持续开采作业。

3结语

煤矿矿井安全运行作业的前提是通风管理工作到位,煤矿企业必须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建立起完善的通风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矿井通风的实时监控,严格规范煤矿人员的日常操作,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通风安全意识,督促员工严格执行内部通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全面提升中国煤矿行业的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占青,郑宝,史卫明,等.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国能源,2013,33(6):37-39.

[2]顾八信.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12(2):10-12.

[3]杨继春.浅谈如何做好煤矿的通风安全管理工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3):95-96.

作者:薛飞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监局

第二篇:煤矿采矿运输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

摘要:矿井井下运输作为煤矿采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运行的安全、可靠对于提升煤安全管理水平意义重大。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在分析井下运输环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优化措施,希望能为保障井下运输的安全开展和矿井生产的持续进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井下运输;问题分析;防治优化

0引言

煤矿安全生产不仅直接关系着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还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因此,探索积极有效的煤矿采矿安全管理措施,实现井下安全事故的有效防范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在煤矿井下采矿作业中,井下运输环节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一旦发生问题,在威胁人员安全的同时也将导致整个井下作业中止,所以有必要针对采矿安全管理中的井下运输环节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矿山生产的安全提供真正保障。

1矿井概述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盖州煤业有限公司为资源整合矿井,年生产能力90×104t,井田总面积16.23km2,主采煤层为9#煤和15#煤,其中9#煤为现阶段主采煤层,煤厚均值1.6m。矿井自2013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采用斜井开拓,井下布设胶带运输巷、辅助运输巷和回风大巷3条大巷,选用长壁走向后退式开采方法。井下运输主要为胶带运输机运输,运输能力为210t/h。由于矿井为整合矿井,井下生产系统虽然属于新建的现代化数字控制系统,但过去老矿区开采的遗留问题,使得井下运输环境相对恶劣,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

2井下运输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a)井下运输环境相对恶劣。现阶段,盖州煤矿井下生产作业巷道存在压力大、底鼓与折帮现象突出的情况,导致巷道返修次数多、频率高、间隔短,使得运输轨道存在起伏不平,在拿道时常出现挤碰现象。加之机道安全间距不足,运输环境相对恶劣,胶带运输中时常发生胶带跑偏、断裂、撕裂等事故;b)安装拆除作业量较大。由于矿井为整合矿井,各生产作业面地质环境相对较差,存在多断层、大倾角、强压力、顶板破碎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极易在生产过程中对运输设备造成破坏。此外,回采面搬家倒面次数较多,使得拆除作业量大、作业时间短,进一步加大了井下运输环节安全管理的难度;c)作业量分配不合理。部分作业人员对井下运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机运系统为辅助单位,主要为采掘一线作业提供服务,伴随采掘人员的日益紧张,采掘单位将部分本单位工作转嫁至机运单位,导致其工作量增加,安全系数降低;d)人员紧张且年龄构成不合理。作为整合矿井,井下运输环节偏多,系统复杂的同时也使得用于维护机运系统运行的人员数量增多,相关单位相应的经济效益必然有所下降,使得减人提效成为多数辅助单位的必然选择之一,但减员的非合理化,导致部分技术骨干流失严重,使得人员紧张局面越发紧张。同时机运单位作为非采掘一线单位,构成人员年龄相对偏高,单位主要人员年龄均值45岁左右,30岁以下年轻人员占比不足10%,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1];e)技术人员素质偏低。伴随着老技术工人的陆续退休,新进年轻技术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操作熟练工呈现青黄不接现象,同时煤矿工作环境相对恶劣,使得年轻、高学历工人招收困难,多数人员学历为高中以下,人员对新技术的掌握理解能力不足;f)投入欠缺,技术设备更新慢。一般而言井下运输设备的服务年限应在8a左右,但现阶段井下多数运输机电设备使用已超过10a,属于超限设备,事故发生概率较大,但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力度低,设备更新换代慢,无法适应全新的机械化生产需求;g)规程制定缺少针对性。作业规程制度是指导作业开展的有效依托,但现阶段井下运输规程制定上多简单参照通用性的相关文件进行编制,部分技术人员未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矿井具体情况,生搬硬套现象突出,许多规程与运输作业现场实际相差甚远,无法起到应有的指导功能,使得井下运输作业的安全性降低[2-3]。

3井下运输系统安全管理防治优化

a)增强培训,提升素质。(a)进一步增强人员安全意识教育。针对矿井自身近年来所发生的各类机运事故进行汇总分析,选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汇编成册,下发至各作业单位,开展全矿学习活动,提升全体职工对机运安全重要性和相关事故危害性的认识,使其自觉关注机运安全;(b)增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将近些年上级部门及矿井内部下发的各类有关机运作业的规章、制度等相关文件进行整理集中和分析修订,并最后汇编后进行重新下发,以便让相关人员更好地学习掌握,确保井下所有机运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到有规可守,并定期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学习效果检验;(c)增强技能培训。定期针对井下机运工作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升作业人员操作设备的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整个井下机运工作的安全、高质进行提供技术保障[4-5];b)优化设施,消弭缺陷。(a)针对井下运输各环节中工艺、工具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与缺陷,开展持续性排查工作,并进行相应优化改良,确保相关隐患消弭;(b)积极从外界引进更加高效、更加安全的机运新技术、新设备,并将其加以推广使用,提升陈旧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实现矿井机运系统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提升,特别是对主运系统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做到安全隐患的提前发现与及时处置;(c)突出生产安全薄弱环节,针对整个矿井井下运输系统开展全面的逐一解剖排查,针对现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难重点,进行针对性的整改优化;(d)针对已过使用期限或国家明令禁止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设备,矿方应当及时更换,避免安全隐患;c)动态检查,完善监管。针对井下运输系统组织井下持续隐患排查工作,推行“三定四检”制度(定时间、定设备、定人员,巡检、班检、日检、周检),通过有效的动态检查,提升机运设备监管质量与力度,确保设备运行的持续、安全。此外,检查中各个部门应针对性编制相应的设备检修表,对设备检查时间、维修标准、可能存在问题进行详实记录,确保检修工作的“菜单式”进行,做到有条理性和针对性,提升维护保养的效率和质量;d)完善机制,鼓励学习。在全矿开展分配制度改革和以师带人的人才培养制度。针对机运工作相关人员采取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助相结合的多层级薪酬制度,并为机运工作人员绑定服务对象,以服务对象的事故情况充当其薪酬多少的衡量标准,提升作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创建师徒结对、技术比武、发明奖励等多样化的辅助奖励制度,营造鼓励学习、积极创新的氛围[6-7]。

4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作为矿井日常工作的核心要点之一,对于矿井生产的持续开展和作业人员生命健康安全至关重要。而井下运输作为其关键构成环节,加强对机运系统的综合管理,提升相关作业人员技术素养,构建完善检修保养制度,更换落后报废设备,对于推动整个机运作业的有序、高效、高质开展意义重大,也是保障矿井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名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致因分析[J].煤矿安全,2011(5):187-189.

[2]王占青,郑宝,史卫明.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国能源,2011(6):37-39.

[3]陈兆波,曾建潮,董追,等.基于HFACS的煤矿安全事故人因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7):116-121.

[4]王朝飞,蔡立勇,夏妮,等.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分析煤矿安全事故[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6):46-48.

[5]薛云峰.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防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36):197-198.

[6]许正权,徐金标,宋学锋.煤矿安全事故预防长效机制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1):72-74.

[7]李利成.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25.

作者:李旭岗 单位: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盖州煤业有限公司

第三篇: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及完善措施

摘要:煤矿的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的决定因素,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头等大事。探讨了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归纳总结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

关键词: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经验

0引言

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根本的是煤矿工作人员未从意识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把事前防范的安全理念深入融汇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没有搞好安全与煤矿生产之间的天平。下面就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进行讨论。

1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

1.1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的方针,煤矿的生产安全、劳动保障及煤矿职工的生命与健康,都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聚焦点。从小的方面来说,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前景,大的方面来说,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作为煤矿企业必须牢固贯彻这个方针。

1.2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治理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通过建立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机构,建立事前预控防范机制,将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加强事中管控工作,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为平台,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与措施,力图使事故降到最低限度,最后,加强事故治理工作,分析事故原因,建立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学习,做到事后防范。通过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治理的运行模式,逐步实现安全生产零隐患的目标管理。

1.3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强化现场管理

每个事故的发生不仅有其偶然因素,而且还有必然性因素。通过大量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主要由人、机、环、管四方面因素造成。a)人的方面。主要表现为:违反安全技术规程、违反岗位操作标准,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巡检人员未按规定进行巡检,未经培训上岗作业,进入有毒有害气体场所不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忽视安全警告,违反劳动纪律、酒后入井等;b)机的方面。主要表现在:设备未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设备未按照行业标准定期进行性能测试,绝缘用具未按时进行检验,安全阀不起作用,安全防护用品不符合相关规定,工具有缺陷瑕疵;c)环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作业场所内有毒有害气体超出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限值,易燃易爆气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设备安装地点的环境恶劣、不符合规程要求;d)管的方面。主要表现为: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够全面,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不执行安全准入制度,落后、耗能高的设备未及时淘汰,下井人员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清楚,未对特殊岗位作业人员培训,或未持证上岗,安全监管人员监管意识淡薄[1]。

1.4加强机电方面的管理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无论是采煤、掘进,还是运输、通风,都离不开机电设备。煤矿机电设备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因此,机电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有举步轻重的位置,只有提高机电管理水平,才能保证煤矿发展的长治久安。具体提升机电管理的水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建立健全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制度。通过对机电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整理和完善,以制度规范人的管理思想,用制度规范岗位人员的操作行为,使设备和人达到最佳运行状态,进而提升机电管理的整体水平;b)提高机电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题,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了提升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就要不断地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挖掘新人,才能让煤矿安全生产后继有人,为煤矿的明天注入新鲜活力;c)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煤矿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机电管理已涉足煤矿生产各个领域,仅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已很难满足要求,因此,必须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对机电设备实际运行参数进行实时观察,根据反馈的情况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置或部署,进而实现无人值守,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型矿井。

1.5加强煤矿顶板方面的管理

从最近几年中国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来看,顶板事故频发,给煤矿安全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针对煤矿采煤、掘进工作面管理,应主要加强以下方面的管理来控制顶板,消除顶板隐患:a)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b)及时支护顶板。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支柱架设牢固,有防倒措施;c)经常检查支柱支撑强度。单体液压柱的初撑力,柱径100mm的不得小于11.4MPa,柱径80mm的不得小于11MPa;d)设置专人观察顶板压力变化,发现隐患及时处理;e)工作面安装结束后,要有职能科室按照煤矿质量标准化要求组织相关科室进行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2]。

2对策措施

2.1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危机意识建立风险预控意识

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煤矿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煤矿一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特别是要牢固树立风险预控的事先管控意识,从安全生产的源头抓起,做好危险源辨识,使员工在工作前建立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将煤矿安全管理理念提升一个台阶。

2.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一次次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反映出企业管理人员知识的匮乏,进而在具体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中不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科学的安排部署,因而安全事故频发;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三违”现象屡见不鲜。为有效杜绝以上情况的出现,煤矿培训机构应经常组织全矿人员进行培训。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培训:a)指派有资深经验的老师傅对员工进行培训;b)通过培训机构为员工搭建平台,使员工能形成自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各自的岗位知识,并提高安全意识;c)外聘专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2.3规范并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为了实现更好的安全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和行业规范,严格规范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建立好后,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发现规章制度的欠缺后应及时进行完善。这样通过实践的检验,各项规章制度能更好地规范安全生产,进而指导安全生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3]。

2.4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管控工作

强化事前预防的管理理念,通过引入风险预控的先进理念,加强岗位人员岗前危险源辨识,清楚认知管控危险源的应急措施,将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强事中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规范好采、掘、机、运、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职能科室按时组织相关科室对质量进行验收,以质量标准化为契机规范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事中管控工作,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长周期运行。

3结语

在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无论身处何职,都不是旁观者,而是当事者,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全管理这项工程才能长远地走下去。煤矿工人要时刻遵章守纪,管理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因为可能一个疏忽就会造成一场事故。作为煤矿的工作人员,必须不忘初心,时刻秉承安全为天的理念,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为煤矿安全生产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侯进山.浅析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及完善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5(7):28-29.

[2]贾凯.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108.

[3]张煊.煤矿机电的设备管理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6(7):15-16.

作者:闫中云 单位:山西兰花集团东峰煤矿有限公司

第四篇:煤矿采煤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对当前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强调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应用对于煤矿生产的重要意义,对全面提高煤矿安全、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有效途径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煤矿生产的巨大利润也刺激着煤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着开采广度和力度不断深入,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每年的煤矿安全事故用血的事实告诉人们,煤矿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容忽视也不容懈怠,必须从煤矿的生产实际出发,在安全管理水平上不断寻求科学方法和策略加以管控,保证煤矿采煤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1当前煤矿采煤安全管理的问题

a)从当前的煤矿安全管理投入来看,很多煤矿业主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把煤矿管理重心放在利益最大化上,对安全管理则比较忽略,安全管理往往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使得安全管理的漏洞越积累越多,一旦发生问题就是大问题,产生的经济损失不可估计;b)缺乏长效的责任机制,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后,还会出现无人负责的现象,这在很多煤矿企业中大量存在[1];c)由于煤矿的员工一般都是从周边地区招来,很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不足,对煤矿的运营来说是一个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巨大的利润吸引,众多工人进入煤矿井下从事高危开采工作,但是却不进行安全培训,不采取安全措施加以防护,一些人看重高额回报,却忘记一旦安全事故发生,生命财产高于一切的戒律。当遇到安全风险,往往连基本的自救都不会。而且在日常的管理中,管理者由于注重经济利益,省略安全演练等必要的安全预防工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无法避免;d)由于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缺失,使得煤炭开采中的人员中少有受到安全培训教育的,在煤矿井下施工,必要的安全操作步骤是必备的,但是也有人根本不懂也不会遵照执行,不具备起码的安全意识,因此安全事故发生在所难免。有的煤矿企业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收效不大为理由,推脱安全管理和培训工作的实施,给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了障碍。综上,由于煤矿企业管理意识不足,从事煤炭生产人员的自身安全措施和意识缺乏,使得中国每年煤矿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整体上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主要表现在:煤矿的自然条件较差、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安全事故;煤矿数量众多,生产能力高低不齐;煤矿机械化程度不高,安全技术不足;煤矿生产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2煤矿安全管理效率低的原因

a)由于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匮乏,不能从高层实施有效的监管,使得煤矿生产长期缺乏法制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制度保障。按照中国现行的机构设置,煤矿安全监管应由国家煤矿安监局负责,下设煤矿安全监察局,然后进行垂直的煤矿安全监察和管理。这种监察体系从构架上是合理的,但是由于实施上没有落实的动力和后劲,因此在真正的煤矿的安全监察工作中,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从中国目前的监察机构的配置来看,国家、地方煤矿数千个,从业人员数百万人,如果都要煤矿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实行监管,可以说实施的力度必须相当严格和规范,才能涵盖如此庞大的群体,这种情况使应有的监察和监督力度不足;b)当前的监察力度还不能对危险进行动态管理。由于中国煤矿安全监察水平尚不完善,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于危险源的探测和发现并不能做到及时和实时,有的安全隐患转瞬即逝,检测系统还没有发现可能就隐蔽起来,因此,对于事故提前预测基本是无法实现的;c)由于某些原因,使得煤矿事故存在被瞒报的情况。出于利益的考虑,本应上报的煤矿发生数量和伤亡人数被隐瞒或刻意减少,有的出于政绩的考虑,不仅不对煤矿安全措施加以整改,还提供庇护,使得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大大提高,而且收效甚微[2];d)在煤矿的安全管理技术上,发达国家已经拥有了高效先进的煤矿管理,这是建立在雄厚的资金和人性化管理基础上的。在中国,市场竞争十分残酷,企业结构复杂,高新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使用要求,因此,中国煤矿要形成国外发达国家那样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机构设置、权力和责任分配、生产成本核算等,特别是安全管理的部署和实施,从当前企业发展运营来看,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有的小煤矿管理水平还停留在20世纪的水平;e)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切企业文化的核心,但是从中国煤矿安全管理运营上看,对人的重视程度显然不足,尤其是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和管理培训缺失,而且中国煤矿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强度比其他国家的工人强度都大,而风险意识却跟不上国外发达国家企业,因此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也远大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煤矿。

3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策略

a)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利用网路将实时采集数据加以整理后,传送到上级监管部门,然后通过远程终端软件进行监控和分析,如果发现煤矿中的危险隐患,可以立即采取报警措施加以预警,这种方法将安全检测信息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通过网络技术的优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而且网络设备的运行也能够链接到煤矿设备中,形成综合的信息化网络,对安全隐患进行无缝覆盖,从而将煤矿安全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和人员身上,加大安全防护工作的力度,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b)建立现代化监察机制,通过煤矿生产过程和人员管理的电子监控机制,加强防范和处理工作,煤矿事故隐瞒不报的情况在现代网络技术的监控下将会无处遁形。通过技术管理手段的升级,煤矿安全事故被纳入到大数据的监控范围内,从考勤系统到井下人员的行为监控,再到工作时间的管理,煤矿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得监控工作实现了科技化,不仅对井下,也对井上实时监控。目前,安全监控使用较为广泛的智能监控系统包括:RFID射频识别系统,具有对隐患自动识别的射频信号,能够做到在恶劣环境下的识别,不需要人工干预;井上安全监控系统,建立在虹膜技术上的人员安全检测管理系统,能够从生物技术的层面对人员身份进行识别;c)利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改造。人机工学原理涉及人、机、环境系统,通过对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及系统工程的管理和运用,以达到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目的。(a)对煤炭从业人员的准入实行管理。从人员资质、基本技能、技术水平、安全意识等各个方面进行检查,保证从业人员的水平能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b)通过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方式。例如对于综采设备进行提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人员的作业可靠性,加强设备管理,减少信息传递的误差,要求设备的相关设置必须简单容易操作,安全防护装置等要齐备[3];(c)建立煤矿生产的安全信息传递卡,这是建立在JIT思想上的一种重要的煤矿生产安全信息的管理方法,通过安全生产卡,各种工序都被集中一个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上加以监控;(d)通过PDCA管理方法,将健康和安全引入管理体系中,建立煤矿行业专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享有同工业管理相同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权限,通过标准化、现代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e)对煤矿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实施专项管理,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概率,降低操作者的体力和脑力消耗,保持工作氛围轻松,使煤矿从业人员身心愉悦,使得人的技能达到最好水平,有利于提高生产销率,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4结语

在当今经济建设不断推进、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发展态势下,煤矿企业管理技术必须不断应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寻找新对策,通过创新打破传统,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以保证煤矿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高来军.提高煤矿采煤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8):197.

[2]和立祖,周永明.浅析提高煤矿采煤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J].科技经济导刊,2015(7):176.

[3]张志建.提高采煤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9):82.

作者:郭革鸽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吕梁监察分局

第五篇: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通过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从统计资料和事故致因理论2个方面说明了安全管理漏洞是导致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概念及安全管理对煤矿企业的意义,分析了中煤集团的“1133”安全管理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可有效地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式,降低事故发生率。

[关键词]安全管理;事故致因;风险控制;隐患控制

0引言

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基础能源,煤炭的生产面临着多种灾害的威胁,这些灾害不仅影响矿井的生产,而且还对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当前中国的煤炭经济形势虽较前几年低谷时期有所好转,但仍不容乐观。据以往统计资料显示,煤炭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成本相应缩减,容易事故多发。所以,现阶段更应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

1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

多年以来,我国的煤矿生产都面对着复杂的地质条件,水、火、瓦斯、煤尘及顶板五大灾害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财产损失[1]。根据统计资料可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具体体现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储备不足及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不到位等。而这些问题通常可以归结到安全管理的因素上。由事故致因理论可知,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煤矿而言,人的不安全行为指管理层的盲目指挥、员工的违章作业或误操作。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井下设备设施处于不可控或易对人员造成伤害的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是指矿井的自然地理状况、工业场地的环境状况处于对人员健康有威胁的状态。而人、物和环境方面出现问题又常常是由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缺陷或失误造成的。通过上述对现场统计资料和事故致因理论的分析可知,煤矿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煤矿安全管理的漏洞。

2煤矿安全管理

2.1煤矿安全管理的概念

煤矿安全管理是介于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将人、物、环境三者进行有机的联系,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改变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实现人、物、环境间的和谐相处,排除影响煤矿生产效益的人为和物的阻碍事件,实现安全生产。

2.2煤矿安全管理的意义

傅贵教授在对大量的事故致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行为安全“2-4”模型[2],如图1所示。傅贵教授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组织的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好的管理产生员工安全的习惯性行为,安全的习惯性行为产生安全的操作动作和安全的物态,最后产生收益。煤矿企业实施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1)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3)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在技术、经济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更加突出安全管理的作用。(5)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3]。

3中煤集团安全管理模式

中煤集团是中国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现有生产及在建矿井74座,总产能超过3亿t,煤炭资源储量近600亿t,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江苏、安徽、黑龙江和新疆等省、自治区。面对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中煤集团能够充分认识煤矿安全生产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坚定“零死亡”的信念,遵循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律,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各级“一把手”亲自抓,举全集团之力,围绕“环境、素质、责任”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探索出了“1133”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做法可以集中概括为:提高一个认识,树立一个理念,突出“风险、隐患、红线”三大控制,狠抓“环境、素质、责任”三项建设。

3.1提高领导干部认识,加大安全工作的推动力

企业能否落实某件事,一方面在于领导层对这件事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在于能否将这件事转换为理念和措施。在中煤集团几次事故之后,领导层深刻反思,冷静分析,科学决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举措,每年开展“警示三月行”活动,庄严作出安全宣言,郑重作出安全承诺。领导层在认识提高的同时,亲力亲为,带头研究安全问题,带头检查安全问题,带头解决安全问题,确保安全上人、财、物及时到位,使“安全第一”在集团上下的各种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了真正体现。这是几年来中煤集团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前提和原动力。

3.2树立一个先进安全理念,引领安全发展方向

用先进的理念引导安全生产实践,是打破保守封闭思想、实现管理跨越的重要武器[4]。煤矿虽然是高危行业,但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是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施严格管理,事故就可以避免。在“安全为天、生命至尊”核心理念的引领下,中煤集团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效果,激发全体员工的智慧,提炼出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安全理念,以理念指导行动,从源头上控制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

3.3突出三大控制,严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1)风险控制。风险是事故的源头,控制风险就是从源头上控制事故。每年年初,根据矿井年度生产计划安排,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专业、分系统对矿井安全风险进行辨识,编制煤矿安全风险报告,并对高、中、低风险进行分析确认和量化,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每月召开安全办公会对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具体安排,把安全风险作为日常安全管控和监督检查的重点,并以安全周刊形式,每周跟踪调度重大风险管控情况,确保安全风险处于可控、在控状态。(2)隐患控制。隐患不除,事故难绝。中煤集团的隐患控制工作主要通过编制手册、建立系统及闭环管理进行。编制手册是指组织编制规范统一的煤矿隐患排查手册,做到持表排查、系统排查、全覆盖排查,各单位将隐患排查内容进一步进行细化,将隐患排查的任务分解落实到车间、区队、班组。建立系统是指建立隐患自查自报系统,按照隐患整改的责任主体,将隐患分成A、B、C、D4级,限时整改,超时升级,以信息化手段推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闭环管理是指矿井每月、区队每旬、班组每班排查1次安全隐患,对查出的隐患分类定级、建档管理、落实整改、验收销号,集团公司每季度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报1次,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跟踪治理。(3)红线控制。安全红线是安全生产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必须树立敬畏红线的意识。中煤集团将安全生产禁令、“双七条”细化分解为安全管理红线61条,划定了2250条岗位安全红线,形成了涵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红线网络。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把安全红线作为各级隐患排查和反“三违”的重点,凡违反管理红线的一律停产停工整顿,违反岗位红线的一律解除劳动合同。

3.4狠抓三项建设,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

中煤集团围绕“环境、素质、责任”建设,努力构筑“系统可靠、装备精良、人员精干、管理高效”的硬件环境,构建“制度健全、奖惩有度、素质过硬、团队有力”的软件能力,形成以环境为基础、以素质为保障,以责任为纽带的软硬件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互为提升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1)环境建设。中煤集团围绕构建安全、高效、简捷、流畅的生产系统,优化生产布局,简化生产系统,减少生产环节,合理集中生产,提高单产单进水平。对设计理念不断创新,对工程管理不断优化,体现“简捷流畅、美观大方”的工程美学。推动矿井向“一井一面”安全高效矿井模式发展,提升安全高效矿井水平。对生产矿井和整合技改矿井重点进行系统装备升级改造,对新建矿井坚持“四化”方向和“五高”标准建设,超大工作面推广应用无轨胶轮运输、双巷掘进的全负压通风、先进采掘装备、可靠的巷道支护等技术,实现“快掘、快采、快搬、快闭”。(2)素质建设。素质建设主要是指人才建设。中煤集团高度重视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近年来,集团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全面合作,定向培养煤炭主体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依托中煤职业技术学院和平朔公司教育培训中心2个煤炭培训基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煤矿技术工人队伍。所属企业不断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煤矿一线,加快核心队伍建设。在干部使用过程中注重轮岗交流,连续几年组织集团公司总部员工与基层企业员工双向挂职锻炼,有效促进了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公司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育。(3)责任建设。责任比素质更重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构建“党委重视安全、行政主抓安全、技术部门保障安全、生产部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安全”的管理格局,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流程。实行“技术、生产、安监”闭环管理、良性互动,技术抓源头控制、生产抓现场执行、安监抓过程监督。与所属企业全面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分解指标,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考核、奖惩等各个层面,落实到各基层单位和每一个岗位员工,杜绝责任盲区。

4取得成果及后期安全工作思路

在中煤集团大力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下,2016年集团总部共组织开展安全检查140余次,各二级企业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共2400多次。全集团排查隐患累计18万余条,整改率99.7%;对存在问题较突出的403个工作面进行了停产停工整改,累计罚款952.8万元,达到了“全覆盖、零容忍、严检查,重实效”的效果,杜绝了各类瓦斯事故的发生。全年完成原煤产量1.82亿t,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百万吨死亡率连年下降,树立了行业典范。今后,中煤集团将认真落实、总理等中央领导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持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管理,强化培训,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做出更大贡献。

5结语

(1)煤矿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缺陷,事故预防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2)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的落实,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3)通过对中煤集团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可知提高领导干部对安全的认识,树立先进的安全理念,落实“风险、隐患及红线”控制,狠抓“环境、素质及责任”建设,能够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郑增荣.地方煤矿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5.

[2]傅贵.安全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王三虎.安全培训教育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269.

[4]梅修海.浅谈安全思想教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2012(10):411.

作者:刘波 单位: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