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矿安全管理与对策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与对策

我国的煤炭资源储备较为丰富,但大多数煤矿开采作业都是在地下进行的。因此,煤矿自然条件较差,开采环境复杂多变,加之开采人员技术水平偏低等原因,致使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极大制约了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尽量降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1现代煤矿安全管理特点

煤矿生产具有复杂性、专业性、高危性等特点。现代煤矿也早已已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效率。目前,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业性,对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二是精细化,要全面摒弃过去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精心规划管理活动,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三是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利用计算机及相关管理系统对煤矿安全管理实施有力的管控,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2国内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省内5家煤矿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发现存在下列问题:

2.1领导重视不够,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目前,国内部分煤矿企业的领导人员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同时,也未严格执行责任制,导致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将责任一追到底,甚至问责制也流于形式。这使得部分人员心存侥幸,对安全生产不认真对待,从而造成采矿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此外,对一线工人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安全培训,总是认为培训会增加企业负担,耽误采矿工作,甚至部分煤矿企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才简单走走形式。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工人不负责,也违法了有关法规,并对煤矿企业自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2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

由于国内煤矿资源分布不均,在很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煤矿所招募的工人与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不合格[1]。在此背景下煤矿的生产进度无法得到保障,还易威胁到其他工人的人身安全。这些业务素质偏低的工人在招募时要求的薪资较低,大量涌入市场将会严重挤压正式煤矿工人的生存空间。此外,这些素质较低的工人也增加了规范化管理的难度。

2.3监管、监督力度不够

多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矿行业的安全监督监管工作还做得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煤矿企业自身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导致煤矿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二是煤矿监管部门势单力薄。由于国内煤矿数量众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现有的煤矿监管部门数量与工作人员数量都远远不足。目前,还无法对井下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控,加之监测人员专业性不够,安全检查部门的人员配置不合理,极大阻碍了煤矿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煤矿企业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高度重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在安全生产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此,煤矿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的意义,从思想引起高度重视,将安全管理摆在首要位置。运用日常的教育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契机,渗透安全生产管理意识,让全体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此外,煤矿企业要在遵守《矿山安全法》、《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一套规范严格的安全制度,并从班组建设、责任建设、安全管理、操作流程等方面细化制度,并严格加以执行,确保将安全制度落实到位[2]。其中,要着力打造“安全第一、责任追究”的管理机制,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安全监督员的责任进行细化,出台具体的细则,确保所有人都清楚自己的安全责任。同时,实行层层责任落实的制度,确定安全责任第一人,负责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盘落实。一旦发现安全事故,实行层层追究的“倒逼责任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3.2引入先进技术,加强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控与预警

煤矿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加强对煤矿开采现场相关危险源的实时监控。然后,将获得的相关生产管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送至国家煤矿安监局、省局等部门,由专业人员对相关危险源信息进行分析,并及时预警,从而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3.3构建煤矿生产、人员管理的电子监控体系

针对煤矿安全事故瞒报、漏报问题时有出现的问题,煤矿安监局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实时收集井下生产的相关数据。比如,借助视频识别技术可对井下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控;利用虹膜技术构建井下作业人员的生物识别检测技术系统,可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有效识别与实时监控。此外,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煤矿生产事故管理,对漏报、瞒报行为给予严厉的惩处,严厉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3.4基于安全人机工程学原理与方法,强化对人的管理

人作为煤矿开采中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为此,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以切实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建议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开展员工管理,具体来讲可从四个方面切入:第一,制定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严格准入机制,从社会、高校招募更多专业化人才,不断优化一线采煤人员、技术人员的队伍结构。同时,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薪酬等方面的核准监察。第二,积极借助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人、机与环境”的有机协调,使煤矿开采作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工人作业的安全性。第三,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制定安全生产卡制度,及时获取煤炭开采前后各个环节形成的安全生产信息,尽量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第四,对工作人员给予专项管理,通过对煤矿一线工人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生理、心理、误操作原因进行梳理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确保人机系统的工作效率最理性,从而确保人员的安全与身心健康。对于新员工必须接受入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在职人员必须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活动,组织一线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煤矿安全操作,确保他们规范操作,消除安全隐患。对于管理人员着重进行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水平。

3.5进一步完善安全监察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为确保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监察机制。从政府到煤矿企业自身都必须形成一套严密、科学、合理的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确保煤矿生产在严密的监控下。首先,政府应设立更多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或在现有监督机构的基础上增加人员编制,由政府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监察机构与生产系统实行监察。企业应设立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企业的生产系统与工人进行监督。这样构成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确保随时能够监督煤矿企业的生产情况,确保生产的安全性[4]。此外,政府部门应完善责任追究制,一旦发生煤矿事故必须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到底,并依法给予严厉惩处,对相关企业产生警示作用。

3.6加强对安全风险的预控

抓好安全风险的预防与控制,应适当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从煤矿自身实际出发,确定事故重点与应急对策。根据高危作业的施工特点,加大安全预控管控力度,重点从责任人与监督人入手,特别要抓好薄弱环节的管理,如中夜班与交接班的管控。同时,加大对煤矿主要责任人的培训,着重学习安全风险预控知识,使其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最后,进一步完善井下高危作业应急救援元与有关应急对策。

4结语

对于煤矿生产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生命线。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高度重视,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员、一线工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将“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从而为安全生产打好基础。监管部门也应积极加大监管力度,运用先进的技术开展煤矿生产的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张翔.安全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24(7):361-362.

[2]张维.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矿业装备,2017,26(3):58-59.

[3]申海军.煤矿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4(3):35-36.

[4]张文波.浅谈现代煤矿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8,17(2):94-96.

作者:王震飞 单位:山西省晋神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