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知识点梳理范例6篇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范文1

关键词:知识固化 标准目录 设计模板 研究实践

分类号:G251

引用格式:向菁, 王雪梅. 航天设计型企业知识固化研究与实践[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1): 77-81[引用日期]. http:///p/1/100/.

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我国的航天事业拥有60年型号研制经验,以图样、专利、标准、设计报告、论文等载体形式积累了大量型号研制、系统工程管理的成果和经验,但知识存在分散化、无法有效整合共享、大量经验类知识存在于人员头脑之中等问题。知识固化是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手段之一,它通过知识或经验梳理、提炼,将知识由隐性化向显性化转变,能有效促进知识的积累、转化、应用。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作为我国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单位,一直以来积极探索设计知识、经验固化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专业技术体系、型号研制流程与岗位要求,从“知识梳理”,逐步走向“知识固化”“知识应用”。图1展示了研究所的知识管理在各个阶段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

1 三维度知识固化体系

针对研究所新型号同步研制、技术攻关难度大,发射任务密度高,企业新人员多的挑战,该所创新性提出了“岗位-专业-流程”三维度知识固化体系模型(见图2),通过编制岗位实施标准目录、设计师手册、设计模版和专家访谈等形式实现知识固化,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质量,促进了知识管理与经验共享文化的形成,有效探索实践了知识的创造、显化、共享、应用、继承的方法。

1.1 岗位轴

建立岗位实施标准目录,通过“选” “制” “用” “控”4个环节的闭环管理流程,实现标准体系中内容在岗位上的落地;编写设计师手册,提炼不同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设计方法、注意事项、质量问题;编写靶场工作日志,固化靶场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并根据靶场工作流程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更新;开展岗位知识梳理规范研究及实践,固化岗位知识,指导岗位人员尤其是新人快速成长,推动人才成长。

1.2 专业轴

建立专业标准体系,明确专业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开展专业知识资源梳理,构建经验禁忌、故障案例、标准规范等为代表的十大类知识的专业知识模型,固化形成专业知识资源梳理规范,推动专业技术经验固化,推动专业技术发展。

1.3 流程轴

以设计模版为载体,嵌入总体设计中的输入输出关系、接口、方法、标准等核心成果和技术秘密,将几十年的研制经验和教训,提炼形成设计文件的规范样本,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系统化共享,并通过信息化应用流程控制,确保设计模版在型号研制中得到应用;开展专业设计文件设计要素编写工作,保证设计质量;建立一套基于知识管理技术状态管理体系及流程,并在型号方案论证阶段得以应用,探索型号研制中知识重用和创新方法的实现途径。

2 实践应用

2.1 岗位维度知识固化

2.1.1 岗位实施标准目录编制及应用

按照岗位职责规定,结合岗位工作特点和需求、标准制(修)订及标准实施的应用现状,研究所对岗位需要贯彻执行和实施的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按照“掌握”和“参考”两个层次确定标准的执行要求。截至2014年,岗位实施标准目录覆盖研究所98个岗位,针对13个设计室分别编制13个分册,共涵盖4 966条专业技g标准。

对岗位实施标准目录编制及修订按年度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年初策划,各研究室编制(修订)本室岗位标准目录分册,完成室内审查;组织专家审查形成“岗位实施标准目录”。此外,为完善岗位实施标准目录闭环管理,制定了意见反馈单,提高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1.2 设计师手册编制及应用

为实现岗位标准实施目录在设计师队伍中的有效落地,研究所各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设计师手册编制。为规范设计师手册的编制内容,形成统一化的模版,首先在部分研究设计室的典型专业中开展了《设计师手册编写指南》的研讨及试编制工作,用于指导后续研究所各专业设计师手册的编写。

设计师手册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前言、设计工作、型号总体专业需要掌握的设计技巧、型号总体专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问题、当前国内外的技术发展方向及本专业应该关注或学习的推荐材料、本专业常用标准目录及主要内容索引、编写与修订备忘录、附录等内容。

目前研究所形成设计师手册96本,有效指导岗位人员开展设计工作,清晰设计脉络,提升设计质量。

2.1.3 靶场工作日志编制及应用

从2008年开始,研究所启动了靶场工作日志的编写工作,梳理总结靶场工作流程、岗位工作内容,提炼形成了各型号、各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岗位职责、注意事项和工作预案等。

目前研究所形成靶场工作日志51本,有效指导新人靶场工作,规范靶场操作,提升靶场工作质量。

2.1.4 岗位知识包梳理及应用

2012年,研究所选取供电测控设计岗、电气系统总体设计岗两个岗位作为知识资源梳理试点,以岗位输出物为参照,梳理了包括设计内容、设计要素等知识包,并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知识管理平台进行应用,为开拓知识资源梳理思路进行了实践探索。

2013年,研究所牵头开展某型号研制流程岗位知识资源梳理,结合型号研制流程,明确岗位界定与分类、知识资源梳理内容、知识资源梳理方法及知识资源采集工作流程,固化形成《基于型号研制流程的岗位知识资源梳理规范》,为研究院在型号研制过程中的设计、试验和工艺岗位的知识资源梳理提供了指导。

2.2 专业维度知识固化

2.2.1 建设专业标准体系

遵循统一专业标准体系格式、合理划分标准分类、选择适用专业体系标准等原则,研究所已建立以数字化工程应用标准体系、环境试验标准体系等为典型代表的专业标准体系,并以点带面向各设计室推广应用。

以数字化工程应用标准体系建设为例,在数字化工程应用标准体系表制定中,将型号数字化设计工作划分为数字化基础、数字化设计、数字化仿真、数字化管理四大方面,确定数字化协同设计、结构件三维建模、电气系统CHS制图标准、飞行仿真、攻防仿真、电磁兼容仿真等子系列。制定了三维设计和装配仿真等6份标准和以《Pro/E三维标注通用规范》为代表的9项标准,同时开展设计单元、系统仿真相关标准建设工作。2009年,8份数字化顶层标准经过应用,上升为院标。2012年,经过几年的积累,研究所形成型号数字化设计相关标准224项,涵盖涉及型号数字化设计工作的总体及分系统专业20余个。

2.2.2 专业知识资源梳理及应用

2011年,研究所在研究院率先开展知识管理专业试点,通过从专业技术体系入手,构建包括基本内容、经验禁忌、故障案例、共用模型、最新发展、最佳实践、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科技成果、标准规范等10大类知识资源类型的专业知识管理元模型,总结提炼形成《基于专业维度分类知识管理办法(试行)》,指导研究院专业知识资源梳理。

目前研究所已完成16个专业、2个岗位、2个型号近千余条知识资源梳理,并在研究院知识管理平台得以共享应用。

2.3 流程维度知识固化

2.3.1 设计模板编制及应用

设计模版用于规范文件之间接口关系,解决不同型号之间的设计文件在应用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以及同一型号设计文件随着研制进度不同存在差异的问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模版,既是标准的落地手段,也具有执行产品设计流程和经验知识积累传承的作用。

为规范设计模板编制,研究所编写了《设计模版编制指南》,规定了设计模版编制的职责以及编制原则、编制要求、审批要求,形成了设计模版编审流程。

2008年起,研究所开展建立设计模版体系探索;2009年,以研究设计室为试点,17份设计模版,形成了第一批设计模版;2011-2014年间形成4批140余项设计模版。归纳整合了现有型号编制的200余份设计模版,确定了217份设计文件需要编制设计模版,形成了设计模版体系框架。

为实现设计模版信息化应用,2014年,研究所200余份模版全部纳入AVIDM系统中,实现100%采用相关设计模版编制设计文件,将各设计文件编写时可选的格式直接推送至设计人员桌面,指导设计人员按预定步骤和要求,规范编制型号设计文件,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

2.3.2 设计要素编制及应用

2010年起,研究所开展各专业主要设计文件的设计要素编写工作,设计要素是对各专业主要设计文件中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容易出现错误或者含混不清的地方进行说明和讲解,是设计人员对标检查设计文件正确性的依据。以控制系统线路综合设计任务书设计要素为例,共梳理设计要素28项,规定了仪器通电时间、可靠性要求、飞行中关键时序设计、与各电气系统接口等28项关键性内容所考虑的设计因素和外部输入、所使用的设计方法或公式。

2.3.3 技术状态管理及应用

随着型号研制形势的快速变化,型号可行性论证阶段、系统方案论证过程、产品设计过程的状态变化日趋频繁,设计和实现方法日趋多样。为提高技术状态管理效率,研究所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分层管理体制,将集中在单一层面的大量技术状态知识进行立体化,形成金字塔式的分层技术状态知识和相应的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为支撑庞大知识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应用,项目组提出了一套技术状态知识快速智能推送策略。首先,提出了对实施检索的人员按角色进行划分的策略,将知识搜索集中在分层知识库的单一层面。其次,在金字塔的任一层面上,建立特征字段库和动态知识地图,实现知识检索的快速匹配、引申和联想。

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型号预发展阶段方案论证过程的技术状态管理,验证了该体系对技术状态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为型号后续论证研制过程中知识的重用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2.4 其它知识固化应用

为深入挖掘资深专家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2012年,研究所将固化专家经验知识作为知识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所组织对龙乐豪院士、刘竹生院士等研究院资深专家及部室级专家进行系列访谈,并通过编制《知识管理简报》形式,整理专家成长历程、技术攻关、科研管理、领域未来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与想法,更好地固化、共享专家经验知识,实现知识的传承。

通过知识小贴士及时总结提炼和共享专业、管理知识,形成知识小贴士统一模板,规范知识小贴士的。目前,研究所已有专业技术小贴士10 000余篇。

2013年,研究所以结构设计为试点开展结构多学科设计知识社区研究与应用,构建箭体结构知识管理平台,实现各设计阶段知识的梳理管理、知识推送;建立专业知识社区,便于专业人员交流与知识共享,构建知识社区模式在全院得以推广应用。

3 实践应用效果

经过近几年在知识固化方面的探索努力,岗位标准目录、设计师手册、设计模板和专家访谈已经在研究所内部型号和研究院相关设计单位产品研制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通^知识固化应用,尤其是岗位知识固化及应用,切实提高型号产品的质量和加速人员培训,新员工独立完成设计文件的周期相比之前缩短了50%,如新入职员工给出一本完整的载荷计算分析文件由原来的一个月缩短为半个月;型号设计文件出错率降低了80%以上,如依据设计模版编写的设计文件在各级审批中被退回的次数由原来的多达10多次减少到3次以下。

研究所知识固化方法成功应用于型号产品设计,并在研究院内外得到推广应用。在某型号从2010-2013年研制过程中全面实施设计模版的使用,在总体设计、大型试验、飞行试验的风险管控等各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确保了项目的顺利研制。下发的设计模版已在院广泛应用于各型号设计过程,可有效规范设计,提高设计文件质量,提升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此外,研究所牵头制定《院基于专业维度分类知识管理办法(试行)》《基于型号研制流程的岗位知识资源梳理规范》等规章制度有效指导院知识资源梳理及应用,推动我院知识传承与技术基础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旭辉, 张兵, 容易, 等. 型号设计知识管理探索与应用[J]. 航天工业管理, 2012(7): 10-14.

[2] 向菁, 王英浩, 刘靖东, 等. 基于专业技术体系的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J]. 航天工业管理, 2013(5): 34-36.

[3] 谢萱, 朱学昌. 编制设计模板 提高设计质量[J]. 航天标准化, 2011(2): 44.

[4] 赵博, 皮赞, 谢萱. 航天产品数字化标准体系研究与实践[J]. 航天标准化, 2013(2): 1-5.

作者贡献说明:

向 菁:负责基于专业和岗位知识固化体系构建与实践;

王雪梅:负责基于流程知识固化体系构建与实践。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Aerospace Design Enterprise

Xiang Jing Wang Xuemei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Systems Engineering , Beijing 100076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范文2

隐性知识对于企业来讲是非常关键的知识,它们往往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具有创造价值,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创新更有赖于他们固有的隐性知识。通常一个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三到五倍之多。如何挖掘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并促进其显性化是知识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也是企业知识管理亟需解决的瓶颈。本文就将结合AMT在知识管理领域长期积累的咨询经验来探讨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几种方法。

隐性知识的定义和分类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隐性知识是和显性知识相对的,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它代表了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的知识,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存在于特定场景中,难以系统化和难以交流,因而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排他性。

按照是否与业务相关,可将隐性知识分为技能类隐性知识和信念类隐性知识两类。技能类隐性知识与业务直接相关,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划分为问题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信念类隐性知识和业务间接相关。

按照隐性知识是否可显性化,可将隐性知识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能够文档化的隐性知识,一旦某个经验被员工整理成文字,其他同事就能够阅读学习并快速掌握经验;第二类是较难文档化的隐性知识,或者即使整理成文,其他人员也难以理解和学习,主要是通过人-人(people to people)的模式实现。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意义与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员工通过经验累积起来的隐性知识,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以保护企业知识资产,避免因为员工流失带来的知识流失风险;同时,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以加快培养新员工。

对于个人而言,隐性知识显性化能够促进个人成长。虽然个人将隐性知识分享给其他组织成员可能会使自己的工作优势受到威胁,降低个人的专家权,但是整体而言也给个人带来许多优点,例如:可以增加互相学习的机会;可以分享企业的共同利益;可以获得与企业激励系统的回报。

隐性知识要实现由个体到组织、由组织到个人的不断循环与深化,应重点参考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塑造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知识共享文化;

紧密结合业务流程;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

建立利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高效激励机制。

隐性知识显性化方法

按照实施主体不同,隐性知识显性化有组织统一梳理、在业务流程中获取以及通过人际化方式实现等三种方式。

1.组织统一梳理的方式。

企业组织对隐性知识进行统一梳理,首先要梳理出隐性知识点,把隐性知识点对应内部可求助的专家,再进一步,就需要组织知识贡献者(知识专家)把隐性知识点显性化。企业可以定期(例如每年)组织隐性知识梳理工作。

可以按照职能和项目两种类型梳理隐性知识点。

职能型隐性知识指与企业部门的职能或具体工作直接相关,由承担这些职能的员工掌握的知识。职能型隐性知识梳理的内容一般包括:职能分类分级、隐性知识点内容、现在的知识管理方式、建议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是否可以文档化、文档化的优先级别、是已经积累的知识还是需求的知识、贡献知识的人员等。

项目型知识梳理方法是以工作任务为基础切入,按照任务的阶段、类别、隐性知识点类型,系统地清点出工作中所有需要的隐性知识。项目型隐性知识梳理内容包括:该工作任务阶段的划分、隐性知识点具体内容、已采用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还可以采用的管理工具、是否可以文档化、文档化的优先级别、是需求的知识还是已经积累的知识、贡献知识的人员等。

以上两种方式梳理完成后,就要针对优先级比较高,可以文档化的隐性知识点,组织相关贡献者做整理工作,作为内部的最佳实践。

2.在业务流程中获取的方式。

由企业统一组织梳理隐性知识点的形式具有其局限性,一方面这种大规模的运动本身投入成本就比较大,不能作为常态管理方式;另一方面这种形式下梳理出的隐性知识点全面性也就无法保证,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或某个项目中都可能出现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棘手问题。作为第一种形式的补充,企业有必要结合业务流程,制定常态化的规定和机制,促使隐性知识能够不断地从流程中获取、积累和沉淀。

(1)通过工作总结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

部门或者项目组定期做的总结、暴露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这些就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传统的总结报告采用叙事的方式,真正有价值的知识点散落在整体的文档中,不方便知识使用者查找相应的知识点,通过纪要标题检索或者全文检索查找效率低,使得积累的知识都得不到利用。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对总结的成果进行结构化的存储。部门或者项目组完成总结后,需安排人员将项目总结中的“最佳实践”部分、“问题、分析、措施”部分进行整理,分别放在知识管理系统中的最佳实践库和问题库中,以方便查阅使用。

另外,利用在制度中明确规定或在业务系统中设置相关规则的方法,增强流程中重要节点隐性知识采集的执行刚性。即员工在流程中的重要节点必须要提交相关的隐性知识文档,否则就不能进入下一步操作或项目不能完成结项审批。例如,知识管理员可以进行项目知识审计,如果在项目结项阶段没有在知识管理系统中提交项目总结,则该项目不能结项。

(2)通过问题事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在企业中,经常重复发生类似的问题。如果当该问题事件出现时,把该问题事件和解决方案能及时储存并传播给相关人员,将有效的减少重复发生的机率。

案例1:在某核电站工程建设单位,为了避免不同的项目上重复发生问题,按照问题的影响程度对问题进行分级,达到一定级别的问题(例如出现NCR不合格项)必须在内部的经验反馈系统中进行录入,描述问题、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知识管理员根据问题的专业类型推荐给相关人员阅读,员工是否阅读该经验反馈在系统中都有显示。

案例2:针对IT运维服务系统知识库,为保证知识库解决方案的不断积累,要求在IT运维服务系统派工后技术人员后,技术人员必须把事件或问题与知识库中已有的解决方案建立关联,如果知识库中没有相同的解决方案,该技术人员则需要重新创建解决方案并建立关联,事件或问题必须与解决方案关联并解决后才能关闭。这样使熟练技术人员的运维经验不断的沉淀到知识库中。

3.人际化方式。

人际化方式指人与人之间互动交流实现知识的传播,如果采用WEB2.0相关技术,让员工在系统中进行交流就自然地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这种方式具有互动性、即时传播等诸多优势。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技术:

(1)知识社区。

知识社区指按照技术领域、部门、项目或其他主题在网络上建立的虚拟论坛,员工可以针对此主题进行交流,它是企业非正式交流的重要途径。为解决企业在推行中经常遇到的人气低迷、员工交流不热烈等问题,可通过合理版块设置(不但设置专业技术版块还设置生活娱乐类版块)、加强宣传、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定期精华整理、灵活的技术实现等途径解决。

(2)博客。

通过博客可以简易迅速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发表博客没有字数限制,能够较全面地阐述知识内容。在企业内部,有大量知识输出的知识专家适合建立自己的博客,快捷地自己的经验技巧,树立个人品牌,但博客不适合于对所有员工的推广。

(3)微博。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首先,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内容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那么高;其次,即使不发言也可以收听对方的微博,所以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通过微博的平台选择自己关注的人和他背后的知识;再者,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自己的信息,使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

(4)WIKi。

Wiki 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 站点可以由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与探讨。Wiki 的另外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具有自我修复、自我提升的功能,用户发现一条信息有错误,自己可以动手改正,如果改得不正确,别的读者也可以参与修改。在Wiki 平台上,每个人都是编辑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受益者。

(5)知识问答。

知识问答是一种互动式的知识分享平台,提问者提问后,所有人都可以回答,然后提问者选择最佳答案,关闭该问题,回答者将得到奖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在知识库中找不到答案,员工可以在知识问答中提问,知识专家和其他所有人都可以回答,知识管理员跟踪所负责的领域的问题,组织专家解答,直到产生最佳答案。

(6)内部演讲。

内部演讲是组织内部的一种非正式的交流与培训活动,是互相学习的渠道、充分共享的工作氛围与环境,有利于经验的交流与思想火花的碰撞。内部演讲在企业应用较为广泛,企业各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内部专家给员工做演讲、培训,让更多的人掌握这些专家们的技能。培训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为了方便知识的传播,演讲者应准备课件,组织者应做好会议纪要,内部演讲后,把课件、会议纪要、视频、录音等相关资料保存到知识库中方便该知识长期的共享。

结束语

三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在企业中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隐性知识显性化方式适合的隐性知识类型如表1。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范文3

(一)自我梳理与职位梳理

我们知道,面试归根到底是要回到职位匹配上来,也就是所有题型都在某种程度上应该隐含职位匹配的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报考职位的职责、性质、单位概况等有所了解。另外,考生还需要对自己的经历、特点等做一个很好的总结。这些对职位和自我经历的梳理,将成为考生面试答题时的出发点和展现自身优势的素材。所以考生应该花时间去了解和梳理两方面内容:

其一是报考单位和职位信息,包括:单位性质、主要职能、组织结构;所报考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职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术特长、个性特征等。

其二是考生的自身经历,包括具备的知识架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优点缺点、兴趣爱好、价值观、报考动机、录取规划及落选计划等。

外交部、商务部、银监会的考生尤其要做好自我梳理和职位梳理,因为这三个部门面试题中自我认知类题型比例很高,需要考生谈自身、谈报考、谈职位认识的题目非常多。商务部和银监会的考生在梳理完毕后还需要翻译为英文,以作答题之用。

(二)学习政策理论、关注社会热点

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题比重很大,其中社会现象类试题多是社会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考面试题目本源都来自于社会热点事件,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还要学会剖析热点,吃透热点。

第一,储备政策理论。考生可以多阅读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七大报告等官方文件,做到一学、二思、三用。通过对理论政策知识的学习,逐渐积累理论素材,考生能提升答题的高度和深度。

第二,加强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包括社会热点事件和社会流行语。考生可通过人民网、新华网、政府网、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媒体获取热点新闻和相关评论。尤其可通过新华网的评论专栏,学习如何多角度认识问题,为答题提供参考和借鉴。考生通过及时搜集和掌握最新的社会热点,多加思考,勤加分析,不仅能积累答题素材,充实答题内容,还可以培养公务员式的语感,产生认识上和能力上的质变。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范文4

(陕西省礼泉县逸夫中学 713200)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 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最重要的是,复习课不像新授课有一个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 模式)。因为有了这个课堂教学结构,就等于有了可供操作的教学程序。当然,结构的优劣决定功能的大小,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像阶梯一样使教者能胸有成竹地带领学生拾级而上,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经过实践,我以为复习课应具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

给出学生复习目标,但应注意以下三点:

1.目标要全面。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 三方面提出目标,不能厚此薄彼。例如,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除了应当掌握的知识目标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得到发展,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追求美观整洁的爱美情操和习惯等。

2.目标要准确。即针对性要强。在复习课上制定复习目标时,应注意和新授课后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以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目标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诸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粗一听很具体,细一想太空泛,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质,太多会适得其反。

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出的,也是对教师提出的。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复习课也不能“离标”,而应有的放矢。

二、回忆

回忆,就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旧知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这是学生独立联想的有利时机,应尽最大可能 让他们独立完成。如果是低年级,可让他们先看书本再回忆并说出来;中高年级可让学生提前一天预习,这样课上会节省一些时间。当然,回忆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辅助、同学之间的讨论沟通。有时要求学生用“组词”、“填空”或“造句”等方式回忆。回忆过程中一般只要求学生写出或讲出“是什么”,不追问“为什么”或“怎么样”,以便一气呵成地将所有旧知“拉出来”,提高回忆的效率。因此,学生回忆时,教师不要过多地“插手”或“插嘴”,而是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龙飞凤舞地写,这时只有一个目的:把有关旧知回忆出来。例如,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角”?只要学生讲出锐角、直角、平角……所有的角的名称,不必追问其意义和区别,也不用管这些角的序列。 回忆既是提取旧知的过程,同时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过程,还是互相启发获得联想结果的过程。 如果学生的回忆不完整,这时可让其他学生或由教师补充,也可暂时放一放,之后在“梳理”中完善。

三、梳理

梳理,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因此,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联接起来(求同),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这些工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准备好,否则上课时 会造成混乱。梳理往往同板书联系起来,使视听融为一体,增强复习效果。根据复习内容的异同,通常可以边梳理边板书;

也可以先梳理再板书;还可以先板书后梳理。梳理过程,实质上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考过程,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如四边形,根据对边关系可分成两类: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梯形)。一般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内容及所达到的思维程度来教学, 不必拘泥于完全科学性原则而把知识太宏观化,其实,分类标准本来就是人为的,更何况对有些分类目前专家们也争论不休,到底是分得细一些好,还是粗一些好,根据复习内容的多少来定,复习的内容多要粗分,反之则细分。

四、沟通

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质。因为新授课的主要目的是将知识点分化,把握单个知识的本质属性,一般很少也不可能同后继知识发生关联。而复习课中,正好就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这就是所谓知识点的泛化。沟通不同于知识之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要在异中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异,这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这就是前面谈到的,回忆阶段只求“是什么”,而这里“ 沟通”时还要追求“为什么”问题。沟通时,既可让学生提出疑问,也可由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沟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求同与求异,更重要的是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

五、练习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范文5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将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进步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教师本人都至关重要,在座各位青年教师,是八中的新鲜血液,也是八中腾飞的有力翅翼。你们的快速成长,首先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趁着年轻加速成长,也是青年教师个人事业规划的重要内容。因而我们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进行了刘**老师的讲座、拜师仪式、业务考试三次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培训,今天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梳理学科知识树。

构建学科知识树,能使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本单元或本册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请生物教研组长王**老师进行“如何梳理学科知识”主题培训。

今天给大家进行知识梳理培训的是我校生物教研组长王小奇老师。王老师从教20多年,是我校的教学骨干,也是宣化区教研室生物中心组成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十分突出。今天的培训,王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下面有请王老师开始他的讲座。

三、王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收获。感谢王老师的精心准备和精彩讲座。今天的讲座大家听得很认真,但不同学科有各自的特点,今天王老师知识就生物学科的知识梳理给了我们一个范例,大家回去之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认真钻研,学会自己梳理章节、单元知识。我们的每一次培训,都不止是一次开会而已,后续都有一些任务。这些任务有些老师完成得非常好,有些老师就不是那么认真了。

四、下面对之前的几次培训进行一下小结和回顾。

1、培训心得,当时要求是9月8日以前上交,部分老师过于拖拉,直到通知到年级去要才交上来,希望以后这种情况不要出现;还有极个别老师到现在都没有交上来也没有说明原因,请这些老师会后补交心得。大部分老师对此态度端正,心得写得不错,其中写得特别好的有寇**、李**、王**、翁**几位老师。

2、岗位技能测试中,大多数老师成绩优秀,个别老师成绩偏低,60分的试卷考31分,需要加强业务学习。这样的考试后续还有,请大家重视起来。

3、下面,有请寇**和李**两位老师跟大家交流心得。

五、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接下来,由姜**副主任给大家说一说学校教务处对于青年教师的系列培训接下来的一些安排和几点要求。

六、校长讲话。

七、几个通知。

1、9月9日岗位测试时发的两套作业卷,请在24日交到教务处。

2、本学期第一轮做课安排在9月24日和26日——30日,把做课班级和内容报给教务处张*老师。

3、下周开始,领导进课堂听推门课。

学校教务处对于青年教师的系列培训的安排要求

一、业务素质自我培养

(1)认真钻研教材和中考题、考试说明,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

(2)能够清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好单元、章节乃至全册书、全学段的知识。

(3)利用好自身优势,采用多种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严格课堂管理。(对厌学的学生,在课堂上给其任务,课下检查)课下找学生谈话等。

(5)听课后注重交流。(与做课人、听课人的双向交流)

(6)备课:通案+个案(写详案)

二、具体安排

1、本学期三轮做课,分别是新授、期中考试后的讲评课和期末考试前的复习课。

2、适时安排校内外专家、教师讲座,已经进行两次,初步计划还会对备课、课堂管理、班主任工作进行专题讲座。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范文6

我们知道,面试归根到底是要回到职位匹配上来,也就是所有题型都在某种程度上应该隐含职位匹配的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报考职位的职责、性质、单位概况等有所了解。另外,考生还需要对自己的经历、特点等做一个很好的总结。这些对职位和自我经历的梳理,将成为考生面试答题时的出发点和展现自身优势的素材。所以考生应该花时间去了解和梳理两方面内容:

其一是报考单位和职位信息,包括:单位性质、主要职能、组织结构;所报考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职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术特长、个性特征等。

其二是考生的自身经历,包括具备的知识架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优点缺点、兴趣爱好、价值观、报考动机、录取规划及落选计划等。

外交部、商务部、银监会的考生尤其要做好自我梳理和职位梳理,因为这三个部门面试题中自我认知类题型比例很高,需要考生谈自身、谈报考、谈职位认识的题目非常多。商务部和银监会的考生在梳理完毕后还需要翻译为英文,以作答题之用。

(二)学习政策理论、关注社会热点

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题比重很大,其中社会现象类试题多是社会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考面试题目本源都来自于社会热点事件,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还要学会剖析热点,吃透热点。

比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血荒、红歌热、网络热词盛行、志愿者现象、广州地铁免费事件等等。从中我们感知到面试非常注重时效性的显著特点。同时,掌握一些时政热点,也有助于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高度,增强内容的丰富性。那么具体来说,考生应该做到:

第一,储备政策理论。考生可以多阅读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八大报告等官方文件,做到一学、二思、三用。通过对理论政策知识的学习,逐渐积累理论素材,考生能提升答题的高度和深度。

第二,加强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包括社会热点事件和社会流行语。考生可通过人民网、新华网、政府网、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媒体获取热点新闻和相关评论。尤其可通过新华网的评论专栏,学习如何多角度认识问题,为答题提供参考和借鉴。考生通过及时搜集和掌握最新的社会热点,多加思考,勤加分析,不仅能积累答题素材,充实答题内容,还可以培养公务员式的语感,产生认识上和能力上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