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例6篇

儿童健康管理知识培训

儿童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1

施萍,1957年生,中国-澳大利亚《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项目部级专家,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部级继续教育项目--专家带你练,全科医师实用技能培训项目主讲人,中华预防医学会辽宁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儿童保健和疾病诊治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制定了“儿童保健服务规范”,规范的实施对明确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提高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保障儿童获得基本保健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需求和意识明显增强,医学科学的发展也对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委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自2006年8月开始修订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经多次调研、讨论和征求各地意见,于2009年10月30日定稿。2009年12月17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作为在基层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利用现行社区进行儿童计划免疫的有力条件,承担起全科医生社区儿童健康维护的任务,逐步实现全科医学赋予全科医生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等服务目标。

范围

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职责

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与科学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当地儿童保健工作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适应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或协助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收集和上报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

内容

胎儿保健 动态监测胎儿发育状况,为孕妇提供合理膳食、良好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指导,避免或减少孕期有害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

新生儿保健 新生儿出院前,由助产单位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评估,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次数≥2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进行,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访视内容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

建立儿童保健册(表、卡),提供定期健康体检或生长监测服务,做到正确评估和指导。

为儿童提供健康检查,1岁以内婴儿每年4次,1~2岁儿童每年2次,≥3岁儿童每年1次。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咨询和口腔卫生行为指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

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咨询。

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及转诊工作,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指导。

开展儿童五官保健服务,重点对龋齿、听力障碍、弱视、屈光不正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防治。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要求

专业机构 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机构必须为卫生行政部门已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

专业人员 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业务用房

县(市)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 儿童保健管理用房:开展儿童保健群体工作和信息资料管理业务,房屋面积各≥15 m2;儿童保健门诊用房: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向合理、符合儿童特点;应设立分诊区和候诊区,总面积≥100 m2;儿童健康检查门诊诊室≥2间;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根据当地儿童保健需求、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业务量配置用房,面积参照本规范执行。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儿童保健相关专业门诊,根据业务工作量参照本规范执行。

各专业门诊设施设备 根据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配备必需的基本设备和设施。

评估

儿童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2

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及《灵宝市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我镇成立了阳平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阳平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标定责到人,明确责任,各项目实施责任人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及项目运行计划并能规范化运行。

二、健全制度,严格培训,规范行为。

院统一制定并印制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手册》200本,发放到每位职工和乡医手中。各项目实施办公室制定了相关制度并上了墙,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为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6月25日我院特邀市局专业人员组织全院职工及各卫生所乡医,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所有村医都基本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各项内容,为在我镇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布置和进度情况。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建档是基础,我们组织各项目实施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下乡入村体检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了健康档案内容详实、填写较规范。截止目前已经为10664人建立了居民健康建档。我们将在11月下旬到12月份对全镇一、二中学生全镇幼儿园托幼人员安排进行体检。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慢性病防治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各项目责任人都能通过进村、上街宣传,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截止目前,在主要街道设置健康教育专栏4块,版面更新4次,开展下乡健康教育视频播放宣传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6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2次,发放各类宣传印刷品15万余份。通过各项目责任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真正做到疾病从预防开始。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任务。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再一次确定了疫苗接种点,各接种点都具备了《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6月份对预防接种的人员(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进行了预防接种专业培训。

(1)、冷链运转工作顺利完成了10次冷链运转工作,应接种儿童14450人,实种儿童13370人,接种率93%。其中:基础免疫接种儿童10232人,实种儿童9574人接种率94%。卡介苗应种475人,实种471人,接种率99%;新生儿HBV应种乙肝疫苗应种1813人、实种1755人,接种率97%,及时接种率100%;脊灰糖丸应种2199人、实种2107人,接种率96%;三联疫苗应种2195人、实种2089人,接种率95%;麻疹疫苗应种880人,实种841人,接种率96%,A群流脑疫苗应种1739人,实种1428人,接种率82%;乙脑疫苗应种931人,实种883人,接种率95%。加强免疫应种4218人,实种3796人,接种率90%,其中脊灰糖丸应种547人,实种503人,接种率92%;三联疫苗应种804人,实种736人,接种率91%;二联疫苗实种199人,实种159人,接种率80%;麻腮风疫苗应种724人,实种683人,接种率94%;A+C群流脑应种832人,实种711人,接种率85%;乙脑疫苗应种837人,实种752人,接种率90%。甲肝疫苗应种278人,实种252人,接种率91%。

(2)、卡、证、册资料管理年,我镇继续强化村级卡、证、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每月冷链运转后,对村级计划免疫工作进行考核,全年共对辖区32个村级接种点联合监督检84次。有力的保证了卡、证、册填写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至今,共建卡475人、建证475人、建册475人,录入微机475人。

(3)、麻疹查漏补种及强化免疫工作

为了控制麻疹疫情在我镇的流行,我镇在年5月26日至6月2日组织防保站人员和镇区5个接种点的人员对镇区和周边3个行政村的所有儿童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排查阳平镇区和周边3个行政村,7个年龄组(时间从2003年1月1日出生至年出生的所有儿童),共排查儿童743人(不含托幼机构目标儿童)(其中年10月16日以前出生为664人,年10月17日至以后出生的为79人),在册儿童本地漏种儿童22人,流动儿童215人;摸底新发现本地儿童22人,流动儿童105人;其中需接种1剂次215人,需接种2剂次61人,合计337针次。

为切实履行我国政府向世界作出的到年中国消除麻疹的庄严承诺,根据《2006-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的要求,阳平镇在镇政府、卫生院的统一领导下,于年9月11—20日对8月龄至14周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全镇8月龄至14岁儿童(即年10月1日至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应种为7477人(其中本地儿童6695人,外地儿童782人),除有禁忌症的儿童未及时开展接种外,全镇实际接种7119人(其中本地儿童接种6351人,外地儿童768人),接种率为97.6%,实现了上级要求的95%的目标。

(4)甲型H1N1流感疫苗及其它疫苗接种

为应对常见传染病流行,维持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转,我镇为在校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共接种3571人,并为32个村级养殖户接种甲型流感疫苗3704人。共计接种7275人。开展了水痘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儿童636人;完成了阳平辖区6-15岁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乙肝疫苗应接种6636针次,实际接种5604针次,接种率84%;开展了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3岁儿童792人份,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3180人份,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市防疫站结防科对结核病人进行治疗管理,截止11月份,乙类传染病例报告例,丙类传染病例报告例,及时报告传染病人例,转诊结核病人例,管理病人例。为传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儿童保健

为了很好的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我院妇幼医生于10月份到三门峡参加了为期3天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员明确了目的,掌握了《规范》标准。截止目前,0-36个月儿童建册344册,年出生344人,访视344人。

6、孕产妇保健

按照灵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规定,每年至少为孕产妇免费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对孕妇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健康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截止11月,各项目责任人已对所有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孕产妇建档479人,早孕建册411人,早孕建卡率85.5%,产前健康管理率100%,产后访视率100%。

7、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居民健康建档的一开始,我们就将老年人作为了重点人群来健康管理。截止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登记在册3912人,建立档案2531人,对建立档案老年人全部进行健康服务管理,管理服务率达65%。通过健康知识宣传65岁以上老年人都能自愿接受体格检查。

8、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截止11月份,各项目责任人已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1566人,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197人。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截止目前,共为辖区69人精神病患者建立档案。

四、加强督导、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院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对项目工作进行了督导。

7月1日,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下乡调查体检活动。院领导亲自带领体检工作队20余人进驻桑园开展调查体检工作。

8月4日,召开下乡调查体检工作协调会,对体检项目组合进行了重新调整:八项重组为四组,即血型血糖组、一般状况组、脏器功能组、症状生活查体询评组。同时,对人员安排、物品器械管理做了严格要求。

9月份,院班子成员就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了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促进了项目工作的健康运行。

11月份,院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小组,对我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督导人员对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院要求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档案要建成活档,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公共卫生工作从总体上已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但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各项工作镇村联系不够,衔接不密切、配合不默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2.措施不够扎实。各责任人虽然积极地开展了公共卫生工作,但也发现个别同志认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对村卫生所的指导力度不够,部分责任人的管理指导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很难起到有效的指导和督导作用。

3.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个别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够规范,健康档案内容空项,错误较多,存在较多逻辑错误。

4.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从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生的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消极被动,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上门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慢性病的筛查开展不到位,已经发现的慢性病人虽已建立了健康档案,但符合要求的合格档案的比率不高,内容不完整,记录不真实等情况依然较为普遍,对慢性病的随访和管理流于形式。二是老年人健康管理虽然和居民健康建档同步进行了,但是,登记不详细,管理不到位;三是健康教育讲座的次数不够,版面没有及时更换,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资料整理不全。

儿童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3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切实把妇幼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以妇女儿童为中心,加强“两个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二、工作目标

一服务指标

1.新法接生率≥95%。

2.住院分娩率≥75%。

3.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8%。

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8%。

5.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75%。

6.0-2岁儿童系统管理率≥80%。

7.高危孕产妇筛查率≥15%。

8.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

9.孕产妇住院分娩减免政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保健知识宣传率达100%。

10.孕产妇HIV检测率≥90%。

11.结婚人群HIV检测率≥90%。

二健康指标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3‰以下。

3.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8‰以下。

4.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妇女保健工作

1.积极开展孕产期保健服务,确保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8%以上。

2.严格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要求,对孕妇开展孕期HIV检测和产前检查,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8%以上。

3.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工作,使高危孕产妇筛查率达15%以上,高危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

4.积极动员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使住院分娩率达75%以上;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加强产妇产后访视工作,提高产妇产后健康水平,预防产褥期各种疾病,使产妇产后访视率达85%以上。

6.结合实际,开展以生殖健康为主的妇女保健服务,提供妇女疾病普查、治疗工作。

二儿童保健工作

1.按照新生儿访视工作要求,加强新生儿访视工作,正常新生儿必须访视3次以上,高危儿童必须增加访视次数,使新生儿访视率达88%以上。指导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喂养及护理技术,指导观察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掌握新生儿发生危急情况时呼救转诊程序。

2.对满月访视结束后的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手册,按照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要求,开展4:2:1体格检查服务,及时对体检儿童进行营养评价。掌握辖区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情况,使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0%以上集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100%。

3.定期

组织散居儿童体格检查工作,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汇总,使儿童保健覆盖率达75%以上城镇所在地儿童保健覆盖率达100%。

4.为提高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各级应加强托幼机构儿童监测工作,使新入托园儿童体检率达98%以上。指导托幼机构提供合理营养,确保膳食平衡。对3岁以下儿童开展生长发育监测,并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5.加强高危儿童的筛查、管理、随访工作,及时建立高危儿管理个案登记台账,根据高危儿童结案标准进行规范管理。

三“降消”项目工作

1.建立各种组织,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领导组,以医疗业务技术骨干为组长的项目技术指导组、危急孕产妇和危急儿童抢救组、转诊组和健康教育技术指导组五个组织。并按照各种组织成员职责开展工作。如果有人员变动,应及时对组织成员进行调整。

2.加强产、儿科建设,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产、儿科建设,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强化产科人员技能培训,规范急救程序,提高急救成功率。

3.村级要落实边远地区孕产妇、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监护责任,宣传动员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达100%。

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1.按照《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省、市业务培训要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做好孕产妇HIV检测工作,使孕产妇孕期HIV检测率达90%以上。为避免HIV检测试剂不必要的浪费,各级应充分了解检测对象的检测史,按要求开展检测前及检测后咨询工作,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

2.与县民政局密切配合,加大结婚人群HIV检测力度,使结婚人群HIV检测率达90%以上。达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关口前移的目的,进一步遏制艾滋病病毒的扩散和蔓延。

五两个死亡监测工作2.调整豆沙镇、庙坝乡、柿子乡、中和乡、牛寨乡为2009年的儿童死亡监测乡,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调查,寻找引起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干预措施,努力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3‰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8‰以下,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

3.按照上级要求,凡是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提供死亡儿童病历复印件,为分析讨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儿童的死因提供依据。

六健康教育工作

1.各级保健人员要积极争取各级妇联组织支持,利用妇联组织搭建平台,各级保健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3次健康教育宣传讲座,重点宣传住院分娩救助政策、孕产期保健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等内容,努力提高农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2.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每季度出一期专栏,重点宣传影响当地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和妇幼卫生知识;书写永久性标语2-3条;村级及

社区孕产妇健康处方发放率100%。

3.县级保健机构利用“母亲健康快车”下乡开展工作督导,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广泛的孕产期保健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为各级开展保健服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七人员培训工作

1.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积极选送产、儿科业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

2.已经开展产、儿科服务项目的乡镇卫生院,对产、儿科业务人员要进行短期轮换培训,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

3.县级保健院利用妇幼专干季度例会时间,由本院临床副院长组织开展产、儿科常见危急症状的研讨会议,以此推进全县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质量的提高。

4.采取多种形式对村卫生室保健人员进行培训,使村级保健人员“三基”掌握率达85%以上。2各乡镇卫生院采取至少每两个月一次的集中短期培训方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每次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彻底的讲解,争取每次解决一个问题,一年搞懂六个问题。

3县、乡两级深入村级指导工作时,对村级保健人员开展现场业务培训。

八信息统计及质量控制工作

1.村级保健人员做到及时准确登记妇幼卫生村级台账,每月3日前向乡妇幼专干报上个月数据及各种表卡。

2.各乡镇妇幼专干每季度开展一次分析汇总,按时、准确上报县保健院。

3.县乡两级定期加强儿童出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育龄妇女死亡漏报调查,抽查各项保健服务措施执行情况,加强保健服务指标及健康指标质量控制,确保各项妇幼卫生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为上级部门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5.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每月3日前将上个月本机构孕产妇HIV监测报表Ⅰ-Ⅱ上报县保健院统计室,各乡镇每月3日前将本辖区上个月分娩产妇HIV监测报表Ⅰ-Ⅲ上报县保健院统计室;县保健院统计室每月5日前将上个月全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HIV检测情况上报主管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

四、保障措施

一层层分解指标,落实目标责任制

1.由县保健院根据市级下达的年度工作指标,结合本县工作实际,逐一分解并及时落实到相关单位。县卫生局委托县保健院与各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签订2009年妇幼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

2.各乡镇卫生院将县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村和院内相关人员,并与各村卫生室负责人和院内相关人员签订2009年妇幼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强化督导,促进各项工作指标顺利达标

1.县保健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制定有效的、操作性强的2009年督导工作计划。

2.各级保健人员按照工作职责要求,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做到县到乡每季度一次,乡到村双月一次,要求建立县到乡、乡到村双向督导记录备查制度。

3.各乡镇卫生院要定期检查督促妇幼专干履行乡级妇幼保健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儿童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4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开展了“两好一满意”活动。

结合站内实际情况,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提出“四加强、一强化、一提高”的工作措施。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区卫生局关于开展“两好一满意”活动的整体部署,开展了针对性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接受教育,人人整改提高。加强科室职能管理,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规范服务内容,实行政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充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单位内涵建设,注重优化服务环境,实行填表-查体-取结果一条龙服务,更新医疗设备,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强化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在站内树立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开展业务知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服务,达到服务好,质量好,群众满意的效果。

二、认真完成部级“三网监测”及人群出生缺陷工作的质量控制、汇总上报工作。按照卫生部妇幼卫生监测办的要求,我区在认真完成驻区孕产妇死亡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及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有关制度及监测网络,对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及女乡医进行了妇幼卫生信息及技能的强化培训,加大了对农村妇幼卫生工作的业务指导力度,积极组织专家对17例围产儿死亡进行了评审,使我区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对妇幼卫生信息档案进行规范管理,设专人负责,高质量地完成国家、省、市三级全年报表工作,妇幼卫生信息纳入了微机化管理。

三、加强对驻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儿童保健水平显著提高。积极做好托幼园(所)儿童健康查体工作,儿童健康查体率达98%以上。做好儿童入园前的体格检查,严把查体质量关,查体率达100%。对查出传染病的儿童按有关规定未准予入园,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对驻区30家托幼园(所)进行了卫生保健验收工作,指导托幼机构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平衡儿童膳食,实行科学营养计算,保障儿童健康。

四、积极开展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在手足口病流行期我站迅速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导组,启动了应急预案,下发了《市中区保健站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管理和预防工作的通知》,组织业务人员到辖区50所托幼机构实地指导,督促其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消毒制度和食品卫生制度。参加了由区政府组织的多部门联合检查组,对农村面34家托幼机构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农村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及卫生保健工作进行全面指导,进一步普及了对农村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结合健康查体,对儿童进行手足口病预检,严防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五、规范社区妇幼卫生管理制度,强化社区卫生保健工作。制定了《市中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职责》和《市中区社区妇幼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展板,免费下发到驻区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保证了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扎实有序开展,加大对妇幼保健人员培训,使妇女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六、加强孕产妇、儿童系统化管理,努力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注重加强对医疗机构、社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规范要求,加强了爱婴医院的管理,认真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与随访工作,积极推广妇女儿童保健适宜技术,使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达92%、儿童系统化管理率达到95%。

儿童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5

2020年是全面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善我乡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有效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率、贫血患病率、生长迟缓率,根据省卫健委关于印发《2020 年贵州省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卫健综发【2020】1号)文件精神,结合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管理工作规范》相关要求及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为全乡6-24 月龄婴幼儿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以下简称“营 养包”)的基础上,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延长服用至36月龄婴幼儿,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与技能,降低婴幼儿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改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

(二)具体目标

1.营养包发放率达到85%以上,营养包有效服用率达到75% 以上。

2.提高儿童看护人的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和营养包服用知晓率,看护人接受咨询指导率达到80%以上。

3.婴幼儿的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在基线调查水平上持续下降。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对象

(一)实施范围:上坝乡所辖范围。

(二)发放对象

1.常住人口6-36月龄婴幼儿,满6月龄的婴儿即纳入发放对 象,服满36月龄的幼儿即停止发放。

2.满24月龄已停服儿童,截止2020年4月1日未满30月龄的可以重新纳入服用至36月龄(超过30月龄从未服用的不再纳入首次发放对象)。

3.如出现营养包配量供应不充足的情况,则应优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婴幼儿,其次优先保障6-24 月龄婴幼儿。

4.除因疫情等不可抗因素外,两个月及以上未领营养包算停服,停服未领取的营养包不予补领,连续两次停服的不予续服,要求再次服用的必须满足月龄在30月龄以内,大于30月龄不予续服。

三、项目内容

(一)合理分配营养包

按照县妇幼保健中心制定营养包分配计划,合理调配,营养包由我院到县妇幼保健中心领取,然后分发到各村卫生室。

(二)免费发放

项目每天为婴幼儿免费提供1 包营养包,一月一领,每次限领一个月用量。

(三)咨询指导

向儿童看护人传播营养与喂养的科学理念,丰富看护人喂养知识,提高其喂养技能。讲解营养包的作用和服用方法,提高看护人营养包的知晓率。强调继续母乳喂养、正确添加辅食、食用营养素补充品等可有效降低婴幼儿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

(四)质量监测和质量控制

加强营养包质量监测,做好项目实施效果评估。营养包纳入我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各有关单位有责任将影响营养包质量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我院及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五)储存管理

营养包储存应达到食品储存基本要求:

1.有专人保管;

2.在室温下,避光、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房间设温度湿度计,并有检查登记记录;

3.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及医疗药品混储;

4.存放要求离墙隔地(建议离墙30cm以上,隔地15cm以上);

5.需要有防鼠防虫害设施。

(六)监测评估

积极配合上级开展营养包监测评估;监测内容含儿童出生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生长发育情况、辅食添加情况、营养包食用情况、贫血状况、认知行为等。

(七)培训和指导

开展培训指导,卫生院每年对村级进行2-4次培训,村级对服务对象现场指导培训。培训内容为营养包发放与管理、婴幼儿科学喂养及基本的营养与健康知识及技能等。

(八)宣传动员和健康教育

联动各村卫生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广大儿童家长知晓国家免费发放营养包政策、服用营养包的益处,提高目标人群知晓率以及营养包项目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以留守流动人口聚居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为重点,通过宣传片、宣传栏、宣传折页、宣传海报、面对面健康教育、集中讲座等宣传形式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积极推广新鲜、安全、营养、具有地方饮食文化特色的婴幼儿辅食,不断提高看护人营养喂养知识和辅食制作技能。

(九)质量控制和监督

建立项目工作问责制,卫生院院长是第一责任人,任务分解、乡村协作、目标确定、计划落实,跟踪工作进度,营养包发放、储存、宣传动员、随访工作,结合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做好服用对象的健康监测和评估,针对营养包服用方法掌握不好、有效服用率不高的服务对象应增加随访次数、开展个案分析,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四、工作流程

(一)营养包由我院到县妇幼保健中心领取,并负责将营养包分发至各村卫生室,指导村卫生室做好营养包储存,规范开展营养包发放工作,同时为看护人提供喂养咨询,并对村卫生室工作进行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

(二)村医负责为本村6-36月龄婴幼儿发放营养包,开展看护人喂养咨询指导,签订知情同意书,做好营养包发放登记和随访登记,原则上按月随访,服用营养包依从性差的婴幼儿应酌情增加随访次数。患有特殊疾病婴幼儿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确定是否适于服用营养包(如地中海贫血患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每例儿童应该在营养包个案随访记录卡上记录服用营养包前后主要生长发育指标(血红蛋白、身长、体重)。

五、项目组织实施

(一)卫生院

卫生院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设置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本乡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负责项目管理、社会宣传和动员、培训和指导等相关工作。

(二)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和技术组

卫生院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乡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制订项目技术方案,承担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项目指导和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会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动员社会各界对我乡贫困婴幼儿营养状况给予关注和支持。

六、资金管理

按照国家财政资金管理要求,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经费结算流程,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专款专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营养包发放和看护人喂养咨询指导、宣传教育、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和监测评估、随访等工作。卫生院收到上级下拨专项资金后,不克扣,不挪用,及时下发到各村卫生室。

七、信息管理

卫生院、村卫生室应按要求填写营养包出入库登记,村级应如实填写营养包发放登记、个案随访卡,与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村医负责营养包发放和看护人咨询指导信息的收集、整理,填写月报表,按月上报,卫生院汇总村级报表后于每月2日前上报至县级,乡、村两级应注重报表上报的及时性、逻辑性,严禁弄虚作假。各上报单位负责人应对上报数据先审核、后上报,数据一经报出,由审核人承担相应责任。

卫生院每季度均应分析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每年12月的第一周将工作总结上报县级,总结应包含营养包发放及项目培训、健康教育、社会宣传和指导等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

儿童健康管理知识培训范文6

(一)按“项目管理方案”要求,继续做好2019年城乡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工作。加大向目标人群宣传口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指导基层认真做好药品的发放、管理、服务登记记录工作。截至6月底叶酸服用人数20人。

(二)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完成了2019年一季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项目执行单位的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工作督导。

1、是重点指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开展系统服务,规范填写孕产妇、0-6岁儿童健康服务档案,统一使用规范的服务登记、记录本、记录表,避免各种服务率的虚报。

2、是按季度对技术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并组织本辖区医务人员参加上级培训。

(三)免费避孕药具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避孕药具管理队伍素质,使参培人员全面掌握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我们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每个季度对各街道,镇政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避孕药具管理人员培训,培训后合格率达到了100%。每季度对街道,镇政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进行督导检查。做好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的管理,定期检查避孕药具的保质期,避免发生药品过期还未发放情况。

二、继续全面做好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工作。指导辖区助产机构完善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妊娠风险管理和产后风险评估等各项内容,加强对评估为橙色以上的孕产妇的管理和随访。我中心负责做好市区内评估交换工作,避免漏报。

三、继续全面做好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指导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严格按照0-6岁儿童残疾工作方案及流程进行0-6岁儿童残疾初筛工作,对筛查阳性儿童提供转诊、随访服务,并及时登记、上报。2019年上半年筛查人数7359人,筛查阳性人数11人。

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

我区准婚男女婚检意识逐渐加强,婚检人数有所提高,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我区免费婚检人数为281人,婚检率为39.14%。影响我区婚检率的原因如下:

(一)婚检服务对象对婚检的认识不足,婚检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取得婚检证明多休十天婚假,而没有正式工作的人则很少主动婚检。

(二)免费婚检项目是纳入区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的项目,该项指标的完成是需要全区有关部门配合来完成,婚检政策宣传的普及面不足。

(三)婚检不便民。我中心无X光室,婚检胸透(X线)项目需要服务对象到其他医疗机构检查后再到我中心婚检,因此服务对象多次提出增设X光室的意见。

五、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继续按“哈尔滨市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方案”要求指导辖区医疗机构认真落实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截至6月30日辖区内梅毒感染孕妇1人、产妇1人,需继续随访艾滋病产妇所生儿童1人,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4人,我中心积极督促感染孕产妇所属社区、乡镇卫生院做好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的定期随访登记,健康指导,上报等工作。

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严格执行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孕期检测率。对发生的阳性病例要及时上报,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连续、系统、综合、规范服务,尤其要做好孕产妇筛查、诊断、干预、随访等服务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服务中要统一使用相关登记、记录。

六、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全区剖宫产率:

助产单位继续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工作方案。首先医疗保健机构和助产机构通过印制宣传材料、电子宣传屏、孕妇学校授课等方式广泛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孕产期营养知识,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其次助产机构能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

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医疗机构能够严格按国家、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文件要求,为新生儿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定期上报“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信息,同时做好“出生医学证明”领取、保管、签发、废证管理、印章的使用等各项工作。我中心定期做好辖区助产机构《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的培训和日常质控,各签发单位能够控制废证发生率在1%以内,各签发单位对入院产妇及家属发放出生证办理告知书、签发机构在明显位置张贴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流程图。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首次签发率100%。

八、托幼机构管理工作:

继续贯彻落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按市卫生计生委要求全市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开展对辖区新招生幼儿园的卫生评价及托幼园所业务指导工作,重点是儿童营养与膳食、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等方面,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

九、定期召开例会、培训会  

(一)坚持工作例会制: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托幼机构例会。在例会中通报上季度工作情况,布置下季度工作内容及要求,交流工作经验。

(二)加强培训。每季度组织辖区内召开一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儿保医生业务培训,培训率达到100%。

十、加强业务指导及督导,提高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