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培训范例

儿童保健培训

儿童保健培训范文1

关键词: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于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尤其是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地区儿童保健工作开展进程缓慢,儿童家长对于保健工作的认知度不高,使得儿童预防接种的覆盖率较低[1];因此为改善这一症状,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它对于确保儿童及时疫苗接种,促进其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2]。在本研究中,将针对在行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中展开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行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200例儿童家长为观察对象;甲组中儿童家属男48例、女52例,家长年龄25岁-40岁,平均年龄(32.5±7.5)岁,仅作正常疫苗接种,不行健康教育。乙组儿童家属男46例、女54例,家长年龄26岁-42岁,平均年龄(34.0±8.0)岁,在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过程中行健康教育。本次研究中所选择儿童家属皆知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甲组儿童与家长仅作正常疫苗接种,不行健康教育;乙组儿童与家长则在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过程中行健康教育。制定健康教育内容:医护人员需对儿童家长情况深入了解,通过上门随访提供体检服务,并根据不同文化程度对家长分类为初高中文化、大学文化、大学及以上文化三类[3],依据不同群体的学历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使家长能够快速吸收健康教育内容。让家长积极配合教育工作进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向家长讲解有关儿童保健的知识,告知其儿童因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需要对儿童不同年龄段针对性指导;若为婴儿时期,要向家属说明相关疾病筛查的知识,说明母乳喂养合理性;若为1岁-4岁儿童,则需协助儿童家长以其体质情况制定饮食干预计划,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儿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若为5岁-8岁儿童,要提高家长对儿童运动方面的培养,促进其骨骼生长发育,通过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在行健康教育过程中以“一对一、面对面”形式或每月开展一次专家讲座的集体培训形式[4],在面对面交流中了解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说明儿童在不同年龄段需接种,以及每一疫苗接种流程、接种作用与接种效果。在定期展开的健康培训讲座中,以专家角度说明预防接种必要性,为家长提供提问时间,例如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接种后注意事项等,进而解疑答惑,消除家长顾虑。同时对儿童疫苗接种环境进行改善,在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区域张贴相关健康知识漫画、标语及具有动画元素的接种流程图片等,以达到潜移默化对家长健康教育的效果。

1.3判定标准

统计并对比两组间儿童保健覆盖率与预防接种覆盖率,评估家长对于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定期保健、保健知识知晓、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全程接受免疫规划疫苗等[5]。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统计,计数数据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保健、预防接种覆盖与医疗纠纷发生情况

乙组中所选择研究对象的儿童保健覆盖率与预防接种覆盖率高于甲组,而在行接种与保健中的医疗纠纷发生率2.0%更低于甲组1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儿童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

乙组中儿童家属对于定期保健、健康知识、预防接种知识与接收免疫规划疫苗等方面的掌握相比甲组有大幅度提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作为卫生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区,因受教育程度、人们生活环境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并不完善,因此深入开展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十分关键。健康教育作为临床中传播医疗健康知识的途径之一,它是指通过展开行为与道德教育,为家长传播卫生知识,使其认识到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经有目标、有组织、系统性的健康教育[6,7],从而达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效果。在本次研究观察中,首先对所选取研究对象上门随访,了解儿童家长对于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并根据家长的不同文化程度进行分类健康教育。其次在针对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中,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分别讲解饮食、运动、疾病筛查等相关知识,让家长做好儿童不同时期保健工作。最后在针对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时,采用一对一单独交流或专家培训集体沟通方式向家长介绍疫苗接种的效果、接种作用,并对接种后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知识普及,消除家长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进而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本次研究中,乙组中所选择儿童家长在行健康教育护,其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的覆盖率明显增高,且因家长对于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在接种过程中医疗纠纷发生率相比较甲组未行健康教育家长大大降低。同时乙组中家长对于定期保健、健康知识、预防接种知识与接收免疫规划疫苗等方面的掌握相比甲组有大幅度提高。综上所述,在行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中对儿童及其家属展开健康教育,能够扩大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覆盖率,减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孔伟迅,李霞.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6):3721-3722.

[2]涂正波,聂萍英,任红.移动应用程序健康教育对南昌市常住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信行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4):371-374.

[3]农桂兰.预防接种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0):292-294.

[4]陈艳娇.健康教育用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6):1116-1117.

[5]白丽.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127-128.

[6]陶丽敏,赵玉梅,顾联斌,等.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7,26(1):94-97.

儿童保健培训范文2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

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3.改革“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考核方法

儿童保健培训范文3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尤其是儿童健康。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儿童保健是重要的内容,通过儿童保健,可给予儿童更具有计划性、科学性的综合服务,同时,也是提高儿童免疫及抵抗力,降低疾病传播率的关键。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社区服务中心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家属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常规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对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68名年龄为2~42个月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名。研究组男19名,女15名;年龄14~30个月,平均年龄(22.17±3.19)个月。常规组男18名,女16名;年龄15~29个月,平均年龄(22.14±3.52)岁。两组儿童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主要工作内容依据社区服务中心常规儿童保健工作模式进行,如电话通知、粘贴公告等方式告知家属定期带儿童到社区服务中心接受保健。指导儿童家属合理为其补充营养,每天进行适宜活动,宣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发放健康成长手册。研究组采取社区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2.1成立社区健康教育小组。选择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均通过一致培训及考核,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小组负责人为社区护士长,负责组织每次健康教育,同时,评价和分析工作效果,选择其中2名妇幼护士实施上门随访教育,1名儿保医师负责幼儿健康督导与教育,同时,邀请儿童专家义诊,定期展开健康知识讲座。1.2.2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所展开的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差异,具体情况包括①新生儿(<3个月)。新生儿保健方式主要是信息传播,由专职护士实施入户家庭健康教育,访视新生儿各种情况,如睡眠、排便、喂养、大小便、预防接种等,同时,实施全面检查,尤其重视黄疸、脐部情况,并询问母亲心理及生理康复状况。全面评估新生儿发育状况,将月增长体质量<0.5kg的新生儿列为高危情况,并转入儿童保健科进行管理,重点指导喂养、休息等[1]。②婴儿(3~12个月)。婴儿保健方式主要为示范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为家属课堂教育或面授,幼儿为生长发育的最快阶段,对于营养和热量的需求很高,但由于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发育并不完善,极易发生喂养问题和营养失衡。因此,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教育,主要以营养为主,每年至少实施4次的营养随访,指导家属正确添加辅食,避免喂养不当发生多种营养性疾病[2]。③幼儿(1~3岁)。幼儿阶段,神经发育较快,此阶段应注意培养动作、语言等能力,以互动式游戏教育实施运动、感知、语言等训练。间隔6个月评估一次幼儿的发育状况,了解发育情况,可举办幼儿讲座实施教育,创建有效地信息交流平台。④学龄前儿童(6~7岁)。学龄前的儿童体格发育基本趋于平稳,同时,与社会的接触也有所增加,因而,此阶段健康教育重点内容为疾病及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儿童正确进行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家属学会配置消毒剂,正确使用红外线进行消毒等[3]。1.2.3评价效果。小组负责人收集每次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寻找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及时评估与分析影响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问题,不断优化儿童保健工作,提升社区健康教育质量[4]。

1.3观察指标。①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依据儿童保健知识情况制定家属问卷表,问卷表内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各项内容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越好。②保健知识覆盖情况:包括完全覆盖(家长完全掌握保健知识)、覆盖(家长基本掌握健康知识)及未覆盖(家长保健知识掌握度较差)。总覆盖率=(完全覆盖+覆盖)/总例数×100%。③家属满意度:社区服务中心以健康教育原则及内容为依据共同商讨制定满意度问卷表,满分为100分,健康教育结束后为家属进行发放,本研究问卷表发放及回收均为68份(100.0%),评分>85分为非常满意,65~84分为一般满意,<64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一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研究组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保健知识覆盖情况比较。研究组保健知识覆盖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儿童保健培训范文4

队伍建设①人员配备和管理:市妇幼保健院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要求结合业务发展实际配备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乡级根据各乡服务人口每乡配备专兼职妇保、儿保人员2~7人,与妇产科结合在一起成立妇幼保健科(室);村级每村配备儿保和妇保各1人。②人员技能培训:市妇幼保健院通过送出去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乡卫生院保健人员通过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和接受培训提高技术;村级保健员主要通过接受县乡培训提高技术。每年市保健院都要组织免费对乡村保健员进行1~2期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防治等适宜技术培训及专题培训,利用保健例会以会代训等方式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乡村保健人员技术不断提高。③切实提高妇幼保健人员待遇:市妇幼保健院主要靠妇幼保健服务收入解决人员待遇,市财政解决保健人员的养老和医保统筹和工作经费,医改政策出台后也正在争取增加财政投入,以解决保健人员工资待遇及业务经费;乡级保健员工资待遇通过市财政和服务收入解决;村级保健员待遇2009年郑州市和新密市财政每级拿出100元,对每个村保健员予以发放200元劳务补助,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增加收入,2011年起从妇幼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解决。各级人员的工资发放都实行绩效管理,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房屋设施配备市妇幼保健院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和业务发展需要不断扩大业务用房,达到了16000平方米,增添和更新了设施设备;乡、村妇幼保健的业务用房屋和设施设备通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得到了更新。房屋设施配备的改善,有利于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

妇幼保健工作管理首先,明确各级职责任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规范和制度。建立乡、村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市保健院组织一次乡级保健员例会,乡卫生院组织一次村保健员例会,报告上月工作和报表,布置下月工作,以会代训培训相关业务技术。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市卫生局每年与各乡镇卫生院、市保健院签订妇幼保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下发妇幼保健工作计划。建立督导考核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乡卫生院每月对村保健员进行一次考核,市妇幼保健院每季度对各乡保健工作进行一次督导考核,市卫生局每年对全市妇幼保健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和总结表彰。通过加强管理使全市的妇幼保健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降消项目,开展孕产妇保健服务依据卫生部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要求,村级负责建立围产期保健卡和宣传教育,乡级负责系统保健及高危筛查,县级负责高危孕产妇管理治疗、产前筛查、住院分娩等服务。根据降消项目要求,重点加强高危孕产妇和产前筛查管理,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乡卫生院查处的高危孕产妇转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管理,高危评分超过5分的一律转上级医院住院分娩。各接产单位要不断提高产科技术和质量,保障母婴安全。开展儿童保健服务,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按照卫生部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全面开展儿童系统保健服务。村级负责建立儿童保健卡,乡卫生院负责进行系统的儿童保健、高危儿及新生儿疾病的一般筛查,发现的高危儿转县市保健院进一步确诊治疗;县妇幼保健院负责高危儿及新生儿疾病,如儿童“两病”、听力、神经行为的筛查治疗管理,进行儿童早期教育和干预、疾病的康复治疗,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进行统一管理,开展新生儿疾病救治和儿童综合疾病防治工作。开展妇女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健康水平通过政府主导,卫生、妇联等部门共同协作,开展辖区妇女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群体筛查和早诊早治,与生殖道感染防治相结合,有效防治妇女疾病,为广大妇女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既履行了基层群体妇幼保健的职责任务,保障了妇女健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妇幼保健的社会地位。开展婚姻保健及其他保健服务新密市妇幼保健院与民政部门合作开展婚前卫生咨询指导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开展更年期保健、生殖健康等保健服务。

强化妇幼保健院管理

科室设置设置原则:符合妇幼卫生方针要求、便于工作开展和落实职责任务、有利于院内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管理便捷有效。县级妇幼保健院主要有两大职责任务,一是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保健医疗服务,二是负责对基层妇幼保健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管理。根据上述原则要求,该院按职能和服务群体设立业务科室和职能管理科室。业务科室有婚前保健科、围产保健科、妇女医疗保健科、儿童保健康复科、新生儿科及门诊部(主要是功能科室)等,负责医疗、保健、护理、医技、药品管理、基层保健培训指导等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同时设立保健、医务、护理、经济、行政等职能科室,负责全院业务工作的计划制定、监督实施和基层保健组织管理工作。

建立妇幼保健院管理体系

明确院长责任,进行科学化管理妇幼保健院院长应当是一个管理者,职责是探求保健院的发展规律,找出发展问题,寻找发展机遇,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保健院自身实际,进行科学管理。

促进保健院的发展结合该院的实际情况,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创新活动:①管理创新:一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职工行为规范,并严格执行,实行制度管人。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良好舒心的工作环境,院长让员工满意,员工让服务对象满意。二是改革人事制度,建立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和绩效管理制度,运用现代企业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劳动分配与绩效挂钩,实行按劳取酬,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经济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增收降耗,增强医院经营效益。四是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通过管理创新,逐步建立竞争上岗,分配讲贡献,管理靠合同的竞争激励机制,推动保健院的健康发展。②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目的要从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出发,引进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技术,为辖区内的妇女儿童服务。围绕女性健康、科学育儿两大目标进行全面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既满足了妇女儿童健康需求,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技能,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③服务创新:服务创新的目标应要满足服务对象需求,让服务对象满意。改变过去以医院为中心制定的工作流程和模式,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适应服务对象需求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模式。不断改善服务环境。以服务对象满意为宗旨和最高目标,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通过不断创新满足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p#分页标题#e#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①建立行政管理体系:要建立由行政、业务、财务、后勤等人员参加的管理队伍,明确职责任务。医院发展有规划,年度工作有目标。实行院、科、员工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实行PDCA管理即年度目标计划目标制订科学可行,落实措施有效,督导考核评价及时,不断改进提高。通过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保健健院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②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从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出发,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制订岗位技能标准和学习提高措施,利用自学、临床带教、院内外集中培训、进修等形式进行学习提高技能,以适应和满足技术服务的需要。定期进行技术考核,把技术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打造学习型保健院。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院、科、个人三级质量管理责任制和跟踪督导管理制度,实行制度、常规规范化管理,按照PDCA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制度、常规、规范、工作程序等质量管理标准及实施措施,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和奖惩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质量问题〔3〕。促使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和提高。④建立服务管理和医院文化体系:以让服务对象满意为标准。从每个人的工作细节和操作环节抓起,实行人性化全方位服务。制定服务行为标准,建立服务和管理责任制,进行经常性的服务满意度调查及跟踪考核,严格考评,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效果。在实践中建立和打造保健院文化和服务团队,提高团队服务水平,促进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4〕。

效果与体会

取得的成效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管理率不断提高。②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下降。③新密市开展以“两癌”检查为主的妇女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两癌死亡率不断下降,得到了新密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市政府把两癌检查列入“十二五”规划加以实施,2010年投入50万元、2011年投入220万元用于两癌检查。两癌检查有效保障了农村广大妇女生命健康。近10年来,坚持以保健为中心开展服务,围绕保健工作需要开展临床服务,业务人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保健院走上了保健促临床、临床助保健、保健与临床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道路。保健院年门诊接诊204799人次,其中医疗接120458人次、保健接诊84341人次,出院13556人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服务满意度达97%。

儿童保健培训范文5

城市街道妇幼卫生网络承担着城市妇女儿童的基础保健、妇女儿童系统管理、妇幼保健知识宣传、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的基础调研及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分析、统计和上报等工作任务,对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城市卫生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多元化的医疗机构正在蓬勃发展,但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建设还不完善,处在与城市卫生事业发展极其不相配、“勉强生存”的状态,直接影响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妇幼保健工作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性强,牵涉面广,单靠卫生保健部门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经费上的投入,只有地方政府充分认识了妇幼卫生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才能改变妇幼卫生在整体卫生事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后状态,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1影响因素

1•1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没有得到重视。政府给予城市街道卫生院在编人员工资是差额(40%)拨款,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工资没有具体规定,也就是没有特殊政策。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任务更多是社会性的,单靠妇幼保健业务收入远远不够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中,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城市街道卫生院,是否能保证职工工资已经成为突出问题,而不能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妇幼保健无形成了基层卫生院的“包袱”,部分街道卫生院在这“包袱”无法卸掉情况下更多采取“应付”的办法,妇幼保健工作要么找医生(护士)兼职,要么使用找不到合适岗位的职工(如牙科、放射科、防疫科等),要么花最少的钱请个临时工凑个数,根本没有考虑这些人是否合适这个岗位,工作质量无法保证。妇女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遗憾的是: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生存困难,发展难上加难。

1•2妇幼保健人员不足。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不足已经是网络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无论街道人口(3~8万左右)多少,地域多大,人员配备基本上是一个街道妇女保健1人、儿童保健1人。如有的街道人口8万左右,月出生在40人左右,每月上门产后访视120人次左右,仅靠1人承担上门产后访视,工作量显然是超负荷,要增加人员卫生院就要增加经济负担,问题难以解决。在这种状况下,上门产后访视工作,要么保证了访视次数而保证不了访视质量,要么保证了访视质量而保证不了访视次数,甚至出现弄虚作假搞假数据,严重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落实,影响了妇幼保健信息的客观性。

1•3妇幼保健队伍不稳定。我区超过一半产后访视人员是临时聘请,工资待遇低(300~500元/月),而且产后访视工作长期下社区上门服务,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基本上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工作非常辛苦,工作艰苦而工资待遇低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她们常常把眼前的工作当“临时”,有更好的去处随时就走,人员更换频繁,造成基层妇幼保健队伍不稳定,影响保健工作的连续性,直接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各项服务指标。

1•4妇幼保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从基层妇幼保健队伍的现状来看,文化程度总体偏低;有的是非本专业人员,本身对妇幼保健工作一知半解;有的把眼前的工作当“临时”,对工作缺乏责任感;有的单位由于经济状况不好,妇幼保健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得不到保证,由于人员更换频繁,造成培训工作困难,年年培训年年还有新对象。以上因素严重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落实和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1•5妇幼保健工作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基层卫生院对妇幼保健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普遍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工资、福利与工作好坏没有直接挂钩,责任感强的就认真工作,责任心差的就应付了事。在妇幼保健工作年度考核中,年年考核年年还是老问题、老原因,工作难以进步。这是管理体制问题,与基层卫生院的改革滞后有关。

1•6工作条件简陋,信息管理落后。由于城市基层卫生院生存困难,所以妇幼保健条件(用房和设备等)仍然相当简陋和落后,除了开展妇女儿童两个系统管理和部分开展计划生育技术门诊外,基本上无法开展其他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在省、市、区、街卫生保健机构重叠的城市,卫生保健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居民保健需求比较高,保健服务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但对于必须掌握本辖区妇女儿童保健基本数据的基层保健机构,由于没有计算机联网条件,造成许多信息无法共享,给妇幼保健的信息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由于手工记录,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影响工作质量。

2对策

2•1强化政府行为。去年全国妇幼卫生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了“准确把握妇幼卫生发展形势,努力解决存在问题;充分认识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性质,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加强妇幼卫生建设;深入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依法推进妇幼卫生工作。”等三个重要内容,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高度,进一步阐述了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社会性、外部性、预防性和特殊性,进一步强调了妇幼卫生的本质是社会发展问题,孕产妇、婴儿死亡率以及人均期望寿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指标,它决定了妇幼卫生工作具有公共卫生性质,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基层妇幼卫生网络建设,加大对妇幼卫生投入,依法做好基层群体保健服务,推进妇幼卫生工作发展,是政府的责任。

2•2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要实现政府定编、定岗、定经费。以前关于妇幼保健人员定编的相关文件中,仅对省、地、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编制进行核定。在保障基层公共卫生建设中,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根据街道人口比例核定编制,合理配置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岗位数量,同时明确规定妇幼保健人员工资待遇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如学习培训、宣传、电脑化信息管理、妇幼监测、调查科研以及基本设备等),并纳入政府卫生经费统一预算,即定编、定岗、定经费。

2•3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要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重视人才,提高妇幼保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妇幼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保健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保证高素质、懂专业、爱岗敬业人才进入妇幼保健队伍,在实现政府定编、定岗、定经费的条件下,对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将优秀人才补充到妇幼保健队伍中来,以改变目前妇幼保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状态;同时对人员的工资及经费进行专项管理。建立奖惩制度,与日常工作考核、年度工作考核结果挂钩,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以及工作质量的提高。#p#分页标题#e#

2•4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要持证上岗,亮卡服务。妇幼保健工作是政府提供社会性服务的窗口,是党和政府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要加强对妇幼保健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根据群众需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妇幼保健服务,关键要对妇幼保健人员进行统一、系统的行业规范及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妇幼保健服务“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以强化妇幼保健人员工作责任感,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配备统一、规范的“胸卡”,在胸卡上应注明投诉电话,在工作中或上门服务时必须亮卡服务,以便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儿童保健培训范文6

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及《灵宝市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我镇成立了阳平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阳平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标定责到人,明确责任,各项目实施责任人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及项目运行计划并能规范化运行。

二、健全制度,严格培训,规范行为。

院统一制定并印制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手册》200本,发放到每位职工和乡医手中。各项目实施办公室制定了相关制度并上了墙,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为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6月25日我院特邀市局专业人员组织全院职工及各卫生所乡医,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所有村医都基本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各项内容,为在我镇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布置和进度情况。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建档是基础,我们组织各项目实施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下乡入村体检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了健康档案内容详实、填写较规范。截止目前已经为10664人建立了居民健康建档。我们将在11月下旬到12月份对全镇一、二中学生全镇幼儿园托幼人员安排进行体检。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慢性病防治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各项目责任人都能通过进村、上街宣传,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截止目前,在主要街道设置健康教育专栏4块,版面更新4次,开展下乡健康教育视频播放宣传 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6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2次,发放各类宣传印刷品15万余份。通过各项目责任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真正做到疾病从预防开始。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任务。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再一次确定了疫苗接种点,各接种点都具备了《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6月份对预防接种的人员(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进行了预防接种专业培训。

(1)、冷链运转工作 顺利完成了10次冷链运转工作,应接种儿童14450人,实种儿童13370人,接种率93%。其中:基础免疫接种儿童10232人,实种儿童9574人接种率94%。卡介苗应种475人,实种 471人,接种率99%;新生儿HBV应种乙肝疫苗应种 1813人、实种 1755人,接种率97%,及时接种率100%;脊灰糖丸应种 2199人、实种2107人,接种率96%;三联疫苗应种2195人、实种2089人,接种率95%;麻疹疫苗应种880人,实种841人,接种率 96% ,A群流脑疫苗应种1739人,实种 1428人,接种率82%;乙脑疫苗应种931人,实种883人,接种率95%。 加强免疫应种4218人,实种 3796人,接种率90%,其中脊灰糖丸应种547人,实种503人,接种率92%;三联疫苗应种804人,实种736人,接种率91%;二联疫苗实种199人,实种159人,接种率80%;麻腮风疫苗应种724人,实种683人,接种率94%;A+C群流脑应种832人,实种711人,接种率85%;乙脑疫苗应种837人,实种752人,接种率90 %。 甲肝疫苗应种278人,实种252人,接种率91%。

(2)、卡、证、册 资料管理 2010年,我镇继续强化村级卡、证、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每月冷链运转后,对村级计划免疫工作进行考核,全年共对辖区32个村级接种点联合监督检84次。有力的保证了卡、证、册填写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至今,共建卡 475 人、建证475人、建册 475人,录入微机 475 人。

(3)、 麻疹查漏补种及强化免疫工作

为了控制麻疹疫情在我镇的流行,我镇在2010年5月26日至6月2日组织防保站人员和镇区5个接种点的人员对镇区和周边3个行政村的所有儿童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排查阳平镇区和周边3个行政村,7个年龄组(时间从2003年1月1日出生至2010年出生的所有儿童),共排查儿童743人(不含托幼机构目标儿童)(其中2009年10月16日以前出生为 664人,2009年10月17日至2010以后出生的为79人),在册儿童本地漏种儿童 22人,流动儿童215人;摸底新发现本地儿童22人,流动儿童105人;其中需接种1剂次215人,需接种2剂次61人,合计 337针次。

为切实履行我国政府向世界作出的到2012年中国消除麻疹的庄严承诺,根据《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的要求,阳平镇在镇政府、卫生院的统一领导下,于2010年9月11—20日对8月龄至14周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全镇8月龄至14岁儿童(即1995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应种为7477人(其中本地儿童6695人,外地儿童782人),除有禁忌症的儿童未及时开展接种外,全镇实际接种7119人(其中本地儿童接种6351人,外地儿童768人),接种率为97.6%,实现了上级要求的95%的目标 。

(4)甲型H1N1流感疫苗及其它疫苗接种

为应对常见传染病流行,维持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转,我镇为在校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共接种3571人,并为32个村级养殖户接种甲型流感疫苗3704人。共计接种7275人。 开展了水痘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儿童636人;完成了阳平辖区6-15岁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乙肝疫苗应接种6636针次,实际接种5604针次,接种率84%; 开展了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3岁儿童792人份, 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3180人份,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 ;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市防疫站结防科对 结核病人进行治疗管理,截止11月份,乙类传染病例报告 例,丙类传染病例报告 例,及时报告传染病人 例,转诊结核病人 例,管理病人 例。为传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儿童保健

为了很好的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我院妇幼医生 于10月份到三门峡参加了为期3天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员明确了目的,掌握了《规范》标准。 截止目前,0-36个月儿童建册344册,2010年出生344人,访视344人。

6、孕产妇保健

按照灵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规定,每年至少为孕产妇免费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对孕妇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健康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截止11月,各项目责任人已对所有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孕产妇建档479人,早孕建册411人,早孕建卡率85.5%,产前健康管理率100%,产后访视率100%。

7、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居民健康建档的一开始,我们就将老年人作为了重点人群来健康管理。截止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登记在册3912人,建立档案2531人,对建立档案老年人全部进行健康服务管理,管理服务率达65%。通过健康知识宣传65岁以上老年人都能自愿接受体格检查。

8、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截止11月份,各项目责任人已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1566人,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197人。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截止目前,共为辖区69人精神病患者建立档案。

四、加强督导、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院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对项目工作进行了督导。

7月1日,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下乡调查体检活动。院领导亲自带领体检工作队20余人进驻桑园开展调查体检工作。

8月4日,召开下乡调查体检工作协调会,对体检项目组合进行了重新调整:八项重组为四组,即血型血糖组、一般状况组、脏器功能组、症状生活查体询评组。同时,对人员安排、物品器械管理做了严格要求。

9月份,院班子成员就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了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促进了项目工作的健康运行。

11月份,院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小组, 对我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督导人员对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院 要求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档案要建成活档,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公共卫生工作从总体上已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但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各项工作镇村联系不够,衔接不密切、配合不默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2.措施不够扎实。各责任人虽然积极地开展了公共卫生工作,但也发现个别同志认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对村卫生所的指导力度不够,部分责任人的管理指导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很难起到有效的指导和督导作用。

3.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个别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够规范,健康档案内容空项,错误较多,存在较多逻辑错误。

4.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从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生的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消极被动,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上门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慢性病的筛查开展不到位,已经发现的慢性病人虽已建立了健康档案,但符合要求的合格档案的比率不高,内容不完整,记录不真实等情况依然较为普遍,对慢性病的随访和管理流于形式。二是老年人健康管理虽然和居民健康建档同步进行了,但是,登记不详细,管理不到位;三是健康教育讲座的次数不够,版面没有及时更换,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资料整理不全。

儿童保健培训范文7

1.1完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学校社区护理老师共同担任组长的社区护理实践小组,小组成员由技术业务娴熟、大专以上并具有丰富社区护理和全科医学经验的护士和医生组成。带教人员定期接受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组织的教学能力与技巧方面的指导和临床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并接受教学小组组长的社区实践教学质量的督导,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

1.2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合理的教学计划是高质量教学的必要前提。护理系根据教学大纲的原则要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社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习作息时间、带教工作计划和实行进度安排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护理系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计划,必要时进行调整。

1.3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计划

社区护理本科生实习的时间共3周,分为两步进行:①进社区实习前一周在学校进行,由护理系社区护理教学老师完成,为护理本科生进入社区护理实践前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方法的不同之处,初步了解护理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认识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指导;②护理本科生进入社区医院后,由带教老师完成的医院环境、实习内容、社区临床操作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介绍和培训。安排于各科室对护理本科生的理论讲课和技术操作带教,尽量安排于实习第一周完成。护理本科生进入社区护理实践后,实行分组、交叉轮转各科,并在实习第二周末进行集中交流,提出实习意见,第三周进行强化和巩固。第三周末全部实习完成后进行社区实习小结。

2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

2.1全科护理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参照袁莉[2]的研究,包括全科护理、居家护理等。其中全科护理教学主要是进行基础护理技术的巩固,学习和实施换药操作,掌握犬伤的处置方法和相关知识。学习全科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并尝试对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2居家护理

跟随社区带教老师到社区居民家中遵医嘱进行护理操作和健康教育。护理本科生要求掌握出诊流程、技巧和注意事项。每一组护理本科生选取一位患者按护理程序进行病历的收集,提出护理措施,进入患者家中进行健康指导,后期进行护理评价,并将病案、护理措施等内容总结,以书面形式上交带教老师。

2.3健康教育

每组护理本科生须完成一次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和一次黑板健康宣传报。健康教育由带教老师联系时间、地点和人员,每组护理本科生完成一次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可为饮食、运动、疾病康复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实施方法可为制作幻灯片现场授课、现场演示、现场咨询等。另外,由医院提供宣传展版,每组制作一次黑板健康宣传报,内容和形式由护理本科生自由发挥。

2.4社区中医康复

通过听取中医医生的示范讲解,观察中医医生的实例操作,了解中医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中医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

2.5产后访视

访视人员在区妇幼保健院领取访视卡,在访视护士带领下,到产妇家中进行新生儿和产妇的访视。主要掌握访视的流程、访视的内容和技巧,学习产妇和婴幼儿的营养指导和注意事项等。

2.6儿童保健和预防免疫

护理本科生须掌握儿童保健和预防免疫的相关知识。了解儿童保健的程序和内容,掌握婴幼儿头围、身高等测量方法并进行实践,了解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营养指导方法。通过免疫接种护士的讲解和示范掌握计划免疫程序以及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接种方法、不良反应及处理,熟悉和了解儿童预防免疫的预约登记。

2.7妇女保健

了解社区妇科手术(安环、取环、人流等)常规器械的名称、用法、手术流程、配合做手术时的注意事项,并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

2.8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的管理

掌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的健康档案的建立的方法和访视的安排。在社区护士的指导下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访视,掌握访视的方式、技巧和访视内容;同时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的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流程。

3授课形式

3.1传统教学中应用人本原理

以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实现最佳效果的有利保证[3]。在社区实践教学中,社区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将与患者及家属交谈的方式、内容以及观察病情的要点教给护理本科生。护理本科生每完成一个指定的事件后,社区带教老师将应用赏识教育肯定其做得好的部分,并共同找出需改正和需提高的地方。当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和规范以后,在适当范围内让学生单独操作。

3.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首创,采用“先问题后学习”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4]。在社区护理本科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护理本科生将老师根据社区护理特点提出的具有一定代表性或学生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学习目标,让小组成员各自分析、收集资料后再与带教老师进行探讨和学习。从问题出发寻找原因的思路,既有利于评判性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5];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4持续改进的教学方法

在社区护理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与社区带教老师一直坚持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小组于社区护理实践结束时,由护理系老师和主带教老师共同组织护理本科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总结在实践中取得的收获,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上交一份实习小结。每位护理本科生填写一份由护理系设计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质量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实习内容量化表、实习的收获与不足、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对护理系的评价以及实习的建议等条目。护理系老师对护理本科生意见反馈表进行分析和总结,于每学期实习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

5结果分析

历届护理本科生共560人填写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质量调查表》反映,对社区护理实习整体的满意度为65%以上,70%以上的护理本科生认为在社区实习有各种收获并对社区护理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在社区实习中有一定的收获;还有部分护理本科生认为社区的实习,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实人生经历和社会工作能力,增加职业自豪感。然而,也有同学认为社区社区带教老师总体存在理论知识欠缺、带教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学校应通过加强社区带教师资培训来解决。

6讨论

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社区护理实践能培养和提高护理本科生社会实践能力,激发护理本科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愿望,为他们将来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6.1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对护理本科生的影响

社区-学校合作性的社区护理实践教育模式是对护理本科生有利的合作方式。社区实践教学对护理本科生可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护理本科生参与社区服务,能早期接触社会,并深刻体会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体会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护理并取得成效的前提,从而使护理本科生自觉地加强沟通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社区护理与护理教学相结合,护理本科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通过中医针灸和换药技术的观摩、实践,拓宽了知识面;通过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工作,提高了护理本科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的能力;通过入户家访让护理本科生积累了更多人际交往沟通方面的经验;在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让护理本科生明确了服务态度,增强了服务意识,对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疑问,对社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讨论,并与国外的护理方法比较,对我国现阶段的社区护理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加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护理本科生的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7,8]。社区护理实践还培养了护理本科生应用整体护理观念进行社区护理的能力,提高与患者、家属、居委会等各种不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和各种工作场合的无菌观念,增加了对社区护理的认识。

6.2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提高了社区护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也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来许多正面影响,提高了社区护理质量。我国现阶段社区护理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偏低,本科护理实习生来到社区,为社区带来先进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为社区护理注入了新生力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实习生给社区带教老师的信息反馈可促进老师自身的进步,由此教学相长,从而把社区护理人员锻炼成为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德、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护理技术、以及灵活的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②实践教学过程中,社区和学校带教老师间有很多机会进行沟通交流,这将有利于老师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以更好指导护理本科生社区实践学习;③护理本科生在社区的实践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区带教老师的护理工作负担。最后,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有利于学校带教老师了解社区护理工作现状,便于老师对知识进行更新,从而提高学校老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6.3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社区护理实践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①社区护士人数少、从业时间短、专业素质不高、缺乏教学经验,且流动性较大,带教内容为日常工作内容,社区护理工作繁重,使得教师对护理本科生的指导不到位,护理本科生通常只能被动地跟老师做事,其主动性和独立性得不到足够的发挥,社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限制[9];②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多,范围广,但实习时间短,护理本科生在很多方面只有表浅的了解;③学校社区护理理论教学内容与社区实习内容存在一定程度脱节,护理本科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社区实践。

6.4小结

儿童保健培训范文8

1.1对象

我妇幼保健院自2007年x月至2010x月共计分娩数为9520人,对4574例新生儿进行PKU和CH筛查,需召回重采血复查xx例,召回率为x%。实际追回重采血xx例,重采血率为xx%。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新生儿于出生72小时一7天内并充分哺乳后,采血前采血人员清洗双手消毒,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内或外侧,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约3mm,采集其足跟血2滴,并渗于新筛专用的滤纸上,血斑直径lcm,每个新生儿采3个血斑,充分渗透干燥后置于塑料袋内封闭至4℃冰箱中保存,一周内统一送至xx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测。

1.2.2实验检测

CH的检测指标为血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TSH浓度,法TSH<30μIU/mL为阴性,TSH30~50μIU/mL为可疑阳性,TSH≥50μIU/mL为阳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SH<9μlU/mL为阴性,TSH9~19μIU/mL为可疑阳性,TSH≥20μIU/mI为阳性,阳性和可疑阳性者的标本均要进行血复查;PKU的检测指标为血苯丙氨酸(phe)浓度,采用国家推荐的GutlIIie细菌抑制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切值为Phe≥2mg/d,即召回复查,确诊后采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治疗。

1.2.3追访管理

依据《xx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病人追访管理常规》,对初筛结果为阳性和可疑阳性的新生儿通过电话、信件和网络方式通知家长召回新生儿进行血复查,一直无法取得联系的联系当地助产机构和社区保健科迸行查找。我们是区级妇幼保健院,地区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但现在管理也比较系统了,能够达到回家后的100%的回来采血。

1.2.4质量评审

每年参加全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其检测质量历年来均得到临床检验中心的认可,授予合格证书。

2结果

2.1各年度筛查基本情况

我妇幼保健院自2007年开始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自2007年x月至2010年x月共计分娩数为9520人,对4574例新生儿进行PKU和CH筛查,筛查率为48%,由于我妇幼保健院是区级妇幼保健院,受经济条件所限,筛查率较低,但新筛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2新生儿PKU和CH的检出及召回复查

4年间筛查的4574例新生儿中,初检阳性x例,召回复查x例,重采血x例,召回率xx%,重采血率为xx%,从确定召回通知重采血后,100%以上新生儿家长均能按要求在2周内进行重采血复查确诊,阳性病例xx%以上在2周内确诊,确诊后立即开始甲状腺素的替代治疗,并定期随访,监测其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复查TSH、FTs、FT4,正规治疗2~3年后.停药1个月随访,对高TSH血症患儿连续随访并作相应处理,100%均在1个月内得到确诊治疗。

2.3治疗随访结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病人的追访是筛查工作质量的主要体现,是减少患儿漏诊的关键,我妇幼保健院自2007年开始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便对检出的x例CH患儿及时进行治疗并按时随访,家长均能积极配合治疗,患儿的智能及体能发育正常,达到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效果。对于确诊的PKU患儿,则在儿童保健卡上填写食物和药物方面的注意事项,做好预防保健措施,对这两种疾病筛查的目的均事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努力提高可疑患儿的召回复查率是今后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工作的重点。

3讨论

3.1提高重视程度

CH和PKU是先天性的遗传代谢疾病,由这两种病引起的儿童智能发育落后主要靠新生儿疾病筛查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这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也是一项政府行为,是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多个环节的密切协作与配合才能保证工作质量,包括组织协调的管理、实验技术的方法和质量控制、疾病的诊疗和追踪随访和宣传教育的普及等等,因此,作为区级的妇幼保健院,应提高重视程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相应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患儿家长坚持长期治疗。另一方面明确xx市区域内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办法、血标本采集常规、筛查经费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度,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率,从而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加大宣传力度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是一项新事物,必须广泛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众进行大力宣传,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普及,提高大家的保健意识和自觉依从性。由于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起步较晚,且受地区及经济条件所限,技术较为落后,因此,总体筛查率虽然逐年上升,但与发达国家和兄弟妇幼保健机构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需要充分依靠网络对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明确职责,从采集血片开始,做好讲解宣传,告知新生儿家长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以便于以后的召回治疗。

3.3强化质量管理

医务人员需强化风险责任意识,尤其是新生儿筛查实验室要把好质量关和网络建设,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医疗单位的标本完整性,做到不漏筛,早发现,早干预。一是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妇幼保健网络系统的作用,每年将本院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包括筛查率、标本采集合格情况等上报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二是加强室内质控,对每一批实验均做标准和高低值两种质控,绘制L-J质控图,对数失控有记录、有分析,同时每年都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活动。三是定期开展常规培训。每年召开1~2次新生儿疾病筛查例会,以会代训,对采血人员进行常规培训,年终进行考核,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