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教育观范例6篇

教师素质教育观

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死板、僵化、模式化的教育方式,必须变单一的应试教育为全面的素质教育。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教育的关键。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们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够的。政治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并把它贯穿在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必须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完成党和国人民交给的任务。我认为政治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应当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努力规范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理想是指政治教师的职业兴趣、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要认识到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政治教师职业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能在政治教育上做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一位特级政治教师说得好:“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管人们怎样冷落中学政治教师,也不管人们怎样看待政治教育研究,但我可以自豪而自信地说:我对政治教师职业的选择终身不悔,我对从事的政治教育研究终身不悔。”我想,这正是一个政治教师最可贵的品质。

政治教师还要努力规范自己的职业道德,要依法从教、廉洁从教、严谨从教、勤奋从教,展现政治教师高尚的道德风貌;要关心、爱护学生,常与学生做思想的交流,运用新的教育思想去教育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自觉形成严谨的学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的思想意识,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重要影响。政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政治教学观。政治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到重要位置,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政治教师要认真研究如何使自己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如何激活政治课堂,使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让政治课真正活起来。

政治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还应表现在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上。强烈的事业心、自信心,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是优良的非智力品质,是中学生学好政治知识乃至报效祖国的思想基础;很强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打开政治知识宝库、探索政治迷宫奥秘的万能钥匙;创造性的政治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教学质量的核心。拿这样的观点来评价我们的政治教学,就不再是以学生的认知水平、记忆政治知识的多少、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的依据了。

3.完善知识结构,拓宽文化视野

完善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知识水平,是政治教师从事政治教学的前提条件。政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为此,政治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政治专业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素质教育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长得到发展。所以政治教师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中,还应努力使自己有一定的兴趣特长,包括音乐舞蹈、琴棋书画,使之成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4 .精心设计教案,提高教学能力

政治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是政治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这种教学能力表现为运用现代教育思想进行课堂设计的能力,对课堂教学进行监控.调节和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政治教学设计要十分突出的反映现代教育思想,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要特别重视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得到充分的思维训练。

政治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及时对教学进行调节,使政治教学始终围绕目标,课堂始终和谐有序、充满生气和活力。

政治教师还应努力提高自己应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应当看到,对于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还有不少政治教师掌握的比较差。我们要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

5. 增强科研意识,勇于探索创新

教育科研意识是教师对教育活动有意识地追求和探索,也是教师职业理想、知识素质及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旧教育观念猛烈碰撞的今天,政治教学改革中的许多问题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结论,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这是提高政治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政治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破除教育科研神秘的观念,要知道政治教育科研无处不在,大至政治教学的素质教育、政治学科的课程教材改革,小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政治教学的科学研究,当前应突出研究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政治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知识结构,教学途径、方法、手段以及教学评价,以便通过研究构建政治学科素质教育的体系。

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2

煤矿幼师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完美意识、教育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幼儿完美素质教育的意义、特征、观念、实施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幼师素质 幼儿教育 观念培养

煤矿幼师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充分肯定和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其核心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幼师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使在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这是目前人们对幼师素质教育比较一致的看法。据此,我们可以将素质教育的实质概括成几个方面。

一、强调幼师教育的全面性,保证素质提高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幼师素质,因此,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在构建教育生态系统时要重视创立幼儿园文化,因为幼儿园文化是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是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幼儿园文化是由幼儿园的全体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习惯传统等凝聚而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文化在幼儿园内部对全体员工和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陶治作用,能增强凝聚力,提高教育效果;在幼儿园外部能对幼儿家长及所在社区以及整体社会产生感染作用。

二、强调教育的公平性,保障所有应该得到受教育机会者的权利,促进所有受教育者的发展,尽可能缩小城乡、校际、班级、个体之间的差异,教育面向全体。从这一意义上讲,可将素质教育理解为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适合全体幼师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幼师。

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持续发展逐渐提高的过程。当今世界关于婴幼儿身心发展和保健、教育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异常丰富,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不需要从头做起。然而,学习和借鉴是为了提高,这就必须通过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意识。从幼教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借鉴有关理论来解决实践问题,促进改革向前发展。然而,每前进一步都会出现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又促使去寻找相应的理论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理论的能力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理论的能力越来越高,改革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今天,我国幼教领域出现了异常丰富的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就是明证。

但在这里强调的是,“观念更新”不是一般地从理论上提出一个新观点,而是从幼教改革实践中升华而形成新观念,这种观念应该成为自己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持续深化更新。

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也就没有幼儿的良好素质。

难以想象,习惯于重知识灌输、重技巧训练的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素质,只看重一日两节课的幼师能够全面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幼儿园教师不得不为自身的社会地位担忧,但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对独生子女未来的期待,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幼儿园教师理应十分珍惜本职工作,维护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形象。另外,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给孩子生活与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培养幼儿做人的素质,但原则和规范本身不是素质,而是达成素质的条件,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常常比课堂教育的作用更大,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她们的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幼儿园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她们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家长及幼儿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将会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更新教育观念。正如前面所述,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有着丰富的内涵。然而,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须首先由教师吸收、掌握并且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观念,然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从而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因此,对于广大幼儿园教师来说,要想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然后再来考虑幼儿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我认为目前幼儿园教师应有以下素质教育观念:了解幼儿,注重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不应对孩子过早下结论,幼儿园的特色教育都必须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前提。信任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要注意让幼儿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而不是片面地、绝对地以幼儿为中心。 关心幼儿,让每一个幼儿的身心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应注意关注每一个孩子,对孩子的评价要有针对性而不能太过笼统,幼儿园更不要为经济利益而盲目扩招,要严格控制学额,要加强对小型活动组织的探讨。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是要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和科技发明中,而且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幼儿自觉地有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习以为常的现象,那么教育定能造就出人材。

扩充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知识与技能是素质提高的基础,也是素质得以表现的形式,因此幼儿园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尤其应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化、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艺术修养的加强、写作与电教化教育能力的提高等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3

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领军人物,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统治,同时他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从革命的角度提出了许多见解深刻的教育思想,并为促进教育发展开展了许多实践措施。从中我们发现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一、学识渊博、品德高尚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的体系和高尚的道德素质。孙中山说:“惟必有知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责任重大。兄弟惟望诸君谨慎小心,养成国民之模范。”[1]教师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师德都是作为教师必备的素质,因此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经师”,还要做好“人师”。

“经师”代表一个教师的知识素质,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等。学高方能为师,因此没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不掌握教育技能、不懂得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的教师,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趣及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又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知识渊博不仅是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工作所必须的条件。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有个性、有思维的人,为此教师必须运用丰富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夸美纽斯说:“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光的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学记》里也有“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因此,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方能吸引学生、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人师”即师德,代表着教师的道德素质,就是要做到以己为师,以身作则。孙中山曾强调说:“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少年男女,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其中教师的言行、习惯、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对他们形成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育对象的这些特殊性就决定了教育者自身强烈的示范性。此外,孙中山认为教师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不能“虎头蛇尾”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与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2]

二、尊重差别,因材施教

孙中山说“质有智愚,非学无以别其才,才有全偏,非学无以成其用……盖贤才之生,或千百里而见一,或千万人而有一,若非随地随人而施教之,则贤才亦以无学而自废,以至于淹没而不彰”。[3]每个人的资质都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这种差别,考虑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量力而行,避免要求学生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或让学生放弃力所能及的课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达到“长善救失”、人尽其才的教育目的。  因材施教,即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在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施予不同的教学的方法,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应有的施展。随着全民教育思想的不断落实,关注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一定要具有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特有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首先,在教学观念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别差异的客观性和复杂性;其次,在教学实践中要下功夫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尽量能够从原有基础出发,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反对灌输,强调启发

孙中山批判封建社会崇尚书本,“死读死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法,赞扬西方学校的教师“津津启导,虽理至幽微,事至奥妙,皆能有法以晓喻之,有器以窥测之。其所学有浅而深,自简及繁,故人之灵明日廓,智慧日积也”。[4]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强调灌输,学生只是被强迫记住知识,并不见得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通过细心讲解、实物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从最简单容易处着手,这样才能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积累智慧。

现代教师一定要具备启发诱导的教学能力,这样方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呈现出来,而且掌握这种能力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专业发展的要求。启发有很多种方法,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各种方法的使用技巧,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在了解教材和学生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遵循教学规律,创设启发情景,逐步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达到掌握、运用的地步。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启发的力度,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四、批判歧视,倡导多元

首先,就其性别歧视来说,“中国女子虽有两万万,为教育一道,向来多不注意,故有学问者甚少”。[5]孙中山坚决主张铲除这种不平等的教育现象,

大声疾呼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开设女子师范院校,并为鼓励女子师范院校的发展,多次参加其开学典礼。其次,就民族歧视来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掌握教育权的满汉贵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实行压制和摧残。对此孙中山坚决反对,他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并在他的建议下设立了蒙藏教育司,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鼓励兴办民族学校,为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文化培养人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强烈的多元文化思想认为不论性别和民族,每个人和每个民族都有得到共同发展的权利。

多元文化教育思想是当今教育的潮流,它主张“一个国家由不同信念、行为方式、肤色、语言的多样化民族所组成的文化,其彼此间的关系应是相互支持且均等存在的”。[6]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这种社会的多元文化性,决定了我国应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势必对教师也要求具有多元文化素养。在多元文化视角下,首先要求转换教师观念、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期达到多元文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其次,要提升教师的多元文化能力,通过积累经验和培训逐步提升多元文化教育的能力。

注释:

[1][5]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357-358,9.

[2]托尔斯泰.教师道德[m].严缘华等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2.22.

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观 高校体育教师 角色定位

素质教育依循的本源指引,是调和原有的师生角色,创设新颖架构下的重新定位。学习型架构之下的社会,要求体育这一科目的教师,应能重设惯常的角色认知,接纳多元态势下的授课职责。新时段的教师角色,整合了科目探究特有的属性、供应服务这样的主体、传统认知特有的传承主体。教师应能预设有效的指引,引导同学去经由摸索探究,化解平日之内的科目难题,培育更高层级的创新体悟。

一、新时段的角色设定

(一)创设授课中的疑难

传统范畴内的教师职责,是传递大纲拟定好的根本知识;把给出来的认知架构,传递给院系以内的同学;与此同时,应能解答这一流程内的同学疑惑。这种带有传统特性的授课流程,被看成认知渐渐累积的历程。体育科目预设的评判标准,是把测试得来的科目分数、认知传递特有的精准性,当成评判依循的总指标。同学惯常被动去接纳知识,或模仿关涉的体育运动。这种单调特性的模仿,预设了偏多的操练流程。

素质教育架构之下的新认知,要求带有创造特性的新颖思维,来化解科目授课惯常遇到的疑难。新时段的这种探究,并非把大纲明晰的知识点,简单予以归结;而是侧重去发觉潜藏着的认知兴趣,培育出体育这一科目的爱好。指引同学去评判现有的科目水准,获取新颖认知;与此同时,启发同学去发觉疑难,并创设化解的路径。教师原初的授课职责,变更为总体架构下的指引及导向。侧重去培育特有的探究热情。

(二)创设民主氛围

传统架构下的师生关系,带有不平等的弊病。教师管控着拟定好的授课程式,他制定了可依循的授课规则,是教学流程特有的评判者及管控者。教师预设了本源的授课规则,同学只好单纯去服从,而没能提出关联着的质疑。若没能服从拟定好的授课规程,就遭到批评。旧有的体制路径之下,师生没能建构平等互通这样的平台,很难创设最佳的进展机会。

为此,应注重同学特有的心态及感受,着力去提升这一科目的接纳热情。平日以内的教学中,应侧重去创设趣味特性的体育游戏,营造出平等及愉悦这样的总氛围。许可同学去质疑,并赞赏同学特有的创设思维。这种活泼特性的授课氛围,与深层级的心态及愿望契合,也塑造了最优的性格特性。

(三)接纳多重思维

若要促动体育素养的渐渐提升,教师应接纳多重的、带有差异特性的同学思维,注重应有的主置。偏长的时段中,高校拟定出来的体育授课,惯常把竞技特性的科目内涵,设定成主体架构下的授课目的。这样的态势下,建构起来的课堂模式,就凸显出单一的弊病。惯常依循的授课思维,是先去解析本源的体育原理,再经由示范演练,让同学发觉动作之中的偏差,并予以纠偏。如上的模式,有着单一化的总倾向,没能顾及到多重个性。

依循以人为本这一总指引,应在平日以内的体育课中,添加自主认知这一权利,激发潜在特性的认知兴趣;与此同时,协同同学去明辨学习动机,自觉接纳惯常的体育练习。带有创新特性的新颖教学,弘扬着应有的主体属性。这样拟定出来的新思路,注重个体表征着的多样差异,并促动个性进展。院校范畴中的同学,应被设定成体育科目特有的探究主体。应能预留出足量的探究空间,保障班级以内的多数同学,能完成预设的认知目标,并体悟出体育独有的锻炼乐趣。

二、明辨细化的定位

(一)授课时段中的指引者

高校范畴内的教师,惯常被看成认知的拥有者;他们的本源职责,是把既有的这些原理,传递给同学。经由平日以内的从严管理,让同学刻苦去训练,培育出顽强的精神,并促动体育技能特有的水准升高。这样的路径,能培育出素养层级很高的同学。然而,单纯管理的路径下,同学对体育这一科目,通常潜藏着畏难的心态,不愿去自主接纳认知。

为此,教师应从旧有的认知传递者,变更成科目指引这一范畴的新主体。应能协同同学,去发觉锻炼中的疑难点,并着力去化解。经由实效的指引,让同学体悟出科目的乐趣。若能把新颖特性的认知方式、关联着的认知思路,有序予以传递,就达到预设的授课目的。同学经由自主探究,明晰了体育锻炼惯常依循的方式、掌握了健康特性的锻炼流程。日后走出院校,也会从这一新颖特性的指引中,获取多重的收益。

(二)发觉同学潜能

现今时段中,知识更替特有的周期被限缩;体育科目范畴以内的新认知,正在不断凸显。有着传授特性的偏旧程式,没能适应这一时段的新需求。为此,应能摸索出新颖的模式,侧重去发觉智能,不应忽略掉主体的渐渐进展。传统程式架构下的体育课,很类似惯常的训练课。同学被动去仿照特有的动作,教师惯常重复这一动作,没能凸显授课之中的新意。

素质教育预设的新流程,应当带有灵活的特性。把设定出来的疑难模块,交由同学去体悟,自主解析并归结出侧重点。这种新颖定位,能促动全面态势下的素质进展,确认明晰的正确理念。让同学接纳乐观及向上这样的眼光,欣赏平日以内的体育锻炼。善用预设的激励途径,调动起潜藏着的认知兴趣,以便激发潜能。

(三)本源的价值引导

高校体系以内的体育课,带有综合的特性;不同时段之内,体育课担负着的授课职责,也会凸显出差异。知识经济特有的现今时段中,同学扭转了惯常的价值观;有的同学单纯去注重财富累积,忽视掉了健康这一本源的价值。更深层级内的价值观,凸显多样化态势的总体倾向,表征着动态的更替趋势。

体育课预设的根本指引,应是经由体育锻炼,让同学明晰健康的侧重价值,自觉注重平日以内的健康锻炼。教师应去协同同学,澄清混杂着的多重理念,选出正确架构之中的道德指引。这样做,就让惯常的体育授课,发挥了本源的导向价值。

(四)注重深层级的科研

最近几年,体育科目关涉的课程科研,正在渐渐深化。教师应能助推这一科研进展,归结出平日内的授课经验,并发觉潜藏着的授课弊病。在这种根基之上,提升原初的理论水准。若忽略掉了课余时段中的科研,就很难创设新颖架构下的授课路径。应当经由审慎的调研,明晰同学的心态、对这一科目的认知态度、惯常遇到的疑难等。这样做,适应了新时段的深层需求,也创设了独有的科研风格。在科目授课中,凸显出明晰的工作特色。

结束语

高校以内的体育教师,应当明晰新时段的角色期望,在这种根基上,有序调控平日以内的个体行为。及时变更旧有的授课角色,适应不断更替着的新形势。从认知传递这一流程的管控者,变更为科目指引这样的主体;从单调特性的知识传递,变更成潜在智能的发觉者;从惯常的单调授课,扭转为带有科研特性的创造主体。新颖情形下的定位构想,需要偏长的扭转过程。应注重细节特性的角色变更,着力建构角色转变之中的各种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华荣.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角色定位的再审视 [J].体育与科学,2013(04).

[2]周挺进,刘斌.论创新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02).

[3]李航.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J].开封大学学报,2008(01).

[4]吕明月.论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J].理论观察,2010(05).

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5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一是树立科学的育人观。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就是要提高每个教师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二是树立科学的教师观。素质教育的教师观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三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衡量教师的素质,首先要看每位教师的进步幅度,其次要看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呢?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有些教师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思想道德出现滑坡,所以,要经常地对教师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师德风范的教育。二是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

三、提升教师文化业务素质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还要不断地学习,要有长流水,新鲜水。作为小学教师,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研究教材、选择教法;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阶梯性以及逻辑性;明确各科教材的课程标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各种能力训练;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各种常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组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政治和业务,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同时,教师的为人师表,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身教胜于言教。

四、端正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观念;教师素质

一、以科学发展观主导教育改革实践,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1.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

科学发展观理念下强调可持续发展,而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作为人才培养的唯一渠道,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相辅相成。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前进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更能为科学发展观培养出实践人才。当前国内教育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素质教育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的一项改革,科学发展观需要素质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去实践、去完善。

2.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一方,以人为本在素质教育中的体现就是要坚持“人人可发展,个个可成才”的教育理念,公平客观地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教育服务全体学生,改变应试教育下片面地优待尖子生的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每位学生都应该得到公平的教育,不应该区别对待,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条件,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以承认个体差异为前提,是针对个体差异的教育,即“因材施教”。

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基本保证

教师是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是教育的实践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施。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思想等对学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推进最基本的保证。

1.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工作和投入

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保证和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条件,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让教师也要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

2.提高教师素质的几项措施

第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进修,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二,放开教师资格认定,面向社会广泛招聘,增加教师来源渠道,同时建立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称聘任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自我提高。第三,解决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鼓励城市教师到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乡村地区去任教,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继续扩大师范生免费教育。第四,建立高素质的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素质教育。

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要发挥教学主阵地和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要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而且要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

1.我国中小学教育内容、课程改革的着眼点

第一,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思想品德、身体心理方面的发展,不利于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第二,要不断地、及时地根据当今国内外科学文化发展的新成果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按新的科研成果修改和补充教材。第三,要加强各学科基本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要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资源开展素质教育。第四,要尽可能地增加有利于培养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2.努力变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转变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当好课堂中的引领者,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新版本的教材中知识点多,而课时不够用,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把本就不多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几个方面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需要系统地加以把握。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变过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坚持以人为本,保持相应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进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