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多媒体教学现状

初中文言文多媒体教学现状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生活在现代的学生对文言文缺乏了解与兴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还是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初中文言文多媒体教学情况为基础,探讨一些主要的问题和对策,希望能够使多媒体技术在被使用时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文言文;多媒体教学;改进

一.考察情况及研究现状

新课标下初中多媒体语文教学以及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虽然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关于两者结合的研究却很少,且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研究范围比较分散、笼统,缺乏地区针对性。通过对常熟地区初中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初中的文言文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在调查结果中最常被提及的问题是“效率”问题,一方面,文言文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板书时间,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很多老师课前花大量时间精心备课,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这种现象在杨洁霞《试论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中也被提及:“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当前大部分的文言文教学都非常具有针对性,一篇文言文该讲些什么,哪些重点讲,哪些可句话带过,几乎所有的一线语文老师都有这种概念。因此一篇优秀的文言文很少有老师将它当成文学作品来欣赏对待,而是被无情地肢解成了字词句的知识点,毫无美感可言。”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改革意识落后,课件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很多老教师凭借多年累积的经验教得很好,却不愿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无从参考,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太过主观,课件质量参差不齐。在初中学段的文言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手段是合理有效的,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除去这两个主要问题,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以进行改进的地方。

二.常见误区及改进建议

(一)使用观念:不明工具性,喧宾夺主

1.不明工具性的现状

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综合,包括图像、声音、文本等多种形式。多媒体应用到课堂上就有了特殊的呈现形式———幻灯片,就是俗称的PPT。多媒体教学方式十分新颖,使得许多教师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因为PPT可以囊括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图片展示、音频欣赏等等,让老师有种不用再做过多其他工作、PPT就可以全能替代的感觉。每一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只要有PPT就不用做其他的准备,上课PPT镇压全场。于是常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教师上课就是打开PPT幻灯片,出示文字、图片,放音频放动画,课程规划堂堂相同,PPT仿佛成为教师的替代,教师和PPT在讲台上唱双簧,照本宣科。

2.多媒体课堂的优势

多媒体确实十分便利,但再怎么便利也不应成为教师的替代。多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节省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等优点。对比老式文言文课堂教学,加入多媒体的课堂可以为学生展现与文言文相符的图片,与古文意境贴合的音频以及大量的描述性文本信息,还可以通过超链接连入相关网站为课文做进一步的补充。学生亲临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堂,被充分刺激视觉、听觉,比起旧课堂单凭教师一张嘴描述的教学方法,这样更易于体会古文多方面的内涵,无论是精神内涵,还是结构妙处。加入多媒体后最明显的优越点是节省了大量时间,这些被省下来的时间原先被用来写板书擦板书,翻找资料出示图片等等,白白损失了珍贵的课堂时间。有了多媒体就不用担心这些时间的浪费,全部都能补充回来。这些多媒体带来的文言文课堂增益应该更好地被利用起来,但据调查显示,很多教师都对这些便利过于依赖,以至于打乱了原本的课堂教学节奏,完全跟着多媒体幻灯片的步伐,继以往捧读教案之后,幻灯片成为新时代的机械教学代表。

3.明确工具性的建议

要明确幻灯片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再便利再先进也不能替代使用者的思考与劳动。教师应时刻掌握课堂的主导权,保障学生的主体性,有自己的上课节奏,不让幻灯片喧宾夺主。针对以上情况,可以给出几点建议:一.教师教为主,多媒体为辅。课堂还是需要大量教师的讲解工作的,文字和图片的呈现也许可以让学生大概知晓,但发散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两相结合更能够增加文言文课堂的效益。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图片音频,有些图片音频也许华丽多彩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对文言文课堂并没有太大帮助,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衬得文言文寡淡无趣。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感觉,对课文有着充分深刻的理解,能够选择与文言文内容意境相符的图片音频,避免上述失误。二.注重学生反馈情况。学生说到底还是教育的主体,会有跟不上教师的情况,比如在讲文言文字词时,教师顺着PPT上排版的文字带学生梳理一遍后,马上就翻下一张,这时候就会有学生还没消化完上一张的知识。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字词也是初中文言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放慢速度,加深精度,适当提问学生,留足时间给学生记笔记,让学生在学习字词等枯燥乏味的知识时能跟上班级节奏。教师要牢记放完幻灯片不是课堂的任务,教会学生知识才是,要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反思自我,灵活调整课堂时间分配、讲解速度、阶段任务,让多媒体在它合适的位置上辅助课堂。

(二)使用方法:内容格式化,缺乏新意

1.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步骤不外乎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等步骤。首先,在导入新课时,常常分析完题目后出示图片。如学习《桃花源记》时,讲完题目后直接出示桃花源的图片,很少或者根本没有通过猜测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其次,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时,常常将内容以大段的同色文字出示,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压迫。同时,进行文言文的字词理解与翻译教学时,对于通假字、古今字的解释只有文字说明,没有相应的字形演变的动画辅助。尤其只重视PPT上呈现的课文内容的串讲翻译,不重视文言文朗诵,难以培养学生语感。最后,主要是PPT的色彩搭配与结构设置不太合理。PPT课件多以白底黑字为搭配,结构设置也不太合理,通常通过直线式顺序进行。没有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设置超链接,强化教学框架。

2.创新文言文课堂教学

针对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意见:首先,像学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这类散文类文言文时,可在学习之前展示图片,提问学生是否认识图片所在地点,设置悬念。其次,教学文言文时往往需要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而与“贬谪”话题相关的文言文,可制作地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作者被贬地点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被贬路程之远,为进一步学习感受文中的情感奠定基础。然后在疏通字词时,学生对于通假字,古今字等字形的演变往往是机械记忆,教师可通过字形演变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古今字“莫”发展到“暮”,可出示甲骨文至现代汉语不同时期的写法。再次,教学中易忽视的文化常识,仅仅通过语言描述常常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言描述也不够直观。应结合初中学生形象性思维的认知模式,加以阐述。如在学习“弱冠”这一文学常识时,适当插入古代男子不同年龄段发型变化的图片,以更形象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文言文来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教师的示范性朗诵和学生的反复朗诵。在此教学环节,教师可播放名家朗诵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学会句读。最后,对于文言文中写景的部分,在进行细致的语言分析后,可出示符合情景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印象。而涉及到教学文言文写作手法时,可通过插入表格,要求学生完成表格空缺内容,更完整综合地呈现文章写作手法的应用。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要把握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创新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使用能力:制作耗时长,收效不佳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有其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教学中,备课自然成为一个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环节。PPT凭借着操作简单、呈现效果突出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虽然PPT被广泛的使用,但在教师PPT实际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制作耗时过长、收效不明显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有一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比较生疏,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属于边做边学的状态。加之PPT中会出现插入图片、动画、音效等附加操作,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和难度,导致教师需要将大部分的精力消耗在学做PPT上,造成重心的转移。这个过程消耗了教师大部分精力和时间,从而导致备课的成本过高。其次PPT作为教学辅助的一种方式,要做到的不仅仅只是改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制作PPT课件之前不能只考虑改善教学手段的问题,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经过精心的安排和设计,PPT课件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这种多媒体技术能否被合理地安插在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课件的制作思路、方法、技巧紧密结合起来。这个过程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花大量的时间构思和设计。这对于课业压力重的教师来说,显然是很难做到的。此外在运用PPT时,出现了收效不明显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精心准备了课件。但当实际操作时只是让同学们用作抄课堂笔记的一种手段,学生更关注的是抄笔记,或者只是被其中的动画、图片所吸引。精心准备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只有让教师辛辛苦苦备的课、制作的PPT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自身的实际教学能力。

三.结语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有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等诸多好处,在实际的操作中,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也让教师节省精力,本文论述了一些实际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在教师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中能够有所助益。

作者:高梦婷 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