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发展范例6篇

银行业务发展

银行业务发展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制度创新

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现代化和金融现代化极为重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现代化改革进程、提高商业银行效益和提高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对金融产品需求的拉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为迎接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经营理念有较大突破。我国商业银行正逐渐转变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发展作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新的利润增长点、建立现代化经营机制的“排头兵”。我国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都成立了中间业务部,对中间业务进行创新和营销,加强风险控制和业务稽核。各行对中间业务的认识逐步由辅业务的间接效益向主营业务直接效益转变,收费意识明显增强。

中间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在2001年底,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收入约占7%,到2002年底中国建设银行已开办中间业务品种达300个,实现中间业务收入43.7亿元,约占总收入的10%。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由2000年到2003年年均增长约34%,工商银行2004年的国内中间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

中间业务品种明显增加。随着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和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结算、汇兑、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诸如信用卡、信息咨询、租赁、代保管、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承兑、信用证等一系列新兴中间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间业务品种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且发展中还存在不规范、低效率、市场竞争混乱等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中间业务规模小、收益低。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近几年取得快速发展,但同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有的甚至不足1%,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也只有17%。

经营范围单一、品种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间业务品种已达到260多种,但60%集中在代收代付、结售汇、结算等劳务型业务上,都是技术含量低的低附加值产品,银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利润率很低。相比之下,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却很少。

中间业务发展环境差、市场竞争无序。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比较晚,政策、市场、法律和制度都不完善。中间业务产品很多都是证券、保险和银行业务的混合体,而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限制了业务的创新。中间业务市场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指导其发展,使银行在中间产品市场竞争中出现了无序的恶性竞争。由于信息不对称,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价标准,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在许多中间业务服务中少收费甚至不收费,银行之间行成了“囚徒困境”博弈均衡,严重打击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体制,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业务政策和决策的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严重制约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在某些商业银行中,由于对中间业务的认识有偏差,虽然逐级设置了中间业务部,但上级行往往没有制定对下级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的考核办法和考核制度,无法形成严格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问题,出现了银行经理和企业勾结利用虚假中间业务套汇、融资,增大了中间业务发展的风险,最终制约了其发展。

硬件、技术与人才支持不够。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是知识密集型业务,需要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精通法律、金融、计算机等方面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来开拓。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技术装备以及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的支持力度都不够。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政策建议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要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使其跟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而为推动中间业务的拓展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我国金融业应该早日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的趋势,只有混业经营才能更好的使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同时,应该发挥银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使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能够信息对称,能达成一个最优均衡。此外,要完善法律环境,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来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培养强有力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并建立有效的金融监控。

加快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好的制度能够提高生产力,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革。商业银行应该按股份制改革,完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减少多层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对违法违规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商业银行应该借鉴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在发展中间业务中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基于收益的绩效考评体系和配套的激励机制。

完善对中间业务的金融监管,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监管部门应出台中间业务监管原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制定业务规范,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加强金融监管、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始终处于规范、有序、良好的市场竞争状态。应借鉴国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标准、监管手段、风险测量指标体系等,提高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水平。由于中间业务不同品种的风险差异很大,监管部门应据此对中间业务实行分类监管,对商业银行不动用自身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收付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全面放开,由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和管理,对担保、承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类的中间业务,因其可能形成客户对银行的负债,风险较大,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将其纳入授信管理范围加强风险管理。因此,制定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注重人才开发战略。中间业务需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多类型、具有开拓敬业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使其能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动态并参与到业务创新中来。同时,必须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尽快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能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

加大科技投入。中间业务要依托于高科技发展,特别是通过网络计算机和电子通信。商业银行要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建立全国信息共享的通讯网络,形成较完备的信息系统。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完善开办中间业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组织研发队伍不断开发新的软件系统以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还要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国强,郝广才,田晓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2.贝政新,谭寅生,万解秋.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作与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银行业务发展范文2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业务 综合化经营 资本市场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1、我国商业银行顺应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的需要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对金融业实施的严格管制已经或正在放松,综合化经营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实现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在金融机构内部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当今国际银行业的主流,全球金融资源正在综合化经营的国际大银行集中。在全球千家银行排名前25位大银行中,除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其余均采取综合化经营模式。国外各大银行通常同时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通过业务多元化使资本回报率大大提升。从国际综合性大银行看,中间业务收入普遍占利差收入的40%-60%,而投资银行业务又是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附加值高、知识密集的新兴中间业务,投行业务的发展将有效地促进中间业务结构的升级,进而有效提高银行竞争能力和经营能力,充分利用持有的金融资源。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增强盈利能力和优化收入结构。

2、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

首先,近几年来,我国的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对存款的分流日益明显,依靠存贷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着资本市场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其次,发达的国际资本市场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优质企业赴海外上市融资,以求获得更有效的资金支持,更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能力,这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商业银行的发展也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严重影响传统优质商业银行业务的增长;再次,我国金融改革的中心是发展金融市场,推动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其他衍生品市场的整个金融的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将越来越发展成为一个流动性好、有足够宽度和厚度的市场化平台。

3、我国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要

加入WTO之后,根据入世承诺,2006年月12月1日后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迅速抢摊中国市场,对于已经存在过度的国内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局面,我国各大主要商业银行将很可能逐渐面临客户资源和资金来源日益萎缩的困境。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来维持和拓展客户资源。并且,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和规避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提供了充分有效的工具。通过贷款转让、贷款互换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通过互换、期权、期货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通过发行债券、证券化等工具,商业银行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流动性风险。此外,通过开展财务顾问等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在项目前期介入,了解项目和业主的有效信息,从而有效防范自身及客户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政策环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1年7月的央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了商业银行可以开办证券、保险、财务顾问、项目融资、银团货款、金融衍生品交易等投行业务。2003年修改之后的《商业银行法》虽然没有越过商业银行直接办理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这一底线,但是增加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条款, 为商业银行日后以特定模式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预留了空间。2005年2月20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联合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明确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可以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期间,银行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既可以募集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投资固定收益类证券,也可以募集和管理其他类型的基金。政策和法律上的松动使得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之路有了巨大的实践空间,但应该注意到,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还停留在探索和起步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商业银行将投资银行业务定位于服务传统业务特别是资产业务的发展

在我国商业银行现行利差水平相对较高,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经营策略的选择上,更加关心的是优质贷款的增长、收息率的提高和不良贷款余额及占贷款余额比例的双下降。出于这种考虑,商业银行会自然而然地将投资银行业务定位于服务传统业务特别是资产业务的发展,这种市场定位,从短期来看,确实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整体改进;但从长期来看,对投资银行业务的成长却极为不利。投资银行业务过分依附于传统业务,并作为竞争传统业务的一种手段和辅助工具,使其很难被摆到作为一项主体业务应有的位置,在商业银行整体发展战略上得不到相应的体现,各项资源的投入也缺乏保障。

2、目前商业银行的大部分投行从业人员与真正的投资银行从业人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如商业银行现有的投行从业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银行存贷业务的人员,与真正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专业人员的价值取向、职业文化、专业素质、市场化理念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异。

3、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部门在相关业务领域和行业的研究水平还比较低

基本该类部门都没有明确相关业务研究的导向,没有明确研究所涉及的规模和深入程度、研究的对象和侧重点、研究的周期和效率、研究结果的形式、研究的手段,以及研究团队的组织建设。对于投资银行的研究工作,其研究的目的、内容和组织方式等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否则将无法提高投资银行部门的竞争力。

4、尚未建立与投行业务相适应的有效的业务营销和客户培育管理的运行机制

由于市场化理念还未成为牢固的职业思维,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护有效的客户培育和管理系统、如何建立庞大和有效的销售网络推销品种,如何加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决策效率,增强适应市场的灵活应变能力等都是很值得考究的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正确处理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的关系

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取得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其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占领新兴市场、竞争高端客户、营销优质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贷款和保全信贷资产等,带动并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应从抢占未来市场竞争制高点的高度,从战略上明确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不只是简单地在现有传统产品体系内扩大产品组合的广度和延伸产品线的长度,而是通过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增加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业务领域新的产品线,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与资本市场业务之间的整合和联动。在兼顾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促进,实现各项业务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体业务,注重和追求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发展,牢固树立“收入导向型”的发展观和经营理念,并从体制和机制上给予充分扶持和保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传统业务促进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

2、提高投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用良好的机制塑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投资银行家团队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业务,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商业银行既要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引进证券、法律、营销、IT通讯、房地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单就商业银行内部进行培养而言,可以参照以下方法进行:首先对业务领域和业务类型进行分工,将业务操作流程模块化、标准化以及充分的业务交流,使从业人员在具有较好的专业水准基础上也能体现良好的综合能力;其次可以实行高效率下的较大工作负荷,持续性的培训,严格的考评与维持一定水平的人员流动性的淘汰机制,等等。最后要针对投资银行业务智力密集性的特点,参照市场标准和国际惯例,以经营业绩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专业人才的市场价值和不同项目的收益水平确定分配标准,使人力资源的成本与收益相对称,让有限资源向最能为商业银行创造投资银行收益的人才倾斜,最大限度地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应依托自身优势,强化相关业务领域和行业的研究

随着资本市场服务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对投资银行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迅速提高,期望在所有的行业和所有的业务类型领域都能游刃有余的投资银行实际将不可避免地因不切实际而走向全面平庸。因此,在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的基础上追求投资银行的特色化和专业化经营是理智的选择。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的资源状况,进行明确的行业定位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是实现特色化和专业化服务的基础。对于投资银行的研究工作,其研究的目的、内容和组织方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明确的是,需要的是以投资银行,而不是以经纪业务或其他业务为导向的研究,这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研究所涉及的规模和深入程度、研究的对象和侧重点、研究的周期和效率、研究结果的形式、研究的手段,以及研究团队的组织。进行研究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拿得到好项目”和“执行好项目”,因此,研究的内容应当主要包括面向重点客户群的适当规模的行业研究,以及投资银行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创新。

4、高度重视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工作和建立有效的客户培育和管理系统

要坚持市场化理念,制定适合本行实际的长期和短期营销战略。要充分利用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资金实力、客户资源、机构网络、对外信誉等优势,积极发展重组并购、结构化融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衍生品交易等投资银行业务,同时不断发展股权私募、上市顾问等业务,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为以后发展全功能的投资银行业务做好各种资源储备。同时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时,应注意在营销客户、经济效益和资产保全等方面实现多目标并重,尤其是对优质客户的业务要实行交叉营销,形成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银行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发多元化、个性化、系统化的投资银行业务产品,为客户设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要突破传统的存贷款观念,在为客户融资的基础上,通过提供项目融资、委托理财、投资咨询、资产管理、金融创新等投资银行业务,实施多元化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银行业务发展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发展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开办时间不长,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存在诸多劣势,自身发展还存在问题,因此需要更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

我国的投资银行发展较晚,第一家证券公司是1987年在深圳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从我国实践来看,投资银行业务最初是由商业银行来辅助完成的。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开放证券流通市场,原有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逐渐被分离出来,各地区先后成立了一大批证券公司,形成了以证券公司为主的证券市场中介机构体系。在随后的十余年里,证券公司逐渐成为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主体。但是,除了专业的证券公司以外,还有一大批业务范围较为宽泛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公司、产权交易与经纪机构、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在从事投资银行的其他业务。

我国的投资银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全国性的,第二种是地区性的,第三种是民营性的。全国性的投资银行又分为两类:其一是以银行系统为背景的证券公司,其二是以国务院直属或国务院各部委为背景的信托投资公司。地区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省市两级的专业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以上两种类型的投资银行依托国家在证券业务方面的特许经营权在我国投资银行业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民营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一些投资管理公司、财务顾问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它们绝大多数是从过去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和投资顾问业务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在企业并购、项目融资和金融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正逐渐成为我国投资银行领域的一支中坚力量。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功能不全

国际投行的主营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都没有开展起来,商业银行缺少核心业务,影响优势的发挥,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开展投行业务。

(二)经营品种简单

我国商业银行从事的部分投行业务,大致分为咨询顾问类、重组并购类、资产转让与资产证券化、直接融资类四大类。尽管如此,投行业务开展的程度仍不深、业务范围仍不广,能从事兼并收购顾问业务、金融工程以及研究与发展类业务的屈指可数。

(三)对企业走出去支持不够

境内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承销业务大都交与合资公司或外资公司,我国的投资银行还普遍缺乏声誉,尤其是缺乏国际声誉,国内商业银行尚不能为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海外兼并收购形成有力的支持。从西方发达国家看,现资银行业的发展是以其大量经营企业并购业务为标志的,另外在资产管理和金融工程方面也都有优异的表现。

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等方面都不及国际大型投资银行。

三、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缺陷和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分业经营格局的制约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陆续颁布,形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这在经济转型初期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001年国家推出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提供了政策空间。尽管商业银行开展了常年财务顾问、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重组并购、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一些证券公司未能开展或者未形成优势的投行业务,但证券的承销、经纪与交易等需要经营牌照的业务仍未能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全面服务功能形成制约,造成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不能形成完整的业务价值链和全面的业务体系,很多投行业务只是投行业务整体价值链上的某几个环节,要开展具有完整价值链的投行业务还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进一步调整。

(二)创新机制的缺失

在国外,投行模式、监管环境、成熟程度、交易环境较为完善,投行业务产品种类全,衍生产品、创新产品应用较多。我国经济目前还是政府主导型经济,民营资本投资受到较多的限制,例如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务还未能有效开展,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单一,规模不大,创业资本的退出渠道或退出机制问题尚未解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期割裂,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承担了几乎全部的金融风险,与经营收益很大程度上不相匹配,也积累了中国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也需要进入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匹配,合理分散风险。

银行业务发展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发展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开办时间不长,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存在诸多劣势,自身发展还存在问题,因此需要更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

我国的投资银行发展较晚,第一家证券公司是1987年在深圳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从我国实践来看,投资银行业务最初是由商业银行来辅助完成的。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开放证券流通市场,原有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逐渐被分离出来,各地区先后成立了一大批证券公司,形成了以证券公司为主的证券市场中介机构体系。在随后的十余年里,证券公司逐渐成为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主体。但是,除了专业的证券公司以外,还有一大批业务范围较为宽泛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公司、产权交易与经纪机构、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在从事投资银行的其他业务。

我国的投资银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全国性的,第二种是地区性的,第三种是民营性的。全国性的投资银行又分为两类:其一是以银行系统为背景的证券公司,其二是以国务院直属或国务院各部委为背景的信托投资公司。地区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省市两级的专业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以上两种类型的投资银行依托国家在证券业务方面的特许经营权在我国投资银行业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民营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一些投资管理公司、财务顾问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它们绝大多数是从过去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和投资顾问业务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在企业并购、项目融资和金融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正逐渐成为我国投资银行领域的一支中坚力量。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功能不全

国际投行的主营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都没有开展起来,商业银行缺少核心业务,影响优势的发挥,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开展投行业务。

(二)经营品种简单

我国商业银行从事的部分投行业务,大致分为咨询顾问类、重组并购类、资产转让与资产证券化、直接融资类四大类。尽管如此,投行业务开展的程度仍不深、业务范围仍不广,能从事兼并收购顾问业务、金融工程以及研究与发展类业务的屈指可数。

(三)对企业走出去支持不够

境内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承销业务大都交与合资公司或外资公司,我国的投资银行还普遍缺乏声誉,尤其是缺乏国际声誉,国内商业银行尚不能为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海外兼并收购形成有力的支持。从西方发达国家看,现资银行业的发展是以其大量经营企业并购业务为标志的,另外在资产管理和金融工程方面也都有优异的表现。

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等方面都不及国际大型投资银行。

三、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缺陷和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分业经营格局的制约

这是最重要的原因。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陆续颁布,形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这在经济转型初期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001年国家推出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提供了政策空间。尽管商业银行开展了常年财务顾问、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重组并购、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一些证券公司未能开展或者未形成优势的投行业务,但证券的承销、经纪与交易等需要经营牌照的业务仍未能开展,对商业银行的全面服务功能形成制约,造成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不能形成完整的业务价值链和全面的业务体系,很多投行业务只是投行业务整体价值链上的某几个环节,要开展具有完整价值链的投行业务还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进一步调整。

(二)创新机制的缺失

在国外,投行模式、监管环境、成熟程度、交易环境较为完善,投行业务产品种类全,衍生产品、创新产品应用较多。我国经济目前还是政府主导型经济,民营资本投资受到较多的限制,例如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务还未能有效开展,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单一,规模不大,创业资本的退出渠道或退出机制问题尚未解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期割裂,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承担了几乎全部的金融风险,与经营收益很大程度上不相匹配,也积累了中国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也需要进入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匹配,合理分散风险。

(三)高素质专业人员的缺乏

开展投行业务需

要大量的资料、专业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对于相关人员来讲不仅需要懂得投资、融资、法律、产业分析、国民经济宏观分析等广博知识,而且能够有捕捉商业机会、运用谈判技巧、把握恰当时机、进行对象挖掘和财务安排等高智力服务的本领。可以说,人才、资本、品牌是构成投资银行的重要资产,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才。高素质专业人员稀缺是困扰我国投行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对策

我国直接融资领域的快速发展给从事间接融资的商业银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业务转型和实施业务多元化的机遇,开启了商业银行进入新的资本市场的渠道。针对我国投资银行的现实格局和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不足,可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促进商业银行与投行业务的融合

在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投行业务的今天,走西方发达国家那种自由竞争、投行林立,到创建品牌、合并整合,再到做大做强,走出国门,积累过程是漫长的,时间和成本显然不允许。商业银行是我国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走向混业经营模式已是全球性趋势,也是我国壮大投行业务的捷径。从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投行业务来说,有两种途径可选择:一是商业银行直接开展投行业务,早日争取业务经营牌照发放,二是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如控股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加快业务综合化经营步伐,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投行业务领域的交叉融合、相互渗透。

(二)形成专业品牌和民族品牌

面对国际金融资本的快速渗透与竞争,要保持国家对金融的控制力,提升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我国有必要组建能够同国外金融集团抗衡的大型综合化经营金融企业,发展壮大本土的投行业务,以商业银行的业务优势来带动投行业务发展,将使我国商业银行继续成为大客户的主要金融服务和产品提供者,通过投行业务使信贷客户向投行客户转化。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大力拓展投行业务,培育出一批资金雄厚、有竞争力、能充分参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投资银行。

(三)创新产品,繁荣市场,满足不同企业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理论的深化尤其是金融工程的兴起,使得投资银行能够运用新兴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分析和投资组合,进行业务创新,为客(下转第96页)(上接第92页)户提供广泛的增值服务,使得抵押债券、一揽子金融管理服务、杠杆收购(lbo)、期货、期权、互换、资产证券化等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商业银行能通过组织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从过桥融资(股权融资)、短券、中期票据、债券承销、股票发行、票据融资、理财与投资等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

随着金融技术和市场的变化,资产证券化、各类衍生产品、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新产品和新服务方式不断丰富着投资银行业务的内涵。通过投行手段会推动商业银行实现从“公司信贷”向“公司金融”转变,从“持有贷款”向“经营贷款”转变,从“信贷银行”向“信用银行”转变,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综合金融服务。

(四)形成竞争机制,完善配套的中介服务

发展投行业务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以及丰富、广泛的信息资源,使得商业银行能在融资证券化、资产票据化的现代经济运行中充分发挥资金中介的作用,而银行及时拥有各类专业人才是不现实的,也加大了运行成本,这就需要社会中介机构提供良好的服务。银行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将不断加深。

参考文献

吕清泉.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j].金融经济,2008(07).

银行业务发展范文5

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成立了服务于高端个人客户的专属部门。如,工商银行称为私人银行部,于2008年成立,是同业界较早设立并取得银监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成为首家持牌经营私人银行业务专营机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通过不断优化业务经营与管理机制,完善业务运行系统,提高经销效力和管理水平,建立重点市场精准化营销模式,加快创新金融资产服务,丰富产品体系,提供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的投资机会,丰富金融资产服务,构建私人银行专业团队与人才培育机制等多项举措,业务发展快速。

二、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私人银行产品价值有待提升

产品和服务在私人化、个性化、针对化方面还有待加强,产品同质性较为明显。而且私人银行专享理财收益无明显优势,虽冠以“专享”标识,但实际上从投资策略、投资领域、风险偏好等方面差异并不大,从丰富性上看更无优势,并未体现私人银行客户的专享性。目前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银行同业中,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7家银行{2}均设计了私人专属银行卡,工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无专属介质,私人银行客户的身份尊享性未得到充分体现。

(二)人员结构和服务有待进一步优化

私人银行客户单位贡献度较高,其直接或间接影响力以及融资需求、忠实度、可扩展度、综合中间业务贡献度等都远高于普通客户,这对私人银行服务专业性、私密性、有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工行为例,签约客户近4万户,服务的客户经理不足千人,具体工作的财富顾问人员更少。财富顾问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体,既要承担日常维护和个性化服务,又要发展和开拓新客户和业务,很难面面俱到,不利于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私密化的“一对一,面对面”式的服务,容易引起客户资源的流失。

(三)客户潜力尚需进一步挖掘

分析同业数据,如招商银行,准入门槛高,客户数量较少,民生银行的客户数量及管理资产均较少,交通银行客均管理资产较低。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质量以及管理资产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私人银行”特色的绩效考核需进一步探索

私人银行客户与普通客户相比较具有“影响力大、贡献度高、服务要求强”的特色,需要银行提供的一对一的私人化、定制化、专业化的服务态度、服务手段和专业知识,更需要一套开拓员工潜力和热忱的绩效考核体系。因为对私人银行客户的服务,多以主动上门的“行商”服务为主,员工要到行外与客户服务交流,这与传统银行的“座商”服务差别较大,应制定针对其特点、适应业务发展的制度流程、风险防控、奖惩机制,探索建立一套符合私人银行发展的即能短时激励,又能长效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

三、应对措施

(一)完善私人银行专属产品质量

使作为塔尖的私人银行客户专享“拳头”产品,丰富并优化私人银行专属个人贷款融资品种,提高类产品的竞争力,完善加强私人银行客户个人融资综合名义授信,并可根据综合信用等级,在额度、优惠、时效上满足客户融资需求;整合私人银行客户银行卡,提升私人银行客户尊享服务,与合作机构实现系统互联互通,私人银行客户可在签约合作单位、商家、医院、4S店等凭卡尊享各类服务。

(二)建立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和非金融服务差异供给的机制

各商业银行应针对不同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对私人银行业务品牌的培育和宣传力度,强化品牌效应,获得客户的认同感。同时,在高端场所、会所、社区、CBD等加强工银私人银行广告和宣传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充实和灵活服务项目,实现金融资产服务+非金融特色服务,实行动态管理。

(三)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提高各层级积极性

建立影子考核机制,采用簿记式将一定比例计入总行利润中心,提高基层分行开展该业务的积极性;将私人银行业务纳入各层级分行行长经营绩效考核。

(四)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加大对有专业背景的人才选拔和储备,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持续培训,鼓励员工取得相关资质,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执业能力;扩充财富顾问队伍,每个财富顾问管理客户30~50户,随着客户星级升高,财富顾问管理人数依次减少,真正实现一对一、点对点的专属服务。

(五)优化系统功能

建议私人银行部优化现有系统功能,重组部分流程,强化其与行内各系统的端口互联,按照私人银行业务现有组织架构重设统计功能,从而使客户流程准入简洁、信息自动化推送、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增强、各层级经营管理统计功能进一步完善。

(六)确立全面协同联动机制

一是加强公私协同联动,确保对公业务条线有私人银行客户在融资需求上额度保障、效率优先、价格优惠等绿色通道;二是加强各层级协同联动,建立“1+1+N”(理财员+财富顾问+专家团队)式的三重服务模式,由理财员提供基本金融服务,财富顾问重点解决客户较复杂、个性化的资产配置需求,财富顾问可充分依托专家团队的智力支持为客户提供服务;三是加强各部门协同联动,上级为下级提供业务指导培训,其他专业部门做好内部的产品、服务和智力支持工作,电子银行渠道快捷离柜、在线服务;四是加强外部机构协同联动,在证券、基金、保险等机构和资本利得者、胡润排行榜、已上市、拟上市高管、香港马会会员等团体中选取优质目标客户;五是加强境内外协同联动,境内私人银行客户在国外营业机构尊享同质服务,境外高端客户到境内后,境内私人银行分支机构提供便捷服务。

注释

银行业务发展范文6

关键词:网络银行,WTO,金融创新,客户为中心,业务流程再造

所谓网络银行,就是依托信息技术和各类网络载体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为典型代表,这种服务具有便利、实时、快捷等特点,作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新形式,作为拓展中间业务的新渠道,其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将更为广泛,更有利于维护客户的忠诚、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是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预见到,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将成为一种标准,而最先适应这场新技术、新信息革命的发展,开发出最具个性、最具生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必将是这场竞争的胜出者。

1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背景

自从1995年10月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营运,网络银行以其出众的业务发展魅力,日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和青睐。我国网络银行是在全球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中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是我国网络银行的先行者,之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都先后加入了网络银行业务的创新以及营销活动,目前国内已有十几家商业银行相继开通了网络银行业务,网络银行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开拓业务、发展优质客户、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新渠道。

1.1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促进了网络银行发展

随着国内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政务的发展,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一方面为网络银行的进一步普及和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经济行为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无国界的金融服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04年网上银行交易额已突破40万亿元,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在网络上实现流转;随着网络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业务品种的日益丰富,以及交易便利等诸多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多的民众逐渐接受和认同网络银行,又据《钱江晚报》2005年8月26日引新华社文《网上银行渐成新宠》中提到,据新华社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沈阳、济南、福州、成都、深圳等十大城市做的调查显示,个人用户正在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19.4%,在未来一年内可能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35.7%;企业用户中,使用了网上银行的10.1%,在未来一年内可能使用网上银行的25.5%;

1.2入世以后网络银行发展具有紧迫性

2006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承诺时限业已迫近,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也将进一步凸显,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传统的单一渠道竞争必将走入死胡同。因此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并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跟上时代的发展,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在银行管理、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金融服务、渠道等一系列的创新。其中网络银行作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产物,正是外资银行准备在中国大展拳脚的有力武器,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一较高低、用于满足市场需求,赢得更多客户和商机的最佳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埋下了伏笔,做好了准备。

2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始,网络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大“U”型,但2003年之后,网络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网络银行、网上支付结算业务等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以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新一代国内网络银行及时抓住了市场机遇,调整了发展战略、策略,迅速得以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2003年,国际金融界的权威杂志《银行家》两次将唯一的关于商业银行网站的大奖――“全球最佳银行网站”奖项颁给了中国工商银行网站,这是对国内网络银行建设和发展的肯定;2003年6月3日,招商银行又以“一网通”技术获得了有国际IT业“奥斯卡”之称的“CHP国际计算机大赛”金融房地产类的“21实际贡献大奖”决赛提名奖项。

相对于传统交易渠道,网络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过程,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的过程中,大都选择了网络银行和传统网点互相支撑的“鼠标+水泥”的混合性模式,把网络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有机补充,通过大力发展网络银行,从而降低经营成本,使之成为银行服务的主渠道和客户享受银行服务的绿色通道。

2.1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2.1.1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状况

1998年3月6日,中国银行成功进行了第一笔电子交易,首次向客户提供了网上银行业务,这也是我国第一家开办网络银行服务的银行,用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购物及享受其它金融服务。随后各大银行均加快了迈向“网络银行”业务的步伐。

到目前为止,境内开展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的已有超过60家银行,到2002年底,我国中资商业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客户数为350万户,交易金额超过5万亿。到2004年12月底,客户数已超过1000万户,一些银行一年的网上银行业务就高达20万亿。根据2005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CNNIC)及银行权威机构预测,到2005年底,我国上网用户数将飙升至1.4亿户,网上银行将成为商业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服务的主要方式。在全球网络经济的巨大推动力下,我国网络银行将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例如,工商银行的新一代个人网上银行“金融@家”能够满足帐户管理、转账支付、各种在线缴费业务、24小时无限额任意转账、实时跨行支付、专业化的外汇、证券和保险信息及交易等服务。交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卡业务,还包括新兴的贷记卡业务以及理财功能强大的外汇宝、开放式基金等功能。提供全方位的外汇资讯、交易、查询服务和轻松理财服务。2004年,兴业银行推出的“在线兴业”3.0版,其人性化的用户操作界面、客户化的功能设计博得了用户的亲睐。

与国外发达国家网络银行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如下的二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极不均衡,发展的不平衡又表现在两个方面:银行间的不平衡以及地区间的不平衡。

银行间的不平衡表现在: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为首的佼佼者已经走在了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第一梯队,在客户群、业务发展上形成了一定的业务规模。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根据中国工商银行的公开数据显示(如表2.1所示),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规模为1485.73万户,比2004年新增531.5万户。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企业客户规模为32.45万户,比2004年新增20.75万户。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交易额为42.2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24%。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为46.7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22%。2005年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交易金额的柜面替代率是38%、交易笔数的柜面替代率为22%,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柜面替代率为26%。[3]而很多中小机构,如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等大多都还没有开展此项业务;

个人客户

规模企业客户

规模网上银行

交易额电子银行

交易额柜面

替代率

2005

1485.73万户

32.45万户

42.2万亿

46.7万亿

26%

2004

972.23万户

11.70万户

34.0万亿

38.3万亿

表2.1:工商银行网络银行数据比较(数据整理自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

第二,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情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也很不均衡,市场需求是最终决定业务发展的根本动力。例如网上支付、以及网上各类结算功能由于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发展特别迅速。网上支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的主渠道。据中国工商银行数据,截至2004年11月末,该行在线支付交易额累计突破50亿元大关,其中B2C交易额达到21.67亿元,交易笔数达到920.3万笔,B2B交易额达到28.89亿元,交易笔数达到1.2万笔,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5]据淘宝网(阿里巴巴旗下网站,是目前国内较红火的C2C交易网站)不完全统计,仅中国工商银行在该网站上成交的交易量就达到日均2万多笔。[6]业内人士指出,商业银行成为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的主渠道,表明长期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网上支付瓶颈已经被成功突破。[7]而如网上理财服务,由于分业经营、CA认证、安全问题、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服务和产品类别上与国外一流的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下图2.1是iResearch公司对部分网络银行客户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网民认为各网上银行最具特色的前三项服务”的统计结果。

图2.1网民认为各网上银行最具特色的前三项服务[3]

2.1.2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网络银行可以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带来的便利,减少固定网点数量,降低经营成本,而用户却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或网线,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旅途中都可以与银行相连,享受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

在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后,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有了长足的进步,各大商业银行业务量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步上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今年1~8月份,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量达到创纪录的28万亿元,电子银行业务量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中国工商银行总业务量的25%[5];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得到解决,对我国网络银行未来的发展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2.1.2.1社会信用环境限制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网上银行缺乏应有的信用环境。中国的信用体系程度低,许多企业不愿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交易方式,而是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互联网具有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设防护等特点,网上交易,支付的双方互不见面,交易的真实性不容易考察和验证,对社会信用的高要求也迫使中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支持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在网络经济中,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对信息的优化配置不高,海关、税务、交通等电子支付相关部门的网络化水平未能与银行网络化配套,都制约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2.1.2.2法律规则与现实的需求脱节问题

网上银行仍然是经济金融活动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护,而现行的法律又很难规范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利,网上资金转帐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错误,资金就有可能不能正常支付,引发法律方面的纠纷,这些都需要法律来进行规范。

2.1.2.3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相关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是最关键的因素,在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付这些造成危害或危害较轻的网路犯罪的时候,如何确保交易安全,为个人保密,就成为网上银行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2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2.1.业务品种同质化严重

我国网络银行的业务品种都是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创新能力略显不足。产品可替代性强,缺乏个性化、人性化。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网上银行经理仁杰曾经对国内网络银行的产品有过相关的评论,他认为能够放到网上去的产品已经基本放上去了,但个性化服务不多,将来还要进一步提升个性化服务的水平。

2.2.2有很多待挖掘的业务潜力。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到现在还不超过10年,又很多业务潜力可以挖掘,例如小额支付。网络上许多小额的定购,如音乐下载、信息定购、天气预报的定购等,这个业务虽然单笔的交易额不大,但笔数相当惊人,其总量不可小觑。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客户都是通过选择移动支付等方式来实现,这是网络脱媒的一种现象,而手机运营商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收益。网络银行业务最容易打造规范化、标准化、自助化的产品和服务,即使是颇具个性化的交易和服务,一旦推出,只要有共性需求,也很容易标准化,并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信息系统中共性部分的成本,提高效率。可以考虑通过发行网上电子货币、利用手机银行或与运营商合作移动支付项目等方式来积极参与该业务中。

2.2.3.客户培育上还有所欠缺。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客户经理上门面向大客户服务、电话银行客户服务中心面向大众客户等方式来支持,缺乏对全体员工的一般业务常识的普及、培训和应用,业务单元分解的太细,营销手段单一,因此发挥整体营销优势比较难落到实处,主动的客户培育还十分欠缺。

3我国网络银行与外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比较研究

加入WTO之后,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面临同一个竞争环境。而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两者的起点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外资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现状、在华竞争策略进行分析,同时找出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差距与问题,以提出国内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3.1外资网络银行业务现状

按照现代营销管理学的说法,欧美发达外资网络银行已步入了产品成长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网络银行业务已经逐步成为竞争的焦点,而且在快速发展中,已逐步为用户所熟悉和欢迎,需求扩大,形成了广阔的市场。

在欧美,网络银行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网络银行模式,其特点是没有任何实质分支机构,仅利用网络进行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以SFNB、netbank等为主要代表;另一种模式则通过自建或收购等方式,把网络银行作为传统银行发展的一个有机补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其中以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富国银行、摩根银行等发展最为快捷。

目前,欧美网络银行推出的服务有以下几大特点:

1、产品丰富且普遍。强大完善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支撑,大大增强了金融创新力度,网络银行的服务品种丰富,产品灵活、多样化,满足客户不同层次、更加具体、细微的需求;从过去的提供一般信息、账户报告,发展到今天的实际交易,如贷款申请、外汇交易等。

2、网上银行服务由于其在信息展现、数据下载等方面的绝对优势,信息提供成为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交易查询、帐户余额查询、转帐和各类帐单支付、各类业务申请和投资服务等。

3.2外资网络银行在华发展策略

目前,香港东亚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已先后获准在华向国内外公司及个人提供全面的网上银行服务,外资网络银行主要采取以下竞争策略和措施以期不断拓展在华业务:

3.2.1市场定位清晰,客户资源的有效管理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选择了通过“客户追随战略”和“市场主导战略”,充分利用价格手段等措施,把精力主要放在高端优质客户的争夺上,并依赖其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专业技能,适时推出各类颇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例如推出个人理财服务吸引高收入阶层。

3.2.2本土化策略

外资商业银行主要实行“人才本土化”、“产品和服务本土化”的策略。

通过提供发展机会、高额薪酬等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为其所用,实现人才“本土化”,包括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以创造更大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并节约成本;

外资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客户的分析能力较强,通过进一步市场细分,针对中国市场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地开拓市场,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改造,通过改进网络银行服务产品和质量,适合中国国情以及市场的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户;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通过把某一个业务作为突破口,以此来大力拓展其业务新领域,并根据自身经营优势,在对中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新一轮业务发展的重点。如渣打银行就十分重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业务发展和应用,希望通过大力拓展高科技银行服务,在电子商贸产品上不断开发出能为客户带来真正效益的新产品;而汇丰银行则在上海、北京针对高收入群体大力开展“汇丰卓越理财”服务等;

3.2.3信息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营销策略

外资银行在网站建设和页面的设计中十分注重体现网络银行的经营理念、基本宗旨和特色,对新型业务的宣传和营销,就客户关心的问题,如安全保障、隐私保证等问题的声明以及其他细节,注重客户培养等。例如汇丰网站在主页上就宣传“本土化”;netbank网站则宣传其运营优势“没有分支机构意味着低成本、低费用和更好的价值体现”;亚太花旗网站则在显眼的位置大肆宣传其被亚太金融2002评选为“亚洲最佳资金管理银行”等和一些热点新闻,给人一种十分可信任的感觉;

3.3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上的差距和问题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研究国内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要善于和外资商业银行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距,发现不足。

3.3.1经营理念存在差距

外资商业银行发展网络银行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其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方式完全是市场导向、利润导向;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以维持客户满意度,保持和吸引优质客户,占领市场。

具体体现在:

1、网络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都是基于商业银行的核心系统而提供的,而在核心系统真正建成CRM,并利用商业智能完成客户群的细分和产品服务群的相应定位之前,还不能完整地实现“客户化”;

2、国人更习惯免费银行服务方式,网络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客户提供了一个24小时的实时交易通道,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趋同,缺乏创新,可替代性强。

3、国内金融界存在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因此在市场定价、服务收费方面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头痛的问题,而这种成本和收益明显倒挂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银行所能经营的产品种类,客户群规模、业务发展必然受到限制。

3.3.2业务发展规模、业务品种存在差距

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和根本出路,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

相比外资网络银行,国内网络银行起步较晚,发展的环境不是很理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分业经营、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导致了业务品种比较单一,经营范围狭窄,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业务的网络化实现上;在网络创新业务和高科技产品发展上如理财业务、信息服务等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综合竞争能力,并且目前商业银行的各个系统都是在原先的IT规划下做的,基本上都是在纵向上实施的,因此造成了信息孤岛在横向上不能沟通,因此在对客户的支持,为商业银行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有很多的局限和欠缺;

3.3.3客户服务质量不尽人意、服务手段滞后

“服务是带来业务的前提,服务就等同于业务。”这是对服务经济的最佳诠释。关系营销的核心是客户占有率,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客户服务方面已有很大的进步:国内商业银行已普遍建立了客户服务中心,例如建设银行的95533,工商银行的95588,旨在通过规范的服务更好地服务客户;网上银行现在也大都提供了产品业务宣传、留言板等功能,较好地实现了与客户的双向沟通;

3.3.4防范风险能力不足

网络银行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的银行产业组织形式和银行制度。[15]网络银行存在两类风险,既有网络技术形成的新的风险,又有经营银行业务所固有的风险。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风险:

1、法规滞后、监管不力。网络银行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财产披露、隐私权保护以及金融体系自身的安全,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风险防范、法律责任作出了原则的规范;随后,2005年4月1日《电子签名法》的正式生效,征信制度的试行,以及2005年5月推出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征求意见稿》等,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大了规范力度,有利于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但其他方面的配套法规还少得可怜,缺乏有效、有力的法律支持:如对网上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缺少清晰的划分,对网络银行在使用电子货币和虚拟金融服务时遇到的纠纷缺少完整的解决方案和行为准绳,对网上跨国交易没有有效的交易合约和法律认定等;这些对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推广来说,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要素;

电子化基础薄弱,存在技术风险。网络安全、交易风险、包括业务流程的安全控制都需要网络技术、加密技术、金融科技等来大力保证,而我国目前的网络银行的大部分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许多国产的安全产品,其核心技术也是国外的;这些都成为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安全隐患。例如,建设银行从惠普公司购买的B1级安全认证的整套环境,由于美国防部近期买断了该软件而直接导致了不再得到惠普公司的技术支持,必须重新选择新的软件支撑以及开发设计;

4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探讨

改革至今,国内银行业在采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的超前性方面,赶上甚至超过许多国外的同行;然而,在应用技术的水平和业务管理的水平等重要环节上,却与欧美发达商业银行差距甚大。作为与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武器之一,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时,应该针对自身不足,强化管理和改革,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以确立在金融同业市场中的合理地位,并实施一系列的市场开拓和内部管理重整计划,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形成相对竞争优势。

4.1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

4.1.1追求利润最大化

入世之后,我们将不仅直接面对国外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经营机制、运作效率的冲击,而且要遵循国内、国际双重监管标准,按照国际惯例、国际标准运作。因此,我们必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由传统商业银行管理向现代商业银行科学管理的转变。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改革僵化的经营体制,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确立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中网络银行的战略地位,明确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是以维护和扩大客户关系为中心,最终通过银行――客户关系的不断增值,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明确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是适应网络经济时代与国际性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电子化经营的重要标志;

4.1.2客户为中心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俊如说:“抢夺优质客户是中外银行必走的一步棋,抢夺的关键就是服务。”今天的中国金融业正步入客户主导的买方市场,随着外资银行的纷纷进入,国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要想发挥后发优势,建立核心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利用客户关系管理来重新定位,对客户细分,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关注客户需求;从战略发展角度出发,长期规划,围绕一体化的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服务、渠道的整理、定位,业务流程重构,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构建规范的产品管理体系,实现有效的产品管理、研发和创新;注重关系营销,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在目前国内普遍建立的客户服务中心基础上,规范对客户投诉、咨询、建议等一系列制度,实现客户分级管理制度,建立重要客户定期回访、联系制度,收集客户信息和业务需求,实行业务流程差别化,建立为优质客户服务的快速通道,提高反应能力,加强对客户的售后服务,查找产品和服务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更好地维持客户满意度。

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群很大,因此以客户为中心,国内网络银行应该支持面向客户细分的销售、营销和产品利润的分析、新客户和新产品的开发等诸多创新工作,关注如何深度地挖掘现有客户的潜力,利用已有的客户群创造新的价值,注重提升客户服务的专业化服务、差别化服务能力,以及满足客户业务新需求的能力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2.1找准业务发展的突破点

找准业务的突破点无论是对网络银行,即使是对商业银行而言,也是相当重要的。从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总结出:招商银行正是通过准确定位了网上支付的客户群,找准了业务的发展侧重点,在网上支付、电子商务上走到了各家银行的前列;而中国工商银行则是强化了结算业务的功能,推出了集团理财等一系列满足市场、符合客户需求的业务,成功地实现了业务的几何积数式的增长和突破。

寻找业务突破点,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对客户和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对网络银行的各组成功能进行充分理解,实现网络银行各渠道和服务的优势互补,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个性化要求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好用、实用、贴近客户;关于业务突破点,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可以着重考虑:

1、小额支付。目前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在线游戏和电影、付费浏览、音乐下载、手机铃声下载、信息定购等都是一些小额支付,但是市场的需求却很旺盛,资金总量也很可观,而目前最主流的做法是无证书网上支付和利用移动电话实现短信支付或定制,前者的安全缺乏保障,而后者本质是一种变相的脱媒,因此如果能利用网络银行,例如通过发行网上电子货币、利用手机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移动支付项目或其他方式等积极参与该业务,并从业务、技术上来保证或者说实现,对商业银行而言,这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竞争举措;如果能做到,并能申请到专利的话,这更将是一个突破;

2、中国银联在2004年9月集中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拟建立统一的中间业务平台,因此要做好一定的技术、业务储备,为今后的业务发展、开拓做好准备;

4.1.2.2利用整体优势,做好渠道整合

相对于外资商业银行,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整体优势,将网络银行作为建设现代银行的发展方向,针对各个渠道的特点、功能、优势等,进行分解、合并,扬长避短,做好渠道整合,建成新的服务关联,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1、加强网络银行渠道服务和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结合与创新;

2、通过netmeeting、chat或直接对话等手段,加强自助服务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自助渠道和呼叫中心坐席等人工服务的结合,加强客户支持和服务,使得客户能在一定的指导下更方便、自如地进行操作;

3、利用手机银行和邮件的预警和通知功能,即时介绍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动态和营销活动,并及时通知客户相关的重要交易信息等;

4、加强网上银行的营销功能;

5、互补柜面服务和网络银行服务的各项功能;充分利用柜面的主动营销和网络银行服务的电子化、自助化的特性,使得既能缓解柜面压力,增加高价值的客户比例,又能积极发挥网络银行的优势,逐步成为传统业务办理的替代渠道;

6、加强网络银行各渠道间的信息互通和转换,通过中后台的支持,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形成完整、统一的服务界面和形象;

4.1.2.3收费策略

网络银行的收费,旨在降低经营成本,并能投入更多的银行资源为优质客户服务,以期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收费策略应该在不断完善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有选择,分阶段实施。因人而异,因服务而异,通过合理的成本定价、服务收费来选择银行客户,引导不同类别的客户享用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渠道,使传统业务和新业务均衡发展。对高端客户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优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对普通客户提供标准收费及相应的服务,同时做好市场培育工作;注重潜在客户的发展、感情培育等。

4.1.2.4建成客户关系管理的执行体系

依靠科技力量,在不断完善核心系统和产品、服务开发的同时,要积极建设完整的智能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的执行体系,实现操作型客户数关系管理的的数据库支撑,通过收集数据、业务分析,对客户在银行的所作所为进行归纳和合并,形成统一的视图,从而既为管理决策提供良好的支持,又为客户关系营销打好坚实的基础。

4.2网络业务发展经营战略、策略的调整和转变

经营战略决定着业务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式和效果评价。近年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网络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存贷业务,处于从属的非独立的地位。这一经营战略和面临的市场竞争是不相适应的。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转变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制定相应的策略,因时制宜,顺应时势的变化推进银行再造,顺应客户的需求推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把网络银行作为商业银行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主渠道。

4.2.1坚持业务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第一要务。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网络银行的多服务渠道和客户服务热线等手段,提高电子银行部门为客户服务的质量;致力于客户结构调整和优质客户的拓展,倾力培育优质客户群体,加强重点客户、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的营销力度;准确划分客户群,明确市场定位,根据不同客户群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有区别,有侧重,以现有产品和服务为突破口进行业务营销推广;同时注重和客户的交流,善于挖掘业务需求,努力推进业务创新尤其是产品创新,进一步丰富网络银行产品、服务和功能;注意标准化业务与特色业务的结合。

传统中间业务的网络化实施、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银行业务面临着业务流程再造问题,必须明确网络银行业务的市场定位、市场需求,从而不断打破禁锢,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更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真正有生命力的服务和产品。

4.2.2顺应业务发展规律和趋势,鼓励金融创新,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

商业银行业务差异性小,模拟成本低,因此除了要分阶段、分步骤地完善传统业务的网络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注重网络化特色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坚持在发展中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健康发展。注重发挥网络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分销主渠道的作用,使国内商业银行真正成为全天候、全开放的现代化银行,并逐步使发展重点从传统存贷业务转向提供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使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加强对市场、客户的跟踪和调研,通过引进国际化的、先进的管理咨询服务来提高对市场的整体分析能力,密切关注国内外中间业务的发展动态,多向先进的外资银行学习,在竞争中借鉴外资商业银行的先进的竞争策略和分销技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紧紧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长期以来积累的规模优势、结算优势和客户群优势,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形成能够适应多方需求、个性鲜明、方便实用的网络银行中间业务系列产品,为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4.3加快电子化、网络化建设,注重安全防范

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是网络银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坚持网络银行业务的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大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的结合,加快电子化、网络化建设进度,注重安全防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保障作用:

1、安全性是商业银行运营三性原则中的第一位,只有保证了安全,商业银行才谈得上盈利。防范风险需要从意识上加以重视,技术上有所保证,并从业务流程、法律、社会环境等方面加以考虑,以确保对客户隐私和资产的高水平保护;而网络银行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更是以对客户的隐私和资产的高水平保护为前提的,因此更要从技术角度保障网络银行业务的安全运营,尽力杜绝安全隐患;

2、核心账务系统的完善、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渠道的整合、信息资料的共享、服务手段的多元化、科技化、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转变等等,都是有赖于整个的银行系统的IT架构,从而实现了客户信息的集中、产品管理、服务渠道、流程管理的整合,最终实现“客户为中心”的关系营销。

3、加强自身技术更新和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力争通过“一站式”的服务,成为真正的金融门户网站,个性鲜明、服务完善、界面友好、操作便利,从而抓住客户的眼球;注意通过网络银行业务调研、留言板、BBS等方式收集客户资料、行为习惯等,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挖掘客户需求,逐步完善充实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个性化服务提供相当的数据信息,为今后的客户关系营销做好基础工作,为管理决策做好关键支持;通过提供涉及第三方的服务和产品,完成作为看门人的银行到作为金融交易通路的银行的转换,真正成为“3A银行”,从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

4、建设快速反应机制,利用客户服务,对客户的建议、咨询、投诉等及时处理,避免造成客户损耗其对银行的期望值;

5、客户的多样性金融需求,技术实现上的有力支持,政策上的共识都要求网络银行发展必须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技术合作,实现网银业务的互联互通。目前,由央行牵头、15家银行联合组成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正在酝酿实行客户证书的跨行通用。中国银联的2.0业务和技术规范中也把网上银行的互联互通列入其中。

6、加强与IT企业的技术合作,确保网络银行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得以保障;例如采用IP电话和视频技术建设视频银行,也就是利用视频电话或者监视器等实现客户和其个人银行顾问的联系和交流、业务的处理等。

4.5建设学习型银行,培养高素质人才、改革激励机制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网络经济中,知识将凌驾于劳动力和资本等,成为事物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的要素。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形势下,知识的更新变化越来越快,时效性越来越短,而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内部变化快于外部变化,学习的速度快于变化的速度,企业惟一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的能力。作为现代企业,商业银行必须遵循国际金融业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整体素质,注重自身学习和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真正建立起涵盖薪酬机制、晋升机制、荣誉机制、竞争机制等内容在内的人才激励机制,实施“发挥其才、位尽其行、培育其德”的人才战略,引进高级人才,积极推进客户经理制和产品经理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推行员工职业化训练,学习、掌握、运用国际金融业“游戏规则”,树立和培养先进的服务意识、经济素养等。

结论

目前,我们正处于网络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中国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必须意识到是机遇与风险并存,面临着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有力竞争,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奋起革新,积极变革,加快金融业网络信息建设,以客户为中心,加强网络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积极推进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锻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玛丽.J.克罗宁编著《BankingandFinanceontheInternet》2002年1月第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建设银行网站。

3、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

4、杨晏忠:《试论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中国信用卡,2003年。

5、工商银行的公开数据。

6、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7、《新金融》2004年12月20日总第1023期第8页。

8、网上文摘《网上银行在香港》。

9、贝政新等《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作与创新》2000年12月第一版。

10、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马香媛:《网络银行风险的成因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

12、王昆《网上理财最成功的两种模式》2000年6月赛迪网。

13、姜建清:《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及深层次影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14、禹刚《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11月1日。

15、戴相龙在2001年“网络经济与经济治理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16、黎江《追求管理与技术的双重跨越》2005年3月30日,。

17、JoePeppard&&PhilipRowland《业务流程再造精要》2003年2月第二版中信出版社。

18、张素峰《人力资本理论观点》学习时报2003年8月1日。

19、《每日商报》第307期,2003年7月19日。

20、王薇《市场VS产品:用概念填补空白》《经理人》2003年5月号。

21、陈进《电子银行的标准化战略》《新金融》2004年12月20日总第1023期第12页。

22、《外国网络银行》《现代商业银行2003年第7期》。

23、蒋亮《对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的思考》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4年12期第25页。

24、姜业庆《电子银行将成为中外银行对决焦点》2004年5月20日,摘自亚太博宇财经顾问。

25、汇丰数据处理给中资银行加压》何保胜《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6月19日

26、李成:《境外网络银行技术风险监管》,中国金融电脑,2003年。

27、杨晏忠:《试论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中国信用卡,2003年。

28、戴相龙:《我国将出台网络银行业务管理办法》,,2001年。

29、姜建清:《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及深层次影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30、李成,袁溥:《网络银行风险及其金融监管防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

31、马香媛:《网络银行风险的成因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

32、《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务实》,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33、禹刚《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11月1日。

34、张民:《网上银行》,民族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