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前景分析范例6篇

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农业发展前景分析范文1

关键词拓界合作;案例;发展前景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及近年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企业面临着成本增加、资金短缺、利润降低、竞争日益激烈等问题,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开辟一片蓝海市场成为当务之急[1-4]。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行业调研,以2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作为案例,应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中国

1案例分析

禾丰农产品公司(以下简称“禾丰”)是某市一家以生产草莓、黄白桃、甜糯玉米等为主的速冻果蔬加工企业,夏、秋两季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冬、春两季为生产淡季。

泰昌食品公司(以下简称“泰昌”)则是某市一家以生产水饺、面点等为主的速冻加工企业,冬、春两季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夏、秋两季为生产淡季。

2家企业均是华北地区具一定知名度的公司,但由于近年来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以及2家各自行业的竞争压力——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平均利润率降低、产品雷同且竞争力降低等等,使得两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企业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根据两家企业各自的行业特点,若能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彼此带动,必能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2拓界合作的优势

2.1淡旺季的生产互补、资金共享的优势

传统的速冻水饺面食行业每年的4—9月为淡季,10月至翌年3月为旺季;而速冻果蔬行业则相反,每年的12月至翌年4月为淡季,5—11月为旺季。旺季是工厂的创收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不足、资金紧缺、人手不足的缺陷;淡季是工厂的消耗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过剩、资金富余、人员富余、设备闲置等问题。如何有效地协调和解决行业淡旺季问题成为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瓶颈。

由于2家工厂存在资源互补、共享的条件,若能跨越行业界限进行合作,充分利用产能、设备、人员、资金等,则能起到规避行业淡季、减少消耗、增加利润的功效。夏秋季节是果蔬业的旺季,以禾丰为平台(果蔬专业厂),扩大定单范围,泰昌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生产,提高产能,扩大市场供应能力;冬春季节是水饺面食业的旺季,禾丰提供资金支持,协助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2家工厂的合作可达到淡旺季互补、资金共用、稳定员工的双赢局面。

2.2渠道共享的优势

2家工厂的产品都是采用冷链环节生产流通的,销售通路、客户群体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若可彼此共享对方的销售网络,可有效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如禾丰可通过泰昌的销售通路拓展部分产品的内销市场(甜玉米、糯玉米、混合菜、毛豆、薯条、烤地瓜等),泰昌则通过禾丰的国内外的渠道向客户推荐自己的产品。

转贴于中国

2.3变废为宝,增加双方边际利润的优势

不同行业对产品标准的定义不同,速冻果蔬业对加工的农产品外观、保鲜程度、口感、品质、农残等有较严格的要求,速冻果蔬业中所谓的“下脚料”大多为外观、鲜嫩程度不符合要求,多数下脚料可以作为水饺的优质原料(如香菇、西兰花、芦笋、甜玉米等),这样提高禾丰的速冻果菜产品利润的同时,也为泰昌的水饺面食生产提供了优势的原料。通过转变淡季的消耗、果蔬厂“次品”的再利用、销售网络成本的分摊等资源共享能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中国

3拓界合作的边际创新

2个不同且又关联的行业交叉合作,可碰撞产生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跳出传统产品的限制,通过发展优质特色、有机蔬菜原料基地,提高产品利润,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3.1交叉利用

一般速冻水饺的旺季在冬春2季,但冬春季的蔬菜(速冻水饺的主要原料)相对夏秋季节,品种单一、价格较贵,这样的现状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然而,速冻果蔬业的本质就是延长果蔬的保鲜期,缓解供需失衡的压力、调节果菜产销季的价格,达到反季节供应。泰昌可利用裕丰的速冻保鲜技术优势,在夏秋季为自己生产储备旺季所需的低成本、有特色的优质原料,既降低泰昌的生产成本,又能为其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优质的原料。

3.2立体开发

2个行业的本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缩短就餐时间、丰富饮食文化,结合2个行业的特点、两家工厂的优势,可开发出多种速冻食品、微波食品、调理食品;向微波、调理以及半成品菜肴食品发展,实施多品牌战略,迎合市场发展趋势。利用禾丰的农业优势,发展优质特色、绿色、有机原料基地,把特色农业、绿色、有机原料的概念引入到泰昌的产品生产研发中,打造成泰昌品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企业利润。如高赖氨酸玉米、绿色小米、高粱米、彩色糯玉米研发特色面点、汤圆、饺子;地瓜(黄、紫)、特种马铃薯开发丸子、汤圆;特殊颜色、特殊功能蔬菜开发的饺子等。参与多个地区的有机原料基地的认证,如我国的ofdc有机认证、欧盟的bcs有机认证、美国的ocia有机论证、日本的ics有机认证等,促进开拓国际市场。

4合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家工厂分属不同的行业,优势组合能产生较好的边际效益,但也容易混淆彼此的主业,这是最大的隐患。2个相近而又不同的行业给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水饺面食业原料稳定、机器化作业,管理计划性较强;果蔬业原料不稳、手工作业、市场波动较大,经营管理必须强调灵活性。彼此合作的目的应该是各自在自己的行业更具优势、更加专业,因此绝不能混淆各自的主业。管理要释放生产力,而不束缚生产力,这是“1+1能否大于2”的关键。

2008年的这场危机也许更像是前进路上的清道夫,使企业能静下心来思考自身的出路,与其束手无策等待经济回暖,不如积极开展新局面,希望2家企业的合作能创出一片蓝色海洋。

5参考文献

[1] 任湘怡,赵金晶.出去、进来都是商机——长三角农产品企业合作的故事[j].乡镇企业导报,2008(3):21.

[2] 刘小锋,林阿春.农业高校与农业企业合作技术创新探讨[j].福建经济,2003(8):30.

[3] 吴春雅,郭锦墉.中小农业企业合作营销伙伴选择选票体系的建议与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8(12):580-584.

农业发展前景分析范文2

葫芦岛市是农业发展为主的地级市。随着中国农业建设力度的加大,葫芦岛市的农业要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其中具有高科技成分的农业机械装备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多年来,葫芦岛市的农业发展都有赖于农业机械装备的合理应用。葫芦岛市的农业生产,设施农业主要的手段,即处于生长阶段的农作物需要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通过为农作物创造优化环境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1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类型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作用是控制农业环境,调整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因素。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中,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选择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以将农业机械设备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更好地对农作物因子以及农作物生长环境以调整和控制[1]。设施农业的特点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所需要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分为不同类型,即农业耕作机械、灌溉与施肥机械、烟雾机械和温度调节设备等等。

农业耕作机械是用于大棚或者温室等环境中的专业机械装备,不仅可以发挥多种功能,而且适应大棚的有限环境,能够满足大棚或者温室的特殊环境需要,以提高大棚或者温室中的农作物耕作效率。农业耕作机械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中属于是基础装备。

灌溉与施肥机械,其中,农业灌溉机械设备可以在大棚或者温室中进行各种灌溉操作,诸如滴灌、喷灌以及微灌等等功能都得以发挥,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还提高了农业灌溉效率。农业施肥机械设备在施肥中,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进行调整施肥方式,以实现有效施肥[2]。

烟雾机械,是用于调节大棚或者温室的温湿度的机械设备,主要是采用静电作用使大棚或者温室内烟雾弥散,且在烟雾中适当地添加农作物所需农药,以发挥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农业温度调节设备,是根据室外气候环境以及大棚或者温室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环境温度调整。农业温度调节设备在热能交换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资源损耗,而且还提高大棚和温室的室温调节效率,以为农作物塑造可以健康成长的环境。

2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现状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适应中国的农业环境而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设施农业机械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伴随着农业市场而不断地完善技术,且形成了规范的设施农业机械技术标准。到目前为止,设施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已经规模化,而且依然处于发展进程中,对设施农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设施农业机械在为农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在具体应用中尚存在着不足,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上还存在着滞后性,不仅机械设备的加工工艺比较落后,而且缺乏创新力度,无论是材料的选用,还是技术的进步,都会由于创新不足而使得农业机械设备难以跟得上进步速度不断加快的农业产业,对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3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前景

3.1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趋于小型化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研发要能够跟得上农业发展的步伐,就要从设施农业需求出发,将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趋于小型化设计,且将多种功能集合为一体。与手动机械设备相比,电力动力驱动的小型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使用更为便捷,而且还要与农业中所常用的机具配套使用[3]。比如,在农业作业中,耕种、施肥、灌溉、除草等作业,都可以使用小型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来完成。

3.2 苗木移植用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研发

设施农业中,苗木移栽是重点工作环节。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进行苗木移栽,就是使用机械手将苗木移植到指定的位置,并按照要求栽种。如果育苗温室中采用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进行苗木移植,可以提高苗木移植质量,且移植的苗木的成活率也会有所提高。

3.3 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新能源研发

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要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积极使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等,都属于是可再利用的清洁能源,将这些能量经过能量转换设备而转化为电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其提高电能输送效率。

农业发展前景分析范文3

关键词:平原地区;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4 F592.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118-02

引言

观光农业,也被称为生态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把农业生产活动和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产业。这种新型产业,一方面满足了城市民众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丰富了生态景区的旅游内容和旅游容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有力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将“农”与“游”高度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近年来,我国在观光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术界对于观光农业也进行了不少的探索研究,例如,舒伯阳的《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梁留科等的《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对策研究》,李翔宇的《中国观光农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等文章。总的来看,研究的侧重点比较集中于观光农业的发展条件与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基于旅游资源而进行的观光农业产品研究,而对具体景区进行案例式的调查研究则显得有些不足。

本文以河南省叶县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分析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探寻该景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或完善措施,以促进此类观光农业景区的经营模式更加健全完善,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推动建设特色鲜明、发展合理的观光农业景区与社会支持体系。

一、对河南省叶县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的调查分析

福旺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采摘基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近郊田庄乡,主要服务项目包括无公害蔬菜种植观光、反季节蔬菜采摘体验、开发市民农场等。经营者首先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等方式集中了一定规模的农村闲散土地,之后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施,对农业生产相关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集约开发,如水源开发、开通灌溉渠道、修通道路、兴建温室、安装大棚等。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优化步伐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的种植观光和采摘行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该基地开发出的播种面积在逐年扩大,生产技术日渐成熟,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也取得了比较客观的经济效益。

(一)游客状况调查

1.游客人口特征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公务员、学生、公司职员等是最主要的游客群体,另外,在节假日和周末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到景区游玩也日趋常见。一般来说,这类游客收入稳定,闲暇时间比较充裕,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更喜欢体验健康、绿色的观光旅游方式。这也印证了福旺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采摘基地观光农业所提供的市民农场、无公害种植观光、反季节蔬菜采摘等观光服务的绿色天然本质。

2.了解景区的渠道

在对福旺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采摘基地随机进行的39位游客的问卷调查中,获知景区相关信息的渠道包括亲友推荐、电视广告、报纸传单、网络推广等多个选项。其中,通过亲友推荐介绍的渠道而前往福旺基地的游客有15位,约占总调查人数的38%;只有5位游客是通过电视广告渠道获知的。这说明,基地在宣传推广模式中缺乏对电视媒介的有效利用,需要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一大众媒体的宣传力量提高景区知名度。

3.游客出游行为模式

调查显示,福旺蔬菜基地的游客出行方式主要集中在驾驶私家车的自驾游方式,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游客只占总比重的10%左右。这一数据体现出叶县田庄乡公共交通发展的不足之处,限制了依赖公共交通出行的游客的观光行为。景区管理者应该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协作,加大景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游客提供方便,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4.游客满意度

在对福旺蔬菜基地的游客满意度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景区所开发出的三种服务内容:市民农场、无公害种植观光、反季节蔬菜采摘的游客满意度分别为87%、56%和62%。由此可知,游客对于市民农场这种体验农业耕作和田园生活的观光服务形式有更大的兴趣度和满意度,而蔬菜种植的观光与采摘项目满意度指数则相对较低,这大概是由于游客能够自主参与的程度不同。因此,景区经营者应着眼于服务创新,开发新的蔬菜种植观光服务项目,以满足不同游客群体多样化的复合观光需求。

(二)对景区经营者的调查

1.人口特征

通过对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经营者进行调查访问,我们了解到景区的开发经营者大都是本地农民,他们的年龄大多集中在30—50岁之间,利用自身所有的土地资源和蔬菜种植经验从事观光旅游服务。在景区开发过程中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外来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对于当地的自然资源、风土人情也具有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另外,还有几位属于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情况,他们利用自身在高校或打工城市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来参与、指导景区的实际经营。

2.经营状况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规律,所以观光农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季节特征。一般情况下,春季和秋季属于观光游览的最佳时期,游客可以游览观光的资源较多,而冬、夏两季可以观光的内容则相对较少。就福旺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采摘基地来说,旅游旺季大体集中在每年的2—4月的种植季和7—9九月的采摘季,其余时间属于旅游淡季。

3.经营困难及所需帮助

在调查中我们得知,福旺蔬菜基地经营者现在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的筹措和流转。经营者要努力巩固现有的开发成果,并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去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服务项目,拓宽客源市场。而出身于本地农户的大多数经营者基本上都是小本经营,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担得起蔬菜种植基地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巨大投入,如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与扩建、宣传推广的广告费用等。因此,经营者希望能够得到政府部门、银行、农信社的政策支持,如,农村商业银行系统可以开办针对性的小额贷款,简化贷款手续,通过金融服务的方式改善景区经营的资金流转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景区周边及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叶县周边地区交通条件相对发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但是,观光农业景区附近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提高,公路等级较低,公共交通设施比较缺乏,存在“欠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些交叉路口缺少路标,景区指示牌也不够明显,导致游客进入的路程导向服务不佳,给游客方便、快速地到达景区造成了很大麻烦。此外,景区内部的一些设施也需要大力改进,有的导向路标或者老旧缺失、或者模糊不清,部分路段的观光游览通道也比较老旧,通行很是不便。

(二)开发者、经营者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目前,叶县观光农业和乡村民俗旅游投资开发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其投资行为是在旅游目的地政府主导下的企业经济行为,开发者支付初期的发展资金,开发利用资源,然后通过接待旅游者获取经济利益。此种方式的明显缺点是,当他们发现某一个地方有资源可以利用,便会进行投资,但在开发经营时,为了减少运营成本而采取粗放式经营,在资源吸引力减弱的时候,便开发新的项目,成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期投资行为。这些投资及开发经营方式没有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有效分析,对景区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导致了盲目投资和粗放式经营行为。

(三)旅游项目不够丰富,未能突破季节的限制

目前,景区的旅游经营开发出的观光项目还不够丰富,吸引力有限,可供观光欣赏的农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资源的总体利用率偏低。但是在旅游旺季,又会出现较大的旅游供需矛盾,往往是游客爆满,景区里边甚至附近的农家乐餐馆都经常会出现一餐难求的情况。这就要求在进行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通过科学论证努力减少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针对目前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以促进农业观光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一)进一步改善交通、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景区的发展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城乡之间的公交线路建设,加大公交通车数量与班次,改变比较落后的交通条件,提高出行的方便程度,以满足普通游客的交通需求。其次,景区内部的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蔬菜基地周边的通行道路需要进一步修通,对景区内的饭店环境进行改善,扩大停车场面积,修建一些休憩、游乐设施,努力给游客创造出一个更加舒适的游乐环境。

(二)开发更多品种的反季节蔬菜种植体验与观光旅游项目

针对目前景区经营受季节限制较为明显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温室大棚等技术手段种植反季节蔬菜并开展反季节旅游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具体来说,就是在不适宜某种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通过一定的农业科技手段,将不利于这种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限制因素降到最低,让种植的作物能够一年四季不受季节因素的干扰而正常生长,达到反季节蔬菜种植和反季节农业观光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较好的解决季节对观光农业发展的限制问题。

(三)针对特定人群设计不同特色的旅游项目与营销模式

通过调查发现,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的特殊需求可以开发一些多样化的旅游项目,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资源,增强景区观光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和多样性。例如,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开发大学生乡村游。现在大多数城市学生普遍缺乏对乡村民俗和农耕生活的了解,他们对于观光农场所提供的农作物种植观光和采摘体验等旅游形式有着很强的兴趣和参与心理。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市场需求,可以开发“自助厨房”旅游项目来提供“种植-采摘-烹饪”一体化的体验服务来吸引大学生们的眼球,让学生们体验到在校园宿舍内无法实现的烹饪乐趣。另外,也可以开展“银发旅游”。老年人群体大多具有休闲时间充足、生活经验丰富、渴望陪伴关爱等特点,景区可以专门针对这类人群设立“老人之家”,为来景区观光的老年人提供看护、陪伴、交流的平台,将顾客群内已有的老龄人群组织起来,开发一些老人们愿意参与又力所能及的特色旅游项目,并努力吸引更多渴望田园生活、渴望交流陪伴的城市老龄消费者加入其中。

参考文献:

[1] 梁留科,吴次芳,曹新向,常江.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对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 李翔宇,张龙.中国观光农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九江学院院报,2006,(1).

[3] 刘清臻.平顶山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0,(4).

农业发展前景分析范文4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村域产业规划 平滩村

一、引言

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了形成沿海与内陆联动开发开放新格局,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当前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需要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矛盾,重庆市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和抓手,对村域产业规划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探索。

目前我国产业规划已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规划体系。村民集体经济组织是村内产业发展的实际执行者,对实际产业发展方向拥有相当大的决策权和支配权。将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延伸至村一级,在实践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的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宏观和中观尺度的规划与实施,对微观尺度的研究和实践不足。因此,基于现有研究的需要,本文从微观视角――以村域为研究对象,选取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确定的示范村之一的巴南区安澜镇平滩村为研究对象,建立SWOT模型对其进行产业分析,并提出产业发展规划。

二、研究区域概况

安澜镇位于重庆市巴南区西南部一品河中上游,属二环经济带。平滩村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西部,北与安澜镇小龙村相接,东与安澜镇棋盘村接壤,西与重庆市巴南区一品镇毗邻,西南方向与江津区相接。平滩村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属于川东陷褶束,整个村域以丘陵小山地貌为主,南高北低,海拔318―814米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夏季气温较重庆主城区低3―5℃,极值气温-1℃―40.8℃;总降水量1000―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5―7月;雾期60―90天,日照1100―1300小时;无霜期一般在300天以上。

安澜镇平滩村辖16个农业合作社,合1148户、3195人。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占5%,初中占70%,小学及以下占25%;具有专业技术的农民占2%。2009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000余元,比当年重庆市农民年均纯收入4632元低1632元,村集体收入3000元,在重庆市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村内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和养殖业为主,特色蔬菜种植已成规模200亩。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中研究所采用的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安澜镇统计资料,其他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项目组实地调研。

2、研究方法

SWOT分析主要用于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村域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村域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1)优势与劣势分析。优势与劣势(Strenghths and Weaknesses)分析是分析其在机会中成功所必需的竞争能力。每个产业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这可通过“产业经营管理检核表”的方式进行。该村或村组织外的咨询机构都可利用这一格式检查该村的营销、财务、制造和组织能力,每一要素都要按照特强、稍强、中等、稍弱或特弱划分等级。

(2)机会与威胁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过程的加快,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加开放和动荡。因此,环境分析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产业发展职能。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村域地位受到削弱。环境机会就是对产业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该产业将拥有竞争优势。

四、平滩村产业规划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平滩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春早秋短,夏多酷暑,冬少严寒,温湿多雾,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湿润,水热条件好;地貌类型为浅丘,土壤潮润通气良好,肥力较高,生产能力强。

(2)区位优势明显。平滩村位于巴南区南部,距巴南区政府驻地23公里,距主城核心区25公里,渝黔高速和绕城高速出口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25分钟车程可直达主城核心。

(3)村民勤劳、民风朴实。村领导班子整体状况良好,积极向上,有为村民服务和建设新农村的强烈愿望;村民勤劳、朴实,有为振兴农村经济的强烈愿望及能力,这都成为团结乡邻,和谐乡村的积极因素。

2、劣势分析

(1)主导产业推动力不强。平滩村受自然地理条件及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的制约,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乡镇经济,村内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和养殖业为主,特色蔬菜种植已成规模13.33公顷。各方面都处于零散、缺乏控制的状态,加上缺乏农业生产组织或企业带动,农产品不能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村加工企业缺乏,产业链短,受市场制约大,产业效益较低,主导产业力量薄弱,前项型、后项型相关产业缺乏足够推动力,不能稳定健康发展,这也制约了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粗放式经营。目前在平滩村,都是以单个家庭作业为主,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没有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养殖,受市场供需影响大,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另外,各家庭生产按自己的需求为主,面面俱到,全而不精,与市场需求脱钩,造成了供给与需求不衔接的格局。调查数据统计,84.09%的村民愿意搞产业化、规模化生产,85.23%的村民愿意将土地进行流转,用于规模化生产。

(3)特色农业尚未构建。平滩村未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形成特色农业生产,仅依靠传统方式进行生产,宣传招牌有待确立。

3、机会分析

(1)有利的外部环境。国发[2009]3号文正式确立重庆市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为此开展了“千百工程”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平滩村为100个示范村之一。巴南区为加快城乡统筹,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平滩村区位条件优越,处于二环经济带,对外交通便利,这都将为平滩村的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重庆市、巴南区和安澜镇党委、政府对平滩村产业规划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着力打造重庆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区,中药材种植基地,主城近郊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村庄。项目区已委托重庆市西南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重庆大学为该项目区进行概念性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4、挑战分析

老龄化趋势加剧。由于村内部分人口外迁,劳动力逐步老龄化,对将要发展的劳动密集型高效农业构成了长期的威胁。

5、平滩村产业发展规划方向

切合实际,适度超前,对全村的土地进行流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运作模式,将全村土地资源集中配置,实现现代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充分利用平滩村良好的区位优势,结合规划区内自然林木资源的保护和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发展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主的现代农业旅游。同时,打造以高效农业产业为支柱,生态旅游为主导,结合景观农业的产业结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打破各社界限,统一规划、连片开发。为此,将平滩村产业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

(1)高效农业示范区。高效农业示范区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及营养产量,提升农业效益。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的黑色农产品由于据称可以防癌、抗衰老,具有极高营养价值而受到市场追捧。高效农业示范区是集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区。该区应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建设成为巴南区以及重庆市重要的蔬菜、粮食种植基地。区内主要种植黑玉米、黑花生、紫薯,该区总面积381.03公顷,占全村总面积的30.60%,主要布局在平滩村九社、十一社、十二社、十三社、十四社。

(2)生态养生度假区。生态养生度假区是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景观农业资源,发展以观光、游玩、休闲、度假、养生为目的的乡村体验游。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周末去近郊乡村体验田园生活的生态养生游正成为一种时尚。近年来重庆近郊旅游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近郊生态体验游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樱桃、水蜜桃、葡萄为重点,发展名特优水果种植。生态养生度假区是集果品种植、花卉观赏、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地。该区总面积339.36公顷,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27.26%,布置于平滩村一社、二社、四社、六社、八社。

(3)景观农业培养区。景观农业是以花卉苗木的培养、种植、展示及交易为主的现代生态农业。景观农业兼具观赏性和经营性于一体,与传统种植农业相比,具有较高附加值。随着森林重庆的建设和低碳经济的到来,景观农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近年花卉苗木交易额增长30%以上。该区总面积260.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89%,主要分布于七社、十五社、五社。

五、结语

通过构建SWOT模型对该村产业发展优劣势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建议该村应集聚发展主导产业的有利因素,以减少不利因素对该区域整体发展的负面影响;对于该村的发展,机遇与威胁并存,机会主要来自于新农村建设的大浪潮、大机遇,威胁主要来自于自身环境中存在的不利因素。通过SWOT模型分析,得出该村产业发展应打造以高效农业为主,生态旅游配合,结合景观农业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09]3号文.

[2] 吴扬、王振波、徐建刚:我国产业规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现代城市研究,2008(1).

[3] 韩增林、刘伟、王利:“点―轴系统”理论在中小尺度区域交通经济带规划中的应用[J].经济地理,2005(9).

[4] 高媛:黑龙江农业产业规划的SWOT战略分析法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

[5] 张贡生:我国区域产业规划的历史回顾及其走势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0(1).

[6] 王少华、刘胜发:生态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1).

[7] 邱尧荣: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规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09(8).

农业发展前景分析范文5

关键词:建德市;农业旅游;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10014303

1 引言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逐步出现了城市居民到农村品尝乡村野菜、绿色蔬菜、体验农业劳动生活、采摘瓜果、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少数民族风情表演等新的旅游方式。“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一时被推崇为旅游时尚,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农业旅游,“农游合一”,为游客提供集返璞归真的乡土特色的体验民情的民俗特色、亲身劳作的参与特色以及增长见识的科普特色的多种特色为一体的享受盛宴。

农业旅游是指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旅游作为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紧密结合的交叉产业,是第一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结合。这对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增强农业竞争力,在旅游产品开发上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旅游产品的结构,缓解了旅游热点的压力,满足了旅游者在后工业文明时代渴望回归自然的需求,因此,农业旅游在当地居民、当地政府、旅游者的推动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旅游局推出了“98华夏城乡游”和“99生态旅游年”,又在2006年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建德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迅速、游客来源稳定,农业旅游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也成为阻碍其走向成熟化、规模化的障碍。SWOT分析是把企业内外环境所形成的S一优势(strength)、W―劣势(weakness)、O―机会(opportunity)和T―威胁(threat)的4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定性分析,以寻找制订适合项目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

2 建德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势分析

2.1 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建德地处长江三角洲,浙江省西部,位于亚热带中部,山区丘陵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宜稻麦、林木等生长。建德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古迹众多,拥有江、湖、岩、洞、瀑、雾等自然景观。丰富浓郁的自然、人文景观,适合发展多种形态的观光休闲农业,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精神、生理、感观等多种需求。(1)建德境内共有部级大型水库2座,即新安江电站和富春江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百米高的坝底流出的江水绕新安江城东去,常年水温保持14~17℃,源自千岛湖深处的新安江水,水质特佳,江边风景更是堪称一绝,素有“清凉世界”之美誉。建德市总人口51.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6 415人,占 80.2 %。全市行政区域面积中,农用地面积2.07万hm2,耕地总面积2.57hm2, 园地面积年末1.86万hm2,林地面积1.59万hm2,其他农用地面积4 418hm2。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经济总收入291.67亿元,增长14.2%。

(2)建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基本形成了6大支柱产业:茶叶0.5万hm2,盛产“新安江牌”千岛湖银珍、“露剑牌”有机茶、建德苞茶、清新三绿等一批名茶;柑桔0.7万hm2,年产量8万t,其中“建德柑桔”、“新安江牌”早熟温桔也多次在全国和全省获奖;禽蛋产业,其中专业化养鸡达220万羽,是浙江省最大的产业化禽蛋产地;有宜渔水面0.2万hm2,“天欣牌”银鱼是浙江省优质农产品;草莓近2.1万hm2,市内有浙江省万亩大棚草莓生产示范基地、“世界最大草莓市场,年交易量达1万t,”新安江牌草莓“荣获浙江名牌产品和浙江国际农博会金奖”。另外还有板栗0.4万hm2,莲子333.3hm2。乾潭镇、下涯镇、杨村桥镇、航头镇、大慈岩镇、三都镇、寿昌镇等都拥有丰富的农业旅游基础。如乾潭镇小源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骑龙漂流、盛发牡丹园、正源玫瑰园、早坞岭果园)、下涯镇大洲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林弘巨野农庄、春秋漂流、红群立体栽培草莓园、康庆渔家灯火休闲农庄、下涯埠湿地)。

2.2 地理优势嬴得区域外稳定客源

建德市是全国首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奇山碧水”的旖旎风光和人文荟萃的名胜古迹闻名于世,是西湖――新安江、千岛湖――黄山名山名水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曾获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10大世外桃源、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华东地区10大休闲旅游风情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胜地、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优质柑橘之乡、中国和谐城市绿色环保示范城市、浙江省10大休闲旅游城市、浙江省园林城市等称号。

建德是浙西重地,境内有320、330两条国道,是江浙至赣闽的主道,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通车后,建德与杭州的行车时间将缩短为1h,成为杭州通往千岛湖最为便捷的通道;境内有金千铁路,与浙赣线相连;有航道105km,可通200t级的船只、1 000t级船队,上可达黄山市,下可出杭州湾入海。新建“建德千岛湖通用航空机场”,使建德交通便捷程度大大提高。据统计,200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1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8.92%;实现旅游经营收入47 259.89万元,比上年同期猛增19.59%。涉外旅游宾馆住宿率达23.4%,比去年同期增长39%。旅游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162.3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猛增58.7%。景点门票收入1 637.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3%;宾馆、饭店接待游客54.71万人次。实现住宿餐饮营业收入37 437.38万元,增幅达19.54%。客房出租率为48.04%,也比上年增长1.43个百分点;旅行社共接待游客11.07万人次,营业收入达5 087.6万元,同比增长17.12%。

3 建德发展农业旅游的劣势分析

3.1 旅游基地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指导

目前建德市的农业旅游基本是以乡村和工商业主自主开发为主,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和技术监督,开发建设的随意性较强,布局不尽合理,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不能最大利用建德农业的优势。与农业旅游相关的 “农家乐”、“渔家乐”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导致多数“农家乐”淡、旺季经营差异巨大、季节性变化大、抵御天气变化影响的能力差,且农户们的素质和农业区的卫生条件及可进入性都有待提高。

3.2 旅游产品老化和地区边缘化

建德市的旅游产品长年不变,虽说资源丰富,但景区建设和管理没有多少更新和创新,造成旅游产品老化,没有随着旅游形势的发展和人们的旅游方式、经济社会状况的改变而充实新的内涵。随着周边地区特别是千岛湖旅游景区的发展,建德市的旅游产品逐渐成为游千岛湖后的搭车之旅,景区边缘化非常明显。

4 建德发展农业旅游的机会分析

(1)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西进战略。杭州旅游西进战略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制定的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等手段大力发展大杭州旅游业,构筑1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把杭州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成为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这一战略不仅是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也是对建德旅游区域的竞争力一个重要机遇,是把建德市旅游融入杭州旅游的有效载体。杭州在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过程中,在主动接轨上海,建德在现在条件下要使旅游有较大发展,就必须融入大杭州旅游。杭州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将对建德市的旅游交通,风景区建设得到显著提高,发展建德旅游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

(2)政府对农业旅游高度重视,不断给予政策支持。杭州市委、市政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责任制目标,为了加快建德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农业产业提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台了扶持农业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制定了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从2010年开始农家乐3年要有大变化,力争通过努力,实现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30个农家乐三星经营户、500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0万人次年旅游接待量、2 000万元乡村旅游总收入。这极大促进了农业旅游的发展,使之成为建德旅游的一个特色产业。

(3)“农业旅游”特色线路大力推出。2010年杭州建德推出了将农业、森林、乡村资源与周边景区组合的10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线路,如南乡古村观荷游、桃源胜境生态游、之江赏花采摘游……可望成为长三角地区都市人周末农家乐度假游的新宠。融观光、采摘、品尝、度假、美食、特色农产品于一体,10条线路分别标明了游览内容、最佳观光季节、农事节庆、农副土特产、周边景点等。来自上海、南京、金华等地参与体验的游客反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鲜明,颇具吸引力,人们在原汁原味的生态美景和农事活动中获得亲自参与的乐趣,市场前景广阔。“四季花卉+四季水果+农副土特产+古镇古村+旅游景区”的产品模式,会快速火起来。

5 建德发展农业旅游的威胁分析

5.1 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可替代性强

由于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进入我国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多大中城市已经开始发展农业旅游,而建德市发展农业旅游刚起步,这种旅游产业是依托原有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进行产业重组整合、资源开发、旅游产业与农业结合,因此形式创新性差。其竞争关系是广泛的,资源类型相似、规模形似的城市之间容易产生产业的替代关系,资源的独占性很弱。

5.2 建德的农业旅游资源重复,特色不突出

各地的农业旅游都有“农家乐”的形式,而且大多为私人性质,组织形式单一,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管理欠规范,不易形成“回头客”效应,缺乏旅游品牌优势。周边的如桐庐的“红灯笼外婆家”、余杭、富阳等都是类似的形式,对建德市的无创新性的旅游资源威胁比较大。

参考文献:

[1] 张德成,朱若男.关于黑龙江省发展农业旅游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4(2):75~77.

[2] 李炎炎,高光照.基于SWOT模型的温州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战略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17~18.

[3] 陈 英.武汉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建筑,2010(4):32~33.

[4] 杜华章.基于文化视角的农业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1):1~3.

[5] 王 锋,王 永.浅析“生态农业旅游”的正名[J].安徽农业科学,2010(6):162~163.

[6] 王晓娟,贾竞波,安 颖.大庆开展农业旅游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2):8~9.

The SWOT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in Jiande City

Ma Yanfei

(H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jiang Hangzhou,311604, China)

农业发展前景分析范文6

关键词:农业公园景观设计现代观光农业景观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现代农业公园景观概述

农业科技的进步在加强了人类活动与农业系统联系的同时,也使我国农业景观的脆弱性不断增强,加之单一的物种与人工种植方式,降低了地区生态群落结构的丰富性和稳定性,导致农田生态功能进一步减弱,不利于农业生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缓解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研究资源利用、土地规划、以及景观动态结构与功能的景观生态学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接受。近年来,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农业资源重新定位和规划,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同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大趋势。

实践表明,具有现代科技理论支持的生态观光农业已经在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产生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蔬菜和有机粮食早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热点,而随着多元化旅游模式的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也显示出其惊人的潜力,在闲暇时离开喧嚣的都市,观赏田园风光,品尝农家菜,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时尚潮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生态观光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种以现代农村为载体的旅游产业,观光农业是指以农村生活文化为核心,充分利用自然农业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使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吸引游客前来度假、休闲、品尝、体验、购物的生产经营形态。目前,观光农业主要分为观光农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以及农业公园等几种形式。观光农园以农业风光和游客的体验作为亮点;教育农园将农业生产和科普教育相结合;而农业公园则是依照公园的经营思路,兼顾农园的生产功能、休闲度假功能、农产品消费功能的一种经营模式。观光农园在我国开展的较早,赏花、摘果、采茶等活动形式多样,在民众中具有很高的认知度;而农业公园的起步则较晚,在多数地区都尚未形成发展规模,经营方式也未臻成熟,但鉴于其巨大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潜力,有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在借鉴国内外农业公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集约型的资源利用和景观生态学的科学运用,早日形成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公园产业体系。

2 景观生态学在农业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公园将景观生态原理与地域综合生态特点以及公园发展目标相结合,构建一个空间结构稳定,具有可持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区域农业公园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侧重于景观的美学性质,强调其游赏、观光等方面的价值。在景观效应方面,则包括对人文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及生态效应的综合考虑。在园林及旅游规划方面,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将农田、果园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串联成为观赏线路;并注重在社会、经济等大环境下,发展规划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无论从上述哪个角度研究,规划的关键都必须放在丰富农业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上。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农业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既包括田间作物物种的多样性,也包括作物生境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以及景观的多样性等。如设立防护林作为景观中的廊道,既增加了区域景观的景观类型,也增强了农业景观抵御风害的能力,保护了不同作物的生境,是保持农业系统生物多样性一个有效方法。

3 农业公园景观的设计

3.1 综合思路

综合的规划思路就是从宏观尺度到单元尺度逐级进行细化,并在细化过程中不断结合宏观整体要求进行单元尺度规划。整个规划过程中,要确保系统中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循环,在此基础上注入文化层次和美学观念,使整个系统既有完整的骨架支撑着生态的循环,又具有精神方面的文化底蕴。

3.2 规划原则

3.2.1 景观的异质性

生态规划必须强调增加农业系统中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等各层次的多样性及空间异质性,保持斑块—廊道—基质的多元化。研究表明,提高作物种类的差异性越高,可显著提高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从斑块面积和形状而言,主要作物类型机械化耕作规模效益已被证明只在

3.2.2 保护自然环境资源

保护环境是资源开发的前提,也是维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与长时间、纯自然形成的地域生态景观相比,人工系统在其复杂度、多样性、及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规划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合理继承原生景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维持、发展和修复。

3.2.3 对关键生态要素的调控

规划中应全面分析对农业生产及景观建设具有关键影响的环境因子,选择合适的空间格局,抓住对景观内生态流有控制意义的关键部位引入并改善生态流,从而制约不利生态因子,创造并放大有利生态因子。此外,调控还应考虑到具体的地域环境条件,如对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而言,防护林区水量平衡是森林覆盖率的限制因子,考虑不同水分和风速等影响,半湿润平原区可采用宽带大网络,而干旱区宜采用窄带和小网络。坡地农业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和化肥农药等物质因重力作用而顺坡流动并在坡底积累,易造成养分过度流失与富集,这时斑块形状和边界结构设计则应对这种生态过程具有阻碍作用。

3.3 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农业公园的规划落实到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应用能力的建设,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积极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公园的生产能力和服务功能。应在处理好农户间利益分配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观光农业产业体系,并不断创新经营机制,提高其农业附加值。

4 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前景展望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合理设计和利用农业用地,使其可持续地为城乡人口服务,就成为了建设规划部门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而现代农业公园的兴起和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使农业景观可以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为城市人口提供旅游、休闲、体验的环境空间,既弘扬了农耕传统和文化风俗,也促进了农民创收的实现。可以想见,随着城市和农村景观建设的不断发展融合,未来可能出现与城市绿地系统相连的农业公园,使其作为国家绿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以及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熊丙全, 李谦, 刘益荣, 阳淑, 蒋跃军. 我国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 四川农业科技, 2011, (03).

[2] 张鹤. 论观光农业旅游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 (03).

[3] 于冰沁, 王向荣. 浅析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