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筑室内设计范例6篇

专业建筑室内设计

专业建筑室内设计范文1

关键词: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教学质量 改革

2006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响应国家号召,适应当前新的社会发展形势,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院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教育之路。

1.完善课程设置结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保证实践课学时达到要求。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专业特点,我专业总结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课程设置结构,按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避免盲目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削弱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要求全面、系统,不同专业以相关职业的岗位能力需要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和教学内容。实践课程一方面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突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实习、实训教学。

为了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课时安排上要提高实习课时比重,教育部规定职教院校的实习课时与总课时之比不少于40%,而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院校还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实习课时比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西方发达国家职教成功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德国,其实习课和理论课程模式比例是2∶1,澳大利亚职校实习课在整个教学中也占相当的比重。此外,配备和完善符合高职教育的特色教材也是达到良好的职教效果尤为重要的条件。目前,我专业主要教材基本符合要求,大都是三年以内出版的优秀的高职高专专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执行,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45%,实践课程的开出率为100%。

2.建立融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完备专业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体制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我专业将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验室,校外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及其装修施工现场两部分。

校内主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如:建筑构造实验室、建筑规划实验室、材料与装饰构造实验室、图形处理实验室、空间设计实验室等,这些开放式的实验室是专业训练的基础,潜在地影响学生的技能意识。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也就是加强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及其具体装饰施工现场的联合,并邀请相关企业单位来校指导,努力促进校企共建、工学结合,形成长期固定的实习场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是世界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这种教育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教育,学生同时具有学徒与学生两个身份,教学培训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分工合作实施,费用由企业和财政共同承担。当然,要形成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努力去行,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依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我专业积极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等相关单位联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毕业前有机会顶岗实习,这在培养模式改革中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意义,不仅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而且有利于缓解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共建和谐社会。

同时,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单位长期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有利于企业有效地从学校教育资源中受益,也会鼓励建筑设计和装饰单位与学校的合作。而且,学生的实习和教师的参与,实现了教学、科研、技术和成果的转化,培养了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必备的工程意识和创造能力,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3.注重“双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是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应突出其操作技能技巧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能主动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国际建筑发展的最新动向、材料新工艺、施工新技术,把握设计审美新动态,这就要求把实习教学摆在整个教学的重要位置。而实习教学的全面合理的实施是依靠实习指导教师来实现的,因此,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学质量的保证。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受传统型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普教型教师多,技术型动手操作强的教师少,尽快扭转这一局面是高职院校的迫切要求。我专业在这方面的具体措施如下:

(1)全系统一思想,树立“双师型”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重视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养,挑选能干的青年教师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养,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如到建筑设计院或装饰公司挂职锻炼,针对专业的发展进行短期进修,本校专职教师的协帮互助、以老带新,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等。

(2)引进高职称专业型技术人才,充实专职教师队伍。行业内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企业能工巧匠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后,可以在企业或学校承担学生实习的带教任务。

(3)积极安排外聘兼职教师,让有专业技能有责任心的专家型人才充实到职教行业中来。优化“双师”结构,尤其要加快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如东南大学等名校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资深建筑及室内设计师、教授,设计院和装饰公司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如德国的许多职校,兼职与专职教师之比1∶1,有的是1.15∶1。聘请兼职教师不仅可弥补学校专职教师的不足,而且有利于解决专业转换过程中新专业教师短缺的矛盾,既可改善原来的教师的结构,又可提供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信息,使高职院校及时掌握经济发展的新动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4.推行“双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学生就业铺路搭桥。

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把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以及相关行业和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起来。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为学生获得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我院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双证”制度,成立了室内装饰技能及中高级CAD绘图员培训基地,学生毕业前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5.良好的管理与考评制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的实习管理与考评是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校外实习,实习场地分散,实习同学不集中,再加上受企业生产因素的制约,给实习管理和学生成绩的考评带来一定的麻烦。就此问题我专业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实习前的动员和安全教育工作,强调必须严守工作章程,如:带安全帽进入装修工地,服从指导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调度;制订明确的实习内容、要求、目的,控制实习进程,保证实习质量。(2)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签订协议,落实岗位师徒制,建立实习日志。学生可以组为单位,由组长记录该组同学实习上岗情况,每周定时向指导老师反映实习状况及工程进展情况,指导老师适时解答学生实习中的疑问,并提出新的要求,激励学生的实习。(3)多派实习指导老师定点巡查工区,院系领导应常到工地督查和慰问,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热情,又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实习教学向前发展。(4)对学生的实习成绩采取综合评定的办法,即依据实习平时成绩(师傅实习鉴定、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实习日记及实习报告的记录情况)和实习答辩及技能考核两部分,比例为1∶1,指导老师把师傅对每个同学的实习及答辩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核成绩,录入学生成绩档案。

另外,毕业设计及考评工作也是专业教学和成绩考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专业专门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制定毕业设计大纲、内容和要求,尽可能体现多空间、多方案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拓宽设计思路。同时,安排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使学生实习中的实践经验得到理论的升华和实践的拓展。学生毕业设计的形式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校内学生,可采取大题分组解决的灵活方式。如在大型住宅区的建筑设计、娱乐餐饮等多功能的空间设计中,可以把一个大课题设成几个小课题,学生自由选择,指导教师协调分组。在设计过程中,教师按时指导,做好学生初期设计的审定稿工作,及时纠正和解答设计中的误区和疑问,使每一个学生都按照毕业设计的要求,高质量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建筑设计或装饰设计工程图纸和施工方案。校外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若和建筑设计或装饰公司达成了聘用协议,在实习时就可完全按其公司的实际工作程序进行设计,也可根据公司的实际工程情况决定设计命题。同时采取双层管理,定期到校反映工作状况及工作中的难题,并得到校指导老师的技术支持。院系还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委托公司专家负责管理并指导学生设计,设计结束时返校答辩。答辩阶段,按专业分别建立答辩领导小组,积极策划组织毕业设计展,同时邀请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的负责人来院参加毕业设计答辩。答辩分为学生的设计陈述、专家和教师审查图纸提问,最后是毕业设计成绩汇总。毕业答辩观摩期间,便于用人单位发现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空间,实现学院的教学与行业市场和社会发展的接轨。

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人才素质与用人单位对接的首要目标。

职业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水准,企业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我专业在实际教学中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与此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备的技术技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真正满足社会需求,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2002.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

[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专业建筑室内设计范文2

以建筑学专业教室为研究对象,从建筑教育和建筑学专业特点出发,对建筑学专业教室的功能和类型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建筑教育;教学空间;类型;功能

1引言

现代建筑教育起源于包豪斯体系。在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的影响下,现代建筑教育中往往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创造出实用而美观的各种生活用品、工业产品和房屋建筑。中国建筑教育由于受到前苏联和西方欧美国家建筑教育思想的影响,在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1]。由于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建筑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相较其他专业均有较大的差异,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教育模式。专业教室是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空间,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它具有丰富多样的类型与功能特点。

2建筑学专业概况

建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传统的建筑学涵盖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建筑技术等内容。随着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从建筑学学科中分离出来,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共同构成了不同空间尺度和角度对人居环境研究的科学领域。建筑学专业是以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作为主干学科,为适应社会用人的需要而设置的。主要培养具有策划、设计与管理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建筑学专业教育包涵了建筑艺术、建筑技术等相关内容,具有艺术性、工程技术性、实践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建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美术、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筑物理等;建筑学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美术实习、建筑认识实习、建筑材料实验、课程设计、建筑测绘实习、设计院生产实习等;建筑学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科学与技术。

3建筑学专业教学空间

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教学空间是指为满足本专业学生学习其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所需要的特定教学空间与设施[2]。由于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不同于传统文科类专业讲授式教学,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教育模式,例如建筑设计等课程。“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它贯穿了建筑学专业学生大学学习生涯的全部过程,具有实践课程的特点。该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讨论和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是一种现场式教学。建筑学专业教室也称设计专用教室,是建筑学专业所特有的教学场所,是根据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为满足设计指导、交流以及学生作品展示而设计的[3]。它是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空间,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具有教学指导、学习、绘图、交流、展示等功能特点。

4建筑学专业教室的功能特点

4.1教学指导

和普通教室功能相似,建筑学专业教室的首要功能是教学。在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专业教师会根据每一个学生所做的设计和所完成的工作进行单独指导。当多数学生的设计或作业存在相同或相似问题时,专业教师便需要对该项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建筑学专业教室具有教学和指导的功能,它可以为建筑学专业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场所,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4.2学习

建筑学专业教室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场所。由于每个学生在教室里面都有自己固定的课桌,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这些课桌便成为了学生自己私属财产。在上课时,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认真听讲;而在课后,学生则可以在教室里面自主学习。

4.3绘图

建筑学专业教室是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绘图不可替代的空间和场所。为完成每一个课程项目和设计任务,所有的学生均需要在专业教室里进行设计构思、美术绘画、图纸制图、模型制作等工作。由于建筑学专业课程学习任务较重,学生们经常会在专业教室里面熬夜绘图。伴随着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建筑学专业教室为学生进行设计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场地,它是除寝室外建筑学专业学生课后使用效率最高的地方。

4.4交流

交流是建筑学专业教室的一个重要功能。由于建筑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创作过程,在整个设计阶段,设计者都需要与项目甲方、合作者进行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以完成整个阶段的设计。而对于入门阶段的学生来说,做好一个设计同样需要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不断的交流和探讨,在讨论中撞击火花、弥补不足、激发创意并打开思路[4]。建筑学专业教室应提供充裕的建筑空间为学生们的交流创造条件,并创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交往空间。

4.5展示

建筑学专业教室具有一定的展示功能。在建筑专业课程特别是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课程项目设计阶段,学生都需要将自己的图纸、模型等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同时也需要通过ppt汇报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案作品。而对于一些比较好的设计成果和作品,则可以在专业教室内进行较长时间的展示,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4.6其他功能

教学指导、学习、绘图、交流、展示是建筑学专业教室的主要功能,这些功能对建筑的空间形式具有重要影响。建筑学专业教室作为特殊的教学空间,除了具有主要的功能之外,为了满足人们更好的体验需要,往往也增添了一些其他的辅助,它对主要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完善作用。例如,在一些专业教室的设计、改造和使用过程中,为满足新的使用需要,部分专业教室还增设了一定的休息、储藏、洗漱、厨卫等功能,使其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生活性质的功能空间。

5建筑学专业教室的类型

由于国内各高校办学条件的差异,受各种条件影响和限制,各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教室从形式到空间上均有较大差异,未能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和定式。一般来说,按照建筑的形式、功能与空间特点,可简单的将建筑学专业教室分为:开放式、专用式、交流式三种类型。

5.1开放式

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是以一系列连续的空间作为主要单元的教学空间类型(图1)。它具有连续通透的大空间特点,便于不同年纪和班级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常作为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教室。通过合理的设计,其内部空间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自由分隔,形成丰富的室内空间效果,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给予使用者不同的空间感受和体验,有助于学生进行设计创作。

5.2专用式

专用式建筑学专业教室是以某一独立的空间作为主要单元的教学空间类型(图2)。以班级为单位,每个教室为一个班。教室里设置有独立的多功能式的绘图座椅,供学生进行专业绘图及学习。该类型专业教室具有封闭、安静的特点,便于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和思考。

5.3交流式

交流式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是一种工作室式模式的教学空间类型。它既具有开放式空间灵活、丰富的特点,又具有专用式空间封闭、安静的特征,是一种混合式的教学功能空间。常作为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的专业教室,可供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以及汇报讨论。其座椅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的需要进行布置。

6结语

建筑学专业教室为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场所,它是建筑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内外高校教学条件的改善,为营造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建筑学专业教室进行一定的改造设计和功能升级,使其满足使用者多样的需求,是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对提改善教学环境,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瑞杰,高力强.地方高校建筑学教育差异性发展之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2(8):83-87.

[2]佟彤.高校建筑类学科专业教学空间环境设计及使用状况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3]程晓青,吴新芳.当代中国建筑学专业教学环境考察[J].世界建筑,2008(11):122-124.

专业建筑室内设计范文3

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为了中国室内设计业的发展,我仅从两个方面关于室内设计业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社会各界应在几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中国室内设计发展铺路。室内设计业自身应努力提高,自强于世界之林。

一、社会各界应在几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中国室内设计业的发展铺路设计与施工一条龙弊端多目前,我国设计和施工由一个经济核算单位承担比较普遍,对业主的经办人和设计、施工运作有方便之处,但这是个落后的体制和做法,这样做必然取消制约,有可能牺牲设计质量并使工程造价失控,长此下去也阻碍了中国室内设计文化的发展,妨碍社会的文明进步。

设计、施工分离,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加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必然努力和施工单位一起贯彻设计意图,做出好的作品。设计单位必然站在业主的立场上,做业主的参谋,帮助业主控制工程合理造价和应有的工程质量。设计和施工间除了制约也同时存在合作,一个高水平的设计师对施工单位的技术进步,对施工单位最后做出优秀工程而兴旺发达是有益的。我先后两次参与中国驻德国使馆室内装修和室内陈设工程,知道德国政府规定设计与施工必需分离,而且规定同一地区相同企业必需设两家以上,以利相互竞争,这是有深远意义的。外国设计者与施工者发挥者各自的优势,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创作出在艺术上构造上史无前例的作品是很多的。

设计、施工分离,设计单位努力实现设计意图,并代表业主发挥监理作用,是国际上通常的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说设计龙头。目前,对于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的装修和室内陈设来说做到这点已备条件而且十分重要。

免费设计不符合业主的真正利益目前,有些工程公司在竞标时承诺设计不收费或大幅度降低设计费,实际上东方不亮西方亮,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这只是一个竞争策略。例如,一个三星饭店重点装修部位设计单位怎么算造价也超不过4000万,不要设计费的施工单位却算出5000多万,高出的造价远远超过应有的设计费。业主少花钱多办事的想法是天经地义的,但不切实际倒是害了自己,目前不少设计图粗糙、深度不够与设计费太低和不到位有关;有些工程业主想法多变,方案反复修改,设计费不够考察、出差和制图费用,设计单位正常运作难以维持,结果虎头蛇尾,保证不了设计质量,一个刚完工不久的工程业主找我去商量返工,经计算返工费还高于原来的装修费,岂不是前功尽弃。

室内设计的设计费是装饰工程造价的百分之几,而竣工后在艺术上、功能上的高水平准则是建筑物的全部,是物有所值的。高档次高文化的工程从立项考察到工程完工设计量很大,外国设计费高是有道理的。如果中国设计费也能基本和国际接近,设计单位有条件更新设备,设计师有条件进行国际考察和交流,中国人是聪明的,不少人在国外很有成就,我相信中国设计师一定能创造出为世界称颂的中国的室内设计作品。

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设计费问题上作出与国际接近的规定,促进中国室内设计业良性循环。

关于室内设计启动时间和周期国内外大量的住宅、写字楼和商业用房虽是建筑设计完成之后甚至是建筑基本完工后才进行深入的室内设计,但建筑师在构思中必先对室内环境进行基本的功能和尺度分析之后才能进行空间组合设计。一些高档次高文化要求的建筑,业主和建筑师最后要达到的不仅仅是空间而是具有较高功能、文化品味、美学价值和个性要求的环境。室内设计师在建筑设计期间就介入,进行室内设计构思,对建筑师调整空间形态是有益的,对风、水、电专业相互配合更是必要的,这样就为深入的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创造了良好的土建条件。

国外好多建筑设计程序是从内到外,室内设计师与建筑师同步介入。1983年我和现清华美院一些同事参于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工程室内设计,拿到的是美国人设计的建筑初步方案图。这时,日本人深入的建筑设计才刚刚开始,他们依据室内设计方案对建筑空间形态和组合作了不少调整,新加坡人主持的风、水、电专业设计的依据之一是室内设计方案。

我国目前不少工程室内设计启动比较晚,有的最后只得边设计边施工,这给设计、施工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往往造成风、水、电专业设计返工、工程返工,给业主工期及投资带来损失。如果室内设计与健康设计基本同步进行,室内设计的周期就长,就能做深做细,最终受益的还是业主和社会。

关于室内设计业的管理问题现代人的心态趋向平和,一般不崇向装饰以表现自己的地位和荣耀,而是讲究科学注重室内环境在视觉中形态繁简适度,富有韵律感,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现代经济发展及运作模式,已不合时宜。因此,室内装修潮流向着简洁的方向发展,提出了“简装修重陈设”的概念。如果建筑空间及风水电设施合理,业主往往就不动建筑介面的构造,而是在陈设上下功夫,包括室内家具、灯具、织物、绘画、工艺品及绿化的整体设计及布置,达到理想室内环境要求。这些陈设艺术品可以随主人乔迁新居搬走,可以保值,特别是主人容易参于设计能更好地体现主人的爱好,形成居室的个性,因此,受到一部分业主的欢迎。适应这种室内设计潮流和社会需求,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室内装饰业和室内布置业发展起来,我的一位同学在美国就是从事这方面工作,成为有名气的室内装饰设计师。前年我参与接待的一个美国室内装饰协会代表团就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他们从事的是室内陈设艺术品、实用品的开发及陈设布置的设计工作,因为他们的工作不涉及太多建筑技术和建筑安全问题,所以也没有很多国家法规来约束他们。

我现在讲管理问题,是指二战后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的室内设计专业,工作范围从建筑介面及空间再限定开始设计的室内设计专业,除艺术外涉及到建筑技术与建筑安全各个方面,涉及到材料学及其他高科技方面,是建筑的深化设计。在美国设这类室内设计教育的高等学校要申请美国室内设计教育研究基金会的专业鉴定。基金会是权威的,有一套完善的鉴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大学本科毕业生如果毕业于一所被基金会所承认的学校,就意味着已达到从事室内设计基本条件。对其将来的专业发展和职称评定以至工程投标都有直接的关系。美国有些州的这类室内设计从业者要取得从来资格,取得职称,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在欧洲有些国家这类室内设计师专业职称为室内建筑师,行业法规和从业资格审定很严格。

近十几年我们国家室内设计业发展很快,成绩很突出,但因为行业法规不健全,从来人员资格未建立起审定制度,专业介定不清楚,都是从建筑装饰工程开始室内设计工作,加之多头管理,室内设计业是比较混乱的。因此,不仅一部分工程设计水平低下,而且存在不少安全和安全隐患问题。为行业健康发展,应尽快建立专业鉴定标准和从来资格审定制度。

新世纪中,面对入世后的国际竞争,市场总要规范化,总要建立起准入制,为此,国家真正权威的规范的专业鉴定标准和从来资格审定工作不能再拖延。

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将加强设计师的责任感,明确设计师的专业研究方向和奋斗目标,有利形成我国高水平的室内设计队伍。

二、室内设计师自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水平,自强于世界之林专业教育质量要提高,系统专业基础知识要扎实我国现有近200所室内设计专业的学校,但师资力量较强教学水平较高的高等学校还不多,每年毕业生总的水平还不高。我在现清华美院环艺所工作期间,每年都要接触一些求职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考核具有系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不多,对安排他们专业工作很费力,工程主持人不可能再从A、B、C来教他,对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也很难。中国的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目前不在数量增加而在教育质量提高。我们的专业学会和协会应当抓专业学校间国内、外教学交流,力争广泛提高教学水平。今年暑假,中韩120多名教师和学生在清华美术学院进行三天教学交流,学生一天半中共同完成30多套快题方案设计,双方都感到收获很大。

目前,20多万室内设计从业人员中高水平的设计师还是凤毛鳞角,大多数设计师未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专业设计水平不够高。应接受职业再教育,在专业基础理论、技能和创造能力方面系统补课,使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培养合作精神,建立高水平团队中国人的合作精神方面和外国人相比没有太多优势,相反是较弱的。我们实力很强的设计单位不多,有些大的设计单位在业务运作上反而化整为零,削弱了在工程投标中竞争,有可能我们有些强手成为外国公司的干将,当然从长远讲这没坏处,我们中国人会在实践中成熟起来。我们要提倡培养合作精神,鼓励化零为整建立设计团队,因为,只有高水平的团队才有竞争力,争取大的工程,并把它做好才能稳定中国的设计业,才能尽快造就影响世界的中国室内设计文化。

我们要研究国外的做法,结合自己的国情,寻找设计业可行的合作方式和分配制度,把团队稳定下来。

发挥敬业精神,设计项目坚持高标准要求中外老一靠设计家做一个工程周期很长,从调研、构思、制图到现场指导要花很大的精力,一生作品是屈指可数的。有位年轻的设计师告诉我他的收入可观,一年做出近十个工程,可能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年做了这么多工程,可想能达到何种深度!近期我接触了一个工程的国际投标方案,有些国外方案标书做的规范程度深入程度像几本书并有大量实物样板,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方案就粗浅的多。我想对一个有才华的青年设计师来说应追求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在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上树立自己的形象,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较高的成就。

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评论活动近几年好多很有见识的青年设计师忙于工程,把理论研究工作挤掉了,从整体看这是损失,理论是设计实践的指导,不能忽视。最近钓鱼台国宾馆工程室内设计国际招标,新加坡方案做的很仔细,很深入,可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理解较浅,表现手法较一般而落选。美国人从国际化角度感受、理解中国宏大宫廷建筑的文化神韵、氛围,又结合钓鱼台园林的具体环境进行构思,获得成功。他们的差距是设计观念的差距,是理论上的差距。

专业建筑室内设计范文4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 要:贯穿整个论文的内容是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的演变。首先得出中国室内设计专业由依附于建筑到独立分出,由国家政治主题装饰到全民关注装修的发展变化;然后分析了20世纪末中国室内设计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对20世纪末中国室内设计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室内设计的基本评价体系;最后论文提出了21世纪室内设计的发展是强调无污染、有利生态平衡的“绿色设计”和关注节约资源、节省能源的“适度设计”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20世纪;室内设计;装饰;建筑设计;历史;发展;解读

中图分类号:J509文献标识码:A

“对一切现代功能的建筑来说,当它们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之日起,中国几千年的建筑传统就中断了。这个中断标志着中国新建筑的开始,中国建筑新生命的开始。”①20世纪的一百年,尽管中国是动乱无数,尽管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发展是反反复复,潮涨潮落,但毕竟总是沿着“现代”这一条曲曲折折的道路前进着,并在世纪末达到了一种空前的辉煌。

一、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分期

研究历史,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对它进行必要的断代。断代的现实意义在于梳理出研究对象现代及以前发展的大体脉络,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本时代坐标。我们知道通史对人类发展具有普遍意义,但它的断代却不能简单的推广到任何其他学科中去,因为通史的断代常常是依据政治或经济大事而确定的,虽然,这些大事可能也对该学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绝对不可能是完全同步展开的。因此,根据自身内在因素并结合通史状况对本学科进行断代才是科学的态度,其所得到的结论才是相对正确、具有说服力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有着相当密切的渊源。不论早期由建筑师完成,还是由后来分支出来的专业室内设计师完成,室内设计的发展和建筑设计的发展基本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参考建筑设计史的状况对室内设计史进行断代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国内外研究建筑史的学者们,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者1919年格罗皮乌斯开办包豪斯之际,当作现代建筑运动的起点,这已经成为共识”②。对于现代设计之前的作品,西方则都以传统设计而称之。也就是说,西方建筑史的断代被高度概括为传统时期和现代时期两大部分,其分界的时间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者1919年。但对中国建筑史的断代,大多数学者则否定了这种两分的做法。他们认为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这一时期走着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道路。1840年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建筑设计的传统时期也宣告结束。这是非常正确的,也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同时,他们还认为中国现代建筑的产生应该在时间上落后于西方。因此,中国建筑现代时期的开始点也必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或者1919年之后。目前较为学界认同的这一开始时间是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也就是说,1949年以后中国建筑步入了现代时期。1840年中国建筑的传统时期结束,1949年中国建筑的现代时期开始,那么1840年至1949年的这段时间又该怎样描述呢?这就成为研究中国建筑史时必须进行特殊的处理问题。学者们参考了中国通史的断代方法,用近代时期来表述这段中国建筑从传统时期之后到现代时期之前(即1840年至1949年)的历史。目前,这一断代的结论已被建筑史学界广泛的接受及采用。“中国通史的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写到1919年的。通史近代史的下限定在1919年的还是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史学界争论的问题。不过,现行的中国近代建筑史,是从1840年写到1949年,这一点却没有什么争议。”③《中国建筑史》④、《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⑤等著作都列出了中国近代建筑部分,时间为1840年至1949年。

根据笔者个人观点,把中国建筑的发展加入一个近代时期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太合适的,有值得我们进一步商榷的地方。

首先,不容置疑,现代建筑运动及其所倡导与推崇的现代建筑最先发端于西方。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各地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就一定要比西方在时间上有所滞后。因为决定各地走向现代建筑之路的直接动力是当地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改变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容的变化,是该地区建筑发展本身的必然规律,而不是西方的现代建筑运动。一旦这些动力形成以后,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就会随之展开,时间上并不需要受到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限制,西方现代建筑运动对于它的发展来说只是一个好的催化剂。被公认为现代建筑发展奠基人的四位建筑大师之一的莱特,在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就沿着了一条和其他三位欧洲大师不同的道路,最后取得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其次,笔者认为对于什么是现代建筑的标准也应该有一个更科学的评价。虽然,现代建筑运动所倡导与推崇的现代建筑1919年后很快就蔓延到全世界并长时间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但以此作为衡量世界各地建筑传统与现代性的唯一尺子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应该的。那些试图摆脱当地传统建筑形式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建筑,都应该具有现代建筑的意味,尽管它和现代建筑运动所倡导的可能存在差别。其实这些非主流的东西更珍贵、更有意义。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强大的动力下,对现代建筑探索就应该或多或少的表现出来,只是这时可能是较本土化的,至迟到20世纪20年代这种探索已溶入到国际现代建筑运动之中,并最终诞生了被广泛认同的现代建筑。

再次,现代建筑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过程。过程与结果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应该安排在同一时期。如果说把过程放在上个时期是勉强的,那么为其单设一个时期就更是不可取了。1840年后,帝国主义不仅在我国输入了他们本国的传统建筑,也还包括一些对现代建筑具有探索意义的建筑。同时,中国第一代们也创作了大量此类作品。鉴于以上三点理由,笔者认为中国建筑史可以取消近代时期,同西方一样,只分传统时期与现代时期两部分,1840年是它们之间的分水岭。

从1840年开始到现在,中国建筑史进入了现代时期。在这短短的160多年里,它的发展又经历了萌芽、停滞、追赶三个不同阶段。萌芽阶段从1840年到1953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外建筑师们总体来说溶入了现代建筑运动的大潮中,并最终在中国的土地上创造出了既符合现代建筑运动评价标准又颇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停滞阶段从1953年到1977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政治因素的影响,中国建筑与国际上正在蓬勃兴旺发展的现代建筑间产生了隔绝,使刚刚起步的中国现代建筑进程出现了主体停滞状况。“发生社会变革而后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49年,就成为中国现代建筑历史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如果没有来自意识形态的主观干预,会自发地沿着现代建筑运动道路自然发展。”⑥明确地说明了其时中国现代建筑没能按照本身的规律向前发展,出现了停滞。我个人认为这段话是基本正确的,但在时间确定上有点疑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最先进入了一个三年的恢复期,其时政治统帅一切的现象刚有抬头,并没彻底形成。建筑创造环境较为宽松,基本上还保持着沿现代建筑运动的大道稳固发展。所以,上面那段话的开始时间改为1953年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追赶阶段从1977年到现在,在这段时间里,国家完成了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并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现代建筑其时在很多方面完成了与国际的接轨,完全摆脱了所谓政治的、革命的束缚,按自身规律大步向前,呈现出高速追赶的景象,时至21世纪的今天,许多方面已达到争创国际一流的水准。

对应中国建筑史,我们对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史可做出以下的断代:20世纪中国室内都处在现代时期,其发展主要经历了1900-1953年的萌芽阶段,1953-1977年的停滞阶段,1977-1999年的追赶阶段。这里有必要再对这三个阶段中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做一些说明:第一阶段,室内设计完全依托于建筑设计。第二阶段,室内设计开始分离于建筑设计。第三阶段,室内设计彻底独立于建筑设计。曾坚先生就说过:“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专业与学科,登上建设的舞台,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⑦。

1. 1900-1953 新形式的涌入与现代建筑的萌芽

这一时期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过程:①西方古典建筑及室内设计的作品的大量涌入;②中、外建筑师们对中国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创作出许多富有影响的作品;③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作品在中国诞生。

这一时期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区别于中国传统建筑及室内的营造方式,大量地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②建筑及室内在迈向现代主义的过程中,展现了极为丰富的形式;③建筑师担负着从室外到室内的整体设计工作,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还没有分开。

我们通过对这一时期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基本经验:①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产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唯一的前提;②优秀建筑作品的创作对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③文化的交流能促进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进步;④战乱的局面不利于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发展。

2. 1953-1977 整体发展的停滞与局部工程的闪光

这一时期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过程:①由于政治的干预,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相脱离,希望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但结果并不成功;②“十大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创造了中国营造史上的一个辉煌;③期间,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发展基本停滞,但一些地方建筑及功能性强的建筑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这一时期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建筑与室内设计强烈地打上了政治的烙印;②室内设计仍然以装饰为主,空间设计手法没有突破,较之西方同期明显落后;③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开始分离;④一些地方建筑及功能性强的建筑的设计表达了中国建筑师对现代建筑及室内思想的自我探索。

我们通过对这一时期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基本经验:①政治动荡不利于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及建设的发展;②要使建筑和装饰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按其自身的规律办事;③闭关自守对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有害;④经济发展是促进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提高的重要保证。

3. 1977-1999 超出寻常的追赶与不求甚解的盲目

这一时期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改革开放开始,深圳地区的迅速发展,带动室内设计队伍的迅速膨胀;②大量旅馆、酒店类建筑的建设使全国的室内设计行业逐步发展壮大;③传统文化与现代形式设计结合成为中国室内设计师呼吁和研究的主要课题;④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住宅装饰热、商业建筑装饰热、办公空间装饰热的三热现象,其中有很多盲目追求所谓时髦的作品产生;⑤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相关组织的出现和各相关杂志媒体的运作促进了室内设计业不断朝健康的方向发展;⑥香港的回归和国外设计师的参与,对中国本土设计起了“催化”作用,同时涌现出一批人数可观的水平较高的中青年设计人才。

这一时期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室内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景象;②走现代之路是建筑发展的必然选择,室内设计真正做到了从空间、界面、陈设的三位一体;③设计创新已成为优秀设计师的主要追求;④集体创作的方法有失有得,政治稳定是发展室内设计的重要前提。

室内设计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通过对这一时期建筑及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的梳理和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①改革开放是促进室内设计发展的重要保证;②市场经济是加快室内设计发展的催化剂;③全民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室内设计发展走上新的台阶;④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室内设计发展的步伐;⑤盲目的追求高速度对室内设计的进步是有害的。

二、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发展总结

回顾中国室内设计专业20世纪的历程,应该是一件使人兴奋、倍受鼓舞的事。中国室内设计专业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中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壮大到至今较为庞大的专业规模,通过设计所转化成的物质产品成为几乎所有城市居民感兴趣的、渴望得到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广大群众所带动的社会需求成为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科技又成为专业发展的基础,促使了最终以满足人类需求为终止目标的设计专业的发展壮大。

室内设计为人服务,在满足人的生存居住和各类使用要求的同时,又规定并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行为,以及启发人的思维方式,调剂人的情绪和心态,它已经成为人类在改善生存条件的同时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发展中的中国,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国范围的室内装饰热潮涌动向前,人们对居住需求及爱好的不同要求又形成了专业发展的多样性特点,以及具有区别于大工业产品生产的艺术特定要求,促使了现代室内设计专业必将较快地发展成一门介于科学和艺术之间的综合性新兴专业。其专业内容涉及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许多方面,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密切关系,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理想的社会环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应当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室内设计的质量不高,这部分设计一直被三个怪现象纠缠着:一是盲目崇洋思想。明明是中国餐厅,室内却是全盘西化;一个风景区的旅馆,室内居然装饰成“欧洲古典风”;一些文化素养不高的设计者,借不伦不类的“罗马风”、“路易十”也占领了不小的室内设计空间。崇洋思想在甲方也有严重的表现,某些资金富足的甲方甚至说“我这项工程重要,所以必须外国人来设计,至少也要香港人设计”。

室内设计面临的第二个怪现象是庸俗腐朽。为了迎合某些文化素养低下的甲方要求,有些设计人员将一些庸俗、腐朽的东西搬上室内设计的舞台。例如为了招揽顾客竟将西方浴女雕像作为餐厅装饰,帝王神怪在某些项目中也成为室内设计的主角。这些现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批评,有越演越烈的倾向。

室内设计面临的第三个怪现象是豪华浪费。为了摆阔气、争气派,可以在室内设计中不顾实用、不讲功能互相攀比。他们视节约勤俭为寒酸,以浪费豪华为光荣。一些公共建筑动辄花岗岩、水晶灯、全实木装修、进口家具。更使人难以理解的是,把住宅装修成星级旅馆的客房,甚至总统套房。这种作风己经迷失了室内设计的基本目标。

初步分析造成某些室内设计质量低落的原因大体上有如下几点。

①设计人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

应该说当前国内经过正规专业训练的室内设计人员素质是比较高的,创作了不少有分量的室内设计作品。可是在改革开放的急流中,受过正规专业训练的室内设计人员,在数量上满足不了任务的要求,于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相关专业人员,甚至无关专业人员,都想方设法挤进室内设计队伍。加之国家没有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于是从整体来说我们的室内设计水平就有不少跌落。为淘金而来的设计人员,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随波逐流。拿到任务后,任凭文化水准低下的甲方喜好,找一些外国资料东抄西凑,以交差拿到设计费为惟一目的。这种拼凑抄袭之风的盛行,是室内设计质量低落、水平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②不正当竞争的压力

目前我国虽然有了投标的竞争机制,一些工程项目也都经过公开设计竞赛,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有许多漏洞,形成了不正当竞争的温床。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往往设计得好与坏并不是竞赛中标的真正因素,而凭良好的关系特别是金钱的关系才是中标的惟一因素。不正当竞争的另一种表现是,不在创作上狠下功夫,而是着力于表现图。在这种情况下,任务来得急,一二天透视图已送到甲方面前,其实这个透视图与建筑和空间平面风马牛不相及。由于透视图画得花花绿绿,加上与甲方私人关系良好,这个透视图就算通过。至于将来施工出来是什么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样的“设计方法”在一部分室内设计单位非常流行。

③没有适当的创作周期

室内设计作为一种创作、一种创新,需要研究、推敲,这都需要时间,没有适当的周期保证,出现优秀的创作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甲方希望设计时间缩短再缩短,如果做不到,甲方可以请到时间再短也能完成设计任务的人,于是,即使很有造诣的设计人员,也只能放弃认真创作而就“快速设计”了。

书店里铺天盖地的“世界”室内设计“精华”,助长和推动了这类“快速设计”。这些“精华”既无工程名称、又无出设计条件与意图,一个照片任你抄袭。更有甚者,直接拿了这些“精华”让甲方选样子,摈弃了室内设计创新的职业特点,这是一种十分不利的创作环境。

④业主的不合理干预

律师、医师、建筑师及室内设计师都是所谓“自由职业”者。业主与自由职业者的关系不是雇佣关系,自由职业者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的劳动为业主服务,这种劳动理应受到尊重。业主一般不会指挥律师为自己打官司,也不敢指挥医生给自己开刀用药,惟独对建筑师、特别是室内设计师的专业知识有所藐视,凭着个人口味,随心所欲、指手划脚地拼筑方案,于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雇佣关系,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一个出主意一个画图。这样室内设计师还有什么创作可言。当然业主的意见也不全是不合理的,他也有自身合理的需求与商业目的,但当雇佣关系十分明显时,确实对室内设计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害。

2.室内设计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21世纪中国室内设计更加健康地发展,研究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本论文写作的目的之一。

评价设计是很复杂的,因为首先室内设计师通常面对的是建筑师设计过的空间,而这些空间又常令室内设计师不满意,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其次设计师面对的客户可能是业主、开发商或公司,而与实际使用者却没有直接的联系;再者,组织室内的元素――材料、家具、细部等常常又是由其他人设计的。

为了分析和评价设计,我们要弄清其相关的设计的目标、设计的作用和设计的责任:

①设计的目标

任何设计都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的图形制作劳动,它必须建立在新思维的基础之上,其最大目标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这种改善活动室内设计也不例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A.提升人类的能力

人类的许多能力像思考、认知能力,是可以加以开发提升的。而设计即可帮助人类发展此类的能力,例如人们想提升室内空间灵活分隔的能力,设计的发展即出现将框架结构替代传统的墙体承重结构的形式,使人们可以获得开敞的、流动的室内空间,室内装饰的创造也就由此变得丰富多彩。

B.克服人类的极限

人类的生理机能均有其极限,若单纯以人的生理机能来工作,有许多的工作是无法独自完成的。经过设计制造不同的工具及机构便可帮助人类解决此类的问题。例如电梯与自动扶梯可以帮助人们登高,减轻人的体能负荷,无障碍设计可以解决残疾人的生理机能不足等等。

C.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除了物理的要求外,人类还有其他欲望和需求,室内设计亦可创造出能满足使用者在审美、方便、安全等方面需求的空间产品。

②设计的作用

设计师从事设计工作必须关切的几项要点:功能(Functionality )、美学(Aesthetics)、生态(Ecology)、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等。在这几项要点中,设计扮演一个转化的媒介,例如在功能的要项中,空间合理分配的问题可以通过设计而得到圆满解决,技术的问题通过设计可以获得创新,家具尺度的确定通过设计以人体工程的科学方式将问题解Q。同样的在美学、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也可通过设计而得到其结果。笔者经分析研究得出室内设计的作用表(参见表1)。

③设计的责任

室内设计所牵涉到的对象主要有三个:使用者、投资者、环境及社会。设计可以说是此三者之间的沟通者,而室内设计师对每一对象均有其必需担负的任。当然有的时候使用者与投资者是一体,如针对住宅、办公类等建筑,但大部分情况下使用者与投资者是两个主体,如针对商场、餐厅等商业类建筑。

对使用者的责任:使用者是设计的主要对象之一,设计必需要能满足其需求,不只是基本的生理功能需求,还包含了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等。

对投资者的责任:投资者是设计必需负责的另一个对象,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要创造利润,因此室内设计师必需考虑所有可行的方法以满足其需求。

对环境及社会的责任:除了对消费使用者及投资者的责任外,设计所创造出来的建筑与室内,影响了整个的环境及社会,为了让人类能长久的生存在良好的环境中,设计也必需考虑其创造的室内空间对环境及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④室内设计的评价方法

从上述的内容来看,室内设计所牵涉的科目非常多,包含了艺术、科学、美学、社会、文化、环境等,要想定出一个全面的评价标准实在不容易。设计的评价问题,也一直是极具争议性的问题,究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为是一件好的设计?这在不同的国家及不同的设计竞赛上,均有不同的说法。室内设计也时时刻刻受使用者注意和评估,但是评估的标准却很难去界定,在这些纷争中,通常是由功能性、创新性、环保性等方面对设计作价判断,但这并不表示个人的判断是有根据且完全正确的。

本文在分析与研究了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背景下从设计的三大对象即使用者、投资者、环境与社会来探讨一个所谓“好”的室内设计,究竟应具备哪些条件。笔者经分析研究得出室内设计的评价方法表(参见表2),这种评价的方法虽简单,但应该是较前人有创新的、较全面的,也是能适应中国室内设计发展需求的。

好的设计是整体性的设计,是对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它的人,提升了包含所有功能、文化、社会和经济等的利益,K且竭尽人类的创造力来使其达到最佳的状况。

⑤设计的历史观、时代观和动态发展观

从宏观整体看,建筑和室内环境,总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特征,铭刻着时代的印记,但是现代室内设计需要强调自觉地在设计中体现时代模式的需要,分析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积极采用当代物质技术手段。

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物质技术文化方面都具有延续性。追踪时代和尊重历史,就其社会发展的本质讲是有机统一的。在室内设计中,特别是在生活居住、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类型的室内环境里,采取具有民族特点、乡土风格,充分考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设计手法是可取的,当然这里的历史文脉并不能简单地只从形式、符号来理解,而是广义地涉及规划思想、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特征,甚至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和观点。

另外,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也日新月异,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气氛的欣赏与追求,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这些都将促使现代室内设计在空间组织、平面布局、装修构造和设施安装等方面都留有更新改造的余地,把室内设计的依据因素、使用功能、审美要求等,都不应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以动态发展的过程来认识和对待。

3.面对未来

21世纪的百年我们已走过了四年,中国在这四年中又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这一百多年中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来看,21世纪必将成为中国环境设计的新世纪。“尊重自然”、“改善环境”也必将成为21世纪全球人类文化活动的重点。

我们正在进行着一场接力赛,我们的祖先把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到我们,这里当然也包含了室内设计文化,我们有责任将这份优秀的遗产加以发扬传给后代。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拿什么室内文化传给后代?当然不是什么西洋浴女、欧洲古典或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必须建立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室内设计的路子,既是中华民族的,又是现代的,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炎黄、也不会愧对子孙。但是有资料说“由于电子技术的普及和信息的迅速传播和交换,设计必然出现国际化、同一化的倾向,与此同时引起了传统性、地域性和个性差异将不断丧失”,又说“由于社会追求物质与功能价值的同时造成对精神和文化价值的忽视”。⑧不管此言确否,但坚持在设计中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室内设计的道路,将是摆在室内设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涉及到中国的室内设计传统是否会丧失殆尽,有没有继承可言的大问题。

这几年中,人民对生活的需求己从基本的生存、居住等生理层面,提升到养生与体验生活的精神界面。室内装饰风格也从照抄照搬国外、港台,逐步形成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设计出发点,人这一主体成为引导室内装饰设计观念的主要主题,不过与此同时我们又应该提倡不过分强调“以人为本”,假如以牺牲和破坏自然为代价达到“以人为本”,这样的设计做法是有害于社会的,要注重强调无污染、有利生态平衡的“绿色设计”,关注节约资源、节省能源的“适度设计”。室内装饰必须改变过去盲目追求时髦的材料堆砌,而更加注重安全(Security)、健康(Health)、功能(Function)、舒适(Comfort),即所谓的“SHFC原则”。⑨

中国古典哲学历来主张“天人合一”,中国传统的建筑历来注重与自然的交融。因此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实际上就是哲学理论与建筑实践的结合,虽然这里面不乏迷信的成分,但它却蕴含了尊重自然、设计环境的理念。它注重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人文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环境心理学”中有着同样的论述。体现于21世纪的绿色设计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有着完全相融的理念。今天我们正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世界在新世纪面对的重大课题,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绿色设计已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虽然绿色设计必须靠高新技术的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可以先改变室内设计行业的从业观念,首先确立节能环保的设计概念,做到不滥用材料过度装修。尽可能采用环保装饰材料,优化施工程序最大限度避免资源的浪费。然后再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所提供的条件,逐步达到理想中的绿色设计。(责任编辑:楚小庆)

① 陈志华《中国大陆当代建筑史纲》,《城市与建筑》 ,1989年第2期,第76页。

② L.本奈沃洛著,邹德侬等译《西方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序言部分。

③ 邹德侬著《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④ 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229-232页。

⑤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569-570页。

⑥ 邹德侬著《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⑦ 曾坚《从室内杂志100期看我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室内设计与装修》,2002年第12期。

⑧ 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697页。

⑨ 张青萍《室内环境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ior Design in China during 20th Century

ZHANG Qing-ping

(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rt academy, JiangsuNanjing, 210037)

专业建筑室内设计范文5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教学楼设计

一直在学校生活、学习的大学生对学校建筑都很熟悉。学校建筑是教育建筑的集中体现,它为育人提供了专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现代化的教学楼设计与几十年前的不同,多媒体教室的普及以及教学多元化的需要,也为设计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在毕业设计中,以教学楼为主题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更受学生的青睐。笔者根据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教学楼专题设计的指导进行了研究。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根据时间和任务量的安排,主要分为建筑设计部分和结构设计部分。

一、建筑设计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教学楼在满足教学科研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为师生提供各种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和知识融汇的交往空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建筑创作必须考虑的一个新课题。除此之外,教学楼的设计还应具有便利的交通联系和良好的采光及通风条件,同时还要合理安排学生的专用教室、教师的办公室,以及卫生设备和储藏空间等功能房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等国家标准的要求,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校园本质安全,师生在学校内全过程安全。校园具备国家规定的防灾避难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降低运行成本的原则。在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楼专题毕业设计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一是确定班额人数及建设班级数,以确定教学楼的建筑面积及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二是满足国家有关校园安全的规定,并与校园应急策略相结合。安全设计应包括校园内防火、防灾、安防设施、通行安全、餐饮设施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设计。注意平面设计中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的设置,疏散楼梯的个数及间距的设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门的数量及门到各疏散口的间距,均应满足相关规范疏散的要求。三是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应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及其各自的辅助用房。普通教室与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间应联系方便。教师休息室宜与普通教室同层设置。各专用教室宜与其教学辅助用房成组布置。四是教学用房内窗户应符合采光、保温、隔热、散热和遮阳等方面的要求,教学用房的门、黑板或书写白板、讲台以及其他教学基本设备及设施(如讲台,投影仪,投影屏幕,显示屏,储物柜等)的设置均应注意符合规范的要求。五是根据普通教室课桌的排布,教室内纵横疏散走道的设置宽度,以及桌椅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都要符合要求,设计教室的尺寸并应满足教室的净高。六是各种专用教室,均应按人数进行比例设计,专用教室的布置应根据使用功能进行。七是主要行政办公用房的位置应符合规定。如校务办公室宜设置在与全校师生易于联系的位置,并宜靠近校门;教务办公室宜设置在任课教师办公室附近;总务办公室宜设置在学校的次要出入口或食堂、维修工作间附近;会议室宜设在便于教师、学生、来客使用的适中位置;值班室宜设置在靠近校门、主要建筑物出入口或行政办公室附近等。八是教学楼中饮水处、卫生间等生活服务用房的设计:每处应按每40人~45人设置一个饮水嘴计算水嘴的数量;卫生间位置应方便使用且不影响其周边教学环境卫生,卫生洁具的数量及设置的位置均应符合规范要求。此外,服务用房、等候空间不得挤占走道等疏散空间。

二、结构设计

专业建筑室内设计范文6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实训室;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院土木建筑工程系是2009年底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按照“紧跟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实施差异化专业发展”的战略思想,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和反复的专家论证,于2010年9月在成功申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专层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系自成立以来,始终按照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的“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高介入”的要求进行建设和发展。目前已设置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室内设计技术三个专业,涵盖土建施工、管理、设计三个大类。

为了按照基于工作过程 “理实一体”教学环境的理念,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学做合一”的教学要求。2012年5月,我们以建系之初制定的《土建系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为基础,紧密结合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发展理念,按照“系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目标,重新制定了《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实训中心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系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原则、内容、思路及步骤。为已有实验实训室设备的重组及后续相关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实训中心建设基本原则

1.1 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实训中心的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相关,是实现理实一体教学环境的关键环节。其最主要目标就是满足各专业实验实训、技能培养的需要。实训中心的建设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和依据,在满足正常教学、实验、科研要求的同时达到实训锻炼的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1.2 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

实训中心建设首先要确保实用,满足当前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建筑行业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必然会反映到高校实验实训条件上。如果我土建系相关专业实验实训室所添置的设施设备,只能使用几年就要淘汰的话,那就会造成极大地浪费,所以,此次实训中心的建设应以既能反映当前行业的成熟技术,适当反映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又能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原则规划实施。

1.3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规划建设的实训中心,在满足当前专业教学和实训需求以及未来其他专业发展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建设用房和财力状况。在实验仪器和实验室建设选择上,在考虑到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满足高起点、高定位的要求,合理规划,注重内涵,精打细算,避免造成无谓的浪费。

1.4 资源共享、高效利用

实训中心建设必须本着“资源共享、利用高效”的原则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我校工科及工程类专业目前正处在萌芽和起步阶段,与已有的老专业关联度不高。因此,建设的实验平台不但要满足本专业的需求,还要根据学院及土木建筑工程系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在满足我系土建类专业后续建设的基础和研究平台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为学院将来开办的其它工程类专业服务。

1.5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土建系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实训中心的建设必须遵循和依据专业建设和与之相结合的课程现状、发展方向,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建设。因此,土建系实训中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阶段实施。但是先期一定要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总体规划,根据学校财力物力,分步组织实施;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又要做到以客观实际情况为依据对规划进行适时调整。

2.拟建实训中心内容

土建系实训中心计划建成建筑工程基础实验实训室、软件应用实训室、室内设计与工程实训室、以及分部分项工程实训楼(半截楼)。

2.1 建筑工程基础实验实训室

该实验实训室下设水泥实训室、混凝土实训室、材料检测实训室、理实一体土力学教室、理实一体测量教室、工程制图室六个分室。主要承担土建类高职学生手工制图、建筑材料、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测量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及对外材料、土工检测试验。

2.2 软件应用实训室

通过购置电脑,图形设计、造价以及相关管理软件、将其建设为一个“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主要承担土建类高职学生建筑工程制图、建筑结构、建筑构造等相关课程的上机绘图练习;以及工程造价、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建筑资料管理、工程招投标、室内装饰设计等实验实训任务。该实训室还可用于对外培训与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2.3 室内设计与工程实训室

该实训室主要用于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设室内设计与室内工程两个分室。通过购置图形设计工作站、有害气体检测装置、修边雕刻机、曲线锯等仪器,努力将其建设为一个“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用以承担室内装饰装修效果图设计、室内装饰装修施工、装饰装修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等实验实训任务。该实训室亦可用于对外服务以发挥其社会效益。

2.4 分部分项工程实训楼(半截楼)

该实训楼主要用于土建类专业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要求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实训的主要场所。在承担地基与基础工程实训、主体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实训、砌体工程实训、屋面及楼面工程实训、防水工程实训、装饰装修工程实训的同时,还可进行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相关课程的校内认识实习。

3.建设思路及步骤

我院土建系的建设和发展无疑要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实现。因此,首先从无到有、建设满足该专业开设课程相关实验实训设备和设施是当务之急。土建系实训中心下设各实验实训室必须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设计建设。其建设过程可以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主要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开设主干课程和相关实训教学为基础和依据,建设完成建筑工程基础实验实训室。将其打造成土建类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母平台,为后续专业的开设建立一个良好的硬件基础。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通过1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软件应用实训室、室内设计与工程实训室以满足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与实训需求。

第三阶段:深化阶段,用1-2年左右时间,完成分部分项工程实训楼(半截楼)建设,进一步深化我院实验实训的层次,进一步提高我系专业实训整体水平以及学生施工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通过3~5年时间的发展,土建系实训中心相关实验实训设备和设施建设将基本达到完善,将充分满足我系目前及未来计划所开设专业的实验实训要求。

4. 师资队伍建设

以上关于实训中心建设和发展的规划能否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与能否建立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实践教师队伍密不可分。因此,在按照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加快建设各实训室的同时,我们也制定了相关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推动我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

4.1 鼓励专职教师考取各类行业资格证,直接为本行业服务,以直接实践的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达到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4.2 积极派遣我系青年教师外出参加部级企业顶岗培训。

4.3 严格要求本系教师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自修和内部培训。

4.4 招聘和引进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技术水平的行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

5. 结束语

实训室建设是高职院校能否成功培养企业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紧扣土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所需建设的专业实训室进行准确定位、周密的部署、积极有效地落实才能不断地推进土建类专业以“工学结合”为思想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最终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这一目标与任务。

参考文献

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周晖,程忠国,鄢维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17-19

姜大源,熊熙,尹洪等.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