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德育案例范例6篇

初中生德育案例

初中生德育案例范文1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常识普及和自我心理照顾的一门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较为迅速的阶段,思想品德课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步骤。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启明星。学生唯有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并能够正确分析自己的心理现状,在遇到心理障碍时能够通过自我剖析和自我缓解来解决心理问题,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目标。就目前的中学课程开设以及社会上的心理关爱机构的开设情况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基本还是要依靠思想品德课的开展来推进。思想品德课可以系统地、完全地、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也可以以最为熟悉和接受的方式从心理健康教育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步骤。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为了保证这种渗透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时,课堂上的活动以及一系列课外活动都应该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

1.教学案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学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教学案例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吸引力,可以使知识更加深刻地保留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同时教学案例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环境当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较为顺利地发生知识迁移和情感迁移行为,让学生对教学案例中的行为有更深刻的体会。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学案例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知识传授、心理问题剖析、心理常识普及、心理游戏开展等模块,其中各个模块都需要生动的教学案例作为例证支持。如学生辍学的案例、家庭沟通问题的案例、学生沉溺于网络的案例,甚至是学生试图自杀的案例,这些案例所包含的心理健康知识将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较为丰富的素材,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开展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此类信息,积极与周围的师生及家长沟通以协助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课外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课外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社会发展展览馆等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样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将课外实践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实践包括带领学生进社区服务、开展社会小调查、参观心理咨询中心、与心理咨询师对话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静态知识转化为生活中不断变化和更新的动态知识。同时这种转化还需要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服务能力,以帮助他人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课外实践中教师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当好课外实践指导教师的角色,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变化,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道路上的引路人。

初中生德育案例范文2

要想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采用特有的方法,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本文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我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大约有15%的初中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做出逆反和偏激行为。一些学生由于受家庭、学校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应引起教师的关注。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俞国良曾说过: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发展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是祖国最有力的后备军,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其心理发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社会和时展的内在需要。

2.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过渡时期,尚未成熟。初中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引导,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指明方向。

因此,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利用案例进行教学。

思想品德教材包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这些案例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素材。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找对案例切入点,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例如,教师可提供以下案例:初中生李某学习努力,原本成绩很好,但进入初中后,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害怕同学超越自己,也害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盼的目光,这给他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导致成绩一日不如一日。这样,学生就能深刻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思想品德案例,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排解心理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2.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可用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制订教学计划,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随意使用案例,否则就会导致案例与教学脱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3.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初中生德育案例范文3

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提问模式;教学方法

初中时期是学生各方面知识得到普及的关键时期。在针对学生的教育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学生在此阶段,心理思想等方面需要全面得到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混乱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当前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思想情操与个人理想上做好工作。因此,密切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利用基于生活化思维的教学模式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一、针对生活化案例教学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当前的教育课本。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为主。意义是促进学生的思想成长。同时要求通过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是每位思想品德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案例教学法以其生活化、典型性等特点,能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尤其是针对法律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起到重要作用。

二、以提问模式实施教学,提升学生思维

学生步入初中后,心理等方面已经得到一定的成长。在个人的想法、思考方式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后续的成长中需要有人为他们引导方向。依据现在学生的发展情况,笔者建议教学中可以实施引导性的教学方案。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讨论研究能力,活跃思想品德课堂的气氛。同时能够给予他们一定的思考空间。我们知道初中思想品德内容源自于生活,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基准选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问题来诱发学生开展发散思维。如:在学习“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教学内容时,笔者以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开门之前》为背景来提出问题,即:你觉得这幅漫画说的是什么?想要反映什么?想想怎样才能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样以问题为线索来引导学生思维,诱发其自主地探究法律规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畅所欲言,拓展学生的思维范畴,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三、生活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流程

1.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实际案例

选择科学的实际例子很重要,是整个教学方案开展的基础。

教师在选择实际例子时要遵循上面的原则。选编案例的方法有

多种。

2.选择具有典范特征的案例

在我们初中的教学材料中就有一些案例供我们使用。这也是比较方便的选择,而且范例也具有典范特征。如:在学习《教师伴我成长》时,可选用教材中的案例:数学课上坐在副班长小强旁边的几个捣蛋学生正在“嘀嘀咕咕”地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老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强站起来坐到教室最后一排的空位置上,但小强气呼呼地坐在座位上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即将爆发……通过让大家讨论这个老师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会怎么办,冲突将如何发展,引导大家换位思考,构建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3.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发现案列

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实际教学例子进行收集。这种办法也是选案中比较实用的方法。这需要老师在看电视、报纸或者上网浏览新闻时,注意到具有教育意义的例子。这些资料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和影音资料。另外,还可以动员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如:在人教版八年上《我与父母交朋友》这一课的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自己父母和自己的故事。让大家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身边事例中感受父母的爱。

四、灵活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多元化思考能力

当前教育模式发展较快,新课改不断延伸。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本中,也进行了不断的改善。课改内容与以往相比,内容覆盖面广,形式也更加开放。如:现在课本中存在的名人名言、想一想等内容。这些内容还会配上一定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依据这些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老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研究能力、思考能力的发展。

总之,当前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主。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结合学科的内容多渠道地启发、锻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书.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14).

初中生德育案例范文4

关键词:运用;初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法

引言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初中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将教学与实际充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重要。

一、初中政治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初中政治教师在引入案例进行教学时,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有充足的实践机会,从而实现教学的学以致用[1],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二)针对性原则

初中政治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一定要遵循针对性原则,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确保教学案例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让教学能更加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引入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认同,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案例,学习案例中的教学知识,总结案例经验并且吸取教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方向性原则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多初中生由于认知能力、辨别能力较差,导致在面对是非对错时经常会出现不知所措,甚至行为偏差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初中政治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坚持方向性原则,在选择案例上重点选择正面、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案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正确指引学生的健康发展方向,同时通过一些反面案例有效警示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的形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时效性原则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对新鲜事物、外界环境或者学习都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遵循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坚持时效性原则,引入时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实时案例,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政治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拉近政治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有意识地自主学习政治知识。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钻研教材,合理选择案例

教师是初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执行者,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2]。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在实施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尽量选择与初中生有关的教学案例,确保案例的有效指向性,通过自己编写、新闻收集等方式引入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案例,让学生可以在与教师一起分析案例后更加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可以从案例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思想教育,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在教学初中七年级上册《学会控制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马加爵案例,马加爵因为在校期间受到同学的歧视,产生了焦虑、忧郁、愤怒三大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日积月累使马加爵形成了扭曲的性格,最终他情绪失控,不仅亲手毁掉了室友的一生,也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学生在听完这个案例后,更能激发自身的共鸣,不仅会对情绪控制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还会对同学歧视、同学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及反思。教师在与学生简单分析案例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会控制情绪,学生在听完这个案例后会更加积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和警示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二)找准教学时机,适当插入案例

目前,虽然很多初中政治教师能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案例教学法,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插入案例时机不够精准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初中政治教师想要在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价值,就必须要找准教学时机,适当插入案例,让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充分结合,避免教学出现脱离理论、脱离实际生活的现象,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打破传统案例教学过于形式化、机械化的弊端,从而真正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初中七年级政治《对不良诱惑说“不”》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教学疑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暴力行为、网络游戏、活动等不良诱惑?”要求学生思考自己遇到过的不良诱惑并且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在学生互相分享后,教师要在这时适当插入有关不良诱惑造成犯罪和伤害的负面案例,以此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拒绝不良诱惑的重要性,在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后,教师要“乘胜追击”继续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该如何做到彻底抵制不良诱惑的侵蚀呢?”在学生思考并回答了这个问题后,教师抓准这一时机再次引入一个有关拒绝不良诱惑的正面榜样案例,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让学生能在正面榜样案例正确思想行为的熏陶下,提高拒绝不良诱惑的良好意识。在这种抓准时机引入案例的教学中,案例与教材理论知识融合到了一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掌握,也促进了学生从了解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迁移。

(三)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是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重视分析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政治学习环境,通过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来,与学生一起全面分析案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3],提高教学互动性。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分析案例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增加对学生分析的关注度,对于分析思路有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学习的方向正确;二是教师要多运用赞扬、激励性的语言,增加学生案例分析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能全面展现自己,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初中生德育案例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应用;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较为枯燥,所以应筛选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初中教学水平稳步攀升,加之新课改策略的合理实施与运行,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得到积极整改与创新,使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适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从而使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理解程度日渐加深,之后在此基础上有力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与学习目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实践现存问题要点分析

因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具备一定的学科理论性特点和学科实践性特点,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知识学习时务必加深理解程度,随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实践当中。需知,新型教学方法合理介入致使新型教学问题产生,此类问题均会阻碍学习进程,案例教学法实际应用不完善现象尤为明显,在此前提下便将其投入教学实践,无法带来优良学习效用。以下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实践问题详述:

1.教学方法缺陷要点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最为常见的即为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要素之间难以达成吻合,教师在进行知识教授时,单纯注重表面化知识教学,不注重知识内涵传递,学习方法和学习作用均未深度普及。从实际角度而言,案例教学法是充分利用教学实例和课程相关事项进行教学任务执行,但实际教学环节中有些教师所列举的实例和核心教学目标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与课程内容相背离且充斥着大量反面实例,此处以《发现自己的潜能》课程教学为例,教师所举实例为缺失国家经济发展,虽然本章内容为个人潜能,并且也与国家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但实际对比形式却不相符合,因此,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所举实例与教学目标相差很多。

2.实际运用缺陷要点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实际运用问题,案例教学策略执行环节中并未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深度明确,教师对政治课程案例知识并未高度重视,只是一笔带过,跳跃式教学现象尤为严重,此种状况产生会让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学习时出现混乱学习态势。《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课程教学阶段,教师在讲述问题时忽略自立讲解,而主要讲解一些无关痛痒话题,显然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没有到位。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要点分析

1.案例阅读与了解

集中讨论操作初始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资料信息内容阅读,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信息收集,随之形成初步案例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应让学生围绕案例知识主题进行问题思考与揣摩,试出若干思考题目,让学生有顺序、有目的地去解决此类问题,前期准备工作务必完备。

2.多媒体教学手段介入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中可适当融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以传统节日教学为例,教师可进行多媒体文字创建和多媒体表格创建,学生通过看书形式和讨论形式来回答教师问题,通过交流互动,最终由教师进行学生观点提炼,然后便可进行总结性点评与归纳,旨在分析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让学生口述各地文化特色和节日传统,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完善文化习俗案例教学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3.多元化学习小组创建

应适时进行多元化政治学习小组创建,进而营造积极学习氛围与轻松学习氛围,教师应以主导身份形式出现,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对教学进度全面了解,教学环节中倡导共同探讨学习模式和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学生群体在此过程中可自由发表观点与意见,与此同时也可倾听他人意见,彼此积极交流,结合自身不足与缺点来分析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具备真实性特点、互动性特点和形象性特点及易理解特点等,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原有讲台固定讲解模式被摒弃,学生不必忙于笔记记录,学生群体此时可以进行主动思考与主动学习,以至学习能力不断攀升。

4.组员代表实例观察

每个小组需要派代表上台发言,进行案例观察与案例分析,最后阶段则需探讨出优质建议,单个组别成员均需发言,可针对小组发言逐步提出质疑点和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案例讨论环节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运用集体智慧进行思维深度拓展,势必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大众群体逐渐对初中教育工作重视起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是整体初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适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可有效提升基础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仅如此,学生还会因此而爱上思想品德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初中生德育案例范文6

【关键词】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应试教育开卷考试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社会的开始,做好初中生的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与自身修养,避免学生产生不良恶习,偏离正确的成长方向。教育者应该根据新时代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不能让学生一味的背大量知识点来应付考试,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政治课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一盏给学生指引方向的明灯,一位慈祥和蔼的人生教师。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初中政治教育质量:

一.分析教学误区 改变教学方法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政治教育变得过于死板,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将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考试只能作为考查学生的一部分依据,但不能成为学生道德素质的评判标准。如果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水平,不仅会失去教学的意义,还会让学生对政治教育的目的产生误解。由此看来,我们以考试为目的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道德素质,还会束缚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到社会中参与实践的能力。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进行教学改革,清楚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即教育、培养学生,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学改革的第一步需要我们的教育方式与时俱进,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让学生把政治教育与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适当使用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政治教育的内涵,感受政治教育的魅力。用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理智的面对、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初中生,初入社会的经验并不多,正确的是非观也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正确的观点误导,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教会他们判断是非曲直。尽可能的寻找机会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通过实践中的实例教会学生做人做事。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改进传统的考试模式,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我们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传统的考试并不能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可以适当的在考试中增加一部分实践题,例如:让学生去社会中做个调查报告,把学到的知识用小故事或其他形式展示给大家,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考核,不仅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考试观念,还可以使政治教育变得更加实用,这才是我们政治教育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二.注重案例分析 提高学生素质

在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地为学生展示新题型,让学生通过练习各种题型来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收集适合锻炼与发展学生能力的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科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从容应对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分析,学生从案例中吸取了经验知识,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但不会感到政治课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还大大增加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并且还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改正,使自己不断得到完善。由此可见,将案例分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三.评价标准科学化 政治教育完善化

目前我国课堂教育的目的还是以应试为主,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这就大大降低了政治教育的效果。有些学生为了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每天都抱着书本学习,不愿踏入社会与外界进行交流,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生活与外界社会脱轨。为了鼓励这些学生走入社会,我们应该改进考试评定的方法,综合多种方式进行成绩的考核,形成客观的评定结果。例如,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同学及家长的评价都作为对学生考核的一部分,对积极回答问题阐述自己观点的同学进行加分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四.开卷考试有利有弊 推陈出新再创佳绩

目前我们的初中政治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简单的抄写书本上的内容并不能作为题目的最佳答案。考试题目较为综合,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面更加宽广,需要学生拥有大量的背景知识,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考试题目中还有一些时事热点话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把观看新闻、收集新闻当成一种爱好。但是,开卷考试同样存在弊端。一些学生把开卷考试看的极其容易,再加上其他学科的课业繁重,许多同学就开始不重视政治课程的学习,把时间留给其他科目,从而使初中政治教育得不到保障。而且大部分学生在答题时都没有创新意识,只会循规蹈矩,按照老师所教的应试方法进行答题,在案例分析中所用的案例、阐述的观点也基本相似,以至于政治教育变得僵化,使我们看不到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今,在政治教育改革的引领下,我们的政治教育方式及政治考试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教学的新突破。要想让政治开卷考试更持久的进行下去,就需要我们坚定自己的目标及方向,除去旧思想对教育改革的束缚,勇敢的面对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解决。我们要明白,开卷考试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放下考试的包袱,参与到进社会中,用实践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他们在政治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总之,确保初中政治教育就需要我们去除旧思想旧观念,用新时代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学生把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开展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雷.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