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研究方向范例6篇

园林专业研究方向

园林专业研究方向范文1

一、 导师团队联合培养风景园林硕士模式的优越性

(一)适应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加强了学科建设

1.提高导师学术水平,减轻学术门户的负面效应

导师团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 2 ]。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集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研讨,年轻的教师有活力和激情,年长的教师成熟、知识渊博,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在交流中各种学术新思想相互碰撞,可以扩展导师的知识面,开阔学术视野,弥补知识欠缺,开拓相关研究的新思路。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轻学术门户效应的负面影响[3]。

2.有利于学科交叉,实现学校资源共享

风景园林硕士应能较好地掌握风景园林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独立承担风景园林设计、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1]68。某一位导师往往只专注于某一研究方向,而对其他研究方向可能缺乏了解,如:研究植物栽培管理的导师一般不具有规划设计的能力,精通规划设计的导师植物栽培知识也可能有所欠缺。单一导师制不能满足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需求,也会阻碍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模式是实现风景园林相关学科交叉的有效途径,规划与栽培等学科相融合,加强了学科建设,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另外,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可使原先分布于各导师实验室中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有效地集中起来,实现实验资源共享,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有利于研究生选择研究课题与方向,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时间一般为两年,以往入学后学生不能清晰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实行导师团队联合培养的模式,可使风景园林专业的研究生吸纳导师集体的智慧,博采众长,能够很快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论文选题,在后期的研究中能极大地发挥创新能力。

2.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管理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中,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等,都是集体决策。导师团队监督、检查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严把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关。发挥导师各自的专长,有利于提高决策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弥补单一导师制中师徒模式的缺陷。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模式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下知识面狭窄的缺陷。实行导师团队联合培养,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为自己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在这种模式下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4]。

二、 导师团队联合培养风景园林硕士模式的构建

(一)根据应用性 、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主要为风景园林事业相关行业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尤为重要。南京林业大学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知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艺术设计素养,具备理论与实践设计能力。研究方向划分为两大方向,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和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包含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规划、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等。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方向研究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现代化花卉生产理论与技术、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新品种培育与开发、园林植物规划与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生产管理、园林企业管理、园林建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等。知识体系分为五个方面,即: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繁殖栽培;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建筑;森林生态、林农复合生态、景观生态;工程建设、工程环境;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动植物相互作用等。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和知识背景合理选择。

(二)根据培养方案 ,建立跨学院多学科合作的导师团队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态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土木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应用性、复合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也必须具备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根据已制定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培养方案,在学生的科研和实践中,建立跨学院多学科的合作团队,实行多学科导师联合培养的模式,其导师团队构成如表 1 所示。

三、实施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导师团队结构 ,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

要完善导师团队的组成结构,导师团队应由不同学科、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专业特长的教师组成[5]。在专业构成上,强调以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师为主,其他相关专业教师为辅;学历上将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导师相搭配;年龄上应考虑中年、青年导师相结合,中年导师思想成熟,基础扎实,年轻导师有激情有活力,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南京林业大学所建立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团队来自不同院系和专业,如:风景园林学院、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导师团队建设的目的在于联合培养风景园林硕士,他们的合作就是围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目标,相互配合,精心合作,直至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非常重要,一方面学术交流活动可以促进学科发展,另一方面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科研与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为此,导师团队每月组织研究生报告会,学生将自己的研究进展汇报给团队中的每位导师,研究中遇到的难题也及时提出来,由导师团队进行交流商讨后,提出解决的措施与方法。

(二)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研究生导师的职责

健全管理制度和强化导师职责是导师团队有效运行的保证。导师团队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这一目标而聚集在一起,需要有完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明确导师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应建立专门的导师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导师团队的管理办法,建立导师的遴选与退出机制,明确导师的岗位职责、权利与义务等,定期召开导师会议,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导师水平。导师团队中可以选择一位有名望、责任心强的导师作为团队的负责人,组织安排团队的各项教学指导活动。每位导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指导工作,履行学术义务,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避免出现导师团队形式化。

园林专业研究方向范文2

作者:纪鹏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研究性教学不够。研究性教学是指提倡“以探究为基础,而不是以传递信息为基础的学习”,使学生从知识和文化的接受者变成探索者。我国现行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方式多以单向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重视不够,不能很好的理解专业知识。为改变现状,应该着手进行风景园林的教学变革,建构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采用“以实际项目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强化研究性教学环境的支撑体系,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恰当的对基本功、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3]。农业院校课程特色不突出。目前国内开展风景园林教育的院校,主要以农林、建筑、综合类院校等为主。社会对农林院校园林毕业生的定位,也是以擅长植物造景为特色。但我国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教育虽偏重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性开发的研究不够深入,停留于表面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就形成了农林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色不突出、缺乏竞争力的现状。

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加强各门课程互动与交流。园林规划相关课程相对比较广泛,课程的设置时间及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对后期园林规划设计产生影响。应当通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以园林规划设计这门园林骨架课程为中心,把分散在各个学期的“点”(设计初步、艺术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城市绿地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等)都围绕到园林规划设计这个“中心”上,加强“点”课程向“中心”课程的引入,强化教学内容、形式和组织上的各种关系,使教学目标更为清晰。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强调各门课程学习内容与教学组织的相关性,有效控制课程之间的衔接与阶段过渡,让每门课程能够准确介入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后期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水平。引入设计实例,加强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长期的、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以创造性思维方式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各种实践问题的最佳方法。风景园林学科与项目相关的课程,应当尽量统一成为一个与某项目相关的专业课程群。如在进行某个社区公园项目的设计时,这个公园施工图的内容应成为工程类课程的一部分,效果图表现应该成为园林计算机制图课程的内容,植物景观设计应成为植物配置课程的内容,涉及的本专业不擅长的部分(如建筑结构)应联合相关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保证学生学习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使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群的课后能接触到一个完整的项目内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整个项目的过程了然于心,掌握较高的工程应用技能,同时也提高他们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加强研究性教学方式。风景园林教育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式,能最大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风景园林学科许多问题的提出,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而是会有多种答案。但是对于问题解答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使学生自然地把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研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不拘一格,如师生问答型、随堂讨论型、专题研讨型、拓展学习型、课题研究型等。风景园林学科可以采用专题研讨型、课题研究型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方式进行研究性教学;学生应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以课堂讨论或汇报的形式进行成果交流,并将好的研究成果推广到社会。教师则要从思想和知识储备方面要做好研究性教学的充分准备,做好引路人的角色[4]。突出农业院校特色。植物配置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头戏,也是农林院校毕业学生立足社会的出发点。植物知识是一个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结构。为此,作为农林院校的园林毕业生必须加强生态学、树木学、植物学等知识的学习。根据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就业现状,建议各个学校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组织学生到现场识别植物,对植物配置优秀的案例进行剖析,并且进行徒手绘图,分析优劣,提交报告。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生态意识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不断涌现,学习植物群落的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也越来越成为园林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需要,使得园林植物配置真正成为农林院校的特色。

风景园林学对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人类环境之间的矛盾起着特殊的作用,其前景十分广阔。因此,一定要深化园林学科的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符合时代潮流发展,为市场经济培养出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园林专业研究方向范文3

论文摘要:通过考察学习几个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情况,结合校本实际认为:城市规划专业必须抓住设计主线,充分利用农林特色,兼顾城市宏观规划,加强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力求更能体现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城市化大发展时期,相应地城市规划学科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各地先后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其中有以工科建筑学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也有以农林专业为特色发展而来的,有资料显示,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依其学科背景大致可分为4类:一是建筑类,约占65%;二是工程类,如测量、环境等,约占15%;三是理学类,以地理学科为基础,约占15%;四是林学类,约占5%。[1]近日,我们走访了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在这几所学校中,既有农林占优势的院校如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也有建筑起家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通过走访与学习,对本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思考。

一、国内各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情况

(一)农林院校中的城市规划专业

国内依托农林优势而建的城市规划专业大多走风景园林方向,风景园林要求学生要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原理及方法,了解中外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人工生态环境的理论和方法,能胜任城市开放空间,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风景园林建筑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学、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观赏植物学、建筑结构与构造、风景园林艺术、风景园林工程等。毕业生可在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园林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从事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从其主要课程和培养目标来看,既要求学生能够从大的方面——景观生态角度进行城市规划,也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详细设计方面的植物配置,可以说充分利用了园林、园艺和城市规划的优势。这一点和我们园林学院的目标相一致,因为我们也是致力于充分利用河南科技学院农林的优势,今后走风景园林这个方向。

1.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属于园林学院,是该学院五个专业之一,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区、森林公园、旅游区及城市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院培养方向与其十分接近。在北京林业大学的五个现有专业(即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园林专业、园艺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中,园林、园艺和旅游管理专业授予农学学位,而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均授予工学学位。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负责人介绍,办真正的城市规划应注重区域经济、交通规划、市政、园林等,计划加强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方面的力量和师资。今后要办成既有农林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也要逐步向真正工科专业靠近的城市规划专业。

2.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的做法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中国农业大学本身在林学院没有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只有硕士点是园林植物观赏园艺方向。但是中国农业大学因为其自身的农林优势,本着“规划的基础是生态,设计的基础是历史”的理念,他们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规划着重是考虑生态化。而城市生态学包括的内容有很多,如农田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等。当然这一点,现在也切合国家重视环境生态的的实际。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也着重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在清华,生态规划和水系规划也开始被重视起来。因为现在很多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开了植物学以后,仍然在规划设计阶段不懂得植物的配置,并且在这些高校中还不乏有农林特色的院校。所以说应该加强学生在植物和生态方面的训练和思维,将此思想引入风景区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让学生知道好的生态要保护,不好的环境我们要恢复,以此达到指导设计的目的。

(二)工科建筑院校中的城市规划专业

工科建筑特色的院校,其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和建筑学课程有很大的相通性,其主干学科是建筑学,主干课程中除了公共课程以外,在专业基础课中就开设很多门类的不同课程,如设计基础课群像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工程制图、设计初步、图示思考与表达、美术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另外开设专业基础课群像建筑设计及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及原理、规划师业务基础、城市交通工程、城市市政工程、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重点培养学生方案设计的能力;最后还在此基础上加上专业史论群像城市规划概论、中外城市建设史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和创作内涵。

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前两个专业的学制五年,最后一个专业的学制四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具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门类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因为是以建筑为特色的院校,除了基础课程的开设,在贯彻理论和实践的原则下,相关院系还开设很多的实习和实践课程,如美术实习、园林植物实习、城市交通工程实习、城市认识实习、城市市政工程实习、城市规划设计实习等。所有这些都是对理论课程的良好的补充和完善,实践完成后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设计作品,从而使学生尽快及早进入设计创作中来,而不是统统把设计集中到毕业设计阶段。

2.清华大学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建筑技术科学系;还有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住宅与社区研究所、美术研究所、景观园林研究所、资源保护与风景旅游研究所、建筑与技术研究所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此外,跨院系成立的科研综合体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依托在建筑学院。从其专业特色和研究方向来看,清华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显然是依托了其建筑学专业,相关设计模型作业也可以看出他们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空间构思能力。

这几所以建筑为主的学校里,一个共同点是都注重学生的基础课训练。在设计初步阶段,都分别有学生开始接触设计,并且做一些相关的模型。特别是清华大学,学生作业分为大一阶段、大二阶段,并且全是计算机绘图,可见学生的设计是从开始就逐步渗透而不是大三才全面展开。当然传统的以工科建筑学专业为主的院校均有一个共性,其学科基础架构在建筑学的基础上,这一类院校的学生虽然设计思维能力强,擅长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但不足之处是对社会经济等宏观城市问题分析训练少,对专门的规划技术掌握不够。[2]

二、完善我校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专业特色的确定

1.抓设计主线

作为一个省属高校来讲,最主要的问题是要考虑学生以后的就业问题。针对我们现有的师资和专业情况,我院城市规划建设应该针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抓住设计的主线。因为大的规划虽然学生可以做,但是政策性法律性太强,政府的指令性迫使我们的学生不能做而一些详细的设计如现在就有新乡市区周边的县市做一些新农村规划、小学校改造等等,这一类的需求也非常大。但是学生的基本功如果不扎实的话,就连这些小的设计也无法胜任。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设计的主线,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专业课程调整。

2.充分利用农林特色

对于整合资源来讲,我们在园林、特别是园艺方面很有优势。所以我们可以划出一条园艺——园林——规划方面的一条线,让资源共享,同一门课可能在三个专业都开,不过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园林植物学,对园林和园艺专业,植物生理、植物识别、植物配置都要突出,而对规划专业则可以去掉植物的生理部分,重点突出植物的外观和生长特点,使学生能够重点达到植物配置的目的。

3.兼顾城市宏观规划

城市发展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以设计为核心的传统城市规划理论,无法解决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日益复杂且庞大的城市问题。如现代城市规划摇篮的英国,自20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专业教育内容从传统的建筑学和工程学扩展到了地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领域。[3]城市规划是一门学科较广的专业,因此,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要广泛。所以我们还要抓好学生宏观经济、地理、社会、人文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些可以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提高其团队协作的意识。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1.基础课

园林专业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127-03

园林专业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跨学科、实践性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通过4a的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建设并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对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十分重要[1]。目前国内高校关于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也非常多,但是相关研究成果还不具备普遍性[2]。宿迁学院作为成立不久的三本地方高校,园林专业的原有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沿用了联建院校扬州大学的模式,而2校的生源和培养目标不尽相同,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已凸显出一些问题,如某些实验项目偏研究型而实践性不强,这与宿迁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矛盾。为贯彻落实宿迁学院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提升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能力,必须抓住技能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这根主线,对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构架、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驱动为主体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

1 现时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与国内其他同类高校的比较和实践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对宿迁学院园林专业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做如下总结。

1.1 公共基础课程课时量过大,实践类教学学时不足 宿迁学院园林专业学生大学四年课内总学时为2 813学时,期中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为1 061学时,占37.72%,实验、上机、毕业实习等实践类教学为836总学时,仅占29.7%。公共基础课程学时比实践类教学多225学时,这与宿迁学院“应用型” 人才培养的定位不符,实践类教学学时过少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2 某些基础课程的针对性不强,与专业课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 如园林绘画、测量学、园林建筑制图这些基础课程,目前主要聘请其他专业的教师来担任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宽泛,课程实验也往往是一些基础实验,没有侧重于园林景观,未体现出园林专业的特点。

1.3 同类课程间教学知识点划分不够明晰,实验项目有重复和交叉现象 如植物学、花卉学、树木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树木栽培学等植物类课程,各门课程的教学知识点不够独立,彼此间的衔接又缺乏循序渐进,在植物识别和植物栽培和养护等实验项目中有重复和交叉现象。

1.4 综合类实践课程实习教学少,且不当 学生在40多门课程学习中,仅有园林绘画、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几门课程安排了综合实习,而且实习地点多选择在苏州、扬州、上海等南方城市,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计划修订中应增加北方一些地方的综合实习,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不同地方的造园艺术。

1.5 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学生的能动性较差 当前的实践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对实践教学难以产生兴趣和创新灵感,制约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1.6 考核方式单一,效果差 旧有的“一考定分数”的考核方式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园林植物生长的周期长、季节性强,实践效果就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而且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自然的因素,因此实验结果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要根据目前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明确了应用技能人才培养的3个主方向:即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和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2.1.1 园林景观设计类 包括园林绘画、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在此基础上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等方法。

2.1.2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类 包括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病理学、园林昆虫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病理学、园林昆虫学等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植物基本生活习性,掌握园林植物栽培、生产及管理的关键技术,能够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制定合理的栽培养护计划,初步具备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的实际操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园林工程、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课程,要求学生能正确识读园林工程施工图纸,能根据园林设计方案绘制工程施工图,学会园林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且具备一定的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建筑施工及园林道路广场铺装施工等技术。

2.1.4 明确相关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类结果,再对每个方向内部的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如植物类课程内部的植物学、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3门课程,其中植物学是专业基础课程,在大一上学期就已开设,是为后续专业必修课程( 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实践教学应侧重于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等基本技能,同时为了实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要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应偏重于园林植物。而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的主要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前者以草本植物为主,后者是木本植物为主,因此在实验课程的开设上要综合调配,避免开出实验技能训练相一致的内容。

2.2 实验项目的设计 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设计思想[3],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以完成1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为目标,每个任务步骤又细分为若干项目。教师进行项目设定时,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项目设计时还应着重加强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如在安排教学实习中可以由原来的1门课程实习改为几门课的综合实习,统一安排各项实验项目,这样不仅可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实习时间和实习经费,而且便于加强课程和课程间的联系和渗透,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以教师为主的演示性教学模式,广泛应用“项目教学法”[4]、“现场教学法”[5]和“研讨式教学法”[6]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课程性质,合理安排实习场地和教学方法。

2.3.1 设计类课程实习 采用“工作室模式”进行项目化教学。专业教师利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对外承接项目,带领学生进行项目运作,教师为主导对项目的基本要求、预期目标和各项完成时间进行总体把握和安排,学生为主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

2.3.2 工程类课程实习 以“现场体验”教学为主。可选择在建和现有的园林景观绿地,结合项目施工实践,让学生熟知景观施工过程,通过实景效果把握设计作品与建成景观的关系。

2.3.3 植物类课程实习 可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进行,采用“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围绕苗木繁殖、移栽、后期养护管理一系列项目进行。采用组长负责小组包干的管理模式,制定全年养护工作计划,项目结束检查苗木移栽成活率和养护管理质量等,纳入成绩考核。

2.4 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目前任课教师在评定学生实验、实习成绩时多是根据上交的实验报告、实习小结或课程设计作业,而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参与度、动手能力、独立完成课程作业的情况往往被忽视,而这些恰恰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实践课程考核应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学生在实践课堂上的出勤率、工作态度、项目参与度等。终结性考核以实验项目完成质量为主。同时在学生大学4a中至少要举行1次专业技能考核。此考核应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为依据,根据实践目标体系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制定园林专业技能规范,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技能考核成绩可与学生专业学位挂钩。

3 结语

实践教学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院校而言,构架立足于学校特色、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7]。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着重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实现宿迁学院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关于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改革,而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也至关重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对原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补充完善,确保其能够适应园林学科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鲁敏,王胜永,李成.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的研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05):529-533.

[2]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01):1-5.

[3]罗丽娜.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探讨――以《广东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3(01):44-46+50.

[4]马杰,金典生.项目教学法在园林专业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4):118-121.

[5]陈祺.高职园林现场教学实践探索[J].价值工程,2015,25:241-244.

园林专业研究方向范文5

关键词 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148-03

1 引言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风景园林行业蓬勃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专业竞争日渐激烈。为了培养出更能满足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构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本文通过对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专业和我国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异同的比较分析,以期英国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方法能对我国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启示和借鉴。

2 专业概况及特色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专业特色 英国大学的风景园林教育以培养知识与实务并重的专业风景园林设计师为目的,其教育方针是使学生具备处理各种项目实际需求的能力。谢菲尔德大学是英国为数不多的兼有景观设计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的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景观系与英国景观学会以及景观执业实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邀请职业设计师参与教学,增加主要教员的工作。

在本科教学部分,景观专业提供了规划和生态两个方向的本科学位,包括3年校内课程和最后一年的企业实习,规划方向获得艺术学士(Bachelor of Arts,即BA)学位,生态方向获得科学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即BSc)学位。x菲尔德大学景观专业主要注重生态以及社会人文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方式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

我国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概况 华南农业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拥有农林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本科专业创建于1985年,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掌握风景园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风景园林领域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园林植物应用、资源与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 本科教学内容比较

基础教育的差别 两个学校的教学各有风格:华南农业大学的课程设置相对细致全面而丰富,涉及多重领域,除了所有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外,专业方面的课程也涵盖多元化的知识;谢菲尔德大学的本科课程结构简洁清晰,重点突出,对具体方向有深入的研究。

由表1所示本科课程的比较可以看出),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本科阶段将重点放在专业导论、专业相关基础知识介绍以及专业相关技能的培训,对于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在高年级,课程设置在专业相关领域都有拓展;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专业在本科阶段没有包括类似于国内大学数学的基础课程,学生在本科阶段能够贯注于本专业,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压缩放在第一年,但并未减少在专业深度方面的拓展,第二、第三年侧重学校的特色内容――生态以及可持续。

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的特点 谢菲尔德大学景观系以实际设计项目为基础进行教学,所有的项目基于实际场地,一般位于本市区。教学实践注重创新,也沿袭交互式、经验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支持、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创造性和判断力。师生比例平均为1:5,教师采取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其从事的研究项目。

1)小组调研方面。小组作业和实地考察是课程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新近建设的项目以及重要的历史景观,拓宽学生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提供学生认知社会和独立思考的机会。设计作业选在学生小组能够亲身到达的现场场地,每个作业至少会进行3次以上场地调研。

2)社会合作方面。每项课程的设计作业除了主讲教师和其他教师负责辅导小组外,同时会有景观专业社会工作者和景观专业博士生协助辅导,平均每个小组会有3个左右的教师带队学习。不同背景和身份的教员能够提供给学生多角度的信息以及思考能力。

3)课程内容方面。谢菲尔德大学有一部分课程是有关客户参与景观设计研究的方向,是该校近年来最新拓宽的发展领域。比如第二学年的“探索以及干预”(Landscape Design 4: Exploration and Intervention)和“社会干预的设计”(Social Aspects of Design)课程,前者要求学生小组到某一特定客户处(如敬老院、退休老夫妇家、孤儿院或特殊儿童学校等)和主人交流想法,满足对方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设计方案用以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后者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分析建成的景观或艺术项目,以改变受众群体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4)课外活动方面。除了和国内大学相同的社团活动外,谢菲尔德大学教师还会针对不同课程带领学生去了解相关知识和拓宽眼界。以“景观设计以及艺术行为”(Landscape Design and Art Practice)课程为例,该课程持续6周,因为课程内容是以艺术为核心,所以前5周每个周末,主讲教师Catherine Dee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活动;在课程开始前两天,组织去参观伦敦泰特现代艺术中心展览,课程中期让学生任意选用材料和方式表现抽象艺术或行为艺术。

5)实习工作方面。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专业的学生在本科结束之后会有一个间隔年,对于希望继续读研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在景观相关的公司进行实习工作,并取得公司内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具有这一年的工作经验之后,方可继续进修学校的研究生课程。

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及不足 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具体的培养方案,即学制和课程体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知实习、课程设计实践和毕业实习3种类型:低年级实践教学以重点城市地段的参观认知实习为主;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实践以在校内完成具体设计为主;毕业实习主要是学生到相关对口单位实习,是学生走向就业岗位的重要过渡环节。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缺少统筹安排。囿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学时的限制,专业实习类型相对较为单一,师资不足,统筹安排不足,缺少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项目与实际基地联系不紧密,缺少对现实社会及市民日常生活的认知,往往是脱离实际情况的理想化设计。

2)实习基地不足,校企联系不紧密。由于实习单位的实习条件和质量相差较大,且大多数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缺乏联系和沟通,使得教师对于学生在单位的实习情况了解不够,不能有效跟进和指导,使得学生不能有效通过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技术综合能力。

3)各科目实习分散,缺少综合性实践。受时间不足和实践基地偏少的限制,课程设计多以参观调研、快题设计为主要内容设计作业,多仓促完成,作业质量不能保证。而事实上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的教学实践应是各科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和融合。不同课程在教学阶段侧重不同专业及知识的教授,而实践阶段则是综合性的应用。

4 借鉴和局限

由于各方面的背景存在巨大差异,谢菲尔德大学景观专业很多相对成熟和先进的经验在国内环境下并不适用。在巨大的学生基数前提下,国内师生比例很难达到理想的数字。谢菲尔德大学景观建筑专业本身也存在自己的局限性。但总体来看,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专业可以对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实践提供以下几方面的借鉴。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操作方法和程序,从校企联合合作机制、技能培训机制、科研协作机制、就业创业机制等方面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2)发展多元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联合。实习基地的建立不单单局限在公司和企业,还应向其他领域和其他形式拓展,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实践学习。根据各年级教学目标及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分别从认知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实习、综合实习4个种角度增加实践经历。

3)增加综合性实践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增加其调研考察时间,采取教师实地讲解、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联系一批定点实习单位,加强了解跟进指导,将外出参观实习纳入毕业实习的前期环节,完善实习步骤;鼓励其利用寒暑假期进行工作实习。对于高年级学生,针对自己的专业兴趣与日后发展方向,寻找合适单位进行校外实践实习。

4)通过师资力量的合理调配和校企联合的建立,解决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在校硕士研究生可以作为辅助教员以协助讲师完成一系列的实践相关工作,从而保证信息和教学内容得到最有效的传达。学校和企业多方面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习经费和实践信息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颖.从市场需求谈中西方风景园林教育[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黄妍.英国景观学会和谢菲尔德大学景观系[J].世界建筑,2000(5):67-70.

[3]约根森,赵纪军,高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系风景园林硕士设计课程简述[J].风景园林,2006(5):20-29.

[4]戴秋思.英国传统建筑院校的教学特色研究:以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为例[J].室内设计,2013(1):39-43.

[5]邓位,申诚.英国景观教育体系简介[J].世界建筑,

2006(7):78-81.

[6]陈程飞,张文英,杨运东.华南农业大学园林景观规划分析[J].四川建材,2008(3):259-262.

[7]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EB/OL].http:///xxjs/Article-3658.aspx.

[8]Department of Landscape[EB/OL].http://sheffield.ac.uk/landscape/prospectiveug/fullcoursedetails.

[9]林广思.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J].中国园林,2008(9):56-63.

[10]王骏,张照.MIT OCW与我国城市规划学科教育的比较与借鉴[J].城市规划,2009(6):24-28.

[11]周燕,王江萍,张明.美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评估标准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园林,2013(1):121-124.

园林专业研究方向范文6

【关键词】顶岗实习;创新创业

目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政府政策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职业教育所重视。但高职课程开发、创业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方面,基本上还处于引进、吸收和本土化的探索阶段,针对目前的现状,笔者对高职园林专业顶岗实习与创新创业对接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索。

1目前高职院校园林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现状

通过调研其它高职院校园林专业顶岗实习情况发现,目前高职园林专业顶岗实习与创新创业对接的教学模式尚无系统的权威性的理论。大多还处于调研与方案阶段。如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园林专业对本校创业较成功的园林专业毕业生岗位实践调查,调查显示:从事规划设计占44.83%,工程施工管理占24.14%,行政管理占12.64%,园林植物占9.19%,和专业相关经营活动占5.75%,其他占3.45%。以上调查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对于如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构合适高职园林专业特征的顶岗实习课程结构模块,将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作为课程载体,实现实习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等方面缺少系统而科学的研究,学生被动成为职业岗位就业者,不能主动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和开拓者。

2对学生创业项目的访谈与调研,分析适合园林专业创业的项目选题,探索适合顶岗实习课程的创新创业新模式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其动手能力强,加上其比本科生更渴望成功,创业激情更强烈。近年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相继出台了创新创业指导性意见和相关扶持措施,学生创新创业e极性高,创业典型不断涌现,社会服务功能日趋呈现。该校园林专业改变传统顶岗实习教学思路,允许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进行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工作实践,学生在此阶段涌现了众多创新创业项目。如武软春田花坊,以自身专业为出发点,立足校园,辐射周边。以鲜花专递为市场切入点,以个性消费为特色,以鲜花为试点带动其他周边产品,最终形成“春田花店”品牌优势。以专业为依托,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进行的创新创业项目类型可以包含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植物相关经营活动等等。

3分析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创业实践,探索顶岗实习课程与创新创业的对接,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提升学生的创业素养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把顶岗实习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以专业理论为基础,在顶岗实习阶段,通过对真实项目的推进,以创业项目为载体进行研究,实现顶岗实习课程内容多元化,综合化,创新化。通过创新创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顺利实现就业创业,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培养出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

4“创业导师+学院教师+企业专家”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在创新创业与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教学改革的对接实践中,教师是完成课程的实施者,是专业知识的教授者,更是创业实践的引导者。这就对高质量的“创业导师+学院教师+企业专家”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在课题实践阶段,可以采取教师培训,教师创业、企业锻炼,企业家、工程师兼职等多种方式建设完善师资队伍。

5分析创业实践项目工作任务情境,实现课程实施一体化。

以专业理论为基础,通过创业项目工作任务的情境设计,在顶岗实习阶段,通过对真实项目的推进,在推进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以及“实训室、工作室、创新企业工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链,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6顶岗实习的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顶岗实习在计划阶段就应制订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完善顶岗实习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连续的评价。可根据顶岗实习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的建立,开创“项目展示、企业招聘、行业评价、社会评价、项目参赛”多种模式,践行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强化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与探索,形成高职园林专业顶岗实习与创新创业对接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欣,林夏珍. 风景园林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c],2011;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