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环境艺术范例

园林环境艺术

园林环境艺术范文1

一、环境艺术的历史变革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人类的繁衍与发展是伴随着人类不断改变环境以及征服环境的过程。环境艺术的发展是对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直接表现,回首环境艺术发展的历程,园林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受其影响:

1、原始社会环境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初步影响

在原始社会,人类对园林的理解处于原始状态,在当时的生产资料及创造力极为低下的背景中,亦有很难征服之感。因此当时的园林艺术也只能是原始粗放的状态。

2、近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存资料的增强,人类在建造了较为安全庇身所之后,人类逐步步入了环境艺术和谐时代。此时的中国园林在汉民族为主的文化在几千年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从周文王筑灵台,到汉朝的君王开凿太液池,中国园林作为风景式园林的特点已具备。到了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转折点,典型概括启发了园林艺术写意创作的方法的萌芽。从唐代以后,中国园林以情于景,因景生情的园林艺术理念,已经恰如其分的运用到了皇家园林的设计和规划上。到了明清的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高潮时期。中国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环境艺术变革的历程息息相关。

3、现代环境艺术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逐步接受新思想,与国际接轨。也在环境艺术发展的同时迫切需要情感与物质的平衡,环境艺术已进入现代主义时代,多元化时代。在中国,园林艺术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服务的对象成为广大民众。人开始成为园林艺术的主体,开始了现代的人文主义色彩情调。在环境艺术引导现代园林艺术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消费品的同时,主导者便伴随这种思维方式而产生,一系列服务大众,源于大众的大众化园林艺术作品也就应运而生。因此,人类认知环境艺术理论发展史的过程,也是人类逐步理解园林艺术内涵的历程。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为深刻的意识到环境艺术的发展历程对园林艺术发展的影响。

二、现代环境艺术特点对园林艺术创造的影响

现代环境艺术进入到高度发展的时期,其主要有两大特点即人的主体性与环境的整体性。

1、人的主体性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人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向,大众参与设计的感觉与创作的灵感,大众共享艺术成果与多元审美观念兼容。中国古典园林在其发展的大部分时代其共同点即为园林仅仅作为少数人享受及感受的空间,随着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提出,园林必须是大众参与的设计与创作,当园林艺术融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时,在生活中能长久生存的园林艺术即是真正的艺术,园林艺术是大众共享的艺术,任何设计师能否最大限度满足大众对园林艺术景观的需求,必将成为左右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园林艺术设计逐步成为沟通联系环境和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重要媒介,正是由于园林艺术作为现代环境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艺术形式在更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的感受和特点,这也是现代园林艺术发展的主流与方向。

2、环境的整体性对园林艺术的影响。组成环境各要素(地理因素、人文因素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环境的整体性。设计师应该把握环境的时代的脉搏,顺应艺术与历史发展的潮流,对每一样园林艺术作品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能更具生命力。设计师能否在充分了解历史及把握未来园林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艺术元素进行园林艺术创造,既有时代感又不偏离中国的传统,这是关键。因此这样的园林艺术作品也必将成为中国园林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艺术是一个综合的学科,包含了环境艺术、人体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学、农业等专业,多种学科的组合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方向,园林艺术在与多种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园林艺术在此过程得到空前的发展,取的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园林环境艺术范文2

为了适应园林行业快速发展和北京奥运绿化工程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园林设计人才的亟需,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园艺系2004年开始设立城市园林设计方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业。至2014年累计招录1066人,现有在校生人数371人,累计毕业生人数700余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高,大部分同学在北京二、三级以上资质的园林企业就业,很多毕业生从资料员、技术员、预算员等职位开始快速成长为设计部主任和项目经理等园林企业骨干,还有部分同学创办了自己的园林绿化公司或园林设计工作室并获得成功。由于学生在校专业学习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对接企业需求,教学过程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就业后很快适应企业岗位并快速发展,如07届毕业生任志平2010年开始任秦皇岛中冶夏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绿化总监,年薪30万;07届毕业生王志安和李彩杰毕业一年就成立了园林公司,09届毕业生李翠平毕业后一年即任北京碧海怡景园林公司设计部主任,12届孙志刚在工作几个月后就担任了业务组长,现在大千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任预算部预算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不断发展,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成立了行业权威专家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利用美术室、测量实验室、插花园艺实训室、150台电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机房、2个80m2的园林制图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条件,结合校园绿化工程可以完成学生见习、轮岗、毕业设计等校内专业实践过程;联合北京碧海怡景、北京绿茵蓝天、深圳铁汉等30多家北京园林公司建立的稳定校外实习基地,充分满足了学生的顶岗实习锻炼。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背景

为适应21世纪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需求,世界各国都在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建设,部分国家和地区发展较快,特别是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较高。在高职教育中,英国的索利赫尔学院职业教育,尤其是NVQ,GNVQ的国家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培训的单元模块课程设计的职业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体系,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在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强调实际动手能力,小组单元式教学基本上是把职业培训和技术教育结合在一起。德国的“双元制”、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日本的“企业教育”、美国和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的“CBE”模式等是本国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国外以美国、日本、德国等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从业人员为850万,实际需求1500万,而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仅为从业人员总量的1.3%,人才短缺已成为行业发展瓶颈。潜在的市场效益和大量的人才需求促使职业院校陆续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要求,作为“朝阳产业”的巨大园林绿化市场亟需大量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高端技能型人才,其需求每年增加50%以上。高职园林景观设计人才在广大的中小园林绿化企业倍受青睐。高职园林设计方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由园林技术专业适应市场需求迅速拓展衍生而来,因起步晚,发展快,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仿效本科专业及其它艺术学科教育较多“,纸上谈兵”较多,教学模式、学习过程与就业岗位能力常常错位,没有真正突出高职就业导向的能力培养特点和自身专业特色,学生实践能力不能真正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如何充分利用并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条件,对接企业岗位能力,探索充分体现高职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模式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三、“双身份、双课堂、分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大量的园林企业一线调研,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10年开始创新形成“双身份、双课堂、分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第1-2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开放各实训室、日光温室、校中企(校园绿化工程)等校内实训基地,以及利用武烈河沿岸、周边高校校园绿化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见习实习等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认知行业发展。体现既是学生又是见习生的两种身份,即跟着指导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学着做,实现第一层次的专业递进。第3-4学期,学生在校内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通过有计划地分组轮换到校内外园林公司进行体验式轮岗实习,参与园林设计项目,在实践中掌握园林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在专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指导下自己做,完成第二层次专业递进。第5学期,利用校中企、校中店,学生通过边顶岗边学习边设计的方式,选择毕业设计项目,同时指导低年级学生见习或轮岗实习,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在校学生选取的设计题目有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小游园设计、校园绿地改造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在设计图的基础之上,编制园林工程预算,以及在校内实训场地上进行测量放线。通过两种课堂两种身份专业实践活动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即实现团队合作做,完成第三层次专业递进。第6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利用企业项目,带着工人和指挥别人完成岗位工作,使学生掌握系统深入的理论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经验进一步丰富,实现专业与企业、专业与岗位对接,完成第四层次的专业递进。

四、课程体系设置实行学分制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调研,分析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归纳岗位工作任务,明确职业能力,组织骨干教师转化确定专业课程。实现“三个对接”,即课程体系对接岗位需要,课程标准对接职业资格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实现培养过程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课程体系设置实行学分制。本专业设置计算机基础、英语等公共课8门,30学分;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园林制图与识图等专业基础课8门,28学分;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等专业课8门,61学分;拓展课2门,10学分;选修课4门,4学分。顶岗实习学分为6分,职业资格证书学分每个2分,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另附加4分,部级技能大赛另附加6分,总学分获得142分方能毕业。学分的多少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为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和特长提供了灵活的空间。

五、结果讨论

园林环境艺术范文3

一、植物造景基本含义

植物造景主要指人们通过各种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等,来构建符合现代社会生态环境发展形势的景观的园林设计方式,该方式既能将多元植物自身形体、色彩及线条之美充分展现出来,也可通过合理配置这些植物创造一幅幅美好、生动的美景画面,为人们带来更加赏心悦目的景观,进而使人们在欣赏美景时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由主要实践特征出发,植物造景最大的应用需求就是着重强调植物景观设计整体视觉效果。植物造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必需基础环节,具体实践运行时,既要十分关注各植物间的科学、合理配置,也要全面了解、掌握多元植物与其他园林设计元素间的关系,以全方位凸显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性和自然美观性为最终目的,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园林景观中,植物实践应用主要功能是构建室外空间,用以遮挡住不利于景观建设的物体和地理形势等元素,继而促使园林内各植物与建筑物间的结构更加和谐、统一,充满艺术之美。就实用层面分析,可知植物造景设计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不但能大力改善园林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生态化的休闲、娱乐场所,还可有效增强园林景观艺术水平与游览价值,大幅提升园林景观整体设计、运行效果。除此之外,植物在实际园林设计过程中,还具有净化空气、维持水土平衡、滋养水源及改善环境质量等功能,是有效解决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行路径。

二、环境艺术设计基本内涵

环境艺术是一种针对空间改造的艺术,最终目标是促进相应空间科学性与美感的相互统一发展,始终将和谐设计理念贯彻落实于具体设计环节中,具有巨大的长远发展潜力。基于学科专业发展视角,可知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人们通过科学择取适当生活环境作为设计客体,全面掌握生态环境实际发展规律与特征前提下,深度结合园林生态环境中的建筑、植物、水流等要素,对园林景观整体布局进行最佳设计的形式,生态与艺术设计要求相对较高。根据现实情境来看,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内容范围极其广泛,不仅包含园林景观设计,还涵盖了城市建筑与环境的规划设计等。由此可见,环境艺术设计在社会学、建筑学、美学及文学等学科建设过程中,均得到相应有机运用。与其他类别艺术设计相比较,环境艺术设计最大运用优势莫过于其所具备功能性特征,该特征不仅能充分满足大众全体感官需求,最重要的是还具备极高科学应用价值,这使环境艺术设计在当今时代得到持续、稳定发展。深究众多典型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可得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实践要求人们严格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多样性与整体性相互统一,审美性与实用性兼具等设计原则,以便保证环境艺术设计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

三、植物造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效性

起初,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运用,主要是为满足人们针对植物形式美所提出欣赏要求,但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持续加快,大众生活质量和审美水平得以快速提升,且生态发展理念的发展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人注意到植物造景所能产生实践功效与作用,这将为人们探究植物造景和环境艺术设计间的联系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从大局观入手,能明显看出植物对优化大众生活环境建设、创建生态化和谐家园,建造适宜度极高的生活、居住环境等,有高水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新时代下,工业规模的持续加大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仅促使城市人口骤然增加,大量工业加工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毫无节制性开发与利用,更是催生了多种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为更好地改善社会自然环境,顺应大众观念转变时势,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开始意识到植物景观设计规划实践应用重要性,并以此为思想指导,并积极促进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合运用,力求通过植物造景技术优化环境艺术设计最终视觉效果。具体来讲,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具有这些实效性:首先,有助于人们陶冶自身情操。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植物造景的有机应用,可在极大程度上增强相应景观环境的美感,使人们能随时观赏美景,并利用该美景最大限度满足现代民众对美的追求,让其能通过恬静的环境氛围使躁动内心平静下来,进而陶冶自身情操,以丰富、舒缓其精神世界与心灵。其次,益于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植物造景设计形式的科学、合理应用,既可强化环境的艺术形式之美,使相关环境更具美感,为人们创建能获得充足自然美体验感的环境,以便使其身心得到有效治愈;也可利用植物吸收、净化环境中的有害气体,预防水土流失现象产生,降低自然灾害发生概率,以达到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最后,利于完善实际环境的不足。人们针对某个空间或地域实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对于相关环境中所存在难以改动的不足之处,应积极思考全面的完善、解决对策。植物的线条之美能够有效遮挡人工建筑所遗留缺陷,并以此促使植物与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们产生更加强烈的空间视觉感。所以,植物造景的应用可利于完善实际环境的不足。

四、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深度创新运用

园林环境艺术范文4

关键词:现代环境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用

传统文化元素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数千年来悠久历史的文化沉淀,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通过将其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运用各类审美元素,能够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对于现代环境艺术意义重大。因此,亟需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方式进行详细探究。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一)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现代文明不断进步,在全球化形势下,世界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可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精髓,并将其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在传统文化元素的实际应用中,要求准确把握各类文化元素的精髓,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作用,提高现代环境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突出含蓄美的特点。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数千年发展中形成大量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在很多传统文化元素中均体现出低调含蓄之美,同时蕴含了古代儒家思想。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积极融入现代环境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含蓄美,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采用低调的设计手法,展现出视觉张力效果,使得人们在现代环境中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刻内涵。

(三)增强环境艺术设计的和谐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同,均强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稳定的发展。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要求设计人员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西方文化交融过程中加强创新,合理应用各类传统文化元素,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同时保证与自然环境的有效结合[1]。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现状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在西方艺术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一般应用西方多元化设计方法,主要体现在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结构设计等方面。部分设计人员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在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中缺乏灵感,导致在当前的主流环境艺术中,传统文化元素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继承发展。我国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大量文化元素,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另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地区环境均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貌,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和应用,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民风民俗。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较多,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人员很难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文化元素。另外,现代环境艺术逐渐朝国际潮流方向发展,很多设计人员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采用国际化的设计理念和方式,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推广应用。

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一)转变设计观念。我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丰富,在传统建筑工程、园林工程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等方面均运用大量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参考各类传统建筑设计模式,深入挖掘历史文物历史古迹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意象,以此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刻内涵,并获得环境艺术设计灵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民族形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较多,不仅包括具体的事物同时还有很多宏观抽象的意象,包括古代儒家思想、道教思想等等,我们也可以把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作用。只有设计人员不断提高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视度,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以积极开放的民族意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

(二)仿制和复制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方法比较多,其中直接仿制或者复制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方法最为便捷。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类型比较多,同时还包括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可采用适宜的主观设计方式体现在现代环境艺术作品中。比如,在传统文化元素中有很多实体物质,包括瓷器、雕像、书法、字画等,这类实体元素的应用方式便捷,通过将其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直观地表达出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直接采用复制或者仿制的方式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展现出环境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第一,在建筑工程室内设计中,在客厅、书房、卧室等功能分区,可直接摆放传统字画以及瓷器作品。比如,在书房中可张贴水墨画,在客厅中摆放茶具,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营造良好的古典氛围,提高室内环境艺术价值。第二,在园林工程环境设计中,也可直接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根据园林工程水文地质环境规划池塘,设置假山等,即可营造出传统艺术设计效果,在很多园林工程布局规划方面,均可参考运用古典园林的设计模式,提升园林工程设计效果。

(三)有效结合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充分展现出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传统建筑工程历史悠久,在传统建筑设计建造中,古代匠人融入大量文化元素,并采用精湛的工艺技巧,充分展现出丰富的文化情感。在当前的建筑行业发展中,也可参考古代建筑设计风格和设计方法,比如,在苏州园林环境设计中,通过应用山石、水景等营造出立体画、山水画,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设计进行有效融合,进而达到极致的设计效果。另外,在建筑设计中,还可融入当地特色文化,比如在福州围楼,在客家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气候环境特征,合理融入当地文化因素,使得建筑工程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3]。

(四)保障神形结合。现代环境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注意放大格局,同时营造出简单和谐的整体设计效果,加强细节处优化处理,设计人员应详细了解传统文化的矛盾和统一,选择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进行有效融合,确保能够达到神形结合的设计效果。

(五)创新设计作品。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是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出符合自然发展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生活空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需要应用现代化科技,同时还应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还可满足现代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们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出发,提高环境艺术审美价值。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从国情出发,确保能够满足国家各项制度和要求,另外,还应对现代化发展潮流进行分析,合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科学应用各类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设计进行有效结合,保证现代环境设计科学合理,同时自然地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避免生搬硬套。另外,还应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能够自然地展现出个人情感和传统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要点进行了详细探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综合性比较强,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求应用现代化设计理念,同时设计人员还应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并将其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将现代设计理念与历史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进而彰显出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沈磊.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意义[J].商情,2019,000(044):282-283.

[2]张福涛.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明日风尚,2018,000(010):152-152.

园林环境艺术范文5

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曾经解释道:作为一种艺术中的环境设计,它比建筑更宏大,比规划更普遍,比工程更富有色彩。它是一种既喜欢管闲事又包括很多内容的艺术;而且还是一种尽人皆知、闻名遐迩、倍受关注的艺术;它在实践和环境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给予环境在视觉上的秩序能力,并能对装饰人员的领域能力有所提高。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现在也成为了很多普通高职高专学校中建筑设计专业的一门课程。它的具体培养对象都是面向园林与建筑企业的,并且还要具备很多园林养护与管理、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等基本的素质和专业性极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样才能多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对城市园林进行全面的掌握,对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作出相应的服务和贡献。在环境技术设计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涉及到地域文化,例如像北京的四合院、重庆的吊脚楼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竹楼,他们都包含着相应的传统地域文化元素,并通过环境艺术的设计,将其散发出了一种浓郁、高雅的地方特色。所以,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虽然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同时它还是一个含有多个民族的文明古国,这样也就因为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使得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也有了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而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多方面内容的艺术,地域文化也对其中的形式层面、意象层面以及意义层面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形式层面的影响

所谓形式层面,它是指人们通过对环境的直觉体验,而感受到的具体外显体态、色彩、位置、尺度、形状以及表情等等的各种直观物象。根据形式层面的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形式层面,不需要经过理性的认识和思考,就可以对其一目了然了,所以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形式层面的影响是具有极强的直观特性。虽然对于地域文化来说,它所能反应的是环境艺术中的表面属性,但它同时能够对其形成相应的直接刺激和反应,同时也作为深层认知的必经门户和先驱。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形式层面进行影响时,也对环境的气氛、性格、情趣以及观赏动力都进行了强化,并且还产生了明显的感觉反应,让唤醒作用出现在相应的情绪反应中。在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形式层面影响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虽然这些影响让人们产生了很多的心理效应,但这些效应都是短暂的,对于人的记忆和认知等意象产生得都非常迅速,并且消逝的非常快,使得人们只能短期的记忆一种意象。这就使得地域文化不得不继续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更深层一面。

2、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意象层面的影响

所谓意象层面,它是指通过对空间里的结构和框架以及典型的环境艺术设计符号的利用,而最后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内涵,同时,它也是形式层面中的一种结构要素。它可以通俗的表示成环境的性质、人类视觉上的特性以及各种场所的特征和用途等内容。对于形式层面,它和形式层面不一样,是需要一系列的理性辨别才能产生的各种直觉反应,而且还要涉及更多的理性知识及反应的内容。对于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意象层面的影响,它已经涉及到了很多内容和形式方面的问题,这也就使得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更深更透彻的研究了。意象中的象可以说成形式或是外形;而意就可以说成反映、思绪或是设想。则意象就可以直接说成是人们在环境艺术中,产生在头脑中的外界反映。根据头脑中所产生的反应,使得地域文化拥有了更强势的特征。它能够对人们过去的生活经验在大脑中进行留存,从而形成相应的记忆保存下来,而且还能对人群进行特定或间接的作用。从心里学方面来看,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意象层面的影响,是人们经过现实生活的一系列刺激而产生在大脑中的各种图像,并能通过人们的各自兴趣,将其进行保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意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主要包括环境的形态、环境的结构以及涵义这三方面。而与此同时,它也通过典型性、需求性以及易解性等各种方面所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从实践的活动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人们的意象都是通过相应的读、记、懂以及深层的认知和相应的兴趣所记存下来的。这也就是说,要想对环境技术设计工作进行特别熟练的掌握,就必须要对日常生活、文化知识,特别是地域文化的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并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明了的框架和创作的欲望,同时还应该具有生命的活力。

3、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意义层面的影响

所谓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它是在形象的结构中所隐藏起来的一种文化涵义,同时,它也是一种不具有争权夺利的精神反应。对于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意义层面的影响是非常宏大的。而且只有依靠环境中的创造者,才能对意义层面进行淋漓尽致的表现,换一句话说,就是环境艺术的设计师通过对历史、文化以及生活和其中的特殊人文要素的综合运用,并在创造过程中,能对环境的社会属性进行授予,使其能拥有相应的意义,最后能对现实中的欣赏者或者其他人们带来刺激感和影响。在现实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无论是创造者还是欣赏者,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中意义层面的影响,都能够对人类的情感沟通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使得人类能拥有相对持久记忆的同时,还能让环境设计拥有一种永久性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生活中美化空间的一种艺术设计,并且它对人们的适应和改造能力都进行了提高。同时,地域文化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它能通过各种标志性的建筑或是其它的人文建筑表现出其重要性,而且还能体现当地本土文化的传统美。

园林环境艺术范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民族元素;创新设计

一、概述

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多彩的民族民俗旅游资源,拥有自己特有的民族区域元素,这是广西创新设计区别于别处的最大资源。广西“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发展支撑能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广西”的目标;住建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加快创建园林城市;生态广西以及城镇化建设、园林工程将成为重要的产业,而正在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从事新农村规划设计与建设人才,以及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旺盛的人才需求。在国务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中强化人才培养,推动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鼓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创意和设计人才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规范和鼓励举办国际化、专业化的创意和设计竞赛活动,促进创意和设计人才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易。

二、广西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广西共有15所高职院校开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各校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均存在差异。2015年前本专科专业命名目录中,大学专科阶段环境艺术设计属于土建大类建筑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教学标准与景观设计专业、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存在交叠、混淆、课程体系建设不明晰情况。各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既存在偏室内装饰设计的,也存在偏景观设计的,也有两者兼顾的,同类专业之间人才培养目的性、偏向性、特性不够清晰。目前,基于建筑环境的室内外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分,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是2015年新增专业,培养园林景观设计、景观规划的应用人才;环境艺术设计是培养基于建筑的室外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的应用人才;室内艺术设计由原室内装饰设计更名而来,培养的是建筑室内的环境设计应用人才。我校在早期专业建设中,只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为了拓展学生的就业面,课程体系设置既开设有家具陈设课程,也开设室内设计课程,同时也有小区景观设计课程,学生学习内容多而杂,知识和技能体系太大,就高职教育而言,专业学习难度较大。经过市场调研及用人企业反馈,学校在2018年开设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彻底分离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在课程体系构建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偏建筑景观设计,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专注室内装饰设计,初步构建环境设计专业群。

三、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赛事驱动为手段

广西共有125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中自治县12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各地区积极挖掘地方特色,开展城市建设、旅游产业、康养产业、特色产品开发等工作,广西民族元素是开展特色产业发展的养料,广西12个世居民族各有特色,需要大量具备一定民族元素认知、元素提炼、设计创新的人才。产业发展的需求,推动职业院校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民族元素创新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广西民族元素包括铜鼓、壮锦、绣球、干栏式建筑、花山岩画、民族图腾等,认识和有效利用民族元素于设计创新工作中,需要某种教学工作机制对元素进行应用,而将赛事融入课程,在赛项中锤炼教与学,是培养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有效手段。多年来,通过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等赛项,将比赛项目嵌入课程教学,明确作品创作方向,挖掘民族元素进行创作,推动教与学在比赛中相互促进,获得累累硕果。

四、开展课程改革,构建民族元素创新设计能力的课程体系

(一)培养广西民族区域认知能力。目前,经过市场调研、就业访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按照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应用课等4个模块,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在课程开设上,注意基本理论的认知学习,基本功训练及应用训练。广西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生源大部分来自广西本地,一直以来,“广西人不知广西事”是中小学教育中比较缺失的一个内容,一些通识内容,比如行政区域、人口、民族、历史、经济、社会、特色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一问三不知,这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注意基本理论的认知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并探索广西特色文化内涵。在课程改革中,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西南民族民俗史》,通过对广西的通识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广西民族及民族元素;通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讲授,参观考察区博物馆文物苑、民族博物馆、市博物馆、园博园等场所实物,采用撰写考察报告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广西民族元素。

(二)立足广西地域文化,开展课程教学实践。只是通识教育尚不能够让学生掌握民族元素特征,需要通过基础课程训练,通过实物考察、写生、临摹绘画、作品赏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广泛地收集广西民族元素,汲取精华。写生、临摹民族装饰图案纹样,是让学生了解图案特征、历史文化背景的有效办法,并对图案的结构、色彩、制作材质、应用场景有较好的掌握,在临摹中学习该民族元素的精髓,积累知识和技法,为今后的设计创作奠定基础。而对民族元素进行提炼、分解、重构,则是训练学生运用民族元素进行创作,园囿于民族元素诞生时的历史背景和审美,与现代审美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重构能力训练则是将传统民族元素运用现代形式美法,创作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新民族元素。在教学中,通过《平面构成》提炼民族元素的点线面素材,如铜鼓中的太阳纹、云雷纹、翔鹜纹、蛙纹、羽人纹的临摹、解构、重构,掌握纹样的特征和创作要点;通过《色彩构成》掌握广西各民族色彩搭配,如壮锦、瑶锦的色彩搭配;通过《立体构成》《速写》《建筑材料与构造》了解及掌握各民族建筑构造、材料、形制。

(三)课程实施成效。构建基于广西民族元素创新设计能力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不仅仅是开设几门基础课程就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应用型课程中进行反复的创作训练,通过课程考核、赛项融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作应用能力。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中,学生通过小型景观建筑设计,将某一民族建筑形制、图案纹样在课程创作中进行应用;为拓展学生的个性创新设计能力,同时还开设有家具设计、展示设计、景观园林小品等拓展限选课程,学生可以在较小型的产品、建筑体上,灵活地运用广西民族元素进行创作,往往产生让人惊喜的作品。最终,在“园林景观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可以综合运用各类技法、创作方式,在较大的场景中,进行主题创作。构建广西民族元素创新设计能力的课程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科基础到专业基础,从小体量、小场景到大场景,从单一元素的临摹、解构、重构到创新运用,整个课程体系构建从易到难,学生通过系统训练,逐步掌握素材收集、分析提炼、创新运用的能力。

五、立足广西区域民族文化,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在职业人才的培养上,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才是好专业。近年来,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立足广西区域民族文化,从本土挖掘养料,这些素材可见可得,教师通过在授课过程中不断进行民族元素的认识与运用,学生的设计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对广西的民族元素有了更多的认识,拓展了设计思路。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本科教育,是通过多动手,反复训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课程考核也是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在课程中学生需要完成设计意向图(草图)、CAD图、效果图、项目书编制、项目书制作、模型制作等多个成果,考核目标明确,而学习过程即设计项目实施过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这样考核的核心课程不少于6个,通过反复训练,直至毕业设计创作,学生已基本掌握独立完成设计流程的能力或团队协作完成的能力,具备就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型应用人才,需要立足职业教育本质,立足广西区域民族文化,在本土挖掘养料和摹本,培养学生既会想又能做,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及建设。

参考文献:

[1]钟云燕.广西特色装饰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6,18(5):115-117.

园林环境艺术范文7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元素;传统色彩元素;融合与应用

一、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意义传统文化中色彩元素的应用

有利于环境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可以赋予其持久的生命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朝代的传统文化元素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为我们带来了多元化的传统色彩元素,既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将其嵌入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元素的作用,在促进现代环境艺术发展的同时,也能保护传统文化元素,使传统文化元素在继承中创新,从而反作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增强环境艺术设计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元素还能使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多元化、和谐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我国传统环境设计中有许多灵感,如故宫、苏州园林,可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者借鉴。

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具体应用

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元素不仅种类多,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与灵感。环境艺术设计包含的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如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环境设计等,而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这些方面颇有建树。总的来说,传统文化元素能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方面面,从而赋予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足大众审美的要求,增强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底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传统色彩元素的具体应用领域:

(一)建筑设计方面

部分传统色彩元素颜色艳丽,与现代色彩元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统建筑中常用红色作为外墙的主体颜色,这种大胆用色的外墙设计风格使得我国古建筑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活教材。在建筑设计方面,我国有着许多保留至今的优秀古建筑,如故宫、天坛等,这些古建筑不仅结构精美,还在色彩搭配与运用上展现出了我国传统色彩元素的独特魅力,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创作源泉。而传统色彩元素在现代建筑中最常见的两种应用形式是外墙设计与室内设计。外墙设计中,传统色彩元素与现代色彩元素有机结合,提高建筑物外部的美观度。尤其是在高楼大厦中点缀传统色彩元素会使得建筑物与周围的现代风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从外观上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增强外墙设计的创新性。在室内设计方面,主要以提高舒适度与美观度为目标,将传统色彩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结合起来,旨在赢得客户的满意度,提高客户的视觉体验,其中,壁画、瓷器、字画等传统艺术作品为室内装修设计提供了艺术灵感。因室内设计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的要求更为苛刻,不仅要求设计人员掌握传统色彩元素的特点与应用方法,还需要设计人员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能将其他传统文化元素与传统色彩元素科学的搭配起来,设计出美感与创意兼备的室内设计作品。除此之外,我国园林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尽管我国当前大多数建筑为高楼大厦,但园林设计依然拥有广阔的市场。在园林设计方面,苏州园林至今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典范,它包含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的韵味,也包含了许多传统色彩元素的应用。

(二)展示设计方面

在展示设计方面,传统色彩元素的应用为展厅增添了别具一格的艺术色彩,画展、雕塑展以及国家大型展览会、国际会议等,都有展示设计人员的身影。传统色彩元素在展示设计中的渗透增强了展厅的设计感,尤其是在国际会议或展览中,传统色彩元素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中国色彩元素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例如,世博会召开期间,中国红贯穿了整个展馆,不仅体现了红色这一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还营造出喜悦的现场氛围。不难发现,传统色彩元素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离不开文化内涵的表达,既要营造良好视觉效果、提高设计美观度的同时,又要赋予设计丰富的艺术价值。

(三)公共场所设计方面

公共场所设计包含了公共场所建设设计与公共活动场所设计。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公共场所设计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组成部分。公共场所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通常是以当地特色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应用本地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场所。例如,四川成都大量运用黑白元素,将黑白元素与国宝熊猫相结合,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地域名片”;而在盛产瓷器的地区通常以蓝色、青色为主色调进行公共场所环境设计。在公共活动场所中,中国红广泛应用于大型庆典、婚礼场所中,主要是传达喜庆、红火的寓意。

三、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现状

我国传统文化中色彩元素丰富,颜料来源体现着古人的智慧。唐卡、敦煌壁画等展现出了色彩搭配美,五颜六色的颜料的应用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瑰宝。下图为敦煌莫高窟展览馆中展示的部分颜料,如此色彩艳丽的颜料在古代实属难得,但也正因其色彩丰富才造就了世纪文化遗产——敦煌壁画,同时也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设计思路。然而,在西方文化元素的冲击下,环境艺术设计更偏向西方文化元素的应用,忽略了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导致人们无法从环境设计中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以下短板:

(一)环境艺术设计观念局限

随着工业革命的冲击,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是现代化,即运用现代元素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比例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起步晚,受经济、西方文化元素冲击大,设计者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很容易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过度追求现代元素的应用,忽视传统色彩元素的应用。过分追求现代色彩设计不仅不能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还会逐渐丧失原有的传统文化特色,形成单一的环境设计风格。目前,很多环境艺术设计师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主要学习的内容也是现代色彩元素的应用,很少接触传统色彩元素的相关知识。这一方面使得其设计观念存在偏差,导致其在进行实践设计时不具有融入传统色彩元素的意识;另一方面是无法很好地将传统色彩元素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即使有一定的运用传统色彩元素的意识,但缺乏有创意的设计理念,对色彩运用、搭配以及元素选择等都不尽人意。其原因在于环境艺术设计者对传统色彩元素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实践应用经验,设计者自身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二)忽视了民俗色彩元素

我国传统色彩元素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服装、建筑、摆件等色彩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从而体现了中国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传统色彩元素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可凸显民俗文化特色,将不同地区与民族的建筑风格、服饰艺术以及环境设计风格等应用到现代环境设计中,是实现传统色彩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有效融合的途径。然而,大多数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片面追求国际化,仅有少部分设计师愿意致力于发扬民俗文化。事实上,只有民族性的环境艺术设计才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的背景使得我国传统色彩元素地域性、民族性强,许多传统色彩元素都是千百年来历史沉淀中积累下来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与工业化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元素相比,这些充满地域性、民族性的传统色彩元素更能赋予作品别具一格的美。

(三)色彩搭配方面存在难度

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应用传统色彩元素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许多的困难。一方面是色彩搭配不当,不仅未能为设计增添个性,还给人一种色彩混乱、缺乏美感的感觉;另一方面传统色彩元素与其他传统文化元素的搭配不当,不能将两者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导致设计丧失了应有的文化价值。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环境艺术设计人员的自身素养的不足以及创新能力的匮乏。

四、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策略

(一)复制与仿制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模仿,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对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元素进行模仿与仿制是成功的第一步。模仿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艺术设计手法,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能提高设计的美感,赋予设计丰富的视觉体验。尤其是在西方文化元素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氛围中,对传统色彩元素进行模仿能给观者眼前一亮的感受。环境艺术设计者在日常生活中可积累传统色彩元素作品建立素材库,在进行创作时将符合环境设计整体概念与风格的传统色彩元素融入作品中,为设计增添传统美。尤其是在室内设计中,许多蕴含着传统色彩元素的家具、摆件、墙纸等可以直接利用,例如,火锅店、奶茶店在装修时选择壁画、山水画或极富传统色彩搭配的摆件作为装饰品;在室内设计时还可以选择青花瓷摆件来为室内设计增添独特魅力。将传统色彩元素成品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是最简单也是基础的设计手段,但在运用时设计者需充分考虑整体的设计风格以及客户的需求,将人文情怀、传统色彩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结合。复制与仿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对环境设计者专业素养的要求并不低,需要设计者具有独特的审美,能选择与整体风格相符且具有创意的传统色彩元素能力,并进行合理的搭配。

(二)继承和创新

传统色彩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更需要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模仿与仿制是传统色彩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的初级阶段,环境艺术设计者最开始可通过模仿与仿制的手法来实现对传统色彩元素的继承,但在实践过程中要逐渐尝试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色彩元素进行创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审美理念与传统色彩元素的融合能造就既具有现代环境艺术色彩又不失传统色彩元素底蕴的设计。传统色彩元素创新的典型设计在民俗文化上,以民族色彩元素为例,许多景区在进行环境设计时都会将本地或本民族色彩元素融入建筑、装修中,结合民俗文化打造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装修风格,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凸显民俗风情,同时又将人文情怀融入环境设计中,使设计更加吸引游客。民俗文化与传统色彩元素的搭配能将当地的民风民俗展现出来,尽管许多建筑、装饰材料都是采用现代化材料,但传统色彩元素与现代材料的融合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还体现了创新。下图为四川理塘县某建筑内的装饰物,墙壁与装饰皆采用蓝色为基调,用色大胆且极具藏民族特色,色彩搭配沿用了藏民族传统色彩搭配手法,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挂件上,使人眼前一亮。除此之外,蓝色作为我国传统色彩之一,有利于营造一种深沉、宁静的氛围,不仅在室内装修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在物品包装、装饰设计等方面应用广泛。

(三)进化与变异

目前,传统色彩元素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复制和应用,还需要将传统色彩元素抽象化后在现代环境设计中重构,换句话说,现代环境设计中需蕴含传统色彩元素所蕴含的美学元素,把握传统色彩元素设计思路,将这些抽象的传统色彩元素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结合现代审美趣味对传统色彩元素进行重构,用全新的形式继承下来。这种继承更多强调将特定传统文化元素内涵、价值取向等非实物形式的元素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深厚的情感。进化与变异是传统色彩元素应用的最高境界,打破了传统色彩元素的固有形式,实现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升华。工业革命以及经济发展的冲击,人们对精神文化的美好需求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者突破对传统色彩元素的简单继承模式,结合时展趋势设计出符合当代大众审美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传统文化元素能在上千年的时间长河中流传下来且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其不断的演变与进化,在演变与进化过程中,传统色彩元素的内涵与本质被继承下来,新的设计理念与思想使得传统色彩元素被赋予了新内涵。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需要赋予传统色彩元素以新时代内涵。

(四)强化设计者应用意识

园林环境艺术范文8

关键词:新中式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思考

1新中式景观的含义

随着新中式景观设计元素的流行,在现代空间中可以更好的应用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结合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加入现代语言设计,将绝美的中国古典情韵融入到现代空间内。与单纯的元素堆砌并不相符,是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后,融合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以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为前提来营造极具神韵的景象,全面展现传统艺术,让更多的人认识传统文化。总而言之,新中式景观富含传统文化,展现了当代特色,打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的缺陷。

2新中式景观设计方法

2.1使用传统设计手法

古典园林传统设计方法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应用广泛,主要手法有:漏景、抑景、框景、对景、借景和障景等。利用现代景观元素,使景观空间变得极具色彩,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例如万科第五园利用框景手法来提升效果;使用漏景手法让景观层次变得更加分明,融合现代简洁的实墙和漏墙,呈现出若隐若现的效果。

2.2选择传统色彩

新中式景观设计代表了华夏文明色彩,称之为“国色”。主要以国槐绿、长城灰、中国红、玉脂白和琉璃黄为基础,加入景观材料和表情定位,利用木原色、黑色来打造景观表情,从而形成新中式景观空间。通常情况下,在大门、景墙、廊架和景观亭等建筑上使用琉璃黄和中国红,营造和谐、尊贵、欢庆的气氛;地面铺设、景观建筑、景墙贴面和座椅上常常使用长城灰,营造安静、优雅的气氛;在临水栏杆、铺装和小品构架上使用灰白搭配,充分彰显了中国古典园林清新自然的观念。

2.3传统符号的抽象

新中式景观渐渐朝着古典园林传统符号转变。传统符号极具时代特点,是一种特殊印记,充分体现了文化魅力。古典园林传统符号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涉及传统吉祥物、园林小品、中国文字和民族特色等。这类传统符号延用了现代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展现了淋淋尽致,与古典园林一脉传承,丰富了新中式景观的造景形式。

2.4打造植物空间

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设计相比,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更加简单,让人一目了然。中国古典园林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与自然型、多品种和多层次植物种植在一起,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融合了自然型与修剪整齐的植物,层次非常少,一般不超过三层,品种较少。和西方现代园林景观植物应用作比较,新中式景观植物多以用山茶、梧桐、荷花等植物。

3专业背景

3.1景观设计行业现状

早年间国内的景观设计都是借鉴的西方景观模式以及传统景观模式,现如今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这些传统设计已经落后,无法满足现代人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人们开始搜寻文化,寻找适合自己的新景观文化。新中式景观结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设计,以现代标准为基础,存有传统景观涵养和元素,舍掉了其中复杂繁琐的部分,打造出极具传统风情的现代景观形式,属于创新型景观设计语言,充分展现了新中式景观设计的时代特征,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流行发展。近几年,一些新中式景观设计渐渐流行,取得了明显效果,很受专业人士与客户的认可。

3.2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现如今,随着设计市场的飞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与之相比明显落后,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阶段主要以西方环境艺术体系作为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对中国本土景观文化不是很了解。当前,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常常可以看见新中式景观设计方法,高职院校对此行业非常敏感,需结合经济发展现状与产业要求来制定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创建新中式景观且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优化课程教学体制,构建专业内涵,最终符合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要求,扩大专业创新路径,培养优秀的景观设计人才。

4教学模式设计

4.1深入了解新中式景观专业知识

将新中式景观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美学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可以从传统景观文化中提取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景观设计作品。利用传统景观文化详细介绍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让学生对传统景观结构设计、元素运用和造型特征知识进行了解,积攒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探讨新中式景观设计作品,让学生更好的运用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学生的设计作品不再被西式风格所束缚,添加了很多中国传统和现代艺术元素,另外还可从中稀释营养,获取灵感,融合现代要求,对新中式景观进行创新。在教学阶段,老师可通过讲解案例,学生讨论案例,来提升学生的思维技能。

4.2增设现场体验教学

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①实地考察传统现实场所,加深对中国传统景观文化的了解。在江南古典园林和徽派明清民居古建筑场所安排写生、观察和调查,以此来认识传统文化背景,获得大量信息。②视察新中式景观场所。学生在观察新中式景观作品时可借助材料、空间、质感和尺度来感受,认识新中式景观的创新观念和表现方式,加深对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4.3在课程中融入项目形式

在学习课题情景时,学生可自由结组,组成项目队伍。老师扮演着领导人角色带领学生提炼中国传统景观元素,且与现代设计观念和场地空间、材料融合,制作成极具传统意义的现代设计作品。学生在模拟项目运行环节,实地考察市场情况,采集信息,经商讨后,初步制定项目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细化、调整和优化,认真学习材料知识与项目施工。基于这一完整的流程,实现景观设计目标。这个流程的沟通性与互动性非常强,指引学生利用自己的分析,更加深入的了解新中式景观设计功效,提高分析、总结和思考技能,加入到景观设计商讨和论述中,成为探索、分析的教学主角,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4合理运用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融入企业事业单位项目,以具体的工作任务贯穿到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了解,协调与后期职业之间的联系。例如,高校与企业签署校外企业合作合同时,让学生加入到老师研发的实际设计项目中,激励学生把企业课堂带入高校;“杭州星光灿烂度假村”景观设计项目,运用传统景观设计中的错落空间、借景和框景方法,使现代简约方法渐渐替代传统复杂的结构,留有传统韵味,展现一种极具现代感和秩序感的设计,得到用户的认可。课程利用这类和市场对接密切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素质与实践操作技能,与此同时以市场的实际反响来协调教学内容,培养实用型人才。

5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景观设计是其核心内容。景观教育界的专业人士与相关学者都在提倡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要博古通今,设计出极具民族色彩的作品,推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全能型人才。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新中式景观,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对地域文化特色予以重视,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具备的西化景观教学里面问题,扩大学生的景观知识深度,拓展景观设计创新路径,进一步提升学生景观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海蛟.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长江丛刊,2016(31):223~224.

[2]刘枭.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研究[J].现代装饰,2016(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