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例6篇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1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

[1] [2] 

,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2

关键词:引领学生 音乐鉴赏 音乐殿堂 基本途径

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践行新的课程理念,落实三维目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使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取得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一线教师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与现实的问题,其中,在青少年普遍喜爱流行音乐的背景下,怎样使学生真正喜欢教材中的经典音乐作品,引领学生走进高雅音乐艺术的殿堂,是困扰一线教师的最突出问题。

一、引领学生走进高雅艺术殿堂意义

音乐鉴赏,是普通高中音乐学科的必修模块,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及人文修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名曲荟萃,有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欧洲历史上不同风格流派的代表作品,现当代国内外优秀音乐等。这些作品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艺术性与思想性高度统一,可谓尽善尽美,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概而言之,聆听经典音乐,引领学生进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

德国大文豪歌德曾对他的秘书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养成的。所以,我只让你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因此只有聆听经典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二)弘扬民族音乐与理解多元文化能力

课程标准写道:“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国家主席强调:“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就是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历史,聆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就是体验民族情感和精神,所以只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才能真正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下,正确对待国内外音乐文化,而不是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三)愉悦学生情感与陶冶学生情操能力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紧张忙碌,职场竞争激烈,商业文化充斥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社会变得浮躁,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当代高中生对于经典文化已渐行渐远,课余时间热衷于电脑、游戏、大片等,加上沉重的学业与升学压力,高中学生的内心急需关注与疏导,所以引领学生走进高雅艺术殿堂,聆听经典音乐,慢慢品味,使学生陶醉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熏陶性情,最终达到完善人格、提升思想境界的育人宗旨。

二、引领学生走进高雅艺术殿堂的途径

经典音乐具有典范性,其价值超越时空。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之说,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如何将一首首经典音乐化作汨汨清泉流入学生心田呢?

基于对音乐艺术创作、表演、欣赏三个环节的认识以及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就高中音乐鉴赏课如何引领学生进入高雅音乐艺术殿堂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音乐作品鉴赏的途径

这是高中音乐鉴赏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教材中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聆听、体验、想象、联想、感悟等审美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作品的赏析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声乐到器乐、由篇幅短小的到大型作品,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抓住音乐本体,深入浅出地分析作品的创作手法,即旋律、节奏、和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使学生能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深刻体验音乐内在的思想情感。例如聆听《悲怆》第一乐章主题,体会旋律下行带来的悲叹、痛苦的情绪;聆听《培尔・金特》之《在魔鬼的山洞里》,感受音色、速度、力度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作用等等;教学印象派音乐家德彪西的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时,教师可以示范弹奏片段,让学生感受乐曲五声音阶旋律模式,乐曲中段连续四度、五度及八度平行和声进行(作曲家有意避免功能和声那种强烈动感进行,从而使音乐变得朦胧、淡雅),让人联想到少女温柔恬静的艺术形象。

音乐要素是音乐创作表情达意的手段,也是深入理解音乐、开启高雅音乐艺术殿堂的钥匙。因此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音乐作品中较突出的一个或几个要素,使学生真正感悟音乐语言,避免聆听过程中只闻其声不知其意。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作品,对于平时很少接触的经典音乐就会产生好感,能投入到作品鉴赏过程中,很多同学课后说:以前对高雅音乐不感兴趣,觉得自己听不懂,感觉很无聊,通过老师带领我们赏析作品,慢慢地产生了兴趣,有了在高雅艺术殿堂去探求的欲望和信心;我们平时只是听听歌,现在觉得老师介绍的音乐也是很有意思的;以前听交响乐好像一头雾水,不知听什么,但是从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中可以感受到音乐家要塑造的艺术形象,似乎对乐曲的理解不是那么困难了;通过老师的介绍、分析,真正理解什么是音乐语言,怎样欣赏音乐,在音调的高低,力度的强弱等音乐声中,徜徉于那些天才音乐家的经典作品,仿佛让人走进了音乐艺术的圣殿。

(二)通过音乐表演鉴赏的途径

表演是音乐的二度创作,不同的表演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体会到不同的风格。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就同一首作品的不同表演形式进行鉴赏。比如歌曲《沂蒙山小调》,可以聆听不同歌唱家的演唱,还可以欣赏无伴奏合唱、钢琴独奏等不同的表演形式,这样不仅使学生熟悉歌曲,更能感受不同表演形式的艺术魅力,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又如教学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时,在片段赏析和主题旋律哼唱之后,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以下三个不同的乐团的演奏:海丁克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迪图瓦指挥NHK交响乐团,杨颂斯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当问到三个乐团的演奏有何区别时,学生能从指挥的风格、速度、力度等方面说出不同乐团和指挥带来的差别。虽然欣赏之前没有过多的解释,但是学生的鉴赏过程却饶有兴致,教学事半功倍,效果良好。音乐艺术离不开表演,通过优秀的歌唱家、指挥家、乐团等对音乐的不同演绎,使音乐艺术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引导学生对表演的鉴赏,能使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从感官上升到理性的层次,更好地把握作品风格的神韵、领悟经典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

另外,音乐鉴赏教学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特长进行表演(如歌唱、演奏、律动、舞蹈等),让学生亲自参与音乐表演,对于亲近经典音乐也是十分有效的。例如,有教师执教京剧一课,现场清唱了一段京剧,顿时博得同学们满堂的喝彩声,教学时还教唱了《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第一句,并当堂请个别同学为大家演唱,结果同学们的兴致更高了,以至于下课走出教室后还有人在唱:看大王……。

教学中还可以让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进行表演,让同学互相欣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引领作用。如在执教《多彩的民歌》一单元时,笔者曾让有声乐特长的同学演唱了一组民歌,同学们不仅欣赏到了动听的歌声,更是了解、体验到了我国各地民歌的丰富多彩与独特韵味,激发了同学们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音乐艺术离不开表演,能够现场观看音乐家的表演,聆听音乐自然是最好的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各种音乐会也在城乡逐渐普及,教师应积极发动学生去欣赏观看。笔者曾多次组织学生观看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的音乐会,把课堂搬到了音乐会现场,学生无不开心、激动,深深陶醉于音乐家的精彩表演,虽然只是偶然的一次,但学生们对于曾经听到的经典名曲总是念念不忘,仿佛经典音乐文化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三)通过音乐家介绍的途径

中外音乐史上有许多音乐家不仅有杰出的音乐才能,而且还有崇高的人格风范。苏霍姆林斯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作品欣赏,了解音乐家成长历程、奋斗精神、在音乐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的人格风范,对于引导正在成长中的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教学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一课,通过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让学生了解梅兰芳从小勤学苦练昆曲、京剧表演艺术;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创立了梅派表演艺术体系;抗战爆发、国难当头之时蓄须明志拒绝出演,用打伤寒疫苗导致发高烧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对侵略者的痛恨,学生真正知道了梅兰芳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仁人志士。在此基础上,再聆听梅兰芳的京剧唱段,学生就能十分专注了。

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中增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将各班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要求各组选择一位大家喜爱的音乐家(可以是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及其代表作品一首,通过课前准备,利用音乐课堂一点时间进行介绍,这一环节得到同学们的欢迎,不仅拓宽了教学渠道,接触了更多的音乐家及其作品,而且课后有些同学购买了著名钢琴家、小提琴家、歌唱家等国内外著名音乐家的CD,有的从网上下载世界名曲进行欣赏。多年来的教学证明,对于音乐家的深入了解,能使学生油然而生对音乐家的敬仰,记住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使学生在课外主动去聆听音乐家更多的作品,使课堂辐射到课外,真正使经典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是笔者近年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点探索,教学中使笔者最感欣慰的就是能让经典音乐走入年轻一代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朱则平,廖应文.高中音乐教师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3

高中音乐鉴赏课在高中音乐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而且大多是通过对学生的听觉和内心感觉的细腻培养,来进行内在素养的提升。而这个音乐熏陶的环节,实际上正是立足于对学生心灵的洗礼,培养学生对世界审美的探索意识。这是培养高中生独立思考和感受世界、人文的一种有力武器,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积极推动审美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机。那么该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学生学会聆听,不断获得对音乐的灵敏感知和透彻理解呢?笔者参考多年的工作经历,认为要从音乐的视听装备上入手,加入多媒体教学,而且教师要熟练应用多媒体,通过对多媒体的自由运用达到营造视听盛宴,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享受。

1 提高和加强多媒体教学意识,学习使用多种媒介营造视听氛围

常规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缺乏能动性,更无法直观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丽。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只是一种干巴巴的援引和强加,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鲜活和能动性都剥离掉了。这样学生就会对音乐产生一种厌烦心理,同时也磨损了对音符的鉴赏和感知能力。这对发展音乐教育是极为不利的。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通常会在课余搜集相关的音乐试听资料,丰富自己的音乐资源库,在让自己获得音乐享受的同时,能够将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以及审美资源共享给学生,达到互相沟通有无,共同乐享艺术的盛宴。

笔者一直非常喜欢《春江花月夜》这首器乐名曲,手头保存着一些磁带。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它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此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笔者动员学生搜集一些《春江花月夜》的视频和音频,包括一些相关的影音资料,然后大家都拿过来,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展示。在声色画面的有力刺激中,吸收都得到一种净化和享受。这个时候的音乐课堂早就不见往日的烦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哲学和审美的流淌,学生情绪高涨,都非常乐意甚至期待再次上音乐鉴赏课。

2 将多媒体教学常规化,让学生获得长期的音乐积累和记忆建构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想要提高一个学生的音乐素养,那么大大增加音乐的鉴赏机会是必不可少的。正如读书多了自然会写作的道理一样。对于高中生来说,大量的视听资料,进行大量的分析鉴赏和评析,是积累音乐素材、培养音乐灵感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对一个学生进行人格净化,发展他们健全人格的较为直接的手段。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常规化,形成固定的操作模式和方法,比如分组让学生搜集相关的音频或者视频资料,建立音乐鉴赏资源库,由学生汇总后集体讨论和鉴赏。在2012年新年晚会上,学生创编音乐剧《我不是你说的那样》,音乐剪接能力非常优秀,这些都和笔者平时在多媒体教学中积累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分不开。

3 音乐要素要和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提升学生鉴赏力

在音乐鉴赏中,不同的音乐要素也会有不同的多媒体手段。比如在欣赏《悲怆交响曲》时,笔者会主要侧重音频的听觉效果,转而忽略掉对学生视觉的引导。因为这个曲子要求学生能够欣赏到内心的力量,和自己的感觉融合,所以不能过分注重视听合一。为此,笔者深入分析作曲家创作时的意图和当时背景,曲目创作的时代、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情绪。再结合这些元素,让学生边听边找到自己的感觉,通过欣赏达到共鸣。

4 结语

多媒体教学是当代教育模式的革新,也是目前势在必行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音乐教育当中的音乐鉴赏环节,更是必不可少。如何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个人素养,让高中生能够人格健全、心灵丰盈、意气风发?在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功不可没。同时,多媒体教学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打造视听盛宴的福祉,也是关系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将继续探索多媒体教学在音乐鉴赏中的模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先感染自己,然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

参考文献

[1]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4

地方戏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地方戏曲教学要注意克服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工作,采用先进手段优化教学方法,运用优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音乐鉴赏;地方戏曲;重要性;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2005年制定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我国第六届国民音乐研讨会的主题是“以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为根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旨在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真正得到传承、弘扬和发展。传统戏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通过学习传统戏曲可以了解并深刻认识不同地域戏曲文化。本文试对当前《音乐鉴赏》中地方戏曲鉴赏教学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提出改进的粗浅策略。

一、《音乐鉴赏》中地方戏曲鉴赏教学的作用

陕西省地方戏曲资源非常丰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进行秦腔等戏曲教学,不仅充实和拓展了高中音乐鉴赏必修模块中戏曲音乐鉴赏的内容,而且从宏观上能够发挥以下作用:

1、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和强调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所谓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戏曲是我们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之一,这种文化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群众基础三个方面。

(1)戏曲的文化价值。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反压迫斗争或者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多数被作为传统戏曲的剧目。据统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组织老艺人口述并加以笔录,记录并保存了一大批珍贵遗产,计陕西省3000本,甘肃省1500本,宁夏、青海、新疆也都有一批,就其题材而言可以说异彩纷呈。从而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和文化创新提供了基础与动力。例如:秦腔既反映出西北人民爽朗、慷慨、耿直的性格,又体现了西北地区人民群众勤劳淳朴的民俗风情,以及黄土地特有的文化气质。

(2)戏曲的历史价值。戏曲起源于原始时代的歌舞,从古至今,历经各个朝代,它一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体现、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也是社会沧桑巨变的时代见证和中国历史的演绎。戏曲,大多表现的是才子佳人的天作之合,或者忠臣烈士的坚贞报国,戏曲中的一些英雄情怀对激发当时人们的爱国精神,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戏曲的群众基础。戏曲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中拥有无数的爱好者。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古老的艺术逐渐衰落,但是农村的观众对戏曲的喜爱仍旧未变,这和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关。大多数西部农村中农民半文盲、文盲占较大比例,对民间文化的选择和接受也使他们对戏曲无法割舍。在田间地头,在农村庙会,红白喜事,都能听到、看到地方戏曲的身影。所以,戏曲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生活的土壤,群众是戏曲繁荣的基础。

2、弘扬中华戏曲艺术的重要方式

之所以说高中戏曲音乐鉴赏是弘扬中华戏曲艺术的重要方式,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是进行戏曲音乐鉴赏的主阵地。学生对于戏曲的最初认识,来源于小时候的肤浅印象和生活环境。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通过音乐课堂上戏曲的鉴赏、音乐教师的引导讲授、参与戏曲表演活动等,对学习戏曲的意义和重要性已深入精髓。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戏曲概莫能外,所以要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精心创设戏曲鉴赏的情景,从教室布局到多种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设备,以兴趣为先导,通过戏曲本身的艺术魅力来唤起高中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不自觉的步入戏曲的艺术殿堂。

(2)戏曲独具的艺术魅力为自身的大力弘扬做了最好的注解和诠释。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外貌美、形象好,仔细推敲,原来他人本身具有“美”的资本和条件,戏曲也是如此。究其历史,戏曲起源于原始的歌舞,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歌舞戏”,唐朝时出现了“参军戏”,到了宋代,民间的歌舞、说唱和滑稽戏综合一起,产生了“宋杂剧”,直至元代,戏曲形成了。纵观戏曲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经典的“大戏”,其中在历史更迭变化中,演绎了以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为主要内容,数不清的悲欢离合。使得学生通过戏曲自身的魅力知道:昆剧是“中国戏曲之母”;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合春班”;《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打开了学生学习戏曲的心灵大门,从而也优化了课堂教学。

3、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加入地方戏曲教学内容,从表层看体现了民族文化,从深层次看,这种教学也是新时期振奋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华文明古国拥有灿烂的民族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经历几千年繁衍几千年孕育,戏曲正是其中独具魅力的重要艺术形式。只有通过戏曲音乐鉴赏教学,学生才会领悟戏曲的精髓和独到之处。

二、《音乐鉴赏》中地方戏曲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普通高中在音乐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学生对传统戏曲越来越隔膜,戏曲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2007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了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教学实施阶段。在落实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精神付诸于教师教学行为、学校的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音乐戏曲鉴赏教学新理念的提出与现实的教学行为应有关系的建立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还有很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教学三维目标的割裂

三维教学目标好比是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它是指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第一,“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都指向人的发展;第二,“三维目标”是互相交融、互相促进的。针对学生的发展,既不能优先发展其中一个也不能缺少任何一个;最后,“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它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在因材施教过程中的作用各有侧重点。但是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却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平衡关系。

2、音乐鉴赏模块中戏曲音乐教材应用的困惑

缺乏对教材的全局掌握和对新课程要求下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也不知道这一课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体系中居于什么位置。对新教材中的“三维目标”的要求,缺少相应的戏曲理论的支撑,缺少在教学用材上“度”和“量”的控制,不能就现有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设置课时。此外,与戏曲音乐教学内容相匹配的优质戏曲教学资源也比较少。有时音乐教师囿于自己的老经验和有限的戏曲知识,不能将戏曲音乐鉴赏教材灵活的使用。

3、对于教学内容的整合方面

传统的讲座式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体现在“就教材教教材”上,一张嘴,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没有通过认真的钻研领悟戏曲鉴赏教材而转化成自己的教学所需,在使用教材上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也缺乏开发和有效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有机整合起来。

4、戏曲鉴赏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化

音乐教师虽然知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可是在音乐戏曲鉴赏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并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在自主学习中缺乏音乐教师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指导与引领,合作学习中有时学生讨论热烈有余但效果不佳,缺乏更深层次的学习交流和有意义的思想碰撞,探究学习有时曲高和寡,超过学生的研究能力;有时过于讲究形式,显得教条呆板,与现实问题的联系相去甚远。

5、戏曲鉴赏教学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化

(1)评价方法比较盲目和随意,缺乏连贯性,没有针对性的戏曲鉴赏课的教学评价设计,而是盲从于高中音乐教学的总体设计,未凸显戏曲鉴赏教学独特的个性。(2)往往重视了戏曲鉴赏教学的结果评价,忽视了其过程评价,不能做到通过多种途径随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并进行有效强化和矫正。(3)在面对戏曲鉴赏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问题进行反馈时,思维反应较缓慢,缺乏及时的矫正意识和有效的矫正措施。

三、进一步完善《音乐鉴赏》中地方戏曲鉴赏教学的策略

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主体践行者,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而且还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相应的变化,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来革新教学内容,从而呈现为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呈现为全体学生戏曲艺术素质的提升。为此,教师要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并运用新课标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切实有效地大面积提升陕西省高中戏曲音乐鉴赏教学的质量。

1、开展戏曲知识问卷调查,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工作

在每年级每学期学生开课时,教师都要精心设计调查问卷,摸清学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取得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的戏曲鉴赏教学做好铺垫。

2、优化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积极探讨多样化教学方法,遵循“学为主体、教为引导”的原则,一改曾经填鸭式教学方式和枯燥乏味的强灌式教学方式,重新建立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来突出高中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

3、采用先进教学手段,优化戏曲课堂教学

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将音、画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在戏曲鉴赏课堂上播放视频,观看名角名段,戏曲中独特的道具、华美的服饰、腾挪跌宕的身段等,使得戏曲鉴赏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比起独白式的说教更能有效地调动起高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思维活跃中感到快乐,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运用优质的网络资源,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5

关键词:中职;音乐课堂;人文教育

2003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并且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结合教育而言,“人文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在西方高等教育中占非常之高的地位。2010年,教育部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作为一名中职音乐教师,在中职教育春天来临之即,是否可以从中职音乐课堂思考与人文教育的如何结合,如何摆脱中职音乐教育的困境,进而从人文教育关怀学生,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一、中职音乐学情分析与人文素养分析

著名的西方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教育分为自由教育和职业教育。自由教育其实指现在所说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涵盖的学科很广泛,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音乐学科作为人文的一个分支,当然也包括其中。人文教育以立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重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做人。而音乐教育却可以从艺术角度来提升中职学生思想的认识和改正其行为的偏差。

中职学校大多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虽然近两年中央了深入开展群众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有关部署,厦门市教育局也发出“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文件,各校也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但是中职生能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仅仅靠参加此类活动可以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养和音乐素养吗?

抽样调查本校各专业每学期每门技能课学分12学分,而音乐只是寥寥的1分,从技能课学分与音乐课学分我们可以看出,客观的环境影响主观的意识,学生也大多重技能,担心挂科,担心拿不到技能证、学业证,把大多时间花在技能训练上;而音乐课时量较少,中职学生本身音乐素养相对普高生来说,较为欠缺。就连喜欢音乐的学生也感慨音乐课为什么这么少,那人文教育进课堂,大多只能在政治课、德育课中,而这些课程又大多是采用校本教材,或者代课教师上课。笔者思考,做为一线的音乐教师,能否去探寻一个途径,在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

二、在中职音乐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

具体落实到实践中来,如何让音乐课堂扬长避短,结合当前中职学校校情和中职学生现状,让音乐课堂充满人文教育气息。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

1.教材内容的筛选和准备。前期教材内容的筛选和准备尤其重要。一堂好的音乐课堂,需要对内容进行有效的准备和大胆的筛选,摒除传统的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富有人文色彩的感性体验,将理性思考上升到感性体验的情感高度,从知识碰撞到思想碰撞。很多学校的中职音乐教材沿用普高的音乐鉴赏,本校也不例外。笔者使用的是广东花城出版社的普高音乐必修《音乐鉴赏》教材,文中所举例子也以本书为例。例如: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第1节生命之歌,有四首曲目,分别是《槟榔树下摇网床》、《婚礼场面》、《猎人的送葬行列》、《第六交响曲》(悲怆),笔者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大胆的筛选,重点讲第一首《槟榔树下摇网床》,在课堂中渗透对于母爱无私的赞扬,引导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感激,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如学唱一首献给妈妈的歌,亲手做一张给母亲的卡片,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为妈妈写首歌等环节与设计,既保留了原教材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又将歌曲本身的理论知识,转化教育中亲情的感性体验,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的探索。比如学唱一首献给妈妈的歌,简单点的可以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也可以是《烛光里的妈妈》等,难度由学生选定,易于学生自我掌握;又比如为妈妈写首歌,可以激发中职生群体中喜爱音乐的同学的创作意识。

2.从情感高度上鉴赏音乐,而不是单纯的欣赏音乐。变以往单纯的音乐欣赏,谈体会,转化为从情感高度上鉴赏音乐。教法上可以从名人小故事、音乐背景、时代介绍等入手,将一堂音乐课与其它学科结合,以达到人文教育结合的目的。例如讲到二胡这项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必然就会讲到瞎子阿炳。阿炳的音乐,是道教的熏陶,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道观,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乐器演奏上比父亲高出一筹;阿炳的人生,是悲怆中的神奇,自幼丧母,壮年时值八年抗战日军占领无锡,家乡的沦陷、家道的败退激起他的创作热情,沧落街头的艺人奏出《二泉映月》的传世佳作;还有与德育学科结合,在课堂中渗透道家始主老子思想《道德经》,其主道核心是唯物主义的天道自然;与地理学科结合,无锡地域风情太湖、惠山公园等,以上为这堂音乐课增添了许多人文色彩。

3.在课堂中采用多维教法,结合信息化教学,让课堂充满魅力。打破以往普高音乐鉴赏课的形式,变单纯的欣赏为有声有色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使中职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从而获得感悟。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共享,上台讲故事,讲大家团队如何协作的调查分析,可以有音乐剧、小品、相声、科研小成果报告等形式,既丰富了课堂,也从侧面教导学生可以从团队协作或者信息化手段获取想要的知识,让课堂充满自学、自立的气息。例如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舞蹈篇,教师化身为导游小姐,带领同学们“环游旅行”,创意中带有趣味和新颖的形式,与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结合。既有课前作业搜索巴西球星图片视频,让学生将资料与老师共享;又有上台讲探戈的趣闻;设置了团队协作根据生活图片创编生活舞蹈片断,跟着音乐在键盘上打节奏,生活趣味句子与节奏结合等环节,使得一节舞蹈欣赏课不是单纯的音乐鉴赏,而是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其中渗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人文教育,以及舞蹈是人体动作行为艺术知识点,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舞蹈艺术家们是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在演绎生命的精髓。教师本节课不断的在课堂渗透舞蹈与生命内涵,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与对生命内涵进行感悟。

4.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体会人文教育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产生不同的时代英雄,比如肖邦、聂耳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的是,这些音乐家,如何运用音乐当成精神斗争的武器,号召大家团结战斗,如何在作者时代背景下,创作不朽的音乐作品。进而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要用怎样的要求,去实现正确人生自我价值。例如,第三单元第1节历史的回响,在鉴赏《马赛曲》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时代背景的探索,讲讲他所知道的法国大革命,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于革命有什么积极作用;对比欣赏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了解其创作精神,以及歌曲表现的情绪,在课堂中渗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国际主义精神,引导其对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思考。

5.鼓励学生勤动手、动脑。例如讲到生活中的音乐,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班级里的卫生工具,桶、扫把等都可以作为生活中创作的来源素材,播放真正的牛人不需要任何乐器也可以演奏动人的音乐,讲到谭盾的《永恒的水》多媒体协奏乐,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创作,而且还环保,渗透应该对大自然热爱和保护。学生既学会了节奏,学会了发现生活中身边的音乐,又能将环保意识等人文教育结合其中。

6.音乐课堂可增加一些课外的实践。例如2010年厦门市教育局各学校活动以“弘扬民族精神月”为主题的通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有经典诗歌配乐朗诵、民族精神代代传演讲比赛、“12.9”大合唱比赛等活动,既是学生自我展现的平台,又在活动参与中得到了人文教育带来的体验;又如校团委每年举办的学雷锋月,可增加传唱雷锋歌曲,宣读雷锋故事;又例如五四青年节,可增加对爱国歌曲的加深理解,大合唱排练;又例如母亲节,可增加关于献给妈妈的一首歌演唱活动,加入亲情教育等等。音乐课堂不只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体贴父母、爱家爱校爱祖国,引导一条正确的方向。

7.音乐课堂中体现和渗透人文教育,还要求我们音乐教师本身人文素养的提高。音乐教师本身应从自身修养出发,从行为举止、道德品质、内涵修养等方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摒弃一些对音乐教师个性张扬等看法,在学生心理上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而加强自身人文修养,对于教师深化理解课堂内容,从而教导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广大一线音乐教师们应积极主动的研读《三个代表》、《科学的发展观》等理论著作,参加教师培训和综合大学进修,从自我理论修养的提升,转化为教学实践,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三、中职音乐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益处

音乐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仅是音乐课堂的丰富,更是一种思想层次的提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进行教学反思,音乐课堂已经不是单单教会学生一首歌曲等,而是需要引导学生,从音乐中的情感,明白事理,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音乐的本质是艺术,每个人对同一个歌曲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时期对同一种音乐类别又有不同的看法。中职学生大多思想不成熟,还在叛逆期,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就要如“润物细无声”。让音乐之声流淌心田,潜移默化地规范到言行中,发挥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美育功能。

音乐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还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观在音乐学科教学上的具体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步伐,呼吁着我们中职音乐教师从学生出发,从具体实情出发,以学生为主。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人文教育理念的实践。这将能增加中职音乐教师对课堂的激情和自信,也能增加中职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喜欢和关注,更主要的是从德育上,规范了学生行为,引导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对自己的自我价值有更深的认识。

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作用就是使这颗种子发芽”,在这里笔者想为这句名言加上后半句,“用上人文的关怀,而不要将这颗种子扼杀在摇篮中”。

四、结语

总之,在中职音乐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师不仅仅要对教学目标重新进行调整和评估,教材内容筛选方面,更要因中职学生专业广泛而因材施教。教师在进行多维教学的同时,可以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学习,还要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创作和进行课外实践;而教师自身方面要提高人文素质的修养。综上,才能做到在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发挥音乐教育在中职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2010

[2]高澜,刘艳,林静.美国人文教育的理念和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7

音乐鉴赏课堂笔记范文6

学生强烈呼喊:我们努力过但没有“兴趣”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师,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是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是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等等。总之,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与时俱进,追求音乐的流行美

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经过笔者教学实践发现:

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 “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明星表演美,是他们内心的“榜样”需求。在欣赏民族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我首先播放了彭丽媛演唱的版本,学生没精打采,接着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同学们立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彭丽媛,对王菲特别喜欢,甚至是很多同学的偶像。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梦”。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到不同明星的多个版本的音乐给同学们欣赏,以便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共鸣。

浪漫意境美,是他们放飞心情的需求。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动听配器美,是他们体验音乐魅力的需求。在流行风单元,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映普遍较差,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等更富于流行美。

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结构和心里特征,他们对“流行美”的需求还很多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用“行”去实现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挖掘出时尚、经典的音乐作品。

简单直观,力求音、画、舞结合

音画结合。例如: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音舞结合。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他们进行孤立的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音画舞结合。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笔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得到了良好互动。

教师理性思维,紧跟专家方向调节学生需求

1、改变观念,借助“选择”的力量,选择一些时尚、积极、动听、影响力强的作品,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充满乐趣。科学看待“努力”的力量,明白“努力”需要技巧,需要“选择”。相信专家,但不要迷信专家,因为专家不一定都有一线教学经验的,他们对教学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是特别到位。

2、相信学生,他们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维,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够为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因为他们代表自己,愿意为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