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音乐审美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1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主要特征在于以音乐为内容及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隶属于艺术审美教育的范畴。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美、感知美、创造美的强烈热情的重要途径。本文所指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主要是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主要以学校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增进对音乐美的感受。学校的音乐教育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教育活动,其包括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与技能是音乐审美能力获得与提高的前提基础。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有提升到审美的层面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建造或改变教育者的审美意识,促进受教育者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使受教育者成为和谐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意义

第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审美心理。审美能力是一种高度综合的心理能力,就是从人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角度感受和创构审美对象或审美意象的一种能力。构建音乐审美心理的过程就是提高人的音乐感知、创造、想象的过程。首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培养人敏锐的感知力。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其作为听觉艺术最能引起人的感官反应。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声音让人的听觉灵敏地感受到起伏运动的音响,从而影响到人的各种情感(愉悦、悲伤、愤怒、忧愁等)。音乐实践活动始终贯穿联想与想象。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深层次的内涵是需要通过联想与想象才能感知、领悟。音乐是创作者在自身感情表现及体验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启发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去体会音乐作品中音乐创作者所倾注的情感。第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首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开发人的大脑。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发展了人的触觉灵敏性与协调性,成为开发大脑及激发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其次,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够放松心灵。第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优秀的音乐作品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对于塑造受教育者完美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净化美好的心灵的人格,促进人的审美心理发展和实现人的本质。依靠来自人们本能的对音乐的喜爱和审美的需求,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给予人们自由愉悦的审美体验,增加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并进而凝聚和沉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持久的心理品质。因此,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造就完善人格。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策略

首先,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属于艺术审美教育范畴,,其主要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与完美理想人生。建立“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观点和教育理念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突显其在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因此,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贯彻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充分认识音乐审美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教学内容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其自身的审美特征着手开展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其次,提升教师审美教育能力。音乐教师是影响着音乐课改的主导力量,在音乐教育中是一个美的传播者。音乐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音乐审美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师自身的素质养成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的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效果。首先,音乐教师应由重传承向重创新转变。音乐是最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有利于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因此,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优势。音乐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实况,借鉴国外成功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新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学习兴趣,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其次,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音乐教学也是重“结果”,认为音乐教育在于知识的传授及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培养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割裂了知识技能、智慧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没有体现出音乐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情感教育价值。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注重个性发展,不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启学生潜在的音乐才能。因此,教师不能认为只有在课堂讲授和表演就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应让教育效应更多地体现在潜效应上,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以及增强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将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对象化、形式化。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从情感体验方面入手来寻找教学难点及重点的突破口,强调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的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第三,要做好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要提高师德素养,多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唱、奏、演”等基本教学基本功,增强对学生的爱心和专业献身精神。第三,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确立科学的音乐教学法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培养需求。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应要体现艺术性和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从音乐的特殊性入手研究其教学方法,把握音乐教学的最新发展动向,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充满美的意境情景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即兴创造的能力。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听觉的感受与心灵的体验。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一切“美”的热爱及追求。寻找音乐的艺术性及高科技的现代性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法,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学习音乐感到幸福和欢愉,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中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提供一部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艺术情境的体验和形象的感悟之下学生寻找它的不同版本,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促使使他们的音乐审美的能力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得到提高。还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音乐活动,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高雅音乐和民族音乐,为大学生提供进行音乐实践的机会,提高音乐审美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总结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2

一、职业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论述

对职业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来说,职业学校还是比较注重音乐审美教育的,并且正在逐步的演变成职业学校课堂上的重点内容,将音乐审美教育深入课堂,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增强自己的艺术塑造能力。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慢慢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的提升,令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以改善。在教育部门对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良下,音乐审美教育逐渐成为人们所重视的内容,并在课堂中学生们还能够不断的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力

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够顺利的进行,其前期工作就是在课堂中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审美教育,此外,音乐教学是一种实践性的工作,老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将会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展现出来。另外,通过老师的一番开导学生们的感情体验将会进一步的加强,其音乐水平也会随之加强。倘若职业学校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中缺乏音乐的审美教育就无法让音乐的教学课程正常进行,因此,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协助下,职业学校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就能够得以进步,为音乐课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职业学校在音乐教学中所需要遵从的重要内容,音乐审美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为自己分辨事件的好坏以及在音乐教育中学生们用来净化心灵、提高判断能力以及个人修养。身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处于成长期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力是及具可塑性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逐步的完善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个人素养,明确的指引学生们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强化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

在职业学校的音乐审美教学中,其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老师就需要在课前仔细地准备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料,老师也需要适当的提醒学生们应当看哪些书籍,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查阅,就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良好的配合下学生们对于音乐审美的教学就会更加的投入到课堂里来,倘若对老师所讲的内容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老师只是自己参与到课堂里来而忽略了最初的教学目的是不可取的。音乐审美也需要在实际中进行磨练,就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地穿插一些音乐片段让学生们进行相关的解释,通过学生们的反馈对相关的审美在进行相应的补充。老师通过在提问学生中对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进行讲解,慢慢的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四、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3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的手段,让学生拥有美的情操,从而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音乐浇灌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美好心灵

审美教育也称为美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门可以陶冶学生性情、增加学生艺术涵养的学科,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可以灌溉学生的美好心灵,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充满美的艺术殿堂。

一、小学音乐与审美教育的紧密联系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中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以及美的旋律可以构建充满美的音乐艺术形象,再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演唱和欣赏等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也是人们的高级精神需求。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审美无处不在,我们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倾向、对美的追求和审视都是通过审美来实现的。小学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具备美育功能的课程,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通过小学音乐的教学,可以将音乐作品的情绪、人文内涵和思想倾向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具备鉴赏和评价音乐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审美情绪,让学生在美好的音乐艺术殿堂中陶冶情操,所以小学音乐和审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教学的重要技术支撑。小学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个美好的音乐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现语言故事等,通过故事穿插的形式帮助学生聆听音乐和感知音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音乐的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幻灯片等形式来引导音乐,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体会和音乐感知。例如,在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时候,在课堂导入的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播放《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同时用多媒体播放金孔雀跳舞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动物形象,让学生可以理解歌曲中的主题———美丽的动物。《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浓郁傣族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非常清新优美,同时拥有着流畅自然的旋律。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具有歌唱歌曲的兴趣,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跟着视频中的小孔雀一起翩翩起舞,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情境表演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学生情感的培养可以通过情景来引起,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一些可以改编成故事的歌曲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给学生听,很多歌曲的创作的背后都蕴含着故事,教师可以将这些故事讲解给学生们听,增添学生对该歌曲的兴趣,同时可以感受该歌曲的情感,并自觉地融入到歌曲的学习中去。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例如,在学习《七个小兄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可以感受音乐中的美,可以创建一个音乐环境,选取班上的七个学生表演音乐中的dolremifasollaxi七个音符,七个学生每个人代表一个音符,学生通过自由组合让班级上剩下的学生读出台上学生表演的旋律,通过游戏的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音乐的世界,不断地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美,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美感表现力。

音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所以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掘有效的音乐资源,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合唱、独唱和独舞等,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表现力。例如在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因为这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小学生又比较好动,所以在这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容易走神,没有表现出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地组成活动小组,通过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在搭搭拆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在搭节奏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如何搭得更好更美,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感表现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感受美和表达美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在小学阶段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音乐教育,用美好的音乐旋律和节奏浇灌学生的美好心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顾乔红 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周惠玲.小学音乐军美教育若干问题解析[J].音乐时空.2014.21(03):55-56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4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职业学校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逐渐成为职业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音乐教学而言,音乐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整个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而展开和推进的。而对职业学校音乐教学而言,音乐审美教育更有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意义,其重要地位更是难以取替。

一、音乐审美教育和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概述

就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概念而言,其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概念来看,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音乐作品或形式对学习者进行教育,从而提高其对音乐艺术的认知水平,强化其对音乐的理解及感悟能力。而从广义概念来看,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基础及路径,扩散出更加全面的艺术审美,让学习者通过音乐作品及形式充分理解艺术审美内涵和价值,并促使学习者的思维模式及思维观念得到转变。职业学校音乐教学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主要原因在于职业学校更加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而音乐教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所谓的“鸡肋”课程。不过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音乐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基础部分,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为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巩固基础

音乐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因此音乐教学实际上是基于音乐审美而展开的。只有在学生具备良好音乐审美素养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知识用于情感体验,真正理解和体会音乐艺术的内涵与价值。可以说音乐教学是建立在理性的知识和感性的体验基础上的,但凡其中哪一部分有所欠缺,都很难推动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而职业学校学生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音乐审美素养偏低,很难深入体会音乐艺术的情感与内涵,从而会阻碍音乐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帮助下,职业学校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将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巩固基础。

(二)增强音乐教学效果

虽然职业学校在近年来对音乐教学更加重视,也投入了更多精力与资源在音乐教学之中,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没有达到预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偏低,无法充分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和价值,也不能充分发现及体会音乐艺术的美。这样一来,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就显得较为“有形无神”,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难以进一步精进和深入,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过在音乐审美教育的辅助下,学生审美素养能够得到充分提高,进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并感受音乐内涵,这对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效果的增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学生综合成长与发展

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通过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强化十分重要。广义的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渲染、美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思想不够成熟,价值观念还未形成,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情操加以陶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美好的事物,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可以说是促进学生综合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路径。

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强化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否则在不良内容的影响下,反而容易导致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受到影响。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围绕教材内容与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拓展内容,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为音乐审美教育服务。例如在教学《欢乐颂》时,教师还可以准备大量相关或类似音乐作品,如《闲聊波尔卡》等。在找到相应的教学内容后,教师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并对其中的相似点进行总结。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这些点出发,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性审美,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充分理解音乐审美的要点并找寻到音乐美。

(二)优化教学方式

音乐审美教育不是简单地讲解音乐知识和让学生反复听音乐作品,而是要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内涵和美,充分理解音乐艺术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此,教师一定要理解音乐教学的本质是结合理性的理论教学与感性的情感教学,只有在二者有机结合的前提下,音乐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成效。也只有在理论教学的帮助下,审美教育才有可能展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理论知识与情感体验的充分结合,引导学生将音乐理论知识融入到自身体验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理性分析明确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并从感性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解构体验。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理念

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需要正确的审美理念为基础。职业学校学生在音乐审美方面可谓是一张白纸,甚至连音乐审美的概念都不甚了解,更遑论正确审美理念。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理念,防止学生形成偏差甚至错误的音乐审美理念,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学生必须充分明白音乐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音乐审美是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和感悟,但也是对生活进行探索,音乐审美与生活探索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同性。只有在明白这一点后,学生才有可能形成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的基本理念,从而促进自身审美意识的提升。

(四)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造

音乐审美不只是理论层面的研究,更是情感层面的深刻体验,只有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深入实践,才有可能提高音乐审美素养,否则只能停留在音乐审美的浅显层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实践,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切身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创造力也是音乐审美素养的重要要素,音乐审美素养不但包括了对音乐艺术的欣赏,也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音乐创作,而且,创造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强调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造,从而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同时,强化其创新创造意识。

(五)将音乐审美与综合素养相结合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与综合素养直接挂钩。一方面,音乐教学是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音乐教学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增强音乐审美教育效果,就有必要将音乐审美与综合素养相结合,通过综合素养培养来强化审美教育,同时依靠审美教育来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增长。例如在教学《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等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将歌曲主体提炼出来,着重强调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准备相应的爱国歌曲作为拓展教学内容。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欣赏这些爱国歌曲的歌词并进行演唱,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这些爱国歌曲所呈现的爱国情感。在课后,教师更可以举办小型的爱国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通过歌唱的形式表达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结语

近年来,音乐审美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已经成为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当充分理解音乐审美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造,将音乐审美与综合素养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改善音乐审美教育效果,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促使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峰.审美教育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20):116.

[2]欧阳红艺.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J].通俗歌曲,2013,(06):40-41.

[3]姜欣.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17,(14):21.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5

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议题,探究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对教学改革与发展有极大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体现,促使众多教师加强初中音乐教学改革,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目前,针对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研究议题较多,但对初中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基于此,本文在此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感受音乐的“外在美”

音乐是由节奏、旋律和曲调等多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它具有明显的外在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得到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正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的曲调美、节奏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以此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以《瀑布与溪流》这篇乐曲为例,作者利用短笛、长笛、单簧管等多种乐器进行演奏,通过乐队的完美配合营造出九寨沟美丽的景象。在学习这首乐曲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等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细心聆听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的外在美。通过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察觉到弦乐的震音和声以及竖琴的有力刮奏,在乐队的演奏中感受到音乐曲调变化、乐器组合、节奏婉转所体现出的“美”。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指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寻求更加美好的事物。

二、体悟音乐的“内在美”

与此同时,音乐是具有灵魂的,美妙的音乐不但拥有动人的曲调,同时也向听众诉说着美好的事物。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体悟音乐的内在美,由此陶冶学生的心灵,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在《日出》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这首音乐的曲调美,同时向学生讲述乐曲的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美丽的日出景象,让学生在音乐、图片的搭配中感受作者营造出的美好氛围。学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认识到日出的美丽,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魅力。基于此,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发现美、感受美,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6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职业学校;审美能力;教育

伴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中越来越多地受到认可,其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音乐审美教育不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十分突出,还对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不断加强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音乐审美教育效能概述

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对音乐的展现,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情感和思想。甚至可以说,音乐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沟通交流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它的存在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升华人类对于美的感受。审美教育即是指审美和教育的完美融合,其虽然以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却富有独特的情感性。由于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而逐渐成为了审美教育中的优质媒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把审美教育与音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音乐审美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即是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欣赏,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提升审美水平,使学习者不但能够获取该领域的知识,还能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音乐中有两个主要效能值得讨论。

(一)审美感知效能

音乐作为一种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得以充分体现。音乐之所以能带给人美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音乐中独特的旋律和韵味能够给人一种协调、和美之感,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加强了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因此,人类自身的审美感知是音乐审美感知效能的具体体现。

(二)生动形象效能

音乐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节奏和韵律,而情感、形态等则是音乐外在表现力的集中体现。由于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很好地将音乐的内在特征和外在表现力糅合在一起,因此受众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放松。通过音乐对其自身的影响,不断感知音乐语言,并产生丰富的联想,使自身陶醉其中。在职业学校中的音乐审美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包括用音乐语言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亲自演奏或演唱、把实际生活同音乐融合起来等等。

二、多角度分析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音乐审美教育对提升学生非智力方面能力的积极作用

职业学校近年来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手段愈加丰富,对学生的教育也不仅仅停留在智力层面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非智力方面能力的培养。由于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因此国内职业学校对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实际的音乐审美教育课程中,老师可以采用把音乐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对音乐进行感知的同时拥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审美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轻松且愉悦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放飞自我,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徜徉。与此同时,随着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的增强,学生非智力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亲自演奏或演唱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音乐中所寄托的情感。对于教材中情怀较为浓厚的歌曲,老师可以结合时代背景,采用讲故事、看电影、学音乐等多种方式,从而达到丰富教学手段的目的。

(二)音乐审美教育对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作用

音乐是当今世界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品,其能够为学生带来的体验是独特且丰富的。加强音乐审美的教学工作不仅能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升华学生的价值观念。例如,老师在进行中华民族器乐曲的教学时,选用了经典的琵琶作品《十面埋伏》作为教学实例。在课程开始时,老师首先对中国传统民族器乐进行了概述,随后向学生介绍了琵琶这一民族乐器,并引导学生对音乐中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氛围进行充分想象,从而促进学生对优秀音乐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加强音乐审美教育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养成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音乐审美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作用

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两点,其对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同样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职业学校在教学方面更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的重视度更高。与此同时,音乐审美教育恰恰能够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职业学校应科学、合理地开展音乐审美的教学工作,以达到不断增强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三、结语

职业学校开展音乐审美教育工作的目标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授学生音乐知识理论的层面上,而应该更多地通过音乐审美的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创造力得到提升,不断提高学生非智力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格,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遨游,达到净化其心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峰.审美教育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20:116.

[2]姜欣.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17,14:21.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7

摘要:

作为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审美教育功能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实现,这主要表现为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常将音乐教育与美育分割开来,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首先厘清了新课标背景下审美教育与音乐美育的内涵,剖析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实现审美教育功能的路径。

关键词:

新课标;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教育功能

一、新课标背景下审美教育内涵与音乐美育功能剖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提出应当在音乐教育中“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1]那么何谓“审美教育”?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又该如何界定?音乐美育与传统音乐教育功能又有何差异?首先,审美教育不同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体能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教育形式。[2]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3]可见,审美教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此外,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以中国古代礼乐思想为例提出“礼为德育,而乐为美育”。联系中国当时的音乐教育现实,更明确表述“唱歌,美育也”,明确地把音乐和美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其次,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美育,即音乐审美教育,就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他们欣赏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就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功能。[5]但我们也要看到,音乐美育与音乐教育以及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都有着较大的区别。第一,音乐美育不同于音乐教育,它的核心内容是美感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音乐活动,以此淡化音乐教育中的实用功利性。但是音乐美育又不可能脱离开音乐教育,只有通过音乐教育的不断深化,在音乐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审美精神,人们的音乐经验和理性认识能力才会不断增强和提高,从而使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这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6]第二,音乐美育与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也有根本区别。传统音乐教学仅仅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组织教学,使教学成为简单的从符号到符号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随着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美育作为一门理论美学和实验教育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音乐美育讲求无声无息地改变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深化学生的音乐美感,是一种非功利性的。但音乐课毕竟不是理论美学课,它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音乐教学的功利性和审美实施的非功利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尤其是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非功利性一面。

二、审美教育功能在音乐教学中尚未充分实现的原因

(一)认识因素:对审美教育重视不够

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是导致审美教育功能不能充分实现的重要原因。当今崇尚分数、崇尚名牌学校的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美育在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没有看到音乐美育在人的全面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因此,义务教育还没有对音乐教育给以应有的重视。

(二)技术因素:音乐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缺乏有机结合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缺乏与审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导致审美教育功能不能有效实现的技术因素。上述分析表明,审美教育就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从美的意义上讲,主要有三种不同形态的美,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因此,我们接受美的教育主要也有三种方式,那就是自然、社会和艺术。最重要的美育方式是艺术审美,其中音乐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和课堂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既要抓住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特质和音乐教育教学的规律,更要结合审美教育的特点,把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审美教育自觉地融入音乐教育中。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往往对音乐本身的特点这个本质性的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而导致教学出现许多事与愿违的状况。比如,音乐本身是最有感染力的艺术,结果因为各个部分的训练内容,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忘却情感体验,一味地技术操练、支离破碎、枯燥乏味,从而走向了它的反面。再如我们在唱歌或演奏活动中,为了把声音训练到一定的高度或某首乐曲的弹奏达到特定的速度,从而忽略了听辨自己和同学们的演唱、演奏效果的区别与联系,并从中寻找掌握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力。

三、音乐教学中充分实现审美教育功能的路径

(一)提高对音乐美育功能的认识

音乐决定不了一个孩子的命运,除非考艺术类学校,否则考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也不考音乐。但音乐课的开设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放松大脑,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开阔视野,并通过音乐课的学习,理解和尊重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地球公民。所以,作为奠定学生一生幸福基础的中小学教育,音乐课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随便哄着学生玩玩就行了,应该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重视音乐课的教学,改革目前比较简单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全体学生在小学阶段收到良好的音乐熏陶,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事实上,古今中外有不少科学家都是富有音乐修养的人,科学和音乐两方面的才能都兼而有之。中国历史上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诸子,以及嵇康、白居易、沈括等等这些热爱音乐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自不必说,西方历史中的思想家譬如德谟克利特、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卢梭、叔本华等等也不例外,尼采更不例外。他认为“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并一度与伟大的音乐家瓦格纳成为知己好友。

(二)将音乐课堂教学与美育进行有机结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学生“学”的方法。音乐教学的对象有两方面:一是接受教学的学生,二是所要学习的音乐。前者是人、特定的人,后者是物、广义的物。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这两者都是客体,从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教师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把音乐作为学习的本体,那就谈不上因材施教了,也无法达到使学生真正领悟和掌握音乐的目的。中小学学校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领域)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我国学者徐碧辉在《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一文中认为,“审美教育既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其方法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应是既非纯感性的,也非纯理性的,而是二者的融合”,“现代美育提倡的是‘融合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单一传授某种知识,而是有机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地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得到美与善的滋养。”当今,我国音乐教育界在教学方法上有“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法”的提法,实际上就是倡导音乐课堂教学与美育的有机结合。

(三)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展开美的联想

音乐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的音乐素材美,并引导学生展开美的想象。备课时,教师要准确地掌握一堂音乐课中美的激发点,一环环地将教材的内容美、形式美、旋律美、情感美、调式及和声美发掘并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感知和认识美,初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冲动。例如,中学8年级教材中的一首《让世界充满爱》,应促使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关心抗震救灾的热情,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产生情感共鸣。

(四)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繁荣的根源,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为适应社会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独立自编自导一些演出和庆祝活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同时在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学生艺术活动中心,定期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加以培训,再以小组活动、演出等形式进行展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集体主义精神。此外,教师为了促进和深化教学,要围绕教学中心创新性地设计教学场景,包括静、动两个方面。如音乐教室的美化,座位形式的选择,多媒体、电教手段的烘托,以及利用模型、实物等道具的渲染和调动学生唱、奏、舞等活动,让学生沐浴在创设的美的情境里,充分地感受美,情境被进一步激发和深化。

(五)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打造充满情感的音乐课堂

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努力去追求和创造,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美育意义上的一种教育。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情感体验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要么完全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要么追求表面上、形式上的“学生主体作用”而忽略了真正的音乐情感体验。两者均导致了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消损了音乐教学的审美功能。为此,应该从音乐教育的审美本质和音乐艺术的情感特征出发,打造充满情感体验的音乐课堂,使学生感悟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强调情感因素的核心地位,运用恰当的情感教学策略与方法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可以强化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体现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这对于改变目前音乐课堂的现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事业也随之不断发展进步。在这一过程中,素质教育亦越来越得到重视,同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突破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瓶颈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思想上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将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紧密结合。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教学方式,钻研教材,引入情感体验,并不断引导学生对于审美功能的正确认知,体会音乐之美在其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郝莹 单位:沈阳市第一二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兰兰.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审美心理探究[J].音乐时空,2014(15):116.

[2]姜会敏.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118.

[3]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74.

[4]李梅华.蔡元培的音乐美育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借鉴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2014(9):151.

[5]马春生.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功能[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6):106.

[6]郭轶菲.音乐审美教育[J].中国水运,2007(9):217.

第二篇: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

音乐是人类情感交流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对美的追求、美的享受。在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同时美也会如影随形,让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享受,如何去理解音乐、体会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这些都离不开音乐审美的需求。提高音乐审美素养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一、审美教育是现代音乐教育的核心

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素质教育离不开审美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成功的音乐教师能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一切,养成宽容与慈爱的情怀。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美学家席勒曾指出了审美教育的问题:“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他成为审美的人”。在现代教育中,审美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已经成为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教育活动均融合进了审美教育。在职业中学音乐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多数学生缺乏对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了解,对传统音乐作品所体现的深层次的美并不能认识。可见,加强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课前设计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学生进入教室时在无意中欣赏音乐,让音乐艺术成为学生成长的养料,从而提高欣赏音乐的品味,提高对美的认识和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二、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课激发想象,陶冶情操

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种特殊教育手段,审美教育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音乐艺术中尤为需要欣赏者的想象、联想。如,欣赏《十面埋伏》《二泉映月》这些音乐作品时,只要欣赏者随着旋律的起伏跌宕,结合音乐的主题,脑海就会浮现出音乐所塑造出来的景象,想象出那些或紧张、或悲壮、或优美、或宁静的画面,使自己融入其中,仿佛身临其境而受到感染。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创造需要想象,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不同的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各自的兴趣、知识、阅历等的不同,对同一首乐曲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想象。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融洽的音乐氛围,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多种角色参与、体验,使学生获得艺术经验,再用经验指导参与、体验,促进想象力,发展思维,激发创造意识,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去表现美、创造美。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二泉映月》时,教师用抒情的语言描绘乐曲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作画、诗歌、律动、演讲、图谱等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充分挖掘他们的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在音乐艺术的海洋里充分展示自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得到心灵的净化,培养高尚的情操。

三、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人虽然有爱美的天性,但真正的审美能力还是在后天形成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重点。”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审美教育放在首位,让学生感知美,完善人格,使学生于轻松、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形成高尚、真诚、美好的气质。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可以从多方面去感知、体验;从画面、音响、情感上挖掘学生的听辨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欣赏、唱歌、器乐等环节以及课内外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中美的领悟力,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音乐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从生活实践中能体验音乐美,感知音乐的意境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了解音乐作品,参与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感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的方法,辩证地面对不同体裁、不同形式、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体现音乐中的风格美;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作品,了解音乐作品所体现的特色美。例如:南方水乡的音乐曲调多数优美、细腻,而北方的一些乐曲则多数粗犷、豪放。在引导学生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表现的内容,随着乐曲的进行,给学生描述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乐曲前半部分悠扬如歌、平稳流畅,描述的是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乐曲的后半部分音乐速度加快,力度不断增强,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通过这些描述,学生能在欣赏的同时较好地领悟乐曲的意境,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夕照美以及渔民歌返的热烈场面的喜悦美。新的世纪,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教师要交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要有一缸水,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去学习、去探讨、去研究、去创新。教师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美,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好享受。提高音乐的审美素养是教师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我们要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让学生在知识的长河里成长,让音乐的美去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让音乐去滋养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者:李秀丽 单位:河北省三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李晓红,杨石.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美感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

第三篇: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

音乐给人美的享受,可以丰富人的情感,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对于学生来说,审美教育同样是音乐课的核心追求。

一、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本质而言,音乐教学并非让学生将来成为艺术家,而是引导孩子在音乐教学中,去发现美、欣赏美、认识美,从而塑造美好的品格。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没有完善,因此,音乐教学不在于学生唱得多好,而在于用艺术的音乐手段,去引领孩子从中体验到音乐的美,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比如,在一年级音乐课上,老师问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吃蛋糕前,要唱生日歌,哪些小朋友们会唱?老师追问:能唱给老师听吗?小朋友们高兴地唱起《祝你生日快乐》。唱完后,老师告诉小朋友,这首歌是100多年前两位外国的教师创作的,为什么《祝你生日快乐》象长了翅膀,飞到世界各国,过生日时都要唱起这首歌呢?小朋友们纷纷说:歌好听、好唱、有意义,等等。教师总结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一首好的歌,永远也不会老,让我们再一齐唱唱这首好听的生日歌吧!”乐曲响起,小朋友们认真地唱起来。

二、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1、注重趣味性——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直觉。

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直觉,是音乐课教学的基础,也是艺术审美的重要特征之一。音乐审美直觉的主要特点是让孩子获得最直观的审美态度和感受,即从对音乐自身进行关注,引发音乐的审美注意,然后对音乐产生一种追求,引起对音乐的审美期待,最后完成对音乐的审美态度等一系列的不可缺少的过程。比如,在一节音乐课上,老师让孩子欣赏一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当播放音乐时,许多孩子能一下子就对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手产生了兴趣:“这是滕格尔唱的!”“这是张惠妹的歌!”……孩子的兴致被激起。老师追问:“小朋友们,你们谁知道这些歌曲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吗?”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集中到“少数民族歌曲”的教学主题上来。老师立即追问:“咱们国家的少数民族又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呢?”有的学生回答:“少数民族能歌善舞。”老师给予充分肯定。这节课,从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审美注意,到审美期待,最后到审美态度的形成,老师进行了正确的引导,达到了音乐教学的目的。

2、注重游戏性——指导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音乐是以声音来对客观世界进行描绘,需要借助想像或联想,才能在头脑中将音乐转化为世界的形象,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借助音乐游戏的性质,让学生在听听、唱唱和玩玩中,诱发孩子的联想和想像,提高音乐辨别的能力,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比如,在学生歌曲作品中,象《胡说歌》、《拉拉勾》、《丢手绢》、《摇啊摇》等众多歌曲中,充满着童趣和游戏性。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角色的扮演,想像歌曲的情节、欣赏音乐中游戏规则和音乐节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对音乐的欣赏和体验活动。

3、注重活动性——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升华。

达到音乐审美升华,即学生与音乐的心神合一,获得共鸣,产生审美享受,而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需要在各种活动中进行。首先,寓音乐审美于日常活动中。比如,学生到校时,可以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创设音乐环境;学生进餐时,可以适当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等;学生午睡前,可以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这些音乐活动,对学生的音乐审美升华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其次,寓音乐审美于各种表演活动中。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教育首先开始于学生活动。”活动中学生的各种动作,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的协调性发展,另一方面能充分表达学生对音乐的参与与探究,获得表现与交流的体验过程,而后者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比如,在“京调”中,组织学生表演旦角与丑角,演绎其风趣与诙谐,抒发情感;在“阿拉伯之夜”中,表演异域的风采;在《赛龙夺锦》表演活动中,让学生通过音乐旋律,再现赛龙舟的场景;在《动物狂欢节》表演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动物的心理,从音乐旋律中,体验快乐,升华音乐审美体验。

三、学生音乐审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8

审美教育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因为宏大,所以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引领性,这是优点所在。但对小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而言,过于宏大的概念又容易让人寻找不到有效的抓手,从而使得理念的落实成为困难。笔者在审美教育的观点引领下,努力寻找一个突破点。经笔者实践与思考,感觉从学生的意趣角度建立审美观点,是一个比较可行的途径。意趣指向学生的学习心理中最基本的意味与情趣,学习心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最好的刺激手段就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学理论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往往是浮于表面的,因为学生往往不是对音乐本身感兴趣,而是对音乐课上的轻松自由感兴趣。因此,音乐教师要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转到音乐知识上来。更重要的是,意趣引领下的审美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接触到音乐的本质,能够通过自身的有效体验去感知音乐的美。笔者研究了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系列小学音乐教材,发现教材中精选了大量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教材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载体。从意趣培养的角度来看,音乐教师首先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音乐教材的使用,感知音乐的美。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很多情况下,学生一学期下来,音乐教材还是新的。这说明教材的使用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有的甚至没有使用)。笔者在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中,从第一课《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教学开始,就试图让学生去体验教材中的美:看似杂乱的数字其实是音符;第一单元的“快乐嚓嚓嚓”必须让学生领略到“跳起欢乐舞,快乐嚓嚓嚓。校园春来早,春歌美如画”的意境。总之,要想实施审美教育,基于教材并寻找意趣是首要之举。

二、探究审美教育的好方法

审美教育的效果来自良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说寻找到意趣这一有效的激发点是首要之举,那么好的审美教育方法就是决定审美教育成败的关键。笔者在教学探究中发现:只有基于小学生的认知需要才能获得好的方法。这一认识与传统的认识有所不同,传统音乐教学强调音乐本身的优美,但这种优美如果不能为学生感觉,就无法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体验。因此,笔者以为好的审美教育更应当基于学生的需要,看看他们真正喜欢音乐的哪些方面。所以说,好的方法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与音乐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越紧密,说明采用的审美教育的方法越好。

三、激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