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教育范例

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1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职业学校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逐渐成为职业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音乐教学而言,音乐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整个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而展开和推进的。而对职业学校音乐教学而言,音乐审美教育更有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意义,其重要地位更是难以取替。

一、音乐审美教育和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概述

就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概念而言,其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概念来看,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音乐作品或形式对学习者进行教育,从而提高其对音乐艺术的认知水平,强化其对音乐的理解及感悟能力。而从广义概念来看,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基础及路径,扩散出更加全面的艺术审美,让学习者通过音乐作品及形式充分理解艺术审美内涵和价值,并促使学习者的思维模式及思维观念得到转变。职业学校音乐教学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主要原因在于职业学校更加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而音乐教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所谓的“鸡肋”课程。不过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音乐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基础部分,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为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巩固基础

音乐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因此音乐教学实际上是基于音乐审美而展开的。只有在学生具备良好音乐审美素养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知识用于情感体验,真正理解和体会音乐艺术的内涵与价值。可以说音乐教学是建立在理性的知识和感性的体验基础上的,但凡其中哪一部分有所欠缺,都很难推动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而职业学校学生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音乐审美素养偏低,很难深入体会音乐艺术的情感与内涵,从而会阻碍音乐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帮助下,职业学校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将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巩固基础。

(二)增强音乐教学效果

虽然职业学校在近年来对音乐教学更加重视,也投入了更多精力与资源在音乐教学之中,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没有达到预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偏低,无法充分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和价值,也不能充分发现及体会音乐艺术的美。这样一来,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就显得较为“有形无神”,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难以进一步精进和深入,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过在音乐审美教育的辅助下,学生审美素养能够得到充分提高,进而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并感受音乐内涵,这对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效果的增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学生综合成长与发展

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通过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强化十分重要。广义的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渲染、美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思想不够成熟,价值观念还未形成,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情操加以陶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美好的事物,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可以说是促进学生综合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路径。

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强化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否则在不良内容的影响下,反而容易导致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受到影响。教师在规划教学内容时,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围绕教材内容与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拓展内容,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为音乐审美教育服务。例如在教学《欢乐颂》时,教师还可以准备大量相关或类似音乐作品,如《闲聊波尔卡》等。在找到相应的教学内容后,教师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并对其中的相似点进行总结。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这些点出发,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性审美,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充分理解音乐审美的要点并找寻到音乐美。

(二)优化教学方式

音乐审美教育不是简单地讲解音乐知识和让学生反复听音乐作品,而是要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内涵和美,充分理解音乐艺术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此,教师一定要理解音乐教学的本质是结合理性的理论教学与感性的情感教学,只有在二者有机结合的前提下,音乐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成效。也只有在理论教学的帮助下,审美教育才有可能展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理论知识与情感体验的充分结合,引导学生将音乐理论知识融入到自身体验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理性分析明确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并从感性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解构体验。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理念

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需要正确的审美理念为基础。职业学校学生在音乐审美方面可谓是一张白纸,甚至连音乐审美的概念都不甚了解,更遑论正确审美理念。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理念,防止学生形成偏差甚至错误的音乐审美理念,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学生必须充分明白音乐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音乐审美是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和感悟,但也是对生活进行探索,音乐审美与生活探索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同性。只有在明白这一点后,学生才有可能形成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的基本理念,从而促进自身审美意识的提升。

(四)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造

音乐审美不只是理论层面的研究,更是情感层面的深刻体验,只有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深入实践,才有可能提高音乐审美素养,否则只能停留在音乐审美的浅显层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实践,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切身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创造力也是音乐审美素养的重要要素,音乐审美素养不但包括了对音乐艺术的欣赏,也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音乐创作,而且,创造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强调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造,从而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同时,强化其创新创造意识。

(五)将音乐审美与综合素养相结合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与综合素养直接挂钩。一方面,音乐教学是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音乐教学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增强音乐审美教育效果,就有必要将音乐审美与综合素养相结合,通过综合素养培养来强化审美教育,同时依靠审美教育来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增长。例如在教学《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等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将歌曲主体提炼出来,着重强调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准备相应的爱国歌曲作为拓展教学内容。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欣赏这些爱国歌曲的歌词并进行演唱,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这些爱国歌曲所呈现的爱国情感。在课后,教师更可以举办小型的爱国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通过歌唱的形式表达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结语

近年来,音乐审美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已经成为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当充分理解音乐审美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造,将音乐审美与综合素养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改善音乐审美教育效果,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促使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峰.审美教育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20):116.

[2]欧阳红艺.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J].通俗歌曲,2013,(06):40-41.

[3]姜欣.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17,(14):21.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2

一、职业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论述

对职业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来说,职业学校还是比较注重音乐审美教育的,并且正在逐步的演变成职业学校课堂上的重点内容,将音乐审美教育深入课堂,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增强自己的艺术塑造能力。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慢慢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的提升,令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以改善。在教育部门对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良下,音乐审美教育逐渐成为人们所重视的内容,并在课堂中学生们还能够不断的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力

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够顺利的进行,其前期工作就是在课堂中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审美教育,此外,音乐教学是一种实践性的工作,老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将会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展现出来。另外,通过老师的一番开导学生们的感情体验将会进一步的加强,其音乐水平也会随之加强。倘若职业学校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中缺乏音乐的审美教育就无法让音乐的教学课程正常进行,因此,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协助下,职业学校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就能够得以进步,为音乐课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职业学校在音乐教学中所需要遵从的重要内容,音乐审美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为自己分辨事件的好坏以及在音乐教育中学生们用来净化心灵、提高判断能力以及个人修养。身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处于成长期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力是及具可塑性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逐步的完善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个人素养,明确的指引学生们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强化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

在职业学校的音乐审美教学中,其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老师就需要在课前仔细地准备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料,老师也需要适当的提醒学生们应当看哪些书籍,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查阅,就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良好的配合下学生们对于音乐审美的教学就会更加的投入到课堂里来,倘若对老师所讲的内容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老师只是自己参与到课堂里来而忽略了最初的教学目的是不可取的。音乐审美也需要在实际中进行磨练,就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地穿插一些音乐片段让学生们进行相关的解释,通过学生们的反馈对相关的审美在进行相应的补充。老师通过在提问学生中对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进行讲解,慢慢的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四、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3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主要特征在于以音乐为内容及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隶属于艺术审美教育的范畴。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美、感知美、创造美的强烈热情的重要途径。本文所指的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主要是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主要以学校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增进对音乐美的感受。学校的音乐教育是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教育活动,其包括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与技能是音乐审美能力获得与提高的前提基础。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有提升到审美的层面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建造或改变教育者的审美意识,促进受教育者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使受教育者成为和谐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意义

第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审美心理。审美能力是一种高度综合的心理能力,就是从人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角度感受和创构审美对象或审美意象的一种能力。构建音乐审美心理的过程就是提高人的音乐感知、创造、想象的过程。首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培养人敏锐的感知力。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其作为听觉艺术最能引起人的感官反应。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声音让人的听觉灵敏地感受到起伏运动的音响,从而影响到人的各种情感(愉悦、悲伤、愤怒、忧愁等)。音乐实践活动始终贯穿联想与想象。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深层次的内涵是需要通过联想与想象才能感知、领悟。音乐是创作者在自身感情表现及体验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启发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去体会音乐作品中音乐创作者所倾注的情感。第二,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首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开发人的大脑。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发展了人的触觉灵敏性与协调性,成为开发大脑及激发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其次,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够放松心灵。第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优秀的音乐作品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对于塑造受教育者完美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能净化美好的心灵的人格,促进人的审美心理发展和实现人的本质。依靠来自人们本能的对音乐的喜爱和审美的需求,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积累。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给予人们自由愉悦的审美体验,增加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并进而凝聚和沉淀为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持久的心理品质。因此,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造就完善人格。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策略

首先,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属于艺术审美教育范畴,,其主要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与完美理想人生。建立“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观点和教育理念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突显其在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因此,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贯彻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充分认识音乐审美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教学内容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其自身的审美特征着手开展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其次,提升教师审美教育能力。音乐教师是影响着音乐课改的主导力量,在音乐教育中是一个美的传播者。音乐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音乐审美教育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师自身的素质养成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的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效果。首先,音乐教师应由重传承向重创新转变。音乐是最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有利于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因此,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优势。音乐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实况,借鉴国外成功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新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学习兴趣,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其次,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音乐教学也是重“结果”,认为音乐教育在于知识的传授及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培养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割裂了知识技能、智慧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没有体现出音乐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情感教育价值。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注重个性发展,不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启学生潜在的音乐才能。因此,教师不能认为只有在课堂讲授和表演就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应让教育效应更多地体现在潜效应上,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以及增强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将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对象化、形式化。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从情感体验方面入手来寻找教学难点及重点的突破口,强调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的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第三,要做好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要提高师德素养,多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唱、奏、演”等基本教学基本功,增强对学生的爱心和专业献身精神。第三,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确立科学的音乐教学法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培养需求。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应要体现艺术性和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从音乐的特殊性入手研究其教学方法,把握音乐教学的最新发展动向,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充满美的意境情景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即兴创造的能力。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听觉的感受与心灵的体验。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一切“美”的热爱及追求。寻找音乐的艺术性及高科技的现代性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法,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学习音乐感到幸福和欢愉,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中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提供一部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艺术情境的体验和形象的感悟之下学生寻找它的不同版本,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促使使他们的音乐审美的能力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得到提高。还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音乐活动,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高雅音乐和民族音乐,为大学生提供进行音乐实践的机会,提高音乐审美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总结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4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的手段,让学生拥有美的情操,从而形成健康独立的人格。小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音乐浇灌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美好心灵

审美教育也称为美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门可以陶冶学生性情、增加学生艺术涵养的学科,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可以灌溉学生的美好心灵,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充满美的艺术殿堂。

一、小学音乐与审美教育的紧密联系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中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以及美的旋律可以构建充满美的音乐艺术形象,再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演唱和欣赏等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也是人们的高级精神需求。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审美无处不在,我们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倾向、对美的追求和审视都是通过审美来实现的。小学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具备美育功能的课程,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通过小学音乐的教学,可以将音乐作品的情绪、人文内涵和思想倾向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具备鉴赏和评价音乐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审美情绪,让学生在美好的音乐艺术殿堂中陶冶情操,所以小学音乐和审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教学的重要技术支撑。小学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个美好的音乐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现语言故事等,通过故事穿插的形式帮助学生聆听音乐和感知音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音乐的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幻灯片等形式来引导音乐,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体会和音乐感知。例如,在学习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时候,在课堂导入的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播放《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同时用多媒体播放金孔雀跳舞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音乐中描绘的动物形象,让学生可以理解歌曲中的主题———美丽的动物。《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浓郁傣族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非常清新优美,同时拥有着流畅自然的旋律。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具有歌唱歌曲的兴趣,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跟着视频中的小孔雀一起翩翩起舞,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情境表演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学生情感的培养可以通过情景来引起,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一些可以改编成故事的歌曲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给学生听,很多歌曲的创作的背后都蕴含着故事,教师可以将这些故事讲解给学生们听,增添学生对该歌曲的兴趣,同时可以感受该歌曲的情感,并自觉地融入到歌曲的学习中去。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例如,在学习《七个小兄弟》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可以感受音乐中的美,可以创建一个音乐环境,选取班上的七个学生表演音乐中的dolremifasollaxi七个音符,七个学生每个人代表一个音符,学生通过自由组合让班级上剩下的学生读出台上学生表演的旋律,通过游戏的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音乐的世界,不断地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美,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美感表现力。

音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所以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掘有效的音乐资源,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合唱、独唱和独舞等,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表现力。例如在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因为这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小学生又比较好动,所以在这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容易走神,没有表现出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地组成活动小组,通过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在搭搭拆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在搭节奏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如何搭得更好更美,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感表现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感受美和表达美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在小学阶段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音乐教育,用美好的音乐旋律和节奏浇灌学生的美好心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顾乔红 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周惠玲.小学音乐军美教育若干问题解析[J].音乐时空.2014.21(03):55-56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5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职业学校;审美能力;教育

伴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中越来越多地受到认可,其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音乐审美教育不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十分突出,还对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不断加强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音乐审美教育效能概述

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对音乐的展现,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情感和思想。甚至可以说,音乐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沟通交流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它的存在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升华人类对于美的感受。审美教育即是指审美和教育的完美融合,其虽然以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但却富有独特的情感性。由于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而逐渐成为了审美教育中的优质媒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把审美教育与音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音乐审美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即是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欣赏,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提升审美水平,使学习者不但能够获取该领域的知识,还能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音乐中有两个主要效能值得讨论。

(一)审美感知效能

音乐作为一种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得以充分体现。音乐之所以能带给人美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音乐中独特的旋律和韵味能够给人一种协调、和美之感,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加强了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因此,人类自身的审美感知是音乐审美感知效能的具体体现。

(二)生动形象效能

音乐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节奏和韵律,而情感、形态等则是音乐外在表现力的集中体现。由于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很好地将音乐的内在特征和外在表现力糅合在一起,因此受众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放松。通过音乐对其自身的影响,不断感知音乐语言,并产生丰富的联想,使自身陶醉其中。在职业学校中的音乐审美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包括用音乐语言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亲自演奏或演唱、把实际生活同音乐融合起来等等。

二、多角度分析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音乐审美教育对提升学生非智力方面能力的积极作用

职业学校近年来对学生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手段愈加丰富,对学生的教育也不仅仅停留在智力层面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非智力方面能力的培养。由于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因此国内职业学校对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实际的音乐审美教育课程中,老师可以采用把音乐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对音乐进行感知的同时拥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审美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轻松且愉悦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放飞自我,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徜徉。与此同时,随着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的增强,学生非智力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亲自演奏或演唱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音乐中所寄托的情感。对于教材中情怀较为浓厚的歌曲,老师可以结合时代背景,采用讲故事、看电影、学音乐等多种方式,从而达到丰富教学手段的目的。

(二)音乐审美教育对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作用

音乐是当今世界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品,其能够为学生带来的体验是独特且丰富的。加强音乐审美的教学工作不仅能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升华学生的价值观念。例如,老师在进行中华民族器乐曲的教学时,选用了经典的琵琶作品《十面埋伏》作为教学实例。在课程开始时,老师首先对中国传统民族器乐进行了概述,随后向学生介绍了琵琶这一民族乐器,并引导学生对音乐中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氛围进行充分想象,从而促进学生对优秀音乐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加强音乐审美教育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养成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音乐审美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作用

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两点,其对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同样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职业学校在教学方面更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的重视度更高。与此同时,音乐审美教育恰恰能够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职业学校应科学、合理地开展音乐审美的教学工作,以达到不断增强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三、结语

职业学校开展音乐审美教育工作的目标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授学生音乐知识理论的层面上,而应该更多地通过音乐审美的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创造力得到提升,不断提高学生非智力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格,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遨游,达到净化其心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峰.审美教育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20:116.

[2]姜欣.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17,14:21.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6

审美教育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议题,探究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对教学改革与发展有极大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体现,促使众多教师加强初中音乐教学改革,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目前,针对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研究议题较多,但对初中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基于此,本文在此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感受音乐的“外在美”

音乐是由节奏、旋律和曲调等多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它具有明显的外在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得到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正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的曲调美、节奏美,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以此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以《瀑布与溪流》这篇乐曲为例,作者利用短笛、长笛、单簧管等多种乐器进行演奏,通过乐队的完美配合营造出九寨沟美丽的景象。在学习这首乐曲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等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细心聆听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的外在美。通过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察觉到弦乐的震音和声以及竖琴的有力刮奏,在乐队的演奏中感受到音乐曲调变化、乐器组合、节奏婉转所体现出的“美”。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指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寻求更加美好的事物。

二、体悟音乐的“内在美”

与此同时,音乐是具有灵魂的,美妙的音乐不但拥有动人的曲调,同时也向听众诉说着美好的事物。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体悟音乐的内在美,由此陶冶学生的心灵,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在《日出》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这首音乐的曲调美,同时向学生讲述乐曲的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美丽的日出景象,让学生在音乐、图片的搭配中感受作者营造出的美好氛围。学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认识到日出的美丽,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魅力。基于此,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发现美、感受美,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7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通过音乐和电影的完美结合,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与人性的回归、教育与人格的发展的故事:在一个被誉为“池塘之底”的学校,有一群被认为是“无药可救”的“差等生”,刻板冷漠、充满暴力的学校教育,让他们逐渐丧失作为人的基本尊严与权利。   新来的校监马修为这个学校注入一股新的气息,一个契机让他利用自己创作的音乐给学生排演合唱,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个人音乐才华的展现,学生间的默契配合,共鸣和谐的歌声不仅唤起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的想象和期待,也传达他们对亲情、友情的强烈渴望和人性之爱,同时也给整个学校带来了一缕生机,人与人之间不再敌对、仇视。与剧情的展开相配合,电影中音乐旋律优美流畅,每一首歌曲都巧妙地配合着故事情节,衬托着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童声合唱犹如天籁般浸入每个观众的心灵深处,让观众深深感动。下面,笔者将带着对影片观后的诸多思考,从音乐之美和人性之爱两个层面来探析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传达的音乐教育意蕴。   一、音乐之美的传递:和谐、自由、超越尼采有句名言:“没有音乐,生命是个错误。”这句话表达了音乐与个体生命之间深切的、不可分割的关联。影片中,和谐优美的童声合唱如生命的律动贯穿始终,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一颗颗稚嫩心灵中蕴含的热切、动感、激情的生命畅想。   (一)音乐审美的和谐性   “和谐是美的基本范畴,同时也是美的最高品级。”①   音乐是一种以和谐的、有组织的乐音形成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门类。音乐中的合唱表演形式要达到优美、和谐、统一的音响效果,不仅要求音乐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更强调创造音乐的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统一与平衡。合唱是一种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艺术化体现,在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让歌者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价值观等不断得到更新与重塑,也充满了歌者与指挥、歌者与创作者、歌者与歌者之间情感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合唱中,歌者不仅要表达作品的本体内容,也是体现歌者自身生命力量的绽放,更是人际关系亲密依存的方式与桥梁。影片中,从歌曲《看看你经过的路》《荣耀之巷》《托起轻盈的飞鹭》到《释动的梦》,每一首都用不同的素材、不同的音乐语汇,以天籁般的童声见证了孩子们的每一个转变,同时将音乐的和谐与人的和谐诠释到了最完美的境界。   (二)音乐审美的自由性   向往自由、美好是人性使然,而音乐,正是传达自由与美好的最佳艺术手段之一。情感体验是音乐体现内在生命的基础与方式,在学习和传达乐声的过程中,歌者不仅要做到技术与心理上的统一、平衡与和谐,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来传达内心对自由与对广袤世界的无限渴望。影片结尾,当马修被革职离开学校、黯然神伤时,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歌声:“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向大海拱向高空,一个孩子在希望着你呢,率性的旅行,醉人的回旋,纯真的爱啊,循着你的轨迹飞翔。”电影最后选用这首合唱曲不仅表达了孩子们对于老师的感激和爱戴之情,也是孩子们内心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   (三)音乐审美的超越性   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精神活动,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席勒对人的审美的超越性作过深刻的阐述:“只要人的内心点燃起烛光,身外就不再黑夜茫茫。只要人的内心平静,世界上的风暴就不再喧响,自然中斗争的力量也会平息在静止的边界上。”②席勒的这种关于审美态度的超越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审美态度的本质特征。   “哦,夜,将带给大地神秘的寂静魔法,黑暗陪伴着你,是如此的轻柔,如此轻柔的和音。从你们唱出希望的声音里,你的力量是如此的伟大,将一切转化成美梦……”,这首《黑夜》是合唱团为公爵夫人演唱的曲目,也是影片中最光辉的演唱曲目之一,曲调纯净带着些许惆怅,充满宗教的神圣与纯净。在演唱过程中,马修重新给予领唱莫杭治充分的肯定,马修鼓励和宽容的目光及莫杭治羞愧、感激的眼神彼此碰撞,在回旋的歌声中,音乐以其语言无可比拟的魔力,使得师生二人之间达到了心灵的共融与情感的升华。   二、人性之爱的传达:“以人为本”的教育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不仅诠释了音乐与人性之间的高度关联,同时也传达出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受教者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之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音乐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一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   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说道:“人性不是一架机器,不能按照一个模型铸造出来,又开动它毫厘不爽地去做替它规定好了的工作;它毋宁像一棵树,需要生长并且从各方面发展起来,需要按照那使它成为活东西的内在力量的趋向生长和发展。”③   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校长是典型的刻板冷酷的行为主义者代表,他以“行动—反应”为口号与教育宗旨,在实施教育的过程当中暴露了模式化教育和强制性教育的两大弊端。模式化教育行为在影片中的典型表现就是以校长为首的教育者将孩子们视为动物,仅仅进行简单的、刻板的行为模式化训练。这种教育无视人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因素,把各具特色的学生强行纳入一个统一而固定的模式中,像生产加工标准件一样对他们进行训练。  #p#分页标题#e# 而强制性教育则是对人的自由的限制与剥夺。这种强制性教育是以牺牲学生的人格尊严为代价求得功利目标的实现的过程,这种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惩罚。在影片中,以校长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对待学生可谓是从打耳光、关禁闭等体罚到奚落、谩骂、贬损、中伤、侮辱等心罚无所不及。其结果是使学生日益丧失人之为人的丰富的本质力量,并造成紧张而对立的师生关系,还酿成了“池塘之火”的纵火事件。   相比之下,影片中的中心人物———学监马修则是人本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他与校长的最大区别在于他将学生当成有血有肉有尊严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马修会在满足学生作为正常人类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如让学生们书写自己的理想,把打架、恶作剧、说脏话引向游戏、唱歌和公益劳动。另外,在合唱队员的选拔中,马修根据孩子们的嗓音条件赋予他们不同的声部角色,甚至连不会唱歌的佩皮诺,都被任命为合唱团的“指挥助理”;而跑调的郭邦,则成了“乐谱架”,这些长期被忽视的孩子,在合唱角色的认同中第一次得到了他人的肯定,并在排练和演出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内心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灵魂慢慢复苏,马修的到来,音乐的浸染,为他们开启了生活的曙光,在体验与感悟中寻找到爱的源泉。这种尊重、鼓励和发展学生独特性和优势的教育,对于少年儿童形成自我认同、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人格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成就了影片中的男主角莫杭治在音乐的道路上最终成为一名指挥家。   三、影片的启示:对当代音乐教育的思考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展现的关于音乐之美与人性之爱,对当代音乐教育有诸多的启示作用。   (一)关注音乐教育中的“音乐”为本   音乐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模式。而传统的音乐教育的最大弊病是舍弃音乐的情感成分,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艺。音乐教育的“理想的境界是提供一种音乐性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④。音乐教育中的“音乐”为本体现在:一是传授学生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音乐本质的深入与挖掘,强调音乐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审美艺术,音乐的美是无法从书本和单纯的技能练习中获得,而必须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艺术提供的有意义的认识体验,是其他任何途径都体验不到的,这样的体验,对所有要实现其基本人性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⑤   (二)关注音乐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影片的分析和教育实践,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对于少年儿童来讲,自我肯定首先依赖成人、尤其是老师的评价。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占有至关重要的因素。   1.更新重塑科学的音乐教育观   “把音乐带给每个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应该是音乐教育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也是音乐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2.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音乐教师是人类心灵美的建筑师。影片中的教师代表马修以他朴实的、包容的“仁爱之心”与独有的音乐教学方式不仅赢得了学生的爱,也打动了观众的心,充分展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具备的诸如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等素质。   3.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   这里的艺术修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音乐教师在音乐方面的理论、技术、常识等方面的掌握以及对其他相关艺术学科如戏剧、绘画、舞蹈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涉猎和了解,这关系到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具有宽阔的视野和思路,也关系到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的培养。另一方面,音乐教师还必须具备全面的教育教学的艺术,能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人的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过去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传授方式。   音乐是关乎人心和人性的艺术,用它作为教育的手段和载体必须体现它以情动人、潜移默化的审美特质。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形式令许多学生失去对音乐的兴趣,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宗旨。所以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改变旧有的教师教学方式,而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媒介,在情感体验中,在审美情趣中,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会自主、也学会学习。   四、结语   关于音乐、关于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音乐工作者们经常探讨的教育和生命话题。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为我们解读了音乐、教育、人性的关联。它如夏日里的一抹荷香,观后令人久久回味,发人深省。

音乐审美教育范文8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教育;渗透策略

作为小学生美育发展的基础,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体现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方面,通过教授学生这一类型的音乐,可以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打下基础。在教学教学中,音乐是艺术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其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向也不同于美术课程。因此,为了保证小学生对于音乐方面的审美能力,相关人员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地将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渗透,从而尽可能地为学生审美水平的培养打下结实的基础,并充分地体现出其实际的需求。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感知力

音乐艺术最为依赖的感觉便是听觉,这也是最为明显、最为普遍的特征,听觉的主要作是通过感知音乐的各方面特征,因此,学会感知,便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所谓学会感知,便是让小学生学会通过耳朵和眼睛去探索音乐的美丽之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注意几点需求:一方面,人们对于音乐美感的认知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教师需要教会孩子如何耐心地去倾听,从而充分领略音乐的美妙之处;另一方面,听是学会欣赏音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教师应将授课的内容着重放在这两个环节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的学习,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还会接触到一些有关于音乐的创造背景、音乐中包含那种情绪等。因此,从某一方面而言,小学生能够通过鉴赏音乐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对于过于重视成绩的现代社会,创造力成为了非常难以培养的事物,因此,相关人员可从小学生开始培养,进而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便拥有非常强大的创造能力,为之后的学习与工作铺平道路。当前,大部分的音乐作品通常是以听力做为音乐鉴赏的开头,并通过想象力,才能真正地欣赏到音乐的中心思想。因此,在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同时,音乐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进而使小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有助于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乐趣

在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因心理年龄的限制,其常常会对一些新鲜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实践证实,在小学课堂上,小学生最为感兴趣的科目便是音乐课,并且这一阶段的学习会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度,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接受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此外,通过音乐教学,教师还可引导小学生向往更加美好的事物,从而使小学生拥有一颗追求美、创造美的心灵,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便于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师未能充分理解“音乐性”

当前的音乐教学严重地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仍然认为自身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进而严重地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幅度降低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度。此外,因小学生的年龄过小,导致了小学生无法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之中了解到音乐的本质,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培养。此外,当前有很多的老师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导致很多音乐教师无法有效地调动起课堂的氛围。另外,新教材多以音乐文化为主,若是教师没有认真学习,便会出现上课内容与书本内容不符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思想滞后

在当前的教学观念中,审美教学并不是音乐教学的核心,经过对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大多数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上个阶段之中,这导致了当前的教学观念与审美教学观念完全不符。从教学的质量方面而言,音乐教学属于艺术这一范畴,因此其具有艺术教学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教师以音乐之美作为基础,不断地将其规划到艺术教育的范畴之中。截至目前,有一些小学生认为音乐课与语文课或数学课是一个性质的,均是以语言为主要授课方式。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审美。

三、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音乐欣赏

进行音乐教学时,音乐的欣赏能力是进行音乐活动的基础,而音乐审美能力也是源自于音乐的欣赏之中。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师首先便应不断地提高小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其次,教师还需要充分调动起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使课堂中的教学气氛得到充分提升。教师在教授音乐时,应从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并让学生积极地融入音乐之中;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授课,从而使小学生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加强情感体验

作为一门艺术,音乐这一门学科具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灵感均来源于生活。因此,音乐能够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情感体验。小学生本就处于感情世界较为单薄的阶段,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加强对音乐欣赏的指导,并教授学生聆听音乐的正确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内海,并将音乐融入于自身情感之中,进而让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加强与舞蹈的结合

舞蹈与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其中却有着非常相近的意义。舞蹈是通过非常优美的肢体动作,将美这一概念传递给观众;而音乐则是通过声音之美,向观众展现美的含义。将两者进行结合,便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通过将舞蹈与音乐结合的方式,更加立体地展现出音乐的美感,增加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国音乐教育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教师应充分地为学生展现出音乐的魅力,并通过音乐不断地塑造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审美教学在音乐教育之中不断地渗透融合,从而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快乐与美好并能够了解音乐,进而使学生发自内心喜欢上音乐,通过音乐来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鉴赏力。

参考文献

[1]牛雅杰.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J].黄河之声,2019(1):97.

[2]刘艳.关于如何培养小学音乐教育渗透审美能力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8(24):107.

[3]钟凤云.小学音乐教育渗透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思考[J].黄河之声,2018(14):117.

[4]杨琳琳.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