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文化范例

音乐艺术文化

音乐艺术文化范文1

关键词:传统文化;茶文化;音乐艺术;文化传承

音乐的发展现如今已经具有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而各个文化的融合使得音乐具有了多样性和独特性,如此,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基于此,通过对茶文化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有效地发挥茶文化的包容作用和促进作用,在传统茶文化的运用下,音乐文化可以进行有效性地传承与发展,使得音乐艺术在进行展现时可以促进传统茶文化的传播。二者单从性质上看是文化和艺术的关系,但是从某方面而言音乐艺术属于文化的范围之中,虽不完全相同,但是却无法将二者完全分离,相互交织共染,既是共生也是共存,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1传统茶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共通性

1.1源自于自然,曲之天籁

茶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历史长河中不可泯灭的文化奇葩,我国很多文化典籍中都对茶文化具有记载,并且文化的兴起和衰落亦都有茶文化的踪迹可寻,因此可知,我国的文化发展与茶文化密不可分。而音乐艺术的发展也是与文化息息相关,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也具有重要表现和作用,因此,与传统茶文化具有较强的共通性。茶叶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在被人们运用时,取自于天然之地,因此茶道以及茶文化也是源自自然环境变化与衍生,得益于天造地设。而在茶道中运用的乐曲和主要用以烘托茶道意境的和谐之曲,是对茶道艺术升华,使得人们在乐曲中能够对人生或是天下万物等进行感悟。古人曾用万事万物的声音进行音乐的创作,例如雨声、涧声、风声等,都被融入音节中成为人们欣赏的一种传承。饮茶与品茶不同,前者是用于满足人身体的生理需要,后者是用于在适宜的时间,通过对香茗的品尝和回味中,对当时的心境与情况进行感慨和感悟,此时在配以适宜的音乐,则会在这万籁音节中升华自身的心境,从而得到茶艺中的禅味,二者缺一不可。

1.2古曲入茶,恬静优美

中国古典茶文化最具显著的特性就是对心灵的净化,有一定的平稳性,使得人们具有静雅的心灵体验,尤其是在幽静的环境中更是对茶文化来自于自然的宁静进行完整体现。四季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景色,进而为人们带来不同的景观,在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四季之景可以作为茶文化的载体,促进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的感悟。而音乐艺术的存在就是对传统茶文化的一种实质地解读,音乐声声入耳,阶阶入心,唤起品茗者心灵的共鸣。在此过程中,古典音乐与茶道文化环环相扣,相辅相成,音乐艺术既衬托了茶文化的清雅,又借茶文化进行发展和传承。

2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机制

2.1以词共情,传承文化精神

音乐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作为茶文化传播的载体,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歌曲词汇的展现,当茶叶、茶道、茶德等在歌词中体现出来之后,品茶者对于茶文化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此举即是茶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是歌词文化的理解,促进词情共度的情怀,是文化脉络的传承。每一段歌词都是茶文化精神的描绘,即是心里体会,又是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由此可见,用音乐歌词展现茶文化是一种词情共同传承体现,是茶文化精神的主要方式。

2.2以曲共鸣,传承文化底蕴

我国的音乐起源比较早,甚至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至今都有古曲的流传。这些古曲其中的内容可能并不是对茶文化进行表达,但是却在品茗的环境下对茶文化中的情怀进行有效的诠释。古曲创造的意境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轻快、宁静、清雅、悠扬等每一首曲子都有其自身的特性,通过悠扬的曲调将人们带入到不同的场景中,因此,在茶环境进行演奏可以对茶环境进行有效的营造。为品茶的意境进行有效烘托,从而发挥起促进作用,为心境的陶冶和心灵的洗礼进行音乐意境的引领,在茶文化和音乐艺术的相辅相成中进行自身素养的升华。

3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局限

3.1茶文化解读误区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够对多种文化表现形式进行接纳和融合,但是在音乐方面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音乐已经不断向多元形式进行发展,音乐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并且具有不同的曲风和文化表现风格,此种音乐表达形式上的差异性,无法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表达。茶具有清香怡人的特性,而茶文化也同样具有兼容并进的承受能力,在融合外界文化的过程中,不卑不亢,在融合过程中还会保留自身的清雅意味,因此,在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过程中,需要运用轻柔的音乐,或是具有古典曲风的音乐进行茶文化的表达,方能将其中的韵味完全展现。若是运用摇滚音乐或是重金属音乐进行茶文化的表达,则其中具有的意味和情境会背道而驰。由此可知,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避免此种局限性出现在生活中,需要对茶文化进行深刻的解读,减少茶文化在理解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现象,提升茶文化和音乐艺术的融合效果,促进茶文化得以在音乐中进行传承。

3.2茶文化欣赏误解

运用音乐艺术传承茶文化最重要的是表达茶文化的艺术形式,在完全欣赏过程中,充分扩展茶文化的理解方式,进而在广度和深度上对茶文化进行欣赏。茶文化欣赏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展现和解读,而若是在茶文化的欣赏过程中存在误解,则是所在的文化环境未有有效的解读规律和解读范式,此种弊端存在与茶文化理解误区的情况基本相似。反观此种弊端的存在就是缺少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自身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茶文化的传播,最终造成茶文化赏析方式和赏析着重点的偏差。运用音乐艺术赏析茶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茶文化发展历程以及其他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上的偏差,减少传承中的局限。

4围绕传统茶文化精髓的音乐艺术发展路径

4.1品茗夺意,反思文化解读规律

品茗是喝茶的雅称,但是喝茶与喝茶不同,根据实际环境和需求,其分为饮茶和品茗等。在音乐艺术的创作上若想进行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需要将音乐艺术进行有效的区分和抽离。无论在哪一阶段,音乐都属于满足人们日常需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音乐旋律上的存在还有词阙上的存在,而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运用词阙的表达形式具有多样性,因此,在传承中需要将其中具有传承价值的词阙进行发展和继承,糟粕就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即可。品茗虽然具有艺术气息,但是并不是音乐艺术发展中传统茶文化运用的唯一的形式,但是其具有的文化艺术底蕴确实十分深厚的,需要音乐艺术进行借鉴和融合,在此过程中具有的音乐创作才能成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解读,是音乐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突出茶文化的音乐表现形式,对茶文化的规律进行有效的解读,进而引导音乐艺术为茶文化进行正确的表达,清洗其主体脉络,促进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健康发展。

4.2以茶歌吟,激发音乐表现形式

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创作和设计中的体现虽然要对音乐市场和大众接受率进行有效考虑,但是更要对其中存在的价值和表现形式进行深思熟虑,要对茶文化中的本质意义进行表现才能解脱掉音乐市场的经济约束,才能对茶文化具有深刻的认识。当茶文化中的文化自信作为发展的重点,需要将传统文化魅力作为音乐艺术表现的载体。使其在文化价值的基础上真正地获取到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在激发音乐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将茶文化中以茶歌吟的价值充分展现,从而获取与市场经济规律不同的传统茶文化真实生活面貌,即使是小众文化也能为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发展提供市场基础,进而体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自信与魅力。例如《采茶山歌》,其歌词中描写的茶山实景,具有一定的意境,并且曲风唯美,曲调悠扬,与茶文化中不急不躁、清净悠扬的内涵有效重合。此类歌曲表达能够有效地将传统茶文化音乐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再以音乐的形式将茶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使得茶文化能够被广大人群所理解,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兼容并济的特点。

4.3四茶融境,主导文化欣赏脉络

欣赏茶文化的音乐艺术需要在特定的差异环境中进行有效地反思。首先,音乐艺术的鉴赏不能仅从一方面进行,需要进行词汇、音乐旋律和茶文化的载体的综合考量,进而使得茶文化和音乐艺术产生实际共鸣与艺术的共情,传统茶文化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通常都是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其常态是淡然、雅静。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音乐艺术最应对其表述的是实际的思绪发展脉络,是对所有文化艺术的发扬和传承,并非是茶文化一种,只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并非全部。基于此在对茶文化进行欣赏时,需要对其中的实际表现机制和文化脉络进行融会贯通,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4.4茶曲闻道,梳理文化传播机制

茶文化借助音乐艺术进行文化的具体展现,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关注,展现传统茶文化魅力,使其能够有效地消解现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烦躁,使得社会的受众群体能够在社会的烦躁中得到内心的宁静。音乐艺术和传统茶文化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扩展传统文化弘扬的渠道,但是这样的传播机制无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理解,在文化形象、文化特征、文化规律等都需要进行深刻和规范,进而提升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要增加传播路径的张扬性,进而提升茶文化音乐艺术形式的精髓和意识情趣,使得文化传承达到预想效果。

音乐艺术文化范文2

1、建立有序的社区群众文化工作机制社区群众文化在现代和谐社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建设好有序的工作机制作为保障。首先街道或社区领导要把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要把此工作列到居委会和参加文化工作的个人的考核中去,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搞。其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队伍,配备专职专业的从事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至少要安排一名街道副主任级别的领导专门负责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建设好了要发扬到其他社区,建设不好要批评、处罚。最后由于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是关系到社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点工作,要求不仅是文化建设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和社区居民都应该参与到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来,有需要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不能以任何原因和方式拒绝,达到社会共建、共同使用。共同提高的效果。

2、搭建良好的社区文化发展平台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是开展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足够的文化活动空间需要街道、社区和其他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予以配合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便利,并制定政策,为文化活动场所提供场地和帮助的可以共享文化活动资源。比如在社区综合体育器材附近建设健身娱乐小广场、在居委会建电子阅览室和图书室,在小区中心活动广场建文化和知识宣传长廊等,在社区附近的公园和广场建居民舞蹈或歌唱场所,或者建文化知识宣传屋等各种方式的文化活动场所,为发展社区文化提供良好的平台。

3、制定法规,依法发展居委会文化活动场所现如今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已经成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是许多地区还是没有配置上和社区群众人数和文化需求匹配的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大多数社区群众还是没有去进行文化学习的机会。所以建议由政府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对居委会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的建设和设施、人员的配置、社区群众参与的普及率等方面给予规定,从而确保每个居委会都有至少一个文化活动室和一个图书室,要确保每个社区群众每个月至少要参加一次活动或学习,确保有需求的人员随时都能参与其中。

4、大力倡导社区群众文化社会办的方式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如果按居委会计算的话,数量多,对市县一级政府来说总的投资金额也比较大。一个居委一个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比较像样的硬件投资至少几万元,再加上维持文化活动正常所需费用就更多了,所以目前全靠国家财政拨款也不现实。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资助承办社区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并可以在税收、冠名权等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照顾,拓宽社区文化社会办的新路子。财力得到保障后人员方面也要吸收社区先进人员或者社会人士参加到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中。

5、提升群众文化建设人员的整体素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区文化建设逐渐展现出其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对社区文化建设人员的素质要跟上文化发展的速度和社区群众的需求。所以我们要求社区文化建设人员要加强学习和深造、定期培训、定期学习、定期考试,还要上思想教育课,培养文化建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级文化建设工作人员要进行相互交流学习,沟通经验,互相促进。并且要请本地的文化建设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定期为文化建设工作人员培训和讲课,也可以深入社区直接为社区群众讲课。从而提高了社区群众文化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修养。

6、抓好活动创新,增加社区群众文化内涵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文化活动不只是精神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社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文化工作不仅于开办活动室和图书室,让大家机械的去参加学习,更重要的是把先进思想和知识体系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成集趣味性、知识性、积极性和健康身心于一体的活动。比如举办现下比较流行的听写大赛,可以用多人肢体配合拼接成文字的形式以增加趣味性和训练团队配合意识的效果。

二、结语

音乐艺术文化范文3

一、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育现状

(一)传播力度不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更是瑰宝。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了解过少,而被国外流行文化影响较深,所以不了解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由于了解的人少,传播的范围就小,传统音乐的传承很多是靠民间的心口相传,没有正规的体系和方式。在现代教育中,除非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才对传统音乐有一些了解,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能依靠平时音乐课上教师的教授,这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有兴趣的学生来说,缺少了学习的途径和方式。

(二)审美性不足

虽然现在社会和学校都提高了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但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没有落实到位。审美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层面和价值判断往往取决于其的审美能力。在进行传统音乐的教授时,很多教师还是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传统音乐的鉴赏和学习。

二、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的建议

(一)坚持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学模式

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育主要还是来自课堂,现如今的音乐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模式,尤其受西方系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影响较大。而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授模式主要还是心口相传,这是中国传统艺术工作者千百年的经验。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西方的音乐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要按照音乐的种类来划分。中国传统的音乐表演艺术之所以能代代流传、从未间断,在教授方式上一定有它的道理。教师一定要坚持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展现传统音乐的美。

(二)加强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视程度

要在音乐教育中提高传统音乐的内容和教授的比重,以提高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视程度。在音乐教材中提高传统音乐所占比例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传统音乐。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对传统音乐进行创新,通过多元化的风格类型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兴趣。传统音乐的教学也是对学生“美”的意识培养,传统音乐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瑰宝,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对教师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净化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三)发挥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对一些将要灭绝、无人传承的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必须重视,通过细致的收集和筛查工作,列出需要保护的音乐种类,将一些符合条件的优秀剧种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以加大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国家还应该加强投资建设,帮助传统音乐表演艺术顺利地传承下去。要保障民间音乐艺术者的稳定收入,确保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四)重视对大众传媒的应用

音乐艺术文化范文4

《舞台服装设计与实践》详尽介绍了戏剧舞台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主要包括舞台服装效果图平面展示技法;舞台服装款式、色彩、面料设计;不同剧种的服装设计、舞台服装设计师的素养等内容,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服饰与音乐艺术的关系,认为舞台音乐与服饰艺术是相辅相成,有着审美共性,二者的结合才能展现更完美的舞台。

音乐艺术与服饰艺术的审美共性并非只局限在现代音乐表演,在古代文艺集合体中,音乐与服饰艺术的审美共性更为明显。封建时代社会娱乐方式有限,听歌赏舞便成了当时主要的娱乐活动。相比于现代服饰,中国古代服饰在美感上略胜一筹,这是因为封建时期音乐表演不是单独的表演,台下的观众所关注的也并非只是音乐表演,而是审美服饰装饰下诗、乐、舞的集合艺术表演。

尽管传统诗乐表演对诗词艺术极为讲究,但这并不表明音乐与服饰在表演中不具重要性,在娱乐方式局限的时代,古人尤其喜欢观看舞乐表演,朝廷特意设立“乐坊”,专门培养乐人,经过诗词曲赋全方面的训练,培养出优秀的乐人。在表演过程中,所选的乐曲或者舞蹈需要根据特定的服装配合表演,古代音乐表演对服装十分讲究,乐人的服装经过宫廷绣坊缝制而成,从色彩、图案、款式、材质皆有严格的要求,以此达到表演的完美。现代音乐表演将这种完美性的表演发挥的淋漓尽致,由于现代音乐艺术的表演是一种影视文化,音乐表演对所有演唱设备要求极高,对服装的要求也极为重视,许多知名音乐人拥有独立的服装造型师,为的就是追求音乐与服饰的审美统一。审美是现代音乐表演追求的目的,在听觉艺术上的审美需要内心感受,而视觉艺术上的审美则需要通过表演的服饰来完成,唯有将音乐听觉魅力与服饰视觉魅力融合,音乐表演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古代音乐艺术是一种集合性的艺术,即同其他艺术共同组成,在传统音乐中,音乐表演的编排是诗词、曲调、舞蹈三者的结合统一,诗词即唱词,在诗词文化尤为发达的古代,唱词的搜集十分容易,但凡读过少许书的人都会创作唱词,许多诗人的文学作品也被当作唱词。当然,光有唱词不足以成为音乐作品,音乐的主要内容是曲调,古代音乐家一般先将曲调创作出来,通过乐器的演奏来进行编曲,完成曲子创作之后,会根据曲子的内容进行编舞,从而完成诗、乐、舞的审美统一。诗、乐、舞文化在转变为表演艺术时,会筛选合适的服饰完成同一性的审美表演,在传统艺术的交融中,将诗、乐、舞文化与服饰文化的审美共性表现出来。

一、民族音乐与民族服饰的审美共性

音乐艺术与服饰艺术审美共性主要表现在不同类别的音乐艺术服饰要求中,如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古典音乐乐曲讲究恢弘的气势,音乐创作讲究规范性、有序性,宛如贵族之盛宴一般,故而古典音乐表演之时,服饰讲究正式性,一般以西服、宫廷礼服为主,以此增强古典音乐表演的恢弘审美感。中国现代音乐艺术服饰艺术审美交集在民族音乐和民族服饰中尤其明显,通过表演,民族音乐与民族服饰的文化特性和音乐艺术风格能够产生统一性的民族审美特性。

(一)民族音乐的特性

自音乐艺术产生以来,民族音乐在我国就有了很重要的地位,从先秦祭祀颂歌、民间歌谣到现代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文化性,主要体现为民族文化元素、传统民俗文化以及各民族习俗的综合性表现。其次,民族声乐具有浓厚的歌颂性,以民族划分来说,地区性的文化差异性使得音乐创作风格不同,故而其内容也重在歌颂各民族的文化、生活、爱情等。在集体性概念的民族音乐中,中国民族音乐的歌颂更强,一般对祖国、党进行热烈的歌颂,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怀。最后,就民族音乐演唱特征来说,民族音乐在演唱上具有高亢性,体现为清丽的高音唱腔特色,这同民族音乐的歌颂性具有内在的联系,民族音乐的高音演唱能够增强作品中的歌颂思想,提高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热爱之情。

(二)民族音乐艺术与民族服饰文化的统一

由于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习俗皆有所不同,自民族部落群体成立之始,各民族文化就已经独立形成,语言文化、生活习俗、服饰文化皆有所不同,民族音乐在语言上具有差异性,具体的演唱发音也各不相同。民族音乐表演也会根据具体的民族文化选择相应的服饰进行表演,民族性的音乐演唱和民族服饰的统一能够将音乐艺术的审美魅力和民族服饰文化连接起来。在统一的民族音乐中,不存在语言的差异性,演唱风格具有明显中华民族韵味,加上其身上所具备的歌颂性,应该选择端庄正式的服饰,如礼服、西装,此类正装能够表示对祖国的敬畏。民族音乐的审美重在“民族的审美性”,一般通过民族歌颂与民族文化来呈现,音乐艺术中民族文化以词曲来表达听觉上的审美,而服饰能够在民族音乐演唱中增添视觉上的审美,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二、戏曲文化中音乐与服饰的审美融合

音乐艺术与服饰艺术的审美共性表达重在“美”的审美元素中,音乐是一种审美艺术,一般在音乐作品词的审美和曲调的审美中产生,中国音乐艺术十分讲究词的意境审美,故而无数创作家的音乐词具有浓厚的传统诗词美学意境,在曲调创作中,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大多倾向于古典,重回国风音乐创作。戏曲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代表,集唱、作、念、打为一体,融合诗词文化和音乐艺术,通过戏剧性的服饰进行表演,将各类艺术的审美集中表现。

(一)戏曲浅论

中国戏曲文化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唐代逐渐形成具体的戏曲文化,宋元时期是戏曲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戏曲的形成与词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唐五代时期,逐渐兴起一种曲子词令文化,一般通过歌姬演唱,宋代是词令创作的代表时期,这个时期的词大多是一种音乐的演唱词。元代少数民族夺取政权,诗词文化受到压制,在此困境之中,“曲”成为文化娱乐的主流,元曲真正融合诗词艺术、音乐艺术的统一,许多优秀散曲名篇诞生在元代。在宋元明戏曲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清代戏曲文化发展为一种以表演为主的艺术,清代戏曲讲究剧种分类,故而出现地方戏,各个地区的戏曲演唱语言发音皆有所不同,表演服饰也不同。

(二)戏曲音乐与戏曲服饰的审美共性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依然能够留存,现代戏曲具有明确的剧种和剧目,根据清代地方戏的分类划分剧种,并根据前代文学戏剧创作进行了戏曲剧目创作,以此产生了更为精细的戏曲服饰。以昆曲为例,昆曲融合唐诗、宋词、元曲,以昆山腔为主调,昆曲不同京剧,京剧唱腔较为高亢清丽,可适用于普遍的剧目,昆曲唱腔含蓄委婉,发音低沉,具有江南水系地区温柔婉媚的特色,剧目一般以才子佳人爱情故事为主,服饰较为简洁含蓄,不同京剧服饰的夸张。以昆曲名篇《牡丹亭》为例,《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全篇具有明显的诗词文化美学特征,具有婉约词的含蓄性特征,据此,表演者在演唱《牡丹亭》时,也向往昆曲唱调,极力表现其中的婉约诗意性。在服饰上,昆曲服饰行头没有强烈的戏剧性,故而与当时社会服装没有很大的差别,此剧服饰采用书生服饰与闺中女子服饰,就其中“李梦梅”一角来说,一般会选择明代书生所穿服装,外披交领水袖长衣,服饰设计十分低调,没有夸张的花样刺绣,头戴青年冠帽,妆容以淡妆为主。剧中“杜丽娘”服饰行头虽以贵族千金形象塑造为主,然而在整体的服饰中却也无夸张的服饰行头,服饰同样选择明代女子水袖长衣,不加浓厚的色彩图案修饰,发饰以满头宝石蓝色珠翠为主,妆容亦无浓厚。据此可以看到,戏曲唱腔与其服饰行头具有一致性,京剧唱腔高昂壮丽,服装行头也极具富丽之色,昆曲含蓄委婉,故而其服饰行头也不加夸张的雕琢,力求音乐唱腔与服饰的完美统一。

音乐艺术文化范文5

一、民族音乐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浓厚的民族艺术特征

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多元的文化元素,并形成了自身显著的文化优势。例如,民族音乐的表演歌曲多数是由当地的民间艺人进行传唱的,作品的主要艺术来源于民间创作,其表演风格极具当地区域风格且拥有本土风情等等。民族音乐的演唱艺人以及传承人员没有那么过于华丽繁杂的技巧技能,从而保留了原生态的淳朴民族特色,体现了民族文化形态的浓浓乡土气息,并将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艺术魅力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促进了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民族音乐艺术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其素材也是取于社会生活,是很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1]。比如,南方的民族音乐节奏风格比较含蓄优美,体现了细腻抒情的音乐民族特点;而西北区域的民族音乐豪放热情、广阔明亮,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情特征。

(二)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由于受区域发展、风土人情以及生活环境等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其艺术风格以及音乐特色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了独特的地域特征。比如北方和南方的地域差异就对民族音乐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作用,北方的自然季节特征比较明显,地域范围较广,爽朗、热闹的性格特点直接融入到了北方的音乐中,所以北方的民族音乐风格就显得较为热情豪迈。而南方人性格相对比较温婉、儒雅,音乐旋律就显得细腻悠扬。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风格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民族音乐特色。地域环境的生活条件影响了民族音乐的文化层次,在历史音乐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族音乐特色。

二、促进民族音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创新音乐作品,满足时展需求

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持续的传承和发展下去,除了保留各个时期的历史特征以外,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民族内涵以及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各种民族声乐文化都有着极具自身特色的文化基调,并在发展中展现了精神文化追求以及审美风格、文化内涵等等。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我国的传统音乐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以至于有的音乐作品无人传承,加速了消亡进程。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下,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有些传统音乐作品也在被逐渐遗忘[2]。因此,民族音乐艺术在将民族精神弘扬发展的同时,也应不断满足新时代国家社会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民族音乐文化的优势,并积极鼓励民族表演艺人不断创新和拓展演唱方式,紧随时展的潮流,从而推动国家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发展。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随着社会的发展随之改变,所以需要创新音乐方式,在发展中需要对广大听众的需求有一个准确清楚的认知定位,利用电视、电影拓展以及歌舞剧的演唱平台将音乐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并以开放性的眼光来发展传统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拓展音乐作品以及音乐表现形式,基于改革和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以保障能够形成独树一帜的表现特征,并能够满足广大观众的综合精神文化需求。

(二)基于民族音乐,传承文化精华

作为民族声乐文化发展种类繁多的国家,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民族音乐文化作品内容中蕴含的独特风格以及文化内涵,并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精粹,在保留各种民族音乐文化特征的同时,弘扬和发展传统民族音乐精神。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挖掘当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审美价值观念以及专业技能技巧能力,并持续创新文化观念,在现代音乐作品中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积极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作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元化发展中正确认知民族文化和国内外其他文化的区别,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音乐文化,并将其完美融合到传统的音乐文化中去,不断的地改革和创新民族音乐的演出内容和演出形式,将传统的民族音乐作品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丰富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形式。还可以开展一些音乐交流活动或者音乐比赛活动,在宣传推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促进人民群众产生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自信心,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使其能够参与到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中去[3]。适当加大对于民族文化的投入力度,加强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以及传统戏曲民歌的保护工作,相关的专业高校和文化部门,还有各地的民族表演者应以民族音乐文化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出发点,不断充实文化资源,确保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在时展中持续前进。与此同时,民族音乐的传承者还应利用丰富的文化传播形式,促进文化内容的多元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音乐文化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并能够体会到传统民族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在艺术作品的发展建设中不断创新前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因其地域以及民族特征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了各异的文化特征和艺术风格。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也受到来自国内外文化发展的影响。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帮助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推动民族情感的增强和民族音乐特色的弘扬发展,促进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中拥有长久的艺术活力。

参考文献:

[1]黄玲.浅析中华民族音乐艺术审美的挖掘与传承[J].艺术评鉴,2020,(15):183~185.

[2]陈曼倚.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0):199~200.

音乐艺术文化范文6

钢琴音乐最早源于西方,而今在我国遍地开花。我国的钢琴教育也一直呈蓬勃之势迅猛发展,钢琴音乐教育在整个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钢琴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音乐教学,其触及的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体系的根本核心之处。本文首先论述了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特征,分析了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文化在建构中所陷入的误区,并据此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文化建构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文化理念与艺术触角傲立于传统文化之林。然而,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昔日辉煌的茶文化在时间之风的呼啸中,被渐吹渐远。而钢琴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将日渐没落的茶文化与钢琴音乐教育相结合不仅对茶文化的弘扬大有裨益,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钢琴音乐教育的文化结构。

1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特征分析

1.1人文性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灵魂,而艺术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钢琴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创作还是表演都具有极大的爆发力。每一首钢琴乐曲在创作之初就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与思绪,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人文状况。我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主要以茶文化为主题,通过钢琴这一媒介,对茶文化进行宣传与弘扬。我国茶文化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集大成于一体,形成了现今兼容并包、含蓄内敛的文化,其人文属性是不言而喻的。茶文化与钢琴音乐教育相结合的实质是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相结合,而其人文属性也在循序渐进中被演绎出来。

1.2传承性

我国是茶文化的摇篮,承载着千年文化历史积淀,是茶事活动灿烂的文化瑰宝,历经千年而未衰。而钢琴在音乐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传播介质”的作用,音乐艺术通过动听美妙的钢琴演奏而得以表现,为人所熟悉。茶文化钢琴音乐则是以钢琴为载体,通过音乐教育来传递茶文化内涵,将茶文化中的基本要义、精神实质以及文化精髓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受众者一旦接受了这种文化艺术熏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承担起茶文化的传承重任,以演奏的方式向家人、朋友以及公众阐释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因而,钢琴成为了茶文化音乐的传承工具,而茶文化也在无形中被认可和传播。

1.3艺术性

“音乐是艺术的核心组成部分”,节奏韵律、旋律调式、音色力度都是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所包孕的文化艺术特色也异常鲜明,尤其是清丽自然的茶乐所传达出的艺术情感更是厚重而深远。而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则是将茶文化的艺术性融合到钢琴音乐中,传统古朴的茶文化艺术被寄寓到现代艺术中,茶文化的人文之美在钢琴的动情演绎中被倾诉的淋漓尽致。茶文化的本体在一串串音乐符号中被具体形象化,其情感思想也逐渐为人所知,而学生在聆听与欣赏中也收获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独特审美情趣,从而加深了其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并塑造了其钢琴音乐艺术品位,提升了其钢琴艺术的创造能力。

2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阐释与建构的误区

2.1茶文化内涵的缺失

茶文化是在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土壤中萌发而来的,其浓缩了我们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积淀了文化思想内涵,囊括了哲学道德体系,阐释了为人处世准则。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但是,茶文化被注入到钢琴音乐教育中时,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却被忽视。一方面,钢琴音乐教师在演奏茶乐时,所选用的曲目过于简单,不能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文化意蕴,甚至湮没了茶文化的人文气息。由于钢琴教师自身茶文化知识的匮乏,导致其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理解与诠释也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茶文化乐曲大多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演奏失误,其鲜明的地方色彩形象被掩盖,也进一步削弱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文化属性。

2.2课程教学脱离实际

茶文化钢琴音乐是我国茶文化语言形式的一种,其作为一张新面孔第一次引入到钢琴音乐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或多或少地与实际不相符合。就教学方法来看,钢琴作为西方现代音乐的重要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中所沿用的教学方式也大都来自于西方,而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亦是如此。西方钢琴音乐的授课方式,并不能将我国茶文化的艺术价值阐述得淋漓尽致。因此,传统茶文化音乐教学在钢琴课堂中显得“不伦不类”。就教学内容而言,茶文化包孕着浓厚的地方色彩,部分茶文化音乐中的曲调与韵律取自于不同地区的方言,因而,茶文化钢琴音乐在无形中打上了地方色彩的烙印。但是,教师对此并未事先深入研究,在教学中也只是将其一带而过,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最终导致茶文化钢琴音乐特色的光芒被蒙蔽。

2.3考核评价体系功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钢琴音乐教育从贵族的神坛中走出来,步入了平民文化教育的生活圈,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钢琴音乐教育的浪潮。然而,随着钢琴音乐教育的普及,其却因考核评价体系而沾染了世俗气,变得愈发功利化,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也无法从此泥潭中走出来。大多数人接受钢琴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所谓的艺术熏陶,其学习茶文化钢琴音乐也是通过“考级”增加日后升学考试的竞争优势。因而,茶文化钢琴音乐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被埋葬,“实用主义”思潮影响下的钢琴音乐教育成了高考加分利器,而不再是高雅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物质化的社会里,茶文化钢琴音乐艺术因畸形的考核评级体系沦落为大学的“敲门砖”。

3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阐释与构建之路

3.1深入移植茶文化内涵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故乡,其历史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知识体系庞大复杂,一言一行均难以蔽之。因此,茶文化钢琴音乐应该以茶文化内涵的表达为主,通过钢琴课程探究隐含其中的茶文化内涵。钢琴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茶文化音乐为着手点,深入探究茶文化的具体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体系。其次,教师也应该主动积极地与茶文化专家学者加强交流与探讨,尤其是在茶歌茶戏茶乐这些方面,并以独特的视角将其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茶文化音乐的感知度。再者,在茶文化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兴趣,使其在润物无声的动人旋律中感受我国茶文化的异样情怀。

3.2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由于钢琴音乐教育日趋功利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却在盲目考级中被忽视。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基本的音乐文化素质,其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认知也陷入了狭隘视角之中。因此,重新塑造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步。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夯实了音乐理论基础,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理解才会更深刻。所以,学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修炼,以基础的音乐理论课程作为切入点,以茶文化音乐的演奏为中心,逐步培养其富于创造性的音乐精神。同时,也应该着力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鉴赏水平。从聆听、欣赏与评价以及感触等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指导训练,最终促进其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

3.3构建多元化钢琴课程体系

茶文化音乐被注入到钢琴音乐教学中,犹如一阵清风吹皱平静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茶文化音乐作为茶文化的艺术表达手法,对于钢琴音乐教育而言具有难以言说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手段单调死板,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内容沉寂枯燥。因此,多元化的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体系亟待建立,以促进其音乐艺术价值的充分发挥。教学手段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优秀的教学方法,借鉴西方钢琴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结合我国茶文化音乐的特点,对其进行创新性发挥,以促进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方式的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对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兴趣。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特点,在掌握了茶文化音乐的精髓实质后,对其内容进行推陈出新式地简化,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茶文化音乐的民族特色表演,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钢琴音乐中特色元素的理解。

3.4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意愿

高考制度改革后,钢琴音乐教育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学生则成了牺牲品。为了增加高考砝码,很多人从幼儿时期便进行钢琴音乐教育,童年的玩乐时间里充斥着无止境的钢琴课程以及不曾间断的考级,因而学生对于钢琴音乐的真正欲望被消耗殆尽,更遑论茶文化钢琴音乐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了。因此,以钢琴音乐教育进行茶文化传承时,应该尊重学生个人的意愿,从其自身本体意识出发,而不是使其在被动中痛苦地感知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在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中根据学生特点对其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将演奏与讲解相结合,使其在演奏中领悟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美妙,使其在讲解中构建茶文化钢琴音乐整体框架结构。

总之,茶文化钢琴音乐作为一种相对一种精深的传统艺术,其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地探索才能真正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艺术价值演绎到极致。

作者:杨雅茗 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红.试析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中的文化价值取向[J].美与时代(下).2010(11):69-70.

[2]梁鲲.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及舞台艺术实践中的本真演奏与文化认同[J].中国音乐(季刊).2012(3):217-218.

[3]周民;周萍.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高校钢琴教育的文化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技版).2013(3):137-138.

音乐艺术文化范文7

通过对传统茶乐等一系列艺术资源内容进行全面认知,不仅能帮助我们有效传递传统茶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当前音乐艺术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传统茶乐作为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其中所包含的艺术理念,还是整个艺术发展层级,都决定了我们可以将该艺术资源与当前开展的民族音乐教学活动相融合。本文拟从当前民族音乐教育开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入手,结合传统茶乐的特点及内涵认知,结合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传统茶乐对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影响和价值。

关键词:

传统茶乐;民族音乐教育;影响内涵;教学理念;人文素养

对于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传统中华文化来说,茶文化就是其中内涵和关键。而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传统茶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资源,其中不仅充分反映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同时也从客观上诠释了传统茶乐的形成过程。当前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其缺乏教育内容与学生培养的体系化融合。民族音乐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将传统茶乐元素与民族音乐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优化学生教育效果,同时也能实现传统茶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

1当前民族音乐教育开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从当前民族教育开展状况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机制,都实现了巨大创新和突破发展。但是当前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受教育理念,现代音乐和教学投入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整个教学活动存在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上的偏移。整个音乐教育活动存在极大偏差和不足。系统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随着现代音乐、西方音乐艺术的全面融入和体系化创新,当前民族音乐教育发展面临极大危机和压力,尽管很多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有着一定兴趣和热情,但是现代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和价值更为突出。学生更愿意学习和接受现代音乐和西方音乐艺术。其次,当前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和认知意识,因此在整个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只是片面的教育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并没有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所以整个教学活动并没有实现理想教学效果。此外,尽管当前教育机制不断完善,加上教学理念进一步成熟,如今整个教育活动资源更加丰富,但是还应该客观认识到我们对整个民族音乐教育的认知并不全面,尤其是对其教育价值、教育意义和作用认识并不全面,因此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甚至连教学时间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最后,民族音乐教育,实际上是将民族文化、传统音乐艺术等多项内容体系化结合的事物,但是当前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整体教育过于机械,内容上也存在极大局限性,尤其是缺乏引导学生认知和理解传统民族文化,因此整个民族音乐教育内容缺乏内涵底蕴做有效支撑。而在民族音乐艺术资源体系中,传统茶乐艺术作为其中融合了民族文化、传统艺术、音乐教育等多项内容相结合的艺术活动,如果能将其与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相融合,不仅能够优化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体系化发展。

2传统茶乐的特点及内涵认知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传承,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立特性的茶文化体系内容,而传统茶乐就是整个茶文化体系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知传统茶乐、学习和研究传统茶乐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全面发展。所以,需要对传统茶乐的特点及内涵进行全面准确的认知。

2.1传统茶乐的内涵分析

传统茶乐是形成与采茶活动中,体系化展现茶文化内涵、描述采茶文化事物的音乐艺术活动。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无论是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还是其体系的完善性,都有着世界上其他地区和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从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将茶用与祭祀和药用。而从唐朝开始,整个饮茶活动就发展成为社会大众习惯,自此之后,饮茶活动就逐渐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立特点的文化体系,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传统茶文化艺术,比如茶乐,采茶舞、茶画等等。这些艺术内容中,不仅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更展现和诠释了相关价值规范和独立情感。可以说,在整个茶乐体系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能对其中所描述的生活化元素形成全面认知。

2.2传统茶乐的具体特点分析

传统茶乐艺术形成过程中,充分融入了生活化元素内容。无论是茶乐的创作背景,还是茶乐艺术中的具体内容,都是对采茶生活的系统化反映和有效继承。因此,了解传统茶乐也是我们对传统茶文化及生产活动全面了解的具体过程。传统茶乐在产生过程中,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艺术风格,整体表现风格较为欢快。传统茶乐是在茶农产茶、制茶过程中,以及各种集体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音乐形式,因此无论音乐内容,还是音乐风格,都展现了人们的欢快情绪和乐观精神。这就使得整个音乐艺术极具渲染力,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最后,传统茶乐还是将多项元素体系化融合的集体艺术形式,传统茶乐其多产生与茶叶集中产区,这些地区大多为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所以通过传统茶乐艺术,我们还能看到其中所融入的民族文化和内涵,因此可以说,传统茶乐是民族音乐艺术的一种形式。

3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分析

民族音乐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完善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活动,不仅能够优化教学内容,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完善的人文素养。结合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学生全面培养的具体要求,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活动需要着重做到:首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活动时,必须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与学生培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作用。当前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不能将其价值和作用认知局限到学科学习上,尤其是随着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价值日益突出,如今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时,必须将整个教学活动与学生素质培养全面融合。对于当前学生培养来说,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情怀,尤其是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视角来看待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其次,当前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活动时,其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完善,更是教学机制的创新和发展,可以说,开创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就是整个教学体系不断革新的客观表现。随着教育机制进一步优化,如今改革教学机制,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内涵已经成为整个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来开展所必须实施的内容。客观的说,民族音乐教育融入其他内容,就是丰富发展、创新突破传统教育活动的客观表现。最后,现阶段,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传统教育活动中的局限性,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单一、薄弱现状,还是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都需要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时,将传统音乐艺术的具体内容融入到整个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我国文化内涵的民族音乐和传统艺术,因此当前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时,必须将传统音乐内容与其相融合。

4传统茶乐对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影响和价值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完善民族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同时也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随着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价值认知不断提升,如今开展民族音乐教育,不仅符合传统传统文化传承要求,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如何才能优化民族音乐教育开展的形式,并实现其最大价值,就需要我们充分结合多项元素,探究传统茶乐意识对整个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影响。通过将传统茶乐艺术融入到民族音乐教育活动中,将有效丰富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优化该教育形式,实现音乐教学内涵到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尽管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已经实现了巨大创新和发展,但是其整体教学内容中,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缺乏完善教学元素的融入,而传统茶乐艺术作为传统文化内核的集中反映,其中不仅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同时也是对当前民族音乐教育的有效补充。客观的讲,传统茶乐也是民族音乐的一种形式和内容。结合当前民族音乐教育开展状况,可以看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缺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发展。因此如果能够将传统茶乐融入到民族音乐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体系内容,同时也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当然,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融入传统茶乐因素能够对学生性格、学习习惯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将传统茶乐与民族音乐教育全面融合,不仅能够为传统茶乐艺术传承提供有力帮助,同时解决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压力。

5结语

民族音乐教育活动是整个艺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开展民族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实现对传统民族音乐进行有效传承。但是通过对当前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难看出,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学生具体学习效果,都并不理想。随着当前音乐教育理念不断成熟,完善教育机制,创新教学方法,并将完善的教学元素体系化融入到整个民族音乐教育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传统茶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内容,如果能将其与整个民族音乐教育活动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弥补民族音乐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能够为我们有效继承传统茶乐艺术提供重要帮助。可以说,传统茶乐正是推动当前民族音乐教育机制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参考文献

[1]任红军.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J].音乐探索,2013(2):115-118.

[2]马晓倩.论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4(17):31-36.

[3]王旭华.论当代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J].民族艺术,2015(12):126-131.

[4]刘志超.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J].福建茶叶,2016(4):55-58.

音乐艺术文化范文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在不断提升的同时,精神文化需要也表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群众文化活动是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群众文化素养,陶冶群众性情,提升群众艺术文化形象的有效手段。主要从音乐审美概念及其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如何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实施音乐审美,抛砖引玉,旨在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尽上绵薄之力。

关键词:

群众文化活动;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是指借助于音乐艺术载体,对音乐表演活动内在的情感思想、价值态度的评价行为。音乐审美是以我们所观察和所感受到的事物为出发点,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活动,对改变人们的内心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音乐审美以音乐艺术为依托,通过艺术表演活动的形式,能够引导人们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在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的同时,还能够推动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帮助人们满足情感生活需要,提高审美标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音乐审美以其他审美活动相比,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民族性即是说受民族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对音乐审美的标准、方向是不一样的;时代性是指不同时代下的人们审美情趣不一样,对审美的判别、追求也有所不同。

1培养群众音乐审美的重要性

音乐是传达和交流人们情感思想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音乐审美是人们获取审美享受的重要手段。音乐做为一种情感艺术,往往包含了创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思想精神,是自身内心真实情感感受的展示。因此,音乐审美活动能够满足审美者情感生活的需要,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创作者、演唱者与听众有相似的经历,往往能够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带给观众一种欣喜和满足感。审美对于广大群众尤为重要,对于大部分群众而言,在经过白天一天的工作劳动后,急需某种途径缓解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获取情感生活的需要。如果群众掌握了一定的审美技巧和方法,就有利于在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及时获取精神生活所欠缺的元素,享受群众文化活动的音乐审美带来的乐趣。

2在群众文化中实施音乐审美的途径

2.1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的有机整合

演唱歌曲作品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做好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整合工作,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审美方向,对培养群众审美能力,提高群众审美标准,满足群众情感生活需要,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有着重大意义。那么,如何做到群众文化活动与音乐审美活动的统一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第一,群众文化活动多种多样,如:表演、舞蹈、体育项目比赛、小品等,为了培养和提高群众音乐审美的能力,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尽可能的采取与音乐相关联的形式,做到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相结合。第二,提高群众文化组织工作者的审美素养。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除了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还要强化组织者的艺术修养,使其具备较高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引导和感染广大群众进行音乐审美。

2.2选用合适的音乐、歌曲

音乐表演、歌曲演唱等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常见方式,引入优秀、经典的音乐歌曲,发挥音乐内在的审美价值,有利于提高群众审美水平。因此,在群众文化开展中,要尽可能的选用情感丰富、艺术饱满音乐。比如说,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凄美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自由爱情的伟大,该艺术影片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紧紧地扣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弦。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就可以选用影片的主题音乐,让广大群众在耳熟能详的音乐旋律中感受美好动人的爱情画面,及其黑暗势力对美好人性的摧残。通过已掌握的故事情节、影视画面,有利于引发群众内心的情感共鸣,加深对音乐艺术内在美的理解,提高群众音乐审美的能力。在选用音乐、歌曲时,在确保歌曲、音乐具有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最好结合群众的现实生活,从贴近群众生活的歌曲出发,进而吸引广大群众音乐审美的兴趣。

2.3提高群众音乐素养

音乐审美活动是指在音乐、动作、舞蹈等要素的整合下,能够引发情感共鸣,在心理上产生美的享受的一种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做为一种综合性的内心活动,但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音乐审美以音乐表演活动为载体,要想提高群众音乐审美的能力,对群众音乐素养、音乐文化是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具体来说,群众要对音乐活动具有一定感知能力,对音乐旋律、节奏等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能够针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基于自身的音乐素养、感知能力等准确把握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情感倾向。因此,提高群众音乐素养,加强群众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表达技巧等音乐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开展有关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活动,加深群众对音乐活动的理解,帮助群众更好的实现音乐审美。

2.4优化音乐审美的提升方式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曾说过,要想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所在,那么你自己本身必须是一个拥有较好艺术修养的人,在拥有一定的先天的前提和基础上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和实践,才能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音乐审美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性行为,需要在漫长的艺术活动中不断积累和学习。音乐审美是以一定艺术活动为载体,以欣赏活动所引发的内心共鸣为基础,而获得艺术活动中的音乐美、情感美和艺术美的满足。因此,音乐审美并不是简单的观赏表演的简单行为,要想获得音乐审美的享受,引发内心情感深处的共鸣,必须对音乐艺术有所了解和把握,如音乐活动的基本规律、音乐语言的表现形式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大量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拓展音乐审美的视野,丰富音乐审美的经验。

3结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做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通过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的有机整合,选用合适的音乐、歌曲,提高群众音乐素养,优化音乐审美的提升方式等手段培养群众审美意识,提高群众审美能力的同时,还应当正确看到群众审美的培养不是短期就能培养和提高的行为,需要在平时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加以引导学习,借助于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培养具有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的群众。

作者:林珠萍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姜会敏.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