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的类型范例6篇

财务舞弊的类型

财务舞弊的类型范文1

关键词:董事会治理 财务报告舞弊 治理机制

财务报告舞弊一直是困扰国际会计学界的重大问题,也是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处于公司治理结构核心地位的董事会治理缺陷正是引发财务报告舞弊的深层次原因。因此,从董事会治理层面来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因素,寻求识别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董事会治理方面的预警信号,进而改进董事会治理以防止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降低注册会计师执业风险,而且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对症下药,维护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本文研究了基于董事会治理层面的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假设:

(1)董事会独立性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理论假设。我国董事会的独立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董事会独立于国有股股东。区别于美国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我国的股权结构存在特殊性,即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并且国有股权“所有者缺位”的特殊现象。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由国有股东委派的董事会成员的比例比较高。由于代表国有股权的股东与真正出资者是不完全相同的,前者除了关注经济利益外,可能更关注社会就业与稳定等,而后者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利益,因此,就股东监督其委派董事的积极性而言,前者不如后者。而且,我国目前对国有股东委派董事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其自身经济利益与企业业绩(股东利益)的相关度较低,该类董事的工作积极性不可能充分发挥。可以说,代表国有股权的董事在既缺乏约束机制又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缺乏维护股东利益的动力,该类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重越大,董事会相对于国有股东的独立性就越差,董事为其自身利益(如更多的在职消费等)最大化与经理层合谋而侵害股东利益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二是董事会独立于经理层面。Fama and Jensen(1983)提出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越高,越能有效监督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可以降低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发生的概率。Beasly(1995)的经验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中的比例显著的影响着舞弊财务报告的发生率,独立董事越多,虚假财务报告发生的概率越低,公司越倾向于更大程度的资源披露信息。美国SEC曾对150家样本公司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舞弊公司的内部董事比例明显高于非舞弊公司。可以认为,内部董事比例越高,独立董事比例越低,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也越大。综上所述,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国有股股东委派的董事比例越高,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概率越大

假设2:内部董事比例越高,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概率越大

(2)董事会积极性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理论假设。有效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为股东利益勤勉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董事会的积极性。Beasley(1996)研究表明随外部董事持股比例的增加,其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外部董事监督作用越大,该公司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下降。独立董事成员持股量越多,发生财务欺诈概率越小。可以认为,外部董事(与内部董事相比较而言)独立性相对较高,其持股比例越高,其工作积极性也越高,对经理层监督更为有效,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财务报表舞弊的发生。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外部董事持股比例越高,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概率越小

(3)董事会的监控能力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理论假设。董事会的监控能力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财务监控能力,二是经验监控能力。经理人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有着一定的自利倾向,且处在信息优势一方,极有可能通过粉饰财务报告来进行掩饰其侵害股东利益的“道德风险”行为。这种情况下,假如董事具有财务知识背景,能凭借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在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正错误,及时遏制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其监控能力必然提高。如果董事具有在其他企业担任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的经历,因其熟悉经理的工作流程,对本公司经理层的监控更为有效,另外,还能提高与经理的沟通效率和效果。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董事比例较高,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概率越小

假设5:具有高官任职经历的董事比例越高,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概率越小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收集了自我国证券交易所成立至2008年12月31日,因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陈述等行为并对当年财务报表重大影响而被证监会公开处罚的上市公司,共82家。舞弊公司的名单来自朱国泓《财务报告舞弊的二元治理》一书,以及中国证监会网站(csrc.省略)。同时,为了控制外部环境和行业等因素的影响,为每一家舞弊公司分别选择一个配对样本。配对样本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与舞弊公司同行业、同年度、同上市地点;与舞弊公司规模相当,具体而言,配对样本的资产规模控制在舞弊样本资产规模的70%至130%范围内;必须为非ST、PT公司;当年的审计意见必须是无保留审计意见。根据上述选样原则,选取了一组配对样本,这样得到舞弊样本和非舞弊样本共计174个。对两类样本的规模进行了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1)显示两组样本在规模上无显著差异,表明配对样本在规模上满足选样要求。财务数据均来自于SESMAR数据库,董事会治理的相关数据均根据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信息进行逐一整理而成。所用计算和分析软件为EXCEL和SPASS17.0。

(三)变量定义 研究变量主要包括因变量(财务报告舞弊变量)和解释变量(公司董事会治理机制变量)。(1)因变量。因变量fraud,表示是否发生财务报告舞弊,发生财务报告舞弊fraud=1,否则fraud=0,这是个哑变量。(2)解释变量的设定见(表2)。

(四)模型建立基于研究假设,本文构建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董事会治理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判别模型。为了尽可能保证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在模型中有着较强显著性,并增强所建立识别模型的有效性,将对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进行显著性检验时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T检验和Wilcoxon检验的指标变量作为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初始变量,以期建立能有效判别舞弊可能性的识别模型,建立如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差异性检验为了进一步发现舞弊样本和非舞弊样本之间有显著差异的公司董事会治理机制量化指标,将所收集到的舞弊样本和控制样本按0、1分组,1为舞弊公司,0为非舞弊公司,采用SPA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舞弊样本和控制样本的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期能找出显著的指标变量,建立有效识别舞弊的判别模型。舞弊样本和配对样本变量指标的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检验结果如(表3)。从两组样本均值和中值的差异性配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1)代表董事会相对于国有股股东独立性的指标在舞弊样本与非舞弊样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代表董事会相对于经理层独立性的两职状态在两类公司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但内部董事比例这一指标在两类公司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第一,国有股股东委派董事比例在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前者的均值为55.0746%,中值为49.2%,均高于后者,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T检验,即国有股股东委派的董事在董事会总人数中的比重与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呈正向关系,假设1得到验证。这表明,在我国“国有股一股独大”且国有股权所有者缺位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代表国有股权的董事缺乏履行其应尽职责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该类董事的比例越高,“内部人”(经理层甚至是经理层与董事合谋)控制的现象更为严重,“内部人”为自身利益而侵害股东利益的财务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第二,内部董事比例在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对该指标的检验结果显示,内部董事比例T检验的Sig值为0.837,Wilcoxon检验的Sig值为0.835,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未发现上述两指标在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假设2没有通过验证。这可能因为独立董事制度从2001年起实施,内部董事比例高是我国的普遍现象,因此,不能说财务舞弊与内部董事比例毫不相干,而是说,它们之间相关关系的证明是后续研究的关注重点。(2)代表董事会积极性的量化指标在两类公司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即非舞弊样本的外部董事平均持股量显著高于舞弊样本。舞弊样本外部董事平均持股量为0.008443%,中位数为0,而非舞弊样本的外部董事平均持股量为0.107578%,中位数为0.003350%,且在10%显著性水平下通过Wilcoxon检验,即外部董事平均持股量与财务舞弊成负向关系,假设3得到检验,这表明因外部董事本身的独立性相对较强,其持股比例越高,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对经理层的监督力度也就越强,对防止因“内部人”控制而引起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更为有效。(3)代表董事监控能力的量化指标在两类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第一,舞弊样本董事会中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董事比例显著高于非舞弊样本。舞弊样本董事会中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董事比例的均值为15.174524%,中值为14.28575,而非舞弊样本则分别为10.582754%和10.101%,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和Wilcoxon检验,即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董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呈显著正向关系,这与提出的假设4恰好相反,但与Todda.Shawver(2003)的研究结论却是一致的。可能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普遍很高,而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董事大多为内部董事,该类董事的独立性较差,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不仅不能遏制舞弊的发生,反而成为经理层的“帮手”,提高舞弊的发生率。第二,非舞弊样本具有高管任职经历的董事比例显著高于舞弊样本。舞弊样本则分别为44.78%和44.44%,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T检验和Wilcoxon检验,即具有高管任职经历的董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呈显著负向关系,这与提出的假设5一致,表明董事具有高管任职经历,其熟悉经理的工作流程,对本公司经理层的监控和沟通更为有效,从而降低舞弊的发生率。

(二)卡方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本文采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中的Backward Stepwise:Wald方式,即采用向后逐步法,根据Wald统计量的概率值将变量剔除出模型,根据Wald统计量的概率进行剔除变量的检验可以自动消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逻辑回归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最终模型的卡方值为27.766,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模型中包含的自变量整体检验非常显著,说明回归模型的设计较为合理。(表5)中的-2LL是将对数似然比值乘以-2来衡量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好的模型的似然比值要高,其-2LL相对要小,本模型中的2LL=160.770。Cox&Snell R Suare和Nagelkerke R Square统计量利用数量来解释Logistic模型中的变化。它们与线性模型中的R相似,本模型Cox&Snell R Suare=0.185,Nagelkerke R Square=0.246。

(三)回归分析 (表6)表明方程的正确分类能力为66.2%,具体来说,当样本为舞弊样本时,该模型将其判断为舞弊的概率为64.7%,而判为非舞弊的概率为35.3%;当样本为非舞弊时,该模型判断为非舞弊的概率为67.6%,而判为舞弊的概率为32.4%。一般认为,方程的总体正确率大于50%时即为有效。(表7)列示了最终进入模型的相关统计量,再次证明了以下结论:董事会独立性越差,发生舞弊的可能性越大,模型中X1(国有股东委派的董事比例)的Sig值为0.001、系数B的符号为正,即国有股东委派的董事比例与财务舞弊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与假设和指标的差异性检验结果一致。董事的积极性越高,发生舞弊的可能性越小,模型中X2(外部董事的持股比例)的Sig值为0.051、系数B的符号为负,即外部董事持股比例与财务舞弊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与假设和指标的差异性检验结果一致。在未保证董事独立的前提下,其财务监控能力越高的公司,其发生管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模型中X3的Sig值为0.014、系数B的符号均为正,即在1%显著性水平上与舞弊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这与本文的假设相反,但与差异性检验结果一致;董事会的经验监控能力越高,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模型中X4的Sig值为0.006、系数B的符号为负,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舞弊的发生呈负相关关系,这与本文的假设和差异性检验结果一致。根据(表7)各个变量的系数(B),可以写出(假设将系数取小数后的三位):

logit(odds)=b0+∑biXi=-1.613+0.037X1-20.895X3+0.042X4-0.025X5

再根据公式logit(odds)=ln(p/1-p),就可以计算某个公司在以上变量值已知的情况下,该公司发生舞弊行为的概率。

三、结论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其公司治理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寻求适合中国现实情况的董事会治理机制的量化指标来进行实证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检验得出董事会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关系的经验证据: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较差是引发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因素之一,即国有股股东委派的董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积极性是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因素之一,即外部董事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董事会监控能力也是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因素之一,即具有财务专业知识的董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具有高管任职经历的董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如下相关政策建议:首先,应当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这是董事会发挥其应有职责的重要前提;其次,提高董事会的积极性,尤其是独立性较强的外部董事,建立一套合理的董事会激励机制;再次,应提高董事会的经验监控能力;最后,应当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等方式,以提高董事会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宏辉、贾生华:《信息获取、效率替代与董事会职能的改进――一个关于独立董事作用假说性诠释及应用》,《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2期。

[2]朱国泓:《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二元治理――激励优化与会计控制强化》,《管理世界》2001年第4期。

[3]肖作平:《公司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类型的影响――一个Logit模型》,《管理世界》2005年第9期。

[4]白重恩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5]谢德仁:《审计委员会:本原性质与作用机理》,《会计研究》2005年第9期。

[6]于东智、王化成:《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7]李维安、张耀伟:《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第1期。

[8]Fama E. and Jensen M..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

[9]Beasly. The corporate Board: Confronting the Paradox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0]Todda.Shaw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raud. Working paper,2003.

[11]Jensen M. and W Meckling. The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we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财务舞弊的类型范文2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 预警信号研究 银广夏

1990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中国成立,股票市场取得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股市似乎停滞不前。从原野、长城和海南的老三案、和东方锅炉的新三案等等。从黎明股份到银广厦、蓝田股份,以及之后曝光的锦州港案例、宇通客车案例、ST达曼案例。到现在为止,舞弊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总是危害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财务报表的舞弊负面作用妨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股票市场的优化配置作用,甚至导致股票市场前所未有的信贷危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早期检测舞弊,就变得更为重要。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是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质量,并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二是帮助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四是有利于社会信用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本文采取研究方法是规范研究,而实证研究作为支持。

一、财务报表舞弊理论分析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

197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ICAP)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舞弊财务报告是一家公司或企业有意的错报自己的财务状况或者遗漏可能对自己公司造成影响的重大事件。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的准则的指导下,“舞弊”的定义指是会计报表不反映事实的故意行为。其中包括:第一种是伪造、变造记录或者凭证的行为;第二种指的是侵占资产的行为;第三种是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的行为;第四种是指记录虚假交易或者事项的行为;第五种是指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的行为。可以看出财务报表的舞弊包括除侵占资产以外的其他行为情况(挪用或者侵占资产是区别于财务报告的舞弊的其他舞弊行为)。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性质

虚假的财务报表的财务报表类型分为错误和舞弊类型的虚假财务报表。虚假财务报告的错误类型是指业务活动的主观的虚假陈述的无意识状态,主观上不想让财务报告歪曲反映业务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低质量的会计人员造成的错误、遗漏,如遗漏经济业务、会计政策的误解;舞弊型虚假财务报表指的是虚假的财务报表以达到特定经济目的,并有意识地偏离公认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准则,使虚假陈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它是利益集团或个人是深思熟虑的行动,以便获得经济利益,而损人自利的行为。

二、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类型及手段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类型

会计报表舞弊分为粉饰利润表类型、粉饰财务状况表类型;粉饰利润的方法有虚增利润、虚减利润以及巨额利润冲销。粉饰财务状况的手段最主要从操作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来粉饰的。

(二)会计报表舞弊的手段

企业为了达到短期偿债能力或配合其他科目,如调节利润的目的,通常使用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账款账户。应付账款是企业的过程中正常运行中,购买材料,耗材等产品和服务,支付供应单位的款项。在实践中,具体的舞弊手法有:一是少计应付账款,隐瞒负债。二是不按事实列出应付账款,往高或者过低成本费用。三是隐藏销售收入。

其他应付款企业的财务报表舞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方法有:隐藏成本和核算民间借贷来掩盖债务的性质。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成因分析

舞弊三角理论的是舞弊的经典理论,这是Albrecht在1995年提出,他是美国著名的反舞弊专家。三因素舞弊三角理论如下:压力、机会、和借口(合理画),舞弊只需要这三个因素,而之前的工作压力可能是腐败的原因。压力、机会和合理化三因素都是是连续的,互相影响,但不是孤立的,也不能单独的看待。

三、银广夏造假事件

(一)银广夏会计财务报表舞弊原因分析

《财经》2001年发表了“揭开银广夏陷阱,”有权基于一些数据和事实的文章,发现了被遗弃的调查文章。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及时组织力量,经过一个月的调查,查取大量的违法事实,200多个文件。经验证,1998年至2001年,累计虚构销售1049626000元,49453400元费用少计,导致77156万元虚增利润。1998年,17761000元,1999年、2000和2001年上半年的利润虚高177818600元、567047400元和8940000人民币,其中利润为实际损失5003万2元、49401000元和25571000元的。

1.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内部人操纵会计信息。(1)银广夏巨大舞弊的情况下,被证明虚假财务编报会计信息,公司的内部管理权过大,内部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是不够的。在银广夏案件,超过700万的虚构公司丰厚的利润,证监会确定主要通过购买和出售伪造文书合同,出口报关单证和如免税的金融票据来获得的。在最近的法庭参与审判银广夏有关人士,原天津广夏(集团)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董博声称别人怂恿下进行舞弊,并在法庭上当庭辨认是原来的银广夏董事,首席财务官,总会计师丁功民指使的。

(2)独立董事和监事及其他如同虚设,内部制度和监督部分失去效用。银广夏破产舞弊,虚构利润的巨大,事实上超过了大多数中国股市已经触违规行为。查视银广夏破产前的2001年度报告,证监会发表独立意见也没有异议。根据证监会的调查,可以找到大量的证据证明证监会的明显过失:如果银广夏破产在1999年和2000年年度报告披露1999年确认公司募集了超过3亿元的基金已经投资承诺分配分配的基金项目,但根据验证实际的投资只有1.78亿元,和其他由银广夏董事局及其控股子公司占用及挪借,其中有1200万元被用于支付董事会费用的。再一次,在2000年年度报告披露内容银广夏破产超临界萃取设备价值4351万元作为投资。

2.注册会计师制度存在缺陷。虽然中国一直强调的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审计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但实际情况比制度安排多了更多来影响的独立性。据了解中天勤注册只有为200万元的资金,即使中天勤遭受的最严重的经济制裁,这与其年收入利润超过6000万元相比,这是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不直接参与14银广夏审计合伙人立可以即以避免其收入来源的来避免责任责任。可见其低风险。而因为风险是非常低的,更多的是要关注的项目合作伙伴的巨大利益向上提上拉,而不做业务。

其次,在整个行业人员素质上,专业水平低、经验不足及缺乏职业道德观。在银广夏的虚假事实中,天津广夏提供的海关报关单上,所有“出口商品编号”的商品都是空白。违反了报关单的基本知识,如果按常识进行贸易报关,是可以发现的,它但可能不会引起中天勤审计人们的注意。关联交易上,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银广夏不能抵消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未按协议合并子公司的股权比例。据调查,有多达26家控股公司的一些关联交易未合并报表,涉及1.5亿元以上的关联款,银广夏因此巨额虚增资产和利润。

除此之外,证券监管低效,进一步助长了违规造假行为的蔓延。许多研究者并不完全信任银广夏证券,也不认为可以将钱投资进这个股票,相反的证券监管部门没有怀疑过银广夏证券。另几个例子是银广夏事发之前暴露的湖北康赛,中科创业、郑百文事件、黎明股份分公司的业务暴露出来的事件,甚至普通人也可以看到明显的违规炒作,但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注意。因此检查出这一系列问题反映了一个事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离法律要求的法定管理的机制监管要求距离太远。我们可以说,舞弊蔓延和升级,近年来大量事件的出现对股市舞弊现象也与证券监管无力的有关系。

四、财务报表的一般预警信号

(一)财务报表舞弊预警信号分析

1.销售的一般舞弊的预警迹象包括:分析性复核表明对外部报告收入过高,以及过低的销售退回、折扣,显然未计提足够的坏账准备。在对外财报表,现金的比例已显著偏低;增加的应收账款幅度比收入的增长幅度高。

2.销售成本舞弊的常见危险的标志包括:分析性复核表明对外部报告的销售成本过低或降幅打,购买购买折扣高、期末存货余额过高或增长幅度过高,库存和销售的成本相关的交易是不完整的,并记录在及时,或在交易中,会计期间和明显不当分类和记录的。

3.负债和费用的舞弊常见危险的信号包括:期后事项分析表明,下一会计期间的所支付的负债金额都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已经存在,但不会被记录;库存盘点过数大于存货会计记录;和出库记录表明有期末验收入库期末存货的,但采购部门未能提供购买发票。

4.资产舞弊的常见危险的标志包括:缺乏正当理由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以评估变化记录价值调整入账;频繁更换的非货币性资产;重大资产剥离;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内并列入研发费用或广告和促销费用。

五、财务报表舞弊的防范对策

(一)针对缓解舞弊动机提出的对策

我们因为中国法律规定和会计制度规定而导致引起的虚假财务报表。有以下的情况:在会计计量上的利润和资产决定着净资产收益率受到,而舞弊的动机也必将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在这两个因素里,利润和资产的相关的产物都有人为主观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深刻的,所以利润和资产往往会被人们拿来进行操纵。从消除舞弊动机方面讲,我们可以通过抑制着两方面的因素来缓解舞弊的动机。

(二)针对减少舞弊机会提出的对策

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是让外界了解和认识这个企业的重要方式。而对外披露也是一个纽带将企业与相关利益人之间联系起来,以此达到完善证券和资本市场,增强资本市场资源的调整和协作配置,这些有益之处是靠财务信息披露所起作用的。相反的是在现实中,证券市场里的上市公司,企图以粉饰财务报表来掩盖许多企业真实信息和情况。鉴于此,为了可以使信息披露的真实,令经济市场产生调节作用。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其他相关利益者的自身利益,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的公司应该层层减少舞弊的机会,已保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真实准确的。

1.上市公司层面。财务报告舞弊的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内部,从根本上控制了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加强公司治理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可以从改善股权结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着手。

2.社会监督层面。因为社会监督深刻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所以我们应从社会监督层面来减少舞弊的机会。例如注册会计师应该进行独立审计和公允客观地对报告的真实,并且合法、公正的发表意见。例如:一是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二是改善审计市场结构;三是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等方面去加强社会监督。

3.政府监管层面。(1)完善政府的监管制度。加强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政府监管,是股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的存在,政府监管体系不是很顺利,导致财务报告舞弊,因此,股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与治理必须是完善政府监管。

(2)加强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政府监管。目前会计公司财务部门的监督部门,审计部门,证券监管当局。对于财政部门和审计等部门监督在同一会计师事务所,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会计市场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地明确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只能有一会计师事务所履行监督职责,而并不是同时所有的监管会计事务所。

(3)使政府监管部门要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还需要建立社会评价和问责制和政府规制行为的约束机制。所谓的政府监管行为的约束是指有一个社会的社会评价和问责机制(民主)审查机制(如社会评估机构的专家,代表和政协委员,公众和其他成分的政府机构进行审查)和政府监管部门承担其后果的制度安排,监管行为的责任。这一机制的建立是消除和防止私人滥用公共权利、实现科学和政府监管,提高政府监管效率的重要措施。

(4)健全有关控制舞弊法律制度。因为法律协助规范市场活动和调整市场行为,而法制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在法律以及它的体系约束和制定真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可以从中不断引导着从业者的行为,按照法律所约束下来划分和承担个人责任或过失。由于市场体制不够完善,同时个人道德观念的不足,法律就会成为一种在短时间内最规范最有效可以划分和确定追究责任而控制减少财务舞弊的一针见血方式。

六、结论

在今天的经济状况不理想的社会环境,在财务报表舞弊的趋势并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及预防和发现是当今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证券监管共同承担的责任。

本文从报表舞弊概述开始阐述,接着就财务报表舞弊类型现和分析原因和实例,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具体有以下的几点:完善股票发行新股发行制度,修订的上市公司的暂停上市条件和终止上市条件的条件;上市公司层、社会监督层面、政府监管层面三方共同监督。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和法制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朝晖.《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例分析及侦查研究》.《审计研究》.第6期,2001年.

[2]平新乔,李自然.《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的确定与虚假信息披露》.《经济研究》,第2期,2003年.

[3]黄世忠主编.《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4]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第2期,2003年.

[5]刘姝崴著.《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6]柳缓.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研究[o].石河子人学,2006.

[7]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鉴别的实证研究[J].上市公司.2003,(4).

[8]姜秀华,仁强,孙峥.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J].预测.2002,21(3).

[9]朱敏.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方法及模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5.

[10]黄世忠,黄京著.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特征及预警信号综述[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23) .

[11]蔡宁,梁丽珍.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06).

[12]张启蜜.如何识别虚假财务报表[J].财会月刊.2003,(09).

[13]郑朝晖.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分析及侦查研究IJ].审计研究.2001,(06).

[14]曹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实证研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论文,2003.

财务舞弊的类型范文3

[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风险;审计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112-02

1引言

1978年以来,我国在经济、科学、政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会计舞弊的境况不断恶化,先后出现了银广夏、东方电子等重大舞弊丑闻。目前,企业财务舞弊行为愈演愈烈,投资环境不断恶化,投资人失去投资信心,严重破坏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虽然,我国在审计技术上有了较大突破,但是由于舞弊实施者舞弊手段的多样化,审计失败还是时常发生,无法很好地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基于此,本文从治理舞弊问题着手,重点研究财务舞弊特点以及财务审计方法,为解决我国企业财务舞弊提出建议。

2财务舞弊内涵与类型

2.1财务舞弊内涵

不同组织、机构关于财务舞弊的论述有很多,主要观点有:

(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指出:“财务舞弊包含以故意欺骗为实质的一系列违法乱纪行为。”

(2)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2003)指出:“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目前,各方对“舞弊”的定义莫衷一是,但对舞弊特征的理解已经达成了共识。尽管实施舞弊行为的人会出于各种目的,但是这些舞弊行为都具有针对性,通常是违反法律或者触及道德职业底线的行为,包括财务报表的错报、违反相关法律政策等。

2.2财务舞弊类型

目前,企业会计舞弊主要表现为操纵利润、调节资产、偷逃税金三种类型,这是企业会计舞弊中的常见手法。

2.2.1恶意造假操纵利润

会计活动中的当事人为了小部分人的利益,事先通过缜密计划,使用欺骗、隐瞒、舞弊等方式,致使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表现出现错误;或是有意制造虚假的会计事项,人为虚增或者减少营业利润。

2013年3月16日,万福生科公告:“公司2008—2011年存在财务数据虚假记载情形,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2.2.2利用会计制度缺陷造假

近年来,我国经济环境的演变风起云涌,新的经济活动和业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新、旧经济转型的进程中,新的会计制度取代旧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转变中不免会出现制度漏洞和制度弊端。

2011年,紫鑫药业为了掩盖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事实,紫鑫药业故意将实际上已于2007年年底就完工且投入试生产医药建设项目应付债券利息约9000万元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2009年的公司虚增利润为3220万元。

2.2.3利用关联方交易来造假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关联方交易一直备受投资人关注,从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非公允的关联交易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对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恶劣影响。

2013年4月19日,证监会通报,勤上光电公司在2011年的经营活动中存在隐瞒关联交易的行为。勤上光电公司隐瞒其与广东品尚光的关联交易行为,大量虚增了2011年1~6月的业绩。

2.2.4利用“销售截期”来造假

会计舞弊惯用手法也包括利用销售截期调节利润,“万福生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公告称,承认公司从2008—2011年通过改变销售截期的办法,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虚增净利润1.6亿元,因此制造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假象。

2.2.5利用虚假信息来调节资产

有些企业经常会通过虚假的资产评估来虚增资产,或者采取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手段减少公司账面资产,以满足人为控制企业资产的非法目的。

2009年,绿大地生物科技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情况下,未达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的,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款项支付给其控制的公司组成人员,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

2.2.6利用销售截期和混淆成本偷逃税金

在我国,由于实行的是标准的税率,因此企业实际应缴税金就与营业收入息息相关。为了延期缴纳或者偷逃部分税金,有的企业故意延期确认应计入当期的营业收入;将视同为销售的部分直接以成本价转入其他科目,但在账面上不显示出来;将超出限定金额的捐款,理应在税后列支的罚款,非正常损失计入成本费用中,达到降低应税所得额的目的。

3舞弊审计的有效途径

作为规避舞弊风险的主要方式,审计人员应该提高舞弊审计的工作效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3.1.1要有审计职业怀疑倾向

审计师在工作中应该时刻保持谨慎的职业怀疑态度。长期以来,审计界对职业怀疑态度的理解都是中性的;但在舞弊审计中,这种中性理解阻碍舞弊内容的发现。舞弊审计中的职业怀疑态度应该是先入为主,审计师要把质疑舞弊嫌疑放在首位,整个阶段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

3.1.2要进行职业判断

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师应该提前作出职业判断,例如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舞弊嫌疑,公司会计报表利用哪些方式进行舞弊。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师要有捕捉重大舞弊的蛛丝马迹的能力,不能偏信高层的陈述,要独立分析舞弊的存在性,出其不意地审计公司账户、工作场所。

在审计完成阶段,审计师应该密切关注被隐匿的重大期后事项、或有事项。

3.2坚持有效的审计程序

3.2.1深入执行了解程序

为了隐藏公司经济状况不佳的事实,管理层可能会萌生财务舞弊的想法。因此,审计师为了方便准确做出风险评估,就必须提前摸清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状况。这些经济状况和经营风险情况包括:业务类型、经营特点、管理状况、财务结构、经营绩效;行业特点、竞争状况、经济环境、与供应商的关系。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经济状况,审计师能够站在不同角度审视企业财务问题,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3.2.2充分运用分析性程序

分析性程序是识别舞弊的工具,在管理舞弊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因为不同信息间相关性的存在,审计师借助有效的分析性程序可以轻易察觉财务报表的舞弊迹象。分析性程序的运用更多地依赖于经验丰富的审计师,包括比率分析或趋势分析、绝对数分析或相对数分析,将财务信息与前期信息、同行业信息、非财务信息、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3.2.3执行询问程序

尽管藏匿舞弊的方式花样繁多,但还是留有蛛丝马迹。企业内部人员往往能提供查找舞弊的最佳线索,而不是依赖账面资料,通过询问企业管理层和普通职工,审计师经常可以发现舞弊行为的重要线索。审计师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询问方式,掌握询问的技巧。除此之外,审计师还理应向与财务报告过程不相关的员工调查企业是否存在舞弊嫌疑。

3.2.4重视实地调查

重大财务数据舞弊往往牵涉虚增经济业务,常用的手段有提供虚假发票,伪造金融凭证、经济合同。审计师的调查范围包括内外两方面:深入企业基层生产车间,查看生产经营流程,同企业员工进行交谈,掌握企业生产销售客观情况;对供货商、商、消费者甚至同行业企业的调查。对于虚构收入的舞弊审计,通过观察销过程、函证供货商及客户,审计师可以得到更多线索。

3.3关注管理层逾越内控行为

因为管理层的地位不同于其他人员,他们可以越过内部控制,从而编制舞弊财务报告。尤其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始终关心企业经营成果、个人收益。管理层为了完成更高的财务绩效,常常逾越内部控制、串通舞弊、伪造文件。审计人员应该密切关注这种逾越内控行为。

3.3.1检查特殊分录及其他调整

有关人员通过对财务报告的操纵以达到舞弊的目的,例如作不合理或未经同意的账簿记录;对报表个别项目进行调整。因此,审计师需要熟悉公司的财务报告过程,以确认需要测试的账簿记录、调整业务,例如企业明细账记录授权流程,调整业务的要求规范;了解有机会调整会计账簿内容与业务的人员,锚定有机会舞弊的人员。

3.3.2复核重大会计估计

为了达到财务报告造假目的,经常故意错报重大会计估计。管理层的会计估计往往涉及很多判断或假设,它们会对会计估计产生显著影响。所以,审计师要判断企业管理层提出的假设是否合理;思考会计估计和支持证据之间是否存在区别;利用审计理由自行做出的独立估计或从其他渠道获取的独立估计期后事项,分析财务报表舞弊的概率。

3.3.3评估重大非经常易的合理性

会计报表舞弊的另一个惯用手法是利用错综复杂的经营结构和交易安排。假如企业重大经济业务与正常生产经营之间存在较大出入,审计师应该密切关注)非经常易,并评价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商业规范,最后判断企业经营是否隐匿着财务舞弊。

4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与手段层出不穷,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恶劣影响。要想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就应该对企业常见舞弊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使用有效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审计舞弊与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改革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2]王晓舟.上市公司审计舞弊问题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5.

[3]沈嘉惠.公司治理中会计、审计舞弊行为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财务舞弊的类型范文4

一、财务报告舞弊的概述

1.1 财务报告舞弊的概念

财务报告舞弊是舞弊的一种,它是管理当局通过违背公认会计原则,故意编制和披露虚假财务会计信息,以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并实现自身目的的犯罪行为。在我国,突出表现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和其他信息提供者故意编制、鉴证并披露含有重大虚假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和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甚至季报)等行为。

1.2 财务报告舞弊的类型

从财务报告舞弊从内容上看,有财务数据舞弊和非财务数据舞弊两种。财务数据舞弊的财务报告最为常见,如企业虚增资产、少列负债、虚增利润、少计费用等。非财务数据舞弊的财务报告是指对非财务数据进行虚假表述,如对关联方关系的虚假陈述、虚假披露募集资金用途、隐瞒重大事项等。

从财务报告舞弊方式上看,主要有财务报表舞弊、上市公告书虚假、招股(配股)说明书虚假、年度报告虚假和中期报告虚假等类型。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

西方会计学界对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经取得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大多数研究起点源自会计信息舞弊的形成因素,其中以"冰山理论""舞弊三角理论""舞弊GONE理论"和"风险因子理论"最为有影响力,以"风险因子理论"的认同度最高。

(1)冰山理论

1999年G·杰克·波罗格纳和罗伯特·J·林德奎斯特提出了冰山理论, 该理论把舞弊比喻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并将导致舞弊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是人人都看得见的客观存在部分,包含的内容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为第一类因素;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是更主观化、个性化的内容,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包括行为人的态度、感情、价值观、满意度等,此为第二类因素。

(2)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

最早由美国内部审计之父L.B.Sawye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认为舞弊的产生必须有三个条件: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其后,美国会计师委员会主席、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斯蒂文·阿伯瑞奇特进一步发展了舞弊学理论,提出了"舞弊三角理论"。阿伯瑞奇特认为诱导舞弊的因素主要有压力、机会、道德取向三种,舞弊发生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因素,所以只通过消除舞弊机会来治理舞弊是不全面的,必须同时考虑消除压力或者提高管理者的道德取向。一般而言,压力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包括经济压力、恶癖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其它压力四种类型。

(3)舞弊GONE理论

该理论由G.J.Bologua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提出,GONE理论把舞弊的诱因分为四种,即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 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决定舞弊风险。其中"贪婪""需要"与个体行为(潜在的财务报告舞弊者)有关,"机会""揭露"更多地与组织环境(潜在的受害者)有关。现实中,各因子均有不同的不利影响,在特定环境中全部因子组合形成重大不利时,即舞弊者有贪婪之心,又十分需要钱财,只要有机会并认为不会被发现,他就一定会实施舞弊,便出现了"Money is gone"的必然情形。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预警

3.1 财务方面的预警

当上市公司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恶化,或者所处的行业环境恶化时,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导致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甚至为负数时,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这时上市公司会采取舞弊手段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外界质疑时,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时管理人员为了扭转局面很可能会采取舞弊手段,使公司在短期内能够恢复公众的信心;董事会、股东会所赋予管理层的要求过高,管理人员往往会采取舞弊的手段去达到董事会、股东会所定下的要求;公司的管理层人员的经济利益和公司业绩密切相关,或者公司给予管理人员的公司股数量过多时,公司的业绩就会牵动着管理人员的行为,在为个人谋求利益的动机驱使下,管理层人员很可能会利用舞弊的方式,修饰财务报表,以获得良好的表面业绩效果。

3.2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预警

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有很大的关系,当上市公司进行会计舞弊的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其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

当上市公司的第一个大股东为国资局时,国家成为第一大股东,国家股一股独大,董事会无法发挥作用,增加了上市公司舞弊的可能性;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持有公司股份过多,会造成管理人员或者董事会成员操控公司的局面,加大了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比例过小,或者独立董事的任期过短,独立董事起不到监督作用,由于人数较少也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这样也会加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公司独立董事或者外部董事的所占上市公司股份较低,其经济利益与上市公司的关系较小,有可能会造成独立董事或者外部董事忽视自身监督职责的局面,加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由于审计委员会成员由独立董事构成,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比例过低,那么审计委员会成员的比例也会过低,这同样会加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同时审计委员会成员中专业专家的比例过低,也会增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内部董事持有上市公司较高比例的股份,会增加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监事会规模较小,无法发挥监事会的作用,也会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提供机会。

3.3三大报表勾稽关系的预警

(1)资产负债表同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复核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例如关注是否存在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通过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的折旧额,看是否与利润表中"管理费用"的金额一致。分析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利润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看看它们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

(2)资产负债表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最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的增加(减少)对应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或流出量的减少(增加)。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增加或减少,一般对应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的减少或增加。

(3)现金流量表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中的两大重要科目,与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的相应科目存在下述勾稽关系: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额+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类似这种勾稽关系存在于三大报表的每一具体科目中,成为我们分析报表真实性的重要武器。

流转税和所得税是企业税中的两大类型,其中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一般而言,流转税占收入比例应相对稳定,且同业之间不会存在太大差异。但如果账面税率显著小于法定税率,则说明税前会计利润中的大部分在税法中不能确认为利润,这种显著差异折射出一定的会计舞弊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国强.会计舞弊治理之我见[J].商业会计,2004年第7期

[2]黎四龙.会计舞弊动因理论述评[J].当代经济,2005年第5期(上)

财务舞弊的类型范文5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现有研究有两个主要的趋向:一是从宏观角度研究上市公司舞弊动因并提出相应的反舞弊策略,而很少从企业舞弊的微观层次探讨企业舞弊的基本目的、手段;二是从上市公司的舞弊个案出发,剖析舞弊特征,然后提出反舞弊策略,而这样又限定了策略的普适性。

舞弊现象研究关注舞弊数量、舞弊特征和舞弊规律的研究。在该方面研究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COSO委员会的一份实证研究。该研究从1987~1997年间被SEC认定为提供了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公众公司中随机选取300家,对这些公司近300个会计舞弊案例进行统计分析。该研究发现,会计舞弊的典型手法主要是高估资产和虚夸确认收入。超过50%的公司通过虚构收入和提前确认来提高收入,具体手法包括虚构收入、确认未实现收入、确认附带条件的销售、错误的销售截止、误用完工百分比法等。同时,有50%的舞弊涉及高估各类资产包括存货、应收账款、贷款和应收票据等。另外,该报告还指出,高级管理人员涉案是一个重要特征,有72%的案件有首席执行官的参与,43%的案件有首席财务官参与。还有相当比例案件涉及首席运营官等高管人员。

国内关于舞弊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的舞弊成因研究出发,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或者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就某一方面的会计舞弊问题进行探讨。黄世忠、叶丰滢认为,2000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报表粉饰手法集中在虚增或虚构销售收入、低估期间费用、虚增资产以及利用应收、应付款项调节利润等方面,而2000年后,上市公司的报表粉饰手段也骇然升级,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报表粉饰手法:八项准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和会计调整。黄建新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方式主要有:虚拟资产,隐藏债务,以虚增所有者权益;利用关联关系和资产重组,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利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人为调节利润;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潜亏挂账、掩饰交易或事实;地方政府的过度扶持;伪造编造原始凭证等。韩文明从统计的角度,以1994年至2004年涉及会计造假且被曝光的117家上市公司以及被证监会公开处罚的65家上市公司为总体考察对象,研究了上市公司造假行为统计特征。

二、会计舞弊类型及手段分析

本文将企业中除实物资产盗用之外的会计信息舞弊通称为会计舞弊,进一步划分为会计信息违规披露和财务报告舞弊。并定义,所谓会计信息违规披露,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进行的违反相关法规规定的披露行为,仅限于相关信息披露环节。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实质活动的操纵行为,其操纵行为限于在信息披露之前,而披露的信息是被扭曲之后“真实”的,实质是对整个企业会计信息有系统的“谋划”活动。如果说财务报表舞弊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济业务”的话,会计信息违规披露则是“虚假(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地反映真实的经济业务”。这样划分能为研究舞弊成因、进而提出反舞弊对策提供方便。具体分类见表1。(表1)

(一)会计舞弊类型。笔者通过查阅中国证监会网站,2006年至2010年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分别为38起、35起、52起、58起和52起,合计235起。从舞弊公司舞弊类型整体来看,违规披露和财务报告舞弊分别占46.23%和48.62%,其他舞弊行为占5.15%。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与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基本持平。

(二)会计舞弊的目的与手段

1、会计信息违规披露。在会计信息违规披露行为中,违反及时性和真实性原则,即延迟披露和虚假披露在违规披露舞弊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7.09%和12.83%,而不完整披露则在违规披露舞弊中占比为70.08%,所以非完整性披露是公司常见的一种舞弊行为,会计信息遗漏是披露舞弊的主要表现。原因可能在于违反及时性和真实性很容易被查处,并受到相应处罚。而违反完整性则相对难于发现,却能达到企业自身利益目标,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

不少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对有利于公司的会计信息过量披露,而对不利于公司利益的会计信息披露,常常不够充分,甚至三缄其口,而不完整的信息必然会造成投资者投资决策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提高了投资者面临的潜在和未来不确定性和风险。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关于重大事项与非重大事项的划分以及相关处罚文件的定义:那些事件的发生对上市公司原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经或将要产生较大影响,并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市价的事项为重大事项。结合处罚公告中证监会的措辞,对公司违反完整做进一步分析发现,违反完整性披露中,关于遗漏重大事项披露在非完整性违规中占13.42%,而关于非重大事项披露违规则在违反完整性披露中占86.58%。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中有关担保事项和关联方事项信息遗漏是其主要手段表现。

2、财务报告舞弊。以财务报表为核心分析,财务报告舞弊技术可以划分为虚增净资产和虚增利润。我国在财务报告舞弊中,虚增利润的行为出现比例几乎是虚增净资产舞弊的两倍。而COSO发现在美国1987~1997年的上市公司舞弊中,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技术是多计收入和资产。超过半数的舞弊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虚构收入。将近一半的欺诈行为是通过低估坏账准备,多计存货或长期资产价值的方式高估资产。

企业虚增净资产行为是通过虚增资产和少计负债的方法实现的,统计表明,两种手段分别占53.33%和46.67%,基本持平,企业没有表现出明显偏好。上市公司虚增利润通过四个途径,即:提前确认、虚构收入(前两种方法又可统称为虚增收入)、少计成本、费用及未将子公司亏损纳入合并报表。其中,虚增收入(包括提前确认收入和虚构收入)占到主导地位,占虚增利润手段中的80%强,明显高于通过少计成本、费用的方式。同时,在虚增收入手段中,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与虚构收入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在虚增收入中虚构收入方式明显占主导地位,变造虚假记账凭证和虚增销售收入是虚构收入的两个主要手段,即公司虚构收入大多采用所谓“假账真做”的方式,笔者认为,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关于收入确认时间的规定比较明确,而且我国公司大多业务并不复杂,涉及衍生金融工具等业务不多,操作空间不大,造成提前确认这种方式很容易被查处。而“假账真做”方式,则相对“隐蔽”得多,但这种会计造假行为给外部审计造成重大障碍。在少计成本费用技术中,上市公司最多采用的是少计或者冲减当期费用的办法(包括未将非独立销售公司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三、会计舞弊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通过上述对近几年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的案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一)会计信息违规披露和财务报告舞弊是上市公司舞弊的两个主要类型。

(二)在会计信息违规披露中,非完整性披露(即违反完整性披露)是主要表现。在非完整性披露中,对于担保信息和关联交易信息的遗漏是主要内容。因此,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中应该加强对担保信息和关联方交易事项的关注。上市公司担保信息的遗漏会对投资者和债权人形成重大潜在风险。当然,这种现象的形成与我国现实经济、法律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包括相关担保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监管、处罚措施过轻或不利,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作为理性投资者和债权人应该特别关注对担保的相关信息披露。关联方交易一直是我国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对关联方交易信息的故意遗漏也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主要表现之一,进而达到其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喜不报忧”的目的。对于这些信息,外部审计师应该加强相关函证手续及实质易的测试。作为信息披露监管机构应该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对担保信息及关联方信息披露要求,提高披露水平。

(三)在财务报告舞弊中,与虚增净资产相比,对虚增利润上市公司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好。在虚增利润中,虚构收入是其主要手段,而且主要通过直接虚增销售收入。目前,一些公司的业绩评估和激励机制仅仅以短期财务指标,如年度销售收入的增长比例和净利润数额为考核指标,并以此为升职和计算薪酬的主要依据。这样就会助长管理层人员的道德风险,使其为了利益驱动去冒险,使用各种手段虚增收入,以此加大利润,提升股票价格。企业应当改善管理层业绩评估和薪酬制度,将长短期指标结合起来,不只考虑财务指标,而更多考虑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降低舞弊的诱惑力。从审计人员的角度而言,分析性复核的应用能显示出非正常的销售变化,从与销售有关的一些比率的异常变动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比如,销售与应收账款的比较、与存货的关系、与销售税金、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存货与应付账款余额等之间关系。从审计技术来讲,需要大量使用分析性复合以及期后事项分析法进行分析。

四、会计舞弊治理对策

综上,会计舞弊行为损害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使广大投资者蒙受损失,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包括预防、检测、调查与治理在内的综合舞弊治理体系,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上加强对上市公司舞弊治理。

宏观层面建设方面,首先应健全监管机制,健全法律制度,尤其注意完善与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违规担保信息披露的处罚力度。防范财务舞弊,还应该及时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予以完善,减少规则性会计信息失真的空间并尽量减少执法真空;其次,提高投资者素质。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表现出很多的非理。过分关注公司的短期利润情况,而对企业未来发展中的持续获利能力关注不足。现阶段,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投资者整体的专业化程度,进而带动投资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对舞弊公司的高压舆论态势。再次,设置多元化考核指标,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管理者激励报酬机制的缺失,管理层控制权收入的隐性化,以及管理者的控制权收益与其职位安全直接关联,为管理层操控会计行为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动力。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使经理人市场能够实现信息传递,经理人当前的经营业绩能够影响到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最后,建立多元化的薪酬体系。包括建立股票期权制,强化股东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给管理层分配股票期权,可以使经理层的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起到激励经营者的作用,最大限度避免经营中的短期行为。而且,适当的股票期权又可达到降低委托-成本的目的。此外,还要建立股东对经营者的强力约束机制。

微观层次上,应注重对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的研究。可以通过加强函证手续的测试、实质易测试,以及分析性复核和期后事项测试等手段,同时采用设计延伸性审计程序,如突击性重复盘点;对供应商及客户进行调查,揭露企业内部雇员与客户串通的情况;特别关注函证支票的二次背书,通过查看被背书人是否属于组织内部的授权人,从中发现舞弊线索;对应收账款的总账和明细账特别地进行加总核对;测算现金收入送存银行的时间,比较现金收入和账款收入解存银行的时间有否拖延,从中发现问题;跟踪支出分析,将正常的收入同所有的支出进行比较等方法,借以发现和揭露舞弊。另外,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比较,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财务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变动和意外的波动,以便找出存在较多错报风险的领域。要特别注意对公司收入确认方面的审计,防止企业通过虚构收入方式提高企业利润,同时,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的提前确认收入和违规担保等事项,提高上市公司舞弊发现的概率。

(作者单位:1.国家粮食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2.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主要参考文献:

[1]卢静,胡运权.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2007.1.

[2]陈彬.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欺诈鉴别[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

财务舞弊的类型范文6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舞弊手段

1引言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的相关内容,会计舞弊行为是指管理当局通过故意编造虚假财务数据,或不实陈述企业经营活动状况等手段来欺骗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以达到自身不合法需求的一系列犯罪行为。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市场与经济的稳定性,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之一,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行为尤为严重。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行为的研究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意义。

2财务报告舞弊的类型

2.1利润舞弊类型

利润舞弊又可以分为多种舞弊形式:一是虚增利润,主要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减少准备计提、亏损挂账、关联方交易等方式来提高经营业绩;二是虚减利润,主要通过推迟确认收入、增加准备计提、使用加速折旧等方式来减少利润,以达到避税的目的;三是巨额利润冲销,主要通过一次性将积压存货、坏账、闲置固定资产等资产作为损失处理,以回避新任经营者的业绩责任。

2.2资产负债表舞弊类型

对资产与负债进行粉饰也是财务报告会计舞弊的主要方式,这之中也分为多种舞弊方式:一是高估资产,通过虚构资产交易业务、为资产评估编造理由等方式来争取外部投资,或便于在股份制改革中获取更多利益;二是低估资产,主要通过隐瞒或有负债或将负债隐藏在管理企业中的方式来降低财务风险,以获取银行贷款或其他筹资。

3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分析

3.1内部原因

在企业内部方面,出现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层谋取个人利益,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发展虽不够完善,但上市公司管理层人员大多依照这一模式招聘,因此,管理层人员也面临较大的业绩压力,因此,在经营业绩不佳或管理层为了获取更多的工作报酬时,往往会通过财务舞弊来达到目的;二是为了应对IPO阶段的审核压力,部分企业在上市之前,为了通过IPO审核,或为了获取高额融资,会利用投资者不熟悉企业信息的优势来粉饰财务报告;三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三会一层的议事规则,但是由于委托问题或二职合一的问题存在,使得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发挥相应的监督作用,给了财务舞弊一定的可乘之机。

3.2外部原因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会计准则无法约束准则之外相关事项,这主要是由于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无法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舞弊行为进行预测,因此也无法进行约束,这是大部分法律法规和准则都存在的问题;二是舞弊成本较低,目前国内虽然一再强调要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但在查明舞弊行为后所进行的处罚也以经济惩罚或行政处罚为主,当上市公司认为财务舞弊谋取的利益要超过舞弊成本时,依然会铤而走险;三是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会因雇佣关系的影响而大大削弱,同时会计行业的内部竞争也使得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会因争取更多客户而产生与客户合谋行为。

4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对策

4.1公司自身层面的治理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首先应从内部入手,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公司的特点与需求,建立对应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与核心地位,确保内控制度能得到有效执行;二是完善公司组织结构,对于国内上市公司而言,应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与责任,构建和谐的高层关系,加强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健全的公司会计制度,明确内部会计机构的岗位分工与相应职责,确保权责分明与职务分离,同时还应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水平的培养,并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以此来保证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4.2中介机构层面的治理

中介机构是证券市场稳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防范上市公司财务会计舞弊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介机构层面的治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施行:一是加强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对于保荐机构而言,应以保健项目质量为核心,对于审计机构而言,在审计过程中应当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二是提高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道德水平,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道德水平考核指标体系,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的规范性。

4.3政府机构层面的治理

政府机构层面的治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政府服务职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确保市场竞争环境的公平性;二是完善地方政府监督体系,除了证监会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外,地方政府也应当对辖区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三是提高财务舞弊成本,制定舞弊行为追责制度,严惩团体造假行为,加强执法力度。

5结语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背景下,真实可靠的信息是提供市场效益的基本前提,所以,无论是从监管层面、企业经营层面还是资本投资层面,都应坚决抵制和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企业自身应加强内控监督力度,中介机构则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只有多管齐下、协作监督,才能真正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利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与治理[J].商,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