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警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财务预警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财务预警管理

财务预警管理范文1

财务风险的分类还有很多种,例如,按风险的可控程度,可分为可控与非可控财务风险,按可能产生的结果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按风险设计的层次和范围分为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但是,他们有着财务风险共有的几点特征:客观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这几点特征是不同的且同时存在的,在不同的客观和主观条件下带来的损失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对财务风险预测与分析显得极为重要。

二、财务预警系统的作用及健全

1、企业财务预警的一般概念

财务预警系统指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简单的讲,财务预警系统就是指对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的一种系统,并且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来完成。

2、财务预警系统的作用

相对于财务危机成本来说,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一种成本相对低廉的诊断工具,其灵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地发现财务中的问题并告知企业经营者,就能越有效地防范和解决问题,回避财务危机的发生。它不断的通过对财务数据等信息的分析,预知财务风险,进而更好的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

3、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1)加强信息的有效管理大量的准确而及时的数据是有效财务预警系统的前提,因此需要抓住每个相关的财务风险信息。根据所考察财务目标的内容和侧重点,明确信息收集目标,根据收集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建立一系列高效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机制。将财务风险信息转化为可以量化进行分析判断的指标,整理出衡量财务风险的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高速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数据在系统之间实现共享,保证信息使用者及时有效地筛选、分析所需的信息,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便及时向财务风险反应者及其潜在受害者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风险。

(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预警分析系统一般有两个要素:扳机点和预警指标。扳机点是指控制变动指标的临界点。预警指标是指用于早期测评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财务指标;一旦预警指标超过预定的界限点,则应变计划要随之启动。当信息传递到风险分析组后,企业内部大量信息分析人员要用科学预警分析技术和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分析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并将结果迅速传递到危机处理小组。可见,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

(3)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和公司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在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中,还需要管理当局参与风险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全员参与的,可以说公司的每个部门、每项制度都与财务预警系统有着紧密联系。在确立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之后,企业会对财务风险信号进行监测,例如库存积压,现金流减少,坏账准备增多等问题会与公司的各项制度相挂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与公司的各项制度互为前提,互相影响,共同致力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尽可能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收益。

(4)树立牢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企业领导层要在思想上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对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的警惕,把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相结合起来,思想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而且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对于经营相对不稳定的企业,现金流量净额等于甚至小于净利润,此时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就不得不提高。

三、结论

财务预警管理范文2

(一)业务运营事项风险

一般而言,我们经常会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其他等四个方面来度量企业的风险,而贸易型企业的特点是来自业务运营产生的风险事项较多,以某集团公司为例笔者统计了其控股范围内企业自2004年至2012年风险事项的分类事项,其中与业务经营相关的事项占到60%左右,这一方面是贸易型企业作为“轻资产”公司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近年来企业对重大投资、重大资金运作方面严格管控的结果。

(二)营运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管理风险

从总体情况看,贸易型企业在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综合要求对营运资金作出安排、加强管理控制,保证营运资金的安全性特别是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回笼,防止资产固化等方面,存在流动性管理风险的情形。

(三)资本结构、财务杠杆与业务规模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的业务规模必须与其资本结构相适应,但在贸易型企业往往存在业务总量偏大,单项业务或单一客户业务量偏大,和自身净资产规模、资本结构不相匹配,客观上造成财务杠杆过度使用,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造成“短债长用”的风险。

二、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设计思路

国外理论界对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财务指标的分析上面,通过建立一定的财务指标分析模型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作出预警,如比弗(Beaver,1966)提出的以盈利性、短期流动性风险以及长期偿债风险为指标的单变量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奥尔特曼(Altman,1968)采用的以多变量(盈利性、流动性、偿债能力等指标)为基础的Z积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以及奥尔森(Ohlson,1980)采用对数分析法的多变量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斯蒂克尼和布朗(Stickney,Brown,1990)则提出了财务危机预测要从投资(资产的相对流动性、资产周转率)、融资(资本结构中债务、短期债务的相对比例)、经营(盈利性的相对水平、经营波动)以及其他解释变量(规模、成长性、审计保留意见)等四大类九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徐光华和沈弋(2012)则从内部控制和财务危机预警两大系统的本质出发来研究影响企业风险的各个主要因素及其控制策略,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危机预警应该统一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之中,构建了两者耦合的分析框架体系。基于以上理论研究,结合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以下三个层次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设计思路:第一层次:指标预警。以通用的预警指标为基础,结合企业内不同业态设计个性化的风险预警指标,以业内指标平均水平为基准,设定不同的区间提示不同程度的风险预警。第二层次:事项预警。按日常运营、投资、融资及其他等类别设定风险事项的基本标准,一旦发生符合该类情况即提示预警并上报。第三层次:制度防控。根据贸易型企业风险类型的具体特点,设计研究重点的业务流程内控建设,财务重点从流动性风险控制、偿债能力风险控制以及防止过度使用财务杠杆等方面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这三个层面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也是财务风险预警管控关口层层前移的关系:指标预警是通过财务指标的变化和波动情况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挖掘指标变化背后的具体因素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来控制风险;事项风险则是在具体风险事项发生时即行介入,及时应对,而此时反映到财务指标方面可能还不能看出财务指标的具体变化或向坏趋势,在预警时间上会比指标预警更早提示;制度防控则更是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确定企业风险控制重点环节和领域,从经营理念和风格、流程设计、授权制度、职责分离、信息处理、业绩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布控,从源头上进行风险防范,突出了“预”字,来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这三者之间又是相互协同的关系,制度防控越完善,内部控制各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活动、监督)做得越到位,风险事项发生的几率就越小,财务指标预警提示就越少;反过来,从财务指标的预警提示可以倒过来分析企业风险发生的具体原因,是哪些事项导致财务指标出现预警,从而来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制度。这三者之间的协同,形成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机制,将会有效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避免导致企业危机和经营失败的发生。

三、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

(一)指标预警主要内容

1.选用预警指标

根据斯蒂克尼和布朗提出的财务危机预测要从投资(资产的相对流动性、资产周转率)、融资(资本结构中债务、短期债务的相对比例)、经营(盈利性的相对水平、经营波动)以及其他解释变量(规模、成长性、审计保留意见)等四大类九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其中涉及投资因素的指标包括现金总资产比、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净营运资本占总资产比、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六项;涉及融资因素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权益比、流动负债占总资产比等三项;涉及经营因素的指标包括总资产收益率、息税前收益占总资产比、营业利润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占总资产比等四项;涉及成长性的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净收益增长率等三项。2010年上海市国资委推出了四大类(债务风险、现金流风险、盈利能力风险和投资风险)十四项反映企业生存性质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包括债务风险指标四项:资产负债率、速动比例、担保净资产比、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风险指标四项:现金总资产比、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盈利能力风险指标三项: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性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主营业务利润率;投资风险指标共三项:金融类投资收益率、资产类投资收益率、投资现金收益率。仅从斯蒂克尼和布朗提出的财务危机预测前三大类(投资、融资和经营)和上海市国资委财务风险预警前三大类(债务风险、现金流风险、盈利能力风险)指标来看,这些财务指标是高度重合的,都反映了流动性、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三方面的情形。根据实际情况,贸易型企业选用上海市国资委财务风险预警四大类十四项预警指标作为通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也是可行的。

2.设计并优化个性化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经营特点不同、风险防范的重点也不同,推行财务指标预警管理就不能搞“一刀切”,预警指标应更有针对性、更切合实际,这样才更能发挥出有效的预警作用。因此,应根据企业内不同业务板块的特点,研究设计个性化的分行业板块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以某贸易型企业为例,其旗下有进口、出口、物流、资产管理等业务板块,在基本指标外,分别增设了一些符合行业特点个性化的财务预警指标,例如:(1)对于以进口为主的外贸板块,如主营进口业务以进口业务为主,则资产负债率一般较高,但并非就表示存在债务风险,如能利用好客户的预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无息负债,对公司资金面是有利的;而真正会对此类公司造成债务风险的,则是有息负债,为此设置了“有息负债比率”这一指标(有息负债合计/负债合计×100%)。(2)对于以货代业务为主的物流板块,由于企业的业务操作特点决定了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应收账款规模较大,根据实际情况应重点控制的是现金流中的应收账款风险,在已经设置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外,增设“应收账款与月营业额比率”([月初应收账款净额+月末应收账款净额)/2]/当月主营业务收入×100%)指标,以实施对应收账款总量的控制;“应收、应付账期差异”(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付账天数)指标,以控制和减少垫付资金数额,降低资金成本,等。(3)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又另设了“销售边际利润率”指标(营业利润率-费用水平),来分析营业利润整体覆盖总费用情况的程度,通过该指标来更为实际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风险。

(二)事项预警主要内容

根据贸易型公司的运行特点,按照业务运营、投资管理、担保管理、筹融资管理、其他预警事项分别设置预警项目。如业务运营设置呆滞存货(账龄6个月以上)、逾期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重点客户情况(占应收账款总额10%以上单一客户)等三项;投资管理设置风险投资(企业在报告期内从事股票、基金、债券、外汇买卖、期货及委托理财等对外投资业务,且占本企业本期末净资产5%以上的投资业务)、长期股权投资单位净资产低于投资成本情形两项;担保管理则设置对集团外单位担保和有迹象可能要承担清偿或损失的担保等两项;筹融资管理则设置逾期贷款及其他融资风险事项两项;其他预警事项则设置反映应收款、被投资企业、担保企业、资金运作有关方面的意外情况,包括破产、资不抵债、清算、重大资产损失、管理层非正常变动、出走、遭受司法调查、发生重大诉讼等影响持续正常经营的重大事项;以及进口垫付资金、货物灭失等风险事项。一旦发生以上设定的风险事项,必须马上采取应对措施,并报告上一级母公司,对预警事项实施全程跟踪,持续上报预警事项的后续进展及处理情况,直至风险解除或处理完毕,全面反映和跟踪预警事项的发生、进展及最终结果的全过程。

(三)制度防控的重点内容

根据贸易型企业的风险特征,着重加强业务流程控制制度、流动性风险控制制度、财务杠杆使用及偿债能力等三方面的制度:一是重点建立完善以授权、审批、业务运作为主的ERP业务内控流程制度,特别加强对应收款的管控,严格评估客户信用,加强放账额度的控制,严密监控跟踪逾期应收款,落实催收责任;二是建立流动性风险防范与预警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资金周转率,另一方面在筹资结构上要防止“短贷长投”的资本错配,同时将远期信用证等表外负债作为控制重点在内部管理时计入表内,提高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以流动资产清偿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避免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三是建立授信额度总量控制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公司的业务规模必须与其资本结构、发展战略、业务特点相匹配,切忌盲目扩张。

四、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治理层面重视,发挥各方合力

在公司治理层面上,应明确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由董事会领导、董事会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对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制度及状况进行定期评估、经营层组织落实、监事会定期监督检查。在财务管控层面上,财务部门作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责任部门,授权专人负责落实预警信息的汇总、分析、报告等工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预警事项的不同性质配合做好预警应对等工作。在子公司层面上,子公司总经理对本公司风险预警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财务总监负责组织并承担监控职责,并层层监督、落实,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全覆盖。

(二)对预警提示合理分析,落实好预警应对工作

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中出现的预警提示信息应进行原因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哪些风险预警是属于阶段性的(如有些业务有季节性特点),短期内指标就可改善;哪些风险预警是属于近期内比较难以改善的,需要通过中长期的行动规划如业务结构的调整、盈利模式的改变等来进行逐步调整。哪些风险预警提示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如不采取措施将会影响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哪些风险预警指标虽然连续提示,但短期内可能对企业并不构成威胁的。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不仅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控制手段,也是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如通过开发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各板块企业的预警指标值、并显示预警结果,一方面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流程设计,使得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更规范、受控。

五、总结

财务预警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风险预警;信息化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经济业务量在不断增加、业务程序也越来越规范。高校具有单独发展经济业务以及独自承担责任的能力,高校在发展经济业务时也会产生各种财务风险。比如,高校在资金的筹集、管理和运作等过程中都可能会发生财务风险。那么,该如何降低乃至避免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生呢?可以尝试建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利用建立预警系统的方法和指标给决策者提供反馈信息。各高校要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分析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降低或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通过完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强高校的竞争力。

一、构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重要意义

(一)高等教育市场效益竞争的需要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每年高考后,都会出现各类高校抢夺生源大战,各高校借此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生源质量。为抢夺生源各高校都会着力开展宣传活动,这些宣传活动当然少不了资金的投入。有投资就会有风险,各高校诸如此类的经济活动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因此,高校有必要构建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以此来降低或规避高校财务风险,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平稳发展。

(二)高校财务内部管理的要求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组织,并且高校有独立法人,这便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实现高校资产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高校财务必须严谨和规范,而目前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尚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1]。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新要求是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弥补。分析高校财务风险易发点,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以降低或规避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所以各类高校要立足长远,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发展,构建适合高校自身发展水平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三)落实“互联网+”行动的体现

“互联网+”已在我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互联网+”也必将成为高校的未来发展方向,高校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类高校加强教育信息网络的部署,借助互联网技术推进财务工作信息化。这便要求高校建立网络化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以达到对财务信息的及时获取和掌握。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原则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与高校自身发展相匹配

高校不同于企业,财务风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例如高校筹集资金时有国家的政策,高校日常开支不能够补偿,高校资产没有营利目的,高校资金运转过程比较单一,等等。这些都决定了高校的财务风险不能用应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和方法来解决,这就要求选取能体现高校财务风险的独特的衡量指标,建立一套适合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这不仅需要利用数据模型理论推导,也要结合环境、工作经验。

(二)选取符合高校财务管理要求的预警指标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重点是要搞清楚导致高校发生财务风险的内在原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取预警指标[2]。高校财务状况失衡主要体现为运转资金短缺,资金周转困难,拖欠教职员工工资,现金不足等情况。同时,高校存在管理不善,债务过度等问题。大部分是因为高校不良借债,贷款数额剧增,又远远大于高校的最大承载力。部分高校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盲目投资、不考察核准、缺乏科学验证,使得高校资金出现运转困难。用于测量高校财务风险的指标,应该关联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只有抓住这些关键因素,才能把握财务管理的重点。因此,构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预警体系必须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要求;必须要依据高校实际情况,选取符合高校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预警指标。

(三)注重财务信息的时效性

系统创建之初就要注重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这样才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预防,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所以,在构建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时,要注重信息的时效性,防止出现信息滞后现象。这不仅要依据财会信息,也要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未雨绸缪[3]。在构建系统时,要有预见性,对财务风险进行前瞻性预测。预警模式的实施就是一个事前预测、事中监督和事后分析的过程。事前主要是根据预警指标预测高校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事中主要对高校财务所会发生的风险分析判断及时做出反映,事后是对高校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解决。所以,预警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所有信息和预警指标要及时有效。在处理预警指标时,要精减步骤,防止程序过多而出现失真。还要注意各种预警指标数据的最佳选取问题,注重各类数据的采纳运用的适度。要在坚持遵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利用报表中的财务数据综合分析,进行分类划档。设定符合系统的财务指标,并且把高校的相关报表(如事业报表和基建报表)进行结合,只通过一张报表就可以反映各高校的负债状况和经营状况。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成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高校内控的基础,主要包含高等院校管理结构、高等院校权责分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等。

1.高校管理机构

高校机构管理中应成立审计委员会。不从属于其他部门而独立存在,直接对高校的财务审计和校长负责。这样便于推动财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和谐发展,也利于财务风险概率的降低。

2.高校权责分配

高校在权责分配时要注意各司其职,避免权力交叉和权力真空现象。工作人员要熟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自身的权力,并且设置岗位时要按政策规定履行回避,实行轮岗制时要注意岗位之间的联系。

3.高校内部审计

高校内部的审计是高校环境的核心,内部审计能够找到高校在财管中的不妥之处,并及时弥补以减少风险的发生。内部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无论是重大项目还是细小项目,都要及时进行审计。

(二)财务控制活动

财务控制活动是高校财管活动的核心。它包含了高校的财务预算,高校的内控,高校资产的保护,高校项目的授权、审批。

1.财务预算

高校制定财务预算时,应密切结合专家的建议,分析高校预算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且在预算后和年末对上一年的预算结果进行汇报。

2.内部控制

高校财务应当严格遵循国家会计准则,高校财会人员应当具有专业技能,以及对高校的各项业务熟悉、熟练、完善处理的能力。高校应积极组织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和检查。

3.资产的保护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校应该定时对固定资产以及资金清查,采取会计清查核算。4.项目的授权和审批高校财务审批程序要规范化,严格执行合规程序,并将授权和审批职权分离。

(三)内部监督情况

内部监督可以避免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与财务目标的偏差,主要有内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资料的保存、缺陷报告等方面。

1.内部监督制度

根据国家要求,高校的内部监督制度要依据高校自身独特的发展和环境制定,而且要设定高校督查部门的责任和权力,以及监督的程序、方式和目的。

2.内部监督资料的保存制度

高校要保存监督资料的完整性,可据资料发现工作人员的不足,起到监督和完善的作用。

3.缺陷报告

高校内的监督要对高校财管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完整的地方提出报告,以便及时改进。

四、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

(一)单变量预警模型

主要是选取单一指标的变化趋势来预测高校将来会发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比率: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100%。要多加关注上述比率变化的趋势,并为这些指标设定警戒值,当达到警戒值时,系统会及时反馈给工作人员。但这个模型并不能显著区分不同比率要素对整体的影响,也不能全面体现各高校目前所面临的财务问题和经营状况,很难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精准判断。

(二)多变量预警模型

多变量预警模型所坚持的原则是从多角度、多层面监测,选取多种方法分析,力求得到全面整体的预测结果,根据预警指标预测高校财务是否存在风险。在对多变量预警模型的研究中,比较有前沿性的是美国埃特曼教授,他所建立的Z值(Z-score)模型,主要是通过几种财务指标综合分析后,把结果当成判别标准来估计高校将来会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选取五个财务指标乘以不同系数,建立Z-score财务预警模型,判别函数模型为:Z=0.717X1+0.847X2+3.11X3+0.42X4+0.998X5,X1、X2、X3、X4、X5分别表示不同财务指标。Z值与高校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发生的可能成反比。当Z>2.9时,财务状况良好;当Z<1.2时,财务状况堪忧;当1.2<Z<2.9时,财务状况不确定。

五、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的选取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指标,基本上能全面反映出各高校的财务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数据精准,过程简单,计算方法统一。但是如果仅从高校整体看、总结性地对财务指标分析与思考,还不足以万无一失[4]。当高校运用这些指标检测时,其中的每个指标都要依据高校的年度财务计划来选取,再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运用和操作,以达到真正降低或避免高校财务风险的发生。

(一)财务整体发展不平衡风险评价指标

1.高校货币资金支付率

该比率是反映高校财务运转情况的关键指标。其中比率的值与每月可使用和运转的能力成正比。高校货币资金支付率=(现金+银行存款+持有债券)/支出总额/12×100%

2.应收账款金额占资产中流动资产比率

该比率所体现的是高校资金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以及财务管理的水平。指标数值与高校将来财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成正比。应收账款占资产中流动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年末余额/资产中所有流动资产的年末总额×100%

3.高校用于投入事业基金的数额比率

即基金的可使用程度。比值大小与高校能够填补之前计划偏差的能力有很大关系。高校中关于事业基金的可使用比率=(基金额-应收账款-投资收益)/基金额×100%

4.高校专项资金被使用的比率

高校一般都留有专项资金,这个资金在规则上是有专门用途的,不可以挪用。但有些高校改变专项资金用途,导致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占用的比例越高,对专项建设影响越大,从而导致更多财务风险的发生,影响高校财务管理。高校专项资金被使用的比率=该专项资金已使用额/该专项资金总额×100%

(二)高校发生大量不良借贷导致还贷风险评价指标

1.高校资产负债率

该比率体现了高校资产欠款情况。但仅是猜测高校在财务管理时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的一种方式。该比率的高低与高校所拥有的净资产成反比。同样反映高校的财务可能发生风险的几率。高校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借款占总支出的比率

该比率表示高校的支出占对外贷款的比重。借款占总支出的比率=高校贷款总额/总支出×100%

3.贷款占全部货币资金的比率

该比率体现了高校的还款储备率,它和高校还款压力成正比,贷款比率高,还款压力随之增大,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就越高。贷款占全部货币资金的比率=贷款总额/高校的货币资金×100%

(三)高校利用周转资金投资的风险评价指标

1.对外投资金额占高校总的事业金额的比率

该比率越大,说明高校对外投资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高。对外投资金额占高校总的事业金额的比率=对外投资的金额/高校总的事业金额×100%

2.高校附加产业的资产负债率

该比率是表示校办产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大小。该比率越高,说明负债越多,偿债能力越弱,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大。高校附加产业资产负债率=年末负债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3.高校附加产业的速动比率

当结果等于1时,表示其短期偿债能力正常;当结果小于1,则表示其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当高校存货不变,通过股票、债券和基金等的出售,或者提高应收款项和银行存款,也同样可以偿还流动负债。高校附加产业的速动比率=资产中的流动资产/负债中的流动负债×100%

六、结论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是高校财务的晴雨表,高校要对预警指标进行全程监管,系统也要能对每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做出事前预测,能够分析判断高校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并为决策者和管理者及时提供可靠信息。同时,高校要依据实际构建适用于自身发展的预警系统,及时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与观察。完善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预警机制和内控制度,紧跟信息时代步伐,让高校的财务预警系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瑛.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及完善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6):4-6.

[2]王凯.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及内控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7(8):42-44.

[3]王莹.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营销,2015(10):127.

财务预警管理范文4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企业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经济组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高度追求,对建筑企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一高度要求的发展背景下,建筑企业中的财务部门管理工作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只有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进行高效的财务预警管理,才能够保证企业内部的稳定,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建筑企业财务预警发展现状

(一)财务预警内涵。财务预警所指的是将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其财务报表的各项数据进行整合整理,对相关的财务规划进行发展趋势的预判,从而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利于发展的隐患所在。在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财务预警管理是开展建筑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保证企业财务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无法持续发展[1]。而通过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财务预警进行持续的管理,能够跟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使这一工作长期受到监管并且具有可控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指标体系设立。在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就必须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管理指标体系的设立,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安全,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进行指标体系的设立中,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偿债、运营以及盈利等能力进行切合实际的指标体系建立,避免在设立体系的过程中出现空洞、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出现。通过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深入了解,进而设立合理的指标体系,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指标有效测定。在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设立的相关指标体系对企业的财务预警进行管理,能够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指标测定,再以测定的数据进行风险的分析[2]。在进行指标测定的过程中,应用相关的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根据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与相关指标体系的对照,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标准进行风险评估,能够保证企业财务安全,促进企业财务预警工作的落实完善。

(四)预警分析报告。在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后,要对建筑企业发展中的财务风险根据所得指标进行报告的分析,从而能够为企业进行季度性的财务预警管理详细报告。通过进行预警分析,企业根据实际所得数据进行有关发展的合理规划对于数据中体现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从而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保证企业的长治久安。

二、建筑企业财务预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经营联系较弱。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对于生产经营这一业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不够熟悉,从而导致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够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的测定[3]。在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部门之间的联系甚少。在日常的生产发展活动中,建筑企业的业务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进行财务部门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其他部门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核算,这一过程中对于业务部门所提供的数据不能够进行充分的了解,导致最终核算结果失去准确性。

(二)指标不合理。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内部财务部门的高效工作与精细化工作落实。但是,在当下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对于相关财务预警管理的指标设置不合理,导致了指标设立的片面性问题出现。在财务部门应用相关指标进行预警分析的过程中,难以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工作,从而出现了指标的不合理现象。财务预警管理的相关指标的设立是为了在进行财务预警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指标发现企业当下存在的不足,而指标设置的不合理则直接导致了企业财务预警管理评估工作的片面性与不合理性,严重影响了财务预警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缺乏非财务指标。在进行建筑企业财务预警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所应用到的指标不仅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财务指标,同时对于非财务指标也具有高度的需求。但是,在当下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业务部门不能够高效配合财务部门进行非财务指标的提供,导致财务部门在进行预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原始材料不足,最终结果失真的问题。

(四)标准值设置不合理。财务部门在进行预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正确且合理的标准值进行风险的判定,从而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当下的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对于标准值的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这导致了财务部门的预警管理工作跟随企业所制定的不合理标准值不断变化,偏离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最终则导致财政风险的发生。

(五)分析报告不及时。在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财务部门的预警管理工作相当重视,并且要求财务部门在每一阶段的发展下进行预警分析报告。但是,由于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企业季度性的财务预警分析报告不及时,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受到财务风险的影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建筑企业财务预警管理优化对策

(一)原则性对策。在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的原则性对策,通过在发展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发展原则,则能够有效进行预警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循的就是立足项目的原则。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实际发展的情况进行财务预警管理的分析,才能够得到最真实的数据反馈。因此,在进行财务预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实际信息的采集,其中包括预算、采购、税负等。通过将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地整理与总结,最终才能够保证财务预警管理工作开展时能够以真实的原始材料进行基础的奠定[4]。在进行财务预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充分的了解与采集。由于建筑企业特殊的性质,在每一阶段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都与财务管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建筑企业财务预警管理工作的进行中,应该重视对每一阶段中所牵扯的财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最终应用在财务预警管理工作中,保证每份资料的重要性原则。通过在企业日常的发展过程中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融合发展,能够使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预警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业务部门的数据进行实际分析,最终能够保证预警分析报告的准确性。指标合理性原则是指在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对财务部门的预警管理工作进行指标的合理性规划,从而使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预警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以正确的指标作为衡量风险的标准。同时,通过合理性原则的贯彻,能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不合理指标的问题所在,及时进行优化完善,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现。及时性原则是指在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将预警分析进行及时的整理与报告,从而使企业能够在评估工作完成时对财务预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避免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构建管理体系。在进行建筑企业财务预警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进行相关管理体系的构建是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合理且适用的管理体系,能够使这一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长期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能够促进数据的真实性与实时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进行财务预警的相关管理体系构建,主要包括投标前的管理体系构建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体系构建。通过这两大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建筑企业在招标阶段的财务变化与发展,同时能够发现在施工过程中财务的发展变化,从而对相关财务预警管理工作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整理与分析,最终能够进行预警管理工作的运用,促进了整个运营过程中实际数据的采集工作。

(三)完善预警体系。在建筑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预警管理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要工作,而对于这一项工作提出相应的预警体系的完善要求,能够促使这一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高质量与高效率。在进行财务预警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推进业财的融合,能够使这一体系得到有效的完善,并且能够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最终预警管理工作的落实。在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要重视情景分析工具的应用,从而能够将新型的管理方法应用在财务预警管理工作中,促进这一项工作的落实与完善。在进行预警体系完善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与精细化评估的要求,避免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影响最终的分析报告。

四、结语

财务预警管理范文5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特征分析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自身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风险的必然性及客观性,中小企业的风险无处不在,不能彻底的消除,只能通过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应对降低风险损害的程度。另外还有着复杂性及全面性的特征,中小企业的风险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全过程当中,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企业的复杂性也使得财务风险随之变得复杂。再者就是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收益性及不确定性、差异性和激励性特征,其中的收益性特征主要就是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小收益越低。从这一方面来看,中小企业的收益性特征是和损失性特征并存的。

(二)中小企业实施风险预警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有着诸多薄弱之处,所以这就需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这样才能够使其在竞争当中获取最大的发展优势。在这一预警系统的构建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指标就是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等相关的指标。无论是针对企业的经营者或者是投资者来说,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理论的研究都能够帮助其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从而准确的判断企业发展的走向,在风险的提前应对方面能够做足准备,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原则及策略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原则分析

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进行构建过程中要能够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将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就是灵敏性原则,也就是所选取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要能够对财务风险的某一面进行反映,要充分的将相关指标和财务风险的相关程度得以考虑。另外就是简便性原则,要能够将本质问题得到反映即可,设定的各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要能尽量的做到好算易懂。再者就是动态性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遵循这些相关原则能进一步的促进风险管理系统的科学性。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风险及策略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风险

从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风险现状来看。主要就是投资风险及筹资风险两者重要方面,其中的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投资的目的没有明确,没能够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及规模经济,国外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对中小企业又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压力。还有就是中小企业对投资活动的可行性预测的合理性还比较缺乏,忽视了长期效益最大化以及无形资产等。在筹资风险层面主要体现在由于负债筹资所带来的风险,筹资风险又可分为直接筹资风险和间接筹资风险两种,对中小企业来说其主要的外源筹资来自间接筹资,直接筹资相对不足,银行贷款作为中小企业主要的间接筹资聚到,会因为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导致中小企业面临间接筹资风险。利息保障的倍数低就使得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大,中小企业为能够继续维持生计,只能向民间借贷,这样就形成了以贷还贷的严重现象,使得财务风险不断加大。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策略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要能针对性的进行制定风险预警管理措施,首先就是要将风险防范观念进行有效树立,并强化风险预警意识。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将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使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得以充分认识,在思想上的潜在危机意识要有清醒的认识和保持警惕性。还要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核查制度,这样便于对企业内部实施全面的控制,堵塞可能出现的一些漏洞以及防范风险。同时也要能够成立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应以独立董事及律师和内部的审计人员为主,在权力的行使上要和财务风险问题相配套实施,加强日常的资金管理,做好客户信用考察评价及强化应收账款管理。从投资风险管理的措施上主要是在投资决策时听取专业的意见,对项目要进行科学的论证以及可行性的研究,巩固主营业务的市场地位,发挥综合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的自身抗风险能力。而在筹资风险管理措施实施中,要学习筹资风险,也就是通过财务杠杆进行寻找最优化的资金比例结构,此次企业就需要随着利润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将财务杠杆效益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再者是要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来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建立全方位的内控体系。也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和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强化提升,风险预警模型的大不分数据是来源于财务会计数据,所以其数据的真实性是预警管理机制实施的基础。这就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增强财务人员专业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来提升其业务水平和能力。

三、结束语

财务预警管理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企业战略管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财务风险也随之提升。因此,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是刻不容缓的。只有识别到财务风险,并将风险在未完全产生时解决,才能使企业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大数据与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的活动始终是被财务风险预警所贯穿的,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和日常的经营活动时从三个层面产生预警需求,这三个层面分别为:部门层面、战略层面以及业务层面。对于战略层面来说,它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决定公司的主营业务,而业务层面决定着公司应该开发哪一种新型产品,部门层面又决定着公司的销售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各层面的财务预警需求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不同的预警需求要对应不同的数据分析基础。大数据技术的优点就是能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全面收集企业内部状况、行业风险以及供应链传导影响的大量数据,并能在不同层面的风险预警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满足各层面不同的预警需求。这项工作的难点主要在于数据收集,由于数据庞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不过数据只需要一次性的收集,但却可以多次利用,从长远角度看可以减少整体的预警成本,同时还可以扩大财务风险预警的适用范围。目前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还存在着准确性与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选取相关指标时对其它非财务因素考虑不足[2]。在选取非财务指标时,通常使用试错法和列举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却使得选中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以后的指标适用性不稳定。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以全样本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并从多个维度收集实时数据。在收集数据的同时根据预警需求选择指标,这极大提高了预警体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方法提高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但也提升了我们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由此可见:在大数据视角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多维度、全方面的,在满足财务风险预警准确性、及时性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体系的稳定性。

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设计

1.数据收集和处理阶段的体系设计

数据收集处理作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基础,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相关工作人员以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数据收集途径,对企业、经济、行业信息等大量数据进行收集并及时更新,这其中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相关行业数据、市场经济数据等。数据收集后,工作人员要根据相应的数据类型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其中要注意对财务数据等结构数据作为变量储存在数据库中,对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要优先进行结构化处理。非结构化信息要对其中最常用的文字进行语义分析,这也是为后续的分析计算做准备。

2.风险判断的阶段体系设计

对于风险判断阶段,最为重要的就是对风险程度以及类别进行分析,并对是否需要作出风险预警反应进行判断,这个阶段决定了预警体系的后续工作,因此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们通过对数据库中相关数据的提取计算,并对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析,可以识别风险类型,这其中包括:法律风险、企业政治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等[3]。在目前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风险预警的临界值的确定是工作的重点。若是临界值过高,企业就会在发展中遇到较多风险,若是过低的话还可能会导致企业错失发展的机遇。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神经元模型进行分析,以便于能够找到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临界值。

3.预警报告出具阶段的预警决策信息生成

通过上一阶段的风险判断结果,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可以生成一份预警报告,通过这份报告可以使得企业对于所处的市场环境有着清晰地了解。报告主要包括:结构化处理后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企业内部状况以及经济影响的文字分析、当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预警。结构化处理后的数据可以方便使用者查阅,还可以结合文字分析作出正确的企业决策。

4.预警效果评价和反馈阶段原理

对于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而言,预警的效果评价和反馈的数据可以提高风险预警体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风险体系可以通过收集整理报告使用者对每次的预警效果评价来对神经元模型的预定值进行调整,以便于控制预警的敏感程度,同时还可以满足企业对于不同风险预警的需求。在另一方面,每次预警也能够对决策函数进行修正,并在提高对风险影响因素适应性的同时,保障财务风险预警质量。

三、财务风险预警路径设计

1.内部动态分析

企业内部的状况包括财务状况和非财务状况,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最基本的工作。对于财务状况而言,只要借助于企业系统(如ERP系统)和相关财务软件就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以往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变化,这些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对于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非财务状况包括了企业的内部建设、管理机构的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等,这些因素不像财务状况那样能够一目了然的观察到其带来的影响,但是能够对企业的未来财务风险产生潜在影响[4]。通过对这些状况反映出来的数据分析,可以有效提高预警效果。

2.行业风险测度分析

企业所处的市场背景和行业现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行业进行风险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在发展时,行业发展速度、行业内竞争等因素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衡量这些因素可以通过行业集中度、行业销售增长率、行业利润率等定量指标,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定量指标及时更新。同时,我们还要对管理层的语调和非结构化信息进行处理,以便提高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准确性。

3.供应链传导影响分析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供应链的稳定无论是对于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都是极其重要的,它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根本性的影响[5]。这就需要我们在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时要考虑到供应链传导的因素,首先要对供应商的行业密集度、销售量占比、商品重要性等指标进行衡量,其次是要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做出最基本的财务状况分析,这样才能对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做出进行相关的预警措施。

四、结语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应在满足企业的战略管理方向的同时,对不同层面进行多维度的风险预警,以满足财务预警需求。目前,我们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还不完善,我们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各个企业量身打造一套符合企业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以便于实现财务风险预警的个性化,并保证财务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财务风险体系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赵奕洁.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19):146-147.

[2]尹馨悦.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现状与防范措施[J].青年时代,2017(8):251.

[3]宋晓慧.大数据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8):33-34.

[4]尹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6):72-73.

财务预警管理范文7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经营风险不断加剧,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获得一席之地,需要企业适应各种新的变化,主动调整自身的工作模式,把提升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作为自身工作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预警机制,确保企业能够实现稳定的运作以及发展,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施工企业发展现状

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从目前来看,该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严重,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全面,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及负担,难以真正地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及发展,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准与预期目标存在明显的差距。[1]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施工企业目前存在很多风险,主要是合同风险、资金风险、债务风险、低价中标风险、涉税风险、法律诉讼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稳定运作。管理层需要注重对风险的有效识别以及规避,采取与之对应的管理策略,确保自身实现良性发展。

(一)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认识以及重视。有的施工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思想以及行为上的误区,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施工企业大多数都是重制度管理轻风险管理。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认知以及理解不够全面,没有充分了解到这一工作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往往会直接省略这一工作。另外,还没有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认为这一工作与施工生产不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在这一工作反馈上投入的时间较少,这一点导致企业面临着诸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施工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与其他的企业存在诸多区别,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和一线施工中都存在着两极分化的严重问题。企业本级财务管理体制完善,但对一线财务管理掌控不足,过程控制留于形式,权责不清晰,不管是在原材料的采购预算还是成本管理工作都缺乏一定的标准,难以实现严格要求以及高效管理。整体的财务管理质量以及效率落后于平均水平,难以真正促进财务风险控制以及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无法更好地体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以及作用。

(三)财务管理现代化手段利用不充分,创新能力不足。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集团企业下属单位众多,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务类型不断增加,对风险管理要求较高,追求流程标准化及制度执行力,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将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相分离,财务管理仅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管理,而对其相关的业务活动关注甚少,因此会计信息忽略了大量重要的管理信息,导致信息流、资金流与实物流出现信息偏差,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增加了管理风险。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财务共享平台系统可以满足集团公司集中财务管理、强化对分支机构管控的需求,但企业普遍对平台利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表单、平台系统的易用性不强,难以实现物资管理、成本预算管理和财务共享平台的共融。如何对共享平台模式进行新增业务开发,如何重组再造内部工作流程,实现材料点发,对上对下计价的会计凭证自动推送到共享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促进业财深度融合,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2]

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

施工企业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着眼于各类财务风险产生的实质原因,构建与之对应的预警机制。完善预警机制的内容以及形式,充分发挥这一机制的主导作用以及优势,真正规避各种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获得更多的经营利润空间。

(一)明确具体的实施标准和要求。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比较强,财务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工作不容忽略。这一工作所涉及的要求以及形式较为复杂多元,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对财务管理预警机制的进一步分析,明确具体的实施标准以及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真正实现财务风险的高效防范。这就要求在企业运行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标准及要求,强化过程风险防控,从投标、合同的签订到组织施工到竣工验收及收尾的清收清欠,都要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和预警体系,严格按标准和要求完成每个环节,把每个环节的风险降到最低,那么这个企业的风险也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3]

(二)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系统性比较强,包含的工作要求及环节较为复杂多元,且外部环境正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因此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也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以及完善。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持续性工作理念,关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要求。首先,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以及培训,保障其能够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进而投入全部的精力及时间,更加关注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以及改革。同时,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注重风险机制的有效引入,构建完善的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意识到财务管理风险机制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从而更好地体现财务风险管理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其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风险意识的加强离不开后期的管理培训,所以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深入业务前端,主动融入业务,要积极参与全业务链经济活动,全过程深度参与项目管理,加快转型为业务财务,这一工作要求管理层要以宏观分析为依据,充分发挥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及优势。其次,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加强对员工的鼓励以及教育。确保员工能够意识到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真正实现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之间的有效结合。员工能够从细节做起,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促进风险防范工作有效落实。同时,企业需要着眼于响应约束机制的构建要求,坚持面向全体员工,加强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以及项目经理之间的联系以及互动。签订相应的项目责任书以及风险控制责任书,不断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以及价值,保障员工能够在参与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帮助企业主动的规避各种风险。最后,企业要成立财务预警专门科室,由专人负责预警事项。对风险实行级别分类控制,并根据级别进行不同的预警。对每项预警事项要有专人进行跟踪,逐单位逐问题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发现问题全部销号,直到风险完全解除。

(三)改进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难度相对偏高,与其他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原材料采购预算、成本管理及项目管理工作最为复杂,工作人员需要严格落实这几大板块的管理工作,加强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比。严格按照行业的平均水平来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及水平,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积极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此来更好地实现更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扫除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以及障碍,真正实现管理策略以及管理手段的有效创新,确保自身实现稳定发展。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技术手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关注对财务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以及灵活利用,注重现代化财务管理技术手段的有效融入,主动配备相关的基础现代化设施,充分利用财务共享中心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预警,并不断地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逐步实现与业务数据溯源穿透,实现与诸多外部机构平台连接,提高数据共享互通,真正彰显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性以及实践价值。[4]

四、结语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在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需要以有效规避和转移财务管理风险为依据,构建完善的预警机制,明确自身的利润空间以及发展地位,进而实现对症下药,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及水准。

参考文献

[1]聂良利.国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其预警机制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8).

[2]游晓梅,孙慧.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对策实例研究[J].财经界,2020(26).

[3]余平.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产经,2020(2).

财务预警管理范文8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风险;RBF神经网络;预警分类器;模拟实验;混沌粒子群算法

0引言

财务管理是当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过程十分复杂,对财务管理进行及时预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1-3]。当前财务管理预警方法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线性财务管理预警型,主要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财务管理预警方法、灰色模型的财务管理预警方法,由于财务管理预警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系统,它们财务管理预警误差大[4-6]。另一为非线性的财务管理预警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其中RBF神经网络的财务管理预警应用范围最广,但是其参数优化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影响财务管理预警效果[7-9]。因此传统预警方法无法刻画财务管理的变化规律,使得财务管理预警结果不可靠,实时性很差[10]。为了获得十分理想的财务管理预警结果,本文提出了基于混沌粒子群算法化神经网络的财务管理预警方法。首先收集与财务管理预警相关的数据,采用RBF神经网络对财务管理预警变化规律进行建模和描述,得到财务管理预警的分类器,并引入混沌粒子群算法优化财务管理预警分类器的参数,最后采用python编程实现财务管理预警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预警方法,混沌粒子群算法化神经网络的财务管理预警效果更优。

1基于混沌粒子群算法化神经网络的财务管理预警方法

1.1RBF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当前一种主要的学习算法,具有很好的非线性分类和预测能力,其中RBF神经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图1RBF神经网络结构设输入样本数据为X′,Ri(X′)为RBF函数,RBF神经网络输出为式(1)。f(X′)=∑li=1WisRi(X′)(1)式中,i表示第i个神经元节点;l表示神经元节点的数量;Wis表示隐层层的连接权值。RBF函数的具体定义为式(2)。Ri(X′)=exp-12X′-ci2σ()()i(2)式中,ci表示RBF的中心;σi表示中心点宽度;X′-ci为样本与中心的距离。在RBF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样本与中心之间的具体根据为式(3)。σi(j)=X′(j)-ci(j-1)(3)样本与最小距离的cmin中心进行不断调整,如式(4)。cmin(j)=cmin(j-1)+α(X′(j)-cmin(j-1))(4)式中,α为学习速率。并对距离范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式(5)。σmin(j)=X′(j)-cmin(j)(5)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确定最优的c(j)[11-13]。在RBF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中,参数连接权值和聚类中心的数量十分关键,当前主要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确定,无法保证RBF神经网络的学习最优,因此本文采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连接权值和聚类中心。

1.2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标准粒子群算法的粒子状态更新方式为式(6)、式(7)。vk+1id=ωk×vkid+c1×rand1×pkid-xk(id)+c2×rand2×pkgd-xk(gd)(6)xk+1id=xkid+vkid(7)式中,参数具体含义参见文献[14-15]。由于标准粒子群算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后期收敛速度慢,得到局部最优解的概率大,因此得到的RBF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和聚类中心并非全局最优,因此引入混沌理论对标准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采用Logistic映射产生一个序列,具体为式(8)。zi+1=μzi(1-zi),i=0,1,…,μ∈(2,4](8)粒子群的适应度方差(σ2)定义为式(9)。σ2=∑Nt=1ft-favg()f2(9)式中,f为归一化定标因子,具体为式(10)。f=max1≤i≤Nfi-favg,maxfi-favg>11,maxfi-favg≤{1(10)当粒子群的适应度方差比较小时,表示粒子群的个体多样性比较差,这样就需要采用混沌序列对个体最优位置进行处理,以增加粒子群的个体多样性,找到更优的RBF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和聚类中心。

1.3混沌粒子群算法化神经网络的财务管理预警步骤。(1)采集财务管理预警历史数据,对一些无用数据进行删除,确定最近邻平均点补充删除的财务管理预警历史数据。(2)对财务管理预警等级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划为不同的等级。(3)选择部分财务管理预警历史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集合。(4)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确定RBF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和聚类中心。(5)根据连接权值和聚类中心确定RBF神经网络的最优结构。(6)RBF神经网络对财务管理预警的训练样本集合进行学习,建立最优的财务管理预警分类器。(7)采用测试样本对财务管理预警分类器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2财务管理预警效果的仿真模拟测试

2.1数据来源以及实验环境。为了分析基于混沌粒子群算法化神经网络的财务管理预警方法有效性,python编程实现财务管理预警仿真模拟实验。为了测试混沌粒子群算法化神经网络的财务管理预方法优势,采用层次分析法的财务管理预警方法和灰色理论的财务管理预警方法进行对照实验。从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选取一些历史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使结果具有更好的说服力,进行了5次实验,它们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2.2财务管理预警实验的结果与分析。统计3种方法的财务管理预警正确率、误警率、虚警率,它们分别如图2—图4所示。对图2—图4的财务管理预警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本文方法的财务管理预警整体性能要优于传统方法,解决当前财务管理预警存在的误差大的难题。

2.3计算财务管理预警建模时间。计算财务管理预警建模时间,它们分别如图5所示。对财务管理预警建模时间进行比较,本文方法的财务管理预警建模时间得到了缩短,财务管理预警建模速度加快,可以处理更多的财务管理预警数据。

2.4财务管理预警的通用性测试。财务管理预警的通用性是评价财务管理预警方法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选择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作研究目标,采用3种方法对它们的财务管理预警正确率进行计算,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相对于层次分析、灰色模型,本文方法的财务管理预警正确率更高,具有更优的财务管理预警通用性。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