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例6篇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 民营科技企业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模糊优选决策模型

自1981年第一家创办以来,民营科技企业已经迅速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存在主观和客观等因素制约,使其具有高风险,寿命短而不能长期稳定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科研风险首当其冲,制约着民营科技企业持续发展。从科研开发的角度考虑民营科技企业风险过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据调查我国95%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属于规模小、底子薄的中小型企业,企业资源稀缺致使科研风险极高,无法维持科技持续开发,且科技行业本身复杂多变、风险因素诸多难以克服;二是主观因素,民营科技企业未对科研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没有综合地评估风险,以致民营科技企业盲目决策。因此,本文从主观因素出发寻求具有综合、科学、有效的评判方法为民营科技企业科研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一、风险决策模型研究

1.风险决策模型适应性分析

目前企业在进行科研风险立项决策时多使用层次分析法(AHP)、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而这三种方法对民营科技企业并不适用。众所周知,民营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往往是新兴的、高层次的,且尚未完全成熟定型,故其发展变化快,不确定性高;此外,民营科技企业的产品是全新的,市场也是全新的,这都决定了其在科研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层次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因子多计算复杂,不便于企业实际操作。模糊综合评价法是目前民营科技企业使用最普遍的风险评价方法,但由于该方法是一种线性加权平均法,得出的各方案评判值趋于平均,评判值相差不大, 数值离散性小,难以做出决策。因此,在充分考虑民营科技企业科研项目风险特点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选取模糊优选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

2.模糊优选决策模型

模糊优选决策模型是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为一身的多目标评价模型。它与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相同之处:都是从方案集U中的n个方案之间做出优与劣比较,具有相对性。不同之处:除了对既定的项目(方案集)确定评价指标(评价集),计算各个方案的相关指标的“优”的隶属度以外,还要建立目标函数,计算出各个方案的综合相对“优”的程度,从而对方案进行排序,选出最优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方案集U={u1,u2……un,评判集:V={v1,v2……,vm},建立指标特征矩阵X=(xij)m×n,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或德尔菲法等获取权重;

(2)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U中ut与V中vj之间关系可用隶属函数建立关系矩阵;

(3)将评判矩阵每行的最大的和最小的隶属度选出组成最优评价模糊集G={g1,g2,…,gi}

和最差评价模糊集B={b1,b2,…,bi},并计算加权优等距离和加权劣等距离;加权优等距离:(公式1);加权劣等距离:(公式2)

(4)建立目标函数,求出综合评价值(公式3)

由相对优属度模型求得各方案的相对优属度向量A={A1,A2…An}。在满足约束的决策集中,决策相对优属度最大的决策为最满意决策,即。Aj从大到小的排列序列成为满意排序。

二、民营科技企业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图评价指标系

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工作。科研项目评价指标的建立直接影响科研决策评价结果。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针对技术和效益两个因素建立指标体系,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是科技发展的牵动力,资源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力源,这些因素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至关重要。基于此,潘杰义等人将科研项目标价指标体归结为:技术价值分析、效益分析、资源分析、法律分析、需求分析、科研开发条件、市场分析和组织管理八项,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王悦等人又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诠释了科研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传统科研项目管理铁三角标准(时间、费用、质量)不能成功地控制和解决科研项目管理中由于技术和知识本身的变化带来的新情况,以及没有考虑科研项目管理知识领域的特殊性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科研成功指标,即进度、费用、技术创新、潜在获利性和风险投资人满意度五个成功标准。但都没有考虑科研项目评价指标对民营科技企业的适用性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在综合考虑上述两个指标体系和民营科技企业科研立项特点的基础上,本着科学、适用的原则建立了民营科技企业的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三、应用实例

某民营科技企业现有五个科研项目需进行科研立项决策。对这5个项目进行科研决策,就是确定每个项目的最“优”的隶属度,隶属度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套用前面模糊优选决策模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利用德尔菲法或层次分析法对科研项目进行调研,确定各层次因素的权重。如表

(注:实际操作中各个项目指标权重选取可能不同,本文为简化选取统一权重,但不影响模型的操作性)

(2)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U中与V中之间关系可用隶属函数建立关系矩阵。

设专家组对这5个项目方案的12个指标在(0,1)之间进行评判打分,其中数值越接近1,则表示项目在该项指标上的表现越好;反之数值越接近0,则表示项目在该项指标越差。然后利用模糊统计法来获得隶属度矩阵(如右):

(3)根据公式1、2计算加权优等距离和加权劣等距离。

加权优等距离DG=0.27400,加权劣等距离:DB=0.26595

(4)计算综合评判指数:将加权优等距离和加权劣等距离代入公式3:得=0.4851。

同理可得方案Ab=0.2286,AC=0.473,Ad=0.6354,Ae=0.5137,所以最优方案为项目D。

四、结 论

模糊优选决策模型方法作为一种优选分析理论,已经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文将其应用到民营科技企业科研决策方面,是一种应用性研究。该模型是在充分考虑了民营科技企业科研决策特点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其科研风险特点选取模糊优选法建立决策模型。模糊优选决策模型给民营科技企业科研决策提供了科学方法,为风险管理实际操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对提高民营科技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维持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福宝王德明李正军: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评判的模糊优选决策模型法[J].中国矿业大学.2002(3)

[2]潘杰义刘西林:科研项目标价指标体系及模糊优选决策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

[3]王悦孙树栋:科研项目的成功标准和风险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5(7)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2

流程图可用网络图来表示,也可利WBS来表示。流程图方法要建立一个研发项目的总流程图与各分流程图,它能统一描述项目工作步骤,显示出项目的重点环节,它们要展示项目研发实施的全部活动,同时能将实际的流程与想象中的状况进行比较,帮助了解项目风险所处的具体环节及各环节之间存在的风险,便于检查工作进展情况,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结构化方法,可以为项目实施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运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项目风险识别结果。核对清单把经历过的风险事件及来源列成一张核对表,一般根据研发项目环境、产品、技术资料、团队成员的技能。核对表的内容可包括:研发项目可用资源;研发项目管理成员技能;研发项目产品或服务说明书;研发项目产品或服务说明书;项目范围、成本、质量、进度、采购;以前研发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等。这种方法也许揭示风险的绝对量要比别的方法少一些,项目经理对照核对表,对潜在风险进行联想相对来说简单易行,但是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其他方法不能发现的某些风险。通过对系统内外相关问题的系统分析,根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由美国科研人员PierrWark于1972年提出的。它设计出多种未来前景,然后用类似于撰写电影剧本的手法,当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时,可用情景分析法来预测和识别其关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往往要考虑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系统发展态势作出自始至终的情景和画面的描述。情景分析法对以下情况是特别有用的:提醒人们注意某种技术的发展会给人们带来哪些风险;研究某些关键性因素对未来过程的影响;建议需要进行监视的风险范围;提醒决策者注意某种措施可能引起的风险或危机性的后果。情景分析法在假定关键影响因素有可能发生的基础上,构造出多重情景,是适用于可变因素较多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和识别的系统技术,可以提出多种未来的可能结果,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防患于未然。目前,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陆续采用了情景分析法,情景分析法产生了目标展开法、空隙添补法、未来分析法等具体应用方法,从7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对一些大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和识别。又称专家调查法,它是依靠专家的直观能力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方法,它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兰德公司研究提出的,由研发项目风险小组选定项目相关领域的专家,此法的应用已遍及经济、社会、工程技术等各领域,通过函询收集专家意见,然后加以综合整理,并与这些适当数量的专家建立直接的函询联系,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必须逐步使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这样反复经过四至五轮的考虑,再次征询意见,最后识别的根据,最终形成的结论,就相对来说比较科学了。德尔菲法比较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值得我们广泛应用。也称集体思考法,是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索取未来信息的一种识别方法,此法由美国人奥斯本于1939年首创,从50年代起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通过专家会议,以“宏观智能结构”为基础,头脑风暴法在一个专家小组内进行,发挥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这就要求主持会议的人通过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启发,为达到互相补充并产生“组合效应”,使预测和识别的结果更准确,诱发专家们产生“思维共振”,促使专家们感到急需回答会议提出的问题,以获取更多的未来信息。

航天研发项目开发中的风险分析

建立问题的系统模型,对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风险分析即在对项目风险进行前期预测和识别的基础上,并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为重点设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常用的风险分析的方法很多,诸如影响图分析法、模糊分析法、外推法、决策树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效用理论、主观概率法、计划评审技术、蒙特卡罗模拟法等。其中,蒙特卡罗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随机变量的统计实验的数学方法,是在航天研发等重大科研项目中风险分析的常用方法。它是随机模拟求解数学、物理、工程技术问题近似解的数学方法,其特点是用数学方法模拟实际概率过程,然后加以统计处理,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评价。所谓风险评价需确定风险评价基准,进而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就是对各种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按其严重程度排序。在实践过程中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绝非互不相关,在实践过程中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绝非互不相关,常常相互重叠,需要反复交替进行,根据这套相对风险评价基准计量航天飞机研制和发射风险。其研究结果表明,研制开始阶段的风险水平比发射时可接受的水平高。研制开始时的成功概率就能够让决策者把这个项目干下去。研制开始阶段的风险水平虽然很高,但它是随着时间和项目的进展发生动态变化的,项目组织者、技术人员相信,风险一定会随工作进展而减小。因此有必要在整个航天研发项目实施中持续进行风险管理。在进行项目风险分析中,项目管理者务必清楚以下问题:如果改用其他方案,是否会带来新的风险;如何减少或消除这些可能的损失;若发生损失,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风险造成损失的概率多大;项目有哪些风险。一般来说,航天类研发项目在实施中存在以下几种风险:技术风险是航天研发项目在设计、生产、试验的各个阶段会遇到的最主要的风险。引发技术风险的原因有些是技术途径、工艺方法和技术方案的不成熟,有些是工艺设备或检测手段达不到要求。另外,预先研究成果不充分也会带来大量的技术风险,尤其在一些重大的技术关键尚未取得研究成果的情况下,仓促开展项目研制,会大大增加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风险指项目在研制过程中,由于项目管理者的素质、组织结构、合同风险、衔接风险以及团队成员的素质等有关各方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能否顺利实施的风险。航天研发项目研制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科研项目的研制具有未知因素多、探索性强等特点,加之科研团队经常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管理上的风险。航天科研项目的研制周期很长,常常会因为一些性能和设计技术问题进行调整,因此,经费使用的控制难度比较大,费用风险由此产生。进度风险是指系统的研制、生产的进度估算和进度目标在切合实际和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风险,另外,一些技术风险也会导致项目不能实现进度目标,存在进度风险。保障性风险指由管理组织水平给科研项目带来的风险,包括人员风险和资源风险,如工艺设备、技术资料、计算机资源等的不稳定给项目造成的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动而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以及自然风险。由于航天研发项目研发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等领域,容易受国内外经济、政治、军事等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可控的风险。

航天研发项目开发中风险的监控与处理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3

摘要:基于人口统计特征,采用列联表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人口统计特征中有关的年龄、学历、留学经历与家庭结构等要素与高科技风投企业家非理性行为在项目考察阶段决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国外留学经验、创业成功经验与企业家项目考察阶段的非理性决策存在着相关性。

 

关键词:非理性决策;人口统计特征;多元线性回归;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6-0033-05

一、引言

所谓风险投资指的是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向增长潜力巨大的尚未上市新企业进行权益(资本)投资,在新兴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供管理服务,待企业上市后转让权益资本,从而实现资本高速增值的特殊金融投资方式。从微观层面看,其运行机制由筹资、投入、投资后管理与退出四个循环过程构成。考虑到新兴风险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极高,且信息不对称存在于风险投资机构和风投企业家之间,任何风险投资过程都无法预测到高科技风险企业未来事件以及管理冲突。所以,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参与投资后的管理过程,较之前期评估和契约设计重要的多。Stromberg和Kaplan(2001)发现,风险投资机构如果要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机会成本,需要对风险投资进行审慎调查、设计并签署相关协议以及后期管理。因此,任何的风险投资后期的管理机制特征和内涵,及其管理机制的研究和分析就显得极其重要。

 

风险企业尤其是高科技风险企业作为风险投资创造价值的载体具有极高的失败率,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和降低其失败率的措施对风险投资机构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我国高科技风险企业较之国外同行更依赖于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个人而并非管理团队,国内风险投资机构在对高科技风投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品德及所投资项目都进行了严格的前期考察的基础上,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较国外同行失败几率更高,排除系统层面的因素,则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集中在“管理者”的决策行为。

 

近年来高科技风险投资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成为学术界讨论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政府也不断加大了对高科技风险投资的扶持力度,涌现出很多成功的高科技风险企业。对高科技风险企业及其他高成长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对我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我国高科技风险企业的成功几率却较之国外要低很多。高科技风险企业除了行业环境与国外有差异外,更多表现为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团队中,表现为个人决策为主,团队决策为辅的现象,即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决策中更多地依赖其自身知识和水平而非团队集体决策。但是高科技风投企业家认知偏差带来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很有可能导致高科技风险投资失败。因此,研究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个人的投资决策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研究我国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项目考察阶段的非理性决策与其人口统计特征的关系,为提高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项目考察阶段决策的非理性界定

项目获取阶段的“信息收集阶段”、“信息编辑阶段”和“信息评估阶段”分别对应于“项目考察”、“项目筛选”和“项目评估选择”。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项目考察阶段决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出可以吸引风险投资的项目,本文认为凡不利于吸引高科技风险投资的决策行为均属非理性决策行为。本阶段寻找那些可以吸引风险投资的项目,根据以往研究,代表启发式、易得性启发式、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对比效应和晕轮效应等非理性行为均可导致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作出非理性决策。本阶段的目的在于从项目考察阶段寻找到的众多项目中,根据其投资战略和制定的项目筛选标准,选择出合适的风险投资项目。

 

(一)代表启发式非理性决策

所谓寻找项目时的代表启发式非理性决策,指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倾向于简单地用类比方法去判断寻找那些已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国外成功的案例,并加以引进,但其可能忽略了国内外经济环境、消费习惯等,可能导致寻找的项目并不适用于国内,无法顺利吸引到风险投资。

 

(二)易得性启发式非理性决策

寻找项目时的易得性启发式非理性决策,是指高科技风投企业家需要做出判断时,往往会依赖快速得到的信息或最容易记得的信息,而不是去致力于挖掘更多有用的信息。如项目考察时,高科技风投企业家会尽可能多地考虑自己、身边人熟悉的项目,往往受情绪直觉影响忽略现实的经济环境以及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因素,导致寻找的项目与自身才能不匹配,无法成功吸引到风险投资。

 

(三)近因效应非理性决策

寻找项目阶段的近因效应非理性决策指考察项目时,当出现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原来信息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对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做决策的影响较大,导致最后一个接触的项目很有可能会入选,但其会模糊中间项目信息印象,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考价值,从而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进而做出错误判断,可能导致寻找的项目无法顺利吸引到风险投资。

 

(四)首因效应非理性决策

首因效应非理性决策是指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考察项目时会受信息呈现顺序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决策,即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会有更大的影响作用。高科技风投企业家自己第一个接触的项目很有可能入选,因为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致使其忽略其他信息,只偏向于第一个接触的项目,而导致无法顺利吸引到风险投资。

 

(五)对比效应非理性决策

对比效应非理性决策是指高科技风投企业家更关注有鲜明特征的项目,并且会比较同时出现的其他项目,因而更可能选择最差项目的前一个项目或后一个项目,但往往不能发现其他项目的潜力,只关注所比较的项目优势,忽略其缺点,降低了项目成功率,从而难以吸引风险投资。

 

(六)稀释效应非理性决策

稀释效应非理性决策是指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考察项目时,未将可吸引风险投资作为考察项目时最应该关注的因素,而受到其他因素,如风险大小、研发的困难程度等因素影响,从而可能在考察阶段找到的项目难以吸引风险投资。

(七)晕轮效应非理性决策

晕轮效应非理性决策是指高科技风投企业家在考察项目时,非常信任成功人士或名人推荐的项目,片面地看到他们推荐的项目优点,从而更关注成功人士或名人推荐的项目,从而会产生认知偏差,未能充分了解其他人推荐的项目优势,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继而无法顺利吸引到风险投资。

 

三、设计问卷与数据分析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防范

一、引言

为了促进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有序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多项鼓励政策;预计2015年底,全国范围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实现2100万KW[1]。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个资金十分密集的项目,有着投资大、周期长等特征,现阶段还未有健全、系统的投资风险因素分析体系,如此势必会给项目投资带来极大不确定性。由此可见,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与防范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是一项新能源产业,有别于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等传统能源发电项目,其有着自身特有的产业特征。现阶段,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依旧处在发展初级阶段,未有得到各方面鼓励政策的扶持,方可获取相应的经济收益。即便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使这一项目成本有所降低,然而现阶段高成本依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朝大规模商业化方向发展[2]。

三、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

(一)投资风险来源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得到了我国政府的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在电力市场中存在十分大的影响,一方面要得到资金、政策的支持,一方面要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援助。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有着高科技水平、高附加值及低消耗等特征,作为我国能源项目发展的重要项目,其也存在着一系列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来源,具体而言:1、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诸如全球经济不稳定、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以及一系列法规政策相继调整等。2、项目自身复杂性,诸如项目时间有限,且施工期间面临高强调、高难度等问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等。3、项目自身局限性,项目设计、施工对各单位人才、资金等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受人才、资金、技术等有限性影响,使得风险来源增多。

(二)投资风险识别

就风险识别而言,其一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一方面是一个系统的步骤,是风险管理的切入口。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识别务必要依据专门步骤展开,如此才能提升风险识别科学准确性。对潜在影响项目有序运行的风险开展识别,就其不同方面特点予以记录,就潜在引发的项目风险开展全面系统分析,不但能对风险进行有效预测,还能对风险进行科学识别,进而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体制科学完善构建[3]。

投资风险识别全面环节涵盖有,对项目相关资料开展收集分析,建立风险清单,经由头脑风暴手段检测存在遗漏风险与否,构建完善风险清单,完成风险识别,如图1所示。

图1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识别步骤

(三)投资风险因素

1、技术风险。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技术产业链条涵盖了诸多环节,分别有光伏电站建设、硅材料提纯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等。现阶段,我国依旧未有对多晶硅核心技术予以充分掌握,产业链中一些上游材料多源于国外进口,极易受制于人,为行业发展带来一定隐患。

2、市场风险。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依旧存在初级阶段,上网电价面临国家政策管控,成本核算、费用分配不稳定。再加上,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核心技术支持力度不足,即便对设备予以了大量资金投入,获得电量效益依旧不尽如人意,致使发电成本颇高,为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政策风险。由于我国倡导鼓励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政策时间并不长久,一旦推行期间出现突发状况相对而言欠缺准备,政策调整难以避免。现阶段,大部分投资补贴、电价补贴相关政策均对时限有所规定,针对不同建设阶段提供的补贴金额存在一定差异,补贴电价同样不同。政策时效性势必会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有序运行构成影响。

四、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防范

(一)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前防止或者降低项目风险可能引发的损失,而制定切实有效的对策,也就是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潜在因素开展隔离、消除,以实现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引发的几率。构建综合完善的风险预防系统,要求开展好下述几方面工作:1、自然环境方面,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立项前,就项目所在地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等因素开展好系统分析工作。2、设计条件方面,就委托设计方资质情况、运行情况及人力情况等开展好调查工作,就工程设计能力开展好明确分析工作。3、运营情况方面,就项目可行性,包括利润率、负债率、现金流动等项目经济效益情况开展好全面分析工作。

(二)风险隔离

风险隔离指的是经由对风险单位进行分离或者复制,使得何种风险因素的引发不会对项目全面资产构成严重影响,属于针对非常规风险所采用的一类管理控制手段,可重要作用于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结合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针对的管理制度以达成对项目投资风险的隔离,为项目中不同部分相互不产生影响提供有利保障,确保项目总体风险维持在相对低程度。管理制度具体而言:1、科学针对的并网电价管理制度;2、科学针对的扶持政策管理制度;3、科学针对的购电补偿管理制度;4、科学针对的税收抵扣管理制度等[4]。

(三)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指的是经制定实施相关的管理对策,达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朝其他组织等效转移,从而实现减少项目投资风险因素引发损失的目的。现阶段,较为常用的风险转移手段为购买商业保险,经由买入相关类型的商业保险,使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转移至保险公司,为项目全面利益提供有利保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个资金十分密集的项目,有着投资大、周期长等特征,现阶段还未有健全、系统的投资风险因素分析体系,如此势必会给项目投资带来极大不确定性。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除认识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内涵,全面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风险预防”、“风险隔离”、“风险转移”等,积极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有序健康运行。(作者单位: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周扬,吴文样,胡莹,刘光旭.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10,(10):1738-1749.

[2]孙红梅,张麦怀,鲍恩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及投资成本实例分析[J].江苏建筑,2014,(01):107-109.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5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about risk management of tunnel and underground projects,it was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risk management in tunnel constructions,and then was described an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procedure for tunnel project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risk identification,risk analysis,risk evaluation,risk response and risk supervision in tunnel projects were also discussed. At the end,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whole text,it was standardized the tunnel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standards.

关键词: 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流程;工作标准

Key words: tunnel project;risk managing process;work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U45;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090-04

0引言

20世纪60年代,一门新的管理科学――风险管理,在美国正式形成,从此风险管理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风险管理现已被公认为管理领域内的一项重要职能。风险管理首先应用于经济领域,最近10年,风险管理才真正应用到隧道工程领域。美国MIT的Einstein・H・H教授是较早从事隧道工程的风险分析的代表人物,主要贡献是指出了隧道工程风险分析的特点和应遵循的理念,诸如《Geological model for tunnel cost model》[1]、《Risk and risk analysis in rock engineering》[2]。

隧道工程项目是一个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在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还会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的因素,因而隧道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大风险因素。为降低诸多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规划、风险分析和风险监控,科学合理地使用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对项目涉及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主动、系统地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及监控,达到降低项目风险、妥善处理风险事故不利后果的目的。

1991年英国提出UK MOD风险管理模型,将风险的管理分为初始辨识、分析和规划管理3部分,初步建立了现代风险管理流程的雏形。美国工程风险管理研究专家Reilly和Carr(2001)提出5阶段风险管理模式,即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控制。该风险管理流程在2002年国际隧道协会(ITA)起草颁布的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指南中得到了应用[3]。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适用于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流程,设计规划的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流程图,提出相应的工作标准。流程如图1所示。

1分析项目环境拟定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人们认识事物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均有局限性,这就使得分析处理能力上是有限的。工程项目可被视为客观事物的集合体。因此人们对工程项目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上的不完备的问题,从而造成人们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缺乏客观认识,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缺乏符合实际的预见,这是导致出现风险的重要原因。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对每一个不同的项目来说,量身定做一套风险管理策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即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必须是在分析项目环境的情况下完成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项目环境拟定风险管理策略。该过程在图1中通过A2、A3、A4充分体现。由项目的领导小组分析项目的环境,根据项目的环境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确定项目的整体目标,以便后续工作更好地进行。

2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目前国内对风险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投资分析、信息安全与贸易安全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风险分析过程实际是探索系统未来运作轨迹。在隧道工程中,风险分析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以便更好的控制和处理风险,将其所致的损失和后果降到最低。风险分析过程在图1中通过B4、B5、B6、B7、A7充分体现。风险评估小组组织风险分析,进行风险因素识别和评估,最后向领导小组提交风险报告,如果风险分析可行,下一步进行风险应对,如果风险分析不可行风险评估小组重新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直到风险分析可行为止。

2.1 风险因素识别

风险识别是针对项目中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来源、风险范围、风险特征与风险事件或假象或现象和风险后果相关的不确定性,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风险产生原因和机理进行风险辨识[4]。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风险识别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开始,也是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因素识别方法和手段正确实用与否,风险分析结论准确全面与否对后续的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隧道工程中,风险识别是要确定隧道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它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基础。在隧道工程风险识别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敏感性分析法、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法、事故树分析法等五大类。

在多年的研究和经验积累的结果上,可以总结出隧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如下[5]:

①施工风险:如塌方、岩爆、瓦斯爆炸、突水、滑坡等;

②技术风险:如施工技术不合理、爆破控制不当、新技术、新结构的应用等;

③自然风险:如高温、严寒、地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

④管理风险:如施工人员不合格、管理人员不合格等;

⑤设备风险:如施工设备供应不足、设备安装事故等。

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的,可分为风险估计与风险评价两部分。风险估计与评价在施工风险管理中很重要。它通过对施工中风险的估计与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它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以得出施工中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从而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风险处置计划。

2.2.1 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指在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后,估计潜在损失的规模和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损失发生可能性的估算和严重性的估算,以便于评价各种潜在损失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确定风险管理对策的最佳组合提供依据。

隧道工程风险估计时,常使用风险指数法R=P?鄢C估计风险的严重程度。目前,我国在隧道工程领域风险估计时,将潜在风险P分为5类,如表1所示;对风险后果C相应的分为5级,如表2所示;风险指数如表3所示[5]。

2.2.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基础上,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得出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比较,确定项目的危险等级。然后根据项目的危险等级,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

风险评价是隧道程风险管理的核心,是系统地识别工程风险和科学合理地管理风险之间重要的纽带,是决策分析的基础。工程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很多,简单概括起来,主要有: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敏感性分析法、故障树法、结构可靠性分析法、影响图法等。

近年来隧道风险评价方法在国外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及应用,除了借鉴隧道工程行业以外已经发展的评估方法,应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对工程系统或工程的某一部分进行风险估计外,还根据隧道工程的特点发展了许多适合隧道工程的风险评价模型。而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和实践的时间都比较短,还属于发展阶段,因此风险评价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还比较少,目前也仅限于最简单的风险指数法[6]。

3隧道工程风险控制

3.1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就是针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为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风险自留和风险利用,以及这些策略的组合[7]。在众多应对策略中,项目管理者选择行之有效的策略,并寻求既符合实际,又会有明显效果的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力图使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某一工程项目风险,可能有多种应对策略或措施;同一种类的风险问题,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主体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或应对措施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从理论上说,需要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的具体情况以及风险管理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去确定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或应对措施。隧道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和风险自留。

除了上述的风险应对策略以外,保险也是隧道工程风险处理的一种方式,实际上购买保险也是一种转嫁风险的方式。但是保险并不是最保险的方式,如果想要达到最佳效果,而是应该通过科学的决策,理性的做出处理对策。

3.2 风险监控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风险会不断发生变化,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也可能预期的风险会消失。而隧道工程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风险变化的可能性显得尤为明显,及时对残余的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并进一步修改风险策略,对于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这是关键的一步。因此,对隧道工程进行风险监控是十分重要的。

风险监控是指隧道工程进展过程中,密切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控残余风险,识别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风险监视和风险控制。前者指对风险和风险因素发展变化的把握,后者指在风险监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7]。

在某一时段内,风险监视和风险控制交替进行,即发现风险后经常需要马上采取控制措施,或风险因素消失后立即调整风险应对措施。因此,常将风险监视和控制整合起来考虑。风险监控过程在图1中通过B11、A11、C12、C13、A13充分体现。由风险评估小组制定风险监控策略,交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项目团队执行风险监控策略,并及时进行反馈,以便更好的完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有:项目风险应对;审计;定期项目评估;增值分析;技术因素度量;附加风险应对计划;独立风险分析[8]。

4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工作标准

根据以上的分析,规范了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工作标准,如表4所示。

5结论

风险的管理是隧道工程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何使隧道工程这一复杂系统的诸多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这就要求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工作标准在这一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风险管理者才能通过全面的识别、细致的分析、合理的评价、恰当的处理、实时的监控,才能使工程免受重大损失,保证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Einstein H H & Vick S G. Geological model for tunnel cost model[J];Proc Rspid Excavation and Tunneling Conf,2nd,1974:1701-1720.

[2]Einstein H H. Risk and risk analysis in rock engineering[J];Tunneling &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1996:141-155.

[3]张云飞、赵云胜:《隧道施工期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2):55-57。

[4]郭捷:《项目风险管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78-79。

[5]贾剑青、王宏图等:《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探讨》[J];《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171-178。

[6]路美丽、刘伟宁等:《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6(4):462-469。

科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投资效益投资决策投资风险防范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2004(9)

2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