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安全管理范例

科研安全管理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本科生;实验室开放

0引言

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危险源繁多复杂,安全管理一直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高校科研实验室日趋复杂多变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1]。高校科研实验室面向大学生开放,是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科研后备军的必由之路。但开放的同时,会使科研实验室面临更多的安全隐患,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给科研实验室开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新机遇新挑战,创新型社会需要大批优秀农学科技创新人才,为此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加大面向本科生开放力度的同时,不断探索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积累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经验。

1科研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带来的安全隐患

1.1加强本科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基本操作常识

由于本科生缺乏系统的实验技术理论与实践训练,对实验室环境及仪器设备较为陌生等多方面的因素,许多本科生存在理论指导及实验经验不足、安全环保意识淡薄等一系列事关安全的问题。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如天平称量、酒精灯的使用等,关键安全注意事项掌握不准,基本操作常识普遍需要加强。

1.2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需要改革,管理水平需要提升

科研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开始参加科研训练,参加的时段也越来越长,仪器及药品的使用范围更大,实验操作的自由度更高[3],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在试剂耗材的采购管理、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及水电火等日常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实验室专职管理人手少[4],再加上本科生大多数是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或寒暑假进行实验,必然会给管理人员带来更大的压力。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积极迎接新挑战,把管理育人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对待,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善于化解新矛盾,助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2针对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策

2.1增强实验室大学生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其心灵品质建设

心灵品质高低的差别是人与人之间内在的主要差别。心是身之主宰,决定着一个人的意识、语言、身行[5],安全意识包含其中。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重视大学生心灵品质的提升,做到管理思政,是增强其安全意识的捷径。安全意识包括安全责任意识、安全制度意识、安全岗位意识、安全忧患意识、安全互保意识、安全学习意识等。具有仁爱、谦和、诚信、包容、求真等较高心灵品质的大学生,必定是一个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居安思危、尊师爱友、学习上进的人,这些品质正是安全意识的基本要素。重视大学生心灵品质的建设,开发每个走进科研实验室的本科生心中本有的安全意识之无尽宝藏,引导他们树立“好人好自己”的人生信条,从起心动念处重视安全、利益他人,不断领会和体证“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人生重大真理,以更高境界开展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营造“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安全文化氛围,筑牢安全意识之基。提升科研实验室本科生的心灵品质,需要充分利用本科生与导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指导研究生的每个接触点,指导思政、管理思政,进行机会教育、场景教育,做到科研育人。

2.2多层次协同用力,提升大学生科研实验安全意识

2.2.1导师指导实验方案设计,力求绿色环保

科研导师对本科生在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意识具有重要影响。导师在指导大学生进行科研实验设计之初,就要秉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重视绿色科研发展道路,注意选择环境亲和的实验方案[6],努力做到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确保人员及环境安全。导师的这种理念将会对本科生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具有深刻绿色环保安全意识的未来科学家。

2.2.2优秀研究生担任本科生实验指导员,培养首重安全的科研习惯

为解决科研实验室因专职管理人员少且非上班时间可能不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漏洞问题,选拔一些具有安全意识强、专业技能过硬、责任心强的优秀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的实验指导员是一项重要举措。研究生在读的大部分时间在科研实验室度过,他们实验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主动排除实验过程的安全隐患,有能力、有时间、有精力对本科生在实验室的行为进行全程、全方位的全面指导和监督。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作为实验现场指导员,研究生在进行技术指导时必须首重安全宣导[4]。在技术指导过程中,无论是药品试剂的选择与使用还是仪器设备的操作,都要重点培养本科生首重安全的科研习惯。习惯蕴含巨大的力量,良好的科研习惯将为本科生安全高效地从事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2.2.3实验室管理人员全面部署科研实验室本科生安全管理

科研实验室管理人员身处工作一线,必须对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了如指掌,并能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安全隐患[7],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一,实验室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教育之要,在于慎始。进入实验室之前,本科生首先必须要经过实验室准入安全教育,通过安全知识考核才有资格进入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使用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的基本注意事项、实验室消除水电火隐患相关安全注意事项等,还应该抓住时机开发大学生安全意识之心力资源,提升他们的格局境界,树立“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是世间第一等学问”的理念。

第二,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的一切行为必须有章可循。为落实实验室准入制,本科生开展实验必须填写实验申请表。电子信息表中除了本科生的姓名、电话等基本信息外,还必须有一张近期免冠照片,便于识别管理。另外,为方便管理溯源,申请表中还要填写指导教师及实验操作指导人员信息。

第三,密切关注本科生实验过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和药品试剂。

(1)仪器设备严格执行预约、培训及使用登记制度。对于初入科研实验室的本科生而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大多数未曾使用过,任何仪器只要使用就要面临安全问题,尤其是一些高温高压和特殊设备。因此,使用任何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培训,私自操作严肃处理,甚至取消参加科研实验的资格。使用高精尖仪器设备不仅要经过培训,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必须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达标后才允许使用。另外,对于高精尖仪器、高频使用仪器或使用过程易引发安全隐患的仪器等,本科生必须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同时备注实验指导人员,遇到问题方便及时追溯到责任人。

(2)药品试剂闭环管理。药品试剂的管理是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科生参与科研实验所使用的药品试剂复杂多样,其中难免会有易燃、易爆、易制毒的高危药品,因此必须严肃对待,做到“实验试剂闭环管理”。购买试剂耗材专人负责,申购试剂的种类、数量,必须经过导师或实验指导研究生同意,对于高风险的易燃、易爆、易制毒的药品,则只能经过导师同意。准备实验时,本科生首先要查阅资料,充分了解药品试剂的理化性质、用途、安全隐患等,尽量选择无毒、无害、无残毒的药品试剂。填写试剂申购单时,为避免资源浪费,首先搜索《实验室现存药品试剂信息表》,信息表中没有的再申请购买。购入试剂由实验室统一保管,高风险危险源药品试剂建立专门的“购买—领用—废物回收管理”台账。本科生按实验室要求申请使用药品试剂,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收集整理后交由实验室统一处理。

2.3强化实验室日常安全检查

科研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增加了实验室的不安全因素。强化日常安全检查,是科研实验室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的重要举措。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在工作期间每天安排时间对实验室进行巡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要求使用登记的设备是否按要求填写使用记录、实验环境中是否存在其他不安全因素等。另外,为确保实验室安全,实验室专门对研究生进行实验室安全自查培训,经过培训的研究生轮流值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与本科生实验有关的安全隐患,第一时间通知本科生及其实验负责人,并在微信群通告,提高其安全警惕意识。

2.4加强科研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科研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重大,但具体工作繁杂琐碎不易量化,许多高校的科研实验室管理岗位一直属于教辅系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系统工程特征的综合管理学科[1,6],需要吸引大批专职专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参与。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实验室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普遍较少[4,7]。为解决扩大面对本科生开放后日益严峻的安全问题,高校必须通过提升科研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待遇,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科研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实验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为科研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3结束语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主客观因素;以人为本;实验室安全

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已逐渐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实验室安全更是保障实验室平稳运行、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根本。人的意识和行为是左右实验室安全与否的重要因素。秉承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以人为本也成为一种无时不有、无刻不在、深入人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理念,为制度的顶层设计、常态化的管理行为注入了更多的人本情怀。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需求层次

马斯洛需求理论是以人的不同层级需要为出发点,探讨人的心理感知和行为动向的理论研究,具有普适性。其将每一个需求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排列,阐明了人类需求不同等级中的相异特性,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项激励措施。对照实验室安全管理,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每一层次都与安全息息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每一环节都与之环环相扣,二者的共通点能够为制定更加人性化、更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打下了基础。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内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层次逐级递增,前一层次需求实现后便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以此类推。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人类行为按此顺序产生需要、目标、动机和行为,因为有需要才会催生更高一级的目标,而为实现目标而出现的动机和行为是实现自身需求的必然要求。正如文献中所述,生理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是维持人健康、生命的必备条件;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等具有安全感的需求,是人类保障自身身体和情感安全的需要;社交需求是爱和归属感的需求,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融入组织和集体的需求;尊重需求可以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创造价值等,是对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是在满足前四项需求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衍生性需求。

(二)实验室管理中的安全需求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一方面,从实验师生的安全角度出发,制定安全制度,提出解决方案,确保实验场所安全;另一方面,在方方面面凸显出安全管理的人本情怀的基础上,也强调了实验师生在安全管理中所需承担的任务。马斯洛需求理论以研究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引出对人行为的探讨,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客观物质和环境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作为实验主体的人的状态,关系到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能够为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二、实验室安全的主客观因素

(一)人对安全的主观管控

客观物质和环境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作为实验主体的人的状态,关系到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客观物质是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最好体现。建立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和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实验室的可持续安全管理,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育实验室安全文化,是人对安全进行主观管控的根本要义。人对安全的主观管控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作为实验主体的人的安全意识是可以在后天长期的正确引导和系统培训下形成的,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面对突发情况能够冷静沉稳应对,以安全意识和规范动作预防常规性错误的发生,使各方面安全技能真正起到实效;另一方面,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科学性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系统化安全培训的开展,常态化的安全检查,完善的硬件设施配备,能够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提供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是实验室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从主观上确保安全的基本举措。两方面相互结合,共同形成人对实验室安全的主观管控。

(二)环境对人的客观影响

广义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实验环境。物质环境包括设备设施的配备是否齐全以及运行是否正常。物质环境的良性运转能够确保实验师生的生命安全,一旦有所疏漏,造成设施损坏或实验过程的操作误差都会引起不可逆转的危害,即使一小颗螺丝钉的缺损也不可小觑;实验环境包括水电安全、消防安全、化学品存储安全、废弃物存放、实验室卫生等具有不同特点和危险特性的小环境,每个小环境的规范性都是确保实验人员安全与否的重要基础。两种环境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实验室安全的大环境。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客观因素的应用

(一)健全规章制度,筑牢实验室安全管理基础

各高校应重视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并以此为着眼点,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制度体系,形成了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制度框架,是落实和规范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制度依据,对健全监管体系和完善安全责任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筑牢第一道屏障。

1.明确责任体系

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级、分工负责制,建立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各单位依据相关规章制度,按照学校统一部署,严格落实院系层面安全责任体系,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到人,形成了学科特色鲜明、制度建设多样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

2.强化安全管理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包括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辐射、承压气瓶、废弃物、仪器设备与操作、水电气、设施、消防、内务、建设与改造以及安全培训及准入制度。

3.形成应急预案

制定了学校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生物污染、特种设备、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引起的各类安全事故的基础应急预案。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参考学校应急预案自行制定了专业化、具体化的应急预案。

4.落实安全检查

建立了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制度,明确了检查形式、检查内容和隐患整改的要求,并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在各类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排查清单。

5.规范采购流程

规范了学校实验室化学品的采购流程,并根据化学品不同特性,分别对普通危化品、易制爆化学品以及易制毒化学品作出明确规定,从根本上理清采购程序,在源头上防控安全隐患。

(二)推动信息化建设,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程序

构建化学品管理平台,打造实现化学品采购、使用台账管理、数据统计和上传、报表生成、报废申请等全过程管理的主要信息化平台,是学校实现各类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新途径,能够实现与数字化校园及相关软件的数据共享,充分体现学校化学品管理特色。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进行,在实际运行中逐步完善,不断满足实际需求,充分体现管理特色。在学校化学品电子台账生成的基础上,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优势初现,各级单位可根据动态台账及时掌握化学品使用情况,实时统计重量、金额等相关信息,尽显准确性与时效性,并随着后期台账功能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平台使用的优越性将会更加凸显。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规章制度的罗列,更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主观行为和客观环境要素为实验室安全的建立提出了问题,同时也提供了解决思路。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文化意识能够从主观上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各项体系制度和技防人防手段从客观上确保了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外部环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筑牢屏障。

参考文献:

[1]陈海象,林自葵.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250-253.

[2]张珊珊.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2):16.

[3]栗继祖,李红敏.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激励矿工安全行为[J].现代职业安全,2019(08)90-92.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3

信息化不仅促进当今世界的发展,也推动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变革。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科研信息化(e-Science)的概念首先由英国提出,是要对普遍意义上的科研工作进行信息化提高,其研发和应用涉及到所有学科的各个领域。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基本完成了科研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美国的cyber-infrastructure以及欧盟的e-infrastructure。由此可见,科研信息化是我国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进行科研活动的必然方向。我国科研信息化虽然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是发展迅速。科研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信息技术是科研信息化的基础,随着二者的联系愈发紧密,对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概念的出现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虽然世界各国早已开始实践信息安全的相关活动,然而一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学术界才开始出现“通信保密”的概念。上世纪五十年代,“信息安全”等用词才开始进入相关的科技文献。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组织(InternationalInformationSystemsSecurityConsor-tium)将信息安全划分为十大领域,包括物理安全、商务连续和灾害重建计划、安全结构和模式、应用和系统开发、通信和网络安全、访问控制领域、密码学领域、安全管理实践、操作安全、法律侦察和道德规划。由此可知,信息安全所包含的领域十分广泛。“通信与网络安全”的内容开始逐渐与各类物理安全的内容一样得到同等重视。21世纪以来,“信息安全”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使用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并且进入了各个国家、地区的各类组织机构的政策法规之中,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安全主要限制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信息空间、信息载体和信息资源不受来自内外各种形式的危险、威胁、侵害和误导。”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包括其硬件、软件、数据。保障高校科研信息安全就是保障其软硬件不受非法侵害、破坏,其数据不受非法更改、泄露,系统及其服务维持正常运行不中断。

三、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信息安全需求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首先,这是由高校科研活动自身特点所决定的。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力量最为集中的单位,同时也是集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单位,其公开性与保密性并存。第一,办学的公开性导致人员的流动性,交流与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造成信息的流动;此外,学生也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包括学生参与不同教师的科研项目,出国交流学习、毕业、就业等,增加保密信息泄露的风险。第二,科研项目本身具有公开性,科研项目产生成果时需要进行及时的应用和转化。由此可知,科研项目从产生到应用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递、交流与共享的过程。其次,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过程角度出发,主要分为科研项目立项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验收管理三个阶段。其中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又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论证、签订项目合同等内容;项目实施管理包括科研项目计划、项目跟踪管理、项目中期评估等;项目验收管理包括合同考核指标、项目组织与管理、项目绩效管理等。科研项目管理的这些环节在高校中大部分已实现系统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由此可知,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在进行科研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安全需求。

第一,科研项目保密性的安全需求。

由于高校人员的流动性、频繁的交流活动以及科研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对项目的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出于对涉及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的科研项目的保护;二是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如何加强项目保密性与保密范围的管理至关重要。

第二,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需求。

据统计,在所有计算机安全事件中,人为因素造成的约占52%,而组织内部人员作案占10%,由外部不法人员的攻击造成的安全事件仅有3%左右。可见,项目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较低,有可能导致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出现安全事故,例如保密信息外泄,访问不受控制,系统崩溃后无法修复,甚至导致科研活动停滞。

第三,新技术的发展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已进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广泛应用的新阶段。滞后的信息技术,脆弱的信息网络注定无法在利用信息技术破坏基础网络,攻击网络节点等不法行为日益猖獗的今天得以生存。然而,在及时应用如超级计算机及其网格技术、云服务等新技术的同时,科研项目管理同样会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使用第三方云服务商所提供的产品,进行海量数据获取、分析、处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等。

四、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安全实施策略

通过分析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及其对信息安全方面的需求可知,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管理、人员、技术、审计四个角度为保障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信息安全提供策略。

1.管理。

基于信息安全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为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应将科研项目信息安全管理纳入到高校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中去。从体制机制的角度出发,应重点关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以及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或人员的设立。高校科研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相应规章制度的制定,实现项目过程管理、人员管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等。同时,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还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或人员,负责对信息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甄别、筛选、收集、掌握、保管、分析、运用。

2.人员。

科研项目信心安全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一般行政管理人员以及专业信息技术人员。提升这两类人员的信息安全素养的方式方法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都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信息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舆论宣传,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商业培训与公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可将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到个人绩效考核体系中去。不同点在于对一般行政管理人员应加强其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实践技能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对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方面的知识普及。

3.技术。

如何掌握和运用较为先进和成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保障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条件。目前在较为广泛使用的项目管理信息技术包括科研管理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办公自动化(OAS/OA);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VPN技术、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安全服务器等。选择适合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信息安全技术,需要综合评估成本与安全风险,同时需要保证优先和重点,优化信息安全资源配置。此外,还应对已有的信息安全软、硬件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引进和应用国际先进技术,拥有和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4.审计。

信息安全审计是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及提出应对措施的系统过程。在选择了合适的信息安全技术,建立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之后,这并不意味着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已经结束。它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长期过程。信息安全审计包括对人员身份与访问审计、网络访问控制审计、入侵防御审计、漏洞管理审计。首先,应对访问信息系统的人员身份进行核准,并依据信息保密层级对准入人员进行分级;其次,应使用可以对访问者以及系统安全性进行检查的网络访问控制审计;最后,应对网络入侵及系统防御情况进行审计监控,以便于发现系统、管理的漏洞,并对风险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结语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4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疗业务的不断拓宽,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日益突出,为此,近3年新聘护士达300人,年轻护士占护士总数的50%以上。目前高校的护理教育仍以临床实践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育为主,导致参与临床实践的护生总体法律意识淡漠[2],以致进入临床工作的低年资护士缺乏护理安全方面的知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不足,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估计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儿科护理专业服务对象是一特殊群体,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及床位使用率在115%以上的科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之大、工作任务繁重,在护理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大量的临床护理工作背后隐藏着不断上升的护理风险,如何对护理风险进行前瞻性管理是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我院对以往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常见的风险因素,制作成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如何对所护理患儿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和识别,适时正确使用,并悬挂于床头醒目的位置及如何识别高危药品及易混淆药品的标识,从而对护理人员的行为予以警示。对于高危患者,要将病情如实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同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更正警示标识,让高危患者得到及时周到的关注和照顾,以便让患者一步步脱离危险期[3]。当危险因素解除后,及时撤去风险警示标识。警示标识在各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为患儿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实现患者满意度、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工作目标。

对PICU即重症监护室及床位使用率115%以上感染消化科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各2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ICU即重症监护室及床位使用率115%以上感染消化科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前后各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价比较,结果表明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P<0.05)。

临床实践证明,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应用,对加强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对临床历年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和明确各类风险事件的易发部位、环节和人员是常用的护理风险识别技术之一[4]。风险因素警示就是将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将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为目的一种管理方法[5]。通过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识别的能力,加强了风险警示标识的正确使用,从而对护理人员的治疗护理操作起到警示作用,时刻将患儿的护理风险考虑在前,在实施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时,能够保持护理活动规范、有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护理警示标识的实施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6]。对全院临床497名临床护士进行风险警示标识使用效果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护士认为适时正确使用风险警示标识,有利于加强护士的自律性,自觉执行护理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95%的护士认为能够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儿治疗护理安全。在工作中,护士要准确识别护理风险因素,正确适时地将风险警示标识使用到患儿身上,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安全;管理;制度;教育

1引言

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理论实践的重要平台[1-2]。目前,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机房数量众多,学生使用频繁,所以能够给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对于实验室工作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学科实验设备的不断完善,实验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多,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使用频率高、维护工作繁重、系统安全、防火防盗等。我们只有合理的预防和解决上述问题,才能确保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更好地为计算机学科教学服务。

2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老化和故障问题

一般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设备更新周期都比较长,计算机主机及服务器等设备普遍都存在着超期服役的状况。这些设备在经过多年的高负荷运转后,不同批次的设备之间在合作上经常表面上是一片“和谐”,可在实际使用中,哪怕只是偶尔地发一次小脾气就会给实验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此外设备故障也是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最急迫的工作之一。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课程往往安排比较紧凑,因此机器使用频率高,设备故障问题特别突出,这就使得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逐年增大。如果没有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势必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些故障中有一部分是设备自身的问题,更多的原因则是由于学生的非正常操作而导致的异常损坏,比如个别学生为了自己的使用偏好,遇到问题私自打开机箱,随意拔插设备部件等;部分学生甚至还会恶意破坏和删除程序,设置BIOS系统密码等,从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2.2系统安全问题

目前计算机学科实验室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在学期初实验室都会根据课程要求,提前安装各种相关应用软件,所以基本上每台计算机主机都安装多个系统[2]。这种多操作系统的模式大大方便了平时的教学与考试使用,可是也容易因学生的误操作而导致系统受损、感染病毒甚至于系统崩溃。这其中最难预防的是病毒,因为使用计算机的人员不固定,而且经常用移动存储设备,这样如果设备携带病毒或者木马,病毒会对系统程序进行恶意篡改,造成系统瘫痪,信息丢失,而木马则会非法入侵我们的计算机,影响系统的运行安全。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实验室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一旦病毒和木马大规模发作和传播,甚至还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2.3环境安全问题

目前高校特别重视教学科研的资金投入,而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环境安全存在很大的漏洞[3]。由于各个实验室都需要承担繁重的授课任务,人员流动性大,各个实验室都是满负荷、超年限工作,设备使用时间长、卫生得不到及时清理、空气得不到流通、电路超负荷、电路老化导致计算机硬件故障时有发生,电子设备引起的电磁干扰与高温也容易引发火灾等问题。同时,实验室内几乎都是电子设备,一旦出现实验室漏水,必将会导致对实验室设备不可逆转的严重损坏。

2.4管理人员问题

在安全领域,普遍认为最大的漏洞就是人。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实验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繁重,需要对大量的计算机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同时还需要兼顾防火防盗和网络安全保障[4]。另外,由于课程需要和学院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中午和周末还需要上实验课,值班压力也大。这些因素都容易使得实验管理人员忽略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然而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新名词更是层出不穷,各种故障的排除方法也日新月异,这些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5]。

3加强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的措施

通过对当前高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分析,我们必须从环境安全、制度规范,设备保障和安全教育等达到一定的指标要求,才能够保证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平稳的运行。

3.1加强环境安全管理

在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所在的实验大楼里配备了红外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场地火警报警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智能安全设备,并聘请专业保安人员全天候巡逻,以确保实验大楼的安全。每个实验室都配备消防栓,灭火器等安全设备,在楼道内配备了应急照明灯和感应式走廊灯。同时在实验室内部也采取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标准的接地保护,安装包括总配电开关、分线配电开关和设备供电开关的三层漏电保护装置,封闭实验室内部所有可能造成漏电的金属部位,以及使用全封闭的实验导线与插座[6]。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还将建成机房内部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安全监控系统,从而大大提升整个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指数。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国家在网络信息安全的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学校、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制定的各项信息安全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审查工作。网站信息系统的内容管理和安全审计由安全责任人执行,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网络由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统一管理。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针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特点,制定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预防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当实验室出现紧急情况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按照指导方针进行妥善处理,最大程度保护实验室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3增加安全保障措施

及时更新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提高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建立有效的网络防病毒工作机制,保证计算机系统病毒库的及时更新。所有计算机设备定期进行木马查杀,检查系统运行日志,确保个人信息和网站的安全。后期考虑采用云桌面的模式,云桌面普遍使用沙箱系统,在虚拟机内的木马病毒仅存在于差分盘中,随着虚拟机的重启,差分盘会自动清除[7]。更重要的是定期对计算机学科实验室涉及到的重要数据定期进行备份,确保重要数据的安全。实验室的服务器机房规范使用艾默生精密空调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工作,有效地保证机房内部的恒温恒湿,从而保证机房内部所有服务器安全平稳地运行,提高服务器的安全使用寿命;配备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保证所有服务器在突发断电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进行数据保存和恢复,从而保证实验室内部重要数据的安全。机房地板隔层铺设防静电地板,机房还配备烟感温感联合报警器,既能保证防火安全,又能有效降低误报率。

3.4重视师生安全教育

实验室定期开展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加安全防范意识,首先是对实验室人员培训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全体教师和值班员接受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培训。新生一入学就分发实验室安全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同时要求全院师生必须认真阅读和严格遵守。加强对新上岗人员和首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培训。新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次课就是关于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实验室使用注意事项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对进入实验室做毕业设计、创新实验室和各科研实验室的学生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措施的学习,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安全防范的主动性[8]。

3.5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为了保证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使用安全,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和放假后,实验室都会组织所有实验管理技术人员对各个实验室内配备的实验设备及安全设施进行逐一检查。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各个实验室都会经常进行安全自查和检修,确保所有的计算机设备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最大限度降低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在每学期的最后一周,由学校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牵头,开展期末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检查,要求实验教学中心各个机房重视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科学管理,落实实验环境安全管理和实验室整洁状况的检查。此外,实验室严格执行学校推行的安全责任人制度,认真落实各个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确保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安全有专人负责,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安全落实到细节。

4结语

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需要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统筹安排。针对我校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安全所遇到的关键问题,从环境安全、制度规范,设备保障和安全教育等措施进行有利的保证。随着信息技术和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学科实验室又将迎来新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有坚持学习,多走出去,多交流研讨,努力探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保证计算机学科实验室的安全,提高我校计算机学科的实验教学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我校的计算机学科发展提高坚实的基础保障,为我校建设省级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瑞杰.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策略探讨[J].福建电脑,2015(7):131-132.

[2]胡建,徐汶.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岗位意识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7(3):183-185.

[3]贾雅娟.分析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5):73-74.

[4]余观夏,吴林根.浅析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296-300.

[5]马晓燕,张文娟.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J].电子制作,2015(4z):133-134.

[6]周晓兰,廖志鹏.论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97-100.

[7]孙艳.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v.31;No.213(6):169-171.

[8]王凡,陈纯炼.基于桌面云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组建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3):190-193.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新形势;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生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论述了安全生产红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1]。“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强监管就是从严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实现“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重要途径。水利科研院所是创造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引擎和关键动力[2-3]。长期以来,部属、流域和地方水利科研院所承担了水利水电行业绝大多数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几乎所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咨询、评估等科研工作,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真正做到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但是,我国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相比过去,现在的科研院所已逐渐成为综合性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已从单一的科学研究逐渐扩展为科学研究、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及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的综合院所,下属的单位不仅包括传统的研究所、中心,还有技术服务的科技企业、施工企业、制造加工工厂及后勤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少,安全管理中也存在诸多挑战[4]。一是大型试验场所和危化品管理的风险,水利科研院所实验室几乎包括大型力学物理模型试验、危化品安全、压力容器安全等各类安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实验室所发生的典型事故中,火灾和爆炸性事故居多[5-8]。近年来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在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在科研实验时发生爆炸事故,3名参与实验的研究生不幸遇难。二是野外作业的风险,科研人员需要经常外出到山区、江河湖泊区域进行试验、采集水样、测量、检测等外业工作,工作环境恶劣,风险较大。三是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科研院所紧跟工程和科研需求走出国门,同样存在政治安全风险、恐怖袭击及医疗卫生方面的安全风险。四是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安全、治安消防安全及交通安全等问题也是水利科研院所管理长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1水利科研院所面临的风险

1.1大型试验场所的风险

我国水利科研院所大多拥有多个不同功能的试验基地及试验厅,一般包括泥沙试验厅、力学试验厅、水力学试验厅、抗震试验厅及大型离心机试验厅等。这都是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的重要基础条件,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迅猛发展,现阶段试验厅正在朝大比尺、复杂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9]。随着科研业务的增加,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试验大厅具有试验任务重、科研人员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风险高等特点。加上试验厅室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各类人员(科研人员、技术工人、研究生及外来参观检查人员等)身份复杂,各种模型制作过程中动火、临空、临边等安全隐患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0]。一是实验环境管理混乱,实验所用的原材料和成型的大型模型、待拆除的旧模型等堆放杂乱;二是用电不规范、消防设施、应急通道不畅通、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安全警示标示标牌设置不规范;三是由于部分科学试验需要连续观测,存在实验工作区、生活区、加工生产车间与仓库等共存的多用途建筑,安全风险明显加大。

1.2基建和修缮项目的风险

科研院所每年都进行老旧实验室修缮加固、实验厅改造、大型物理力学模型新建或改建、新基地建设及科研辅助用房的修缮,由于承担项目的施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安全风险意识不高及科研院所自身安全人员缺少的原因,施工现场普遍存在大量安全隐患[11]。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施工设备老旧、安全防护设施缺失,相关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无必须的安全防护用具;二是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高临空面、实验平台未按要求设置防护设施;三是临时用电电线乱搭接现象严重;配电箱、开关箱和电路敷设不符合规定;四是施工场地不封闭或封闭不严、各种材料混放、道路不畅等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突出;五是用电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拆除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等未制定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1.3危化品管理的风险

水利科研院所的部分科研项目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经常涉及到水质检测、化学药品的存放和使用。此外,部分无损检测设备如核子密度仪等具有强烈的放射性,放射源及具有放射性样品的安全使用,实验时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关系到科研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等诸多问题。在实验结束后可能会产生一些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废弃物质或有毒物质。实验室可能存放少量的试验试剂、危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对上述物品的存放、保管、使用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若管理不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爆炸或燃烧都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1.4野外现场作业的风险

广大水利科研院所人员需要经常外出,到祖国各大流域的河流、湖泊区域进行勘察、试验、测量、仪器设备安装等野外作业,许多作业为水上作业或临水作业,经常遭遇大雾、暴雨、雷电及冰雪等恶劣天气,工作条件恶劣,部分区域人迹罕至,甚至位于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山区,除了野外现场作业的风险外,还存在交通风险等一系列安全风险。

1.5科研信息安全的风险

水利科研院所不仅经常参与跨界河流、国际合作等科研合作项目,还掌握着大量的水利工程前期规划、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基础科研数据,这些数据虽然大部分不属于保密的范畴,但是如果出现泄密或丢失会对水利相关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到相关水利决策的制定[12]。水利科研人员经常参加国际会议,接触的人员众多、成分复杂,如果科研院所保密宣传工作不到位,参会人员的保密意识淡薄,就为外方人员窃取相关数据和关键信息提供了机会。因此,在水利科研院所的安全管理中,科研人员的安全和保密意识还有待加强。

2提升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近些年来,水利科研院所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风险意识,安全生产的形势向好,但是仍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里面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基于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2.1强化红线意识,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新形势下,水利科研院所要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坚决落实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把安全责任制摆在首位,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单位管理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科研院所安全试验、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科研院所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时要做到覆盖全面、体系合规及符合实际。具体就是要梳理现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析安全现状和薄弱环节,淘汰过时或不合时宜的法律规章,定期识别、获取新的法律法规,根据下属所、中心、科技企业的业务有针对性地细化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通过上述制定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规程,而不是依靠文件和各种临时检查,对全体科研人员立规矩,将科研院所的安全管理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转变。

2.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

科研院所应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全员安全意识就是促使安全管理工作参与人员从特定少数转变为全体职工。结合各自岗位特点,开展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全员动态培训,对新员工、新入学的学生和外来试验人员开展特别培训,经常性的开展各类、各层次的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包括理论培训、现场培训、事故演练培训及事故现场分析会等,通过安全培训,让科研人员、试验人员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试验室、野外作业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知晓事故应急处理措施。此外,还要在全体科研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经常参加国际会议人员中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保密工作培训。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专题宣传。通过组织座谈、宣讲、培训、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挂图、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安全宣传活动。

2.4加强试验场所建设与管理

水利科研院所在实验场所修缮改造及新基地建设时,要统筹考虑,将安全生产措施提前谋划,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切实保证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作业人员、科研实验人员的职业健康;同时尝试采用“物联网”“信息化”“大数据”等多种手段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和安全信息化系统,努力创建一个配套完善、环保安全、健康舒适的科研工作环境。对参与建设的各方提出明确的安全责任要求,签署“安全生产责任书”等方式,并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1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将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强化对大型试验室供水、供气、供电、机械加工制造、野外作业、危化品试验室等重点领域的危险源风险管控,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加大日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认真查找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前消除事故隐患,营造和谐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2.5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应急管理

广大水利科研院所要根据每年的安全监督检查计划,进一步加大安全检查管理力度和广度,实现全年度对院属各单位及在科研场所内租赁办公的外单位实现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全覆盖[14-15]。一是检查内容要全面,二是检查范围要全覆盖、无死角,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重点关注,三是监督检查要严格、认真,能真正发现问题,避免走形式、走过场。最后,还要完善问责追责工作机制,加大督办、查办和处罚力度,对安全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管理不力引发安全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从严追责问责。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事故管理,强化应急体系建设,重点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培训岗位人员熟悉掌握处置流程与措施,强化应急演练,做好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准备工作,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结语

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管理工作也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持续改进和巩固提升才能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状况。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局面,水利科研院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面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队伍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对最终实现水利科研院所的安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佚名.关于安全生产的十个方面重要论述[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4):5.

[2]苗立峰.科研院所安全管理浅析[J].安全,2013,34(8):1-2.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7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科研工作中广泛应用,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科研电子档案,管理好科研电子档案对于维护科研工作秩序、推动科研项目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构建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强化档案安全保障措施,是加强科研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科研电子档案;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档案安全保障措施

科研档案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资料,是对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和总结,也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科研工作中广泛应用,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科研电子档案,管理好科研电子档案对于维护科研工作秩序、推动科研项目发展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构建科研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系统

应建立符合科研单位实际需求的科研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以满足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的利用需求、提升档案人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科研电子档案的作用。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我单位正在建设新的办公大楼,大楼建设中规划了大面积的公共实验室场所,投入使用后将会进行大量的科研活动,并产生大量的科研数据,必须对这部分数据进行及时归档与安全保管。为此,需要构建科研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从公共实验室管理和科研人员利用档案数据的角度看,在单位信息化建设平台之上构建科研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有利于防止科研档案资料泄密事故发生,便于通过身份认证方式把科研档案从系统严格的公共实验环境中转移出来,便于科研人员提取所需的或与所负责科研工作相关的科研档案,同时保护他人的档案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目前,我单位数据中心拥有近40TB的存储空间,这为构建科研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充足的业务负载空间。具体来说,科研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实验室桌面虚拟化环境建设。数据中心部分,在数据中心放置高配置的虚拟化服务器,内置桌面虚拟化软件,将需要在终端使用的操作系统全部内置于服务器中;实验室环境部分,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网络准入方式,禁止所有连接实验仪器的PC及终端设施访问外部网络,同时使用客户机模式部署近30个虚拟终端,通过网络连接所有实验仪器终端,所有实验仪器终端的数据通过内部网络交换至虚拟桌面系统保存,实际保存于数据中心统一的存储空间中;办公环境,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各自账号在办公环境终端登录虚拟桌面系统获取自己的实验数据。二是数据备份系统建设。构建基于实验室虚拟桌面系统的数据环境和数据中心虚拟化运行环境,使用专业数据备份系统,利用时、日、周等时间周期对相应设定的数据存储区域进行完全或差异备份,实现数据环境的安全可靠。三是网络接入系统建设。为单位多个楼宇提供接入设备改造服务,实现网络统一控制和管理。四是数据机房服务器迁移改造。为适应实验室桌面虚拟化运行环境及专业备份系统运行的需求,将旧有机房内服务器设施及网络设备迁移至新数据中心并进行升级改造。

2强化科研电子档案安全保障措施

2.1加强档案载体安全防护

一是加强软盘安全防护。应严格执行软盘保管规范要求,选购高质量软盘,并统一使用规格;将软盘存放在无尘、无腐蚀性气体、无震动、无强磁场性干扰、温湿度适中的环境,环境温度应在14℃至24℃之间、湿度应在40%至50%之间;对加密盘进行严格管理,存盘时需显示文件名,解密后要进行归档保存;严格防范病毒侵袭,软盘需通过严格的病毒检测,并置于保护状态;尽可能将软盘存放转换为光盘存放,实现长久保存。二是加强光盘安全防护。确保光盘存放环境具备适宜的湿度与温度,一般来说湿度要在40%至65%之间,温度要在14℃至24℃之间;做到避光存放,防止光盘老化;采取定期读取档案数据、按期复制转存等措施,确保光盘的可读性。

2.2加强数据库安全防护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8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管理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大多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需入院进行长期用药观察,因此合理用药十分重要[1]。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患者的机体各个功能下降明显,在用药方面需要注意事项较多[2]。神经内科药物种类繁多,一旦患者用药不当很有可能造成其他不良反应发生,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神经内科患者制定合理、可行的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医院收治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开展了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出医院2017年7月~2018年8月神经内科接收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62~76岁;脑梗死13例,脑供血不足11例,脑出血12例,眩晕症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61~78岁;脑梗死12例,脑出血12例,脑供血不足10例,眩晕症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属于神经内科患者,意识清醒能够配合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患者意识不清醒、无法配合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接受常规用药安全管理,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用药安全管理干预[3]。①针对患者文化水平、病情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知识,并针对性对用药知识进行讲解,让患者明确加强用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②护理人员应遵循医嘱,辅助患者进行用药治疗,明确药物的药理作用、用药方式、时间、配伍禁忌、剂量等,不断明确工作责任,加强自身理论水平,提高护理能力[4]。③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用药安全教育、临床用药培训等,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完善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奖惩制度,做好患者用药记录,开展用药责任制,强化患者用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5]。④在患者用药后,观察机体反应并详细做好记录,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过敏史,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及时排查导致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进行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用药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80~100分为很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用药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受到病情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影响,在用药治疗过程中需加强用药治疗安全性,避免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较大影响。用药安全管理不仅是对护理人员工作内容提出要求,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干预,提高其治疗依从性[6]。通过对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促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再通过对护理服务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让护理人员了解药物使用情况,并熟练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在遵循医嘱用药时,注意核查药物名称、注意事项等,提高用药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完善用药管理规则制度,培养护理人员工作素养。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时,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进行对症处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神经内科用药管理质量[7]。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后,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小玲,张玉莲,杨建萍,等.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躁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贵州医药,2018,42(5):625-626.

[2]林小云,张晓坤,徐静.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的预见性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8):134-135.

[3]刘啸妍,吴彩英,朱恩兰.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开展安全防护标示管理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7):141-143.

[4]李可吟.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7):93-95.

[5]陈宇,潘春怀,简静雯.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8):48-49.

[6]朱小英.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1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