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论文范例6篇

石油企业论文

石油企业论文范文1

(一)筹资风险

1.现金流出现短缺

企业要想实现价值,现金流是源泉也是基础,通过分析现金流量,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清楚现金的具体利用情况、现金来源与现金余缺状态。例如,按照《证券时报》的相关统计,到2013年3月为止,上市公司中有208家已经公布年报,其中159家经营性的现金流呈正增长的状态,而其余的48家现金流状态为负。从现金流增减幅度进行分析,119家企业的现金流表现是同比增长的,88家企业则是同比下降,由此表明,金融危机冲击下造成众多石油企业现金流出现短缺[1]。

2.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相对于其他企业,我国的石油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石油企业底子薄,根基浅,不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容易导致资金链出现紧张状态,造成融资不畅。根据最新统计,石油企业的资金来源70%是利用银行贷款实现间接融资,而通过债券或者股票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不到10%。由于我国金融环境与西方国家相比具有特殊性,因此政府无法对石油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利用民间资本进行企业融资是融资改革重点。而且,融资结构具有不合理性,融资时所支付的成本高也是石油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2]。

(二)投资风险

1.短贷长用

短贷长用主要是说石油企业把短贷投入到长期项目中,致使流动负债相对较高,而且这些资金一般为短中期的企业贷款。信贷紧缩,迫于这种压力下,石油企业为了追求相应利润,不得不选择短贷长用。这种方式不仅会对盈利水平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石油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危害较大。

2.决策不当

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盈利,但是某些情况下,企业的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相比明显较低,甚至血本无归,所以石油企业的财务风险中,决策风险与投资风险不容忽视。不论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若对于投资项目,企业并没有进行系统周密的可行性论证分析,或者所依据的信息不具全面性与真实性,加上投资者决策失误,就会导致失误频发,财务风险增加。

(三)经营风险

1、成本增加

企业成本与经营效率联系密切,石油企业经营成本出现增加由多种因素导致。原油价格影响成本,高油价会直接性的将原料成本抬高,同时间接的将企业资金与人力的成本抬高,挤压企业利润,增加财务风险。

2、资金难以完全回收

石油企业普遍存在赊账问题,这种现象导致账款无法收回,甚至直接变成坏账,债务人长期的无偿占用资金,影响到资金安全性,导致资金不能正常流通,财务危机产生。

二、石油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系

石油企业要想对财务风险实现有效控制,首先要全程控制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首先,财务部门应发挥统领作用,对企业年度的投资、经营、筹资以及利益分配等计划进行科学安排,调整资产管理、资本运营等管理事项,切实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其次,完善内控配套制度,确保每一项控制活动都有对应制度给予规范。再次,充分发挥内审组织作用,做好风险估计与评审工作。

(二)建立预警机制与激励机制

预警机制指一种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同时也是企业决策时重要的参考依据,石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针对性的制定风险控制指标,以预算、报表及相关资料作为重要依据,运用比例分析法或模型法对风险进行整体性控制。为此,石油企业应加强信息化的体系建设,确保风险预测分析能够与管理体系有效衔接,提升管理者的决策水平。财务激励已经被各大企业广泛应用到经营管理中,石油企业应将激烈机制同业绩挂钩,并且将奖惩标准给予明确。

(三)实施预算管理,实现科学决策

石油企业应加强费用标准以及预算定额等企业资金的约束力,根据企业劳动效率及能源消耗等相关指标对目标成本进行确定,并将其分解到生产经营以及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控制成本。此外,尽量压缩可控费用的对外支出,对于非生产性的支出尽量减少,加强资金的控制。重大项目决策前,全面考虑可能对决策造成影响的因素,深入细致且广泛的针对投资项目进行调查,检验提交材料是否具备准确性,对有可能遗漏的信息充分挖掘。并于从各个方面对投资项目全面了解,根据各种情报分析项目的市场、管理、产品、技术以及财务信息,最后运用决策模型科学决策。

(四)集中控制财务

石油企业论文范文2

一是注重对方案的论证评估。从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入手,加强调查,做好预测、计算,并认真进行分析、论证,制定出多个投资方案。对净效益和利弊进行分析、计算和权衡。针对不同的投资方案,制定出相应的可行方案,从经济性和技术的可行性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选出最佳方案。二是注重评审制度建设。根据需要选择专家组成评审组,严格评审前期论证,如果发现投资效益不高,就不能通过。如果发现方案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就必须重新修改调整方案,直到达到最优为止。

2做好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指根据资料,采用相关方法,对投资额进行估算的过程。这是做好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工作,能够为项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投资估算额是最高限额,是控制设计概算的依据,任何设计概算都不可突破这个限额。从我国投资估算来看,其方法多种多样,有从生产能力角度进行估算,或从比例、系数、指数、指标、分类等方面进行估算,这些方法所使用的范围、估算的精确度等有所差异,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一是采用准确度高达投资估算法。根据可行性研究对估算准确度要求很高的实际需要,就必须选用准确度搞的投资估算法,一般用指标和分类两种估算法。这两种方法在同一行业中,因为地区差异性,在定额、费用标准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不同地区材料品种和价格也有较大差异。二是改进估算编制法。为了提高估算的准确读,在采用指标估算时,可以用主要工程量代替单价指标,以此和地区综合单价相乘,就能得到单项工程量的投资,然后按照系数做出相应调整,就能估算出项目的投资数额。

3做好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是否投资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投资的决策性文件,是判断是否进行投资的重要依据。研究报告结论是对项目技术是否可行、竞争及获益能力的重要依据。研究报告中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分析论证资料,既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的依据,也是在工程寿命周期内进行事故责任追查的重要依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厂址、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经过批准后,就是详图设计的重要依据。环境保护是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必须与法律法规相符合,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污染处理措施,才能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从而获得许可。从变形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单位来看,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必须满足规定的深度及广度。要以石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内外环境为基础,确保分析论证的全面性,对多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保经济评价的科学性。故此,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必须托付举报资质等级的单位。作为政府相关部门,要负责做好监理制度的制定,拟定有效的实施措施。监理单位必须加强对可行性研究的全程监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重新整改到位后,再进行编制。

4做好风险防范

因为石油企业的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故此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到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制定出预防性的应对处理措施,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将风险系数控制在最低。一是严格根据石油企业特点论证多种风险。根据石油投资项目的特殊性,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虑到投资风险,如从勘探、投资环境、工程建设、市场及不可抗击的风险等。二是在进行经济评价过程中,从对财务评价影响的角度,对可能存在的多种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及不确定性分析,将其中最为敏感的因素找出来,从中找到项目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风险等级进行揭示,这样就可以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和降低风险的策略。要综合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如决策树、敏感性、概率分析等方法,做好定量处理,以此确保决策的准确与科学。三是采用合理的综合评价方式。应构建投资风险综合评价体系,并构建好权重体系,量化分析风险因素,加强对投资风险的评价与判断。在做好可行性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写好综合评价报告,这样就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必须统筹考虑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在进行投资风险分析,既要考虑到当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从而确保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并综合考虑项目规模、标准、地点、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经济性和技术性的综合角度,对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最大可能地增强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结论

石油企业论文范文3

石油工程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者对基层职工的关爱,会让职工感受自己在企业内是备受尊重的,精神得到极大满足后会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有一定成效后,职工将会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会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上,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还能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文化。

二、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创新路径

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亦称为规章制度、管理标准,是企业制定的包括规范企业生产、经济、技术等活动的规则、条例、程序的集合。促进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必然的,其主要创新路径如下。1.创新组织机构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日常经营的基础支撑,设置科学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产物,与企业的实际管理息息相关。组织机构的创新可以从对组织机构重组改制入手,实质是对企业制度的创新[2]。在创新企业制度中,组织机构必须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与全新的委托关系、分权和集权的要求相适应,以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2.创新技术管理这是石油工程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企业发展的源泉,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技术的创新不仅是创新技术问题,还是创新管理问题。技术创新应该从研发入手,逐步形成技术的产业化,并推广上市。石油工程企业自身特定的高科技、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关。因此,为了促进企业技术的创新,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目的,利用新的工艺方法促进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技术、资金等生存经营要素能随意转让,但只有人力资源无法自由转让,因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这就决定了石油工程企业管理的创新,必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以往的管理体系,将管理系统的核心由传统的财务管理转换成人力资本。

三、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融合的创新

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而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发展中形成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二位一体”关系。因此,为了促进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将两者有效融合。1.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石油工程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体现,推动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石油工程企业内部和单位之间、职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都渗透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不仅是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过程,也是文化建设创新的内容。石油工程企业要积极组织和开展一些有石油工程色彩的文体活动,这是强化石油工程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手段,能帮助企业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培养企业职工之间的情感,是企业柔性管理的重要体现。2.利用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石油工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念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性质。可见,只有与石油工程企业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才能促使企业管理制度更具执行力。企业管理只是企业管理者按照所指定的管理制度开展的工作协调和合作,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好企业文化建设,以有效的开展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企业的管理要以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为导向[3]。在执行企业管理制度中,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会逐步渗透到职工的个人价值取向中。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在企业内部积极树立典型人物,发挥榜样的力量,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促进企业的发展贡献做大力量。

四、结语

石油企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石油企业基层员工基本需求比较

石油企业是重要的资源支柱,它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石油企业中的基层员工在石油企业这一特殊的背景下,其需求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需求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求引起的,因此,对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需求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石油企业的特殊性

石油是一种资源,是存储于一定的物性条件和构造条件的地下岩石之中的,其存在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其勘探开发的方式也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一)石油企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石油存在的地方就是石油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石油的分布一般都在偏远的地区,或者荒芜的戈壁,或者浩瀚的海底,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相对独立的存在,与外界的社会形式联系比较少。所以石油企业都是庞大的,一个石油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对于石油企业中高层员工来说,偏僻、荒芜的工作环境不会体现的很明显,但对于基层员工来说,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就是他们每天所必须面对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员工的需求也相应的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二)石油企业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石油企业的工作就是要将地下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进行勘探、钻探、开采,并运输到需要的地方。石油企业的基层员工的主要工作就是钻井、采油等任务。原油生产是一个多学科、多工种、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各项生产技术之间、各个生产环节之间必须互相协作、紧密配合。这些工作环节与其他企业工作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必然导致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需求特殊性。

二、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基本需求分析

一般企业的基层员工位于企业战略层次的执行层,他们的工作基本由上级安排和设定,工作内容单纯,工作缺乏自主性。但是石油企业基层员工处于生产一线,是企业产品质量保证的关键。下面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对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需求进行分析。

(一)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结合对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需求调查,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基本需求如下:

1.生理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在石油企业里生理需求主要包括工资待遇、医疗保障、福利、工作时间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石油企业是高利润的企业,通过近几年来的工资套改,提高了员工的收入,员工福利待遇也有所提高,员工感到比较满意;少数不满意主要体现在领导和员工的工资、奖金、福利水平差异太大,并不是对自己所得的不满足。这表明在我国的石油企业中,员工的生理需求是基本得到满足的。

2.安全需求突出。石油企业中安全需求主要包括就业保障、养老保险、健康保障、劳动保护、意外保险等方面。在这可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两类。可控因素包含就业保障、退休保障等方面,主要是指企业高层能够为员工提供的可靠性的保障。这一方面,石油企业的管理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为员工制定了良好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障等,因此员工对于这一可控因素的安全需求是比较满意的。不可控因素主要指意外事件和事故的发生。这方面的需求在石油企业里,尤其是一线的基层员工是非常突出的。它们的工作是与大型的机器相联系的,这就存在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石油环境的污染,有毒物质的排放也造成了基层员工对健康安全的需求;再次,地理环境、自然灾害也带来了安全问题,比如,海上油田的员工在海上平台上工作时可能会遇到暴风雨等。这些都是人力因素所无法完全保障的。

3.社会需求显著。社会需求主要包括社交的需要、归属的需要以及对友谊、情感和爱的需要。在企业中主要可以细化为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沟通联系、与社会的联系以及个人情感需要。石油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对于石油企业的基层员工来说,由于他们的工作地点在偏远的地方或者无人的戈壁或海平面上,他们的工作社交范围只局限在自己的工作地,周围很少有其他社会关系存在,这就导致了他们对社会关系的需求。再者,基层员工在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轮换周期较慢,员工与亲人之间的联系较少,这更加强了他们对社会关系的需求。上下级与同事之间的沟通是最多的,这就要求石油企业中上级对下级要有更多的注意与关心。

4.尊重需求一般。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尊重需求在石油企业中主要体现在绩效考核、晋升机会和表扬奖励等方面。在这些方面能体现出员工的尊重需求主要是考核的客观与公平、公正。石油企业的基层员工如果能够得到公平客观的待遇,他们就会感觉到得到了企业上级的尊重,石油企业在对员工的公平待遇上表现一般。

5.自我实现的需求涉及较少。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一个人希望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这是一种高级的精神需求,在企业中主要体现在教育培训、参与决策、工作的挑战性、发挥个人特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由于其自身的工作定位,工作的内容就是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工作比较单调。加上特殊工作环境的限制,在工作的挑战性与发挥个人特长上没有太大机会。具体需求主要体现在培训上,但因基层员工工作单调重复,培训主要集中在岗前培训,并没有在员工的晋升道路上有所体现,因此这方面需求并不满足,并且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这低一级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所以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石油企业基层员工中表现较少。

根据以上分析,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需求主要集中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中间层次的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

(二)根据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兰认为人的生理需求满足以后,基本需求有三种:权力需求;亲和需求;成就需求。

对于石油企业基层员工来说,生理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下面分析他们在权力、友谊和成就方面的需求。

1.权力需求。权力需求是指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和知识型员工相比,石油企业基层员工一般不具有高学历,也不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他们处于企业的执行层,工作内容单调,经常是做简单、机械的重复性或常规性的劳动。由于工作和自身知识的限制,因此,对他们而言,个人权力的发展需求较社会权力的需求要更为明显。个人权力发展分为依赖他人、相信自己、控制他人、自我隐退等不同的阶段。对于新员工,他们处于个人权力发展的低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依赖他人;随着工作的熟练程度的增加,会逐渐表现出相信自己;在具有了一定的资历,对自己有了足够的自信之后,便逐渐过渡到控制他人的权力需求阶段。因此,老员工,尤其是工作资历较深、技术熟练的员工表现出更大的个人权力需求。

2.亲和需求。亲和需求指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即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的一种愿望。高亲和需要的人更倾向于与他人进行交往,至少是为他人着想,这种交往会给他带来愉快。高亲和需要者渴望友谊,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工作环境,希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他们对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有时,亲和需要也表现为对失去某些亲密关系的恐惧和对人际冲突的回避。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由于经常面对的是无生命的机器和荒凉的环境,与亲人不能经常相聚,这种客观事实直接导致石油企业基层员工对亲和需求的猛增。

3.成就需求。成就需求指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高成就需要者事业心强、有进取心、敢冒一定的风险、比较实际,大多是进取的现实主义者。石油企业基层员工可能没有很高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但是对自己的工作也是希望做的更完美,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更高,遇到困难努力奋斗希望获得成功都是对于成就需求的表现。

三、石油企业基层员工与其他企业基层员工需求存在的差异

石油企业由于它固有的工作方式与工作环境,基层员工与其他企业的基层员工的需求存在了一定的差异,根据以上对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它与其他企业的差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质需求较少,精神需求较大

在石油企业中,由于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与其他企业相比是比较高的,石油企业基层的员工物质需求不显著,在其他企业,物质的激励会产生较好的效果,而在石油企业,物质方面的激励效果相对较弱,这就表明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物质需求没有其他企业显著。但精神需求较大,特别是在社会关系需求上较其他企业明显,这也是由石油企业特殊的工作模式,工作环境造成的。:

(二)安全需求显著突出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石油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点多面广等特点。危险系数较高。而基层员工面对的正是这种高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员工自身的健康、安全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这就引起员工对安全的显著需求。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石油企业基层员工的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处于中间阶层,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但是社会需求与安全需求特别显著,这就要求石油企业的领导对基层员工要给予更多的呵护,使其能够在石油单位中感受到社交关系热情;其次,要特别注意安全管理,并给予员工完善的保险体系,使员工尽量减少安全的顾虑;同时,上级领导要给予基层员工公平公正的待遇,制定良好的培训晋升渠道,使基层员工的个人成就需要得到满足;最后,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的分析得出员工不同阶段的不同权力的需求,企业上级领导应关注员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给予员工适合的激励手段。

参考文献:

吴晓义,杜今锋,管理心理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2。

冯庆伟,张秀生,基层采油职工绩效考评体系探讨[J],内江科技,2003.4。

刘清华,徐枞巍,企业一线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08.3。

石油企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文化建设;企业特色;石油精神

随着中国石油石化重组改制地不断深入推进,每个油田企业真正进入了市场。要想使企业战无不胜、常胜不衰,只靠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等,已经不能保证,而是更需要实施系统的文化战略,即建设具有自身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那么,作为拥有百万大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石油企业如何加强和推进其企业文化建设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调整视角,充分认识加强和推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加强文化建设、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推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调整视角,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种能激励职工在竞争中获胜的石油企业文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

文化是精神的基根。从历史上来看,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文化人经世致用的传统和天下为公的济世胸怀,同时,在儒家“士志于道”、修身治国的传统思想哺育下,出现了无数中华英才、民族英雄、社会栋梁。这些民族精英用毕生的探索乃至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理想主义、爱国主义的颂歌,为维系民族文化传统、捍卫社会正义、推动社会文明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以及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在一些人那里,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去掉了,而代之以文化糟粕及文化垃圾,表现在石油企业的生活和工作特殊领域就是:拜金主义开始蔓延,个人主义开始抬头,不少人残民自肥、,把贪赃枉法、满足私欲凌驾于集体主义、企业法规乃至全局利益之上。结果是削弱了人的精神、大局意识以及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励精图治、共创大业的使命感。文化建设对人的责任意识、精神和行为的导向,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具有国家法律、企业法规等不能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石油企业要力争发展,就必须要努力通过顺应时代需要的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引导石油人顾全大局、创先争优,促进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因此,加强和推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已是不可懈怠的重要工作。

二、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

从时代要求来看,文化建设已经远远超过其传统的“教化”与约束作用本身。传统的文化建设具有教育、灌输、渗透、传播等功能。就“纯文化”的角度说,石油企业文化的积淀是相对粗浅的,但它又吸取了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精髓。当代石油企业是集智能、科技、文化于一体的企业。转变观念,首先要走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的误区。除了历史和辨证地认识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外,更要清醒地看到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现代化社会和现代化管理的新要求。在新形势下,石油战线无论是主业还是服务业,石油人及其生产的产品或是提供的服务,只有其文化含量高,企业才能在竞争与发展中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转变观念还要清楚认识到,石油企业文化是提高全员思想意识、树立全员精神支柱的有效手段。石油企业职工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乃至企业理念、全员行为素养与标准的形成,需要由企业文化建设来完成。再次,石油企业文化是培养人的文化,只有通过启发、善诱、熏陶、培养和激励等方法,在企业职工中才能逐步树立和形成符合时代精神和石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才能提高职工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素养,从而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第四,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企业要有发展活力,既要靠企业精神凝聚人,也要靠严格的制度来管理人和约束人。

提高企业全员素质,树立其共同的精神支柱、行为准则和责任意识,需要健康有序的企业文化建设,而这些必须靠健全的组织体系做保证。首先要成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设立办事机构,配备和充实专(兼)职人员队伍。第二,党组织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考核目标,做到与生产经营和服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奖惩。第三,积极开展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研讨活动,针对企业特点,明确创建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近期重点工作及长远规划,确定具体的任务、内容和形式。第四,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通过对外学习,逐级培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结合石油企业的发展与需要,不断调整和补充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使之成为石油人乐于接受、易于吸收,同时又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大众文化。

三、突出特色,结合行业特点选塑石油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价值观念、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反映。当年大庆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创造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石油工人,使之成为整个石油企业的灵魂。

但是,我们必须严肃地看到,当代石油企业职工中自私自利、自由主义的泛滥,假公济私、腐化堕落的蔓延,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思想,使职工的工作意志衰退,企业的活力、动力和向心力减弱。这些“病状”的产生,除去旧有体制与传统管理留下的后遗症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年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造成的。

石油企业要想在发展中增强自身能力和竞争活力,就要抓住选塑石油企业精神这个重点。选塑石油企业精神,决不仅仅是“看天”谱写企业精神的“调子”。近年来,石油行业涌现出王启民、秦文贵等石油楷模,他们用实干和巧干精神,把个人的荣辱安乐维系于油田的兴衰与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新时期石油人精神的内涵。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选塑和培育本企业的精神呢?我认为应当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石油企业领导干部要普遍树立“企业文化建设”意识。企业文化建O决不仅仅是企业党委工作的责任范畴。企业行政管理者同样具有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因为,任何企业法规政令的实施,不仅是通过强制管理、处罚和制约手段,还需要人的意志力量和精神支持,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只有党政领导一起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合力,产生效力。这是有效启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

二是选择形势任务教育作为培育和选塑石油企业精神的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对职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结合企业实际,给职工讲清形势,讲明任务,讲透政策,讲足机遇,讲够困难,不留“退路”,使职工在思想上产生巨大压力,在精神上激发强大动力,从而鼓舞斗志,立足岗位顽强拼搏。

三是采取外出学习参观或集中培训等形式,逐步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分解,实行“硬性”管理,对职工接受和吸收企业文化的程度进行考核,做出优、中、劣划分,最终作为职工参与企业内部竞争的依据。以此促使职工厚积文化底蕴,易于培养企业竞争与发展所需的精神。

四是树立典型,弘扬企业精神。榜样具有广泛的感召力。先进典型就是企业推崇和职工敬重学习的对象。他代表一种正气,标志率先垂范、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主流力量。通过树立典型,影响一批、带动一批,让典型人物的精神在企业职工中同星火一样燎原。

四、因势利导,努力提高石油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水平的良莠,反映人的文明水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风貌,要靠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来形成。要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和文明风气的环境,提高石油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做长期繁重而艰苦的工作。

首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寻求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逐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人的文明健康行为是其思想观念的体现,它建立在良好的思想素质之上。当今石油企业职工思想较为活跃而复杂,社会变革产生的许多因素造成其内在思想意识前所未有的激荡。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善于选定先进的、同时又是让人易于接受的道德和文明标准来启发教育广大职工群众,使其用优良的思想道德支配言行,促使其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其次,充分创造和发挥企业视觉文化的“攻势”。客观环境凸现的视觉文化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意识。塑造具有特色的石油企业视觉文化,把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思想、行为准则通过文化后的视觉客体,传播并移植到职工群众的思想意识中,从而丰富和充实职工群众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这是石油企业文化应当而且完全能够获得的收效。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视觉文化“攻势”,一是通过广播、电视、微信、橱窗等宣传媒体向职工群众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张与宗旨,表现企业职工社会经济生活的主流;二是通过标识、广告、报纸、杂志等,向全社会昭示企业形象,增强职工群众对企业的深层次了解和自信心;三是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努力树立企业职工的整体形象,加强“窗口”建设,推行文明用语,推出承诺服务进行强化训练,实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等,继而改进职工工作态度,提高业务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再次,建立健全企业法纪法规,明确制定企业职工的工作责任与标准,把企业职工的言行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针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道德沦丧及消极现象,邓小平同志在二十多年前就反复强调:“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深化教育是根本,强化法制是保证。充分依靠法制,发挥企业法纪法规的威力,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要求。

健全和完善企业的法纪法规,用以支配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言行,重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机构的组织、介入与监督,细化人的言行准则,同时硬化奖罚标准。更为关键的是,要严明法纪,严格执法,真正做到违法比纠,执法比严。石油企业法纪法规的完善和实施,需要从完善制度和规范化管理入手,进一步强化企业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增强企业法纪法规的威严,不断促使职工群众职业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通过加强和推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是石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呼唤,也是实现石油企业管理事半功倍的重要手段。石油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在充分认识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并切实付诸实施后,石油企业的精神支柱与发展动力的充实和增强,也势必在其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得以实现。

石油企业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步伐正在加快,但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策存在着审批繁琐、政治保险服务缺失、信息不畅等问题。国家必须进一步制定投资导向政策,完善跨国经营法律体系和联合投资机制,建立财税支持政策和海外投资金融保险体制,强化信息服务和外交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走出国门实行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大力实施跨国经营,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是我国实施多元化战略,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稳定的需要。石油公司实施跨国经营战略,除了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外,还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

一、外国政府的配套政策与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

不同的国家,由于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不同,特别是石油的产量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同,因此,所制定的有关配套政策也不同。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与美国等国家的情况比较相似,这些国家的政府对石油石化企业的支持对我国也是有借鉴作用的。20世纪70年代接踵而至的两次石油危机使美国如坠深渊,为了应对能源安全的挑战,美国经过30多年的调整,建立起了一套应对石油危机、保障石油安全的机制。

1权威管理,统一领导。美国为了加强石油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布什就任总统后,特指定一个由副总统切尼领导的能源政策小组,专门研究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能源战略与政策问题。小组成员包括了国务卿鲍威尔、能源部长、财政部长、内务部长、农业部长、商务部长、运输部长、总统助理等政府要员(刘助仁,2007)。对能源的领导和管理提高了规格。美国能源部在《2025年前能源战略计划》中,将能源安全目标锁定在国防能源、科学和环境等四大问题上,强调美国将提高“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刘助仁,2007)。为美国石油企业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领导保障。

2财税优惠,金融支持。美国的政府机构各部门分工合作,通过补贴、技术援助和融资手段支持国内能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源部、贸易开发署和美国进出口银行是支持能源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主要机构。能源部矿物能源办公室下的矿物能源国际计划(FEIP)和石油天然气进出口办公室承担支持美国油气产业界开发新的商业机会和技术的职责。美国贸易开发署(TDA)通过资助可行性研究、专业培训补贴、商业研讨会和其他技术援助,帮助国内油气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参与能源项目的竞争。多年来,TDA已提供3300多万美元支持美国企业在全球参与油气开发和扩建项目。美国政府直接采取减税的方法支持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美国“新能源法”提出,在未来10年内,美国政府将向全美能源企业提供146亿美元的减税额度,以鼓励石油、天然气、煤气和电力企业等采取节能措施。为提高能效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法案还决定将给相关企业总额不超过50亿美元的补助(刘助仁,2007)。

3海外保险,激励投资。为减少海外投资风险和有效保护资本输出国海外投资的安全和利益,许多国家纷纷建立了海外投资保障制度,以促进和保护本国的海外投资。1948年4月,美国根据《对外援助法》制定了《经济合作法》,并设立“经济合作署”管理援外事务,开始实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1969年,美国再次修订《对外援助法》,同时设立“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直属国务院领导,成为美国海外投资保险与保证的专门机构。这种保险制度以资本输入国与美国订有双边投资保证协定为条件,故称为双边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这样极大地激发了美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情。

4信息服务,外交护航。美国为了开辟新的海外油气资源基地,通过提供能源信息服务,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政府能源政策提供重要依据。联邦政府提供的能源信息服务包括收集和分析油气市场的数据;研究影响油气供应的事件和政策;评价资源状况。能源部所属的能源信息局(EIA)负责对能源供应、需求和价格趋势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EIA的信息服务包括历史和当期数据,短期和长期预测,统计数据的范围覆盖石油、天然气、煤、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为扩大统计信息的传播面,EIA通过书面报告、印刷品、光盘和互联网等各种渠道信息。而且,美国将保障能源安全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其外交和军事行动往往围绕此核心展开。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到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美国都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在中东的军事和政治存在,从不断强化与格鲁吉亚的关系,到积极插手中亚事务寻求在中亚驻军,美国近年来的这些行动尽管都打着冠冕堂皇的借口,但始终难以摆脱争夺能源的影子(李岩,2007)。美国还成立了专门的“里海能源工作小组”,除政治和军事手段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措施,向该地区国家提供大量与石油有关的经济援助,为本国公司提供开发机会,并以技术优势争得其油气资源开发的优先权。

5有效监管,法律保障。美国在长期的能源监管实践中,建立起了完整的监管法律体系。1977年美国制定了《能源部组织法》,并据此成立了能源监管委员会。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制定的《天然气法》、《菲利普斯决议》、《天然气政策法》、《联邦能源委员会436号令》、《放松井口管制法》等,把对石油企业的监管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美国对石油行业的监管设立的是专门的监管机构,为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属能源部,监管委员会主要监管管道输油公司的运营和费率,审批跨州天然气管道输送项目,天然气管输价格、管道服务和开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建设和运行等。

二、我国政府有关配套政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政府对外投资事前审批繁琐,事后监管不能到位。在石油企业对外投资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商务部等部门均对境外投资负责,但审批内容重叠,职能交叉,不仅加大了项目的成本,而且审批程序繁琐,直接影响海外投资效率。中方投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需要经过我国驻外使(领)馆、地方计划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家外管局等多个部门的审批。投资1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也要经过3个部门的审批。不仅审批部门多,而且各部门内部还实行层层报批制度,这进一步降低了审批效率。各部门都利用立法权为自己设定权限,谋取部门利益。然而,对事后监管却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或无能为力的状态。我国现行海外投资的宏观调控措施仅是一个项目审批制度,投资后期的监管、跟踪、统计和分析等功能非常弱,完整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链条尚未形成,缺乏应有的监管和服务措施(陈峰燕,2007)。

2境外政治保险服务缺失,企业投资风险增大。我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中东的一些地区,而这些地区局势并不稳定,外国企业面临着众多风险。而我国并未建立适应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所需要的政治风险担保制度、信用担保制度、外汇管理体制。按国际通行做法,海外直接投资的保险应属于国家授权或委托进出口银行或开发性银行开展的政策性金融业务。除一般的技术、市场和建筑等方面的商业风险外,应限于境外企业自身无法控制的风险,如战争、动乱、财产没收、国有化、外汇管制等造成的政治风险等。我国目前在一些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有不少石油投资项目,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海外投资保险的相关政策。在用汇、信贷和融资等方面,我国政府也不能给企业提供有力的、稳定、可靠的支持和帮助,新出台的鼓励石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财税优惠政策,审批制度过于繁琐,与企业获取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扩大海外优质资产、开发国内稀缺资源从事境外投资的要求及不适应。

3对外政策信息来源不畅,企业决策基础薄弱。我国石油企业对国外有关法律、政策、投资环境等信息的了解十分有限。有关的专门研究、咨询机构较为分散,难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难以避免地存在着政治、经济、政策、汇率等各种风险。在投资的区域、市场和合作对象的选择上,企业的取向也可能有悖于国家、国家安全,或技术失误、经营亏损等潜在风险。在这些方面,政府占有更多的信息,应本着对国家负责、为企业服务的精神,尽可能及时地向投资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我国政府缺乏对海外企业的辅导和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职能,缺乏明确的产业导向和国别市场导向,没有系统化的海外投资促进目标,不能满足企业对相关基础性信息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企业缺乏必要的信息,对外投资处于盲目、冒险的状况(陈峰燕,2007)。企业对海外投资信息的渠道仅限于驻在国宏观经济信息、市场需求信息和一些基本的法律框架的现状。三、完善我国相关配套政策的建议

完善我国相关的配套政策,要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现。

1确定海外能源战略,制定投资导向性政策。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实质上是国家的经营战略行为,国家应制定具体的能源跨国经营战略,出台政策性规定,使石油石化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有明确的战略方向。要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制定“走出去”总体市场发展战略,做好投资项目规划,编制“走出去”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具体的指导目录,制定指导性投资政策,帮助企业作好境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陈峰燕,2007)。石油公司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应当依托国家力量和政府能源外交,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实现国家石油安全为己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以油气勘探开发和经营为龙头,以低风险竞争或竞争下的合作为纽带,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尽早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特色的现代跨国石油公司(舒先林,2005)。

2确立依法管理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法律。为了适应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需要,建立中外石油联盟,必须完善国内各种法律法规,建立有效促进国际合作的政策体系(徐文荣,2005),使对外投资法律体系系统化、规范化,使对外投资行为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为石油石化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有效可靠的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方面应适当参考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既要考虑过去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状况,也要为将来的投资发展留有余地,做到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此外,应加快《海外直接投资法》和《海外投资保险法》等相关法规的制定速度,统一和规范对不同性质企业进行境外投资的标准、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以及投资支持、鼓励措施、争端解决等问题,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李洪江,2003)。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以《海外投资审核法》、《海外投资外汇管理法》、《海外投资企业所得税法》、《海外投资银行法》以及《海外投资保险法》等单行法,建立国内法与国际法相协调,程序法与实体法相衔接,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相互补充的完备详尽的法律体系。

3确立优势进入战略,完善联合投资机制。鉴于我国境外石油勘探开发尚处于探索阶段,应该组建一家专业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统一对外,其他有投资意向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国家石油公司,采取项目参股的方式参与境外石油勘探开发活动;要明确石油公司海外投资向国家发改委报告的制度,避免产生国内企业的互相竞争。要彻底改变国内石油企业在海外单打独斗的局面,避免在“走出去”寻油的项目中“撞车”,甚至进行“自杀式”的恶性竞争。石油企业必须建立统一协调的机制,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综合商社的经验,整合内部资源,加强联合、形成合力、一致对外。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相互合作与促进,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为国家找到更多的油气来源。中国的石油企业应该加强和国外石油企业的联盟,寻求竞争中的合作。政府政策应当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超级化的条件,适应国际竞争的“非零和博弈”和“合作博弈”,即竞争伙伴实行协作竞争,通过一定程度的合作,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徐文荣,2005)。

4确立财税支持观念,完善特定财税政策。国家应尽快健全金融支持体制,为企业“走出去”并购提供优惠贷款和担保等更多的服务。并应尽快发展、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鼓励银行参与到企业“走出去”并购活动中。相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并购企业相互参股或签订合作协议,实现银企合作,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紧密结合(姜义平,2007)。同时可设立海外投资基金,对境外投资项目进行参股,对石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在信贷政策上,对于在境外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国家金融机构可以根据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原则提供贷款,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贷款贴息和实行贷款利率下浮;为境外企业获得境外银团贷款、租赁提供担保,以及其他金融服务;选择经过挑选的境外投资企业,在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为境外投资项目筹资。对我国石油企业到境外投资所涉及的国际税收应实施专业化管理。应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公民税收管辖权。政府应与更多的国家进行谈判,避免被国际间双重征税,为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取得东道国的国民待遇。境外投资企业应上缴我国财政的收入应缴入国库。对资源开发型境外投资项目的产品给予进口关税优惠政策,对已经批准的境外投资项目可以享有出口退税优惠。

5确立保险支持政策,建立境外投保机制。国家应尽快建立石油企业境外投资保险机制。保险机构设立一般是政府或专门成立的国有保险公司或是两者的结合体,是资本输出国政府对本国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遭受的政治风险提供的一种保险制度,包括货币风险、外汇风险、征用风险、战争风险及其他非商业性风险。境外投资保险制度涉及到保险机构、代位求偿、保险范围、承保条件、保险期限、保险费率损失补偿等问题。境外投资保险制度能避免个别企业同东道国打交道的不利局面,容易使争端得到解决,向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