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综述范例6篇

煤矿安全综述

煤矿安全综述范文1

【关键词】煤矿;瓦斯;监控系统

0.引言

瓦斯灾害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瓦斯防治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能源的强劲需求,国内煤矿开采强度普遍增大;随着开采深度向深部延深,多数矿井由原来的低瓦斯矿井转变为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这是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事故多发的客观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国内几起重大瓦斯事故的原因分析表明,瓦斯防治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指利用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对矿井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风速、风压、温度、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要通风机开停等实施远程动态监控管理,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功能的系统。该文就煤矿瓦斯监控系统进行阐述,同时介绍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煤矿瓦斯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

1.1中心站

1.1.1中心站系统组成

中心站由监控主机工控服务器、系统监控软件、网络附件系统、电源系统、网络打印机、中心监控大屏系统、大屏幕控制软件、大屏幕控制开关电源等组成。

1.1.2中心站软件功能

监控主机服务器可以进行数据存储、报警、显示、打印,同时可以在监控中心设置“各矿瓦斯数据监视大屏”,对井下各分站进行监测监控。主要功能有:(1)简单配置功能。地面可对井下分站、传感器的数量、类型、参数、安装地点等进行设置。(2)丰富的图形功能。各种瓦斯监测数据动态图形、柱状图、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显示。(3)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实用的报表功能。软件可自动生成报表,报表内容、起止时间可由用户设定。(4)可靠的存储功能。软件可根据具体要求定时存储一组数据。(5)进行实时数据、实时曲线、实时报警数据、实时断电数据查看,历史数据显示,历史曲线、历史报警数据、历史断电查看,其它历史故障、传感器标定、传感器设置、数据传输设置。

1.2井下分站

尽管各厂的监控系统井下分站形式多样,但基本上具备以下功能:(1)开机自检和本机初始化;(2)通信测试;(3)分站设程控(实现断点仪、风电瓦斯闭锁、瓦斯管道监测和一般的环境监测);(4)死机自复位且通知中心站;(5)接收地面中心站初始化本分站参数设置(如传感器配接通道号、量程、断电点、报警上限和报警下限等);(6)分站自动识别配接传感器类型(电压型、电流型或频率型等);(7)分站本身具备超限报警;(8)分站接收中心站对本分站指定通道输出控制继电器实施手控操作和异地断电。

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解决煤矿井下采区现场监控设备的注册,具有数据的接收、转发、管理、和远程控制等功能。监控软件的结构和功能分以下几个模块:注册模块、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转发模块、数据存储处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数据模块、远程控制模块。

1.3通信接口

井下瓦斯等信息采用分时多路复用技术传输,信息的传输是井下监控分站的信息交换过程。信息传输的主要表现为:信息下发是由地面主机产生的,传输到井下的监控仪处理后,执行各种反馈任务。井上、井下信息传输设备接口通常采用RS485通信协议和CAN总线通信。RS485采用差分平衡式无地线传输方式,数据传输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符合欧洲工业标准。随着CAN总线技术的发展,分站通过CAN总线中心站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能够满足矿井监控系统对监控分站的要求。

1.4瓦斯传感器

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煤矿监测监控系统能否正确反映被测环境和设备参数的关键。催化的燃烧型瓦斯传感器是当前煤矿使用最广泛、最普通的瓦斯传感器,是煤矿用来监控矿井瓦斯动态的有效工具。随着其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该类型仪器近年来发展迅猛,产品种类繁多,从报警矿灯、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到安全监控系统中的低瓦斯传感器,现已占据了煤矿瓦斯检测的主导地位。

2.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在安全监控系统方面,计算机硬件采购投入大,软件投入少;信息平台已建立,但没有有效利用各类信息。目前,在我国煤矿安全监测行业,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并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系统各自处于封闭状态,系统间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很难实现更高级别联网及实行监控和管理。

因此,煤矿瓦斯监控系统不应仅仅限于能实现监测监控,还应研发出能根据被监测环境地点的参数进行有效危险性判别、分析并提出专家决策方案的新软件。同时系统应用软件应向网络发展,按统一格式提供监测数据,针对通信协议不规范和传输设备物理协议不规范的情况,应尽快寻找一种解决系统兼容性的途径,或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标准。这对促进矿井监控技术发展和系统推广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制高可靠性瓦斯传感器、强化技术培训等等、提高现场管理和对监测系统的维护水平等等,都能很好的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

3.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工业出现了历史以来最好的情况,煤炭持续出现买方市场,煤矿效益大大提高,用在生产和安全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了,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国家安全治理整顿,加大安全监察和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国家提出的“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后,全国各国有煤矿矿井基本上都购置安装了安全(通风)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风速、风压、温度、风机开停、风门开关的自动、连续、集中监测和瓦斯超限、报警断电,曾多次避免了瓦斯和火灾事故。大部分矿区还实现了全局、全省监测数据联网,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综述范文2

[关键词] 模糊数学评价; 煤矿挖掘进系统; 安全

0 引言

近年来,在煤矿挖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重大事故。我国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是全球主要产煤国家死亡人数的四倍以上[1]。在2001年时,我国百万吨死亡率就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煤矿的综合安全指数也高达460,是美国的两百倍。据统计,我国煤矿事故自2008年起到2012年,每年的死亡人数都在两万六千人以上,近六年发生事故的总量已经尝过了一万六千次,死亡的人数超过两万六千次,仅2012年就出现重大事故11次,死亡人数约为一千三百人。从整体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趋势已经在逐渐好转,2010年煤矿百万吨的死亡率下降致0.749,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下降至两千四百人,重大事故下降至二十四期,与2009年相比,分别下降百分之七十三、百分之五十九以及百分之五十八。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压力越来越大,而安全的生产地质条件呈现恶化趋势,此外,由于煤炭价格逐渐升高,一些煤矿企业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忽略了生产安全,导致煤矿事故频繁发生。

1 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的现状

在风险定义提出后,国内外才逐渐开始针对风险管理进行研究。1901年时,美国威利特博士在自己撰写的博士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提出了风险的定义[2]。国内外学者将风险研究与多门学科相结合,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才逐渐成为风险管理中的一个分支。国外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较早,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风险管理作为一门较为系统的管理学在美国兴起,并逐渐成为全球范围的学科。我国对于风险研究的起步较晚,风险管理理论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步进入国内。目前,对于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研究通常可分为两方面,首先是对于安全管理理论的研究,其次是对于煤矿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3]。

第一、安全管理理论研究。近年来,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事故理论以及本质安全理论等内用的研究中。在安全事故理论中,事故致因理论是目前工人的安全事故理论之一。

第二、安全评价技术的研究。为了有效的实现对于煤矿安全的评价研究,运用评价方式对煤矿安全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多,可按照评价量化方式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两种。对于煤矿安全问题进行定性的评价研究,主要是由安全专家或者研究人员通过自身知识与经验进行主观判断的形式[4]。而定量的评价技术是按照数学模型法,按照数量化的指标与数据对煤矿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2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的构建

第一、管理安全风险指标。管理失误理论认为,管理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想要有效的避免管理失误,就应当从安全管理风险入手,将风险消除。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对于安全管理的主要要求,可将管理安全风险指标分为以下几点:职业健康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隐患管理、重大灾害管理以及安全投入情况等[5]。

第二、自然条件安全风险指标。自然条件安全风险指标通常包括安全生产能力、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瓦斯地质条件等。由于各个矿井的自然条件不同,存在不同的安全生产风险,一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就很容易引发不同的事故,通过综合调查多项安全事故类型发现,水文、生产能力以及自燃等是较易发生的危险因素。

第三、环境安全风险指标。环境安全风险指标通常包括作业场所、温度、有害气体以及照明情况等。由于矿井下生产环境较为复杂,良好的生产环境能够有效的保障安全生产,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

第四、人员安全风险指标。人员安全风险指标通常包括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文化素质、安全意识以及专业素质等[6]。通过对煤矿事故的研究发现,工作人员采取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煤矿事故主要原因,而人员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自身的不安全行为。

第五、设备安全风险指标。设备安全风险指标通常包括设备更新改造、引进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设备故障等。设备通常也被成为机械器具,是直接或者间接用于安全生产的工具,其安全条件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安全。想要掌握设备安全风险指标,就应当掌握设备的整体情况,从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先进程度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制定煤矿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原则

第一、可行性原则。无论是建立的定量指标还是定性的指标,都要求指标数据的采集流程清晰,操作简便,以此保证采集的指标数据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第二、适用性原则。在“十二五”的安全北京下,建立起适合煤矿企业的风险评价指标。按照目前整体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与工作环境,确保指标体系的时效性。应当围绕“十二五”的安全生产任务,为相关行业提供具有时效性的分析决策依据[7]。

第三、可量化原则。建立起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于煤矿安全风险的定量化评价,评价指标的结果需要以定性描述,使用实现数量对度量进行描述,以此保证安全评价指标具有可量化性。

第四、系统性原则。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属于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借鉴现有学者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扩充并建立起包含所有影响因素的煤矿安全指标体系,以此保证指标的全面性。此外,还应当保证各个指标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保证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因果逻辑以及层次结构等,以此保证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第五、科学性原则。尊重评价指标客观存在的科学性,按照我国的相关管理规定,通过合理的方法,确定指标本质以及形成安全生产风险的因素,给出合理的定义,为有效的实现安全评价提供一定的保障。

4 建立评价指标系统

以煤矿企业所有掘进队为单位,建立起安全评价集合S,不同掘进队为S中的各个元素,可由S1,S2,S3,S4,S5,S6,S7,S8表示,即S={S1,S2,S3,S4,S5,S6,S7,S8}={掘进一队,掘进二队,……,综掘四队}。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制定的《安全评价通则》中的标准,选取十个标准,主要包括作业规程编制、爆破管理、作业地点的综合防尘、设备管理、局部通风、顶板的管理、临时轨道与运输设备、掘进的安全措施、施工图版以及巷道卫生。将每个掘进队作为评价的对象,集合设置为N,分别对每个评价对象的十个指标进行评价,即N={N1,N2,N3,N4,N5,N6,N7,N8,N9,N10}={作业规程编制、爆破管理、作业地点的综合防尘、设备管理、局部通风、顶板的管理、临时轨道与运输设备、掘进的安全措施、施工图版以及巷道卫生}。

5 建立掘进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综合模糊数学,在评价项目与每个队伍的得分之间建立起模糊的映射:

Q=P(S,N), (1)

在公式中,S为评价集,N为评价对象的指标集,

A=BP(a1,a2,a3,a4,a5,a6,a7,a8), (2)

在公式中,B代表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aj为评价系数(j=1,2,3,4,5,6,7,8)。将评价指标体系带入公式(1)中可得出:

因此模糊矩阵P为:

按照我国《掘进安全生产标准以及评分表》,结合煤矿自身的情况,将各项评价指标中的权重B取值为:B=(0.10,0.12,0.07,0.12,0.06,0.05,0.14,0.08 ,0.12,0.14)。将此项结果代入公式(2)中,即可计算出煤矿在2010年三月至八月掘进系统中各个掘进队的安全生产成绩:A=(1.515,1.4213,1.3674, 1.41324,1.32354,1.3913,1.374,1.44186)。

6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与相应的改进措施

按照上述评价结果可知,掘进一队在作业规程编制、爆破管理、作业地点的综合防尘、设备管理、局部通风、顶板的管理、临时轨道与运输设备、掘进的安全措施等方面得分最高,综合机械二队得分较低,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安全方面的建设。

第一、使用科学方法提高煤矿掘进工作的效率。掘进技术属于煤矿生产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煤矿掘进的速度以及效率,就必须对整个煤矿掘进工作进行研究。保证整个煤矿掘进工作能够顺利进行[8]。对于煤矿掘进工作的循环作业来说,为了保证在抽放、截割以及运输等工作能够正常作业,就需要从根本上提升煤矿掘进的效率以及质量。假如在同一个循环内,想要进行多项施工,就应当在尽可能的保证这个工序同步进行,在实施平面挖掘的过程中,协调多项作业,充分的利用时间与空间,保证掘进的速度。此外还应当从实际出发,正确的选择作业的形式,保证质量。

第二、使巷道成形,改进光爆的技术。在对巷道进行爆破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前孔光面爆破,为了有效的提升进尺,可考虑使用深孔爆破术[9]。此种深孔爆破技术除了能够有效的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外,还能够有效的增加施工的效率,提升煤矿的掘进速度,使其能够满足企业的规定。此外,为了使巷道成形,应不断的加大孔径,将多余的扩炮孔转移至周边,为了充分的利用设备,应当增加周围的眼数量。

第三、不断地完善掘进工作面系统。在掘进过程中,工作面的自动化能够上传图像,并对掘进机进行维护,检测发生故障的原因[10]。工作面的自动化系统具有掘进遥控、截断以及原创遥控等特点。上述这些特点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工作面皮带机以及除尘装置的控制,保证掘进工作的自动控制系统融入各个工作环节,有效的实现工艺与结构的协调,提升煤矿掘进工作的效率。

7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煤矿的实际情况不断的使用新技术与新工艺,完善掘进工作。还应当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完善掘进技术,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丽仪,张露凡,杨宜,范蓓.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价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5):164~169

[2] 张勇,王超,魏明尧,陈鹏,谢绍东,许福乐.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煤矿掘进面瓦斯爆炸危险评价研究[J]. 煤炭技术. 2010(11)

[3]中国小康社会安全生产指数研究课题组. 安全生产指数的研究及其思考(三)[J]. 劳动保护, 2011 (12): 22~23

[4]国汉芬. 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经济学分析与风险管理方法[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吴宗之,任彦斌,牛和平,杨玉胜,闻洪春,段淼. 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2011,17(7):54~58

[6]赵广兴,高新春,张建国,王国际.事故树分析法在煤矿专项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2010,(7):63~65

[7]荆全忠,姜秀慧,杨鉴淞,周延峰.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煤矿安全生产能力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6(9):74~79 [8]董四辉,宿博. 层次分析法的改进方法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5):690~694

煤矿安全综述范文3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措施;应用

煤矿资源的开采作为一项技术性的运用手段,与安全管理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当前煤矿企业中点面广,规模小、生产粗放等多种方式存在,严重制约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也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从安全监管的角度出发,思考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技术应用,成为了一个尤为重要的方面。

1 简述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的重要性

1.1 企业竞争的推动力

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安全管理是体现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综合性指标,尤其是在采煤技术、安全管理环节中,更要注重从细节上强化安全管理的方法,只有保证采煤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才能更好的针对现场的采煤和运输的工作特点,并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严格的设备管理和安全意识,做好及时的宣传和具体的安全监管,做到不出任何事故,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1.2 减少安全事故的需要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既可以加强抢修技术的提升,对现场维修的各种综合要素进行全面的衡量,同时全面加强抢修作业者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技能培训,形成警钟长鸣的形式,从规范化的管理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细节处掌握好煤矿开采现场安全管理办法,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规范各项抢修措施,养成更好的安全管理习惯。

2 概述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2.1 多头管理权责不明晰

复杂的多部门管理体制时常出现“政出多门,相互冲突”的现象,企业无所适从,应付性增强,不能从资源利用和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去宏观规划和制订发展战略。另外各管理机构的职责划分比较混乱,各部门职能重叠和责任推托现象同时并存,存在相互矛盾和冲突之处,同一职能不同法律规定由不同部门来履行的情况很多,由此导致的各部门职责混乱,特别是那些边缘化的职责就更为严重。

2.2 安全监管部门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际上属于综合性管理机构,既有煤矿安全监察职能,还有煤炭行业管理职能。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既是煤炭行业的规划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煤矿安全的监管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专业性不强,难以保证安全监察的公正性。实际上,从我国现行的煤炭安全监管框架看,我国并没有一个实际意义上独立和专业的安全监管部门。为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问题,借鉴西方安全监管体制的经验,建立一个独立、专业的安全监管部门是迫切需要的。

3 探讨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监理制在煤矿安全监管中的运用

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中,要强化监理管理的综合作用,尤其是细化煤矿工程以及采煤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在积极宣传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强化安全责任制的构建模式,围绕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将煤矿企业的安全责任事故与领导的管理直接联系,形成安全运营的整体管理模式,强化对煤矿工程的长期监管,对于施工承包、监理服务、合同管理都有详实的管理方式,更好的推动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管能力,改善煤矿企业的内外运营环境。

3.2 严格落实各种隐患的整改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在形成常规化的检查制度上,要强化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的整改,责令重点单位及时纠正,落实对各项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坚持隐患不发现不放过、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重点单位要制定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对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或隐情不报者追究责任,并予以罚款。隐患整改制订“火灾隐患整改情况表”,记录火灾隐患检查人员、部位、内容、处理情况,明确隐患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并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签字。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或不能及时整改的,形成专题报告,提出具体的方案,并落实防患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3.3 提升技术促进安全管理

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技术是关键。安全技术的提升是改善企业安全现状、强化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智利被困矿工的成功获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加快建立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必须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等六大安全避险系统,并限期3年完成,表明国家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决心。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这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极大提高煤矿事故的可防可控性。因此,通过新技术的不断融入,从煤矿井下采煤设备的更新与技术运用的融合,实现整体安全的有效模式。

4 结语

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完善体制是保障。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制。以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为着力点,构建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从提高认识、加强技术和完善体制出发,不断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夯实煤矿安全基础、筑牢煤矿安全屏障,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素冬,于秀琴.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深层次问题及解决思路[J].煤炭经济研究,2009(02).

[2]胡文国,吴栋,李乐夫.我国煤炭行业管理体制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7(06).

[3]刘永亮,贺阿红,赵鹏飞.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8(09).

[4]胡文国,刘凌云.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监管中的博弈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08).

煤矿安全综述范文4

【关键词】煤矿;综掘;技术

对于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来说,现阶段的部分地区正在不断的深化与加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要想采用这种技术获得较大的助力,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除了纯技术以外,还要在掘进设备的相关技术方面出发,这样才能保证具体的技术借助先进的掘进设备,提高工作质量和进度。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矿的储量比较丰富,由于掘进技术不是特别的先进,造成了煤炭供不应求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在采矿的过程中,煤矿掘进速度较慢,势必会影响整体的煤矿开采效率。本文就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

1 概况

对于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来说,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根据煤矿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从实际的情况出发,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很多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在应用固有的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因此整体的掘进速度和掘进作业质量并没有达到最优标准。在本文中,主要以某代表性煤矿对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进行一定的阐述。此煤矿的概况如下:主要煤层为30#煤层,其总体平均厚度14.22m,其煤层结构为3.60(0.260)、9.38(0.30)、0.68m,30#煤层的直接顶为1.sm厚的泥岩,老顶为8.55m厚的中沙岩,属复合顶板。30#煤层直接底为0.75m厚的沙质泥岩,老底为12.sm厚的含砾砂岩。这种煤矿在我国的普遍存在,而且类似的煤矿也不在少数,通过对这个煤矿进行系统的分析,能够对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时结合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找到重点技术环节和薄弱环节。

2 制约快速掘进的因素

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经过长期的开采,大部分浅层的煤矿资源几乎被开采完毕,如果在今后的发展中,仍然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必须进行深层开采,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制约快速掘进的因素之一就是煤层的深度。另一方面,现阶段所应用的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地区应用的技术过于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整体的掘进速度较慢。除此之外,地质条件的影响,煤层深部地段断层的断裂带明显加长,围岩破碎、淋水有害气体增大,采动影响,使掘进巷道压力增大,增加对巷道二次支护及巷道的维护工作。由此可见,现阶段制约快速掘进的因素较多,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根据实际的制约因素对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进行一定的改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掘进作业的进步。

3 综掘快速掘进技术

针对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代表性煤矿,优化了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从未来的前景看,优化之后的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在进行掘进作业的时候,安全性较高,满足了煤矿安全以及员工安全的双重要求。

3.1 巷道布置的优化

在采场接续紧张的情况下,采取了布置风道中间巷,避开上区段综放工作面的采动影响,风道中间巷与回风巷保持40m纯煤垛,当上区段回采工作面回采一定距离后,回风巷的矿山压力趋于稳定时,再掘进回风巷二期工程。这种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在客观上提升掘进的速度,并且对煤矿的其它地质伤害较小。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都能够充分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方法在节省成本方面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标准,不仅为整体的掘进作业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同时对煤矿的运营产生了很大的益处,今后的掘进技术在优化的过程中,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

3.2 巷道支护方式的优化选择

除了上述的方面以外,巷道支护方式也需要得到一定的优化。巷道支护方式贯穿于掘进技术应用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将巷道支护方式进一步加强,才能达到一个最优的效果。以本文所列举的煤矿为例,在满足安全使用的前提下,进、回风巷断面选择净宽3.om、净高2.3m,支护方式为树脂锚杆、金属网联合支护。这种支护方式和断面的选择,有效地维护巷道帮、顶,而且巷道顶板节省一根锚杆,既节省支护材料,降低支护成本。巷道支护方式的优化无疑为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任何一个煤矿在掘进作业的过程中的,都会将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巷道支护方式的优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安全问题,同时还可以让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应用的更加充分,在开采和掘进的过程中,都达到了一个理想的效果。

3.3 加强顶板管理与矿压观测

在现阶段的应用中,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不仅仅在掘进和巷道支护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加强顶板管理与矿压观测。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矿压对整体的掘进作业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矿压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掘进作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矿压进行有效的监测,能够在发生安全危险的时候,及时停止作业,为煤矿工人提供一个安全保证。另一方面,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顶板的管理,掘进巷道施工过程中,每间隔100rn安设一个顶板离层指示仪,定期对巷道进行矿压观测,经实测巷道顶板的下沉量,确定巷道压力较大地段,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加强顶板管理与矿压观测以后,煤矿的掘进作业明显提高了速度,而且掘进工作的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肯定。

3.4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要想提高掘进作业的速度,并且更好的应用相关掘进技术,就必须在客观上和主观上对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发生。比方说掘进如有煤炮现象时,综掘机掘进采取小进度、多循环及时对工作面迎头打上锚杆临时支护顶板,防止工作面迎头爆落,缩小控顶距,避免巷道顶板掉顶、抽条现象,从而减小巷道的二次支护。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管理措施,能够帮助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更好的应用,从而让煤矿的整体运营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4 总结

本文对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在应用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今后的工作重点就在于,从客观上提高煤矿煤巷综掘快速掘进技术,并且要将矛盾和冲突彻底解决,避免复发。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综述范文5

关键词: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 固体充填采煤 矿压模型

充填采煤技术在国际中已有很长的研究历史,而我国对于固体采煤相关技术也有大约60年的历史。国内外对于废石、水沙等充填技术现阶段已有很大程度的研究与进展,也做了一些成功的试验。然而,鉴于对煤炭工业的各种实际条件的制约,这些具有应用价值的采煤技术基本上每一种都要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等等多项优点,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是为了能够满足现实现状的需求而研究开发出来的。本文是对综采的方法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对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的相关控制原理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支架设计原理,对支架受力分析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阐述。

1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是综合了机械采煤与固体填充这两种方法得出的方法,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与传统的采煤技术二者相一致,但是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完全是我国自主研发得出的结果。下面即为作者对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的相关原理、技术、受力情况等等做以分析。

1.1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原理

①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在工作面布置上基本可以与传统综采技术的布置相一致,其中巧妙对采煤工作进行布置,也就是说在采空区的一面布置作业任务,进而在进风的一侧安置一条运输的传送带,把固体物质送到传送板上。通过运用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将采煤工作与充填工作进行良好的结合,使二者在同一个工作系统中运行。统一工作系统下进行采煤以及充填工作的核心技术为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液压支架。据研究可得出固体物质填充的几个侧重点为空间、通道以及动力,在这样的工作布置情况下便能够实现液压支架与传统的采煤技术相比较融合,在设备运营的过程中传统采液压支架的设备掩护尾部将会用水平的后梁进行替换,这样便能够将固体物质直接运送至需要到达的部位,而不是在采空区。

②将固体物质通过皮带的运送最终将其送至掩护后梁的充填输送设备上,继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固体物质传送通道。

③固体填充物质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需要从刮板式的传送机送料孔洞中将固体物质运送至后梁的空间内部,随之用辅助的机器进行压实工作,从而加大固体的密度。

1.2 固体充填采煤的四代液压支架

在对现阶段的固体填充采煤方法以及技术进行深入的认真研究与分析之后,可以得出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液压支架从开发到现如今已经实现了由第一代到第四代的转变与发展。当这一技术最先开始研发之时,由于受到了研究经费的限制使得第一代的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液压支架仅是利用废旧的传统支架经过改造而制成的,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那一时期的工业性实验同样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若仔细的将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液压支架由第一代到第四代逐一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其实第一代液压式支架实质是反四连杆四柱支撑式的支架,将其与其他的三代比较最大的差异在于其没有对充填物质进行主动的夯实工作。当然每一代均具有自身的独特的优势,并且逐渐在向更先进、更优化转变,作者在此不对其进行一一的介绍。

2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矿压控制基本原理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矿压与传统的普通采煤矿压技术原理进行比较,会发现其实两者的基本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固体充填采煤与传统的采矿压技术两者在控制上却存在着原理上的不同。

2.1 综采矿压控制的基本原则

本文中所指出的矿压控制主要是指对于采场矿压的基本控制,对于综采矿压控制的基本原则,作者主要是通过对综采液压支架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的:

①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据研究表明,如果支架的顶梁在工作的过程中挡住顶层岩石的滑落,而支架的掩护梁便会挡住大块硬石涌至工作人员通行的通道内部,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安全第一是所以工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②掩护采煤工作面机械作业。实际运行采用的支架要保证能够使整个的采煤机械工作过程中整个的煤壁内部所有的空间都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③保持采煤矿压工作面的最小通风面稳定并且能够保障风流的通畅穿行。这一点主要是为了能够满足采煤矿压工作区的瓦斯、粉尘的流动,防止爆炸、火灾等的发生。

④抵抗工作周期的压力。综采的方式比较适用于长壁管理方式,这就要求设备等要对工作周期的压力冲击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

2.2 固体充填采煤矿压的控制原理

①做好工作人员的安全保证工作。无论是哪一种采煤矿压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可忽视。

②采煤工作面机械化的维护工作。虽然支架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工作过程中没有周期性的来压,所以需要一定的维护工作。

③保障工作现场的风流通畅。与上述的综采模式相比较,这种采煤液压工作模式的工作空间已经被压实,密度较大,所以不用再考虑漏风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两种采煤液压方式在保障工作人员以及机械运行的空间稳定性这一层面来讲,就已经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最为根本的差异在于两种工作模式下的支架所能够承受的工作压力是不同的。

3 结束语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能够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提高,并循环利用矿区的固体物质,保护矿区的基本环境以及各种资源等。当对固体充填采煤法及其岩层控制情况进行研究时,通常是将其与一般的长壁综采在采煤采矿中的应用相互比较,进一步的完善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在岩层移动等中的应用。本文即为基于对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的研究,对其控制原理以及支架受力情况做以简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文本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能够帮助更多的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更加深入的认识这一技术控制原理以及受力情况,同时也期望我国的相关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缪协兴,张吉雄,郭广礼.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方法与技术研究[J].煤炭学报,2010,35(1):1-6.

煤矿安全综述范文6

【关键词】 急倾斜 煤层 开采技术 工艺 支架 防滑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开采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急倾斜煤层占中国煤炭总储量的4%,其储量丰富、分布范围较广。在煤炭资源开采强度的增加促使急倾斜煤层开采问题备受关注的同时,由于其开采条件的特殊性,采煤方法选择、巷道合理布置、安全技术保障等都严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与工作面产能的提高。随着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急倾斜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是完全有可能的。兴梁煤矿本着安全可靠、合理适用、技术先进的原则选择正规的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严格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为积极推进急倾斜煤层采煤工艺改革,提高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技术水平,现对兴梁煤矿急倾斜煤层开采实践做以下论述。

1 矿井概况

肥矿集团涿鹿安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的兴梁煤矿,可采8号煤层。该煤层北部较薄,一般为2.00~2.20m,向南煤层逐渐变厚,煤厚2.50~2.60m左右,平均2.37m,煤层倾角21~50°左右,为急倾斜煤层。因此,研究分析煤层产状,选择科学合理的工作面布局、采煤工艺和支护技术,对下一步采煤工作面的顺利开采,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实现经济效益的意义重大。根据当前被整合矿井的原有开采状况,所开采的范围只是对急倾斜煤层的上部部分进行了采掘活动,无法应用先进的技术实现煤层全部开采,支护技术也相对落后,安全状况较差,资源严重的浪费。本文重点探讨急倾斜煤层的开采技术,以实现矿井安全生产。

2 回采工艺的优化

当前,我国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工艺不够先进,大部分的矿井应用风镐落煤以及炮采的工艺,这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不利于煤矿开采的安全。而对煤层回采工艺进行优化的关键是使得回采的机械化能力增强,能够立足于全局机械化与局部机械化进行思考。局部机械化是指由输送方式、落煤方式、支护方式这几项内容单独思考完善的策略,进而使得这几项的机械化能力增强。全局机械化是指通过综合机械化的开采手段,由破煤、装煤、运煤、支护这几项内容实施机械化。在相应的情况下,评价开采技术,探究最合适的开采技术,并在分析系统配置和工作面开采工艺装置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薄弱地方进行完善,改进开采技术和工艺系统,以使工作面的单产提高,像是对工作面的支护方式进行合理地确定、完善回采工艺,以及增加采区走向的距离等。在一般情况下,急倾斜煤层采区的走向距离比较短,采煤量较少,仅仅可以实现几个月的顺利生产,这导致频繁搬迁采煤工作面,并要求将一些保护煤柱留设,这不利于回收资源和矿井的顺利生产,会使得无效的工时增多,并且也浪费了资源,以及不利于机械化能力的增强和工作面装置应用效率的提高。在生产的过程中,结合矿井地质的改变,使得采区走向的距离变长,不但能够使得采区的服务期限与储量增加,还可以使得采区煤柱的损失大大地减少。采区走向距离的增加,还能够使得一起进行开采的工作面数量增多,最终能够使得采区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3 应用急倾斜煤层支架技术

通常来讲,应用单柱式的液压支架充当煤炭开采工作面底部支架,针对这样的支架而言,由于它所承受的压力比较小,因此应当进行完善,进而双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得以出现,这样的支架组成部分是托梁、底座、液压支柱,以及移架千斤顶等,借助导向接头连接一系列的节点,它的特点是安全和稳定。其中,实施分节自移的弧形掩护型支架也是进行完善之后的支架,它属于刚性的支架。在开采煤层的时候,借助工字钢将工作面的垂直和平行跟此种支架的底座相连接,采煤机的关键跑道能够通过靠煤壁的工字钢,在进行移动的时候,应当借助液压千斤顶,顶出导轨撬板,进而对下面的支架进行慢慢地移动。

4 应用煤层工作面防滑技术

为了将急倾斜煤层工作面安全问题解决,要求全面地预防与预测煤层输送机的下滑。首先,借助固定柱在防滑底座上安装输送机的机头与机尾部分,再应用固有的技术打牢固定柱,然后将防滑绞车安装在煤层工作面的上平巷位置,在进行作业的时候,应当根据从上至下的顺序实施,进而确保输送机的安全与稳定。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开采作业的有效性,在进行采煤的时候,要求改进和完善传统意义上的采煤机,以使采煤机可以具备额定牵引力的作用,且借助锚链进行牵引,这样才可以通过防滑杆与防滑绞车的功能,顺利地开采完急倾斜煤层。

5 结语

综上所述,急倾斜煤层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实践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采法可以大幅度提高了煤炭产量、达到稳产高产,提高劳动效率,为实现安全高效矿井提供了保证。提高块煤产出率,提高售价。同时减少巷道掘进量,降低掘进费用,缓和了采掘紧张的关系问题,减少采煤工作面搬家次数,减少设备的搬迁工作。

在目前发展形势下,更应当注重应用综采技术,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安全和稳定地开采急倾斜煤层,这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支架实施有效地防护,以及不断地提高采煤机技术和工作面防滑技术,从而推动我国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的高效性,更加广泛和充分地地应用急倾斜煤层。

参考文献:

[1]李俊斌.淮南矿区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J].煤矿开采,2010,15(2):25-28.

[2]汪永印,郁钟铭.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工作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3,5(2):68-70.

[3]孟宪锐,李建民.现代放顶煤理论与实用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