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技论文范例6篇

初中科技论文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教学;信息技术教材。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课程编入初中教学任务中,对于我国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太过深入讲解,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传授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基础,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基础。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对学生今后是否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理论与技术陈旧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这个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结合在一起学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信息技术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必须要保证新颖和有实用的价值。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及物理等学科有所不同,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具有传统学科的连续型学习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学习最先进、最前沿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但当前我国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理论内容陈旧、重复,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失去了原本信息技术的教育意义。当前的初中教材已经不能反映出信息技术理论的最新成果,它的一些观点已经被时代淘汰。同时,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技术内容也比较落后,大多数软件已经更新换代,旧有的软件功能已经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新的理论和技术才是信息技术最有价值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后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

2.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差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基本上是教给学生浅显、易懂的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的信息技术,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材还存在着实用性差的问题。教材的知识体系不连贯,不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规律,也不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系统性的储存、记忆,到最后学习到的知识在应用于实践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初中的信息技术教材还存在着一个问题,教材上给学生的列出的学习内容部分偏难,特别是一些信息技术的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的部分,教材上的相应步骤列举繁琐,如果学生原本没有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基础,在具体操作时就会容易出现问题和错误,还有一些软件的相关操作过程中运用的一些知识也是初中生未接触到的,学习时就会给学生带来困难和阻碍。在学生学习过后,不仅对知识容易忘记,还不能实际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计算机操作,缺乏实际意义,容易让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深入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初中生普遍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3.教材忽略信息人文的教育

信息技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特点,它与传统的的学科不同。信息技术在信息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方面逐渐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人文方面的发展。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重视信息理论和计算机操作的教育,但是忽略了信息人文和道德方面的教育,这不利于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当前,黑客等扰乱网络信息安全的人,通过邮件或网页等的手段来传播木马病毒,盗取别人电脑设备中的信息,还有人利用信息技术制造、散布各种虚假信息,给人们带来恐慌,引起网络的混乱。对于这些缺乏信息素养、缺少信息人文道德的人,部分原因是由于教育不全面的问题。所以信息技术的人文和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初中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初次接触信息技术,极有可能因为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而做出危害信息安全的错误行为。

二、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1.要及时的更新、调整教材内容

学生是未来科技进步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国家发展的接班人,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是当前初中教育的基本要求。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学生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的时期,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务必要解决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陈旧与过时的问题,保证教育工作跟上时展的步伐。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落后,主要是最新的理论成果没有纳入到教材里,造成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的滞后。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收集信息技术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选取一些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编入教材,让学生及时的学习信息技术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对于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要选择当前社会正在使用的一些软件和各种应用,必要时可以选择未普及的最新技术适当编入教程,增加教材内容的适用性。教师应该及时的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掌握具有前瞻性的信息技术软件及应用,在教材未及时更新时,适当的增添和补充一些最新的信息技术内容,拓展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新内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者及教育工作者们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材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删除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陈旧部分,及时更新,确保初中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为今后的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技术发展好实用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在发展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当前的教育工作者务必要意识到教育实用性的问题,学生不能一直在象牙塔中困顿,必须将教育的实用性作为教材编写的重点。对于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缺乏实用性的问题,我们要正确规划教材的教学重点,在教材的理论编写方面要做到将最新理论的基础编入,再循序渐进的介绍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成果,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编写教材,保证初中生可以了解并熟记知识,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出现,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将教材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作为编写过程中的原则,让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构架和体系,以便今后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同时,我们要严格规划教材中关于信息技术的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内容,选择当前社会正在使用的一些软件和应用,必要时可以介绍前沿性的一些技术软件。当前,教育工作者要调整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不实用部分,将教材的理论内容建立系统、连续的知识体系,将信息技术的计算机操作繁琐、偏难的部分重新编写,甚至删除,确保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让学生学到可以运用到实际中的知识,更好的发展信息教育。

3.教材包含信息人文教育

信息技术的人文教育正如信息技术的第一颗扣子,扣好这颗扣子才能更好的继续学习信息技g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发展时间短,教育的方向和教育的重点都还在实践摸索当中,对于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在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教育同时,加强信息人文的教育。教材可以编入信息技术的相关案例,将信息安全与信息责任的重要性教授给学生,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的相关社会责任和人文素养,扣好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一颗扣子。教材可以编入一些信息技术的活动任务,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关于信息技术安全的相关练习,教育学生对网上的垃圾信息的抵制,使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做到遵守信息技术道德、遵守网络法规。信息技术的道德修养关乎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和进步,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是否有信息人文、道德的教育,关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基石,是人才成长的关键。信息技术是当代中国研究、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更好的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才能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融入信息化社会打好基础。因此,解决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价值更是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努力钻研,完善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好的培养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广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阴山学刊,2014,(3).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2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理论课大部分是一些关于数据的单调的文字,讲起来既繁琐又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难融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信息技术的乐趣才有可能更加努力的学习,因此,教师在Excel的教学过程中,光凭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不仅难以理解更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对实例懂得实际操作进行演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过程中去,比如教师可以假设班级是一个销售部门,要对本月的销售数据进行整理操作,最后显示出本月的销售业绩以及与上月的销售业绩数据对比情况,这样就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表格的处理中来。再如,上网、下载以及通讯工具的应用,这也是初一下半学期所主要学习的内容,需要老师一步步的讲解,不如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跟着教师的演示进行上网搜索并下载QQ等软件进行安装(为后面即时通信软件的学习做准备),这样既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又能够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学科关联度,整合教学内容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而所谓的这些信息的来源则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内容以及知识,这就使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字的输入教学时,就可以将输入的课程内容与语文学科的内容整合起来,其主要是将语文中需要学习的汉字的内容通过计算中的识字软件进行操作,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跟着软件进行汉字的结构、偏旁、部首、读音以及写法的学习,通过软件的指导进行汉字的听、说、读、写以及输入等练习,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相互交流进行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对于多种学科内容的整合就是将不同学科的内容和素材进行统一的整合,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真实的、具体的环境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不同的学科知识和内容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某一学习过程的体验达到多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计算机在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也引发了以超媒体方式进行教学信息的整合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更是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和操作技术上的支持,通过对学科内容的整合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不仅实现了其他学科的现代化教育,也实现了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进而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结论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3

一、萌芽探索期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萌芽探索期。在这一时期,邓小平作为中央主要领导成员之一,制定了许多科技政策,并对此有过深刻论述。邓小平在1954年政务院讨论教育工作时,以及在1961年《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中,初步回答了一个基本问题,即我国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关系问题。

邓小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看到了科学的重要性。1957年,在西安干部会所作的报告中,他曾明确指出:虽然我们有很多的高技术人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那些能够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这一表述表明,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明确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把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列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一段时期内,邓小平针对当时党内不重视科技人员,轻视专业性科技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现状,强调要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他在1954年政务院政务会议上发言指出:现在要普遍提高他们(科技工作人员和知识分子,笔者注)的工资待遇是很困难的,但是对于那些拥有真才实学以及为国家或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应该适当的提升他们的福利待遇。在1961年《新型干部人才选拔》文件中又指出:我们需要加强对干部人才选拔的重视,要真正的选拔出那些拥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干部。同年,党中央颁布了由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该文件明确指出科技工作人员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虽然这里说的科技工作人员仅限于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但实际上是对一个时期以来将知识分子视为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的纠正,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一时期,邓小平没有受到文革,初期党内左,的思想的冲击,大胆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发展的思想,如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问题,科技人才的选拔问题,科技人才的待遇问题,高科技人才的照顾问题等。可见,这一时期邓小平主要是围绕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为其科技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二、初步形成期

从1966年到1975年,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在这10年中,虽然邓小平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长期处于被批评和斗争的环境中,但仍然不能影响邓小平始终重视国家科技发展的那颗澎湃的心。在后来文革中遭迫害的同志得到平反后,邓小平复出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他以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为背景,坚持正确的科学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主抓的科技工作也是成果显著。在1975年由邓小平主持召开的会议上,强调要把重视科技发展提升到现实层面上来,还要保证做到落到实处。又对在文革,期间受到影响的农业、教育、军队和工业生产中涉及科学技术领域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改革。通过改革整顿,科学技术工作得到了改观,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一时期,邓小平首要整顿的就是军队和工业生产,要求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在1975年的党中央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提出要大力发展科研事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对此,他强调:这不是小事,也是装备问题,也要研究,定型。可见,邓小平对加强军队科学技术建设的决心与重视。他指出:同时,也要请管国防工业的同志把科研工作抓紧,因为现在确实有好多军工产品,由于技术没有过关而不能正常生产。能够让大家专一的研究一项伟大的技术,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方法。这些思想一方面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又使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以后现代化的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邓小平在主抓军队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975年8月在讨论工业发展问题时,邓小平指出:农业现代化不单单是机械化,还包括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等。他强调,要坚持加强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针,积极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创新转为自己的技术。 有一些原材料,我们一时解决不了、必须进口的,还是要进口一些。在谈到企业的发展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关系时,他认为,科研工作是发展工业的重要途径,应增加企业中科技工作人员的数量。101975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中国科学院汇报时,进一步强调: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退。上述讲话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对科学技术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关系的正确观点。

纵观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思想。例如,他主张要把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到工业、农业和军事领域,使科学技术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四人帮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反对发展科学技术,打击知识分子,使得中国的各项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在邓小平主持工作后,特别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科技思想,从而使中国的科技事业走上了正轨,这也标志着邓小平的科技思想的初步形成。

三、发展完善期

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到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发展与完善时期,也是邓小平科技思想发展最全面、最丰富的时期。在此期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并将此确定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核心思想,这也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确定了理论基石出。

邓小平曾多次与科学家探讨科学技术的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作出新成绩。对此,邓小平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和阐述。1977年,在他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座谈会上强调:所谓的劳动不单单只是体力劳动,相对的教育和科学事业都是伟大的劳动事业,都是需要大家来尊重的。我国的知识分子绝大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从这次讲话中可以看出,邓小平意在号召全国要摆脱四人帮的错误思想,尊重知识分子,尊重科学技术。这一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主管科学与教育工作。他首先鼓励全党乃至全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重新调动了文革期间受到影响的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强调了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性。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都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要准确地把握当前的社会生产关系,做到通过科技的创新来发展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认为只有掌握那些高端的技术,才能在当时的世界社会环境中有一席之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科研事业能够稳固国家地位和促进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极其迅速,科学技术领域产品层出不穷。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提出,使中国发展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的轨道。确定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就成为当时函需解决的问题。对此,邓小平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引进作过多次重要指示,从而形成了科技发展必须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思想。1985年,邓小平在题为《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蓝皮书中提出,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需要改革,需要解放和发展新的生产力,通过科技的创新来带动新的社会经济革命. 1988年,他在听取了改革制度的一系列相关报告之后,做出了重要的指示:争取尽最大的努力把科学技术发展落到实处,尽快的感受到科技进步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动力。上述论断的提出是他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标志着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体系的真正形成。

四、小结

经过大量收集、梳理和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重要讲话和文章,我们能够看到,纵向的时间顺序和横向的问题指向是认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依据,本文关于邓小平科技思想发展阶段的分析也据此而来。

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发展科学技术已经上升到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高度。对此,邓小平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高瞻远瞩地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科技工作方针和政策,指导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同时,这些思想从提出到完善也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科技思想发展的思想脉络,即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始终是与中国工业、农业、国防、经济和科技等工作密切相连的,立足现实、实现理论创新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要整体性特征。充分认识其科技思想的发展历程在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今天,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我们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全面把握。以往学界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中,虽然也重视其科技思想,但是缺乏对其发展过程的梳理。而历史性地梳理并呈现邓小平科技思想发展的纵横向内在逻辑联系,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及其内容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改革的内在关联,这不仅对于我们理解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逻辑脉络尤为重要,而且对于理解邓小平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无疑增加了很强的历史佐证。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整合

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交流平台随之出现。而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学,鼓励教师要大胆革新教学传统,并积极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这就需要教师在当前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加大教学模式的创新,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加大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1.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习内容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不是逻辑自然学科,而是人文学科。它对于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及知识积累程度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仅仅将目光集中在书本学习上,否则只能学到表面,而无法得到深入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将目光拓展到信息网络平台,开阔自己的语文眼界,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2.基于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生一般是十三岁至十五岁,他们的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活泼好动依然是他们的天性。而传统枯燥的书本式语文教学,很难长时间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数值模拟和信息仿真特点,可以将抽象枯燥的事物通过仿真进行形象化、直观化。通过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同时,通过对感官、视听、思维等全面的进行信息技术仿真刺激,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1.创设校园网

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设备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网络知识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创建网络平台,将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及名师课堂分模块上传。创建学习专区、讨论专区、分享专区等多维度立体框架学习模式。课文的重难点、复习目标也可以上传到学习专区。而关于学习后的总结,可以上传到讨论专区及分享专区。这样学生就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增强同学之间友谊。

2.基于数字图书馆,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一般规定阅读量在200万字以上。但是很多学校的中学生阅读量远远小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中学生年龄还小,对枯燥的文字阅读难以提起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个新型教学辅助手段,来刺激学生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数字图书馆,然后每一个学生创建一个登录账号。在新课内容展开前,教师搜集相关资料,设置教学内容,然后上传到班级图书馆,让学生登录账号查看。海量的资料可以很好地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量。而后在课堂中要针对上传的资料信息进行班级小组讨论,使学生去主动地阅读资料,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

3.基于网络平台,强化专题讨论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语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求很高。很多题目往往没有定性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创建讨论平台,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大胆设想。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一课时,教师为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可以创建专题讨论。讨论的主题就是围绕“克隆技术的利弊”。然后基于信息网络平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然后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在学生讨论克隆技术的利弊时,便会主动地去搜寻资料以强化自己的论据。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及交际能力就会得到飞快提升。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鼓励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三、总结

综上可知,在当前信息技术相对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地整合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了创建数字图书馆、专题讨论、校园交流平台等策略。强化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效果甚好。

参考文献:

[1]李 涛.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学周刊,2012(02).

[2]王雅静.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5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困境;改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17-02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已很普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初中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课程。就目前发展来看,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显得滞后,它面临许多困难。其主要的困难有如下几点。

(一)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积极性不高

很多初中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不少学生经常上课时看其它科目,或者根本不听课,或者把信息技术课看作是“聊天课”、“游戏课”。另外,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数学校没开足,造成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缺乏自信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再讲授一些稍难的内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掌握。

(二)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很多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是半路出家的,他们中有的是其它专业改行的,有的是兼职的,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在教学中他们还要承担计算机、校园网的维护和其它临时性工作,这影响着他们的教学。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无法将信息技术所蕴含的魅力体现全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难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无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三)一些家长对信息技术的认可度偏低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调查,一些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的认可度偏低。很多学生家长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玩游戏、上网聊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性往往大打折扣。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转变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认识

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和计算机课没有根本的区别,这样也导致教师和学生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当中,我们还是通过教学教导学生计算机的使用方式,但是我们仅仅是教授一种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式。所以,我们需要明确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在初中教学当中的地位,改变对于信息技术课的错误认识,最终将信息技术课摆正位置。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中教学对象状况的问题

1.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1)合理地将比喻的方式运用到理论学习部分

很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都不感兴趣,主要是由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不仅枯燥,更是存在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比喻法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Windows的基础操作时,我们就可以将新“文件”的创建比作“练习本”,将数据的输入比作在练习本上写作内容,将“复制”比作为复印机进行材料的复印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够很好的理解,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让教学变得生动有活力。

(2)将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操作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授学生学习Word软件的处理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件图文并茂的作品,学生就会尝试着想一下为什么能够制作这样的作品,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通过Word图文混合排版,对于字号、位置、图片大小等提出详细要求,并且给学生制定具体的任务,这样学生就会对操作产生强烈的兴趣,也会渴望自己能够完成一件作品。在操作当中,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在这样的实践操作中,学生才能够获取成就感。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还有其它的方式可以运用。例如: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分组教学。在进行Word文字排版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某一个方面的智能强弱来进行合理的分组。如果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比较强,就可以安排其根据视频教材进行自主的学习;对于拥有较强的语言文字智能的学生,就可以针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就能够发挥出其长处,也能够轻松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2.解决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

(1)了解学生水平差异

在学生刚进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一次摸底测试,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了解其兴趣方向,然后通过课外时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让其追上优等生的进度。

(2)分层次的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安排不同难度的任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出现不愿意学、学不懂的局面;优等生也能够获取更多的挑战,避免其认为教学太简单,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了兴趣。

总之,本文通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为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优化 情境 导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且将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虽然已经被列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但是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其日常的教学活动通常在机房中进行,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一直没有被列入中考的考查范围,这就造成了从教师到学生都没有给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足够的重视。

另外,在课程安排上,很多学校将信息技术课安排到了上午的最后一节课,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听课效果不好。优化情境导入的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情境导入的基本理论

应用情境教学法首先要对情境导入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对这些基本理论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情境导入能否更好地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情境导入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情境导入的概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必要性和情境导入的策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情境导入的概念

教学活动中的情境,主要是指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容易地吸收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通常会通过教材上的教学素材和课堂活动的教学目标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快速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情境导入,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创建与之有关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导入则是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兴起的一门学科,其中涵盖了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学科的特点。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这一点在信息技术领域体现得更加明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另外,信息技术还有实践性强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实践性强是指学生大部分的课堂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机房中完成的,要靠动手操作才能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必备的技能;同时,信息技术又充满了趣味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元素的学科,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初中生而言非常有吸引力。基于以上这些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只有情境导入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创建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情境导入的策略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普及,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情境导入的方法和手段也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情境导入的方式。在制定具体的情境导入策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选择情境导入的策略。比如,在每堂课前用一些文字性的材料来让学生大概了解要学习的内容,这是一种比较直接、目的明确的方式。其次,要注重利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所有的思考都是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的,教师利用问题进行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方法

基于对情境导入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情境导入方法来优化情境导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1.虚拟情境导入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情境能够以真实的状态展现给学生,但是大部分的场景需要利用虚拟情境导入法来创建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点,比如通过多媒体,把情境中的声音、图像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听课效率。

具体举例:比如在七年级的教材中有“畅游齐鲁”这部分学习内容,教师没有办法将齐鲁的风光以真实的状态展现给学生,但是教师可以将齐鲁的一些名胜古迹、无限美景制作成图片和视频,在上课前为学生播放,为学生创建齐鲁的情境。

2.游戏情境导入法

虽然在传统的教学思想里,课堂应该是严肃的,但是过于严肃拘谨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产生疲倦的情绪,不愿意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游戏,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内容。

具体举例:比如在学习“Flas制作”这部分内容时,在动画中出现了引导层,这个引导层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层,那么在动画中就不会有运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动画设定运动的轨迹和路线。为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引导层对Flas的作用,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让一个学生按照老师划定的路线走,一个学生自己走,对比两个学生到达终点的时间及运动过程中的状态,让学生明白既定的路线和轨迹对运动的重要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引导层的作用。

3.实践情境导入法

前面两点都是比较传统的情境导入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进一步优化情境导入,我们还可以对情境导入方法进行创新。比如采用实践活动情境导入方法,即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室外实践活动,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信息技术学习的实践性,还能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而不是盲目地学习。

具体举例:比如,在学习Photoshop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实践性很强,单纯靠教师讲学生会觉得很难学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户外,用相机拍下自己眼中的风景,然后回到机房中,由教师为学生讲解一些Photoshop中有关照片处理的技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拍的照片进行处理,这样的情境导入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

综上所述,情境导入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情境导入方法来不断优化情境导入,为学生创建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