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科门诊工作计划范例6篇

医院急诊科门诊工作计划

医院急诊科门诊工作计划范文1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门诊设有22个科室,现对2006年1~12月内科等12个较大的专科分别进行分析,其余的10个小科室合并为“其他”科室一并分析。本研究分别就月份、季节对门诊量的影响,门诊病人就诊构成,急诊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门诊各专科全年门诊量对比分析:我院2006年全年12个门诊主要科室门诊量排序依次为:内科、急诊科、儿科、妇产科、外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眼科、中医科、传染科、肿瘤科,尤其是内科、儿科、妇产科,门诊量大大超出其他专科,提示我院目前门诊就诊病人以内科、儿科和妇产科病人为主。急诊就诊病人经分科统计,前3位排序是内科、儿科、外科,提示急诊就诊病人是以内科、儿科、外科为主。我院2006年的急诊量达到78 467人次,在主要科室门诊量排序中高居第二位,显示了急诊工作的重要地位。月份门诊量首位是11月,其次是5、4、8、6、12、9、7、3、1、2月,从中反映出门诊就诊高峰在夏、秋交接的11月,春、夏交接的4、5月。和1月、2月为病人就诊淡季。

2.2 季节对门诊量的影响:根据本地气候变化的特点,将一年四季按实际天气情况划分,春季按3~5月统计,夏季按6~8月统计,秋季按9~11月统计,冬季按12月至次年2月统计。

从季节门诊量统计可以看到,全年门诊就诊高峰期在秋季,其次是春季、夏季和冬季。不论是在高峰期的秋季,还是春季和冬季,均以内科、儿科和妇产科病人最多,而夏季就诊的病人排序则小有变动,内科、妇产科、儿科,妇产科排在了儿科前面。一年四季的急诊就诊病人是以内科、儿科和外科居多。我市地处南方,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春、秋两季均处在明显的季节交换期,两季的过渡期短,气候情况变化较大,老人和儿童的适应能力差,是当地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好发季节,急诊外科的病人多与本地的交通安全、道路状况以及劳动安全保障重视程度有关。

2.3 门诊病人就诊构成情况:将全年门诊就诊病人按构成统计,急诊78 468人次,构成比为14.1%;普通门诊160 745人次,构成比28.9%;专家门诊317 360人次,构成比57.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本来扮演主角的普通门诊渐渐地淡出,从2000年的48.9%逐年下降至2006年的28.9%,在几年间下降了20个百分点;专家门诊就诊病人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36.0%上升到2006年的57.0%,升了21个百分点;急诊就诊的病人在缓慢下降,从2000年的15.1%缓慢降至2006年的14.1%,几年间还出现了波动。门诊就诊病人的结构变化,充分反映群众对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方便、灵活的就医需求动态。

2.4 急诊病人死亡原因:我院2006年全年急诊死亡病人126例,平均每月达到10.5例。按月份统计,急诊死亡人数最高的月份是1月,高达25例;其余超过10例的月份从高至低依次是12月(15例),5月(12例),2、6、9月(11例),4月(10例)。从死亡原因统计前5位:急症43例、创伤41例、多器官衰竭29例、脑血管意外5例、晚期恶性肿瘤3例。其中:急症死亡的主要死因是猝死,外伤死亡的主要死因是重度颅脑外伤、全身复合伤、电击伤和溺水等,多器官衰竭的主要死因是老年病人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的晚期,脑血管意外的主要死因是脑出血,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是晚期病人全身衰竭。

3 讨论

3.1 结合病人就诊特点,制定科学工作计划:根据以上资料所显示的门诊量特点和病人就诊流向,充分利用门诊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加强工作的计划性,阶段性对工作进行灵活安排和调整,适合门诊病人就诊动态变化特点的需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科学效能。加强门诊病人就诊高峰期的管理,在高峰月份和高峰季节要保证足够的人员在岗,避免工作人员在高峰期休假离岗,控制医护人员外流,对一些可调节时间的假期,要尽可能安排在门诊淡季。保证门诊量大的科室的医护人员足够在岗,满足医疗工作开展的需要。每天可以根据门诊不同时段病人就诊量的情况变化,实行弹性排班,采取灵活的工作方法和安排劳动力。实行无假日门诊,增加正常门诊时间,保证节假日医生的坐诊人数以及挂号、收费、药房、辅检查科室的在岗人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改变,急诊科还要更多地适应市场,打破以往单一的急症救治框框,兼顾特需人群,为病人提供更方便、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另外,要建立良好的门诊秩序,优化就诊流程,加强导诊咨询,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方便病人、服务病人。

3.2 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门诊工作质量:门诊管理工作要跟上医院管理工作发展步伐,提高信息化管理程度。加强和完善挂号、候诊、划价、交费、取药等窗口的电脑化管理,减少窗口排队和病人的等候时间。逐步过渡到从病人挂号开始到最后的取药和治疗实行全程的电脑程序管理,使门诊工作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彻底缩短病人候诊、交费、取药等窗口的等候时间,减少“三长一短”现象,提高门诊工作效率和病人的满意度。

3.3 树立品牌优势,提高竞争能力:根据本市病人对名医专家需求高的特点和本院名医专家、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的具体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形成有效的影响力,吸引病人。另外,要确保名医专家的坐诊人数和诊病质量,保证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医疗业务的开展,不断开创新业务,突出拳头产品,形成具有本院特色的专家和专科优势,提高医院竞争能力。

医院急诊科门诊工作计划范文2

一、推进制度建设,建立改善医疗服务长效机制

1、建立预约诊疗服务。推进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完善预约诊疗和信息共享功能,整合打通各类服务终端,加快实现号源共享,逐步增加网上预约号源比例。对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解决上级医院“挂号难”问题。

2、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以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契机,加快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联体牵头医院要建立远程医学中心,为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颁布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广泛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服务,不断扩大对我院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到2020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向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

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网上便捷有效签约服务,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转变服务模式,增进医患互动,改善签约服务群众感受。

3、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推进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医疗服务费用调整、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等相结合,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医疗安全。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有条件的医联体内可以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二、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便民措施

1、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将缓解群众看病难作为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在统筹协调、合理计划诊疗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调配人力资源,弹性安排门诊时间,鼓励开展延时门诊、夜诊等医疗服务形式。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要积极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减少患者挂号、排队、候诊次数和时间。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流程控制和衔接,加强门诊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2、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我院落实首诊负责制,与120急救中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与上级医院建立急诊急救转诊服务制度。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3、改善入院、出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改进入、出院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入、出院服务。要提前做好患者出院结算准备工作,做到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即时结算。急诊入院患者实行病人由急诊科诊疗过渡入院或直接进入科室抢救与办理入院同步方式。做好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加强转科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4、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做好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四、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改善医疗服务工作责任

医院急诊科门诊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医疗服务空间;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流线组织

引言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也迅速发展,医院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医院总量和总床位数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设计水平上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事业的主体,它在科研、教学、医疗以及预防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医疗水平的整体表现。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也有了很大改变,智能化和人性化成为设计理念的主体。另外,医院设计的整体性也越来越强,高起点,人性化,同时配合园林式的设计,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总体规划、建筑功能区划分以及交通流线的设计都至关重要,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做简要研究。

一、 整体布局,合理规划

医院的总体规划应考虑医院建筑发展要求,做出指导性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医院建筑的整体布局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好坏。

医院的整体布局包括医院的基地环境选择和院内的总体规划设计两大方面。一方面,医院的基地环境选择应该满足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卫生条件良好、光线充足、空气洁净、远离污染源;具有安静的环境、避免噪声干扰等要求。医院的选址还应考虑方便的交通、可预留远期发展的用地、尽量避免医院污染区对外部环境的干扰。另一方面,医院内部的总体规划也应满足空间布局合理、交通流线便捷、洁污分流等要求。

医院内部的总体规划一般应分为医疗区和行政后勤保障供应区。医疗区是综合医院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组成。由于院内的科室繁多,各个不同职能的部门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前来就医的患者。建筑规划上如何布局这些建筑功能空间,使之很好的协调工作,是整体布局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通常患者和患者家属在就医时都比较急切,对医院内部的交通流线不熟悉,很容造成矛盾;患者在康复阶段通常都需要好的自然环境,这对医院的选址以及内部环境的营造也提出了要求,这些都需要在整体布局阶段充分考虑。

以增城市中心医院为例(详细右图),项目选址位于增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总用地面积约10公顷。医院定级为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规模为1000床,日门诊量为3000人/天。

1.1基于项目用地交通条件的布局分析。本案用地位于增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东临主干道香山大道(规划道路红线80米),北临干道创新大道(规划道路红线40米)。项目位于此两条干道交叉口西南方向的位置,本着出入口避让城市主干道的交通组织原则,方案将医院主入口布置于北面创新大道,次入口布置于面向香山大道。

1.2 基于项目用地气候条件的布局分析。基地所在地区全年季风明显,常年盛行两个主要风向: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偏北风的频率较偏南风的频率大,另外,5-10月常有西风。通过风向污染影响指数分析,我们得出用地的西北向区域为洁净区,西南向区域为污染区,中部为半污染区。相应地,本案将行政办公楼以及后勤等辅助建筑布置于西北向洁净区域,门诊楼、住院楼等布置在中部半污染区域,将感染科、隔离病房等布置在地块的西南角,从而使得总体布局在结构上满足洁污分区的设计原则。

1.3 基于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分析。本案建筑布局以凸出的轴线为骨架,实现总体布局的有序性,以功能为主导的实体轴线,沿轴线布置入口广场、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为保证二期发展的用地完整性,传染楼和食堂仅占用西南侧道路以南的地块。

二、建筑功能区划分

医院建筑中的医疗部门繁多,使用功能和交通流线错综复杂。在建筑设计中确保所有医护部门设计的合理性,是现代化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对提高医院内的医疗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综合医院在总体规划上可分为三大功能区:医疗区、行政后勤保障供应区、职工生活区。其中医疗区是医院日常业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由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组成。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好这三大功能分区,确保各部门联系便捷,避免设施重复,尽量缩短患者就医流线等是设计工作的重点。下面以以增城市中心医院为例,具体介绍医疗区的建设。

2.1门诊部: 门诊部以一个中央大厅为交通核心,两侧围绕两个建筑庭院分别布置各个业务科室,并且通过中心医疗长廊与后面的医技部和住院部相联系。垂直方向设置6部自动扶梯解决1 F~4F的主要人流垂直交通。各个科室各据一端,尽量避免穿越交叉显现。为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各科室采用集中厅式候诊方式,设计布置较大面积的可自然通风采光的等候空间。挂号取药设于首层,留有较大的等候面积。收费采用分散的楼层收费模式,特殊科室(如急诊、妇科、健康体检等)设置独立的收费处。

门诊部的空间布局上设计了两个中庭,中庭上部无盖顶,解决了内部空间及业务用房的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同时,通过中庭的设置,使门诊楼的中央交通空间可以达到完全自然通风采光,节约能源的同时,也为病人创造了舒适的环境,体现了对于患者的关怀。

2.2急诊部: 急诊部的设计完全遵循急救医学的要求与概念,遵循快速、准确、方便抢救急诊病人的原则。急诊与急救入口分离,内部可直接连通。急诊入口设有大雨篷,大坡道。急救车辆可直接到达急救入口,抢救室正对急救入口设计。急诊部配有留观室,并单独设置挂号、收费、药房以及治疗室、检验室。另外,急诊部与门诊补液室向邻近,满足这两个业务科室之间的相互使用,缩短急救时间。

2.3 医技部

医技部严格遵守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原则,将病人活动区与医务工作区划分开,避免人流干扰。

a. 放射科 置在医技楼底层,内部包括CT、MR、介入治疗、以及普通放射科操作室,以双走廊形式布置病人通过病人通道进入检查用房,与医务人员的工作区完全隔离。此外,放射科与急诊部相临近,满足这两个科室之间较为频繁的联系要求。

b. 功能检查室 布置在医技楼的二层,考虑到科室的使用率高,业务量大,将其布置在较低楼层,病人可从医技楼首层,经过垂直交通上一层到达,也和通过门诊楼与医技楼之间的二层平台直接到达,多条路线方便病人使用。

c. 手术室布置在医技楼与住院楼连接体的三层(裙楼3F).手术室平面采用清洁(供应)通道与洁净通道以及污染通道(污物通道)相分离的三通道式布局,单向流程尽量为降低术后感染率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洁、污两个电梯与位于地下室的中心供应部直接联系,物流同样采用单向流程,做到洁污分流。

2.4 住院部

住院部位于综合楼的南侧,以医疗长廊与医技楼和门诊楼直接联系。每层一个护理单元,每个单元46床。护士站设于护理单元的中心。护理单元采用中间走廊的形式,南侧均为病房,北向为辅助用房。每个护理单元内均设有单人房、双人房、三人房以及多人房。

三、流线合理

综合医院每天要接纳大量的患者,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通联系紧密,交通流线复杂。设计时应高度重视院内的交通流线组织,合理安排各类出入口位置,简化就诊流程,分散就医人群,建筑空间处理要宽敞有序。下面以以增城市中心医院为例,具体介绍综合医院内部交通流线的组织设计。

本方案一期建设,形成了一组典型的医院综合体建筑,依据各功能部分,对外形成四种就医流线形式,即普通门诊流线、急诊流线、住院部流线以及感染病人流线。感染病人流线绝对独立, 另外三股人流,既可相对独立,皆有独立的出入口,又可相互联系。本案以共享中庭、连廊的手法,让几股流线协同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探视人员以及医生的交通快捷与方便性,体现人性化特色。

方案充分考虑周边城市道路以及风向分析结论,合理设置各种出入口。主入口设置于创新大道,次入口布置于香山大道。门急诊主要从主入口进入,并在该区域内形成步行区,住院部也可从次入口进入。建筑群体设七大主要出入口:普通门诊出入口、住院部出入口、急诊出入口、急救出入口、感染科出入口、后勤输送出入口和污物出口。

本方案对于停车系统的设计,统筹考虑了医院的整体规划(含一二期)。采用总体设计、分期建设的模式,综合了医院的近期需求与远期发展。一期采用地面停车(含临时停车位)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二期建设时取消临时地面停车,根据实际发展需要,通过二期地下室的建设将总车位数80%以上的停车位设置在地下。远期形成以地下停车为主,结合少量地面停车的医院总体停车系统。

结束语

医院建筑是特殊的一种建筑,这种建筑的设计首先是满足医疗功能,其次还要考虑到实际的经济效益。现在医院建筑的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本文简单阐述了医院建筑设计的整体规划、功能分区、流线设计等,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人与建筑环境 贾衡主编 冯义副主编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2) 综合医院建筑的流线系统研究格伦李艾芳张集锋新建筑2004年第 4期

医院急诊科门诊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功能分区 , 医疗环境, 医疗空间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zhongshan guzhen new hospital design introduction of, and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 meet its complex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requirement stylist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modern medical pattern of whole medical environment requirements.

Keywords: functional partition, medical environment, medical spac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中山市古镇新医院位于古镇镇海洲村的南部,东沿中兴大道北,南临永安路,北为百盛路,与天宏物流相邻。新医院建筑用地总面积79999.8㎡(119.9亩)。拟建设一座全新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人文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古镇镇总的床位数需求量应约为 1200 张,古镇新医院的建设目标为总病床数800张,建筑总面积约120000㎡,根据镇党委的意见,认为目前新医院暂时设计600张床位,建设面积85000平方米,但要保留衔接规划,为今后医院发展留下空间。

2总体规划布局:

⑴总平面设计诊疗业务区作为医院的最主要的部分,位于场地中央,由门诊急诊大楼、医技楼、住院楼三大主体以及周边园林庭院构成。门诊急诊大楼布置在用地南侧侧,东靠东方大道北,南沿永安路布置,对外交通便利。医技楼和住院楼位于门诊急诊大楼的北向。医技楼和住院楼采用直线型平面布局。门诊急诊、医技楼及住院楼通过中央医疗街连通,从而使各部门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清晰、高效。共享中庭与门诊急诊大厅、出入院大厅、医疗街相连,同时具有良好的空间指示性,患者在此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各医疗功能区的位置。

诊疗业务区根据功能要求合理设置了各出入口:门诊急诊大楼的主要出入口分别设在南面和东面,靠近医院各出入口、主干道和停车场,交通十分便利。其中门诊急诊入口位于建筑的中央,正对医院主入口;急诊抢救入口位于建筑东面,靠近医院急诊出入口,感染门诊入口单独设在大楼东侧。东西两翼还分别设有医护人员专用入口。住院入口在住院楼北面单独设置,也可通过医疗街从南面进入。

生活区位于场地南侧,主要布置食堂、职工宿舍及实习生宿舍。建筑沿着永安路布置。行政办公布置在门诊急诊楼四层。配套建筑设施区由污水处理站、垃圾站、变配电房、高压氧楼一系列配套设施等组成,其中太平间、变配电房、锅炉房、中心负压机房等位于诊疗业务区的地下室内。污水处理站和垃圾房布置在场地西北角,处于下风向,减少或避免对其他区的干扰。高压氧楼因为要便于患者使用,因此布置在门诊楼内。

图1总平面图

图2鸟瞰图

⑵交通规划

室外交通实行有效的人车分流:各功能区四周设置环形车道,其中南面及东面连接城市主干道形成医院主干道。

车辆从永安路可以直接到达门诊门口,车辆还可通过东方大道北路直接到达急诊楼。步行人员则分别经过入口广场、人行道和人行横道进入各功能区。南干道是组织地面交通的主要枢纽:车辆通过南干道组织交通,能够方便道道停车场及门诊急诊大楼。地块东面设有各类地面停车场,分别对应各出入口的功能需求。

地下车库设有2个出入口,分别位于门诊急诊大楼东侧、住院楼北侧,可以实现进出有别,互不干扰。

场地西侧单独设有污物出口,诊疗区各处的污物通过垂直污物梯,先进入地下室,再经过汇集后通过一条专用污物通道运出医院。

在诊疗区内部,各建筑物之间通过门诊急诊大厅、出入院大厅和医疗街组织人流集散。

(3)远期规划:

为了适应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医院的总体规划设计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就要把远近期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并预留足够的发展用地。本方案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了远、近期建设的延续性,建筑的“可生长性”。在地块北面可新建一栋住院楼,满足医院日后的发展。

3医疗环境的建筑设计

⑴门诊楼设计

门诊急诊大楼位于场地南面,正对永安路和主入口广场,建筑面积约239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翼,两翼通过中央的医疗街相连,并通过医疗街与医技楼、住院楼连通。

门急诊大厅与医疗街连通,主要设置咨询挂号、导医服务、信息查询等公众服务设施,病人可咨询就医科室的位置及候诊情况,获取明确的指引。

门诊主要科室设置于门急诊大楼西侧及东侧2楼以上,诊室及候诊空间围绕绿化庭院布置,在引入自然光的同时能为就诊病人提供舒适的庭院景观。。每楼层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及样本检验,能有效进行人流分散,防止人流过多造成的等候时间过长。

标准诊室宽度3.6米,长度5米,诊室前为公共候诊空间,宽度7.2米,相邻候诊室间以活动间隔分隔,长度可根据科室数量及规模灵活调整,以满足医院不断发展调整的弹性需要。诊室后设置医护走廊,与医护人员专用电梯及相应医务用房连通,有效实现医患分流。

急诊各单元设置于门急诊大楼东侧,其中首层各急诊科室候诊大厅与门急诊大厅连通,为急诊病人提供便捷服务;首层急救单元设独立出入口,可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基于提供24小时门诊服务的理念,并将门诊治疗室、注射室、输液室等并如急诊部,以达到综合利用资源的科学管理。急诊部同样面对医疗街连廊设置绿化庭院,为就诊病人提供舒适的庭院景观,有效舒缓病人的紧张心情。

图3低点透视图

(2)医技楼设计

医技楼平面呈直线型布局,共五层,位于门诊楼和住院楼之间,紧邻急救中心和住院大厅,方便门急诊楼和住院楼的病人到医技楼进行检查。医技楼各个功能科室都有较强的专业性,本方案严格依照医疗工艺流程,并从方便病人使用的角度,对平面功能布局进行设计。所有候诊厅都布置在靠近医疗街的内侧,中间是功能用房,医护人员活动区布置在外侧。

放射科布置在医技楼首层,设在该位置最方便急诊病人使用,同时还可以尽量靠建筑外墙布置,减少电离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各科室的病人流线、医护流线和污物流线均分开设置,减少流线交叉。手术室布置在最顶层。手术室内的洁净走廊还分设了两种功能的走廊――医护走廊和病人走廊,而手术室之间的医护走廊可同时方便医护人员照顾几间手术室。icu设置在住院楼,通过连廊可直接与手术室连通。

(3)住院楼设计

住院楼位于场地北部,共15层,采用直线型布局,北面围绕着生态园林景区,使病房区获得了最好的日照、通风和景观效果;南面与医技楼、门诊急诊大楼形成中央的医疗街,出入院大厅正对医疗街,交通联系十分便利。住院楼首层设置了住院大堂、出入院办理、中心药房及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其余各层均设置东西两个护理单元。公共垂直交通和医护人员﹑洁净物品专用的垂直交通设置在两个护理单元之间,公共交通与医护人员交通相互独立;污物专用垂直交通设置在每个护理单元的尽端;医护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并行,贯通整个护理单元,实行医患分流,减少流线交叉干扰。大部分病房朝向东南并面对景观最好的生态园林景区,具有最好的通风、采光、日照和景观,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康复环境。医护人员活动区布置在平面北侧,便于与医技、门诊等部门联

系。护士工作站设在护理单元中部,可以随时照顾到所有病房。

医疗环境的设计是一个继续深化过程,在门诊楼的方案设计初始阶段,就要考虑到医院工艺布局的设计、调整及优化,医疗空间专业规划,医院空间、功能要求及病人的心理的材料规划设计,色彩、灯光、音响及绿化等环境设计,人性化的就医环境设计,包括无障碍设计及安全设计,医院特征及病人心理的标识向系统设计,现代化医院及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使得医院的建筑设计在满足其复杂功能的同时,要求塑造一个高度运行的、井然有序的医疗空间与医疗环境,面临医疗功能的构成复杂化与专业化,要求设计师要充分理解现代医疗环境及医疗空间的要求。

医院急诊科门诊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功能分区资源共享绿色医院

一、项目概况

位置:项目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城东北方向。建设用地东侧隔路(12米)与县城居民区相连,南侧紧邻居民区,西侧临百草岭大道(36米),北向紧邻西河河滨路(18米)。用地平坦,交通便利,周边城市设施配套较为完善。

用地:项目用地面积32668.2 (合49亩);总建筑面积55148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总建筑面积29253 ,二期总建筑面积25895;医院建设按照国家制定的二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执行,具备二级综合医院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设置病床数499张。总的建设目标为,一次规划设计,分两期实施。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公用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等。主体工程包括住院楼、门诊楼、急诊楼、医技楼等;公用辅助工程包括供电设施、供排水设施、通风系统、停车场、周边道路等;环保工程包括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间、相关绿化设施等。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1年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和道路红线及设计委托书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1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1.建设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通知单和地形图

12.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定位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和任务书

13.国家相关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技术规范和规定

14.当地政府提供的规划意见书

三、项目目标

1、创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康复、休闲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医疗中心。

2、以人为本,体现对医院内的各种使用者的关心,创建适宜的就诊、工作空间。

3、尊重地方建筑文化和地域特色,将现代化的医疗中心和大姚传统建筑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4、注重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设计理念,营造温馨、舒适、人性化的绿色医院。

四、总体规划布局

1.大姚平安医院作为独立的建设项目,医疗用房的功能基本完整,科室配置基本齐全,可以独立运营发挥自身效能,根据规划的发展,总图预留了部分用地,可增加和完善其它医疗服务功能。

2.沿用地西北角各退让道路约25米,布置医院一期主体建筑(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一期主体建筑南侧预留二期医技部和二期住院部,一期主体建筑在西向百草岭大道和北向西河河滨路一侧各留一至两个出入口。门急诊是医院最前沿的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的场所,门诊部具有功能、流线、使用人群复杂的特点,因此将门诊部面向百草岭大道,毗邻主要人流来往的干道,是展示医院形象的所在,是整个区域的构图重点,占据首要位置;住院部位于医疗区的北侧,在干道西河河滨路上有较好的景观,南面全部为病房,面向开阔的绿化庭院;医技部位于两者之间,便于衔接住院部及门诊楼两者的功能。

3.其他附属用房呈现分散而又联系的布局,其中职工活动中心和保障用房为一期建设,行政楼、实习生公寓、食堂为二期建设,附属用房与主体用房有一定的间距,且联系紧密。

五、交通组织

本项目在西向临百草邻大道(36米)一侧开设一个门诊主出入口和一个急诊出入口,在北向的西河河滨路(18米)路开设一个住院人员出入口,在东向的规划路(12米)设置一个后勤供应出入口。以主体建筑为核心,内部主要道路(7-9米)呈环形设置,行政办公楼、后勤供应房和职工食堂等建筑与主要道路各自连接,在主体建筑的西侧、北侧设置集中式的停车场,在各个行政后勤用房周边设置小型的停车场,各个功能区周边均设置消防通道或环道。满足消防疏散要求和方便管理,区内道路宽度约6米。静态交通方面考虑地面停车,主要停车场位于主体建筑周边,停车位能满足院区停车需要。

严格规范内部人流、车流及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洁净物资与废弃物均设独立的通道与出入口,做到清洁路线与污染路线分开,互不交叉。医院主入口设于城市干道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界面,根据门诊的特点,设多个出入口,方便各种就医人;污物出口设于南侧城市支干道上,远离门诊主入口,出口隐蔽。

明确各功能联系,医院各功能楼布局联系疏密有致。纵观全局,医院建筑按照其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进行集中与分散设计。医疗区的医技与门诊、住院紧密联系,门急诊部与住院部的病患与医技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将医技楼设于门诊楼与住院楼之间的交通枢纽上,通过水平和垂直交通元素进行有机的联系,使得总体分区合理,开合有致。

六、绿化景观

本项目在主体建筑东侧和南侧成片绿化、集中造景;草坪、 灌木、乔木、观赏类花卉与点缀在绿树花木丛中的亭台楼阁以及艳丽的广场砖相得益彰;内部环形道路东侧和南侧做带状绿化,西侧沿百草岭大道和北侧西河河滨路作二级道路景观绿化和生态式停车场,多层次、多维度的绿化方式,绿化系统由自然原生态景观、屋顶功能绿化、屋顶节能绿化等构成,形态丰富的绿化方式与建筑之间形成穿插与渗透的亲近自然的空间和错落有致的景观,满足了医院生态景观需要,以及病患、医生的活动、休憩之用。其他小面积绿地,分散于整个区域,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本方案强调绿色景观与建筑融合,将自然的阳光与空气引入建筑内部。自然园林的“治愈力”和现代医疗一起,共同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七、节能设计

大姚县属于VB(温和地区),设计需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189-2005的规定,住院部的病房全部朝南,门诊部和医技楼朝西向房间的外窗设置水平遮阳板,楼电梯间、内走道全部自然采光,屋顶设置太阳能集热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门诊大厅为玻璃采光顶,侧向百叶自然通风,围绕大厅做垂直绿化。

在多层建筑及退台屋面设置屋顶花园,既调节了微气候环境,又起到保温节能、雨水利用、美化环境、保护建筑等作用。

八、人性化设计

设计中强调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

1、布置富于乡土意味的中庭绿化,让人性回归自然;

2、缩短医患步行距离,减少高度转换,清晰科室方向性;

3、无障碍设计,大到医院规划布局,流线控制,小到功能房间以及建筑施工的细技末节,无不体现这一原则。

九、建筑造型

在提倡自然环保与强调资源整合、集中管理的双重考虑下,采用了高低结合的相对集中式设计。兼顾到水平式与集中式的优点,功能分区明确,流线便捷、清晰,住院部为高层建筑,相对垂直发展可集中管理,留有水平发展空间,门急诊医技楼为多层建筑,总体上错落有致,有利于丰富造型。医院作为一种公共建筑,同时存在着公众形象与医疗场所两种外形特质,建筑外观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建筑外墙以中黄色涂料加纵横向分格缝,摸拟铝塑板效果,女儿墙采用白色架空金属栏板,外窗采用结构梁柱自然划分,门诊部西向沿窗上口外挑横向遮阳板,居中门厅采用大玻璃幕墙。

雅致明朗的立面色调,简洁精致的建筑细部,以及穿插其中的退台绿化,让医患置身其中倍感温馨舒适。

十、主要单体建筑功能设计

1.门诊、急诊及医技楼

门急诊楼为四层,医技楼为六层。

门诊部以尺度开阔的中庭组织建筑入口空间,在视觉上是空间系列的高潮和导向中心。医院的所有部门都围绕着一个大型的中庭布置,垂直交通电梯,公共活动场所以及植物、水景、照明等都有秩序地设于中庭周边,创造了一个有静有动,构图丰富,充满生机的公共空间。

门急诊及医技楼采用医患分流,洁污分区的布局。患者由西北侧入口广场进入门诊大厅,由电梯到各层诊室,各门诊医技侯诊区由景观共享大厅连接,使患者的就诊检查路线便捷。医护人员由南北两侧进入门急诊医技楼,经过卫生通过,由医护专用楼梯及通道到达工作区域。将急诊和急救分开设置,急救的绿色通道,可保证危重病人的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与放射、手术部的便捷联系使急救功能更加完善。

2.住院楼

住院楼为九层,一期有250床,分为中医老年病科、内科、妇产科、儿科、外科、五官科6个护理单元,每护理单元30床左右,各护理单元的端部设置科室手术室;污梯及餐梯分设于护理单元两端;病房全部南向布置,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医护用房成区设置,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

住院楼的退台屋顶花园,为医患提供了欣赏风景和沐浴阳光的休憩场所。

3.手术中心

采用梳状多通道的布局,医生设单独出入口,手术部与各ICU间同层布局,既可避免术后感染,又是对危重病人的尊重。

十一、设计心得

医院是一个经济性及持续性的医疗机构,它会因为社会的变迁,医疗设备的更新或医疗观念的改变而产生相对的成长,因而医院规划建设必须要有前瞻性,在医院建设开始前应充分调研、周全策划、准确决策、科学规划。

大姚平安医院属民间资产、个人参股、自筹建设,为配合医院的成长,预算的编制,经营方式及土地取得等各项因素,建设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在处理好目前建筑布局的前提下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且让未来的建设能依循总体功能脉络发展,使未来延伸的建筑与老建筑无缝对接,达到流程顺畅,资源共享,这样既可缓解建筑方资金压力,又能更好的适应飞速发展的未来。

医院急诊科门诊工作计划范文6

这座集门诊、住院、120急救中心、儿童医院及功能科室于一体的综合大楼,创西北地区单体建筑面积之最――总建筑面积113000m2,高度68m,地上16层,地下3层。大楼一至三层为门诊,四层为手术室、急诊、ICU,五层至十六层为住院科室。

该医疗综合楼于2005年4月16日开工,历经5年多建设,总投资达8亿余元。新大楼的投入使用,使医院的床位增至2076张,医用建筑面积达到270000m2。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标志着医院步入了国内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行列。

然而在几年前,兰大二院还面临着医疗用房严重不足的情况。占地155亩的医院,总建筑面积才116900m2,医疗用房面积仅有35000m2,而且多为平房和简易小楼,房子多为上世纪50年代修建。这些成为了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既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医疗、保健需求,也使院内许多优秀专家外流,严重影响医院的学科建设和技术进步。鉴于此,医院开始实施自己的改扩建计划――第一步,拆除医院的老住院楼,在原址建一幢医疗综合楼。

2005年4月,新医疗综合楼开始建设,它不仅有利于改善医院健康医疗的环境,提升医院社会形象和建筑品位,而且有利于加快兰州市的旧城改造,改善该地段的建筑环境,丰富城市景观。

2005年12月30日,医疗综合大楼正式奠基。

综合大楼处处有亮点

新医疗综合大楼的竣工,使兰大二院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分层挂号解决“三长一短”问题

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三层门诊各有侧重,考虑到儿童、孕产妇就医的不便,将儿科门诊、妇产科门诊以及放射科放在了一层,二层则设置外科诊室、检验科、心电图脑电图室,三层分设各内科诊室、透析中心、内镜中心、病理中心,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门诊每层都设有挂号和收费窗口,医院配置新的挂号收费系统,方便快捷,一二层各设有15个取药窗口,通过窗口边的电子显示屏,药品信息一目了然。门诊开设228间诊室,提高了诊疗质量,彻底解决患者就诊时“三长一短”的困难。

*5中心拓展服务领域

急救中心是医院的窗口,是体现医院医疗水平的最佳平台,搞好急诊工作,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兰大二院的急救中心是甘肃省重点学科、甘肃省急诊医学部级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在省急救、危重病医学领域占据着领军地位。中心目前拥有急腹症外科、危重病科及创伤外科三个亚专业学科,形成“院前急救+急诊科+EICU”的科学、合理的救治系统,已成为急救中心的救治特色之一。

目前,该中心增添重症呼吸机、中央监护系统、心肺复苏机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设立了直通各功能检查室、手术室、ICU救治中心的绿色通道,设内、外科急诊留观室、危重抢救站,根本上改变医疗急救模式,与国际医疗急救水平接轨。

综合楼后急救中心实际拥有床位73张(含抢救床位5张),有24小时开放的检验、超声、放射、心电、急诊手术室、急诊药房、挂号收费室。急救中心于2010年11月搬迁入新综合楼,创建了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外科更名为创伤外科,输液中心功能并入急诊管理,发热门诊、肠道呼吸道门诊也并入急诊管理。在处理各种急危重病方面已显现独特的优势;在外科创伤急诊方面,对意外伤害、交通伤、多发伤、复合伤、急腹症等疾病从诊断到抢救直至手术均以快速有效著称。

内镜中心总面积达1600m2,位于综合楼三层的东南区,实行集中区域化管理。对内镜进行统一的清洗消毒,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其中专门的内镜洗涤中心,规模较大,是一体化、系统化的大型内镜诊疗中心。

检验中心总面积1000m2,是目前甘肃省内开展检验项目最全、检测速度最快、检测技术较先进的大型检验中心。拥有西北地区首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流水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水线、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流水线、特种蛋白仪等先进设备,达到95%的当日检验报告率。

透析中心是甘肃省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中心,共有透析设备32台,严格按照国家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布局,具有独立的配液室、复用室,具备了多种血液净化技术。投入使用后,预计年透析将达1.6万人次。

超声中心新购进中高档彩超设备10台、1台TCD,配备20间放有彩超设备的检查室。中心运用全新的叫号系统、局域网设施,并设置了现代化的示教室。

*整层的净化手术室,改善了医院的硬件设施

在综合楼的四层,医院将整层设为洁净手术室,总面积约4500m2,数量、面积均创省内之最。建成洁净手术室26间,其中8间百级净化手术室,16间万级净化手术室。日手术量过百台,极大改善了医院的硬件设施。

*花园式共享中厅提升人性化指数

由于医疗综合楼体量较大,为确保综合楼内部的采光,设置花园式的景观中庭,为前来就医的病患提供明快、舒适的就医环境。

*岛型住院病区、人性化的阳光房

医院七至十六层为住院部标准护理单元,每层分两个护理单元,医疗综合楼共计床位2076张,是全省之最。每个护理单元采用中央为医护用房,周边采光区域为标准病房的岛型护理单元,在走廊的尽头设置圆弧形的阳光房,解决了长走廊的采光问题,并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阶梯规划再谋发展

医疗综合楼项目仅是兰大二院全面改扩建的第一步。据了解,早在本世纪之初,兰大二院就规划了更严密的总体设计规划,计划分三期完成医院改扩建任务――

在医疗综合楼项目完成后,医院将完成400床住院楼的项目。计划先拆除70年代的老住院部楼,在原址上建一座400张床位的内科大楼;在旧门诊建一座60000m2的康复大楼;改造教学大楼,原急救中心将改造成研究生公寓,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建设科研大楼,确定科研方向,建立分子学,生物学等高水平实验室,完成确立的攻关课题和项目,造福人类健康事业。

建设医院道路,改造管网,做好绿地规划,创造优美环境。这是医院建设的第二步。

建设的第三阶段,就是完成医院配套设施及辅助医疗用房的建设,全面完成医院规划建设任务。

全面建设展示新风貌

怎样的改扩建规划是经得住考验的?医院领导告诉我们:从项目的立项开始,工程的每一步都必须经过医院领导及专家召开方案论证会讨论通过才可以实施。在招标过程中,医院一直坚持六个设计理念来考核设计单位的设计实力:

第一,改扩建设计要完善全院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第二,要满足集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医院功能需求;第三,要结合现代化医院管理的竞争力设计;第四,要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第五,要建立独具现代风格的院区形象,成为符合甘肃省期望的重要城市建筑;第六,结合国情与省情设计,并在结构、机电专业与投资控制上结合实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