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范例6篇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范文1

一、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终生职业经历。与职业不同,职业生涯是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连续从事的职业发展过程,还包括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职业生涯可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外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而且还应得到组织的大力支持。个人努力与组织管理相结合,科学、公正的进行评定,才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图书馆员,应与图书馆相结合,在对自身客观条件进行测定、综合分析、权衡、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这就是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障碍

1.图书馆职业自身局限性。图书馆员职业比较单纯、活动范围有限。图书馆专业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在中国它产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至今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专业面较窄,服务范围较小,只限于各种图书馆。

2.社会大环境障碍。首先,理论水平低。我国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历史短,应用水平都还比较低,理论与实践的水平都不高。相当多的机构都还没有开始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自然无从谈起。其次,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人员。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既要考虑图书馆个人所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计划,即组织的有效需求;同时又要根据每个馆员自身的素质、兴趣、爱好、工作能力、科研水平等多方面进行评估,综合评定后,才能确定一段时期内某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组织、个人的积极协商与配合完成,更需要在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

3.组织环境障碍。目前,大部分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不利于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虽然图书馆是社会三大支柱之一,其地位是重要的,但事实上,很多地方都没有充分重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自觉不自觉地把图书馆作为安置家属、富余人员的地方;再加上图书馆人员收入低于其他人员,直接影响到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很难留住,就是在岗的,也有一部分人不安心工作,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没有自豪感,其他人也不太认同他们的价值。加之图书馆本身也不重视,相当一部分图书馆没有对馆内人员进行正确的人力资源评价,对图书馆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和培养人才的计划,因此就没有能力对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

4.图书馆员自身的惰性。这主要是个人原因。由于图书馆工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容易使人滋生倦怠,加之图书馆的工作岗位比较固定,大部分馆员长期从事某一职业,势必会产生惰性,部分馆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没有规划过,安于现状;对自己的学历水平、业务水平、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没有既定目标,没有努力的方向;自身缺乏职业规划与管理的观念。也有部分馆员虽然职业进取心强,也有既定的奋斗目标,但因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组织的有序管理,仅凭自己的感觉来评价、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其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则大打折扣。

三、清除障碍,为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基础

1.从大环境着手,依靠社会的力量。首先,积极引进人力资源理论,加强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水平研究,并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图书馆要培养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并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制订比较完善的管理政策,科学分析员工的潜质,指导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第三,制定科学、公正的人事管理制度,保障人员的合理流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要制订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保障图书馆员的自身利益。

2.建立竞争机制,加强竞争意识。首先,社会应该重视图书馆的发展,从观念上根本转变对图书馆的看法,从资金、人力上积极支持图书馆,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其次,图书馆组织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竞争机制,制定合理的用人政策和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原先沉闷的图书馆动起来,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一来可以增强图书馆员的职业新鲜感,提高工作效率;二来可以加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促使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第三,打破以往单一的职称晋升模式,开辟多种多样的晋升途径,充分调动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3.提高图书馆员自身素质,应对竞争。转变观念,加强危机意识。图书馆要使图书馆员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图书馆员愿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图书馆员,要清醒地认清环境,增强职业敏感性和职业危机意识,积极配合图书馆组织,完成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正确评估,正确定位。图书馆员应站在客观的立场,在组织的帮助下,实事求是,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评估,给自我以正确的定位,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避免因评定不当而给自己和组织带来的不良后果。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范文2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教育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就业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科学规划个人的职业发展,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对职业发展规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社会经济大环境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对自己面临的客观现实和自身条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对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职业规划理念概述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还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估,即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的了解,其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所适合的职业和职业生涯目标作出合理的抉择;二是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估周边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三是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合理、可行的职业目标的确立决定了职业发展中的行为和结果,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四是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五是制定职业生涯行动计划与措施,主要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轮岗等方面的落实措施;六是评估与回馈,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其目的是及时根据各种难以预测的变化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对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基本认识

l.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处于探索阶段

一是从年龄特征角度进行判断,即试探阶段(25岁以前)、创立阶段(25—45岁)、维持阶段(46—64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维持阶段又可分为成长与停滞两种状态,有人在此时期继续成长,有人在此时期停滞不前。按照这种判断方法,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阶段应处于第一阶段即试探阶段。但是,由于第一阶段年龄跨度较大,涵盖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年龄段的群体,而实际上这三个年龄群体的职业发展特点是有显著差别的,按此来判断高校毕业生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不太合适。

二是从人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并结合具体的年龄以及职业需求特点,分析判断某一群体属于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阶段。从年龄上看,高校毕业生大都处于18—25岁;从职业需求上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还没有确立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对职业有较强的需求,对于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解,希望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期望从事合适的职业。因此,从整体来看,可以大致判断高校毕业生处于职业的探索阶段。

2.大学生职业发展探索阶段的特征

一是在探索中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和喜欢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希望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期望从事不同的工作,进行试探性的职业选择,在探索中逐步选定合适的职业。二是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职业决策任务。探索阶段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尝试期、过渡期、实验和初步承诺期。不同的个体由于职业经验和个体成熟度不同,在职业需求和职业决策任务上会表现出差异化的特征。

尝试期职业决策任务:个人对需要、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等因素都有所考虑,并通过幻想、讨论、课外工作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性选择,鉴定出可能的合适工作领域和工作层次。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职业偏好。

过渡期职业决策任务:个人已经进入人才市场或专门的培训机构,能够考虑现实问题并试图补充对自我认知的看法。这一时期的职业发展决策任务是明确一种职业取向。

实验和初步承诺期职业决策任务:这一时期个人已经发现了一个大体上合适的职业,开始从事第一份工作并试图把它作为可能的终身职业,在这个时期承诺仍是暂时的,如果第一份工作不合适,个人可以重新选择。这一时期的任务包括:实现一种职业倾向,发展一种现实的自我认知,了解更多的机会。

尽管不同的大学生个体在选择职业时处于探索阶段的不同时期,但在确定职业之后,基本上会达到或超越第三个时期。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

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是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时期的大学生,他们对职业显示出较强的偏好,却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规划。目前,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职业规划相关知识匮乏,给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以及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不能准确地定位自己,直接影响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大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非常盲目,对以后的发展道路更是感到迷茫。

2.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普及

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真正普及的面还不够广,尤其是内地一些专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一些调查资料也表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工作还比较滞后,一部分高校没有就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重要性向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普及。

3.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就业和成才的灵丹妙药,它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而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只给学生举办讲座或者在毕业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犹如把职业生涯规划当做学生就业的“急救药”。同时,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使职业生涯规划形同虚设,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4.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

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辅导员来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实践性。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较大,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使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力度不够。

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基本要求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属于人本管理的范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倡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内在素质。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所以要为学生创造不断发展个性的条件,创设能够展示个性的舞台。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人的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以及潜能的充分发挥。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大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估,即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奋斗目标。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性格类型、文化资本构成、价值观、职业生涯目标、对成功的评价标准等不尽相同,所以不同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相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也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很好地体现尊重个性差异、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理论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在国外被称为现代企业之导航。目标管理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提出,他认为目标管理有两个层次:一是把目的和任务转化为目标,二是每个成员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自我控制。目标管理包括四大要素:明确目标、参与策划、目标期限和绩效反馈。一般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目标管理:(1)确定使命和战略;(2)制订计划,大目标细化(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完成计划付出努力);(3)工作考察与考评;(4)开始新的循环。

从本质上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管理模式。职业生涯目标通常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细化。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确定大学毕业后的总体目标,并把总体目标细化到每个学期。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高校管理思想

200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待业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毕业后工作难求的局面依然存在,这与大学毕业生择业盲目、缺乏职业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料显示,有40%的毕业生在走出校园后对就业前景感到一片茫然;另有一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什么挣钱就做什么;还有的人随遇而安,找着什么干什么,最终丢掉了专业知识或迷失了发展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对自己做一个清晰的定位,并在大学期间按照一定的目标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并为该计划的实施制定具体措施,增强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为理性地选择职业做必要的准备,而不是盲目地“守株待兔”。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引导性自我管理模式的具体运用

人本心理学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这种潜能是积极的、合理的和现实的。发挥人的潜能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科学的学生管理应以学生的全面、内在发展为核心,为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而创造相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仅要关心学生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科学的学生管理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把学生看做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个性化发展的条件,也是个性化发展的结果。

五、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设了一个能让人全面发展的机制,间接引导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它是引导性自我管理模式的具体运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教师应由命令者变成建议者、引导者,协调大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和协作,最终有效地完成个体规划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会明显增强。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学生本身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在这种角色转换中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引导他们走上自我管理之路,大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郝颖,丁广龙.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4). 

[2]马乐章.吴建卫.职业生涯管理初探[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0). 

[3]曾玉芳.职业生涯没计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障碍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6,(1). 

[4]李文静.员工职业生涯的心理契约的动态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4,(10). 

[5]林泽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范文3

笔者选取15所高校(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安邮电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中医学院、陕西理工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收回1946份,有效收回率97.3%。调查数据通过SPSS11.0进行因素分析统计处理,并借鉴相关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发现陕西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内容的“单一性” 大学是大学生职业发展和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学生除了接受就业指导方面的理论教育,更要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转变的准备工作。调查显示,87.5%的学生表示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内容主要着眼于就业政策介绍、求职方法与技巧培训;75.3%的学生反映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实践方面的内容。以上数据反映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呈现出单一性,并成为陕西地方本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桎梏。

教育工作的“季节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的始终。调查显示,95.8%的学生表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连贯性。63.7%的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才开始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知识。24.1%的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正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季节性”使毕业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充分的准备。

教师队伍的“非专业性” 调查显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中:专职教师仅占2.1%,院系辅导员占48.6%,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占23%。可以看出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主要是由各院系辅导员和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和极少数的专业教师组成。教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知识缺乏,要使他们掌握并运用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师队伍的“非专业性”也是陕西地方本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和影响着陕西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与高校教育相关的原因。

传统就业观念的长期影响 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内涵,就业指导只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仅只是对在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和择业指导。调查显示,95%陕西地方本科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归口于学生工作处的分支科室或就业指导部门。以就业指导代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下普遍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毕业生一直实行的是“统招统分”的就业体制。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方式的转变,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市场化的毕业生资源配置方式,使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不仅成为一种可能,而且成为一种必要。长期的“统招统分”就业体制使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生存的土壤,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缺乏完善的教育指导体系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必须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和改革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系统和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是“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开展的保障。调查显示,91%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在回答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主要来源于什么渠道时,仅有14%的学生选择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93.6%的学生表示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可以看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仅是作为边缘学科并没有纳入正规的教学体系,作为选修课在部分学生中进行“试点”,没有大纲、缺少教材等。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些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几乎为零。高校尚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中心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必然导致教育工作的“季节性”。

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到位、做深入、做出实效,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数量不够,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且自身工作繁杂,专业背景差异较大,只是对学生就业和管理工作比较熟悉,要让他们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需要高校非常重视其机构建设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经常组织他们进行专业性的学习,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才能引导学生调整观念,看清发展趋势,使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符合社会的发展,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师资队伍需要高校对其师资队伍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支持。所以,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专业化和职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效能的发挥。

对策研究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实践教育是检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体系。就各年级的阶段目标看:

一年级主要是职业生涯规划普及知识教育,进行初步的测试与心理辅导;

大学二三年级主要是将职业生涯相关的理论课程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同时,在学生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介绍相关企业的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对自我知识、能力、素质的了解,培养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组织学生在寒暑期及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将能力内化为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成长。

大学四年级主要是提供信息与咨询、设立招聘会等,帮助学生修正就业观念,从而做出科学的职业选择,找到理想和适合的岗位。

只有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每个阶段的内容,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倾向,提高职业技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

全程化与阶段化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全程化的工作,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应循序渐进地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整个学习过程,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分阶段、分任务进行,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联系,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流程: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适应期,帮助大一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与校园环境,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以及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

大学二年级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期,帮助学生塑造和完善自己,使其努力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认识自己,协调人际关系,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协调统一,以及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大学三年级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向期,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社会,明确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确定自己的职业定向,使职业目标更加具体化。

大学四年级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冲刺期,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职业生涯危机,使大学生努力追求大学学习生涯目标的达成,实现充分的理想的就业。

通过四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之具有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基本素质。只有全程化与阶段化相结合才能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范文4

在对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尤其是在其职业规划方面虽有86.7%的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和职业兴趣,对自己目前的档案管理职业发展状况满意基本满意的占85%。但认为影响自己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因素是缺少发展机会和空间工作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自身发展的占到了65%。在被调查中虽然大多数都比较喜欢档案管理事务中的管理工作。具体业务工作和编研工作学术研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我们档案工作者很重要的84人达92%;而对自己今后的职业打算是安心档案 管 理 工 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 有55%;认为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最需要的条件是需要个人再继续努力学习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有58%;回答是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多创造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学校主 要 领 导 多 理 解 和 支 持 档 案 管 理 工 作的55%。这说明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基本是好的,但需要个人努力学习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多创造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学校主要领导多理解和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其中有40%的人员对自己的档案职业生涯规划知道很少或不知道,这说明学校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体系尚不健全,档案管理人员对自己目前的职业规划空间和职业能力不很明晰,缺乏体系的规划培养。这部分人员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前途表现出明显的职业顾虑。同时也说明在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人员中实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一、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档案管理人员认清自己事业发展目标的需要

档案管理人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人生事业目标。这一目标是建立档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入地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从而明确自己内心的需要正确认识自身的特质,以及自己现有的综合条件与潜在的发展可能。并评估个人发展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而树立自己明确的档案管理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对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近百人的调查中就有40%的人员对自己的档案职业生涯规划知道很少或不知道,所以在高等学档案管理人员中做好其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档案管理人员进一步认清自己事业的发展目标。

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进一步增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性、计划性的需要

由于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和意识的了解和认识,不少档案管理人员对自己的成长发展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哪些努力可以达到这些发展目标。现在自己处于什么层次的发展阶段等问题在自己的头脑里一直是模糊的或者说是不清楚的。有的甚至从来就没有这样考虑过缺少自我发展规划的需要和意识。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只知道服从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的安排以完成单位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任务为目的,没有什么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事业发展目标工作是比较被动的,当工作不满意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发展时往往就会归因于外界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制约,认为自己尽力了没有什么办法克服困难。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调查中对自己近3-5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个人没有明确目标占13%。有30%的人员对自己近3-5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不知道,从未规划过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规划过但目标不太明确。其调查结果也说明做好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有助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确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实现自己的规划及人生价值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

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档案管理人员发掘

自我潜能增强竞争能力的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然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详细的发展内容和科学的发展策略。在这些内容中对于发展重点及其选择一定是在全面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发展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树立发掘自身潜能的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感受。自身存在的潜能发展自我观察体验的能力掌握开发自我潜能的方法积地开发自我潜能。所以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把握机会在确认自己核心优势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以积极的心态设定目标全力拓展优势突破思维的自我设限实现自我超越。档案管理人员要善于从认识自己的特长开始发掘潜能,经常给予自我积极的暗示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树立发掘自身潜能的信心,在实践中才能持续释放自己的潜能。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未来发展重点一定是有利于发掘自我潜能并使其持续增值成为增强个人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突破点。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范文5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课程的现状

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看清就业形势,加强对社会了解的同时,也能增加自信心,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所规定计划。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就目前而言,当下中职生的职业规划课程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职业规划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1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1.1 严峻的就业形势的要求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高等教育近几年的扩招,涌入社会市场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所要面临的这种就业压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中职生应该在毕业前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使得就业时不再迷茫无措,而是拥有自己的就业方向与目标。简而言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教学,要重视加强其职业规划课程的有效开展。

1.2 日新月异的职业环境变化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科技不断的发展,社会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知识与资讯的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学生在校所学习到的知识,大部分在毕业后发现与社会实际脱轨,以前那种一生从事并致力于一个工作岗位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就目前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该把自己的职业规划立足点放在整个人生的规划上,而不单单只顾眼前,不能只满足当下,应该长远考虑自己的人生职业发展。在规划中,把个人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面对社会革新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做出相应的职业生涯安排与规划,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3 克服中职学校教育体制缺陷的要求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根深蒂固,所以中职学校尽管教育管理体制以及教学都进行了改革,可是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发展。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过分重视知识的记忆与习题的练习,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二,过分重视学科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第三,过分重视智力因素,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爱好多方面的培养。

1.4 提高综合素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的部分。在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自身条件进行深入了解,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目标;要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发展的状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要让学生自主弥补自身的不足,为自己职业发展生涯目标而不断努力。通过教师对学生职业发展生涯有效地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

2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国家一直强调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可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由于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视度不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意义。所以在教学安排上存在很多问题,单纯的开设专题讲座或者报告,也没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最终只流于形式。

2.1 教学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通常教育课程时间为一学期,在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多实践与内容上的冲突。课程有的开设在一年级学生,有的是二年级学生。不管是中职教育的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学生,对职业规划课程都相对较为陌生遥远。因为都属于在学习初期,专业课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对自己的个人优势以及兴趣爱好的方向都相对不了解,不能较快地确定自己职业生涯目标。因此,这个时期不适合给学生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只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即可。

2.2 教师专业性不强,教学内容远离实践 担任中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教师,部分都是非专业职业的教师,一般都是思想政治教师兼职代课。所以,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一般只是偏重教材理论知识,对于职业实践中的调研比较少、导致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其说服力不强,有时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轨。

3 指导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对策

3.1 注重职业教育规划课程的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必须要树立“以就业为指导”的理念,将其设置为职业生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从中职学校一年级就开始树立职业意识,把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育融入到在校的全部学习生活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择业观;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进行分阶段教育,设置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为自己制定适合的职业生涯目标;加强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指导,积极鼓励学生,让其对自身充满自信,做好正确的求职心理准备。鼓励学生开发自主创新意识。进行自主创业。

3.2 开展多样化教学 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多给学生制造职业培养的机会。可以开展职业技能比赛、社团活动等,给学生创造实践性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自我能力的展示,对自我做出相应的肯定。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辩论会,招聘模拟会等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我专业知识技能,定期开展的调研活动,了解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深入研究了解中职生求职的心理需求以及生活工作中的成长特点。从而对学生教学,从理论到实践,增强教学指导的权威性。

4 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重视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以“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和对策”为题,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对策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简要分析,指出学校必须对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进行不断地革新,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对职业教育生涯内容做以调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与方向,不断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建娣.完善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职业,2011(02).

安全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范文6

关键词:人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人本管理下的最高境界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只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自身。因此,企业协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提供相应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条件,本身就是人本管理的体现。

一、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深入,一些管理规范、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开始尝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但总的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

1 针对性不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个人对自己缺乏了解,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相脱节,没有考虑组织战略需求,很少对员工分层分类规划,没有针对。

2 重视程度不够。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大多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少数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过规划,还大多存在目光短浅的现象。

3 缺乏职业精神。个人缺乏职业精神,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职业规划。另外很多企业把“规划”和“实施”看做两张皮,导致规划与实施脱节。

4 规划主体错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主体错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个人,但现实中个人难以成为规划的主体,家人、企业往往把家人的期望和组织的需求硬性强加给个人,造成职业规划主体错位。

二、以人为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个人和组织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就需要组织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把员工视为人力资本进行开发和利用以使企业增值的同时,也要尊重员工、为员工的个人前途着想,实现组织和个人双。

1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个发展良好的职业不仅能带来美好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能带来精神享受,实现人生的最高追求。因此,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显得非常重要。

(1)个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各个阶段中自我发展、职业发展及家庭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有利于改善个人对人生观的看法。

(2)在职业规划中,员工必须分析自身的优势、不足、价值观以及潜能,还要分析环境带来的机会与挑战,有利于更好地确定职业目标。

(3)有助于职业目标的有效实现。一个人一旦知道了个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就会通过自身努力去消除这个差距。

2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经营目标,但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因此,组织协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1)组织的持续发展必须依托相应的人力资源。组织通过对人力资本存量进行规划,形成一个“职位升降资格图”,一旦出现空缺职位,就可以立即找到替代者,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2)组织通过对员工的潜能评价、辅导、培训等为员工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岗位适应性的提高也能大大提升员工的满意度,从而降低人才的流失。

(3)当企业发生兼并、收购重组等事件时,组织机构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能力和自信心得到提升,就能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

(4)协助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足员工职业发展需求。

3 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

(1)早期阶段(工作至40岁)。是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个人与组织磨合、适应的过程,它包含一系列的角色和身份的变化,是一个人变得安定和实现目标的阶段。作为个人,首先要培养积极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入组织后,应积极融入到组织中去,接受组织的文化,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次,应及时熟悉组织环境、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和企业文化,掌握工作技能,了解自己职位的权利和义务;第三,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组织,首先要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全面了解组织管理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掌握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其次为新员工提供职业咨询,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三是为新员工提供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对员工严格要求;四是对成长和成就感有较高需求的员工给予更加丰富的工作内容。

(2)中期阶段(40岁至55岁)。在职业生涯中期,由于职位上升困难,许多员工会有挫折感,开始动摇早期确立的职业理想,因此,他们需要重新做出职业选择。作为个人,一要适当降低职业目标,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职业目标,一旦发现目标出现较大偏差要及时调整;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如果不重视学习,必定要被社会淘汰;三要缓解压力,保护身心健康,平衡好自我、职业和家庭三者关系。

作为组织,首先应该给他们提供必要的职业信息,同时予以培训和辅导,以增强员工对职业变化的适应性;其次通过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等途径减轻员工职业高原所带来的痛苦,以激发其新鲜感和潜能;三是对于那些有晋升潜能的员工,组织要建立公正、科学、合理的晋升通道;四是帮助员工处理好自我发展、职业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植树造林

下一篇监事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