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运营范例6篇

城市运营

城市运营范文1

关键词:城市资源; 政策运作资产经营

Abstract: City resources include natural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and latent resources, has a solid feature and characteristic value. City policy operation and city asset management is the city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basic method and main way. Advance a city to resource operation, should seek a public welfare maximization, resources, long-term habitat grace, through innovative ideas, actively campaigning and expansion of resources, more fully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city resources; policy operation of asse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城市是人与物的社会性、自然性、历史性空间集成,城市发展依赖于城市影响力空间的集成资源。城市资源运营指城市政府按市场经济规律,对城市影响力空间的集成资源,通过政策运作与资产经营进行优化配置和开发营销,以获取城市发展的最大化公共绩效与长效化社会功利,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今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和有效途径。

一、城市资源及其构成与特征

城市资源是指城市影响力空间(亦即城市的经济、文明辐射空间,含行政区与非行政区、规划区与非规划区、国内与国际)内自然、经济、社会及其历史诸要素的总和。从存在方式与表现形态上,城市资源可分为:

1、自然资源。指城市辐射空间内,其中主要是建城区或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山水、植被、矿藏、物产等自然生成形态的经济性资源。

2、人文资源。指城市影响力空间内,其中主要是建成区内历史遗存与现实创造的各类表象性基础设施、文物古迹和行政管辖区内的民众传统习俗、社会文化底蕴、城市主流时尚等人文现象,包括各类显形的物态性资产、不可传播的实体性文化与可传扬的流体性文化,如城市道路、桥梁、楼宇、亭站、管线、路灯、车船等基础设施性公共资产,以及城市文化景观、市民生境、节庆活动和各种本土的源发性文化潮流等社会性、经济性资源。

3、人力资源。指城市人口的数量规模、比例结构、文明素质、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价值标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精神风貌等基本状况和取向态势。

4、潜隐资源。亦即以无形化存在方式为主的潜能资源,指城市整体性影响力、竞争力、创新力和增值力等潜在性和非实体性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理念资产、愿景资产和名誉资产,如城市总体规划、建筑单体或景观设计个案,城市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的特许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 广告支配权,以及城市法制(政策)管辖权、治理权、荣誉授予权、 社会活动统筹权、 区域群团或国际组织缔创权、 缔结权、邀驻权等;弥漫于影响力空间的城市本土历代名人和当代明星的社会影响效应;此外,各种影响城市发展的社会性与自然性有效信息,作为特定的功利理念知识、实践经验教训和物象事态的变异讯息,也是当代城市极其重要的潜隐资源,如市域外传播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模式、新方法,某些自然灾变的声讯数据和民意社情、重大事件等。

究析城市资源的内在构成,不难看出如下特征:

1、实体特征

在物态上,城市资源具有纷繁密集的实物表象特征。

一是依附性。城市资源依存并粘合于城市,脱离某城市或不受特定城市影响的自然、社会与历史资源不是该城市资源的构成要素,在一定时序内对该城市不产生直接的扰变作用。

二是功能性。各种城市资源均具有不同的实用功能和创造功能,其中自然资源和物态性资产主要表现为实用功能,其它资源因受社会人或城市人的能动性支配影响,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功能,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乃至人自身的生产与发展享受功能。

三是人文性。受城市人力作用影响的城市资源既服务于人的生活,又满足于人的需求,更营造出人的生境。这种丰富多彩的人文性彰炫出不同城市历史遗存与现实创造的个性魅力。

2、价值特征

在功利上,城市资源具有普遍适宜的价值时效特征。

一是经济性。城市聚集的大量人口及其纷繁复杂的不同需求,使城市资源具有显著的投入产出绩效和强大的增值能力,这种经济性为城市资产经营提供了广阔而深厚的现实基础和可能条件。

二是公益性。城市资源是城市人(包括长期居留的城市市民和短暂流入的外来旅客)共同享用的环境设施和需求服务,其中,相当规模的功能性人文资源是古往今来的城市政府为主投入建设和提供的社会性公益,并能为城市人共同长期续享。

我国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加之地域辽阔,地貌形态复杂,民族众多,文化纷杂,在城市资源的构成及其特征上,既呈现出物态表象的丰富性,又充满人文涵延的深广性。但由于城市资源运营的市场发育滞后,城市资源的开发营销率低下,其经济性大多沉睡于潜能或潜值状态,更多的城市资源被闲置化或公益化,加之政府公共财力投入有限,使得城市发展长期滞缓,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水平普遍偏低,不少城市缺乏自身吸聚扩张的旺盛活力和强势能力,尤其中西部地区的内陆城市大多工业化进程缓,城市化水平低,现代化程度弱。面对市场经济,通过唤醒城市资源的增值潜能,充分经营和实现其经济性潜值,就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快速健康发展,更多地满足城市人多样性的社会需求,实现城市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加速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

二、城市资源的开发运营

作为重大战略性社会经济资源,城市具有巨大的存量现值、开发潜值和市场竞争能力,这种由城市发展长期积聚和辐射、包容、影响的资源规模及其经济能量,使当代城市跃升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全面步入城市文明的时代,是以城市为主导的城市世纪,是全球展开激烈争夺的城市资源市场化运营世纪。

1、城市资源开发运营的目标取向

城市资源的开发运营包括城市政策运作与城市资产经营两种基本方式和主要途径,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城市更快更好地持续、有序发展,主要是谋求:

①公益最大化。通过开发运营,使城市资源的市民共享性、发展性绩效公益最大化和外向性、社会性功利贡献最大化,既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享受,又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财富。

②资源长效化。在城市资源的市场化开发运营中,城市政府不能仅仅只追求当代一时的最大化绩效功利,还要谋求城市资源世世代代最大化绩效的永续共享,为后世、为子孙更多地谋福利,更好地造福利,虽开发资源而不毁灭资源,虽经营资产而不损消资产,虽谋求现实发展而不牺牲未来潜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优美于永久,创神奇以长利。重点是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本投入,科学创意,超前规划,厉行城市节约,坚决克服常建常毁、常拆常建的恶习流弊,全面减少和降低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损耗,高品质、高品位地精心营建,使子孙后代能够很好地长期续享城市历史人文资源积淀的存量公益。

③生境优美化。人类劳作追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人自身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城市生境的好坏是当代城市人生活质量水平和社会文明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城市政府通过城市资源的市场化运营,努力谋求和实现公益最大化与资源长效化的最终结果综合体现于城市生境的优美化,它包括城市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和现代人性关爱的服务享受等一系列重要考量参数,是张扬城市个性、彰显城市魅力和标示城市竞争力水平的终极目标。

2、城市政策运作

城市政府为追求和实现公益绩效最大化、资源利用长效化(二者亦即功利化)与城市生境优美化三大公共目标,更好地展开、支持和实行城市资源的资产经营,其首要前提和充分条件是必须积极推进城市政策运作。因城市资源中只有部分资产性资源才能进行市场化经营,而城市资产经营也同时必需依靠城市政府的政策推动与组织制导才能充分展开和圆满实现。对不能或不便直接进行市场经营的城市资源,如城市人力资源和流体性人文资源,只有通过城市政府的政策运作,即采取法制规束、政策支持等措施,才能有效地优化资产经营环境,增强市场的资源配置活力,从而间接地辅助和支持城市资产经营。

(1)城市政策运作的主要内容

城市政策运作,显然是以城市政府抽象行政行为为主的城市资源运营方式,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城市政策,集聚、开发、拓展和监管城市资源,最大效能地支持城市资产经营,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功利化与生境化目标。不同城市及其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城市政策,但主要包括有城市人口规模化政策、产业择定性政策、资源整合性政策、资产资本化政策、资本股权化政策、理念物态化政策(如规划实施)、权益出让性政策、人文保护性政策(如反规划)、公益志愿性政策、文化多元化政策、景观艺术化政策、民俗节庆化政策、节庆商贸化政策、荣誉授予性政策、公序制导性政策、市场监控性政策、 城市安全性政策等等,是推进城市发展战略的一系列积极举措,更是培育和支持城市资产经营的基本方略、重要规则与机制保证,离开或缺乏城市政策运作,城市资产经营就难以展开和有序推进,更不可能达到和实现城市发展的取向目标。

(2)城市政策运作的基本要求

城市政策运作,一要求周密,即必须通过广泛调查和认真研究,大量收集、筛选、比较和参验各种客观真实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有效信息,审慎决策,稳健操作,确保政策运作的科学性、公益性、可行性及其后效安定性;二要求合法,即必须受国家与地方性法律、法规的约束;三要求公正,即政策运作中必须合理、合情、规范、透明;四要求民主,即城市政策的制定应符合市情,充分尊重民众权益,采纳民众诉求,并接受社会各界的舆论品评与指正;城市政策的实施应按法定程序或行政程序操作并接受广大市民群众的监督和纠偏;五要求高效,即根据国家与地方法律、法规及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补充、修改、完善政策内容,纠正运作行为,及时为广大市民和城市资产经营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六要求公平,即公平对待城市人的合法权益,公平决处城市事务,公平组织和支持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通过政策运作,为更好地组织、开展和实施城市资产经营构筑强大的政策支持系统与机制保障力量。

(3)城市政策运作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方式

开发盘活存量,吸聚扩张增量,是城市资源市场化运营的内在动因和追求,要求城市政府对城市影响力空间的市场资源通过政策运作进行优化配置。在配置途径上,主要方式有:①政府主导。古今中外,城市政府是城市资源唯一合法的集中代表者和处置决定者。政府主导就是在城市政府的抽象和具体行政行为推动下,引导、驱动直至实现城市资源的存量扩张和增量集聚。②多元参与。在整体上,城市资源由城市政府统筹、管辖和运营,但不同的具体个案资源,则可以实行社会多元化投入建设和经营,既可以是城市内的不同组织与市民个人,也可以是城市外甚至超国界的其它可进入性市场主体。只有大跨度市场空间的多元参与,城市资源的市场运营才会有活力与生机。当代城市政府应特别注重大跨度吸纳多元市场主体,更多地外向配置非本土的区域级、部级乃至世界级城市发展资源。③市场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定律,城市资源运营特别是资产经营必须通过培育市场,实行全方位、多层面的个案竞争,才能获得最大化绩效功利。④社会赞助。这是城市资源增量运营的特殊手段与方式。现代社会的劳作薪酬与集团性、个体性财富创造集聚存在明显差异。对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工程、重大公共活动,城市政府可动员社会财富较多的拥有集团或所有者进行公益性、志愿性赞襄助援,以纾缓城市发展困境中的内在压力,这也是古今中外城市发展的通例。

3、城市资产经营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仅仅按不同层级行政权威的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进行城市政策运作,不存在开放性、竞争性、自主性的城市资产经营市场和资产经营活动;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才能充分开展和有效进行城市资产经营。在市场运营中,尽管城市资源包含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和潜隐资源,但也只有资产性的存量和潜量资源即资产性经济资源,城市政府才能进行有效经营。(1)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

从经济学角度考察,城市是不同人们在特定地域空间劳作绩效和创造成就的历史积淀与现实凝聚,其资产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城市资产的存量现值与开发潜值,在城市政府与市场主体的认同、营销过程中得到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从质的规定性上考究,城市虽是历代人们劳作绩效与创造成就的大规模凝聚,但只有可统计、可测算、可评估的城市资产性经济资源才具有巨大的市场交换价值与经营价值;从量的规定性上考究,城市资源的市场价值又主要包含着三个基本参量:一是城市资产的自然性经济价值,即土地、山水、植被、矿藏、物产等自然风物的可测算价值。二是城市资产的社会性经济价值,即由社会人力劳动与资本投入形成的价值,是人们世世代代的劳作成本及其活劳动的实际投入量,包括城市人力资源与部分人文资源(即物态性资产、实体性文化资产)的实际利用价值,既是人力资源投入价值叠加在城市资产性经济资源价值之中的可计量价值,也是城市显形的主要物态资产和城市经营的主体资产,由此反映和体现出城市经济存量的基本规模。三是城市资产的潜隐性经济价值,即无形资产价值,是城市无形资源与部分人文资源(即流体性文化资源)可评估的市场预期价值,是一种虚拟性的存量潜值。通常,城市资产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经济价值是相对稳定的、可核算统计的现实存量值,但城市潜隐性经济价值却是不确定的虚拟价值,是人们的一种理念性或愿景性市场预期收益潜值。在不同城市及其不同时空条件下,人们对城市潜隐资源的开发程度和经营水平不同,其无形价值的显现量就各不相同,甚至迥异悬殊。

(2)城市资产经营模型

城市资产经营,是城市政府对城市资产的自然性经济价值(用“N”表示)、社会性经济价值即人力劳动与资本投入价值(用“S”表示)和潜隐性经济价值即无形资产价值(用“L”表示),进行有效的市场化配置与营销,以最大限度地转换和实现其存量现值与预期潜值,促进城市发展公共目标的实现和城建投入的良性循环。考究发现,城市资产的显形存量现值等于其自然价值与人力劳动及资本投入价值之和,即“N+S”,但通过市场化经营,其附加的无形资产潜值被同时显现,从而使得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随之升值。在市场营销中,无形资产潜值对城市资产的显形存量现值具有一种乘数或倍数效应,即某一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等于其显形的存量现值乘以无形资产的潜值倍数,亦即“(N+S)L”。

如果用C表示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则有:

C=(N+S)L

式中N≥0,当城市政府仅仅只拍卖出让无形资产(如使用权、经营权等)时,该资产的自然价值就会等于零;S>0,除自然资源外的任一城市资产无不蕴含着人力劳动或资本投入,其价值永远不可能为零;L≠0且L>1,是一种无数量单位的潜值倍数。如某城市特定的无形资产市场评估值为3000万元,在市场营销中,其被依附的城市资产潜值升幅即为3000倍,即该城市特定资产的无形资产预期收益潜值为3000万元,而该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也就是其自然资源值与人力劳动及资本投入值之和的3000倍。城市资源的无形资产预期收益潜值L作为倍数,在市场经营中随城市影响力空间的资源市场变化而变化,是提升和扩张城市资产市场价值量的关键变数,它不是一个有数量单位的评估价值实数,而是映照于评估价值实数之上的理念虚值和升值涨幅。通常,人们炒“楼花”,实际上就是炒城市楼市资源的预期收益潜值。人们不是炒作某特定楼房的实际价值量,而是将该楼盘的预期收益潜值视作市场价值的升值倍数,以影响入市的交换理念与买卖行为。

C=(N+S)L,作为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表示城市资产的显形存量现值及其市场预期收益潜值,其价值量的大小随无形资产潜值倍数L的变化而变化,即无形资产潜值升幅倍数大,该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就大,反之则小。在城市资产的市场化经营过程中,不同城市的资源具有不同的营销绩效或经营价值量,一是因为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潜值在不同城市的不同时空序列中存在着差异性与跃变性;二是因为不同城市政府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与要求及其政策运作方式不同,由此所形成的城市资产经营系数(用“M”表示)也各不相同,即城市政府最多只能通过市场转换或实现某特定城市资产现值与潜值的部分价值,其经营系数因城市资源市场空间与市场主体容量受城市人口规模、影响力空间、城市生境、竞争能力以及城市政府的政策运作能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永远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尤其不可能使某特定无形资产潜值的营销绩效达到百分之百,即“M≠0且M<1。M值的大小表明城市资产经营水平的高低和经营绩效的好坏,显然,城市资产经营模型就是:

F(M)=M〔(N+S)L〕

=MC

式中:M≠0且M<1

N≥0,S>0

L≠0且L>1

F(M)=MC,是城市资产经营模型,表明城市资产的市场价值量与经营系数值成正比。M是一个小于一且不等于零的自变量,如1/2、2/3、4/5,等等。MC作为城市资产经营的市场价值量,随城市政府的经营系数M的变化而变化,即经营水平高,F(M)=MC的值就大,反之则小。

城市资产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开发运营城市资源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但这种手段与方式是有限的,受城市人口规模、区位条件、城市张力、城市知名度、城市美誉度、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城市政府的政策运作与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时空的城市资源,其资产经营的市场价值量有很大差异。因此,城市资产经营价值量的大小主要在于城市政府对经营系数的政策择定和城市资源市场对无形资产潜值倍数的评估认定。某城市从总体上或集成规模上的经营绩效,既取决于该城市无形资源、人文资源中市场开发运营的预期收益潜值倍数,又取决于城市政府资产经营水平的高低和经营能力的大小,而城市政府的资产经营水平与能力则又受城市影响力及其资源市场空间的客观条件制约和城市政策运作机制支持度的具体行政行为制约。

(3)城市资产经营的市场培育与有序竞争

为展开城市资产经营,城市政府必须大力培育城建投资市场,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一要改革体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逐步扩大城市资源市场空间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建城管的投融资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多层面推进由计划体制培育形成的城市资源凝固化、公益化、分散化或公益集团化等城建城管体制改革,将城市资产的建设项目实施权、日常养护作业权、经营权、使用权、广告权从城市政府的所有权、行政管理权中分离出来,实行市场化竞争运营,强化政府的城市资源开发统筹权、配置权及其公共绩效的法制监管权,不断健全完善的城市资产经营市场体系。

二要开放市场。市场空间及其辐射波面的大小,对城市资产经营绩效具有直接的涉变影响。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放任非本土的社会资源乃至国际资源踊跃介入城市,活跃城市资产经营市场,扩大城市资源市场主体容量,加速提升城市外向竞争力。应利用地缘区位,多层面开放市场,实行资源互通互补,共享共荣,积极营建区域“核心化”城市,借助强大城市带动弱小城市,同时防止在本土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被城际“边缘化”。

三要融通信息。现代市场经济是由信息沟通连接的大跨度交换买卖行为,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通城市资产经营的市场信息,全方位扩大知晓面,增加城市市场引力及其资源流入量与可容量,使城市非公共安全性资源运营的市场信息大量高频地融入区域化、国际化网络,增强可供多个市场竞争主体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对称性。

四要政策造势。强化政策驱导,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营商成本,注重突出个性化特色的资源配置和营造普惠性的商业投机引力,既营造城市佳景,又营销城市魅力,全力构筑城市资源的流入性“洼地”和资产经营的竞争性“高地”,充分激活存量资产,增强城市资产的流动性与增值性。除省级以上大城市外,一般地县级城市应结合本土资源特征,适度发展城市规模,防止盲目增量扩容。根据城市发展速率和张力,坚持科学务实精神,不求最大,但求最优最美,不图年年改造,但图岁岁完善。在适当时期,城市政府应从以空间规模扩张为主转向以人口规模集聚和经济能量集聚、 文化业态集聚为主的政策运作,不断优化人力资源与人文资源结构,特别是要注重引聚以人才带动为主的多元文化流。

五要法规制导。城市资产经营是城市政府选择和实施的重要行政行为,必须规范有序地推进市场竞争,只有依法配置市场资源和严格规范调适市场行为,城市资产经营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必然导致城市资源市场信息失灵,资产经营失效,甚至发生影响城市安全的社会稳定问题。

三、城市资源运营的策略选择

在实践中,不同城市及其不同时期应探求和实行不同的资源开发运营举措,但其基本策略主要是:

1、创新理念,不断拓宽城市资源运营视野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社会主流理念的创新不断促进并实现社会文明发展的时代化。当前, 推进城市资源开发运营,城市政府应进一步升华理念,开阔视野,强力引导城市主流文化激扬开拓创新精神,形成城市领导决策层、实际 操作层(包括执行部门、 企业集团)与市民大众同心参与的主倾向性思想共识和奋发领创进取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要从计划型城市转向市场型城市。即城市政府逐步从市场竞争性的产业与服务中淡出,让位于市场或其它社会中介主体;从大量统制性、审批性的具体行政行为中淡出,让位于以抽象行政行为为主导的城市政策运作及其资源运营过程监管,注重城市整体性战略的发展运筹、规划管制、资源配置、市场监管、包装推介以及公共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创建。

二要从政府型城市转向社会型城市。政府型城市的根本特征是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和区域城(镇)际资源封闭性运营体制,势必导致城乡互动势能弱、社会资源流动性少,城市发展囿闭于本土的空间资源,因而城市化进程既内力不足,也外力贫乏,发展缓慢,尤其极不适应我国众多内陆城市尚未进入成熟化定型期的赶超式发展要求。在社会型城市中,乡镇既依赖又支持城市,城市既带动又引导乡村;区域城市(镇)体系多边开放,资源融通共享,良性互动,城市影响力空间场内呈现出极大的社会资源能量转换互补或聚集效应。

三要从本土型城市转向开放型城市。现代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客观上已将人类的社会活动纳入了全球化空间与一体化进程中,传统的本土性、地域性、民族性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已开始全面地被外向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合作互赢的发展模式所取代,因开放而获得的发展速度、影响力广度与深度远非城市本土资源所能企及,特别是未来的信息网络核心型城市将取代现代交通枢纽型城市的资源集聚优势。城市的开放首先是对人的开放,由人才流导致资本流、资产流和信息流等资源流。应重点制定吸纳优秀人才创业兴业、安居齐家的高自由度宽放政策,尽快形成多元文化融汇的复合型城市文明生态。深圳市正是在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下率先创造和成就了这种城市文明生态,才在较短时期内获得了迅异的超常发展。

四要从工厂化城市转向人居化城市。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动力与支撑力量,工厂化导致了部分乡村的城市化,同时又破坏着城市现代化。当代城市以人本化或最优人居环境为发展取向,注重以人为中心,以人居享受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进行营造。在工业化发展不足、程度低弱的国内许多城市,既需要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集聚人力资源,积累和优化城市资产,又需要寻求城市发展的最佳人居环境之路,其必然取向是城市不能成为工厂的组合与堆集,工业发展也不能以污染自然环境和破坏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途径,应努力优化城市经济的支撑结构,科学合理地寻求适宜性工业,控制或摒弃兴建污染性工厂,在城区注重引进和开发具有本土资源秉赋特征的现代新兴产业,逐步调整和置换城市中心区或人口密集区历史形成的产业空间布局与服务功能, 将工厂组团化、 群落化和园林化,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五要从公益服务型城市转向功能需求型城市。公益服务型城市是由政府计划性的资源统制行为推动城市发展,但功能需求型城市则由市场导向性的资源配置方式支持城市发展。为此,城市政府的资源运营手段、方式、方法等均应转向城市人的需求、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城市战略定位的演进需求,不仅要保障和满足城市人基本的公益需求,更要适应加速城市现代化的功能性目标需求,寓人本化于现代化、个性化、优美化之中。

2、积极造势,大力培育城建投资市场

城市资源的开发运营,首先在于培育和扩展城建投资市场。即随着城市空间张力、经济影响力和人口集聚力的不断增强,城市资源开发运营速率和绩效也应不断提升,尤其城建投资的资产市场、资本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人文资源市场等更应作为城市资产经营的支撑载体而多层面扩展。城市政府的政策运作重在全面降低城市整体性的营商成本,有效避免在其强度影响力空间内的资源吸聚配置过程中,被其它城市将自有的优势资源“边缘化”。只有营造出城市区际的核心引力和竞争高地,才能充分发挥优势,充分释放潜能,充分整合资源,加速发展。在造势中,必须坚持:

一应整体塑树城市品牌形象。主要是多层面整合资源,高品位包装城市形象,全方位推介城市品牌,大力度营销城市魅力,不仅要扩大城市知名度,更要提高城市美誉度,将重要而独特的城市无形资产显形化、明朗化,逐步走向国际化,进而实现市场化和资源集聚磁性化。

二应不断创设城市发展商机。市场经济是普遍滋育并连续繁衍商机的竞争性经济,驱导着人才与资本均追求功利性投机,尤其当代资本既追求增值性,更兼有极大流动性与灵敏投机性。因此,城市政府既要抢抓目前已现实化的发展商机,更要善于策划、创造和巧设未来发展商机,其中最出奇制胜的方式和策略就是创设独具城市个性特色的经典性节庆和国际性活动,积极扩展城市影响力的市场空间,不断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时尚商机,既集聚人流,更引融物流,日益繁盛规模性商流增量,从而集聚社会财富和新的发展潜能。

三应因势利导城市新锐文化。重点是要通过构筑稳固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和法制化的工作机制,为城市居留者强力营造宽松、自由、便利和充满当代人性关爱与合法性商业投机引力的前卫性城市文化,全力激活城市的积淀资源与潜能,并将特有的城市个性魅力发挥到极致。政府可利用本土个性资源,出台多元化、多形式、多类项的市场开发政策,鼓励合法性商业投机的文明竞争行为。如实行政府引导、专家策划、媒体支持、市场竞争、多元主办、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常年性、国际性的特色文化特别是源发性、本原性时尚文化的传播与营销,或对有突出贡献的外来居留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如住房等)、荣誉(如对杰出的荣誉市民奖励特许权或委托经营权等)奖励,利用城市闪光点和社会关注点,激活城市兴奋点和社会热卖点,促发城市增长点和社会活跃点,使城市充满意外商机和独特魅力,成为引领和开创时代新潮的先锋。

3、扩充资源,全面提升城市资产增值能力

一要转换物态资源。通过物态资源的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艺术化、流体化使之外向化、流动化,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性、流动性和投机性趋“热”功能,促进城市物态资源重组整合、统筹储备、品位提升等转换流动,如企业重组、土地储备、旧城改造、组合上市、量化拍卖、股权出让、证券融资等,既使物态资源的经济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又创造引入新的增量,变远资源为近资源、“冷”资产为“热”资产,实现城建投入的良性循环。

二要激活潜隐资源。唤醒沉睡中的无形资源,使其潜值有形化、显形化、文化化、资本化与市场化,更好地辅助城市资产经营,引带物态资产或实体文化扩张增值。如进行理念资产中的规划预期展示与愿景项目的包装招商,以及名誉资产中的特许权拍卖、使用权转让和冠名权、名誉权、经营权、广告支配权授售等。在潜隐资源运营中,作为规划的理念资产是创意策划未来城市的唯一性战略发展资源,城市资源配置的预期潜值主要由规划衍生和体现。对尚处于扩容提质旺盛期和建设高峰期的内陆型城市,规划更是第一位的城市战略性发展资源,其资产质量和经营绩效将决定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与个性魅力,必须充分发挥其先导、监控等强制性法规作用,切实提升愿景资产的个案质量和品位。应利用城市的预期前景优势和资源配置取向,超前性、高品位地进行城市发展的理念性观控,包括功能性详规、区段性详规、景观性详规、基础设施性详规、环境要求性详规、空间层级化详规(空中、地面、地下)等,策划和创新城市未来的标志性、主题性和时代性、本土性建筑景观与公共设施,并通过市场推介,使规划的理念性潜值预期转化为社会投资者的功利性收益预期,不断从战略上提升城市的整体价值。在未来城市发展中,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享受的多元化演进,区域性或国际性群团组织将更多地作为无形权力的时尚角色不断在城市涌现,不同群团的不同趣好将风行为不同时尚,促进城市乃至乡村社会资源在特定时空中的规模化流动,如现代奥运会、世博会及其它各类国际组织活动等,而跨国公司、区域群团或国际组织拥有量、 缔创量或进驻量、缔约量的多少,将标示着一个城市主导力、影响力的大小和开放水平、竞争水平的高低,这是极具市场开发潜能和竞争优势的重大战略性无形资源,是通过无形权力与时尚引力大规模吸纳和配置全球资源的当代城市发展新途。中国已错失在工业化进程中掌握全球无形资源配置主导权的先期机遇,许多跨国公司或国际组织已在国外城市舞台上不断上演出出“活剧”。必须抓住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化的惊世壮举和天赐良机,在积极培育本土性跨国公司的同时,加大城市缔创、缔结或邀驻区域性、国际性组织的运筹力度,在全球化进程和城市资源大空间的规模化流动中,奋力争取更多的主导权、支配权、参与权和发言权,引带城市高品位、大能量地持续发展。

三要开发人文资源。对历史上先人留存的重大遗迹、重要文物、特色建筑景观等人文性风物和珍贵资产,应倍加珍视,严格保护,通过修缮提质,整合包装,全面创构和塑树个性化的城市品牌形象,使本土特色文化活跃起来,舞动起来,增强城市竞争魅力。如将风貌景观的旅游产品进行工艺美术或文艺创作并由传媒推向市场,将人文资源的实体性文化转变为流体性文化,扩展人际传播面,增强外向影响力,等等。

四要引聚人力资源。城市的发展本质上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人力资本的增长,是城市人生存空间的扩展、城市人生活需求的膨胀、城市人生产能力(物质、精神)的增强和城市人生境质量的提升。人才涌流不仅会引来资源、资本、技术、信息、消费和市场,还能扩大城市影响力,提高城市核心竞争能力。除应大力加速现代教育产业的发展和创建学习型城市进程,积极培养本土型的杰出人才外,还必须通过政策引导吸聚外域人才,通过兴办产业招聚精英人才,通过发展旅游引聚流动人才。在城市人口规模集聚上,要特别注重引留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外域流动人才居留兴业,不断壮大专业化、 职业化的创新型专家人才群落,同时,对已入住居留的城市市民要通过政府号召、媒体舆论评介、社区服务活动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向,全力培育市民守法纪、重学习、明开放、勇竞争、敢创新、尚和协的优良道德品行和精神风貌,全面提高市民素质,使城市大批现代人、文明人、成功人不断成长崛起。

参考文献

[1] 李兵营,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动力浅析――兼谈青岛城市空间结构,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3

[2] 方创琳等著.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论[M].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

[3] 欧海若.土地利用规划模式选择与模型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

[4] 丁健,现代城市经济,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5] 顾朝林,甄峰,张京祥,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

城市运营范文2

> 历史机遇

2004年7月1日晚20时40分,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在亚奥理事会第23届全体会议上宣布广州获得第16届亚运会主办权。将近5年之后,回忆起那一刻,参与广州申亚工作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组织委员会副秘书长古石阳仍然万分激动。

经国务院同意后,广州于2004年3月31日向亚奥理事会正式递交申亚报告书。当时除广州外,申办2010年亚运会城市还包括韩国首尔、马来西亚吉隆坡和约旦安曼。由于种种原因,首尔、安曼在2004年3月先后宣布放弃,吉隆坡也在最终宣布亚运会主办城市前夕退出。至此,广州成为申办第16届亚运会的唯一城市。申亚如此顺利给了所有广州人民一个大大的意外惊喜。

亚运会作为亚洲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仅次于奥运会的综合性体育文化盛会,无疑将会聚焦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目光。据了解,广州亚运会将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届时,预计将有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500名国际和亚洲体育单项组织的官员,10,000名境内外媒体人员,2000多名亚奥理事会大家庭成员云集广州。

在古石阳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快速发展,广州市成功举办了第6届和第9届全国运动会,具备了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场馆和城市的承载能力;每年举办两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带动了广州的酒店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口岸比较发达,城市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城市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广州在亚洲地区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古石阳表示,举办2010亚洲运动会将是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示广州的好机会。申办和举办亚运会,可以加速广州现代化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征程,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城市的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和城市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 城市建设

家住广州海珠区的市民梁先生今年真切地感受到了亚运会给自己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家门口多年的废品站、旧厂房终于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休闲公园。还不止这些,今年海珠区将重点推进136个城建项目,包括南洲路延长线、新港东路、逸景路等13条城市主骨架路网建设,同时开展10个重点社区和44个一般社区的整治。据了解,广州市政府以举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为契机,开展全市迎亚运环境整治工作,对全市几十条主干道、近千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物实施整饰美化。

据介绍,申亚成功后,广州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组织了很大的力量来规划广州面向2010年的整个城市规划,着手亚运会的场馆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环境建设规划三大部分。尤其是奥运会之后,广州城市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

广州市长张广宁表示,广州市将打好“亚运牌”,今明两年广州投资重大建设项目3500亿元。今年首先安排82个重点项目,重点投向亚运场馆、亚运城和相关配套设施等亚运工程建设,机场、港口、地铁、高快速道路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相关的重大产业项目,以及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文化、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

广州亚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场馆建设和改造工作全面启动。广州亚组委场馆器材部部长彭高峰在新闻会上介绍,亚运会将使用70个场馆,形成了多中心、多功能的空间格局,即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大学城、亚运城及花园酒店周边场馆等五大亚运场馆群,并辐射到广州市10个区、2个县级市和佛山、东莞、汕尾3个分赛区城市。所有亚运场馆建设项目都能按计划在2009年底陆续竣工,保证2010年3月顺利移交试运行。彭高峰说,亚运场馆的布局将有效利用现有场馆,紧密衔接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相匹配,与周边历史文化遗迹以及社区体育发展需求相结合。

> 亚洲之路

想起在迪拜港口遭遇的百年一见的12级强风加冰雹袭击,从未有过航海经历的丁方至今都心有余悸。

丁方所在的团队担负着宣传广州亚运会的重任,这是亚奥理事会与广州亚组委联合发起的2010年广州亚运会大型宣传推广活动――“亚洲之路”,通过重走海、陆两条丝绸之路,走访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海路始于科威特,沿海岸线造访西亚、南亚、东南亚以及东亚各国;陆路始于广州,经蒙古、中亚五国到达中东。“亚洲之路”活动承办方的主要负责人、环球瑞都国际文化传播机构副总经理刘军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得到了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在广州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时候实现“环抱亚洲”的壮举。

3月11日,包括丁方在内的10人团队在科威特接受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亲问后,执行任务的“阔阔真公主号”正式起航。沿途经历三次大风浪后,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亚洲之路”中东段的航行。“船员”们的任务除了在船上播放广州亚运宣传片和派发宣传册子之外,还会在停驻的港口扮演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乐羊羊”,吸引了当地很多居民前来围观。让丁方最为感动的是一位阿联酋中国商会的女士,她说,以前从来没有运动会以这样的方式来阿联酋宣传,这让远在海外的华人感到自豪与骄傲,这次活动体现了我们祖国的强盛。

据了解,“阔阔真公主”号下一阶段的航程将从4月中旬开始,计划停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20多个东南亚地区的港口城市。除了海上的航行,陆路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陆路的随行中,刘军颇有感触。“四五年前我去国外,人家首先问我是不是日本人、韩国人,最后才会问你是不是中国人。而现在,外国人一见到我,会直接用中文说,‘你好’。中国的的国际地位确实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好!”“广州好!”虽然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但是远隔万里的两个国家的人民却在一起高声用中文祝福中国,祝福广州。这样的场面在阿曼、也门、迪拜、黎巴嫩、叙利亚纷纷上演。

刘军告诉记者,亚运会为广州提供了一个机遇,向世界传播岭南文化开放、兼容、务实、创新的精神。在广州市政府和亚组委的配合下,更多的宣传广州以及亚运会的活动正在策划中,今后将会陆续实施。

> 挑战与机遇

刚刚过去的2008北京奥运会余音仍在,2010年同样吸引眼球的全球盛会还有上海世博会、南非世界杯等,广州的亚运会要营造新的热情和关注就面临考验。此外,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的全球性低迷,是此次亚运会面临的最突出背景问题。如何达到理想的注意力聚焦效果,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研究员刘彦平告诉记者,战略性的规划和主动的沟通是最重要的。

城市运营范文3

关键词:智慧农业;系统融合;资源共享;山西运城

1建设背景

1.1国家提出“互联网+农业”战略规划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同时,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的新技术迅速普及,正在与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创业创新进行深度融合,正在逐步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标志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1]。

1.2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助推器

运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粮、果、菜、畜、加工等农业产出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承担着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产品出口平台等建设重任,正在积极推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建设。但同时,运城市农业主导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一、二、三产融合不深,比较效益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不足,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农业发展步入一个瓶颈期[2]。必须抓住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全产业、全链条的覆盖应用,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信息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一些阶段性进展。一是智慧农业平台建设。2017年,运城市按照“政府投资、企业运营、第三方监管”的建设方式,启动了“运城市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根据建设内容和资金情况分2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的“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五个核心应用系统”已建设完成,二期已经开工建设。2018年11月一期工程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博览会,获创新奖和优秀设计奖。二是益农信息社建设。基于运城市农业资源优势,2018年运城市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首批3个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体推进市之一,全面启动并完成了2611个“益农信息社”的建设,覆盖了全市80%的行政村。

2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

建设目标:5年内,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广,推动智慧农业平台系统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紧密融合,探索建立可持续的智慧农业市场化运营机制,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和运营一体实施,互联网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实现全面深度融合,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原则: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统筹推进、共建共享。

3建设内容

3.1平台系统融合

构建一体化的农业数字资源体系,加快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推动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共享数据的制度机制。

3.1.1两大平台系统融合。推动“运城市智慧农业平台”和“益农信息社”两大平台系统在网页入口、板块划分、后台服务的互相融合,做好统筹划分和联动推进,但同时要确保两大平台的特色和相对独立性。

3.1.2各类数据资源融通。要以全市智慧农业大数据为依托,纵向加紧与部、省、兄弟省市农业部门以及县局、乡(镇)、村,在自然状况、宏观经济、种植生产、畜牧生产、渔业生产、农业生产等农业农村信息上的互联互通,畅通数据信息获取渠道;横向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的各类资源,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加快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条数据、块数据资源建设,为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循环体系建立奠定基础[3]。

3.1.3第三方企业功能整合。一是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电子商务企业、金融机构、信息服务企业、煤气水电企业、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服务商的对接融合;二是加强与淘宝、京东、云农场、中国惠农网、一亩田等农业电商平台的整合应用;三是加强与农机、农资、家电、日用品等厂商的对接应用。

3.2运营模式创新

依托两大平台系统,建立完善“政府+运营商+多个服务商”的运营机制,加强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及创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信息化在金融、电商、教育、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等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推广。3.2.1“互联网+种养”模式。把大数据、空间信息、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农业中去,加快信息技术与种养殖、加工、储运等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建立涵盖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仓储、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智慧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应用基地,提高智慧种养水平;并逐步探索建立将农业传感器、智能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的相关机制[4]。

3.2.2“互联网+营销”模式。依托两大工程,主要在企业培育、建设试点、创新模式、人才培育上发力,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农村手工制品上行和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下行双向流通格局,有效解决农产品难卖、卖价低的问题。

3.2.3“互联网+物流”模式。结合运城市建设“现代化立体式交通枢纽和重要物流集聚区”的战略目标,运用现代信息和传感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智能调度、货物跟踪、安防安保、远程支持等功能,建立健全面向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体系,有效解决传统物流中的环节多、损耗大、成本高、信息不畅等问题。

3.2.4“互联网+产业”模式。将农业信息化功能从生产供给拓展至生态建设、生活休闲服务、农业加工多元化领域,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借助网络营销的力量,利用新媒体、新渠道、新模式,打造有故事、有情怀的农业产业品牌和有效的运行体系。

3.2.5“互联网+政务”模式。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全面提高科学决策、市场监管、政务服务水平。

3.2.6“互联网+金融”模式。建立政府牵头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与农商行、农发行及京东、蚂蚁金服、翼龙贷等网络金融企业单位开展业务谈判,签订框架协议,发展普惠金融,用好用足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此外,充分发展农产品众筹、农场众筹、农业技术众筹等农业众筹,创新普惠金融模式,有效解决资金不足、融资难的问题。

城市运营范文4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高质量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够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畅通无阻,并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在人员、市场、管理标准及制度方面仍存在着问题。鉴于此,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思路,期望能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目前,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方面都采用系统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能够综合考虑人、设备和环境等因素,突出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安全性。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也很缺乏,因而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轨道运营管理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以电力为能源来源,以轮轨为运行方式的车辆、轨道等设施的总和。当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包括单轨铁道、轻轨铁道、地下铁道、自动导航交通系统等。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送速度快、客流量大等特点,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即对上述交通形式的开发、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资源、设备维护、运行调度,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果,确保广大居民的出行质量。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问题

1.人员方面

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具有精湛操作技术的操作人员可以及时排查城市交通轨道的安全隐患。但是,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也可能导致运营系统的瘫痪,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操作人员的心理与生理状态、操作行为、反应灵敏度以及职业道德,都会对城市轨道运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我国近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很多都与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2.市场方面

首先,由于政府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严重垄断,导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对政府财政补贴具有依赖性,运营的效益较低。其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管理费用一般是由国家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部门的财务负担。再次,由于运营权、归属权不够清晰,一些经营者不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在经营中服务态度差、运行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的效率。

3.管理标准及制度方面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制度不全面。各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渠道不同,因而在轨道交通方面的管理标准也不同。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非常粗放,各种管理资源浪费严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往往在问题变得严重后,才对其进行补救,没有一套完整的运行、管理、维护体系,局限性很大。

4.投资方面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由政府投资、国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以及专项基金四部分组成,不能够有效地吸引民间投资,从而使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融资等渠道单一化。同时,投资渠道单一也是引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偏低的重要原因。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完善思路

1.人员培训

城市轨道交通涉及到土建、供电、通信等各个方面,需要不同行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他们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关系着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质量。政府应就安全管理、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等方面加强对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2.管理改革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多由政府控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进步,我国人民的收入、生活、支付能力等有了很大改善,各企业的实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政府可根据现状适当地将城市轨道交通票的制定权交给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可通过轨道交通公司提议、听证会审核通过的方式来制定城市轨道的交通票价。此外,还要合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上落实综合开发、多元化投资、一体化规划策略。

3.多元投资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可实施综合一体化的规划,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同时,还可吸引资质过硬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吸引并控制社会企业的参与幅度,在缓解政府资金压力的同时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多元化。

4.竞争机制

当前,我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多是由国营公司所垄断,而这恰恰是产生诸多运营管理问题的根源。针对此,政府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施市场化经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吸收社会资本、个人资本,打破垄断。这一方面能够拓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市场参与,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

四、结语

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发展。虽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管理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应从人员、市场、管理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和谐化、规范化,确保运营管理质量,服务广大群众。

参考文献:

[1]李书庆,李楠,杜晓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探讨[J].河南建材,2013(06)

[2]赵凯.2012全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沙龙会在天津召开[J].都市快轨交通,2012(06)

[3]齐琳,苏雪婷.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政府有效监管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载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研讨会侧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02)

[4]宋敏华,杜心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助力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作[J].城市轨道交通,2014(04)

城市运营范文5

1.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表现方面

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面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确实取得了具有较高价值的成绩。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上还是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这些问题主要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过于庞大所引起的管理不善现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维修投入资金补贴以及巨额银行贷款利息偿还让企业和政府负担过重;因为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便民交通,盈利和成本不能持平,再加上很难吸收民间资本,所以资金亏损现象很严重,再加上在城市轨道经营模式和交通管理上缺乏有效管理,所以除了新加坡、香港等少数城市轨道交通能将交通盈利实现以外,全球超过半数的地铁都存在亏损严重现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亏损现象尤为突出,就连经营状况较为良好的广州也仅仅相对亏损稍微较低而已。

1.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主要内容

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基本上效益不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基本上都是由政府部门主管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这种由政府单一投资包揽包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体制上存在不少问题。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招投标以及设计单位与政府部门并没有将企政分开原则彻底落实,因此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严重垄断;第二点,城市轨道交通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公众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再加上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自然垄断特点,就需政府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加强监管,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因为都由国家部门投资运营管理,所以就造成了其对政府财政补贴依赖性,这样不仅加重了政府负担,还因为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压力而出现决策能力低、成本失控、服务水平低这些问题;第三点,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融资渠道非常单一。我国现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投资、国内外银行贷款及发行债券以及专项基金组成的,对民间资本吸引力度不够,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目前以及未来的建设发展需要都不能满足;第四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票价定制处于被动状态。因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垄断性和公益性两大特点,所以也直接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被政府管制。

2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改革具有的重要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都是由政府组建的,管理方式和建设资金都十分单一,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运营管理方式从纯粹政府主导型转变为公私合营模式,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将政府财政负担减轻,再将竞争机制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中对其市场竞争能力能很好提高,运作效率也可以大幅度上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资源有限,再加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还不完善,若只仅仅依靠政府和市场单方面根本无法支付这一庞大资金来源,因此将民间资本与政府财政良好合作,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着必然性和客观性。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最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其投入资金主体均来自于政府投资,在城市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票款收入难以支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通常是依靠政府补贴才能维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转,将政府承担沉重财政负担。因此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可利用的丰富空间资源和客流最大化使用,并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资源有序开发,将多种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从而使城市轨道交通资源最大化利用并保证效益率的稳定性提高。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可衍生资源从多种经营模式中取得经济收益,让巨额建设资金得到填充并将亏损现象有效弥补,从根本上将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和补贴减少,落实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将城市轨道交通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作为保证现实盈利的前提手段。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制中关于改革方面提出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和政府给予的扶持优惠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扶持政策工作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有着积极作用。可观的投资回报才能让轨道交通行业将社会资金充分吸引,因此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就要让投资者得到合理回报。所以通过合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机制的建立,将对投资者充满吸引力的城市轨道交通长时间有效投资机制健全建立,才能将融资渠道有效拓宽从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融资以及投资的良性循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基本存在常年亏损现象,其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得都非常低,票价制定通常由政府把持,而对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和运营情况都非常熟悉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公司没有根据乘客情况和运营成本来决定票价的权力,所以城市轨道交通才会出现常年亏损现象。在如今,人们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活水平以及收入水平、支付能力都有很大改善,因此政府可适度将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权交给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公司。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可通过由轨道交通公司先提议、听证会审核并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方式来进行,让票价真实反映票轨道交通成本状况。除此之外,要将竞争机制合理引入,将综合开发、多元化投资、一体规划策略落实在轨道交通经营管理上。

4结束语

城市运营范文6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不足

(一)管理模式的多样化

在我国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所采用的模式都是一种投融资体制,每个城市的管理模式都有一些差异,但是大多是都会把融资建设、运营和物业的开发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运营模式。但是有的城市会采用分项管理,最后把数据集中再进行总管理。这样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不具有统一性,管理的标准也会不一样。

(二)不统一的管理标准

由于每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程度不一样,有的城市规模较小,有的城市的经济水平高,这就会使每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管理标准不统一。这样不仅会对管理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使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管理工作不能进行很好的合作和交流。

(三)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现今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快速的发展,城市之间不一样的管理制度很难被统一化。这就导致城市交通轨道运营管理的工作会出现很多的矛盾,不健全的管理制度,会使的很多问题不能够被及时的发现,只有等事故发生以后才会对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这样的管理模式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有效的开展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系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以上这些,在轨道交通管理的工作中,我们还处于一个摸索的状态,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总结经验完善我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制度。

二、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具体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先进快捷的轨道交通环境会改善人们的生活,缓解一个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的交通结构,让城市的交通方式更加的多样化。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根据现状的城市轨道交通所产生的问题来看,总结了一下几个解决方法。

(一)适当的提高城市之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竞争力,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

由于我国各个城市之间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标准的建立不全面、不统一,为了实现全面化、规范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就要适当的提高城市之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竞争力,尽可能做到管理标准的规范化、统一化。并且向社会做积极性的引导工作,希望获得最大的支持,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我们要改变轨道交通行业垄断的现象,把地铁管理的效率进行全面的提高,充分的利用和借助社会的各种资源,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全面的提升地铁的盈利能力,把资金的来源渠道进行扩增,让轨道交通行业可以在民间的资本中引进。

(二)实施轨道交通多元化的投资

不断的完善我国轨道交通的运营项目,逐渐的开发新的产业,让以后的轨道交通运营更加的多元化,对新开发的项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的分析,进而让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全面化的发展。可以采取和多家城市进行合作,大家相互交流总结经验,实现全面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高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

(三)制定科学合理化的票价

我国发达的轨道交通业,更要科学化合理化的制定票价,并且要将投资多元化进行实现,做好票款的管理工作,要保证我国轨道交通的票价对投资者有一个合理的回报,同时也要加强合理票价机制的建立,从而让轨道交通的投资回报更加的科学化,综合化,让我国轨道交通进入投融资的良性循环中去。

在加强我国轨道交通的建设中,要做好运营组织的检车工作,根据每个人岗位的特性建立合理的制度,并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加强对维修人员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处理轨道交通紧急事故的能力,保证我国的轨道交通安全、有效、正常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