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策划范例6篇

电视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范文1

电视节目策划作为电视节目生产和制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个节目的成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一直备受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目前,各省卫视竞争激烈,策划出新的品牌栏目成为了各个电视台的“拳头产品”。一个成功电视节目的策划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在电视节目策划的实践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或误区?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既从事电视节目策划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又在电视台担任主持和策划等工作的张绍刚。

“今日说法”:媒介环境大不同

记者:您是作为“今日说法”的主持人被大家所熟知的,这个节目从创办到今天已经有12年了。现在各省电视台涌现出大量的法制类节目,“今日说法”是否还具有优势,是否想过改版呢?

张绍刚:“今日说法”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近几年收视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早期和现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环境, 1998年“今日说法”是中国唯一的一档严格意义上的法制节目,当时讨论和实验了包括谈话、辩论、真人扮演等各种形态,最后选择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个案分析的形态。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存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人意识、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开始有了大幅度的跨越,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就开始彰显意义。我曾说过“今日说法”就是法律版的“生活空间”,其落脚点是讲老百姓自己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因为这些事儿大家都懂,这些困难和矛盾大家都可能遇到,于是就有了不是物理意义上,而是心理意义上的贴近性。

另外,“今日说法”契合了当时中国电视的一个还比较空白的东西即故事化。由于当时中国电视还没有特别强大的故事化叙事方式,所以“今日说法”一出来就很受欢迎。而今天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变化,第一,谁都知道法制天生有故事;第二,今天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方式已经成了一种滥用,多小点儿事都要故事化,都要荡气回肠;第三,法律节目越来越多,人们对法律的诉求渠道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节目是不是最早的,当大家都一样的时候,个性化是不是能够凸显出来就尤为重要,而现在的“今日说法”在个性化上偏弱了,可识别上不突出了,自然就出现了目前的收视率跳水的这种情况。

改版早就提出来过,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个老节目为什么会有问题,因为它有包袱。早就想过改版,但是每次在具体行动时就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比如,记者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节目的表述方式,让他们改很困难。大家会担心观众都已经习惯了现在的这种模式,我们改了以后会不会出现新观众没进来,而老观众还流失了的情况,这就是压力。

观众逻辑与电视人逻辑

记者:您主持的另一个节目“大家看法”的周日版“我建议”是一个谈话类节目,谈话类节目策划时的难点在哪?怎样才能够让它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张绍刚:谈话节目要做好非常难,它有两个问题。第一,媒体是否能给“犀利”的观点提供空间。某些嘉宾的观点可能对相关管理部门有挑战性,可能听着很刺耳,但它是真观点。这是一个媒体环境赋予谈话节目的天生压力,先不说形态,这样的节目能不能出现就是一个问题。

第二,我们能不能让自己的节目做得精致。精致在哪?在于我们能不能有个好的形态。好的形态在哪?在于有没有观众可以理解接受的逻辑。现在我们过多地注重内容,甚至被内容所挟制。开策划会时大家绝大多数时候都在讲内容的逻辑关系,但是很少有人去讨论节目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给观众,观众是否会爱看。所谓形态就是内部的逻辑,这个逻辑不是电视人自己认为的特别复杂的逻辑,比如递进、升华、各层面之间的咬合等,关键在于是否能找到一个观众喜欢的并且一看就懂的逻辑,使得观众很容易理解和消化。而我们现在的逻辑叫内容逻辑,即讲求的是内容自身的起承转合,创作者自己感觉很快乐很有意思,但对于观众来说是无效的。

形态与内容:“先搭框架后装泥”

记者:大家对于电视节目策划有个逐渐的认识过程,您认为这些年来国内新闻策划理念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张绍刚:中国电视节目策划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98年前后,中国电视节目第一次开始有策划意识;随后在2002年左右开始有了一些新的节目形态,以娱乐节目为主,策划逐渐开始走向成熟;2006年至2007年很多卫视节目进行了改版,在改版中能够看到非常清楚的策划先行,以及比较完整的节目策划。这种策划既包括节目形态样式,更重要的也包括了可运作的方式方法、市场前景和潜力等等。总体来讲,这种变化是很明显的。

记者:国内的电视节目策划是否还存在不足之处?

张绍刚:在节目形态方面,目前新闻节目的策划基本上是空白。我们的新闻类节目策划非常弱,节目形态做得很粗糙。现在的强策划大多体现在综艺和娱乐节目,而我们的新闻类节目无论央视还是地方台都在吃内容为王的老本,过分地强调内容主体,而忽视了形态主体。我认为这不叫策划,策划是我们首先了解老百姓需要的内容是什么;其次我们一定要能找到能够彰显媒体价值、媒体定位,同时老百姓能够理解、接受的形态。

理论上当大家对一个新节目进行策划时,不应是先讨论内容,而应先讨论的是结构和形态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性,老百姓能否接受。结构和形态是一个单独的需要拿出来的元素。举个例子,内容是什么?是你要和的一滩泥,它堆在这儿是稀的。而形态结构是你给他做的框架,是个模子。你应把泥往模子里装,而不能有什么泥搭什么框,泥是四散流动的,所以如果根据泥来搭框,最后搭出来的框肯定是参差不齐的。

产业链:发挥好节目的影响力

记者:那么目前电视节目策划在电视节目生产和运作后期的介入程度是怎么样的?

张绍刚:一般我们把电视节目策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节目的形态是前段,内容是中段,产业链在后段。现在的策划基本上偏中段,前段节目形态的策划方面有不足,后段产业链的策划也没有很充实。产业化是电视台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我们做的电视是一个产业,这个产业链不仅仅包括节目,还有前后的衍生品。衍生品不只是简单的玩具等。衍生品是一个节目所具有的影响力,因为有影响力所以它能够带动其他东西的出现,能够带动大型电视活动的出现,能够带动特定主题的出现等等,而我认为目前我们在产业链的研究方面还是欠缺的。

记者:您反复提到的节目形态具体是指什么?主要包括哪些要素?

张绍刚:节目形态包括一是形式;二是手段元素。例如,CNN在过去一年进行了改版,改版的一个标志性动作就是在演播室里设计了很多的景区,设置了多个不同位置的LED,每一个LED屏都可以是一个不同的讲述视角。比如中国新闻就出自一个专门播放亚洲新闻的LED屏,只要从那一块屏出来你就知道新闻来自于亚洲,而如果从另外一块出来就知道来自于欧洲。这对内容并没有改变,但是它在形态上开始具备了识别力。这些LED屏就是一种手段元素,它使得整个演播室空间不再是一个平面,而是开始分层次了,立体了。

节目成功的共同点是符合人性

记者:那些被大众所喜爱的成功的节目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有些比较成功的节目常因为模仿抄袭被人诟病,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绍刚:所有节目成功都有特别简单的共同特点,那就是符合人性。人性中的好奇心,人性中的窥私欲,人性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痛斥。当然痛斥也要了解才能痛斥,所以我们看到有很多节目就是以卖丑作为自己的卖点,当然我不认为卖丑是特别聪明的一种的办法,但是节目只要符合人性就会有收视点。

我觉得现在大家在综艺娱乐节目上做的尝试都挺棒的,虽然有些是在抄国外的节目。先学会抄,能抄得像样,照猫画虎的能画出来,先这样然后再自己去设计。抄不仅仅是抄一个样儿,你要知道怎么做才能使这个东西到我这里变得更好,什么东西在我这一钱不值。在抄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明白我们的价值核心在哪,才能知道应该把什么放大把什么缩小。

记者:主持人作为节目成功的重要元素,在电视策划中是否会考虑主持人的风格对节目的影响?

张绍刚:不同的主持人一定会对节目的风格有影响,好的节目一定是跟着主持人的性格来设计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策划一个节目时不谈主持人,主持人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元素,不是你想要什么样的主持人就能有一个什么样的主持人,但我们会有一个理想的状态,我们希望什么样类型的主持人并且我们据此来找什么样的主持人,主持人影响到策划的最后实现程度,但他往往在策划的可控范围之外。

记者:您曾经提到未来最想做“好玩的新闻节目”,什么是好玩的新闻节目?在策划时如何使得新闻节目好玩、有趣呢?

张绍刚:我说的“好玩”不是要把新闻做成娱乐,而是我反复提到的人性。大家到底想要在节目中看到什么。很多做节目的人被问到大家为什么想要看他们的节目,会说我希望大家通过我们节目看到如此这般,你希望什么不重要,你希望大家看到的,大家可能看不到。就像收视率,有时我们编导觉得很好的节目,收视率不好,觉得很普通的一期节目,收视率很高。我们就研究这是为什么,因为它符合逻辑,它符合观众的人性。实际上观众的习惯并不会被电视改变,观众只会选择适合他们习惯的电视节目。每个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但人性一定是一样的,人性是什么,咱俩在这儿聊天没人看,但咱俩在这吵架有人看,为什么,因为咱俩在这儿聊天没有戏剧性,咱俩在这吵架有矛盾冲突。但是现在我们过分强调于内容问题,这是一种习惯,认为内容大于形式,但为什么在今天的策划上我这么强调形态,因为我们需要矫枉过正。

策划人要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

记者:作为主持人和策划人的同时,您也在学校教授相关的课程,目前的电视节目策划教学能适应实践的需要吗?平时您教学的时候侧重于哪些方面?

张绍刚:教学和实践是有比较严重的脱节。我不教给大家方法,我教给大家的是一种思路,是你拿到一个东西应该怎么思考问题,而不是每一步怎么样,每一步如何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去设定的,但是你怎么想问题很重要,我更愿意将它作为一个思路课,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方法课。在教学时,我们一般采用最简单的元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各种元素包括内容元素、手段元素、形态元素、形式元素等。

电视节目策划范文2

选题策划

根据观众需求层次进行选题策划。目前,随着电视媒体新闻栏目间激烈的竞争,法制节目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收视率?这就要求我们明确受众定位,细分市场,满足不同需求,做好选题策划,使自己的节目服务于那些最需要的人。从观众的角度分析,有两种类型:不从事法律工作的普通大众的收视需要和专业法律人士的收视需要。普通观众比较关注民事和经济交往,从而获得法律资讯,了解法律环境,推理娱乐。节目能使他们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对社会价值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判断,因此这类栏目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才能最终收到较好的收视份额。相较而言,专业人士收看法制节目,主要是关注一些典型案件、立法进程等,启发学术研究思路。这就要求提升电视法制节目的法律含量,深刻倡导法律精神,同时还要求有一批专业化程度较深的编导,拓宽选题范围,关注新鲜领域。

与时俱进的深度选题策划。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事物和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就像著作权法、国际法等以前离我们比较远的话题,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在民事、刑事选题之外,还要按照时展要求,把法律话题触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选题要更加典型,注重新闻的时效性,才能保持法制节目的优势。从市场角度来说,要求选题可以“俗”化。但是作为普法阵地来说,法制节目选题格调却不可以低。根基在于普法,其底线是党的新闻原则,以此保证导向正确。

反馈性选题策划。法制节目播出后都会收到一些观众的来电,在这些反馈信息中,我们可以提取有价值的线索,可以有倾向地准确地确定这一类选题。

创作形式策划

内容的故事性。强调节目的故事性是可行方案,有故事是法律题材的大优势。法律事件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冲突和纠纷,曲折的故事、动人的情节和入微的细节,并充分利用电视手段营造节目的现场感,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以故事承载事件,严肃法律意义,达到良好的普法效果。

形式的多样性。目前,我国法制节目主要是以案说法类和经实刑侦类,同时还有许多法律法规不适合用故事来表现,那么就要对创作形式进行创新,以免出现模式固定且模仿多的现象,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可以调动电视的多种元素和特性来表现,做一些益智互动类、庭审直播类、真实体验类的法制节目。

电视法制节目彰显人文关怀。作为深度报道的法制节目,它的目的不仅仅是给观众传递某个人违法所受到惩处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具体而典型的事例,触发观众的体验和感受,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教育和普及法律知识的目的。

主持人素质定位。一个优秀的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懂新闻传播学,也要懂法学。只有这样,他才能自如地进行讲述和评论。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要掌握在法律语言、法律思维与日常语言、日常思维之间自由转换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具备就要求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具备法学的知识。

时机的把握。成熟的传媒对时机的选择极为重视,在法制节目日趋成熟的今天,传媒不能只满足于应付播出随编随播,而必须选择恰当的时间,以有限的节目量传达更多的信息,产生更大的播出效应。

竞争策划

规模效应。法制节目的选题往往比较零散,但我们可以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统一制作,集中播出。集中在一段时间,以一定规模的量进行报道,这样容易形成合力,引起受众的关注,将相似而各异的节目进行制作和包装,取统一的名字,连续几天内播出,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树立品牌意识。电视法制节目要确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就要有鲜明的节目个性和稳定的节目质量以及精美的形象包装,在找准定位之后,也就找到了节目的目标观众群,但是要保持节目的形象,就要有与众不同的东西,不断地进行创新。创新是品牌长存的根本所在,创新的目的是使节目具有亮点,亮点就是电视节目的强势所在,是核心竞争力,通过亮点吸引观众,增强观众对品牌的认可和认知度。

注重宣传包装。电视法制节目不可能每期都是自选的素材,其中有一部分来自其他电视台的交流节目,无论是自己制作的节目,还是引进的节目,都涉及一个后期的编辑和节目包装的问题。因此,本土特色的制作和包装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法制频道注重制作统一的频道宣传片、宣传语、宣传预告片,节奏明快,视觉冲击力很强,这些宣传片在各时段的插播,提升了频道的整体形象,也就保持了电视法制节目的固定收视观众。

开发衍生产品。一个电视节目要想发展好,策划、品牌、营销这三个意识是相辅相成的,把收视率较好的节目制作成DVD音像制品、分析案件的法制图书等,使案件故事成为频道的收益资源之一。

综上所述,在依法治国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人们对电视法制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策划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而如何通过电视法制节目启发民众理性,提供法律知识,倡导法律精神,更好地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应该是传媒所追求的目标。因此,电视法制节目的创作人员需要认真加强对国家法律政策的学习,完善电视技巧,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法律底蕴,同样注重培养和增强创新意识,这样才能策划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满足广大人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叶家铮:《媒介研究电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2.谭天、王甫:《电视策划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年版。

3.张联:《电视节目策划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4.陈振、田力:《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电视节目策划范文3

(1)新时期电视节目策划重要性。策划又称“策略方案”和“战术计划”,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为决策、计划而构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有的人说,好的电视节目与其说是做出来的,不如说是被策划出来的,一个成功的策划往往是成功电视节目的一半。从某种程度上说,策划可成为电视节目的有力增长点,关键在于要好好地进行策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视事业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人民大众越来越注重电视节目的题材,作为一个电视节目工作者,对电视节目的策划作为了重中之重。可见,策划的重要性,往往一个好的策划,可以给一个电视节目一个良好的定位。当一个电视节目被成功策划了,往往可以使一个电视节目在电视荧幕上一炮走红,甚至一举登上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榜首。如果想让一个节目长期举办下去,就需要长期成功的策划。正如最近热播的《我是歌手》。好的策划会使电视节目的质量上升,从而使得节目受到电视观众的喜欢。一个良好的策划会使本来错综复杂的电视流程变得简介和明朗,让电视观众可以轻而易举的了解自己观看的节目。(2)新时期电视节目创新性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要了解创新的含义,所谓创新是以新思维为特征,包含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他也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性对电视节目是很重要的。首先,创新性可以不断增加电视节目知识的总量;其次,创新性可以不断提高电视节目制作人的认识能力;再次,创新性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新性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新性。求新鲜求变化是观众永远的要求,求创新求突破是创作者永恒的追求。艺术贵在创新,贵在制造一种熟悉的陌生感。电视节目创新是一项工程,我们都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创新。创新性好比电视节目的根,让电视节目健康茁长的生长下去,同时在激烈的电视节目竞争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电视节目的创新性,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

2如何提高电视节目策划

(1)明确电视节目策划的目标。目标是我们来检验策划是否成功的标准。目标确立的过程也是电视节目策划的过程。当我们制定电视节目方案时必须要知道电视节目策划的目标。比如,在我们制定策划方案时,我们要确定我们的总目标,并且通过几个分目标来实现总目标,从而达到预期宣传效果。目标越明确,我们越容易操作和执行,越容易保证电视节目走向正切方向。在制定电视节目策划方案时作为电视节目制作者要统一认识。当我们做电视节目的策划时,我们要考虑我们创作什么样的节目,节目的风格,以及节目的效果。确定目标的前提条件是找准观众定位,比如,一些节目想做到适合所有观众的口味儿,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做不到的,因为当今社会讯息发达,传播的手段多种多样,特别是跨入分众时代,特定观众群的形成是必然趋势,例如,定位为儿童,则动画节目是必要的;定位为企业家,则财经节目是很重要的;厨艺节目,定位为体育爱好者,则体育节目是不可或缺的。节目的定位,还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观众收视习惯、年龄性别、文化层次,还要顾及地区性差异。(2)明确规定电视节目策划的方案。当我们确定了电视节目策划的目标目,接下来我们就要制定相应的计划,也就是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核心部分需要包括指导思想、目标、内容要求。策划方案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节目风格?什么样的节目体裁?什么样的节目时长?什么样的节目结构?什么样的节目制作?什么样的节目包装手法以及什么样的完成时限规定?策划方案对保障措施包括落实人员、经费、采访设备及交通工具等;策划方案的组织落实,我们可以通过创建节目小组、临时委员会等。(3)切实做好电视节目策划实施工作。当确定策划方案后,我们要认真组织实施。首先,我们要把高质量电视节目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把电视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次,我们要遵照电视节目创作规律,搞好现场的采访与拍摄,节目的后期包装制作,工作做好了安排播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其一,实施过程要循序渐进。其二,周到细致的准备,越细的准备工作,往往越容易实施,效果也更好。其三,注意宣传效果。通过以上措施,来达到观众过目不忘的效果。其四,在实施过程中要学会变通,不死板的按照方案执行。

3如何提高电视节目创新性

(1)通过进步的传播技术与开放的制度环境。若要让观众对节目印象深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电视节目形态的改变。而进步的传播技术往往可以给电视节目的创新提供技术条件,从而是不可能成为现实。每一次传播技术的进步往往可以激发节目制作者新的灵感,从而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电视节目的指南针就是政府的政策,开放的政策可以开阔节目制作者的思维。(2)通过拓展眼界激发创造性。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开阔我们的眼界。首先,通过各种媒体,我们可以把他人的成功选题的策划经验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现结合,来开阔我们的眼界。其次,我们可以到文化市场去补充营养,平时多到图书馆看书,涉猎百科全书,来增加我们的文化知识。第三,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往往会激发我们的灵感,还可以了解到人民大众需要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来让我们有了创新的方向。(3)通过改善经济环境。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善的经济环境给电视业提供了前大的经济基础,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从而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文化产品的花费上。经济的改善提高了电视节目的广告收入,从而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创新。同时我们的电视节目面临各种挑战,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幸存下来。不断优化的经济环境会给我们产生大批的电视及观众。优化的经济环境会给电视节目提供资本。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懈的改善经济环境。(4)包容的社会文化。电视节目是一个视听文化的集合,电视节目就是一个社会文化的一个大包容。不断提高社会文化的包容性,给电视节目的创新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前景。我国软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威胁,对国家和社会的自我认同也会出现危机,鉴于此,电视节目创新是必要的。(5)促进媒体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电视媒体本身就是靠创新来生存和发展繁荣的,人才的创造力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创新的原动力,是电视事业的必然要求。传媒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创造出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只有拥有高质量的电视产品,才能有效地占领市场。电视台可以对优秀人才激励除了高薪、重奖等保健因素外,精神激励因素对优秀的传媒人也是必不可少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要好好激发优秀传媒人的潜能。

4结语

电视节目策划范文4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节目;节目策划;节目内容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7-0073-02

一、发展的挑战

当今时代,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科技高速发展,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作为信息的几大载体,已经大规模地走向融合,衍生出新形式的信息产品。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建立合作的关系来促进整合,通过优势互补,进行跨平台、跨媒体规模化运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电视作为和大众联系最密切的传统媒体,节目的策划尤为重要,在电视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媒体融合必然会推动节目的策划,这个应对新时代挑战的重要问题,已经出现在电视传媒从业者的面前。

二、电视节目内容策划的创新

电视节目成败的关键与节目的策划密不可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对电视节目进行全新的策划,才能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大家所熟知的央视节目《星光大道》,之所以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节目的策划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亿万群众关切的央视春晚是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成为了中国的“新民俗”,其成功可以说是源于节目策划;不用讳言,春晚近年来的诟病也受累于策划上没有新的突破。一些地方卫视的节目异军突起,也源于其新颖独特的策划。

可以说传媒已经进入了“策划时代”,简而论之,策划有五个要素:策划者是策划活动的主体;策划对象是策划的客体;策划手段是采用电视语言去展示节目内容;策划依据是节目服务于对象的准则;策划效果是对观众的需求进行探究和预测。满足了受众需要的“好内容”是策划的目的和归宿,其首要条件就是不断创新。

1.媒体融合为节目创新创造了必要条件。电视节目内容不再把目光局限在自身所挖掘的信息上,而是投向了新媒体,在微博、博客、网络论坛上寻找线索和题材。湖南卫视《新闻公开课》就是媒体融合下的新闻改革试验田,它首开先例,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表达观点和意见的平台,节目的选题独特新颖,话题涵盖社会热点。并将各媒体的资源整合,提炼出独特视角,做出更为深刻的表达。

2.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电视媒体要借助融合新媒体来谋求自身持续发展,使传播的方式得以转变,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平民同样也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电视节目将个人的博客、微博、手机拍摄视频等内容搬到了电视上,把电视表现形式与其他媒体信息交融在一起,给受众焕然一新的感受,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

三、电视节目策划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媒体融合的环境也催生了新的电视节目形态,使电视节目能适应新的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这种趋势可做如下简述:

1.跨媒体形态的融合:它是以电视媒体作为信息内容传播的平台,容纳和展现其他媒体的资源内容。通过不同的媒体内容和形式的融合,孕育出新的节目形态。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网络资讯节目、杂志资讯节目和电视读报节目。如凤凰卫视的《网罗天下》,将网络上全球各地的有价值的信息展现在荧屏上,将观众带入到网络新闻中,同时也将电视节目的影响力通过网络得以延伸,台网融合形式成为节目的最大特点。

2.广播、网络元素的吸收:在电视节目中,直播间的电话连线短信互动都有广播的影子;而节目播出中增加与网友微博互动的环节,这一环节又是来自于网络的身影。如央视的情感类直播互动节目《夜线》,它充分吸收了广播与网络的养分,电视媒体在每晚十点时段中,将有声语言作为节目的绝大部分篇幅是不多见的。但在《夜线》中,节目现场不仅有主持人与嘉宾播出观众发来的短信与网上留言的微博,同时电视画面内容与字幕显示也体现观众反馈,节目极大地激起了观众的热情,强化了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再如湖南卫视的《越淘越开心》,作为一档电视网络互动节目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节目让观众在看电视的同时上网进行娱乐式购物,它把网络购物的内容融入娱乐当中,将时尚网购一族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受众不仅满足了购物的需求,同时还享受了节目的娱乐性。

3.表现形式的转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新闻传播注重求新、求快、求活。“说新闻”贴近生活的特点顺应了这一要求,但这种只追求“快”的快餐文化,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追求深度了解新闻的求知欲,因而“聊新闻”这一新的新闻形态应运而生了。

湖南卫视《新闻公开课》选择的是“聊”,“聊”是在“说”基础上追求新闻故事化、情节化。主持人、新闻事件与编辑部、嘉宾及观众五者之间实现了信息传递与情感的互动交流,给人们一种平等感,呈现出鲜明的平民化。

4.互动化是新媒体突出的特点:它和观众不再是单方面的“给予”和“接受”的关系。电视节目与新媒体的融合,激发了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使原来的单向传播转变成为了具有反馈和互动的双向传播。这种互动使观众的主体意识增强,除常见的观众互动,主持人互动外,在媒体融合的助推下,又产生了手机短信互动,网络微博互动等等。例如《我要上春晚》中就设置了一个展现微博的部分,内容是观众或嘉宾对节目选手和节目感受的表达,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出来并由主持人传递给观众,与场外观众的互动成为了节目的组成环节,不但扩展了传播的空间,也提升了观众对节目的兴趣。新兴的电视节目都展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平民化。节目形态的平民化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了节目的贴近性,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性。在许多民生新闻节目中所采用的视频素材,是由老百姓持有的手机或其他数码设备摄录下来的,它通过网络传递给电视媒体,经过筛选进行新闻播报。它用百姓的视角,着眼于他们的,汇聚他们的意志。既体现了媒体对百姓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四、电视节目推广策划的多渠道化

一档节目在众多节目当中想要突出重围,除了自身内容、形式吸引观众,节目的推广也尤为重要,要以新的思维进行节目的推广和传播,引领节目走向成功之道。目前,诸多电视频道之间和同频道不同节目之间存在有大致相同类型,相同的制作方式和流程,内容相同的节目。所以,建立节目的品牌形象成为了节目推广的核心要义。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它的节目原型是韩国MBC电视台的《我是歌手》,此节目开播前,将节目的形象宣传片高频率播放;近期推出的《中国最强音》还在节目的末尾出工作人员字幕时加上嘉宾的形象宣传片密集播放,并配合当地报纸用整版来介绍品牌内容,这种推广力度前所未有

在媒体融合的形势下,央视及各省市级电视台都建立了官方网站,使电视的受众范围延伸到了网络。湖南卫视的金鹰网,浙江卫视的蓝天下,凤凰卫视的凤凰网等电视台官网都全方位地展现出了各自频道节目的理念、内容与形式。

电视媒体除了通过自身官网渠道推广节目外,同时也寻求与其他知名网站和搜索引擎的合作来提升节目的影响力。门户网站提供给网民的信息包罗万象,能满足大众各个方面的需求,所以大部分的网民都养成了在此浏览新闻信息的习惯,而电视节目选择与门户网站合作则有效地为电视媒体扩大了运作范围,将节目推广给知名网站的广大网民。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它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向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时下各电视台打造的重磅节目,都在网络电视上的点播频道开辟了专区,如《非诚勿扰》等。使原本处于被动的地位电视观众有了主动权,实现了观众按需观看,无需硬性观看中断节目的广告,节目的欣赏更加完整舒适。同时,各节目组和国内拥有最多用户的优酷网、土豆网等视频网站也进行了合作。视频网站的内容不仅丰富,也弥补了电视节目稍纵即逝的不足,成为了低成本的重复播出平台,实现了多重价值的高效开发。

微博,微博用户可以使用电脑、手机等终端,随时随地更新消息,实现信息的分享。当电视嗅到了这一不同寻常的气息后,主动和新浪、腾讯形成合作。建立栏目的官方微博,策划好每期节目所要推广宣传内容,网友和受众最为关注的话题。根据节目预告设置话题进行讨论,使节目从话题到视频进行扩散与传播,同时利用主持人和明星嘉宾的微博力量,保持观众对节目的热度,《中国达人秀》的微博推广就是成功的案例。

五、结 语

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传媒市场面临着新的冲击,也收获了新的机遇。将整合营销的概念成功运用到电视节目中, 努力打造节目的品牌形象,鉴于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重大课题,本文举其要点如下:1.整合营销的特点首先就在于它对受众的研究和认识,呈现出以消费者为起点的策划特征。将产品、品牌、形象等信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通盘设计,重点放在消费者想知道什么而不是电视媒体想表现什么。2.在电视频道品牌化向着观众本位目标前进时,要把营销中各个环节组成一条产业链,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立的价值来实现节目品牌和内容的增值。3.电视媒体的核心内容――电视节目必须适时调整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策划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通过不断的创新,推动电视节目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刘昱彤.浅论电视节目策划[J].大众文艺,2011(13).

伯棠.新媒体将取代传统媒体[J].当代电影,2007(5).

蔡雯.试论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创新[J].今传媒,2008(10).

王彩平.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方式探究[J].声屏世界,2005(8).

电视节目策划范文5

关键词:主持人 电视节目 策划

一、中国电视节目策划与主持人策划的发展状况

可以说,从有电视那天起,就有了电视节目的策划。从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那天起,节目策划就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发展。有人把电视节目的策划分为起步(1958—1960)、停滞(1960—1976)、恢复(1977—1990)、发展(1990—现在)四个阶段。[1]

二、主持人参与节目策划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我们要搞清什么是主持人的策划,那就是节目主持人通过对材料的收集、主题的挖掘、节目的定位,内容的选择、方案的制订及主持人风格等得策划创新节目的系统过程。[2]

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主持人策划涵盖了节目策划的所有内容。电视策划本身的程序化就要求把各方面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合理的整体策划,其中当然包括主持人策划。那么,主持人策划又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呢?

1.有利于保证节目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目策划主要是针对新闻事件的策划和主持人的策划,主持人作为节目流程的核心环节,参与节目策划的全过程,极其有利于节目流程的高效运转,有利于各岗位的深入沟通。

2.有利于提高节目质量,增加核心竞争力。我们进入一个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媒体竞争表现为节目内容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竞争。电视界和观众都信奉“内容为王”,而节目内容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策划质量的高低。

3.有利于节目形式多样化,使节目内容丰富多彩。现今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是直播化、娱乐化、纪实化,节目形式多样化,服务节目、谈话节目方兴未艾。

4.有利于节目风格的个性化。电视节目策划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个性化观念。电视产品作为特殊的商品,它的生产也和其它商品的生产一样,都遵循着一个法则,那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作为商品,电视节目最大的卖点就是节目的个性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5.有利于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密切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美国著名传播学者特里.甘布尔在《有效传播》一书中写道:“我们每个人都依赖传播技巧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追寻快乐和达到目标。”互动动力指标越高,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更大的传播“场”,当然传播的效果也更理想。过去的电视播音员采取我说你听的播音方式,字里行间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观众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很难说有愉悦的感受。现在我们看到的主持人都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观众进行交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使受众容易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加上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策划内容,能吸引观众参与节目制作,拓展节目内容,达到良性互动效果,密切媒体与受众之间的雨水关系。

三、主持人与采访策划

主持人虽说是一种特殊职业,但前提也是新闻记者队伍中得一员,作为记者,采访是我们的基本功。在很多时候,面对面的采访往往都是由主持人来完成,如果主持人对采访策划不了解、不熟悉,很难掌握采访重点、设计采访提纲、完成采访任务。尤其电视采访,受时间长度限制,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一气呵成。

无法想象,一个不了解采访意图的主持人单凭编导设计好的“锦囊妙计”如何应对?因此,主持人采访策划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明确主题。主持人首先要熟知自己节目的定位和风格,在接受采访任务前,首先要明确以什么样的采访方式和风格来适应节目定位。在选择采访对象、安排节目采访内容、确定采访时间和地点上,在服装、背景的选择上和语调、语气的运用上都要严格考虑节目宗旨。其次在明确采访意图后,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切入主题,不拖泥带水,不东拉西扯,严格控制采访内容和导向,突出重点,简洁明了。

2.选择采访对象。选择采访对象,就是选择那些具有社会价值和舆论效应的人,保证节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一般来说,离新闻事件最近的当事人或者目击者最具备真实性,具备话语权和控制权的人具有权威性。

3.详细了解背景材料。在新闻界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是:大庆油田被发现后,国内某大报刊的记者去采访当时的地质部长李四光,百忙之中的李四光部长接待了记者。可是由于这些记者缺乏地质学方面的知识,事先也没做什么准备,连基本的术语和概念都不懂,两人很难沟通。

4.周密设计采访方案。采访方案是主持人采访活动的指南,应具体周密、可操作性强,这些方案事先备好,用时方便。

四、主持人与编辑策划

编辑策划是电视节目策划的重要环节,主持人在参与编辑策划时,应遵循电视特色和节目特色,从自身实际出发,在结构安排、节目编排、画面编辑上精心设置,达到最好的播报效果。

1.结构的整体把握。“结构是电视节目的内部组织或构造所体现的篇章形式,在创作中,则是指对广阔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一档栏目由若干节目组成,这些节目作者不一,有长有短,节奏有轻有重,需要表达的主题与情感也各不相同,但所有这些都要由主持人来完成播报。这就要求主持人对节目的构成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在保持每个节目鲜明的个性同时,保证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2.编排的整体把握。电视传递信息的意图最终是通过主持人体现的,因此主持人在参与编排策划时应更多地考虑自身因素,在最大的编辑自由度内,以自己的方式体现编辑思想。首先要找准主题,对重点节目突出力度,吸引受众,营造舆论热点。其次要把握大局,对各种节目有清醒的认识,孰轻孰重,通过自己的播报会在社会上造成哪些影响,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处理。

3.处理局部组合。许多节目的制作过程都是先分解后合成,主持人的串联词和配音都是先期录制,往往在后期合成时会发现这种串联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形成“两层皮”。要解决这个问题,主持人应把握好上下段落整体内容,保证节目局部组合。除了对具体内容反复消化、理解之外,还要对具体画面、特技、音效;、同期声、现场声等诸多表现元素加以考虑。

4.掌握编辑技能。掌握采编播录的各种技能,成为综合性复合人才,是电视发展对每个记者的要求,主持人当然也应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如果不懂编辑,就无法与记者、编导沟通,无法在策划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五、主持人与节目策划

1.风格意识。节目的风格是指某一节目与其它节目相比而出现的带有稳定性的个性特征。如文本风格、叙事风格、选题风格。风格可以说是主持人的第二生命,风格就是个性,风格就是创造,风格既是美。主持人在树立风格意识的时候,必须注意自己的风格应服从于节目的整体风格,应与节目风格相统一。

2.对象意识。关注受众,服务受众,是现今传媒界广泛认同的办台宗旨。双向交流对人们相互了解、增进感情有着重要意义,而在屏幕上与观众的交流只能由主持人来完成。

3.主持意识。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掌握着节目的话语权,主持人的播报状态影响着观众对节目的信赖程度。所以经过了前期的充分介入和准备,主持人最后要以确定的主持意识,以自信、健康的屏幕形象面对观众,增强观众的信任感。

总论:通过以上论述,本文试图阐明,主持人策划是节目策划的重要环节,主持人的关注也不应局限于自己的演播台,而是从节目策划到完成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电视节目策划范文6

[关键词]湖南卫视,“真人秀”,策划,娱乐,恶性竞争

中图分类号:F7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63-01

一、以“真人秀”节目为主的电视综艺节目现状

“所谓真人秀节目,就是指由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制定好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记录、制作和播出的节目。”①1999年,荷兰推出了《老大哥》节目,“真人秀”作为一种新型的节目形态出现并发展起来,随后风行于欧美地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节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幸存者》,福克斯公司的《诱惑岛》与《美国偶像》,法国的《阁楼故事》等。

虽然“真人秀”在中国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事实上国内的“真人秀”实践,已经走过了兴起――繁荣――衰落――复兴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真人秀时代,应从2000年开播的《生存大挑战》开始,作为一档野外生存挑战类节目,但由于文化上的不适应及节目经营方式的落后,显得水土不服。2003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等节目的播出,使我国真人秀节目得到新突破,也将真人秀节目推向了一个高潮。传媒缔造着“草根”一夜成名的神话,使其获得极高的收视率。“真人秀”节目逐渐成为中国电视节目中最有市场号召力的一种节目类型。

2010年6月,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对已经引起极大社会公愤的“相亲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以及2011年又正式出台了“限娱令”,这些政策都希望从宏观上来改善这种娱乐节目泛滥的情况。在娱乐风潮得到一些调整后,各大卫视开始寻求新的节目形式,希望在卫视竞争中“独具一格”,“出奇制胜”。

浙江卫视于2012年播出了《中国好声音》,导师制的出现,选手竞选的方式,以及节目中最具代表的“转椅”,让观众感受到选秀节目的焕然一新。此时,湖南卫视也开始推陈出新,摒弃之前“草根”选秀模式转向打造专业歌手的竞赛――《我是歌手》。第一季的《我是歌手》表现不俗,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评价价。随后各大卫视也开启了“明星竞赛”的模式,如CCTV《梦想星搭档》、江苏卫视《全能星战》、深圳卫视《中国音超》等。

为寻求新的节目方向,湖南卫视于2013年开始了另一种电视节目模式的探索,即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一经播出,即引发收视热潮。同样地,随后有多档类似的亲子类节目横空出世,如央视《宝宝来啦》、浙江卫视《人生第一次》、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等。

上述现象表明,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进入了一种类型电视节目盛行的怪圈。在竞争激烈的传媒行业中,节目同质化,缺乏差异性,目标受众相似,造成媒介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电视节目在策划方面的缺失表现

1、电视节目策划缺乏原创性成为“硬伤”

现在国内口碑较好的真人秀节目,几乎全都引自国外。近期,受到观众热捧的《爸爸去哪儿2》购买的是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版权。

2、过度“娱乐化”,“娱乐”成为“愚弄”

在各大选秀舞台上出现了一些“个性”选手,如“快乐男生”师洋,他在比赛时拥有着“高人气”,并不是因为他的唱功,而是他怪异的装扮和夸张的表演,迎合了受众的低级趣味。有些人以近乎疯狂的心态追捧着这类选手。在本人看来,这种“愚人愚己”的心态正是过度“娱乐化”的产物。 。

4、各卫视之间恶性竞争,复制克隆现象泛滥

“‘克隆’成了娱乐节目的致命伤。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几乎都遵循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律,那就是:欧美/日韩首创――(港/台移植)――国内‘星火’――国内‘燎原’。”②观众对于各类“换汤不换药”的节目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和“反感情绪”。

三、关于我国电视节目策划的对策思考

1、在学习国外优秀节目的策划和编排思路的同时,应积极探索、策划出优秀的原创电视节目

如何做到原创性和创新性?在消费了“草根”、“爱情”“亲情”、“明星”之后,我们还能消费什么?笔者认为,策划者应主动研究现有节目的“漏洞”并且依据受众市场的反馈,增添多样化、可视性强的内容。

2、在引进国外优秀节目时,需要根据国内受众收视习惯进行“本土化”处理

《超级女声》、《变形记》、《我是歌手》等节目的成功验证了进行“本土化”处理的重要性。既借鉴了其原版节目经验,又结合本土做了创新,使得这些节目得到了巨大的关注度,取得了成功。

3、加大鼓励机制,提高节目制片人的地位

我国电视节目制片人的处境和影视编剧的处境很相似,都处于一种很尴尬的位置。就编剧而言,一部成功的影片,最后走红的往往是导演和演员。节目制片人也一样,一档优秀电视节目,被人们所熟知的是节目和选手。而西方对制片人的态度则不同,它对制片人的重视,成就了西蒙・考威尔,反过来,西蒙在这样的制片人制度下策划出了更多优秀的电视节目,如《美国偶像》、《英国达人》、《X因素》等,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4、各大卫视之间需合理竞争,尝试进行制播分离。

各大卫视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和个性,做到得“人无我有”。加强与国传媒公司之间的合作,例如星空传媒、中视传媒、凤凰传媒等。实行制播分离,可以节省节目成本,减少风险,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5、正确认识电视节目的娱乐性,注重其文化内涵。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指出:“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③美国传播学者赖特更是明确指出,“娱乐功能是大众媒介传播功能总最为显露的一种功能。”④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身上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于是电视节目就成了人们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一种工具或手段。但是“过度娱乐化”广受各界诟病,只有向“轻娱乐化”转变,增加节目的益智性,才能赢得更广泛的受众。例如,由湖南卫视打造的大型礼仪公德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用娱乐表演形式来传播中国的礼仪文化。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礼仪、接收熏陶。为娱乐节目提升文化内涵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谭天:《电视节目策划实务》.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 [美]尼尔・波兹曼著 《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电视娱乐节目将走向何方?》.傲视全球电视网.2004

[4] 李苓煽:《传播学概论与实务》[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文莎(1993年-)女,汉族,四川广元人,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院2011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① 谭天:《电视节目策划实务》.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P70.

② 《电视娱乐节目将走向何方?》.傲视全球电视网.2004.

上一篇预警机制

下一篇三公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