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大全范例6篇

古代诗词大全

古代诗词大全范文1

摘 要: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古典诗词歌曲则是将文学和音乐进行了精彩的结合,给人带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启迪,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探索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古典诗词歌曲创作的角度将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概括为三条脉络,并对当前古典诗词歌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良好发展趋势进行简要阐释。

关键词: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发展脉络 发展现状

翻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我们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其中,有着精深的内涵和超高的艺术价值的古典诗词便是这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古典诗词,从第一部传承至今的诗歌总集《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其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中国古典诗词从起源到发展一直都与音乐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由于古诗词的格律性与音乐有着天然相近的亲联关系,在音乐中,我们会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在诗词中,我们会体验到音乐的韵律美。音乐与诗词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如果说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华彩乐章,那么以古典诗词为词谱曲而成的艺术歌曲则可以说是中国声乐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人词调音乐,在古代是配合着词进行歌唱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这类歌曲是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所创作或参与创作的,歌词大都采用历代文人的诗词佳作,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因文人音乐的存在和发展,许多文人所撰写的古典诗词在历史上都有入乐的传统,其中大部分即是中国古代词调音乐所遗存下来的歌词。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是第一部把流传在民间的歌曲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诗歌总集,因此也可以称它为最早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集。它包含了上古时期各类歌曲的精华。到了唐代,诗歌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唐代诗人作品的入乐歌唱已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许多诗人的诗作都被谱成歌章在宴会上传唱。后来,又逐渐出现了曲子词,宋代的曲子词作是我国长短句的鼎盛时期,这种长短句文词高雅并且易于传唱,其与音乐的结合比诗句更为自由灵活。元曲则是一个可与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具时代标志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利用音乐曲牌来叙事、写景、抒情的一种清唱形式,倾向于通俗化。

其实以上所述皆可以概括为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的第一条脉络。即由古代文人传谱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我们知道从公元前周代的《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汉代的《相和歌》,到唐代的格律诗、绝句,宋代的长短句、曲子词,元明清的散曲、琴歌等种种古体诗诗词,皆是可以读、吟、诵、唱的。但由于记谱法的滞后,以及各朝的战乱变迁,社会动荡,绝大多数优秀的音乐歌谱未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和流传,更多的仅是限于文字的记载、徒以文学的形式流传了下来。现今得以流传下来的古代文人传谱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极为少数。其实,唐宋时期的姜夔、何满子、李龟年、田顺郎等文人均可称之为音乐人。他们懂得音律,自行按词牌或自己读词谱曲,谱写出的歌曲作品音韵优美,格调清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二条脉络,就是由近现代作曲家为中国古典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20世纪初期,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音乐运动随之而来,效仿西方创造新音乐的趋势明显增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20年,留学德国的作曲家青主运用西洋作曲理论技法,创作出了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歌曲《大江东去》(宋,苏轼词),实现了由传统的学堂乐歌创作向艺术歌曲创作的转变。这首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正因与古诗词的结合,使之具有浓了厚的韵味和特点而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此后,黄自、刘雪庵等一批作曲家也尝试并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作品。这些作品中大部分的歌曲曲词来源于古典诗词,如黄自的《花非花》(唐,白居易诗),刘雪庵的《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诗)等。此外,冼星海1944年《古诗十首》歌集的创作完成,黎英海1982年《唐诗三首》的创作完成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创作的又一发展。它的创作,彰显出了中国近现代作曲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和极大重视。

第三条脉络则是由作曲家借用古典诗词体裁加以谱曲为现代人而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相交融的形式。当代作曲家们在继承前辈对古诗词歌曲良好创作的同时对西方成熟的作曲技法手段加以运用,并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声、韵律等元素融入作品中,独创性的创作和发展出了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还有很多词作家尝试结合历史内容创作古体诗,在曲作家的配曲下,呈现出中国味儿十足的现代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如韩静霆、徐沛东的《梅花引》,姚明、付林的《孔雀东南飞》等等。这些当代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作品曲调旋律优美动听,成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

虽然当代社会流行音乐相当盛行,但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杰作――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毕竟有着上千年的深厚历史,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母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当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找到了美妙动听而又能准确揭示其思想内涵的旋律及其演唱来表达时就会很快的为欣赏者所喜爱,并且能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浏览与欣赏,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提升自身音乐修养与内涵。同时,中国古典诗词音乐也给流行音乐的创作带来了一股古朴的清香。一些流行歌手发行的歌曲专辑中借鉴了古典诗词歌曲的元素,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浓郁的古典韵味及丰富的文化蕴含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而这些新型的古典诗词歌曲之所以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也更加显示出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在百花争鸣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这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艺术依然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艺术的发展没有穷尽,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也必将继续发展下去,不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相信必会拥有一片宽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歌曲论》李曙明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问题》郝建红 古典音乐(1994一2007)

古代诗词大全范文2

关键词:古典诗词;古代汉语;音韵学;格律;吟唱;感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2-0123-03

古典诗词的教学,不但是中文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对传承中国文化有不容忽视的意义。然而,从目前的大学教育来看,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笔者试就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浅薄之见,以求抛砖引玉,为古典诗词教学质量的提高略效绵力。

目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很多大学中,古代诗词教学的目的出现功利化倾向,导致以简单记诵为目的,忽略了诗词的真精神。有的老师认为,学习古典诗词,只是为了写作时引经据典,或者在交谈时展现学识。甚至有的老师让学生背诵诗词,只是为了应付硕士入学考试,从而提高考研率。背诵作品是学习古典诗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在无法真正理解作品,不能被作品打动的情况下,只是死记硬背,哪怕能够背诵再多的作品,恐怕也无法由背诵者而转变成爱好者,更遑论从作品中去吸收精神的力量。量的积累并不一定会导致质的变化,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并不限于简单的记诵,包含着涵咏玩味的意思。笔者遇到很多学生,他们能够背诵大量古典诗词,但他们并不能深刻理解这些作品,对古典文学也毫无兴趣。单纯的背诵作品,对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意义并不大。

正因为教学目的的功利化倾向,很多老师在选择作品上出现偏差。在大学课堂上,老师选讲的古典诗词,大多是各种选本上出现频率很高的作品。然而,广为传播的作品并不一定是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各种诗词选本的质量良莠不齐,单纯依靠选本去选择作品,只会陷于重复或是偏见之中。作为一名担任古典诗词教学任务的老师,缺乏对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博观通识,不能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鉴赏能力,是很难从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挑选出真正好作品的。

还有一部分大学老师在教学中常将作品孤立起来,断章取义,从而造成对作品的误读。很多老师除了对自己研究的作家比较熟悉,对大多数的作家都不曾认真去读他们的年谱、全集和历代的注本。他们常常以课时有限为由,忽略对作家生平资料和思想心态的讲解。所以,他们无法真正做到知人论世,对一些作品的解释存在偏差,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现象在诗词教学中屡见不鲜。

目前,大学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对诗词格律的忽视。很多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并不了解诗词格律,甚至分不清古诗和律诗的区别。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教材编写的缺失,大多古代作品选没有涉及作品的声律特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朱东润先生选编的六卷本《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从“解题”到“注释”均未涉及作品声律特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郁贤皓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从目前大学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作品选来看,标明作品体裁和声律特点的教材笔者尚未看到。各种文学史中在分析作品时,也鲜有提到声律特点的。

二是教学的忽视。声律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缺失的一块,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很少有老师讲授与诗词格律有关的知识。在一般的大学中,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的教学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很多古代文学的大学老师不懂声律,而古代汉语、音韵学等课程的开设也无法与古典诗词的教学很好地衔接,导致学生无法将音韵学的知识应用到古代诗词的阅读中来。

三是诗歌刊物和媒体的误导。大量诗歌刊物将只有简单押韵、不讲格律的作品标注为“律诗”。甚至一些主流媒体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介绍一些诗歌作品时,以字幕在显眼的位置标明为“律诗”,事实上那些诗歌是不符合律诗的格律的。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误导人们对“律诗”的认识,不利于古典诗词的传承。

正因为对声律知识的忽视,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往往将古典诗词当作纯文本来阅读。而中国古典诗词是文字和声音的结合体,单从文本的角度进行解读无法真正领略古典诗歌的魅力。

针对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关于教学的目的,笔者认为,大学古典诗词的教学,既不是要培养诗词创作者,也不是要培养诗词的研究者。比这些更为重要的是,要传承诗词中承载的人文精神,挖掘诗词中让人兴发感动的力量。我们应该告诉学生,诗歌不只是那长长短短的文字,更是一种生活的姿态,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当你有了读诗心情,当你学会用诗性的目光注视生活,你会发现,即使最平凡琐屑的细节,也处处洋溢着惊心动魄的诗意之美。比如吃饭,原来不只是果腹充饥,还可以是“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可以是“晴窗雪沫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比如恋爱,原来不只是耳鬓厮磨,还可以是“朱灯灭,朱颜寻”,可以是“梅如雪,雪如人”。给学生讲诗歌,最重要的不是让他们记住某几个作家,读懂某几部作品,而是要唤起他们对诗歌的热情,让他们在某一刻能用诗性的目光注视生活。我们教出的学生,不必成为诗人,但至少可以保留诗心。叶嘉莹先生说:“在中国的诗词中,确实存在有一条绵延不已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这也正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一份珍贵的宝藏。”[1]如何去延续这条感发的生命之长流,才是古典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

选择第一流的作品来进行讲授,是古典诗词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要做好这一点,一方面是老师要努力培养自己艺术的审美眼光,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待于教材编选的不断改进。真正的好作品有一定的判断标准,如思想性和艺术性、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等都是应该考量的标准。但是,最好的诗词是从诗人心灵中流淌而出的文字,很多时候又无法用这些既定的标准去考量。比如杜诗,早期的作品选倾向于“三吏”“三别”这样带有人民性的作品,而现在的作品选开始更多地选取杜甫到夔州之后作品,如《秋兴八首》《登高》等,这些作品无疑代表了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但除了这两类作品之外,像《赠卫八处士》《又呈吴郎》这些作品没有太多技巧,却能直指人心,题材没有那么高大上,却在平凡琐细中更能见出真实和深刻,不失为杜诗中最优秀的作品。正因为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是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也可能会经历的事情,它们往往能引起学生更多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所以,我们有理由去期待一套更柔软也更温暖的文学史和作品选。

古典诗词的教学,是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有限的课时中,不是要尽可能介绍更多的作家作品,而是要将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讲深讲透,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古典诗词的方法,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要理解作品,必须先了解作家。对作家生平经历、思想心态的讲授,是古代诗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钱穆先生曾经提到学习杜诗的方法:“我们读杜诗,最好是分年读。拿他的诗分着一年一年地,来考察他作诗的背景。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下写这诗,我们才能真知道杜诗的妙处。后来讲杜诗的,一定要讲每一首诗的真实用意在哪里,有时不免有些过分。而且有些是曲解。我们固要深究其作诗背景,但若尽用力在考据上,而陷于曲解,则反而弄得索然无味了。但我们若说只要就诗求诗,不必再管它在哪年哪一地方为什么写这首诗,这样也不行。你还是要知道他究是在哪一年哪一地为着什么背景而写这诗的。至于这诗之内容,及其真实涵义,你反可不必太深求,如此才能得到它诗的真趣味。他在天宝以前的诗,显然和天宝以后的不同。他在梓州到甘肃一路的诗,显和他在成都草堂的诗有不同。和他出三峡到湖南去一路上的诗又不同。我们该拿他全部的诗,配合上他全部的人生背景,才能了解他的诗究竟好在哪里。”[2]这样的学诗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作为老师在讲解某首作品时,必须预先通读这个作家所有的生平资料和作品。同时,在课堂上,也应该注重作者背景资料的介绍,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使诗歌的讲解充满生活的质感,让那些千年之前留下的文字变得生动和鲜活。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必须重视诗词格律的教学。一些诗歌是和音乐紧密相连的,如汉乐府中有一首小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3]单从文字来看,这首诗写得重复而拖沓,但当我们把它和音乐联系起来,就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这首诗来自汉代乐府,是采用唱和曲的形式来演唱的。前面三句由一人领唱,而后面四句由众人相和。我们可以想见这样情形:在江南水乡的烟波浩渺、莲叶田田之间,采莲女们一唱三和,余音袅袅。将文字和音乐结合,立刻使这首小诗变得鲜活而生动。唐宋之后的律诗虽然很多不再用来演唱,但是也可以通过平仄的安排、韵脚的处理,使得声情与文情相配合,既能深化情感的表达,又能在吟诵之时更为美听。如杜甫《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4]此诗多用双声、叠韵词,如“清秋”“永夜”“荏苒”都是双声,“独宿”“萧条”“伶俜”“栖息”都是叠韵,给人音节谐婉之感。特别是末句连用五个“i”韵字,且“息”“一”都为入声字,传达出压抑的心绪,妙不可言。结合声律来进行讲解,无疑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给学生讲授古典诗词格律的同时,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学习诗词的吟唱。叶嘉莹先生说:“就重认中国旧诗之传统而言,则熟读吟诵实在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法。中国旧诗所使用的原是与日常生活口语迥异而全以音律性为主的一种特殊语言,本来凡属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经常要有讲说和聆听的练习,而学习一种富于音律性的诗的语言,就更需要在熟读吟诵间对其音律有特殊的掌握能力。因此我们唯有透过熟读吟诵的练习,而学习一种富于音律性的诗的语言,就更需要在熟读吟诵间对其音律有特殊的掌握能力。”[5]叶先生的这段话,可谓行家的会心之语。在注重诗词吟唱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尝试去创作古典诗词,将诗词阅读和创作相结合。写诗是为了读诗,只有通过创作,才能真正掌握古典诗词的格律,也才能在阅读中更细致入微地去体会作者的用心。

参考文献:

[1][5]叶嘉莹.进入古典诗词之世界的两支门匙[A].我的诗词道路[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29,175.

[2]钱穆.谈诗[A].钱宾四先生全集・中国文学论丛[C].中国台北:台北联经出版社,1998:136-137.

古代诗词大全范文3

艺术歌曲是起源于德国的一种艺术形式。在18世纪时,德国的诗歌艺术得到了发展,因此德国众多著名的作曲家开始为德国诗歌尝试着谱曲,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艺术形式在20世纪初传入了我国,我国的作曲家开始为我国的传统诗词尝试着谱曲,在几十年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让我国的传统诗词变得更让人易于接受。而且由于我国在数千年中所积累的优美古诗词数量众多,而且这些诗词的韵律十分优美,在进行谱曲后不仅会显得更加容易接受,而且普遍比当下流行的歌曲要优美许多。

二、我国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特色

对于古诗词而言,要真正领略到其中的美感就需要对其进行吟唱,但是我国的古诗词传统演唱方法与近现代的演唱方法是不同的,其演唱特征也不相同。

(一)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所选用伴奏的特点

对于我国的传统古诗词而言,由于没有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吟唱方式完全为我国的传统唱法。但是对于我国近现代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而言,由于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演唱的过程中已经加入了很多西式的演唱方式,例如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过程中加入西方唱法,并且在配乐中融入了很多西方乐器,如钢琴、提琴等,这些与我国古代的传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都是不同的。由于加入了西方的演唱方法与乐器,因此在这样的加工方法下也就能够将古诗词中的意境、音律等因素表现得深入人心,也就更容易让现代人所接受。

(二)近现代古诗词题材选择上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往往是选择我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并且流传深远、妇孺皆知的诗词,例如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以及李白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些诗词不仅在我国古代流传深远,在近现代也是十分出名的诗词。而且这些诗词在每个时代都会具有现实意义,例如《满江红•写怀》可以激发起人们极大的爱国热情,并且在进行演唱时能够让人充满正能量,抒发人们内心的感受。

(三)音乐和诗词韵律结合的特点

由于我国的古诗词在进行创作时就注意到了音律以及曲调的特点,因此没有进行谱曲的情况下读来也朗朗上口,充满节奏感。如果要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就需要运用到诗歌中的这些音律。依靠着这些音律谱出的曲调往往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我国古诗词的美感,并且让人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我国传统诗词中的深厚艺术功底。

(四)调性与调式以及和声上的特点

在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往往都会利用到古诗词中所具有的调式与调性特点,例如很多古诗词中就含有对比的调式与调性。通过作曲家自身的专业水平结合这些调式与调性能够事半功倍地创作出优美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另外还要注意使用和声,正确的使用和声能够为我国的传统古诗词注入更加新鲜的元素,从而让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显得更加优美。

三、结语

古代诗词大全范文4

关键词: 诗词 文化 育人

电视具有许多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优势:覆盖面广、信息及时等。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CCTV-10自主研发了一栏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它的基本宗旨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该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广受欢迎。很多人看后,激活脑海中尘封的诗词记忆。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言,节目激起了民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值得称道的是,复旦附中16岁女生武奕姝“颜值与才华齐飞”,实力超群,气定神闲,勇夺擂主宝座。她的成功印证了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评价。可以这么说,《中国诗词大会》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项大胆尝试。语文教师在欣喜之余,是否获得某种启示呢?我认为中学生必须携手诗词,传承文化,陶冶情操,争当有品位的一代新人。

一、传统诗词的重要地位

中国素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毫无疑问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讲的诗词应如何定义呢?一般来说,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诗歌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是一种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产生的有韵律、富有感彩的语言形式。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以抒情的方式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现在所谓的诗词,指以唐诗和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古典诗词典雅精致,言简义丰,堪称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毫无疑问,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应该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全部培养成为诗人、词人(既不切实际,又毫无必要),而是提高文学素养,提高审美和探究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和美好心灵。我们必须从文化传承和文学鉴赏两个角度加以定位,引导学生找寻灯火阑珊处的“她”,让诗词为他们的青春年华增添绚丽夺目的光彩。

毋庸赘述,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特有遗产,是伟大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不会过时,一直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发扬。不但是对祖宗智慧与心血的继承,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它们的学习、研究与解读构建今日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古诗词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都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学语文学科古典诗词教学既有叫人可喜的地方,又有不够完善之处。这里需要我们一分为二,认真加以剖析,为古典诗词教学开创出一条发展创新的道路。

二、传统诗词逐渐受到重视

应该说当今古典诗词教学是受到重视的。对已经颁布的15套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发现古典诗词阅读教学力度不断加大,许多有识之士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新课标的颁布更是迎来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拯救诗心”的行动得到了大力提倡。古典诗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每册的古典诗词为10首左右;2000年第三册则单独设了一个古典诗歌单元;2004年,先秦至南北朝诗歌、唐诗和宋词各做一个单元,按历史历程分别归入高中语文教材第二、三、四册。从课标的表述看,日益严密。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必修”部分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w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及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角度理解文化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选修”部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与此同时,高考这根指挥棒对中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深度也在加强。1993年侧重于词语理解,1994年起开始涉及鉴赏能力的考查。从题型设置来看,2001年前为客观题,一般是单项选择题;2002年起出现主观题型,难度加大。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卷的文体要求大都由“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调整为“文体不限”。

三、传统诗词教学存在的不足

客观地说,尽管有了不小进步,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仍相当滞后,存在某些误区。集中体现在执教者对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把握不准确,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常见的弊端有:

教学模式程式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往往因循守旧,忽视课堂的生成性,导致学生被教师事先设计的一连串问题和所谓的“经验”所困扰,思路被教师无形的指挥棒控制,感受不了古典诗词之美,无法真正参与古典诗词的学习。长期以来,执教者多采用“一解题,二解释词句,三解析表现手法,四总结思想内涵”或“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诵全篇;悟情感,齐背诵”等程式化的教学模式。

以理性分析代替感性体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谈及诗人李白,总是反复地讲“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李白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影响”。诗歌教学侧重于史的讲述,侧重于对作品、诗人的大众看法,缺乏教师和学生的个性解读。

受考试化影响,为考而教,重形式轻内容。教师但凡教上事,多依据《考试大纲》上考点的要求,而忽视诗词意象、意境与心境三者之间的联系。这种肢解诗词意境的教法,很难真正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的能力。

另外,从大气候来看,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并存,中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容易走近韩寒、郭敬明,走进《雨巷》、《再别康桥》、《乡愁》、《人间四月天》。为数不少的人心中的“诗”被网络小说、流行歌曲所取代,许多地方充斥快餐文化、流行文化。相当部分学生对古典诗词持冷淡的学习态度,很少有学生阅读课本以外的古典诗词。

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诗词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正是兴趣。鲁迅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可见,兴趣对于古典诗词学习无疑是一剂良方。那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诵读为先,激发兴趣。

经典的古诗词几乎都广为传诵,诵读关键在于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若一个人不喜欢诵读古诗词,则何谈古诗词鉴赏呢?吟诵既是作者创作、推敲诗文的重要手段,又是读者学习、欣赏诗词文赋的最佳途径。它可以帮助记忆、培养美感、陶冶性情、扩充知识,对提高各人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大有裨益。

2.意境为要,激发兴趣。

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所在。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客观景物深融整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学生往往因对古诗词的意境把握不准,进而对鉴赏题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无从下手或答非所问。我们理解诗歌形象,要从感受意象开始,抓住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山、雨、月、泉、女、莲、舟等诸多因素构成一幅完美的“山林清泉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赏诗读诗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学习古典诗词不再是抽象的记忆,而是人人均可参与的有趣活动。

3.形式为体,激发兴趣。

不少教师将古典诗词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原本完整连贯的诗词被“四分五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典诗词鉴赏课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无定法”,应按古诗词的不同类型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如“知人论世”、“创设意境”、“类比迁移”或“分析名句”等。

4.知识为珠,激发兴趣。

古诗词与古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正本溯源,既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又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如讲到《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入“乌台诗案”。当班级气氛活跃起来后,教师再适时把思路拉回课文,在兴趣的指引下,自然而然进入诗歌内容的分析中,探究苏轼贬官后抒发的真实感受。

5.比较为法,激发兴趣。

比较阅读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途径。有比较才有鉴别,这种传统手段至今并未过时。运用得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把同一作者相同风格的诗词做比较(如李清照的《醉花阴》和《武陵春〉),也可把不同作家同一主题的诗词作比较(如王维的《渭城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甚至把同一作者不同主题风格的诗词作比较(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与《武陵春〉)。至于如何具体分析,这里不做展开。

泱泱中华,诗教传统历经两千多载风雨的浸润,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古典诗词几乎称得上最广泛的素材资源和人文Y源,是语文课程教学生活化取之不竭的源泉。读诗吧,莘莘学子。携手古典诗词,有了传统文化的浸润,你们的生命底色必然会更加绚丽夺目。

参考文献:

[1]陈丽伟.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细读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2(4).

[2]王珏,王~荣.古诗鉴赏题的问法与答法――以2012年高考题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2(9).

[3]李得科.因气品蕴别样美――诗词教学探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2(6).

[4]陈悦.高中古诗词教学方法初探[J].福建教学研究,2012(4).

[5]高瑞钦.也谈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J].福建教学研究,2010(4).

[6]李志明.基于古诗词特质的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6(6).

[7]赵洪涛.古诗词“五环节”教学法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5(12).

[8]李山岭,张子标.古诗词教学的历史观照[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2(12).

[9]钱士宽.诗歌教法和教学内容的确定[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2(12).

[10]汪政.诗,就应该将它作为诗来读[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2(4).

古代诗词大全范文5

古典诗词曲是高中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典诗词曲的意蕴丰富,饱含着诗人无尽的生命意绪。古典诗词曲鉴赏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目标之一,主要是因为在加强和提升学生古诗词曲鉴赏能力的同时,还丰富和强化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等思维创造能力。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曲,应从古典诗词曲主体的、古诗词曲的情景关系以及语言形式特点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解读和鉴赏,方能领略其中所包含的情趣和意蕴。

关键词:

课程标准;艺术鉴赏;古诗词曲;表达技巧;风格特征

高中语文古诗词曲的鉴赏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之一,古诗词曲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学生不仅要会背诵重点的古诗词曲,更重要的是会品读和鉴赏古诗词曲。但是古诗词曲由于特殊的体式、短小的语句和专门的手法等,致使在内容上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要义。其实古诗词曲的鉴赏有很多规律可循,只要抓住其中规律,鉴赏古诗词曲并不是难事。作者根据自己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对古诗词曲的解读和鉴赏方法的理论研究,总结出古诗词曲解读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标是让受教育者的知识、情感与心理都能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培养“整体的人”。高中语文中加强古诗词曲鉴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陶冶情操和丰富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阅读与审美鉴赏能力。

一、从古诗词曲主体的来鉴赏

古诗词曲鉴赏应当从鉴赏的基础、方法和层次等方面去把握,使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新作用,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中国古诗词曲内容丰富,浩如烟海。选入高中课本里的古诗词曲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学生学习和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最好教材。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曲都是历代名篇,词句优美,韵体和谐,内涵丰富。古诗词曲鉴赏教学,首先可从诗词曲主体的来进行解读和鉴赏。

(一)看诗题

古诗词曲鉴赏可以借助诗题把握诗歌内涵。诗题是一首诗的眼睛,它常常起到点明时间地点、交代内容、突显主旨、暗示写作目的等作用。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从标题可知是怀古之作,而怀古大多是为了表达对今事的感慨、看法,总体感情应是“怀古伤今”。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可知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从杜甫的《旅夜书怀》我们可知旅夜,旅途之夜,交作时间、地点,书怀,抒写心情。抓住古诗词曲题目仔细揣摩,便会抓住其主要感情脉络。例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诗题,“夏日”是时间,“南亭”是地点,“怀辛大”是事件,是写对友人的怀念。再如陆游的《书愤》,诗题书愤就是抒发胸中郁愤之情。

(二)析背景

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经历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许多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社会风俗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创作,因而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鉴赏古诗词曲只有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作品的社会意义。如鲍照《拟行路难》(其四),要想了解诗人为什么如此无奈和痛苦,首先应该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的阀门制度。我们学习韦庄的《菩萨蛮》(其二),要想理解作者为何愁断肠,就必须要了解韦庄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因为中原战乱,作者被迫有家不能回,在江南漂泊。

(三)归类别

古诗词曲根据题材划分,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抒怀、伤春伤别、咏史怀古、羁旅行役、山水田园、边塞征战、闲适隐逸、悼亡游仙、谈禅说理、闺中闲情等方面的题材内容。不同类别的诗词曲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鉴赏方法和技巧也因类别不同,而大异其趣。

(四)解作者

古诗词曲蕴藏着作者丰厚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懑。诗词曲创作往往是因事而起,因情而发。鉴赏时首先应该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经历、思想、创作风格,这有助于我们对作品内涵主旨的把握。如我们学习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教学难点就是理解诗中的禅意,突破难点就必须了解王维的生平,王维亦官亦隐,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无欲无求。刘禹锡的《玄都观桃花》,了解刘禹锡两次被贬,就容易理解“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了。

(五)赏风格

古诗词曲鉴赏要点之一,就是把握诗词曲创作风格。创作风格是由作者长期的创作中逐渐形成的独特个性。风格就大方面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有屈原、李白等,比如屈原,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写出的诗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有杜甫、陆游等,比如杜甫,中年恰逢“安史之乱”,他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写出的诗文充满现实主义色彩,如《石壕吏》。同时,不同类型的古诗词曲其风格各异。就古诗而言,山水诗清新幽雅,田园诗恬淡静谧,边塞诗凄凉高亢,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二、从古诗词曲的情景关系来鉴赏

诗人创造诗歌意象来抒感,古诗词曲鉴赏就要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把握古诗词曲内涵与主旨,进入古诗词曲意境。要领会古诗词曲意境首先从把握古诗词曲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一)析意象

所谓“意象”是指诗词曲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的情与外在物的统一。其实就是景中有情,物中言志。诗人的情感如何,主要体现于对物的选取与描绘。我们要理解诗词的内容情感,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抓住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就能把握住作品的内涵。如柳宗元在《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中,用“露”“月”“竹”“泉”“鸟”这几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诗人被贬之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时孤独愁苦寂寞的抑郁情怀。在古诗词曲中,意象往往具有固定的内涵,如“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因此,了解一些经典的意象,对鉴赏古诗词曲具有很大帮助。

(二)品意境

“意境”是指艺术创造特别是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意境是令读者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因此在品味和鉴赏古诗词曲时,要关注和把握诗人感情寄托的环境氛围,分析诗人如何以境言情和做到情境交融的。意境美是我国古诗词曲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鉴赏古诗词曲就应当能够通过语言,把握意象,进入到意境中,去领略诗歌的意境美。比如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全诗意境孤寂、清幽特别是“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这一句,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孤寂清幽的意境,能听到露滴落的声音,阶下已生青苔,证明此处已久无人至,这些不仅表明环境的清幽,也足见诗人的孤单寂寞。戴复古在《月夜舟中》用“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营造出寒冷、悲凉、孤寂的意境。

(三)悟感情

“感情”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动作流露,如喜、怒、哀、乐等。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古诗词曲作品中,诗人常把情感寄寓在景物之中,即“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通常是有什么样的景就有什么样的情,色彩绚丽、生机盎然的景一般抒发喜悦之情,萧条凄凉的景一般抒发悲伤之情。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青山万里一孤舟”,诗人借万里“青山”中一叶“孤舟”表现朋友的孤寂和自己仕途上失落苦闷的心情,感情浓烈,言近旨远,余味无穷。但也有乐景抒发的是哀情。哀情置于乐景之中,情会更深更浓更重。

三、从古诗词曲的语言形式特点来鉴赏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以切情、切境、切题为前提,对词语进行反复的推敲、修炼,贴切自然,无雕琢痕迹,以达到语言精练、声音优美,形象鲜明,表情达意准确等目的。

(一)找诗眼

“诗眼”一词于北宋时期最早提出。苏轼在《枯木歌》中云:“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诗歌抒情往往是借助其具体词语来传达的。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彩和最关键性的字词或句子,诗眼选得好而使全诗神情飞动,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富于强烈的艺术魅力,足以使全篇生辉、通体发亮。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可以是一个字词,也可以是关键句。诗眼是诗的窗户,可以从此窥见诗的内涵。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是这首诗的诗眼,取“绿”字的色彩,靠它增强形象性。

(二)辨手法

古诗词曲的“表现手法”是诗人在行文措辞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表现手法是很大的概念,在古诗词曲的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以及象征、抑扬、比兴、渲染等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就是分析作品的内涵,分析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如陈子昂《晚次乐乡县》的尾联“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景写情,借“猿的声声哀鸣”表现“此时恨”,抒发了绵绵的思乡之愁,同时又采用衬托的手法,用入暮后的静反衬深山哀婉清亮的袁鸣声,表达出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

(三)明修辞

古诗词曲中修辞手法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有助于对作品内涵的把握。古诗词曲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夸张、借代、双关、通等。如董颖《江上》“镜天飞雪一双鸥”,把天空比作镜子,把白鸥比作雪花;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的是夸张修辞手法;徐兰《出关》:“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将关内烂漫桃花与关外茫茫白雪两个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朱淑真《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诗中的“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鉴赏古诗词曲要注意这些修辞手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四、从古诗词曲的内容与形式融合整体上来鉴赏

古诗词曲拥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汉字汉语独有的形式以及词语的诗性效果等。古诗词曲鉴赏主要是对其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表达技巧、作家风格等进行高层次分析评价。诗词曲的鉴赏有一个由景入境、由境入情和由情入理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以达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进而能够扩大赏析面,真正形成一定的古诗词曲鉴赏能力。古诗词曲的鉴赏,贵在对诗词曲意境的把握。古诗词曲的鉴赏教学,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来分析诗词曲,通过对意象的把握,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形象,通过对诗词意象、内容的理解来体味诗词的意境,进而领会诗词传达出来的情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诗词对比阅读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法解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曲的习惯,注重对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方面的介绍。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挖掘诗词曲的“形”与“神”,展示图画并配以音乐,将有效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弥补学生在生活阅历方面的不足,把学生带入到诗词意境之中,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概而言之,新大纲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认为高中语文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古诗词曲教学过程中,突出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教学,发挥古诗词曲的教化作用和审美功能。要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这一目标,古诗词曲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具有其独特的作用。选入高中课本的古诗词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学习古诗词曲有利于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古诗词曲的鉴赏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读多诵和多积累古诗词曲的优良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用同类型诗歌比较和鉴赏的习惯,使诗词曲解读和奖赏能够结合具体语境,从不同视角分析和解读鉴赏诗词曲的内涵。教师应当摒弃形式化的教学模式,探索和寻求古诗词曲鉴赏教学的方法创新,教师与学生充分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师生共同体会古诗词曲的情感与意境,以最终实现学生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作者:赵芳 单位:安徽灵璧师范学校高中部

参考文献:

[1]林安熙.新课改下古诗词曲的鉴赏教学[J].文学教育,2009(09).

[2]凌平.古诗词阅读鉴赏策略[J].文学教育,2013(05).

[3]周晓曦.古诗词鉴赏中的语感培养教学[J].文学教育,2010(01).

[4]黄志浩.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

[5]孙熙勇.想象和联想在古诗词鉴赏中的意义[J].语文建设,2011(02).

[6]朱玉龙.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J].现代语文,2014(01).

[7]滑艳.古诗词鉴赏方法刍议[J].语文建设,2013(01).

古代诗词大全范文6

一、指导学生大声诵读

古典诗词距离现今年代较远,大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丰富的情感和美妙的画意。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难把握其中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和思想精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只是简单的分析,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诗词,洞悉诗人的思想,体会其中的韵律,挖掘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体会诗词的语言魅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多地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一般会无拘无束的朗读,错误读音、音调不准和节奏划分不当等问题,便会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通过大家的指点,得以改正。这样的指点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独自学习过程中自己所犯错误难以发现的情况发生。

进行小组朗读,不但可以使学生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这个环节中,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好的同学,要帮助学习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学习稍微落后的同学,要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拖团队后腿,大家互相督促学习;允许性格活跃的学生适当地带动团队的学习气氛,使大家有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腼腆的学生积极融入集体中去,做一个善于表现自己的人。

分组朗读给了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但是诗词有其特有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等妙不可言之处,这是古诗词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个过程离不开对古诗词的品味。

二、诵读过程中品味古诗词

诵读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的作用,这已成为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共识。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教学中,有效朗读是其他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如何利用分组合作,互相勉励,在诵读过程中品味古诗词呢?

古诗词诵读不可以误一个字,不可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倒读一个字,不可以牵强暗记。通过诵读数遍.自然可以朗朗上口,长久不忘,体验古诗词语言的凝练程度,培养严谨的诵读态度。

苏教版初中课本所选的古诗词包括:魏、晋、唐、宋的绝句和律诗,《诗经》与汉乐府里的诗歌。诗歌的节奏较简单,读出诗歌的情境和意蕴,理解诗人作诗的情感,体会诗人作诗言简意赅、内涵妙不可言的特点。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注重解释字、词和句子的含义,而后总结古诗词中诗人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这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古诗词整体的美感。因此,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强诵读教学,在“诵”和“读”两方面下功夫。

诵读古诗词要求学生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准字音。古诗词与我们年代相距久远,写作用语和现在的用语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有些生僻字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在古诗词的诵读过程中,学生比较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了解古代用语和现在的不同。教师要教学生从语言的层面诵读古诗词,以一种学习古代语言的态度学习古诗词,准确划分诗词节奏,正确停顿,读出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强烈感染力,指导学生读出古诗词的语言气势,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享受古诗词特有的魅力。通过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读出古诗词特有的韵律和美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能力。

三、拓展古诗词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