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范例6篇

基层医生

基层医生范文1

我国由于兽医卫生检验工作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较差,农村基层畜禽疫情十分复杂。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日益繁荣,畜牧业产品也参与市场流通,兽医卫生检验工作。目前兽医卫生检验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层畜禽单位及人员缺乏法制观念。一些单位和人员以经营畜牧业产品牟取暴利为目的,做出大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之事。甚至一些不法之徒倒卖法律明文严禁出售的含有囊虫病的猪肉,造成囊虫和绦虫等病害的流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十分严重的威胁。

(2)缺乏有效监督管理。从目前基层兽医卫生监督人员的配备及人员的素质来看,都无法满足畜牧业开展执法活动的需要。农村基层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差距更大,通常一个乡镇也仅配备2~3名兽医检疫人员,在集市的卫生检疫与管理漏洞较多。而且农村普遍采取的是分散式的畜禽屠宰和加工,这种落后方式也为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3)检验技术和检验方法落后。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包括了十分广泛的内容,如畜禽屠宰前后的检疫、畜禽产品及其制品的卫生检验、水产品卫生检验等。这些工作都关系到人民的食品安全与健康。而我国由于地域十分辽阔,城乡差距较大,城市具有技术先进的检疫检验技术,而广大农村地区的检疫检验技术却十分落后,有的仅凭肉眼观察来进行检验,体温遥测设备、色谱分析仪等新设备和新技术在农村还远未普及,检验中的误诊现象经常出现。

2加强兽医卫生检验工作的有效对策

(1)提高对兽医卫生检验工作的认识。地方领导干部首先应对兽医卫生监督检验工作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提高认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后,食品产业的经营与执法已经与国际惯例接轨,百姓对“安全肉”和“绿色食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国内外畜牧产品市场都建立了准入制,兽医卫生监督检验工作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畜牧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强化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依据我国制定的《动物防疫法》和地方法律法规,强化动物防疫工作,对定点屠宰和兽药销售等市场建立严格的监督控制体系,依照法律法规对无证经营,有意逃避检疫等各种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有效维护法律的权威。

(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虽然制定了《动物防疫法》,但还缺乏相关实施细则,只有完善相关法律的实施细则,基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工作才可依法开展。

(4)完善相关检测检验系统。修改和完善安全性卫生评价标准,确保对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资源做出科学合理评价。各级人大和政府都应参与到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法律法规的起草和审议当中,以尽早建立起一套简便、实用、规范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为兽医卫生检验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支持,让百姓真正吃上放心肉、放心蛋,喝上放心奶。

(5)严格把好检验关。畜牧业检验检疫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坚持法律原则,执法做到程序规范化,公开、公平、公正;对违法行为处罚要及时;加大畜牧业的防疫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的防疫意识和防疫知识。

基层医生范文2

尊敬的院领导:

我感谢五年多来医院给我学习进步的机会,也感谢院领导对我的关心、帮助、教育以及各科室同事们对我的工作、生活中的照顾,在此我非常衷心地感谢大家!也正是因为医院的培养,让我积累了很多的临床经验,有了更好的操作基础,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手术能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幸运的获得了到上级医院工作的机会。经过深思熟虑,我现在决定辞职,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1.在基层医院,分科不细,我们除了骨科不搞,其他什么的都要搞。难免造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会点,什么都不精通的情况。这个会限制个人的发展。别人给我定科在肝胆外科,而且允诺可以让我读在职研究生。我深思熟虑后觉得这个是个个人提高的机会。而且上次和XX院长谈心的时候,XX院长给我说的一些事情也对我触动很大,就是因为医院的2甲牌子限制了XX院长的很多提高机会。我不希望以后也这个样子!所以我还是选择离开。

2.急外科事件:上次院领导安排我调动到急救外科上班。陡然换了个工作环境。我是大大的不习惯。特别是急外科以骨科病人居多。我压根没有转过骨科。基本靠学校的书本知识在应付,在科室也没有系统的培训骨科知识,这让我上班很郁闷。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件事情:一个食指外伤的病人来。我清创的时候发现伸指肌腱可能断裂,但我不能确定,请示上级后得到指示只是给其缝合即可。我缝合了伤口然后要求病人住院观察,病人拒绝了。1周后病人回来拆线,我发现他的食指第1指节已经不能伸直了。我恨自己的无能,同时也对到急外科更加不满。我天真的认为,我应该让领导知道我上班不开心。所以我故意去闹故意去吵。给了领导不好的映象。最后差点弄到在急诊科上班。我知道,给人好映象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给人坏映象只需要几件事。回到外一科,我拼命的挣表现,比以前在外一科的时候更加努力的工作。虽然让别人对我的印象有所改观。但我更多的听到的是:你看魏宇以前表现好差,现在呢?还是要教训下才有效果。我就是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存在。这个让我压力很大。也坚定了我离开的决心!

虽然我很舍不得已经熟悉的工作环境,很舍不得科室里面的老师和弟兄,但是在和他们谈心的时候,他们都劝说我让我到上级医院发展,他们都觉得我如果到了上一级医院,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大家的劝说下,本来在父母坚决不同意的情况下决定不走的我动摇了,并且做通了父母的工作,最后做出了辞职的决定。可能作为一个小兵,我对医院的大政方针有很多不理解,因此也说了很多激进的话。

我是一个有什么说什么的人,有不对的地方请多包涵。并且我是一个理智而现实的人,虽然生活的稳定也是我的梦想,但在这里我不敢去拼我的青春。我想我有足够的理由辞职,特下此决心,希望谅解并给予批准。

最后,祝我们XX县人民医院一切顺利,万事如意;祝各位院领导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安康!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基层医生范文3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用基金;相关问题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用基金概述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医疗行业事业单位,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专用基金科目下设置医疗风险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共三个明细科目,用来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根据医疗业务收入和医疗业务盈余提取的专用基金。专用基金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提取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财务会计的专用基金包括医疗风险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三类,而与之对应的预算会计的专用结余则只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两类。因医疗风险基金为按财务会计收入类科目金额计算提取计入当期费用的基金,所以预算结余类科目中不会体现。原制度下的科研培训基金在政府会计制度中未曾提及,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科目核算体系,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业务分为三大块,即医疗、公共卫生和科教。鉴于此,原制度的科研培训基金核算内容可以放到科教这一块来核算,或在发生培训费用时直接计入当期医疗业务活动费用。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用基金的提取及账务处理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充规定,专用基金提取是按照财务会计本期盈余或者本期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而非预算会计的预算结余和预算收入。如此,当两种核算基础导致财务会计的本年盈余与预算会计的本期结余产生差异时,因年末提取的在预算会计专用结余科目下反映的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金额与财务会计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提取金额相同,而差异通过预算会计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科目全部挤到了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1)以财务会计的医疗业务收入为基础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规定,按财务会计医疗业务收入的1%计算提取医疗风险基金,财务会计财务处理借记业务活动费用/提取医疗风险基金科目,贷记专用基金/医疗风险基金科目。因为没有资金的流入或流出,预算会计不做账务处理。

(2)以财务会计本年盈余为基础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年末根据财务会计本期医疗业务盈余(扣除财政基本拨款和项目拨款形成的盈余以及非同级财政拨款等具有限定用途资金形成的盈余)计算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按照计算应提取的金额,财务会计借记本年盈余分配科目,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专用基金/奖励基金科目。同步,预算会计借记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科目,贷记专用结余/职工福利基金专用结余/奖励基金科目。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用基金的使用及账务处理

(1)根据补充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用于支付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发生的费用和实际发生的医疗事故赔偿费用的资金。使用医疗风险基金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和支付患者赔款费用时,财务会计做借记专用基金/医疗风险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预算会计借记事业支出/其他资金(自筹资金)科目,贷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

(2)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方案,对年末从医疗盈余中提取的奖励基金进行分配,按照发放的奖励基金金额进行账务处理。财务会计借记专用基金/奖励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预算会计借记专用结余/奖励基金,贷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

(3)使用职工福利基金时,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用专用基金购买固定资产的,按照支付资产价款的金额,财务会计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贷记累计盈余科目。预算会计借记专用结余/职工福利基金科目,贷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第二种是非购置资产的情况,财务会计直接做借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的处理,预算会计的处理同上。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用基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会计制度下职工福利基金使用的账务处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职工福利基金产生影响。使用职工福利基金购置固定资产时,一方面增加固定资产减少货币资金,另一方面减少专用基金增加累计盈余,然后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并将折旧费用按月计入当期业务活动费用,从而减少了当年盈余及累计盈余,这与正常购置固定资产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使用职工福利基金来购置固定资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还不如直接按正常方式和流程购置固定资产,这样不会减少专用基金,所以很少有机构使用职工福利基金购置固定资产。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补充规定中未明确职工福利基金具体使用范围。职工福利基金,顾名思义,就是用于集体福利的基金,从原医院会计制度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对于职工福利基金的用途表述基本上是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的资金,并未进行详细说明和展开阐述。在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时,有部分机构将专用基金直接用于公租房建设、职工食堂建设等后勤保障资产的购置,与本期和累计盈余无关。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后,因为要进行账务处理,机构不会选择使用职工福利基金购置固定资产;而采购没有达到固定资产价值标准的其他物资往往与职工集体福利真正含义存在偏差,有些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似乎更为恰当。

(3)专用基金的各明细科目余额差异较大。专用基金总账科目下的三个明细科目余额中,职工福利基金余额最大,医疗风险基金余额次之,奖励基金基本无余额。原因是奖励基金和职工福利基金的计提比例分别为医疗业务盈余的20%和30%,奖励基金计提比例相对要低而使用范围清晰,可以按照年初的绩效方案在年底一次发放完成,而职工福利基金的计提比例相对要高而用途范围比较窄,所以余额比较大。医疗风险基金每月按医疗业务收入的1%计提,若未发生医疗纠纷,除每年度支付医疗责任保证金之外无其他支出,所以累积起来的余额也不小,对于只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足以抵抗医疗风险。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专用基金管理的建议

从医院会计制度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使用的账务处理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在当下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双基础核算模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更偏向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不像奖励基金那样操作简单,使用范围也没有那么明晰,使用职工福利基金购置一些与职工生活相关的资产或设备,与机构的正常购置资产没有区别,所以在实践中,年末按照盈余的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显得意义不大。

(1)国家制定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政府会计补充规定相适应的财务会计制度后,各省结合实际酌情考虑和规范各项专用基金的计提比例。一是医疗风险基金不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下一年度因医疗业务收入的增长、支付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及医疗纠纷赔款等因素的影响变动后,通过补提医疗风险基金使年末余额达到当年医疗收入的1%比例。二是适当提高奖励基金计提比例,用于发放完成核定任务和对单位有突出贡献的职工奖励。三是降低职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明确职工福利基金滚存较多的机构,可以适当降低比例或暂停提取,少提或暂停计提的部分全部转到累计盈余。

(2)各省主管部门明确和规范职工福利基金的具体使用范围,各地主管部门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专用基金特别是职工福利基金管理使用的指导,为下属部门提供具体的业务指导。

(3)各区县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的具体业务指导和监督,引导各机构参照政府会计制度的业务规范对机构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处理。另外,区县主管部门在对各机构年度考核时,综合考虑财务会计的盈余情况及非财务考核指标。上述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中专用基金的相关管理规范方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用基金计提和使用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操作建议,其中职工福利基金在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建议尽快出台制度细则,以便对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和使用进一步规范。

基层医生范文4

“全科医生”起源于欧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人中国,很快受到政府、医学界和广大居民的重视 。目前,全科医生基本遍布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而承担基层预防工作任务的“基层公共卫生医生”,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医生,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和重视。因此,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职能与现状进行探讨,以此唤起各方对基层预防工作和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重视,真正做好基层的公共卫生预防工作。

1 全科医生与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概念

1.1 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训练,经过考试合格的医疗技术全面的医生,能熟练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并在实践中整合内、外、妇、儿等各临床专科的知识和技术以及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于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以预防为导向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性、个体化、人性化、防治保康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

1.2 基层公共卫生医生

目前全国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由三级构成,分别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科。防保科医生一般由公共卫生医生担任。公共卫生医生是保护、促进、恢复人们健康的医生。能整合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学校卫生、慢性病、精神病、传染病防治等专业知识和技术于一体,在三级预防网络的“网底”,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除医疗以外的预防、保健、康复一体化的预防保健服务。

2 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职能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团队”由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和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组成 ,在这个团队中,全科医生主要承担医疗工作和团队的领导、协调工作,基层公共卫生医生主要承担预防工作及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工作,全科护士承担相关护理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功能中,全科医生承担了基本医疗功能,基层公共卫生医生承担了基本预防功能。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预防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大支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 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现状、人才资源与预防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基层医生范文5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172-0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财会[2010]26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并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式实施。该制度顺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深化的需要,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促进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序、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颁布独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颁布前,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执行的是与公立医院相同的《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5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原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施行以来,在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国家最新的医改方案,今后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将作为公共产品来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是以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和方案为依据,并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实状况,本着“突出基层医疗公益性、体现多渠道补偿机制、适应转变运行机制、强化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简化会计核算体系”的基本思路予以制定。因此,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将产生显著差异:一是成本补偿机制差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财政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作为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而公立医院一般是自收自支,没有类似的成本补偿机制或者财政资金所占比例较低。二是预算管理模式差异。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财政资金作为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加强预算管理、执行全面反映财政预算资金执行效率和效果的预算会计是其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而公立医院的财政资金比例较低,相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更应该加强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三是业务活动内容差异。相对于医院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活动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活动较为简单,主要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块业务,在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明显低于公立医院。四是内部会计机构差异。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规模较小,业务单一,会计机构设置简单,会计人员数量少,知识及能力结构有别于公立医院,核算能力较为薄弱,需要简化可行的会计制度。

鉴于上述差异,原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后有关收支核算、加强预算管理和简化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客观要求;为此,财政部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具有通俗易懂、核算简便、易于掌握等显著特点,它不仅考虑了简化核算的需要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而且也考虑到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的差异,同时也遵循了一般会计核算的原则,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由政府举办的独立核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照执行。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1.公益性。公益性是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普遍可及性和普遍可负担性。所谓普遍可及性,指的是城乡居民能够很方便地看病就诊,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所谓普遍可负担性,指的是城乡居民能够以可承受的价格看病,也就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2.非营利性。非营利性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支、结余不能用于投资者回报,也不能为其职工变相分配,所有利润和盈余只能投入到机构的再发展中,用于购买设备、引进技术、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或向公众提供低成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3.财政性。财政性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以财政资金作为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与国家财政在资金领拨、政策法规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4.专用性。专用性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具有特定的来源,必须按照指定的用途和列支范围使用,不得挪作他用,这一特征有利于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经营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建设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仍要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即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这十三条原则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这些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中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中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建设仍要遵循以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应在兼顾核算全面完整和简便易用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会计核算体系。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营规模小,财务人员数量少,财务机构设置和经济业务都较为简单,再加上国家取消了药品加成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而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应本着成本效益的原则,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核算的流程、财务报告的设计和编制等方面尽可能简化。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实施效果分析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了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可操作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医疗安全质量,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制定、颁布与实施,始终贯彻了这一重要原则。新颁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和完善,明确地规范了收入、支出等的种类和范围。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实施,统一了财务报告的格式、编制内容和编制要求,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报告是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收支等情况的书面文件。它所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的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报告中的数据均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规范执行为前提,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应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并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所规定的财务报告体系:一方面要求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真实的经营状况,强调了对财务指标与财务信息的运用,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外部监督,如审计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人员的综合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全面提升。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统的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简单地进行经济业务活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执行者,对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方面是极其被动的,其只要按照会计法规、准则、制度和管理者的要求,把单位的一套账、一套报表做出来即可,而对于医疗卫生支出的控制、财务预算的编制、投资决策的分析等都与会计人员无关,而创造新的有利于单位经营管理的会计方法和技术更是与财务人员无关,然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的会计已经超越了传统会计核算的范畴,将会计的职能扩展延伸到会计的预测、评价、分析、决策、会计的管理与控制上。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守法意识和会计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实施之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往往想当然的认为会计上面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因此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理业务的现象比比皆是,审计一旦出了问题则以自己不懂会计为理由一推了之,减轻和逃避自己的责任。如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促使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遵纪守法意识,使其更加注重合法、合规经营和管理,也更加懂得了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和对法律负责。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对中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着极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的会计制度体系,有效地规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行为,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它本身还不完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中国加快对其进行研究和修订完善的步伐。基层广大会计工作者也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建设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Z].财会[2010]26号,2010-12-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Z].财会字[1998]58号,1998-11-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Z].财政部令第33号,2006-02-15.

基层医生范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主要为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高专医学生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调查发现,毕业时,高职高专医学生选择基层就业多是迫于就业压力而非主观意愿,并且服务基层的意志不坚定;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普遍就业认知不清晰,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普遍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留不住”,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下不去”。为此,我们对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课题组在对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思想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和在校医学生开展调查。具体为:随机发放300份问卷对湖南省两所高职高专医卫类院校在校医学生开展调查和访谈,收回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6.67%。随机发放300份问卷对已在湖南省X市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开展调查和访谈,收回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为98.67%。数据主要通过人工统计和Excel2013进行分析处理。

1.2调查和访谈内容

针对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的问卷主要从个人因素(职业认知、就业认知、就业心理)、家庭因素(家庭成员就业意见、期望)、学校因素(就业教育引导、服务基层思想教育、政策宣传)等方面进行设计。针对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的问卷主要从工作满意度(工作环境、单位薪酬待遇、政策保障、晋升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设计。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针对在校和已就业医学生的问卷均经过了拟题、讨论修改、测试、再修改和定稿等环节。

2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和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医学生的调查发现,高职高专医学生是否愿意到基层就业、能否真正服务基层,个人职业认知和规划、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期望、学校就业教育引导、单位工作环境和待遇、社会政策导向和保障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在校医学生和已就业医学生因为社会阅历等的不同,服务基层的影响因素又存在一定差异。

2.1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服务基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相较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医学生来讲,年龄相对偏小,社会阅历少,仍然处于“象牙塔”求知阶段,职业认知、就业认知、就业心理尚在形成阶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真实工作环境、待遇、发展前景等没有直观体验。调查显示,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下不去”的主要原因如下。2.1.1个人因素——职业认知不清是否愿意到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职业认知、就业认知和就业心理。然而,当前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普遍对就业形势和自身职业定位没有清晰的认知。在“您认为高职高专医学生主要就业去向”的调查中,217人选择“不是很清楚”,占74.83%;仅56人选择“县级医院以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19.31%;17人选择“大型医院”,占5.86%。在“您对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形势的看法”的调查中,183人选择“形势正常”,占63.10%;46人选择“就业形势好”,占15.86%;仅61人选择“形势较严峻”,占21.03%。在“您的就业意向”的调查中,165人选择“非城市不去”,占56.90%;97人选择“首选城市,其次选择基层”,占33.45%;28人选择“其他”,占9.66%。在“您会选择城市私立医院还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调查中,232人选择“城市私立医院”,占80.34%;33人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11.38%;25人选择“不确定”,占8.62%。可见,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就业形势、职业定位等缺乏清晰的认识,这无疑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认知和就业选择。2.1.2家庭因素———就业期望偏高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意见和期望也是影响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选择基层就业及服务基层意愿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家长对子女事业是否成功普遍以“大城市”“高薪”“稳定”“编制”等标准进行衡量,并且他们的意见往往会主导子女的就业选择。在“父母对您的就业期望”的调查中,248人选择“城市”“稳定”“编制”等选项,占85.52%。在“父母的意见对您的就业选择影响”的调查中,196人选择“影响很大”,占67.59%;68人选择“影响较大”,占23.45%;仅26人选择“影响不大”,占8.97%。可见,父母对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偏高,并且有相当部分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就业时会受父母意见的影响。2.1.3学校因素———教育引导不够学校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直接影响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的就业观、职业观。然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对在校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在师资方面,通常由招生就业职能部门或教学院部学生工作管理者兼职承担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任务,专职教师偏少,并且教研活动开展不多,导致授课专业程度、深度不够。在教学内容方面,多选择与其他类型高职高专院校相同或类似的教材,没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致使对在校医学生服务基层所需的理想信念、择业观、职业观、艰苦奋斗品质、感恩与奉献精神、使命和责任意识、基层就业政策等教育引导不够。同时,由于学制较短而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任务较重,高职高专院校还存在压缩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时现象,这些无疑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影响到他们到基层就业和服务基层的意愿。2.1.4社会因素———就业导向欠佳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医疗资源不断丰富,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条件持续改善。但现阶段,医疗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设备等)主要集中在城市是不争的事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环境、待遇、发展机会远不如大城市,导致社会就业导向欠佳,服务基层氛围不浓。这也影响了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对基层就业的选择。调查的290人中,有48.48%的认为到基层就业“没面子”,86.57%的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平台小、发展机会少、硬件设施差、薪酬待遇低、生活环境不理想。可见,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并不能让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觉得“岗位光荣”“有面子”,这也影响了他们对基层就业和服务基层的选择。

2.2高职高专已就业医学生服务基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真实工作环境、待遇、发展前景有着最直接的体验和认知,因此相较在校医学生,影响他们服务基层的因素又不尽相同。调查显示,高职高专已就业医学生“留不住”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2.2.1个人因素———服务意志不坚定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比城市医疗卫生工作,在工作环境、待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因此,是否具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坚定意志,是能否“留下来”的关键所在。然而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意志不够坚定。在“您是否愿意长期扎根、服务基层”的调查中,134人选择“不愿意”,占45.27%;86人选择“视情况而定”,占29.05%;仅76人选择“愿意”,占25.68%。在“服务基层年限”的调查中,182人选择“1~2年”,占61.49%;33人选择“>2~3年”,占11.15%;81人选择“3年以上”,占27.36%。可见,大部分高职高专医学生不愿意长期扎根基层,往往会寻求其他发展路径。2.2.2家庭因素———生活环境不满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和生活环境等与城市存在较大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高专医学生“留下来”服务基层的意愿。在“您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满意吗?”的调查中,178人选择“不满意”,占60.14%;79人选择“比较满意”,占26.69%;仅39人选择“满意”,占13.18%。在“不满意”的原因中,调查对象几乎都选了“公共基础设施较差”“不能给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地理位置不佳”。可见,追求较好的生活环境、给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等是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留不住”的主要因素。2.2.3单位因素———工作条件不理想除去个人和家庭因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待遇、发展空间等直接影响着高职高专医学生能否“留下来”。在待遇方面,X市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月平均收入仅为3475元,普遍较低。在“影响贵单位医护人才队伍稳定的因素”的调查中,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就业的医学生均选择了“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待遇”“职业晋升”。在“您对现在的工作环境满意吗?”的调查中,218人选择“不满意”,占73.65%;78人选择“比较满意”,占26.35%;无人选择“满意”。在“您认为对于卫生院医卫人员而言,最好的归宿是什么?”的调查中,196人选择“进入县级或以上医院工作”,占66.22%;76人选择“扎根乡村,期待待遇提高,有各种保障”,占25.68%;24人选择“等待机会,找个挣钱的职业转行”或“其他”,占8.11%。2.2.4社会因素——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因素主要是政府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是否履行职责、是否居于主导地位、是否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吸引力的留住人才的方针政策、是否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医疗条件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完善等。调查显示,当前在留住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方面,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能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投入较少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环境较差、吸引力不足。比如X市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有的一年财政补贴仅24.48万元,有25.32%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没有进行规范化建设,96.48%的机构没有血液分析仪、中心供氧机、离心机等相对先进的设备。同时,制度不完善,比如给予医学生的激励(如津补贴)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等。

3促进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既要让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留得住”,又要让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下得去”。为此,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高职高专医学生共同努力。

3.1让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下得去”

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由于受自身职业认知不清晰、家庭成员期望偏高、学校教育引导不够、社会导向欠佳等因素影响,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促进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3.1.1学校层面——加强教育引导首先,要开好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结合高职高专医学生专业、就业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加强对其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择业观和职业观、艰苦奋斗品质、感恩与奉献精神、使命和责任意识、基层就业政策等的教育引导。同时,要开足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时。其次,将服务基层思想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再次,开展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服务基层教育内容。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3.1.2家庭层面——调整就业期望高职高专院校要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交流,积极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特别是要着力转变家长的传统就业观念,提高家长对高职高专层次医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让家长调整就业期望,改变“大城市”“高薪”等就业标准,形成与学校一致的医卫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支持、鼓励子女到基层就业,服务基层。3.1.3个人层面——提高职业认知清晰的职业认知和良好的就业心理对于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至关重要。为此,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要加强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了解和学习,结合实际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下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感恩和奉献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坚定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3.1.4社会层面——营造良好氛围社会层面主要是营造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觉得“岗位光荣”。为此,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定位和职责。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投入等措施,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条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待遇,从而吸引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到基层就业;要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及时更新基层就业信息;要加大“三支一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宣传力度,让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充分了解基层就业的政策、保障,形成“服务基层光荣”的舆论导向和就业氛围。

3.2让高职高专已就业医学生“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