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范例6篇

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范文1

实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跟踪审计是一个新的尝试,它有利于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监督和有效管理,对其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极为必要。本文结合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运行流程,从债务资金的举借、配置、使用以及偿还等环节,分析了实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跟踪审计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就各环节实施跟踪审计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期推动地方政府债务资金跟踪审计的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跟踪审计;债务管理

一、引言

审计署2013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背负的债务已达17.89万亿元,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为全面加强地方债管理,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下文简称“地方债)风险隐患,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和财政部《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部署各地清理存量债务、甄别政府债务,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及时将政府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2015年5月,国务院《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地方债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的配套办法,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地方债实行限额管理,建立地方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学术界也提出了一些缓解地方债风险的建议。然而,地方债的增速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据新华社2015年8月29日报道,截至2014年底,地方债总规模为24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5.4万亿元,相比2013年6月末的累计债务规模增长了41.3%。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的学者尝试从审计角度就如何提高地方债管理水平进行研究,[2][3]这些研究大多是从事后审计的角度探讨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由于事后审计往往存在“即使发现问题,但已木已成舟”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而在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的跟踪审计,通过事中与事后的有机结合,能及时反馈审计发现的问题,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审计效果显著。那么,跟踪审计能否参与地方债管理?基于此,我们尝试将跟踪审计引入到地方债管理工作中,深入研究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问题。将地方债管理与跟踪审计相结合进行探讨,不仅丰富了地方债管理和跟踪审计两方面的学术文献,而且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模式和风险评价体系,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和监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有利于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同时,国家审计是治理地方政府债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的研究既拓展了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理论研究,又为国家审计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审计监督和治理提供了借鉴,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利于促进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

二、跟踪审计的含义、特点、作用及实践探索

(一)跟踪审计的含义及特点跟踪审计通常是指审计事项发生后,审计机关依法对财政资金或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的全过程、分阶段、有重点的持续性审计,其对象是政府投资资金使用者从事的经济活动。[4]跟踪审计是跟随被审计事项的发展过程持续进行的一种审计方式,具有过程性突出、时效性强、效益性明显等特点。白日玲(2009)根据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点,将跟踪审计分为全程介入式、适时介入式和重点介入式等三种模式。[5]谭劲松等(2013)在分析跟踪审计含义的基础上,借鉴人体免疫系统的思想,提出跟踪审计具有三道“免疫防线”特征。[6]

(二)跟踪审计的作用及适用范围跟踪审计能及时发现、反馈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发表审计意见和建议,是一种动态监督活动。[7]跟踪审计是跟随被审计事项同步进行的一种审计方式,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及时发现问题、揭示风险,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审计机关能利用自身专业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管理上可能存在的漏洞早发现、早预防,从根本上解决过去事后监督时滞性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全面促进和提高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或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开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跟踪审计的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推动政策措施落实是跟踪审计的又一实践创新。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工作方案》,要求全国审计机关自2014年8月起,持续开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政策措施情况的跟踪审计。总之,跟踪审计在及时发现与披露问题、揭示风险、推动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常(2011)认为,跟踪审计的成本通常会高于传统的事后审计,成本的提高往往会抵消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那些金额高、性质特殊的项目才适合采用跟踪审计。[8]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曾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已经实施并完成了汶川灾后重建、玉树和舟曲灾后重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等跟踪审计项目。学者们也对跟踪审计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王中信(2009)以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款物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例,对如何开展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跟踪审计进行了探讨。[9]自2009年起,美国审计署对一系列重振制造业政策的执行和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审计报告12篇。[10]美国审计署还针对页岩油气开发进行跟踪审计,监督政策落实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先后出具了89篇报告。[11]

(三)跟踪审计用于地方债管理的创新审计署《关于2015年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持续跟踪审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注意反映和揭示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的贯彻落实”。地方债管理的目标是控制规模与防范风险,跟踪审计的目的是将监督关口前移以提高监督效果,两者的着力点或关注的对象实质上都是财政资金或财政性资源。在实践中,财政资金或财政性资源已经将地方债与跟踪审计连结起来,比如有关地方债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实质上就是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体现。然而,现有的理论研究并未能较好地将跟踪审计与地方债管理结合起来,对地方政府债务如何进行跟踪审计,学术界并未提供较好的答案。尽管对如何加强地方债管理已有了一些探讨,但从审计视角的研究较少。王世成和李袁婕(2013)认为应制定《地方政府债务法》,在法律层面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全方位立体监督体系,实现依法治债,从而使地方政府举债能够有法可依,有序运行。[12]李燕和同生辉(2014)则提出只有事前控制和执行控制相结合、主动管理和风险监控相结合,才能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落到实处。[13]Liu(2014)认为,导致中国地方债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预算软约束和非市场化的要素分配,而缓解地方债风险的措施则包括强化预算约束和改革地方政府的投融资体制。[14]Br觟thaler等(2015)发现,对市政债券进行限额管理能有效降低地方债规模及波动性。[15]马轶群(2015)通过模型推理发现,国家审计的揭示、抵御和预防功能可以对地方政府债务租值耗散进行治理,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是目前治理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手段。[16]从上述文献可知,学者们普遍认可对地方债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型的管理方式。我们认为跟踪审计体现的监督关口前移、时效性强、全程监督等特点,正好契合了这些需求。因此,地方政府债务跟踪审计既是地方债管理方式的创新,又是跟踪审计范围的拓展。

三、实施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地方债监督管理体制的完善跟踪审计从地方债资金举借环节就参与到地方债资金使用的监督之中,一方面能及时发现地方债资金举借、配置、使用、偿还等环节中的舞弊、违规、违纪行为,另一方面能就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各方揭示,督促相关部门改进地方债管理工作,及时堵塞内部控制和管理过程中的漏洞,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相关违法违规,从而进一步完善地方债资金监督管理体制。而原有的事后审计只是事后反馈存在的问题,发挥的监督作用相对有限。

(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地方债管理水平的提升从审计署2013年审计结果看,近87%的地方债资金投向了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工程,并且这些工程一般周期长、业务复杂。对地方债资金运行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事后审计只能是批评与处罚。跟踪审计由于能更早地发现、反馈地方债资金运行中的浪费现象,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后续资金的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项目后续过程中资金运行低效或无效行为,有利于节约地方债资金,提高其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地方债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如前所述,地方债资金主要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中,大多属于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资金来源。执行地方债跟踪审计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总结和反映好的做法和经验,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及不断完善。通过开展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可以连续监控有关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实施过程,并如实反映与客观评价有关政策执行情况,推动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四)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地方债审计的效率和效果的提高跟踪审计的优势之一是提高了审计信息的及时性。跟踪审计将监督关口前移,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而且通过信息的及时反馈,有效地降低地方政府与资金使用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或降低道德风险进而提高地方债资金的使用效果。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从而缓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抵触情绪,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另外,地方债资金从举借、配置、使用到最终偿还需要在很多部门之间流转,如果每一个环节都各自开展审计工作,必然造成衔接困难、重复劳动、效率低下。而跟踪审计则能自始至终围绕地方债的某一笔资金,有效减少流程中的重复环节,优化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总之,传统的地方债审计主要审计地方债的规模、结构及期限,很少涉及资金举借、配置、使用及偿还等方面的内容。如果采用地方债跟踪审计,则可以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对地方债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与反馈,促进纠正,进而起到亡羊补牢甚或未雨绸缪的作用。因此,在地方债资金管理中实施跟踪审计,对促进地方债监督管理体制的完善、地方债管理水平的提升、地方债政策措施的落实及地方债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施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有利条件

(一)已有的跟踪审计实践经验可资借鉴199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首次提出“各级审计部门应对国家拨款的基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2001年8月,《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或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的国家建设项目,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对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审计机关持续开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执行政策落实措施情况的跟踪审计”。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也提出,“要加大对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审计力度,密切关注财政、金融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区域性金融稳定等情况,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刘家义审计长在2014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审计署会加大对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和基于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的客观需要,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监督手段。在实践中,国家审计机关已经成功实施了汶川大地震救灾款物和灾后重建项目、玉树地震救灾物资项目、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京沪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积累了较丰富的跟踪审计实践经验,为开展地方债跟踪审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相关思路与经验。

(二)国家审计的相关理论予以指导国家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经济监督,其初始目标是检查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评价政府部门利用公共资源的效率和效果、增强财政收支的透明度等。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环境的变迁,国家审计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刘家义审计长(2012)提出,“国家审计的实质是国家依法使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本质是国家治理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7]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再局限于对经济行为的监督和经济后果的评价,而应更加强调事中控制和积极预防,进一步发挥“预防、揭示、修补”功能,即预防潜在威胁、及早发出预警信息,揭示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修补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真正担当起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角色。与事后审计方式相比,跟踪审计突出过程监督,有效克服了事后审计即使发现问题,但纠偏成本很高或木已成舟而于事无补的局限,具有时效性较强、过程性突出、预防性明显、效益性显著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本质(宋常等,2014)。[18]其实,加大审计参与地方债资金管理力度的呼声一直不断。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曾要求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动态化、常态化的审计监督。总理指出:审计是我们国家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因此,有必要扩大审计对地方债资金的监督范围,将地方债资金的举借、配置、使用及偿还等环节纳入其中,即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三)跟踪审计对象与地方债资金投向的交叉融合目前,地方债资金的投向与审计署实施的跟踪审计项目已有部分交集。财政部《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项目安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主要安排用于中央投资地方配套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及其他难以吸引社会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据审计署2013年12月30日公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大部分省市的地方债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主要投向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土地收储和教科文卫及保障性住房。强化审计监督要做到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可以说,无论是对重大项目还是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其根本落脚点还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效率与效果)。围绕财政资金使用,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监督是跟踪审计的应有之义。因此,财政资金是连接地方债与跟踪审计的纽带,如图1所示。地方债资金投入的项目大多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其资金使用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对这些项目加强跟踪审计十分必要。其实,国家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查核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而且是为了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存在的问题,改善经营管理,堵塞各种漏洞,进而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应该体现为审计发现的问题都能够及时导向制度上的缺陷及其改进,减少“屡审屡犯”和“屡犯屡审”的现象。目前的地方债事后审计模式显然达不到这样的预期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2014年)规定,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审计署关于2015年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持续跟踪审计地方政府债务,注意反映和揭示新情况和新问题,促进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意见的贯彻落实。据此,更多的地方债资金项目将纳入审计全覆盖的范围,与跟踪审计的交集也会越来越多。由此可见,对地方债资金实施跟踪审计是可行的,既有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践经验可资借鉴,又有国家审计的相关理论予以指导,更重要的是审计机关当前正在实施的部分跟踪审计项目所关注的对象就是地方债资金。因此,无论是从提高地方债资金使用效益,还是从控制地方债风险来看,地方债管理工作都需要跟踪审计的积极参与。

五、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目标与重点

地方债资金运行涉及举借、配置、使用、偿还等多个环节。针对我国地方债资金运行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明确各个环节跟踪审计的目标与内容,并确定相应的审计重点。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流程、目标及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流程设计应按照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将跟踪审计的重点放在能有效降低地方债风险的关键环节,促进地方政府将有限的地方债资金投入到可以产生更多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活动中去,以提高地方债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一)地方债资金举借环节审计目标与重点———依法适度地方债举借环节是地方债资金运行的起点。新《预算法》规定,从2015年起地方债全部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适度举借债务,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代为举借。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举借。然而,地方政府举债的规模、期限、利率等信息并未完全公开。针对举债环节的审计应重点关注地方债举债主体、举债方式、举债规模、举债程序等内容。该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地方政府未遵循新《预算法》的规定,委托非政府机构代为举债,比如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举债、地方政府仍存在债券以外的融资方式、举借规模超出预算规模、举债不按规定程序等。针对当前地方债举借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否依法适度是该环节审计的目标与重点。第一,明确举债主体,即地方债的举债主体是否符合新《预算法》的相关要求,是否仍然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这类举债主体举债;第二,规范举债方式,即除发行债券外,融资方式是否有其他形式;第三,控制举债规模,即核算地方债规模是否超出了地方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偿债峰值是否超过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第四,严格举债程序,即核查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是否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根据地方债举借环节的审计重点,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性分析指标主要有举债主体合法性、举债方式市场化、举借规模合理化以及举债流程规范化;定量评价指标主要有债务率(债务余额/政府可支配财力)、新增债务率(新增债务/债务余额)、债务负担率(债务余额/GDP)、利息负担率(当年债务利息/政府可支配财力)和财政收入增长率等。

(二)地方债资金配置环节审计目标与重点———有理有据地方债资金的配置主要是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分配地方债资金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财政资金要从省、自治区、直辖市到市、县、乡(镇)进行层层拨付,导致地方债资金的分配环节过多、时间过长等问题突出,甚至有些资金始终没有拨付。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总理2015年先后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部署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地方债资金配置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省、市、县之间的资金配置缺乏分配依据,比如未考虑各级政府的财力及偿债能力而进行几乎平均的分配;未遵循项目确定、预算安排、人大审批等程序;分配不及时,存在资金滞留、挤占或挪用等现象。鉴于此,地方债资金配置环节的审计重点应关注省、市、县之间如何合理分配地方债资金,是否充分考虑各级政府的财力及偿债能力,是否及时分配、及时拨付,是否存在资金滞留、挤占或挪用等现象,决策过程是否公开透明等。在地方债资金配置环节,也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性分析指标主要有地方债资金配置是否存在分配标准,是否真正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执行,资金分配是否进行了公示;定量评价指标主要有资金分配到位时间和资金及时到位率(及时拨付金额/应拨付金额)等。

(三)地方债资金使用环节审计目标与重点———效益导向地方债资金不仅仅是其规模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其使用效率与效果问题。地方债资金的使用既涉及风险水平,又涉及社会效益,是地方债管理的关键环节。《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规定,地方债资金只能用于中央投资配套、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然而,地方政府如果将地方债资金完全投向公益事业,其社会效益明显而经济效益不足,从而导致地方政府的动力不足。地方债资金使用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金使用部门改变地方债资金既定用途和范围,将地方债资金投向非公益性项目,甚至存在贪污、挪用、截留、浪费等现象;地方债资金使用缺乏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地方债资金使用环节的审计重点应关注资金的投向,比如地方债投资项目名称、项目工期、项目负责人等信息是否进行了公示,资金使用单位是否按申报时的用途合法合规使用资金;还应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及预期效果,如是否存在资金沉淀现象、已使用资金是否与项目进度相吻合等。在地方债资金的使用环节,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性分析指标主要有资金使用的目标性(如是否专款专用)和项目目标的可行性(如有无可行性报告);定量评价指标主要有资金到位率、施工进度完成率、项目净现值以及项目回收期等。

(四)地方债偿还环节审计目标与重点———足额及时偿还环节是地方债资金运行的终点。在此环节,落实还款来源、优化还款方式是关键。该环节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偿债责任不清、偿债意识不强、偿债机制不健全,以及偿债计划缺失,地方政府无相对固定的偿债资金来源,还款资金来源渠道少。地方债偿还环节的审计重点应关注偿债资金的及时到位及规模,即偿债资金到位的及时性及稳定性,偿债资金是否有预算安排;地方政府是否建立了债务监控体系,是否有系统的偿债约束机制,是否实行了债务报告制度,债务相关信息是否透明。地方债偿还环节的审计评价,也应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性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是否设立了偿债制度、是否有完整的偿债计划、财政金融数据是否真实完整;定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当年可支配财力、偿债资金规模等。

六、改进和加强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加强地方债跟踪审计理论研究加强地方债跟踪审计理论研究,有利于审计人员把握其发展规律,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然而,我国目前的跟踪审计实践还处在起步阶段,跟踪审计理论也比较薄弱。有关地方债跟踪审计的含义特点、功能作用、内容目标、方式机制以及技术运用等问题亟需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以便指导和促进地方债跟踪审计的实践。现阶段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紧密结合已有跟踪审计实践,加强调查研究,了解跟踪审计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借鉴其他项目跟踪审计有益做法,不断总结地方债跟踪审计实践经验,探索其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形成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理论成果。第二,充分借鉴已有审计理论成果,拓展跟踪审计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第三,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审计机关立足审计实践,是审计理论的实践者和应用者,掌握着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但在审计实践经验的凝集和升华上可以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理论研究。

(二)进一步充实地方债跟踪审计人员队伍审计人员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时间跨度大,情况复杂,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法律、会计、财务、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深刻理解地方债资金投放与使用的制度背景及政策意图,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职业判断和专业评价。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审计人员加强培训,增强其跟踪审计业务的能力,打造一支能有效开展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工作的人才队伍。在整合内部审计资源的同时,还应该拓宽思路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随着跟踪审计范围的逐渐扩大,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领域,可以在《审计署聘请外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管理办法》允许的范围内,引进或聘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这既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也有利于增强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及在社会公众中的认可度。

(三)尽快制定地方债跟踪审计相关规制完善的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规制,是依法开展地方债审计工作的依据。我国跟踪审计实践的时间较短,积累的经验不是很多,目前还缺乏用来规范跟踪审计的有关规制。因此,需要在不断实践并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与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有关的具体规制、指导性意见或业务指南,使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目前,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地方债跟踪审计范围,跟踪审计不是大包大揽,不能越位参与地方债资金项目的管理;第二,要考虑审计风险,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介入深度和关键控制点;第三,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地方债跟踪审计的质量;第四,要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

(四)进一步创新地方债跟踪审计方式方法随着经济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以期望其在本行业带来巨大变革,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审计将在信息获取渠道、抽样方法、审计范围、审计模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思维及理念上,应借助“互联网+”,尽快创新审计技术及方式方法,以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一方面,在审计技术方法上,地方债跟踪审计应致力于审计信息化建设,尽快适应科技创新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进行在线审计,加快构建地方债跟踪审计应用系统,实施信息化审计;另一方面,在审计方式上,伴随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高度融合,各类型审计常常相互重合和支撑,财政资金流转于企业、税务、金融等领域,涵盖多方面、多方式、多专业的综合审计将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审计方式。因此,应尝试将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与财政审计、金融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财政资金审计项目结合,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结语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方式,具有关口前移、时效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审计机关的大力推广,已彰显出其优越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不仅有利于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监督和有效管理,而且有利于国家审计发挥其参与国家治理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研究并未能较好地将跟踪审计与地方债管理结合起来,相关可用的理论成果尚付阙如。本文基于地方债管理和跟踪审计的现有文献及地方债管理和跟踪审计的对象都是财政资金的客观事实,探讨了地方债资金的跟踪审计问题,分析了实施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有利条件,初步探讨了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的目标与重点(含实践路径),并对改进和加强地方债资金跟踪审计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这将有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模式和风险评价体系,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提供可借鉴性的路径,进而达到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17]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2]曾康霖、吕劲松:《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审计思考》,《审计研究》2014年第1期。

[3][16]马轶群:《地方政府债务的租值耗散及国家审计治理———以融资平台为例》,《财经科学》2015年第2期。

[4][18]宋常、田莹莹、张羽瑶:《关于国家审计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当代财经》2014年第1期。

[5]白日玲:《审计机关强化跟踪审计的若干思考———基于大连市审计机关开展跟踪审计的实践》,《审计研究》2009年第6期。

[6]谭劲松、赵黎鸣、宋顺林:《跟踪审计的“免疫防线”:体系构建与案例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

[7]宋常、黄文炳:《基于国家治理新动向的国家审计若干思考》,《审计研究》2015年第2期。

[8]宋常:《探索跟踪审计》,《首席财务官》2011年第1期。

[9]王中信:《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探讨》,《审计研究》2009年第6期。

[10]王长友、张强:《美国审计署对重振制造业政策执行情况审计及其借鉴》,《国外审计动态》2014年第11期。

[11]刘誉泽、崔孟修:《美国审计署页岩油气开发跟踪审计情况与启示》,《国外审计动态》2015年第6期。

[12]王世成、李袁婕:《基于审计结果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审计研究》2013年第5期。

跟踪审计范文2

一、目前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跟踪审计缺乏统一规范

当前我国虽有审计法作为法律依据,但是其对有关绩效审计的规定尚不明确,对跟踪审计基本上没有提及。纵观审计法的整个内容,不难发现,有关审计机关职责、审计机关权限和审计程序等方面只是针对财务审计有明确规定,仅限于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范围,这不能很好地达到跟踪审计的预期目标。因此,必须尽快加强跟踪审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二)审计力量及审计人员专业技能

建设项目不仅数量多、投入大、时间长,而且涉及的环节多、专业性强。目前,我国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以会计、审计专业为主,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不能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财会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难以满足跟踪审计工作综合性强、层次高的需求。因此,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对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三)审计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

跟踪审计是一项复杂的信息管理工程,需对整个项目各方面的审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分析并存档管理,因此,必须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审计,需要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化审计手段作为技术保障。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开发技术上都发展很快,且正在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方向发展,然而审计软件的应用却并不普及,推广速度远远落后于财务软件的普及程度。我国许多信息系统还没有审计接口,审计软件无法获取系统的电子资料,计算机审计还停留在浅层次运用上。

(四)跟踪审计没有覆盖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虽然跟踪审计贯穿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是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连续、全面、系统地审计。但在目前的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在施工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对前期的相关阶段关注较少,这样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充分、不明显。

二、跟踪审计的风险分析

(一)跟踪审计的环境风险

1.法律制度风险。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备,还存在大量的法律法规漏洞,很多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刚性,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虽然我们现行的法律制度中有一些关于政府投资项目的法规政策,但这些法规大多只是在宏观层面上做了一些指导,便于把握跟踪审计的大方向,对实施过程中依据的标准、具体的程序、细节缺乏相关的规定,责、权、利边界的划分模糊,对于审计绩效的度量也缺乏相关的说明。

2.政治环境风险。目前,我国审计机关通常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专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代为行使政府项目的监督审计职能。而我国造价咨询行业的起步较晚,很多咨询企业都是由政府部门一手扶植起来的,跟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得部分造价咨询企业在跟踪审计过程中难免受到政治氛围的影响,影响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不容小觑。

3.技术、经济环境风险。建设项目集技术与经济于一体,在开展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发表审计意见,而技术问题通常是一个没有定式的问题,这种不确定性无疑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二)跟踪审计的管理风险

1.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因素产生审计风险。在政府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是落实项目投资、进行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跟踪审计时间长、涉及的关系复杂,我国项目管理开展时间较短,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社会中介协审人员素质不高产生的风险。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新开工了大量的高速公路项目。社会审计机构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急速扩大规模,增加了大量的审计人员。而很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不强,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还存在较大缺陷。另外,事务所审计人员的流动性强,审计人员的不正常更换,打破了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前后人员的交接不充分,使得前期信息大量流失,加大了后续工作的难度,无形中增加了审计的潜在风险。

3.工程监理人员错位、综合素质低引起的风险。由业主聘请的工程监理人员,与施工单位站在同一位置,没有发挥其监督职责。即使上岗的监理人员,要么人数不够,要么无证上岗,监理人员更换比较频繁。审计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获取资料时,工程监理人员不能够提供监理日志,导致审计人员无法获取真实、有用的资料,从而带来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防范跟踪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构建跟踪审计模式

跟踪审计模式就是在进行跟踪审计时,根据被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审计实施单位应采用何种模式组织审计资源,明确审计重点,进行审计实施。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可采用的审计模式大概分为三类:一是间歇式,二是连续式,三是间歇-连续式。三种模式的特点、适用范围各不相同。间歇式审计模式特点是审计资源占用少,对项目管理工作干扰较小,审计的独立性较高,但不能实时监控,同步审计。适用于建设周期长、阶段划分明显、项目管理较为完善的大、中型国家投资项目;连续式审计模式特点是问题发现及时,审计对按计划实现项目目标的作用较大,审计资源占用较多,对项目管理的影响较大,审计独立性较弱。适用于周期短、难以准确划分建设阶段、工程技术复杂、变更较多、项目实施环境复杂、可追溯性不强的中、小型国家投资项目;间歇-连续式审计模式的特点是实时审计,审计独立性强,审计资源占用多,对项目管理影响大,存在重复审计的可能。适用于建设周期长,项目各阶段清晰、各单项工程交错进行、配合紧密,工程技术及外部环境复杂,设计不成熟、过程中变更较多,项目总体目标明确,需要大量建设方配合,而投资渠道多元化的特大型国家投资项目。

(二)逐步推进跟踪审计法制化

应当尽快借鉴国际和西方先进国家绩效审计制度建设的经验,积极探索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跟踪审计的组织形式、范围、内容和方法等,形成一套操作规范、法规健全的运行管理体系。同时,根据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实际,加快审计法的修订工作,应明确绩效审计以及跟踪审计的法律定位,为跟踪审计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这必将有力地推动跟踪审计的开展,促进跟踪审计的逐步完善。

(三)制定跟踪审计实施细则

在进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目前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审计法,可操作性不强。应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每一项操作细则可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进行制定,比如哪个阶段、哪个环节应该如何处理,遇到细则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集中力量研究确定解决方案。

(四)大力加强跟踪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要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要涉及国内外跟踪审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还要重点突出跟踪审计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其次,要鼓励审计人员深入到项目建设一线探索、学习审计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战经验。最后,要适当引进一些专业人员充实到跟踪审计队伍,如可联合会计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聘请注册会计师、环境工程技术专家、律师和建筑师等加入到审计部门工作,利用这些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范围,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五)稳步提高跟踪审计信息化水平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更加需要采用现代信息和电子网络技术,对审计项目中各方面分散的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审计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尝试:一方面,可以建立数据库系统,审计人员直接从被审计单位的后台数据库中采集,并导入信息化平台,经整理后供审计人员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建立GPS跟踪系统,将GPS运用到审计项目上。

(六)完善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切入点

跟踪审计范文3

[关键词]项目跟踪;审计;资金安全

[作者简介]林飞腾,广西审计厅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主任科员,硕士,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9―0012―04

一、跟踪审计理论的提出及实践

(一)跟踪审计的提出

2009年5月16日《求是》杂志刊发了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的文章认为,审计监督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动民主法治的手段,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也强调,“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审计署探索创新审计方式。

(二)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

2005年9月至2009年3月,审计署对北京奥组委财务收支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帮助北京奥组委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管理,查出问题,提高效率和效益,积累了特大型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经验。2010年开始广西审计厅也对部分新建续建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服务。

二、重大项目跟踪审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与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对某一节点时刻的状况进行审计存在不同,项目跟踪审计是对项目过程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开展项目跟踪审计需要明确项目审计的内容及审计面临的风险。

(一)确定跟踪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是审计工作的目标对象,审计内容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跟踪审计效果及审计工作效率。明确跟踪审计内容是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 以项目真实、合法性为基础内容

以真实性、合法性为基础,审计人员更好地了解项目建设环境、项目特性,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审计,评审就不会产生偏差。

一是检查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及使用情况。建设资金的筹集及使用形成于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控制的全过程。通过对审查项目资本金的到位情况,了解项目资本成本情况;通过检查项目资金拨付情况,了解是否存在违反财经纪律,增加了项目财务费用负担;通过检查项目经营收入的真实性,防止虚报瞒报的行为。

二是检查建设过程的真实性。项目建设过程是形成项目实体的基础。检查项目审批文件的真实性,审查项目建设依据是否充分;检查项目合同文件的真实性,了解项目建设管理及结算依据;检查施工内容的真实性;了解形成项目实体的真实内容;检查结算的真实性,了解工程造价的真实性。

2 以建设过程管理为线索内容

项目建设的管理主要围绕工期、成本、质量进行。检查业主内部各部门、项目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是否能够各司其职,做好项目的工期、质量控制;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衔接性测试,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对项目管理环节进行评估、预测,以对由于项目管理不到位产生的问题进行预警。

3 以项目效益性为审计最终内容

一是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就是通过审计揭露高估冒算,多报工程结算价款,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而体现的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就是对项目建设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而间接体现的效益。

二是社会效益,就是通过分析项目建设的外部效应而体现出的经济价值。

(二)明确政府重大项目跟踪审计可能存在的风险

为使项目跟踪审计有效运转,对项目建设起到预警、反馈、预防、修复的作用,跟踪审计就要解决审计组织、审计信息管理、审计判断标准、审计结论及审计问题处理的问题。

1 跟踪审计模式采用不当,导致的审计行为偏差

现代审计关系包含两层关系: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的管理或经营关系;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的审计关系。在政府投资跟踪审计中,跟踪审计对象主要是被政府委托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管理的经济行为以及由此衍生的设计、承建、监理、供货等单位对项目进行的经济行为。开展项目跟踪审计,给审计人员在第一时间收集这些经济行为的信息提供了便利,但是在信息形成过程中通常包含项目经济决策行为,若审计人员采用所谓“贴身式”或“管家式”跟踪审计模式通常是审计责任与管理责任不分,造成审计越位,导致审计行为风险。

2 审计组织不当,导致的审计信息失真

建设项目通常要经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建设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及项目后评估阶段,项目建设环节多,项目建设周期长。由于项目建设单位多,项目信息面广、审计信息量大,审计信息传递线路长、审计信息呈动态传递,而审计信息传递标准不一致,产生信息不足、信息滞后、信息失真现象,导致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误判风险。

3 审计判断标准的不确定,审计判断依据不足

由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对象――建设经济行为是处于不规则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因此以静态或者匀速动态为评价依据的审计预判并不十分准确,而由于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审计判断标准也导致审计判断标准的不确定,这也将会给审计判断带来风险。如在某高速公路项目的征地拆迁过程中,国家出台的征迁补偿标准的变化,也导致原先的审计判断的变化,进而给原先的审计结论带来不确定性,导致审计判断风险。

4 审计结论不当,导致审计处理失误

审计结论是指审计机关在审计文件中提出的应由被审单位执行的审计建议、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除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被审单位的内部制度外,审计机关还根据已有的经验模型,测算项目未来可能处于的状态。由于模型的缺陷或者未来数据的变化,有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错误,进而导致审计处理的失误。如在某机场项目建设的立项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往年的数据结合当时该区域的经济水平,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预估到该机场的建设规模过大,将导致项目亏损,因此建议政府缩小项目的建设规模。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理念的改变,机场的吞吐量超出当时的审计预判,导致审计结论风险。

三、开展跟踪审计的主要路径

作为一种基于免疫系统理论下的审计模式,项目跟踪审计应提前介入、延伸审计、综合评价、及时反馈及适时总结,以确保跟踪审计的成效。

(一)优化审计组织结构。加强审计协调

项目跟踪审计组织结构是指在国家审计机关

内部根据审计工作特性和审计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需要建立的分工协作体系。贺荷认为审计组织架构应考虑集权与分权的原则、审计分工与协作统一的原则及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项目跟踪审计功能的延伸、审计内容的拓展、审计信息的变化、审计反应的加快要求不仅审计组负责人及时全面地了解审计信息,对项目审计进行判断、组织、协调和决策,而且要求审计组成员及时把握项目建设动向和审计工作动态,将审计成果及时汇总上报。因此,传统的审计管理组织架构难以有效地应对项目跟踪审计遇到的问题。因此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超文本组织架构模式是开展项目跟踪审计的一种良好的尝试。

(二)关口前移,提前介入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相关失误发生后大多难以补救,适当把审计关口前移能够把握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让项目建设各方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保证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充分体现效益审计成果。

对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重大项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尽量在项目筹备初期,通过跟踪审计了解整个工程的质量、财务状况;在项目决策的各个环节前,提前了解情况,分析影响项目建设工期、质量、成本的各种因素,提出审计建议。

(三)扩大调查。延伸审计

项目建设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多个事项。当某一单位、环节或者事项出现问题时都有可能影响项目建设成效。犹如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延伸审计是实现审计免疫的一个重要手段。

1 跨年度延伸审计

项目建设跨度时间长,部分审计事项的实施会跨年度甚至是跨越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如果仅是以某个时间节点作为审计实效,有可能断章取义,产生审计误判。因此对于事件延续时间年度长、过程复杂的事项要以项目文件流和项目资金流为线索,进行跨年度延伸,把握事情真相,把握事项实质,为审计判断提供充要依据。

2 跨单位延伸审计

项目参建单位多,如果仅从建设单位人手,无法把握项目全貌,无法分清责任,甚至对项目建设单位利用关交易进行违规操作无从知晓。如某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利用关联单位虚列工程维护费套取建设资金,发放职工福利。因此开展项目跟踪审计需要对项目参建单位、建设单位的内设机构及下属企业进行延伸审计,理清事项联系,纠正违规行为,彰显审计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

3 延伸审计项目管理制度

项目建设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约束建设管理,监督相关人员行为,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降低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尤其要对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财务及资产管理制度、不相容职务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和凭证传递程序进行重点检查,以测定内控制度可信赖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对审计预期、审计内容、审计重点作出基本判断。并通过审计,从审计的角度提出加强制度建设、防范管理风险的意见,达到强化项目管理成效的目的。

(四)提前预判。动态预估

随着项目建设工期的不断推进,影响项目建设的各项因素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项目建设的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其他因素的变化,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总体情况。

动态预估就是利用趋势分析及综合分析的方法,预测影响项目在未来时间内可能处于的状态及对项目建设的总体影响,进而为审计判断及审计建议提供依据。通常对项目进行动态预估的主要方法有因素分析法、指数平移法、回归分析法等。

(五)复合判断,综合分析

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一方面面临着精确评价项目建设效果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面临项目建设信息面广、点多、规模大、专业性强、信息分散的难题。如何拓宽审计思维,提高审计判断评价能力是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延长审计时间跨度,拓宽审计判断信息集成范围

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主要是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对项目进行预算执行审计以及待项目完工后进行竣工决算审计。以某个时点的财务收支情况及工程价款结算情况作为主要审计内容的审计工作,不能及时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地规范项目建设管理。通过拓宽投资审计时间思维,延长审计时间跨度,实行动态审计管理,对未来审计时点可能发生的事项进行预判,提取相关信息从源头上预防、遏制不利因素的发生。如审计人员将2年甚至多年的财务帐套合并为一个帐套,通过对相关子目的还原、分析,将为审计推理提供有用的参考。

2 拓宽审计视角,提高审计判断能力

仅依靠单一、片段的信息无法反映项目的全貌。因此融合审计信息,拓宽审计视角,将分散的审计组合成一个整体,是提高审计判断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是将同类信息进行融合,还原项目建设事项的原有轨迹。项目建设资料不完整、不规范是现阶段我国项目建设管理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给审计人员分析判断带来了困难,也为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漏洞套取项目建设资金提供了便利。将同类信息进行分类、分析、融合,将单点信息组合成单线信息,或者将分时段的信息组合成连续信息,还原项目建设事项的原有轨迹,为审计推理提供参考依据。如在对某省高速公路项目进行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所有项目的某项材料采购进行归集分析,对某项目存在的异常现象进行追踪,发现该项目施工单位虚开材料采购发票的行为。

二是将财务信息与工程信息进行融合,还原建设事项原有模型。项目建设的信息主线是以项目批复文件、项目经济合同文件、项目造价文件等相关文件构成的工程类信息和以资金筹集、支出等相关文件构成的财务类信息的组合体。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知识的局限性使得单一的审计人员难以掌握项目信息的全貌,依靠单面信息作出的审计判断容易造成审计判断偏偏颇。通过财务信息与工程信息进行融合,将单面信息融合为多面信息,通过拓宽审计视角,还原建设事项原有模型,将为反映项目建设全貌提供便利。

三是将常规信息和异常信息进行融合、比较,为审计结论判断提供依据。信息出现异常的事项通常是建设项目管理不到位的事项,而如何将管理不到位的事项进行定位、判断、定性是扩大内需重大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还原项目建设全貌的基础上,将常规信息和异常信息进行融合、比较,形成审计数据,为审计结论判断提供依据。

四是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审计信息进行融合,为审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拓展项目跟踪审计信息思维,拓宽审计视角是在以往单一事项、单一时间段、单一审计视角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应用信息科学中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以审计信息资源为主线,将分散的审计组合成一个整体,将审计项目信息进行融合,并利用计算机进一步综合分析从而获得审计判断。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需要审计人员扩展审计视野,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反映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审计人员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为有效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 拓宽审计评价视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项目建设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开展对项目的评价需要抛弃就单个项目论项目管理的狭隘视野,将项目建设管理行为提升到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层次进行评价。以“保护安全、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审计评价为出发点;以是否有利于扩大内需,是否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是否有利于改善民生,是否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项目建设的最高评价标准;以项目立项是否科学,项目建设管理是否规范,施工质量是否合格,项目建设进度是否及时为审计评价支持事项,建立科学的项目审计评价体系对项目建设进行科学评价。

四、结语

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是确保项目有序进行、提高项目建设资金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明确项目跟踪审计内容,采取正确的审计方式是确保审计成果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家义,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J],求是,2009,(10)

跟踪审计范文4

关键词:园林绿化;栽植苗木;审计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准备工作

1、1人员配备: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苗木、土方、种植、养护、假山、园道、园桥、、喷泉、景观、亮化、喷淋等项目。不光是园林绿化专业,还牵涉到建筑结构、装饰装修、水电安装、道路桥梁等各个专业。因此,项目组成员除了配备专业的园林绿化造价人员外,还要有综合性的造价人员,并根据工程的复杂情况有必要配备相应专业的专家顾问充实跟踪审计的技术力量。合理配备项目负责人、跟踪人员、结算人员。

1、2工具配备:配备跟踪审计工作所需要的车辆等交通工具,以及照相机、录像机、手提电脑、造价软件、围尺、钢尺、卷尺等设备工具及园林绿化专业书籍、资料。

1、3签订合同: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规定,签订跟踪审计合同。

二、熟悉情况

进驻项目后,跟踪审计人员主要的工作就是了解熟悉各方面的情况:

2、1 学习熟悉审计的理念及制度

跟踪审计人员一定要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准确定位,主要的职责是监督。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协商处理问题和信息有效沟通的原则。其次做好与参建各方特别是与建方的关系协调工作,

2.2 熟悉审建各方的人员及组成分工情况。包指挥部项目负责人员、监理、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及人员,留取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与相关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2、3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可以通过现场查看,组织见面会等形式掌握熟悉相关情况,包括项目的场地、范围、投资、工期、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等情况。

2、4落实办公场所。

三、收集资料

对于资料收集,应该根据审计通知书的要求和项目的实际情况,重点收集落实以下资料:

3、1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含电子版)、图纸会审、变更文件等。

3、2规划放线资料,现场现状管线图纸、原始地形地貌数据资料等。

3、3与项目有关的会议纪要、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通知等。

四、制定方案

根据审计合同的要求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掌握的现有资料,制定项目的跟踪审计方案。包括人员、车辆、公用具的配备;合同、招投标文件的复核审查;资料的收集办法与内容;重点部位的控制范围、内容和方法等。

五、重点控制

5、1 对招投标进行监督,参与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的审查,提出专业意见。

5、2 熟悉图纸和清单内容,对照图纸对招投标文件清单内容进行复算,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5、3 及时记录施工机械类型及进出场数量。

5、4 对原始自然标高的与图纸标高的复核记录,参与现场标高的测量或者进行抽审测量。

5、5 结合现场标高测量数据及设计竣工标高对土方数量进行计算,初步对现场的土方进行估算,确定挖填土方量、余与缺方量、记录调运土方的数量、车辆类型及运距。

5、6 苗木进场的检查。对进场的苗木品种、数量、规格、冠幅、高度、土球大小进行抽检、记录,对照图纸苗木配置表或招标文件清单或政府控制价中要求的内容,对抽检不相符的苗木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并以审计意见书面建议建设单位整改(对不合格苗木进行清退或者重新定价继续栽植),并落实整改情况。

5、7 对栽植苗木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栽植的苗木品种、数量、规格、冠幅、高度、栽植密度、支撑、绕绳情况进行抽检、记录,对照图纸苗木配置表或招标文件清单或政府控制价中要求的内容,对抽检不相符的苗木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并以审计意见书面建议建设单位整改(对不合格苗木进行清退或者重新定价继续栽植),并落实整改情况。

5、8 园路施工如垫层厚度、铺装材料的厚度等进行抽检,发现与图纸不符的情况,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并以审计意见书面建议建设单位整改。

六、对进场景石的吨数进行测量

6、1 对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对项目有重大影响的基础开挖、隐蔽工程、重大设计变更等经济活动,进行记录、测量,并进行照录像等影像留存。跟踪审计中遇到重要事项(如重大设计变更、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及价格认定等)需及时向区审计局报告,并收集保存相关的资料

6、2 对施工中的现场签证严格审查,及时签证,签证单量价分离。在确认签证事由明确、内容详细,专业用词准确、无歧义,签证单日期正确并按先后顺序进行编号,方可签署意见并署名盖章。变更签证等资料要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字认可。

6、3对变更签证需要确定综合单价的,由施工单位提报,依据合同或者招标文件清单或政府控制价或者相关定额进行测算,及时确定综合单价

6、4对跟踪中需要签订补充协议的,对协议内容及时提出审计意见,监督该协议报监管办审批。

6、5苗木价格的考察定价。

对项目建设中存在其他的问题如对照图纸和现场施工,及时发现随意变更的情况,及时提出合理、科学的审计建议,出具跟踪审计意见。

七、竣工审计验收

乔木对照图纸、招投标文件、控制价要求的规格如地径、胸径、树高、冠丛高等测量相应数据,支撑测量长度、草绳测量高度。分段清点(按照苗木栽植密度,决定每段的长度),每段清点完成后,口头核对一遍,无异议后,测量结果登记乔木工程量验收表。

灌木:对照图纸、招投标文件、控制价要求的密度、高度、冠幅等测量相应数据。测量灌木地被密度时,用1米*1米的框子,直接套在地被上清点每平方的密度,每种灌木可多选择几个点进行测量,以平均数进入决算。

草坪: 对于大面积种植的草坪可使用手持GPS设备进行清点。

园林铺装、小品、桥、景石及假山、水电对照图纸、招投标文件、控制价要求验收。

八、汇总阶段

8、1清点时,不符合图纸、招投标文件、控制价的苗木数量、类型、规格,成活情况拍照记录,留存资料。

8、2每天核对验收数据,汇总当天的工程量验收数据由四方(甲方、审计、监理、施工方)签字留存原件及复印件。

跟踪审计范文5

关键词:全过程跟踪审计;成果;签证;经验

一、黄泥头拆迁安置房二期工程概况

黄泥头拆迁安置房二期工程一标:无锡市广益街道黄泥头安置房小区(原第六色织厂地块)东临小区规划道路,西临通江大道,南临北新河,北侧为江海东路。本标段总建筑面积为80326平方米,由8#、13#~15#、19#~22#、25#、26#房组成,10栋高层住宅建筑和2号地下车库等组成。工程中标价约为1.35亿元。

黄泥头拆迁安置房二期二标:无锡市广益街道黄泥头安置房小区(原第六色织厂地块)东临小区规划道路,西临通江大道,南临北新河,北侧为江海东路。本标段建筑面积约为72976.47平方米,由29#、30#、32#、33#,4栋高层住宅建筑和1号地下车库等组成。工程合同价约为1.35亿元。

黄泥头拆迁安置房二期三标:黄泥头拆迁安置房二期工程睦邻中心工程(通江大厦)位于无锡市广益黄泥头通江大道立交桥东南侧。本工程占地面积为4176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六层。结构类型为主楼框剪结构、裙房框架结构。工程中标价为6500万元。

二、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果

1.在跟踪审计的前期时,明确施工阶段跟踪审计内容:审核工程进度款拨付、隐蔽工程验收、月进度报表、设计变更(签证)、工程价款结算、及时向审计组提供审核结果;依据审核结果提出调整意见,出具月进度审核报告。

2.为确保跟踪审计落实到位,我单位专门配备了相关设备和软件。跟踪审计部再三强调跟踪审计人员要提高跟踪审计的意识,珍惜这次合作的机会,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中心,树立工程质量是工程生命线理念,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真正做到工程不停,战斗不止,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施工现场都有跟踪审计人员的身影。我们竭尽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来配合甲方加强工程项目造价控制。跟踪审计构筑起建设工程项目监理、地标项目管理部和审计局以及建设单位立体式交叉管理控制的新模式。

3.黄泥头拆迁安置房二期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经过不间断的跟踪审计,我单位到目前为止共发生了工程跟踪审计方案1份,工程月报8份,跟踪审计日志记录600余页,照片700余张,签证121份,退回无效签证15份,累计核减金额约126.41万元。

4.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我们遇见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主要有如下几条:

问题一:项目开工初期,签证不及时,签证资料不齐全。

合理化建议:在工程例会上,我跟踪审计人员明确提出:

1.相关签证资料按照我方提供的黄泥头拆迁安置房二期工程变更(签证)单要求统一办理;

2.签证的流程要根据签证流程图,逐步实施,不得拖沓。

3.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均认可我方观点,施工单位表态会主动按要求办理相关签证。

问题二:项目过程中,因本工程实行“代建制”,按照合同约定,建设单位要等主体工程封顶,才支付部分工程款,所以施工单位上报验工月报的积极性不高,在开工初期甚至没有验工月报。

合理化建议:在工程例会上,我跟踪审计人员明确提出:验工月报不仅是施工单位的请款依据,同时也是业主明确工程进度及工程用款的依据,所以不管是否申请月进度款,施工单位都应该向监理单位和审计单位提交验工月报,然后上交业主。

结论:业主代表、监理及施工单位均认可我方观点,施工单位目前已能在跟踪审计人员的督促下,每月提供验工月报。

问题三:因本工程有三个地下室,所以土方工程工程量比较大,定额造价相对比市场价高很多。

合理化建议:我单位跟踪审计人员在土方工程开始之初,就及时对土方运距进行主动跟踪,未雨绸缪,为土方费用的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结论:目前,黄泥头拆迁安置房的土方外运工程单价是25元/方,比定额造价降低45.3%,同比无锡地区其它兄弟建设单位的土方外运价36元/方,要降低30.56%。

问题四:因本工程有三个地下室,所以桩基工程中,泥浆外运工程工程量比较大,定额造价相对比市场价高很多。

合理化建议:我单位跟踪审计人员在泥浆外运工程开始之初,就及时跟甲方提出采用房地产开放商统一桩基报价的模式,将桩基(含所有桩基工序)按790元/米包死。

结论:建设单位同意我方意见,与代建单位协商。

问题五:施工过程中,商品砼供应不及时,致使工期延误;并且出现商品砼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合理化建议:我单位跟踪审计人员提出商品砼供应时,应有商品砼公司技术人员旁站,与施工、监理、审计一起做实验,鉴定其是否合格,是否可以按合格产品的价格结算。

结论:甲方代表、施工单位、监理均同意我方意见,并实施。

问题六:在门窗的询价过程中,出现了多家供应商,门窗质量、价格层次不齐。

合理化建议:我单位跟踪审计人员提出取长补短,采用材料厂家与加工厂家合作的方式,从而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产品。

结论:甲方代表、施工单位、监理均同意我方意见,并实施。

问题七:进户门由出现多个供应商,质量、价格层次不齐。

合理化建议:我单位跟踪审计人员提出通过内部招标的形式,选择供应商。

结论:甲方同意我方意见,并实施。

问题八:外墙涂料的选择。

合理化建议:我单位跟踪审计人员积极组织比价,并多次与崇安区建设管理中心李局等一起去厂家进行实地考察。

结论:在多次比价之后,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涂料。

问题主要内容涵盖签证办理、月报提交、土方外运、 泥浆外运、商品砼、门窗、涂料等,均得到甲方、监理、施工单位的一致认可,并实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经验

根据我们在跟踪审计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本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突出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我们在接下来的跟踪审计工作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与甲方和审计局多沟通,对跟踪审计工作的实施和开展要统一思想,这是做好跟踪审计工作的前提。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与甲方、审计局沟通,达成一致意见,统一思想,使甲方和审计局能够主动配合和支持跟踪审计工作,使得跟踪审计人员真正可以在其位,谋其政,跟踪审计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

跟踪审计范文6

一、内审跟踪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及其特点

1.内审跟踪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是指将项目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确定若干重点建设事项,由内审人员随着建设进程,及时对各阶段的审计对象或确定的重点事项进行审计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项目管理相关部门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建设项目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保证效益最大化的内审活动。

2.内审跟踪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以下特点:审计主体是内审人员;审计内容广、资料多,涉及整个建设过程;预防性作用,通过即时跟踪监督,有效防止资源流失和质量等问题,发挥对项目管理的制约、促进作用。

二、内审跟踪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的内容

内审人员应关注项目的前期准备、中期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的竣工决算等关键环节、关键事项。笔者认为应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审计重点:

1.审批程序审计。主要是对项目审批程序进行检查,评价项目审批程序的合规性和完备性。审计内容应包括对项目立项文件审批、项目选址申请及审批、建设用地预审审批、可行性研究审批、建设用地规划审批、初步设计审批、建设用地征收征用划拨手续审批、工程规划许可审批、施工图纸审批、开工报告审批、施工许可审批等。

2.概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审计。主要对工程概算进行审计,以评价工程概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合规性。包括概算的编制依据、编制深度、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编制、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用编制、预备费编制、建设周期贷款利息编制、概算执行情况、概算调整合理性审计等。

3.资金流转情况审计。主要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资金流转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资金使用情况的合规性和绩效。包括项目资金的来源情况、资金的到位情况、工程进度款拨付情况、预付款情况、工程结算情况、现金银行贷款及利息情况、银行存款管理及对账情况审计等。

4.招投标审计。主要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主要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投标文件进行复核,审查是否存在转包、违规分包、围标或暗箱操作等问题。包括检查项目是否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招投标,招标是否具有合法性,招标方式的选择是否适当,招标信息的是否适当,预审工作是否合规公正,招投标文件是否完毕,标底是否根据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以及招投标全过程是否公开、公平、公正。

5.工期、投资以及质量控制审计。主要是对项目的工期、投资以及质量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其合规性及效益性。包括检查工程进度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要求,有没有存在工期延误或赶工期的情况,建设资金是否按照计划及时足额到位,管理和使用是否合规,财务核算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挤占挪用工程款的问题,投资是否在可控的范围内,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增减项情况,是否存在损失浪费,工程安全质量是否达到要求,主要设备和材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质量保证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是否按照规范严格质量管理等。

6.工程量清单编制和执行情况审计。主要是通过对工程量清单编制和执行过程进行检查,评价其合规性和绩效。包括对工程量编制过程的审查和监督,工程量清单和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复核,工程量清单内外的工程结算审计,项目费、规费及工程工期审计等。

7.拆迁审计。包括拆迁的手续是否齐备,程序是否合规,拆迁范围是否符合要求,征用土地、拆迁补偿和安置是否合规等。

8.行业建筑规范落实情况审计。主要包括是否符合本行业建筑设计规范有关采光、通风要求,人流、物流、信息流处理是否科学合理,环境卫生学是否达标,有无与之相关的违规行为等。

三、内审跟踪基本建设项目审计风险规避

1.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接受审计任务时,要按照要求,对该基建项目要有全面性的把握,在确定重点的基础,明确审计目标,即抓住重要环节、关键时点和重点内容开展审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只要涉及经费、合规性都要去参与、去过问。同时要客观认识实践中存在的“瓶颈”,包括审计工作量大、审计人员不足、审计评价标准难确定、审计介入时点难把握、审计成果难量化等,都要求内审人员要结合自身实际承受能力,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握好尺度和分寸,有重点地开展内审工作。

上一篇基层医生

下一篇水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