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范例6篇

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课范文1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小学音乐课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笔者认为音乐欣赏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益处。

例如一年级教材上的《口哨与小狗》,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嘣来跳去。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激动,更为音乐欣赏的魅力而折服。

例如,四年级教材中的《码头工人》是欣赏曲目中的精听曲目,作品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幸福的渴望。全曲运用三连音这一特殊节奏型,21次重复出现,使主题旋律不断上升到高潮,给学生留下了形象、鲜明、深刻的印象。在欣赏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事,寓教于乐,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热爱伟大祖国、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壮志。民族器乐曲《百鸟朝凤》是我国民乐中的瑰宝,学生通过欣赏,可以引起自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是经过锤炼、考验的艺术生命力较强的精品。例如《土尔其进行曲》、《〈卡门〉序曲》等等。学生欣赏后,可以开扩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音乐欣赏课范文2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开设音乐欣赏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不断加以总结、思考,提出一些见解,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 欣赏课作用 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体性的创造活动,如果将作曲家谱曲看作是一度创作, 演唱演奏是二度创造的话, 那么音乐的欣赏活动则可以称之为“三度创作”。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手段到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爱好,影响到音乐欣赏课的质量和效果。

一、音乐欣赏课开设的作用

音乐欣赏课给学生提供接受审美教育的机会, 并能使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科学的审美观。音乐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最富现实性的审美教育。音乐欣赏的全部过程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这个过程应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的发展中,音乐欣赏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情操。

音乐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诱导作用。心理素质教育指培养学生的诸如协作、表现、柔韧等良好心理品质,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在演唱或演奏中,从音乐的记忆力、动作的模仿观察力、音乐形象的想象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意志、坚韧的品格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音乐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启发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又是创新教育的核心。音乐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谓创新性思维,从定义上讲,是指脱离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起独特的思维能力、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表现在不满足于用现在的知识和社会常识去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用崭新的创造来解答问题。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信息,是一种不具象的艺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提供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的欣赏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从音乐欣赏来说想象与联想是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活动,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的创造性表现,其价值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培养总体的创新精神,提高创造力。

二、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1 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更新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特点、规律、要求和实施途径的总结,不断地改革和修正不适应或偏离艺术素质要求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以保证音乐欣赏能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第一,全面了解、掌握大纲,正确理解其精神实质,摆正音乐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第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力水平,合理安排音乐教学中的中外音乐、古典与通俗、声乐与器乐的比重,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因人制宜、灵活安排。第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选择欣赏作品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尽量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音乐,尽可能地避免选择那些结构复杂、枯操、高难的音乐。第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由于音乐欣赏课只是在常规教学中的一个小板块,相对于专业课而言,在学生心目中受重视的程度就要相对差些。因而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如在介绍音乐家时,除了介绍音乐家生平、创作思想、作品的创作背景外,还可以加人一些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或是分析音乐家的性格形成及特点,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无形中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2 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良好环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人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如可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视听功能、运用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来创设情境。我在给学生欣赏管弦乐演奏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时,让学生观看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演奏实况,演奏画面中穿插由奥地利皇家芭蕾舞团表演的精美的“圆舞”画面,整个欣赏过程学生显得专注而投人。

3 完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评价制度

音乐教学评价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对于教师的音乐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的测评、诊断和评估,以利于及时反馈、改进教学。这对知识水平的评价具有反馈、调解、激励、导向和强化学科意识的功能。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是它不能全靠卷面考试和听辨应试,教师对音乐欣赏课考核的方式应带有灵活性。我认为音乐欣赏课应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途径的教学方法,探求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的欣赏途径。因而建议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发言。具体表现为:课前,不告知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由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甚至可以用绘画、写作或口头阐述等形式表现出来,最后教师对作品背景、作曲家情况等作简单介绍。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的形式均可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时可采取开卷的形式,这些做法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音乐欣赏课适应了当前教育体系发展形势的需要,是中国的教育体制日趋完善的产物。作为新时期的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业结束后将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只有让他们具备全面的素质,做到“一人多专”,才能应对生活带给他们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左双文.对晚年陈独秀的资助与陈独秀的态度[J].中共党史研究,2005,(2):123-125.

[2]曾彦修.对陈独秀接受朱家骅赠款时释疑[J].炎黄春秋,2005,(6):12.

音乐欣赏课范文3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83-01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在的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欣赏只不过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大部分教师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教学方法陈腐,模式单调,导致多数学生反映音乐欣赏课“没兴趣”、“没意思”、“听不懂”,课堂效率低。如何使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走出低谷,永葆青春活力?本文就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了以下几点阐述:

一、伴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感受音乐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利用人的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

比如在欣赏《龟兔赛跑》这一课时,我先讲这个可爱的故事,然后再放代 表乌龟与兔子的音乐让学生来辨别哪段音乐是代表乌龟,哪段音乐是代表兔子。 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随着欣赏曲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手、脚、表情等办法来来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形象。先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继续下面的环节。

二、全员参与情景表演,表现音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激活学生思维,集体参与,全员表演。

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 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 允许他们摇头晃脑, 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有些音乐作品具有叙事性, 让学生在音乐故事中进入角色去欣赏作品, 对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

如在学习《可爱的一家》一课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成“爷爷”“爸爸” “妈妈”“姐姐”“妹妹”“哥哥”“弟弟”, 让学生在这种亲情的交流中, 去感受家的爱, 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家的理解, 对爱的理解。音乐可以用舞蹈来表现, 音乐与舞蹈就像一对孪生兄弟, 亲密无间。舞蹈失去音乐也变得索然无味。教材中许许多多的曲子都可以编成舞蹈, 表现作品的内容, 作品的情绪。

例如,《牧民之歌》,男学生可以学做骑马, 甩鞭的动作。表现牧民骑着马 在大草原上驰骋。女学生可以跳起优美的蒙古族舞蹈。把欢腾的 草原表现的淋漓尽致。 学生在开心的舞蹈中感受了音乐作品的内涵, 减去了他们对欣赏课的乏味感。从而喜欢上了音乐欣赏课。

三、结合教学内容画一画,展现音乐

音乐和美术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往往能从音乐作品中听出“弦外之音”,从美术作品中看到“画外之景”,而且可能产生跨门类的跳跃联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鉴于此,把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对调动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都是非常有效的。

如在欣赏《天鹅》一课时,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形象。为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本课中,我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巧妙提出问题。通过播放天鹅在湖边戏水、飞翔、高歌的情境,在乐曲旋律的渲染下衬托出天鹅美丽、高贵的形象和忧伤、抒情的音乐情绪。然后问:这首乐曲描绘了什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绪?

此时,同学们通过老师的问 题结合自己的想象都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充 分感受这首乐曲所描绘的境和表达的情。 接着介绍这首乐曲被改编成大型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然后再把剧中的天鹅经历了很多生活的磨难,最后得到了王子幸福的爱的故事作一番描述,同学们听着听着都流出了眼泪。所以说音乐这种人类特殊的语言,它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沟通,而且不断开发了人的思维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让学生动起来、想起来,能说则说,能舞则舞……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乐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这样,枯燥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学生也一定会坚定不移地爱上音乐欣赏课。

参考文献:

[1] 丁 杰.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的评价与思考[J],音乐天地,2011年12期.

[2] 钱亦平主编 .钱仁康音乐文选.(续篇),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

音乐欣赏课范文4

【关键词】陶冶情境相融激发共鸣

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的音乐老师,任重道远。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成果,我们必须转换教育旧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入情法,培养学生聆听的好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我还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

二、利用动情法,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教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

三、创设情境法,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共鸣

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悦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来。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得到心灵的共鸣,精神的满足,情感的陶冶。

四、妙用情感法,让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相融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在以上这既有区别又无明显界限的四个环节中,“情”是贯彻其问的主线。抓住了 “情”,就等于掌握了音乐欣赏教学的“纲”;,也就等于掌握了顺利完成音乐欣赏教学任务的胜券;抓住了“情”,也就是更有效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荚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总之,上活小学音乐欣赏课,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使学生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的表现,自由的发挥,让童心飞起来!要上好堂音乐欣赏课是不容易的,只要我们音乐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音乐欣赏课范文5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名言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欣赏七年级下册歌曲《太湖美》时,因为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色彩的民歌,我就会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着名风景的图片,与曲调幽雅流畅、委婉曲折、与描绘太湖风光诗情画意的歌词相得益彰了。学生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营造课堂氛围,放飞音乐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

    在九音乐欣赏课上,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

    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着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高潮。

    三、体验参与乐趣理解音乐共鸣

音乐欣赏课范文6

【关键词】兴趣 师生互动 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45-01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其对音乐作品思想内容、音乐形象的感悟和理解。由于农村学校的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较差,因此,每次上欣赏课学生的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我深知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外界的感受非常敏感,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相反,要利用好音乐欣赏课让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陶冶学生,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 重视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记得一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教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句话已经被许多音乐教育者奉为至理名言。还有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些名家的观点中我们不难总结出如下结论: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这对于健全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在上音乐课时,我先播放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流行歌曲,然后再让他们谈一谈这些歌曲好在哪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谈的都非常好,这时我会告诉学生:“你们对音乐很有欣赏能力”,学生们很开心,他们不知不觉地喜欢上欣赏课了。

在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主要靠灵敏的听觉以及适当的想象。其实,我们还要知道,视觉对音乐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欣赏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妨可以考虑采取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或许能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呢!比如在教授一首民族乐曲《赶圩归来阿哩哩》时,考虑到这个曲子强烈和独特的民族特色,我结合该曲的作者情况,向大家进行讲解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曲作者黄有异,是广西歌舞团的,为了编创这首曲子,黄有异曾经亲自到彝族村寨生活了数年,在体验生活中,他根据彝族曲调的特色,创作出了这首节奏优美欢快的、民族色彩浓烈的曲子。我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首表达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曲子,其中赶圩这一特定的场景,又体现了美丽的彝族姑娘在赶圩过程中的快乐以及生活的富足。学生通过了解激发了兴趣,所以在欣赏音乐时就更加用心了。

我教学生们演唱经典歌曲《保卫黄河》时,为了引导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找到了关于黄河保卫战的彩色挂图,在课上展示给大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音乐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 师生互动,视、听并举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要同时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这样做便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从听觉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教师等学生“倾听”完音乐后,再介绍作品的体裁、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应用多媒体、图片,从视觉到听觉,让学生熟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初听实施之前,应该先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来提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你听到了什么?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它是什么风格的歌曲,所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带着问题进行欣赏,学生的欣赏能力会得到提升。在欣赏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马头琴演奏方式,感受马头琴的音色,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万马奔腾的赛马情景,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度理解。

三 在师生的情感互动中,让学生体验音乐

师生在情感互动中进行合作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更强调集体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个合作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作用,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完整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的过程。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做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给学生,并在这个基础上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条件。教师与学生融洽的交流与丰富的互动,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热情,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学习音乐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尝试进行创造。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思考,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融进作品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进行模糊思维、自由想象,引导他们打开想象的空间,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使他们获得审美享受。

四 在欣赏体验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

上一篇备课组计划

下一篇求职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