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理培训范例

农业管理培训

农业管理培训范文1

一、对农机驾驶员的身体素质要求

年龄要求18-70周岁;身高不限,两眼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对数视力表4.9(即E字表0.8)以上;无红绿色盲;两耳分别距音叉50厘米能辨别声源方向;双手拇指健全,每只手其他手指必须有三指健全,肢体和手指运动功能正常;运动功能正常,下肢不等长度不得大于5厘米;无运动功能障碍。申请人提交必须是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根据公安部“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身体条件”的体检标准,积极配合医师进行体格检查;机动车驾驶人可以委托人机动车驾驶证的换证、补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延期办理和注销业务。

二、对新农机操作员的知识初训

专业的农机驾驶员培训主要由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来承担。农机驾驶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包括:(1)交通安全法律、法规(2)所驾机型的概述及使用常识(3)农业机械的正确使用(4)农业机械操作常识(5)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6)农业机械的冬季使用和保养(7)安全常识(8)农业机械挂接农机具的使用常识(9)伤员救护。根据《意见》和《条例》,认真研究农机驾驶人员的监管问题,逐步形成具有农机行业特色的考证与在教育体系,以适应农机化发展和兼营运输业的特殊要求。从这一角度讲,对农机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应补充如下内容:1、心理素质和体质考核。根据农机驾驶的特点,对其心理素质、驾驶适应性等指标进行考察。应用农机安全心学研究成果。重点考察驾驶适应性、耐疲劳能力、判断能力、具有神经质和精神疾病者应判定为不符合驾驶条件的人;2、文化素质考核。报考者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同时应对其经历予以必要重视,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训练情况等,以判定其是否适应驾驶要求。3、有证驾驶人员的再教育。4、从行政许可和许可监督看,对有驾驶证人员要坚持行之有效的再培训教育制度。农机驾驶人员有其不同于机动车驾驶的特殊性。农机作业环境远比机动车驾驶要复杂很多。农机使用者同时要掌握相关机械的维修保养技术、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各种机械的性能、作业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而他们使用的机械又会经常发生变化(增添新机具)。

三、对新农机操作员的知识复训

驾驶员考证之后的体质、心理方面的素质变化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所以需要对驾驶员的素质状况做动态的实时监控。还需进行严格的资格选拔。这就是要求执行有别于机动车驾驶员的具有农机行业特色的对驾驶员再培训制度。因此复训是非常必要的和不可或缺的。

1、复训的学员都是有驾驶经历,感性认识比较充分,并且有许多学员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用后而知不足,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加了。所以复训中重新学习或补充学习驾驶员再初训时没有学好或没有学到的知识,如对农业机械的使用保养、调整、抢修等常用方面的知识。

2、通过复训可以是驾驶员进一步了解影响安全行车的因素和应采取的措施,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职业道德。随着农机具的作业项目不断增加,新技术、新农艺、新机具会越来越多,复训是宣传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和普及农机的时机。

3、复训内容和方法

驾驶员文化水平不高,学习时间又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特别是要搞好现场教学、直观教学、电化教学和安全教学。有些教学内容,如排除故障和交通法规等,可多讲些事故案例,或利用电影、电视录像、或幻灯片等让案例重现,使驾驶员如临其境,烙印深刻。结合重点工作和重点技术推广项目,通过举办培训班或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多批次、多层次做好技术推广培训工作。

4、对农机驾驶员的管理

农业管理培训范文2

一、生态农业旅游起源与发展

生态农业旅游起源于旅游业发达的欧美国家,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交互发展的产物,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较晚,但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人选择生态农业旅游,以亲近大自然,享受回归田园生活的乐趣。《生态农业旅游》一书中对农业生态系统与生态农业概念进行阐释,农业生态系统由农业生物种群与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而生态农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发展的一种现代高效农业。在探寻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农民和政府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开发具有观光、学习与参与农事活动功能的新型旅游业。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壤、水源等有一定污染危害,单纯从事农业生产难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目标,而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持续性、高效性与多样性的特点,能够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因此,在政府支持下,转变传统经济型农业,改造传统种养技术,遵循农业循环、再生发展原则,大力发展旅游型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共同发展!以云南梯田生态农业旅游区为例,当地因地势地貌特殊,平原地貌少,因此发展独具特色的梯田生态农业,并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成为较为著名的梯田生态农业旅游区。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开发多位于城市边缘地带,依托便利的交通环境,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前往体验田园生活。《生态农业旅游》中将旅游模式划分为传统农业园区型、现代乡村娱乐型以及农业科技开发型三种类型旅游模式,碍于贫困乡村基础发展薄弱,生态农业旅游扶贫项目多以发展传统农业园区与现代乡村娱乐模式为主,在政府带领下,乡民积极学习科学种养技术和旅游服务知识,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区,为摆脱贫穷困境实现开源创收而不懈奋斗。

二、旅游扶贫项目意义与问题

新时期下,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贫困乡村支柱型产业,生态农业旅游这一新型旅游模式被越来越多贫困乡村列为扶贫发展项目,此扶贫项目不仅有利于改变乡村村民收入结构,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和谐,还有利于转变村民思维模式,学习先进种植技术与相关旅游服务知识,打破传统农耕方式,使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融合。但生态农业旅游在我国发展并不成熟,对于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且缺乏旅游经营管理经验的乡民而言,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是一项巨大挑战。当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扶贫项目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六大问题:第一,宣传不足导致市场面窄。部分旅游扶贫项目工作者将工作重心放于如何建设独特的生态农业旅游区,而忽视对该景区的宣传,或宣传范围局限于生态农业园区附近城市,缺乏宣传与营销方式不当导致市场开拓困难,景区游客流量少。第二,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不足。生态农业园区旅游资源主要由农事产业与自然景观组成,景区内以观光欣赏为主,人工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导致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吸引力;景区内缺少绿色食品与手工业等产品经营,村民营收方式几乎一致以致竞争激烈,难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第三,环境保护不足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部分景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不顾景区载荷能力,对游客每日流量不设限制,且没有完整的清洁处理系统,景区内垃圾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式不恰当,致使该地生态环境被破坏,阻碍该地生态农业旅游扶贫项目持续发展。第四,生态农业旅游园内安全措施不完善。存留的安全隐患例如治安与基础设施影响景区对外形象,从而影响口碑建设。第五,生态农业旅游规划不合理。部分生态农业旅游建设并未遵从因地制宜原则对园区进行设计与规划,使得该园区缺乏特色,难以突出旅游特点,千篇一律的园区风格无法吸引游客注意。第六,生态农业旅游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景区内安全事务管理、村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游客信息反馈接收与处理等问题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进行处理,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不利于生态农业旅游长久发展。

三、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方法与途径

农业管理培训范文3

关键词:乡镇;农业机械技术;难点;对策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行业,及由此延伸的三农问题,深受党和国家重视。农业生产中,借力农业机械技术,既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可促进农民丰产增收。要全面推广乡镇农业机械技术,破除技术推广难点,找准技术推广对策至为关键。

1乡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几个难点问题

1.1基层政府基于农业生产的地位价值认知出现偏差

农业是基础性支柱产业,但相对国民经济而言,具体到部分乡镇地区,基层政府将扶持精力更多地在二三产业上,对农业生产始终未给予充分的关注。受此影响,乡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面临着示范试验基地短缺或受其他产业挤占、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现场演示交流会及培训会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较为普遍,共同导致乡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受阻。

1.2乡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软件资源配置不力

乡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近年偶有机构、人员裁撤及农业生产与服务供需信息不匹配等问题出现,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进度受到较大影响。现有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在岗位意识、技术素养、工作时限上都无法与乡镇大面积农机化服务要求相匹配,欠缺丰富农机实践经验的人员来负责实施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无法真正起到技术服务的作用,农业生产效率难以大幅提升。

1.3乡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从实际情况看,部分乡镇未设置面向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专门机构和人员,通常以基层农业部门服务人员兼职,其一方面不具备专业的农业机械基础知识,对农机产品机械类型所知不深,进行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较有难度,另一方面受制于部门资金所限,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上无法第一时间引入新型农业机械。

2破解乡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难点的相关对策

2.1加大对乡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和扶持

作为乡镇区域政府部门,尤其是农业主管部门而言,要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知,在政策层面加大对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支持体系加以完善健全。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政策扶持上,一是设置专门的推广农业机械技术的机构,发挥其基本职能,二是要对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实行更为严格的服务质量考核制度,确保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更加行之有效。

2.2提高农业机械设备实际解决农民生产问题的精准化操作水平

乡镇农民群体一贯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有着一定的思维僵化限制,要确保农业机械技术的全面推广,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农业生产焦点问题,提高农业机械设备操作的精准化水平就更显重要。一方面,要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涌现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机械设备,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另一方面,着眼农民群众在农业机械设备及产品的熟练应用上尚需时间,要在开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侧重强调突出设备现场展览示范,以便更加形象地展示农业机械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2.3同步跟进乡镇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管理人员及农民群体的培训

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民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基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做好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管理人员及农民群体的培训不可或缺。一是通过农业部门,尤其是农机部门的内部管理培训,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管理人员的岗位素质;二是通过科技下乡,机械进村等途径,宣传农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特点,并借助现场宣传,给广大农民提供上手操作的机会,让其迅速掌握农业机械技术要领。

3结语

新时期下,要大力普及推广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和措施,需要首先做好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乡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过程中暴露的相关难点,应注重从政府层面,软硬件建设层面予以重点关注和优化,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助力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业海.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应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8,(1):113-114.

[2]曾小娟.乡镇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对策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4):18-19.

农业管理培训范文4

1、根据州审计局产业扶贫项目专项审计工作组的意见:“2017年实施的《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问题,责成人民政府督促项目监管单位加大核查力度,严格按照下达计划加快建设进度”。我局接整改通知后,一是安排了专人负责,由副局长全面负责,科教股负责整改落实具体工作;二是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办公室挂牌、办公场所设置,专兼职人员配齐工作已于2017年9月4日全面完成;三是已成立省市县科技扶贫专家库和科技专员库,截至目前已录入101名专家和106名信息员数,有效咨询数达20条;四是培训工作已全面完成,根据贫困村的产业展开及省级示范村、驻村农技员开展5期,达162人次。

2、根据全县“回头看”“回头帮”工作要求,对照2014年至今退出的贫困村、依靠农业产业脱贫的贫困户,逐村、逐户梳理问题,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成立了单位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工作方案,从目标任务、完成时限、落实责任人员方面作了安排部署。二是按照省农业厅《关于组织开展深度贫困县产业扶贫规划修订调研的通知》川农函【2017】619号文件精神。我局将2017年摘帽贫困村,按照各村经济基础、劳动力资源、市场前景和贫困户种养意愿,对个别村产业类别重新修订,增强产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三是按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对2017年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村,加紧在项目验收、票据清册办理、村级公示等环节把关,严格履行报账程序和手续,目前处于支付办理中。

3、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意见》川委发[2017]20号文件精神,委、政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在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规划(2018—2020年)》,规划坚持“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发展思路,坚持分步实施,同步达标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逐年制定年度计划,实行任务倒逼、工作倒排、责任倒查,确保不落下一户一人。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原则。下足“绣花”功夫,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一事一策,提升精准度。坚持工作安排先难后易、脱贫摘帽先易后难,务求脱贫实效。

4、我局通过深入推进2017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鼓励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休闲农业等多种方式,有效增加集体财产性收入、分红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县财政局、县农牧局、县扶贫移民局联合印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丹财〔2017〕47号文件,明确产业基金使用管理遵循“公开透明、规范管理、注重绩效、滚动使用”的原则,确保规范、安全、可持续。积极指导贫困村集体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县农经站近期开展村级财务管理培训,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使用方向与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财,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充分发挥村级两委组织服务作用,在农业产业扶贫中,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帮助群众解决“种养难和销售难”问题的同时,实现村集体收益的增加。

农业管理培训范文5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

农业科技档案是在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技术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为本地区的农业资源开发提供有力条件,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档案在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解决措施。

一、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档案收集意识。农业科技材料的收集,是指由于农业科技活动中伴随着农业科技活动的客观需要,农业科技部门或农业科技人员根据农业科技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规定、标准,进行农业科技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农业科技人员缺乏档案收集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不重视材料的收集。在从事农业科技活动的过程中,科技人员或生产人员往往只重视生产或科研成果的收集,不重视其生产或科研过程材料的收集,这导致了农业科技档案的不完整。2.缺乏保护意识。对历史久远的科技档案缺乏保护意识,一些重要的图片文字资料并未被单独归档,导致资源的遗失和破损。

(二)档案管理方式单一。档案管理需要档案工作者不断地坚持学习探索,才能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然而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大多数仍旧采用旧式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归纳法。简单地将档案按类别、性质进行归纳。这导致某些档案难以窥得原貌,尤其是历史久远的实物档案和文书档案。2.综合法。对于档案系列的整理,总是先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一一予以分析,最后进行综合性的大汇总,这种传统的档案整理方法虽然有利于总结问题,得出结论,却很难发现已存在的问题。

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笔者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一)建立明确的档案管理条例。1.建立科技文件材料登记管理制度。由科技管理部门或项目管理部门指定专门负责科技文件材料的积累、管理工作。根据科技工作程序和有关规定,以及科技活动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每个部门的材料积累职责、范围和要求,作为文件材料积累的依据。档案部门可以提供统一的科技文件材料积累袋,以便于平时积累、管理和利用。2.监督科技档案的修改和补充。文书档案与科技档案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文书档案归档后绝不允许修改,能够真实地反映政务活动的历史面貌,是文书档案的存在要旨,也是文书档案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的所在;而科技档案则不同,为了保持科技档案和它反映的科技对象的一致性,某些科技档案则是可以被修改甚至是需要被修改的,因此科技档案管理者有监督科技档案的修改和补充的职责。

(二)提高科技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档案管理是一件纷繁复杂而又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科技档案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胜任这一工作,笔者认为提高科技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有以下几种途径:1.定期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操作将越来越普及,这需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培训。2.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如上文所述,某些科技档案是需要被修改的,管理者有监督科技档案的修改和补充的职责,因此科技档案的管理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要求科技档案的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一般的档案管理技能,还要对科技项目、实验仪器的维护等与科技管理有关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技管理水平。3.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可以为档案工作者打开新视角、新思路,能更好地提升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譬如笔者曾将历史人文学科中的王国维使用的“二重证据法”的互证方法应用于较为久远的科技档案的管理中,在调查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潞江坝棉花历史档案时,将图片、文字信息与当时参与者的口述互证,使的棉花档案的面貌更为明晰。

三、结论

综上所述,缺乏档案保护意识和档案管理方式的单一,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中最为常见的两个问题,笔者认为明确相关的管理条例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传宇,张斌.科技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6-27.

农业管理培训范文6

问题公共事业开展的优质性为衡量社会公平、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利益合理分配的科学路径,可有效的减缩城乡差距。因此,社会主义农村发展建设阶段中,应全面注重公共事业,提升农村公共产品总体质量水平,确保农村经济的规范、健全,农业增效增产、民众增收。然而,纵观我国农业发展不难看出,一些地区虽然应用了对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科学策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教育、巩固社会保障,获取了显著效果。然而,基于我国持续实施的公共产品非均衡管理供应体制,加之一些地区公共事业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弱,欠缺完善的物质基础以及财力资源保障,较多乡镇、村委会并不能持续完善的为农民开展优质的公共服务管理,因此令公共事业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在财政支农的扩充资金内,投入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市场建设的经费虽然有所增多,然而直接投建,服务养老、保障住房的人性化公共服务仍旧较为欠缺。面对财力不足现状,较难快速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转型、改革发展并创建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伴随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速,征用农村土地令农民利益受损的状况经常发生,针对土地信访的纠纷案件愈演愈烈。再加上一些惠农策略无法全面落实,各级单位随意截留、非法挪用,令农民感到维护个人权益力不从心,自发组织的维权机构亦无法发挥良好效能,不能有效整合各个乡镇以及农村的优质资源。农民通常呈现出无组织的散漫状态,无法实施自我管控、完善发展与优质服务,权益保障则较难履行。农民群体之中,百分之六十的比例为新生代力量,其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因此呈现出就业、日常生活、经营消费理念同父辈们的显著差异。他们更愿意来到城市,追逐平等待遇,渴望公平就业。同时,对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建设则热情不高,较为陌生,甚至对土地毫无情感。因此,较多新生代农民进城务工或选择自主经商,进一步导致进行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们具备的文化知识素养有限,仅仅能够从事简单的生产劳动。

二、农村经济管理科学策略

1、优化农村经济建设质量,巩固管理物质基础

新时期,农村地区的文明和谐发展需要巩固物质基础,提升经济建设质量,方能良好的实现既定目标。为此,应有效的优化调节种植业主体结构以及实践模式。应确保农田、粮食播种基础目标,并全面研发高效绿色经济作物,种植培育无公害产品,优化生产加工工艺,提升专用农业产品总体百分比。同时,应全面发展第三产业,例如开发农业旅游、生态观光、娱乐休闲等一体化农业园区,推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丰富化发展。

2、实施产业化经营,扩充合作经济组织

实施产业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应实现生产以及加工的并重发展,推进市场化管理、国际化合作、信息化交流,引入工业化组织形式。同时,应通过继续培育与针对性建设培养骨干企业,发挥推动作用,注重基础建设,带领农户实现一体化建设。另外,新时期农村应扩充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村经济建设巩固核心保障,实现各类资源的良好调节与优化配置,进而全面推广与普及新型农业技术,实现持续创新发展。可建设规范健全的合作社,吸引社员参与,扩充农村人口比重,并可通过丰富形式,遵循民办、管理、农民受益的科学原则,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完善优化发展。3.创建服务型政府,优化管理体制,完善培训管理。农村乡镇政府的工作职能,并非单纯的致力于GDP提升,而应全面推进农民实际经济收入的扩充。应确保乡镇以及农村社区的健康和谐,做好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应用。为此,可实现乡镇管理与执政资源的全面整合,依据服务型政府管理模式,更新当前乡镇工作体制,实现职能机构与站所资源的全面整合,完成乡镇机构的整体改革。例如,乡镇单位可组建办公室与管理中心,实现政府职能的科学转变,便能够实现社会服务及管理的统筹统揽。可创建党政办公室,应对乡镇实施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行使统筹协调、组织建设权利。还可组建城乡服务管理办公室,进行信访机构、环保单位的有效整合,并负责社区建设、生活环境治理等问题。再者,可组建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做好行政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开展合作医疗、巩固基础设施发展建设以及管理。应创建有效科学的利益协调管理制度,有效化解内部矛盾,协调各方关系。应积极承担经济管理以及服务建设职能,保护农民根本利益,汇集大众力量,积极引导民众参与优质经济管理,并给与必要的辅助帮衬。应实施有效的村务公开管理,发挥群众积极参与的核心效用。同时应制定自治管理制度,确保民主有效监督。领导决策层应深入探究、快速发掘存在的隐患问题,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还应紧密联系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并积极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应打造服务型政府,树立科学发展观,创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适应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综合需要。为解决增效增收以及劳动力流动问题,可创建土地流转、劳动力以及科技服务管理中心,并可依托职教学院,实现资源整合,扩充培训管理,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水平,通过定期培训、走进农村教育的多样化手段,提升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水平。尤其应强化对农经干部的管理培训,创建高素质、业务专精,具备责任心,积极研发、不断进取提升的工作团队。应积极引导鼓励工作人员参与高水平的学历培养教育,令文化素养实现全面提升,并强化掌控应用当前经济发展特征规律的综合技能。应全面激发干部人员的楷模、向导作用,通过创造性学习,提升团队工作绩效,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农业管理培训范文7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对策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不断迈向多元化及机械化,为农业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解决做出积极贡献。其中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则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解决农业机械化生产管理矛盾问题的有效途径。

1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法律法规不完善

尽管国内有关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法律已经初具模型,完成了框架。可是由于农业的快速发展,部分相关法律法规因制定日期过于久远,导致其抑制了农业机械的发展,不再适用于现状[1]。同时,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新的难题不断涌现,因此必须更新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农业机械的安全和发展。

1.2落后的基础设施

我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相对较早,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已持续近30年,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设施老化及缺乏有效管理问题,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投入不足及基础设施更替缓慢等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及设备落后问题与区域投资投入较低及资金运用不合理有必然联系,是导致其产生以上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对于农机建设的现代化发展及农机设备的安全运用具有深远影响[2]。

1.3安全意识淡薄

农机使用者法律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农机生产管理安全问题的产生,使农机设备的使用难以有效的发挥实际效益,在管理方面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导致农机设备使用安全性大打折扣。农机使用者多为农业作业人员,所受的专业性教育较少,难以有效的掌握农机使用的安全化知识,针对农机设备故障的处理也难以采用现代化手段开展,进而加剧农机生产安全性问题的产生。虽然在农机设备使用的前期阶段,通常需由专业人员进行使用操作培训,但实际操作仍仅停留在农机设备驾驶等相关方面,针对农机设备管理及安全生产方面问题涉及较少,无法按照农机使用要求安全的使用农机设备。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如果在使用农机过程中出现管理不合理、操作不当的情况,这不仅对使用者的身体和财产造成伤害,也耽误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进程。农民是农业机械直接、主要的使用者,他们的安全素质不仅决定着农业机械能否安全生产,还关系着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水平能否提高。

1.4亟待加强的监管

虽然国内在部分地区已设立了一些组织机构进行监管,可是因为需要监督管理的范围比较广,外加工作人员不够等问题使得没有办法有效的开展监管工作。同时,由于农业机械不断上新,相关监管组织对新机械的有效信息通常无法及时获取,就不能有效的对新型机械产品的安全进行控制。由于安全检查部门紧缺人手,导致检查人员不能第一时间传达相关监管条例至相关单位,此情况在部分偏远和通讯不发达地区更加严重[3]。

2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使安全管理更加有保障更加可靠,务必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和完善,并使其纵贯整个农业机械生产过程。农业机械法律法规不能仅针对农业机械生产者作出要求和约束,还要对农机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和操作规范进行较为详尽的规定。

2.2提升安监人员执业素养

对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以此对安全监管人员的执业素养进行提升。这是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最有效、直接的措施。安全监管人员执业素养得到提高,不仅能够减少农机操作者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有效防范部分未出现的危险因素,还能够使安全监管工作者在面对突发问题时,第一时间采取合理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问题影响。

2.3加大宣传力度

由于当今农业工作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文化储备都比较匮乏,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以此提升农业工作者的法律及安全意识,保证农业机械法律法规的落实。要增强对农业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和知识储备,尽最大可能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

2.4加大安全管理投入

许多农业机械生产厂家只想节约成本,就减少了对安全生产的成本投入,导致安全生产监管设备及相关工作人员紧缺,安全生产完全不符合如今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形势,也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脚步。为降低由于生产造成事故的概率,我们必须加速且加大安全生产管理的投入,淘汰落后的监管设备,增添监管工作者,对生产管理力度和水平进行提升。

3结束语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进行,要按照农机生产管理要求及农户及农机设备的使用要求合理规划,通过定期开展农机管理培训及提高农户农机设备使用安全意识,降低农机管理及生产安全问题的产生,从而确保农户能够合理的开展农机生产作业,提高各地区农机生产的总体水平,将农机生产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作为农机生产工作进行的重要基础,以此有效的解决诸多农机生产管理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马云川.浅谈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13):212.

[2]王春波,王富芬.新形势下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的路径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11):23+27.

[3]周先武.浅谈如何搞好乡镇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J].南方农机,2017,48(5):51-54.

农业管理培训范文8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经济管理;突出问题;应对措施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各级政府的惠农、支农、扶农政策不断出台,尤其是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为农村输送了理念、资金、技术和人才,使农村得到较快发展,以实际行动落实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但作为农民最关心的经济管理问题,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经济管理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1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的突出问题

1.1法治规章不健全

一直以来,农村经济在我国处于弱势地位,发展分散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客观存在。这一现实情况导致农村财务状况不佳,经济发展力量薄弱,经济管理不被重视,法制化、规章化程度较低。

1.2管理体系不完备

当前各级管理部门对农村经济管理问题越来越重视,巡视督查直达基层,惩治村民身边的“苍蝇”毫不手软,打击农村黑恶势力除恶务尽,纯正了农村经济管理的风气。同时,精准扶贫走村入户,优秀的管理人才对农村进行蹲住式指导,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极大改善了农村经济管理状况。

1.3干部队伍能力弱

曾说过:“政策确定后,干部就是关键。”对于农村经济管理来说,干部的作用尤为重要。上级的政策需要干部向村民宣讲,国家的法规制度需要干部辅助督促执行,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需要干部协调解决。但目前农村干部能力素质与国家精准扶贫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2],尤其是缺乏系统的财经管理培训。一些年轻大学生村官虽然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但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耐心的工作态度,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2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突出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法规制度是完成工作的重要保证,是群众利益的保护神。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明确各级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明确群众的权利和义务,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责任落实到田间地头,把履行义务当作理所应当。在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法规制度上,相关部门既要广泛收集农村干部的意见建议,也要广开言路倾听农民的声音,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为抓手,把改善农民生活作为目标,重点抓好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等法规制度。

2.2构建完善管理体系

经济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只有多措并举,才能确保管理的质量效益。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就是给干部和群众一个清晰明确的农村经济管理说明书,让大家在工作中避免随意性,降低失误率。管理体系应当疏、堵结合,“疏”指的是加大投入力度,在经费划拨、干部培养、考核激励等问题上,加大力度,给予政策上的照顾、资金上的支持和人力上的支援。“堵”指的是明确工作流程和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尤其是涉及到资金、土地等敏感问题,如何研究、如何决策、如何执行,要有清晰的路线图。

2.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的选拔、培训、使用、考评、晋升和退出机制研究,全方位提高农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在干部选拔上,注重“土洋结合”,既要选拔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也要遴选优秀的村民,确保干部队伍的结构合理。在培训和使用上,既要用也要训,以岗位任职培训为主,以集中理论轮训为辅,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提高经济管理素养。在考评上,坚持少考、严考和帮考,不把考核变成负担,确保以考促建、以考强能。在晋升和退出上坚持成熟一个晋升一个,坚决剔除不合格干部。

3结束语

农村经济管理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复兴和农民富足,就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蔡淑秋.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