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范例6篇

小学生行为习惯

小学生行为习惯范文1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笔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半年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重新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从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开始,要求全班学生拿起书时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做作业时,我及时提醒学生并纠正他们的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且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各种习惯的重新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已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明显有了好转。

学生在做作业时,我从来不打扰学生,而是让他一个人静心做题,学生做完作业后,再进行指导。例如数学作业,要求学生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是否正确,训练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作业要求学生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让学生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漫长。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首先,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如数学课上,可以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具或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上的学习活动。

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对于特别认真积极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比比红星谁最多”等活动。

二、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一个新习惯的形成,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它要顽抗,要垂死挣扎。另外,我们的肌体、心灵也需要时间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外的状态,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记忆的角度讲,人也需要不断复习建立的好习惯,以强化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著名教育家曼恩说过:“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绳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

三、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某些习惯可以在他们的孩子身上找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避免把这些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要用好的思想、品质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孩子,处处做孩子的表率,给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家长习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看电视时也会躺在沙发上;家长喜欢读书看报,孩子也会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也会孝敬他们。

小学生行为习惯范文2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者,制造人才之所也。”学校的学习环境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关系极大。因此,我们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如窗明几净,教室走廊地面干净,学生自然就不会随地吐痰或乱扔纸屑;管理规范,学生自然不会乱刻乱画、乱跑乱跳;教室物品摆放整齐,学生物品也会摆放得整齐有序等等。我还充分运用学生自己的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墙报特色专栏布置制度、标语口号等,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学习。

二、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的养成贵在协调一致,学校与家庭尽可能形成一致的教育要求。首先我利用家长会、飞信等对家长进行培训,要求家长既要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购置必要的书籍、学习用具等,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应在言谈、行为、思想、信仰、习惯、爱好等方面做好榜样。总之,父母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以身作则,才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其次我还充分利用好“导师制”,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其获得更佳的效果。我们将学生守则及一些规范中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通过家长会、飞信,或通过家校联系本,让家长把“练习”结果向老师汇报,如外出回家打招呼,尊敬长辈等。我们与家长结对子,渗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指导,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分为四步:第一步,师生共同填写家庭基本情况,教师填写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学效果;第二步,家校共同分析原因,进一步研究矫正措施,使看法趋于一致,形成教育合力。还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结合“亲子共成长”家长课程的落实和“导师制”的实施,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细化规范,变抽象道理为具体操作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使学生按教学规范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时间让学生行为规范,让好的行为深入学生心中并形成好的习惯。

(1)将学生守则及行为规范,细化为具体的行为。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于抽象的《小学生守则》和《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会感到困惑,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细致的行为。如“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可以细为课间把下节课要用的书、本子、铅笔放到课桌的左上角”, “尊敬老师”可以细化为“见到老师要敬礼,要礼貌的说老师好或老师早,上课时要眼看黑板,听老师讲,积极想,下课感激地谢谢老师,请老师先出教室休息”;孝敬父母长辈可以细化为回家先说我回来了,父母回家先给他们倒杯开水,吃水果要分给家里其他人······ 经过这样的细化后,学生操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2)用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强化行为。

将规范细化后,还应让学生熟记,小学生喜爱儿歌,我就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这些规范。一下课学生就像脱缰的马儿在校园里撒欢,为使孩子们能文明安全的玩耍,我编了“走路歌”: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慢慢走;转弯时,减速走;上下楼,靠右走;几人行,不打闹;集体行,列队走;遇上挤,停三分;相互让,真安全。当孩子犯错时,我就会让他们背出相应的儿歌,而发现自身的不足,慢慢下决心改正。

(3)反复练习,由“生疏”到“熟记”。

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是在生活、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想达到由“生疏”到“熟练”到“自动化”的过程,必须反复训练。我利用班会,课前、课后等时间反复强化学生行为,随时提醒,一开始就将正确的行为深植于脑中。因为纠正一个不良的习惯比养成一个好习惯困难得多。低年级的坐姿、站姿、举手发言、握笔、读书等等,都可以编出口诀,让学生熟记,再反复训练,只有这样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4)、榜样的激励作用。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的事例或者身边表现好的同学,让学生发现良好习惯不仅给学习带来优异成绩,也给各方面活动带来好处,从而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克服困难,形成良好习惯的意志品质。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层渐进。“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在给学生制定方法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方式和要求,因材施教。只要学生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我们就及时表扬和鼓励,成为良性循环。将激励机制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四、教师用言传身教感染、熏陶学生的行为习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典范。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事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学生。我按时到校,按时进教室,遵守各种纪律;认真准备教案;上课做到专心授课,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样,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五、注重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施行班干部竞争上岗制、班干部民主选举制和值日班长制,使学生们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日班长制,能让每位学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全班同学每人轮流值日一天,每天放学前都要对值日情况进行小结。这些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好的方式,而且学生能干得主动、干得开心、干得有激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

2、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 “七一”期间组织到王尽美纪念馆瞻仰,中秋期间举办班级苏轼诗歌演唱会,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将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的融于其中,形成了系列化、经常化、制度化、生活化的德育教育。

小学生行为习惯范文3

一、小学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速度很快,接受新事物新思维的能力也很强,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在我们的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分数压倒了一切”大量的作业、频繁的测验考试,将学生的心理空间填的满满的,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阶段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从小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习惯;从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律开始,逐步养成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的感情;从爱自己的物品开始,逐步养成爱自己的课桌椅、爱教室、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小学阶段通过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学会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结果。在形成人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中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和互相转化。知是情、意、行的基础。而道德情感加深了道德认识,坚定了道德意志,使道德行为更好地坚持下去。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和途径协调作用的结果,需要长期实践磨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小学阶段根据《中小学德育教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强化训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生行为习惯范文4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思想面貌的外在体现,也是从侧面体现教育成果的一个标杆。督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简言之就是教会孩子对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一个良好的习惯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定义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改变,学识不再是辨别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唯一标准,与之匹配的精神层面的高尚才是选用人才的重要标准。而其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一个人精神是否高尚的最直接的体现之一。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仅要把书教好,更要把学生培育成人。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校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忘记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抓好学生良好行 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当做一项教育立人的奠基工程,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

二、π形习惯教育的现状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增高,但与此同时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却出现了缺失。

(一)教育观念落后

在很多大城市,对学生精神思想、行为习惯的教育已经逐渐提上了日程,在很多重点小学甚至专门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小城市,甚至乡村甚至还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

以乡村为例,大部分教师的重点还放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上,一味地要求成绩会忽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是老师,绝大多数的家长也不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他们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其他方面都不重要,有了好成绩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显然,这种教育观念是落后且不合时宜的,当今社会早已不需要只会死读书的人,而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教育方法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方式也应该随着进行一定的改变,墨守成规只会取得反作用。

在一些学校,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本着老一套的填鸭教学法,硬灌输给孩子一些要求,不生动,也不形象。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孩子因逆反心理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对应的,学校应该想出一些对策去解决这种现状。

首先,应该在学校各处安放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图片或者小故事,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在这种氛围下学习。其次,应开设相应的课程,系统地教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养成方式。再者,学校应定期开展与之相关的课外集体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和家长做好沟通,双方配合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三、怎样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重涵养

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身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素质涵养问题。好的素质涵养能够帮助孩子迅速地融入集体,能在集体中起到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能让孩子被其他孩子认可,大家都愿意和素质涵养高的人在一起,这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所以,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做人”的指导都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二)明事理

明事理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先明事理。小学生在上学时年龄普遍较小,对事理明辨的并不清晰,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双方互相配合。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时时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明辨事理,才会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而在学校教育中,老师首先应把每个年级学生应学会知识让学生理解接受,尤其是在语文教学和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错误的会带给他们什么样的负面影响,这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辨是非

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健全,有时会随大流地模仿身边人的行为习惯,并不去分辨这种行为习惯正确与否。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学校,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耐心教导,告诉他们怎样辨别是非,孩子有了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后就自然而然懂得分析一些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这其实也是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守规矩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对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每时每刻都应该守规矩。在课堂上,遵守课堂纪律,不说话,不乱动,回答问题要举手,这就是守规矩;在学校,见到同学打招呼,见到老师要问好,这就是守规矩;在家里,对父母的付出不要觉得理所应当,时刻感恩父母的付出,孝敬父母,不忤逆父母,这就是规矩;在街上,买东西要排队,不在马路上乱跑乱跳影响交通,见到老人需要帮助伸出援手,这就是规矩。这些不仅仅是规矩,其实也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教起,教会他们懂礼貌,守规矩。

小学生行为习惯范文5

关键词:农村;行为习惯;教育;方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而农村学校的学生又占全国学生总数的一大部分,所以,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素质就更加显得重要。而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从小重视养成教育。

一、什么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二、农村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养”。而一个人道德品质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养成。

当前的家庭教育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一是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诸如此类矛盾行为,比比皆是。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2=0”的公式,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一个双休日两天的教育所抵消。二是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提供一切。一方面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给孩子先吃。三是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家长到学校来,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习题;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W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如此家庭教育怎能使人安心!

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古希腊的哲人就曾指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习性或制约中寻求”。古罗马的一位作家也曾说过:“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所以,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课内首先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

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我们用举手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老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对于一些聪明且小节也比较注意的优生,我们非常重视其自学能力、善于动脑筋、善于提问题习惯的培养,以至达到人尽其力的目的。

(二)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举例来说吧,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习惯养成教育计划以来,我们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我们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地进行教育指导。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们也不放过。只要机会一有,我们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都要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应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

另外,应当注重榜样的示范。每隔一个时间,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应当评出一、二个典范。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

中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中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淑颖《养成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探索》2003年第09期。

[2]王晓冬《论养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考试周刊》2008年 第24期。

[3]叶春华《浅谈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8年 第02期。

[4]王晓雪《加强养成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成才之路 2008年 第01期。

小学生行为习惯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儿童在学习初期可谓是“一张白纸”。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世界,并且在习惯上具有很大的塑造空间。因此,儿童就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最好时机。自小学阶段,学校只要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不断的创新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模式,就能实现学生的健康

成长。

一、加强实践锻炼

理论知识永远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因此,老师在向学生们灌输了道德理论后,应该多开展一些有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在进行尊老爱幼的道德理论讲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的家庭作业,比如帮助父母做家务

活、为父母准备生日礼物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艰辛,还能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因此枯燥的道德教育也就增加了趣味性,道德教育的成果在实践中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以情育人

习惯的形成需要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和坚持。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时,应该要把自己所经历的事物陈述给孩子们听,运用生动、幽默的讲述方式,向同学们解释什么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等。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慢慢明白良好习惯对自己的积极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三、家校通力合作

学校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家庭则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空间,因此,家长要帮助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们的良好习惯。学校在制订习惯培养计划时,应该要把相关主要内容以书信或者电话等形式传达给家长,这样可以让家长在家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和教导,学生也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作为家长应该首先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学生的习惯培养并不是一次性教育,学

生养成的坏习惯也不是一次就能纠正的,因此,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应该把教书、管理和对学生服务这三者统一起来,如此教育活动才能与不断进步的社会相适应,才能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芸芸.有坚持,才有习惯: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长三角:教育,2012(10):125-126.